对比修辞研究

对比修辞研究
对比修辞研究

前言

作为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系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其表达方式还是文化习惯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诸如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语音音韵甚至是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而这其中,“修辞结构”作为一种语言内化了的“精神”或者说“神采”,不仅能体现出所属语言的语言文字差别,又能同时展现不同语言文化在审美取向上的异同。

因此,笔者就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这个角度切入,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总体框架,试图阐述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中“双关”与“排比”在定义、基本结构模式、结构分类、修辞功能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并通过对语言相对论等语言类型学中相关概念及著作的认识,尝试在英汉语文化背景下,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角度,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通过阅读中外对比语言学,尤其是英汉语言对比在修辞学方面的著作,以及语言类型学的相关著作及文章,经过前期资料整理,以总结并系统综述前人观点及研究成果的方式,为全文的写作积累语料,并为之后具体内容的写作及个人观点的提出进行定位和指引。

文章将分别对对比语言学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现状、重要问题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文献综述,同时也将涉及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及理论的综述。

正文

一、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发展回瞻

1、对比语言学定义及发展状况

(1)“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

美国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首次使用“对比语言学”这个名词,之后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即: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共时对比的语言学。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并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

·吕叔湘先生在他1942及1982年版《中国文法要略》上卷初版例言中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王力先生在他1985年版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则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因此,正是通过对比,我们才能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促进整个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完善某些语言理论。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辞典的编纂等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3)对比语言学最新发展趋势

许余龙先生在其1987年版的《对比语言学纲要》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目前,对比语言学很大程度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其现阶段最近发展趋势为:1.理论对比语言学研究增多,2.应用对比研究更注重与其它应用语言学研究相结合,3.对比领域从传统的语音、语法对比向篇章、语用对比扩展,4.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

2、我国英汉对比研究成果

(1)胡曙中先生的《英汉修辞比较研究》1993

胡曙中先生的《英汉修辞比较研究》1993年底问世,是我国第二部英汉修辞对比研究的专著,全书50多万字,规模宏大,跟余立三先生的《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相比,内容增加了很多,除了辞格之外,还有语段、篇章、语体、应用、方法论和发展史等诸方面的比较研究。该著作在英汉修辞比较研究领域的三大贡献是:

一、把比较修辞的范围加以扩大并作了大胆的尝试。

二、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三、注意用研究成果指导英语教学,如作文与翻译。这是一项宏大的开创性

研究,再加英汉修辞学的结构体系都尚不

汉英两种语言间的沟通与平衡

(2)潘文国先生的《汉英语对比纲要》2002

潘文国先生在书中对英汉两种语言理论的兴衰更替作了概括性的总结,对两种语言的特征有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把握。他指出“与英美人交际,语音、语法上的错误,一般来说,他们是有思想准备的。文化上的问题,由于事先没有提防,反而引起误会。”并提出“宏观汉英语言对比研究要比微观汉英语对比研究更加紧迫”的重要观点。

二、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研究综述

1、英汉语言修辞对比研究的基础

(1)心理基础

·英国修辞学家Nesfield的观点

他在其1964年的著作《Manual of English grammar and composition》中指出修辞结构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上的,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源自于人类心智的三大能力:(1)比较或对相似性的感知(comparison or the perception of resemblance)

(2)区别或对差异性的感知(discrimination or the perception of difference)

(3)联想或对邻接的印象(association or the impression of contiguity)。

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修辞活动主要依赖于人类的三种联想能力,即相似联想(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对比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rast)和邻接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iguity)。由于人类共同的这些认知模式所使然,不同语言中有着许多共同的修辞方式,由相似联想产生了“比喻”、“拟人”、“拟物”、“通感”和“Simile”、“Metaphor”、“Personification”、“Synaesthesia”;由对比联想产生了“对照”、“对偶”、“对顶”和“Contrast”、“Antithesis”、“Oxymoron”;由邻接联想产生了“借代”、“移就”和“Metonymy”、“Transferred Epithet”等等并进一步指出“共同的心理特征造就了共同的修辞格”,从而形成了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心理基础。

(2)美学基础

·陈治安 /文旭的《关于英汉对比语用学的几点思考》

指出修辞大多遵循着人类共同的美学原则,因此英汉修辞结构对比研究还有其美学基础。不同民族所有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审美原则,也

造就了不同语言中许多基本对应或相似的修辞结构。如,由含蓄美产生了“双关”、“婉曲”、“避讳”和“Pun”、“Euphemism”;……由均衡美产生的“对偶”、“排比”和“Antithesis”、“Parallelism”;等等,并进一步指出由于人类心智上的种种共同特征——共同的认知模式和共同的审美原则,汉语和英语中的修辞格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共性,从而为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2、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研究的目的及主要观点

·许余龙先生的《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

许余龙先生在其1992年版的《对比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书中强调了修辞活动既是一种言语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英汉语中各种修辞格的形成、运作和发展,还受制于各自的文化。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两者之间在语言以及文化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

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尽管英汉修辞结构之间存在着种种共性,然而,所有修辞结构都是依附在特定的语言材料这张皮上的,也必然受着特定语言材料的制约。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无论在语音系统、词汇形态,还是在句法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样一个修辞结构,融入两种语言模式,其差异也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3、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之“双关”与“排比”研究的主要观点

(1)“Pun”与“双关”

·何善芬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指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对于“双关”这一修辞结构的理解,都是音同意关,对于某两个词X1和X2,它们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发音A,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不同的意B,于是,双关或者说Pun就等于X1/X2=(A+B),X1和X2之间,由于共

同的A彼此联系起来,又通过各自不同的B产生语义联想的效果。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英语中“Pun”与汉语中“双关语”的基本结构模式是相同的。

不同于传统英汉语言对比中将“Pun”与“双关”归入于语义修辞类,何善芬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中考虑到结构修辞与语义修辞两者都涉及语义转换,而且它们常常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即使是“语义修辞”类也不能完全脱离与结构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这一点在“双关语”中尤为突出,并将“双关语”列入结构修辞的范畴,从英汉双关语的结构入手进行英汉结构修辞的对比。

并进一步在结构上,将英汉双关语分为二词同音异义双关,一词二义双关来进行比较。

·Wales对英语中“Pun”的细分 1989

将英语中这类“Pun”专称为“Antanaclasis”。

·Nash对英语中“Pun”的细分 1989

将英语中这类“Pun” 归入“Ploce”(异义重复)

·李国南《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 1999

认为“Pun”与“双关”并不完全对应。主张在修辞结构上对“Pun”与“双关”进行对比,指出汉语所谓“双关”,即“一语双关”;可是英语“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即重复一个多义词,或者叠用一对同音或同形异义词甚而谐音词,以产生幽默的艺术效果。例如:“On Sundays they pray for you a nd on Mondays they prey on you.”(星期日他们为你祈祷,而星期一则向你敲诈。)

(2)“Parallelism”与“排比”

·王希杰对于“Parallelism”与“排比”对应关系的观点 1983

王希杰先生在其1983版《汉语修辞》修订本中指出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将“Parallelism”与“排比” 视为完全对应的英汉修辞格完全是一种误解。原因是汉语“排比”明确要求排比项三项或三项以上,而英语则不然。

·Nash关于英语中“Parallelism”平行项要求的观点 1989

他认为英语中“Parallelism”的原义是“平行”,因此平行项为二的Parallelism并不罕见。

·Wales对Nash观点的支持 1989

赞成Nash的观点,并将之专称为“Double Parallelism”。

·李国南关于英语的平行项与汉语的排比项的观点 2000

他指出英语的平行项与汉语的排比项,各自的语法关系和对称关系也不完全一样。首先,英语的平行项可以处于从属关系,而汉语的排比项却一定要处于并列关系。再则,英语倾向于省略重复的词语,而汉语却喜欢重复用词,所谓的“提挈语”必不可少。还有,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而汉语却喜欢重复名称,包括人名或称谓。因此,两者的对称关系也不一样。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关于“Parallelism”与“排比”的描述

他认为排比是英汉共有的一种结构上的修辞手段(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英语称为Parallelism(平行)。汉语称为“排比”或“排叠”,就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排成串地使用,或用一连串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异议的强调和层层的深入。

从定义上讲,英汉排比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气势。从结构上看,两者都包括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正是结构匀整、气势强劲这些排比的共同点,使得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一种语言的均衡美和气势美。

同时何善芬还在其《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中对英汉排比结构特点的异同作了较为具体且重要的阐述。他指出英汉排比的结构要求都很严格。这种结构上的严格使英汉排比达到了结构上的匀整、平衡和协调。结构匀整、句式相似、以一项冠、排列紧凑、语气一致,是英汉排比的主要共同点。差别之处在于英语排比由词到句用得广泛,而汉语排比由词组到句用得较多。

三、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及观点

1、跨文化语言的的共性研究

(1)格林堡的“共性研究”

1861年,格林堡在对大量语言材料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索语言共性。提出区分绝对共性(absolute universal)和共同倾向(universal tendency),区分无条件共性(unsonditional tendency)和蕴涵共性(inplicational universal)。

他认为绝对共性是一切人类语言中无例外的现象,而共同倾向则是大多数语言中所有的现象。绝对共性并不很多。

(2)鲍林杰(Bolinger)在《语言诸方面》中的论述

1968年,鲍林杰指出及物动词与非及物动词的区别,疑问句有专门的语法结构,有动词和名次之分等等是绝对存在的。

(3)反对观点

随后,有人以音韵学中的反例,驳斥鲍林杰在《语言诸方面》中的论述,提出如果一种语言现象是否出现并不与其他现象相关,那就不是蕴涵共性而是无条件共性。

(4)乔姆斯基的“普遍原则”和他的“生成语法派”

20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抽象的“普遍原则”。与格林堡的“共性研究”不同,格林堡只着眼于表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乔姆斯基则认为表面不同的现象在深层可能相同,而表面相同的现象在深层可能不同。他的“生成语法派”采用转换规则,有了规则就可以把词序等现象重新分析,把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规则的现象理出头绪来。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知识中有一部分是先天固有的,是人类千百年生物遗传的结果,另外一部分是后天学会的,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大致可以认为,先天部分就是人类语言共有的普遍语法,后天部分是各种语言特有的个别愈发。根据他的观点,一些普遍性的语法原则是人生来就掌握的。语言学家研究普遍语法就是假设人们有哪些知识是天生掌握的。

(5)里奇的《违反Wh禁区限制与领属条件》(Rizzi,1982)

20世纪80年代,里奇在他的《违反Wh禁区限制与领属条件》中质疑乔姆斯基的“普遍原则”,指出如果普遍语法原则真的象乔姆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类大脑生物遗传获得的先天知识,那么这些原则当然是用于一切人类语言,但事实上,一条所谓普遍原则只要在某一种语言中找到反例就应该予以否定,况且语言之间的具体差异极大,语法原则要经得起所有的语言检验是基本不可能的。

2、国外语言与思维关系主要观点论述

(1)洪堡特“语言多样性”问题思考

试图对于一些因人类语言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而引发的哲学问题给与解答。研究不同语言就够对于思维观念的影响问题,并引出有关“来自不同语言群体、使用不同语言结构的说话人,是否已同一种眼光看待客观世界的哲学命题。

(2)萨皮尔●沃尔夫假设

萨皮尔●沃尔夫在在关于北美印地安语的研究中进一步印证了洪堡特的这一观点。并形成了著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成为有史以来,语言文化与思维模式相关性讨论中表现最为完整、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式。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回答了“语言结构的多样性是否会诱发和产生思维模式的多样性”这一重要问题。并描述与验证了思维模式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3)卡普兰(Kaplan)的篇章结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卡普兰提出,因受不同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在抽象层面上体现为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图示表象,正式开始了对比修辞的研究。

他通过在逻辑层面和篇章结构层面分析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这所

写的作文,指出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写作修辞的方式,感受不同文化在交流模式上的不同,并进一步指出,不同的语言文化理解导致了修辞或交流方式的不同。

(4)德国语言学家Purves对卡普兰观点的挑战

德国语言学家Purves在其1988年出版的著作《对写作与交流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传统对于写作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给与了不同的权重,而且不同文化在评估语言篇章时,对于语言篇章的风格、内容,以及语用有着不同的要求。

3、国内语言与思维关系主要观点论述

·连淑能先生的《论中西思维方式》2005

连淑能先生指出,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

他还进一步分析了思维方式在中西文化及汉英语言的种种表现:1伦理型与认知型2.整体性与分析性3.意向性与对象性4 直觉性与逻辑性5.意象性与实证性6.模糊性与精确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8.后馈性与前瞻性内向性与外向性10 归纳型与演绎型

结语

本文以《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及其跨文化比较研究》为题,主要综述了英汉语言修辞结构研究的主要观点,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并就跨文化对比领域的相关理论,包括语言的共性和多样性研究,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但由于本文选题所涉及的领域,在国外没有系统的研究可循,国内与之直接相关的著作也比较匮乏,因此综述的难度较大,在文献材料寻找、积累的过程中遇到过较大的困难。

此外,由于本文实际讨论中需要涉及到对比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及观点,因此在综述的过程中采用分门类综述的方式,以期使综述更具系统性,但由于内容众多,难免有遗漏或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参考文献 ]:

(1)Kaplan,R.B.1966.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Language Learning

(2)Ying, H. G.2000. The origins of contrastive rhetoric revisite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stics

(3)Ying, H. G.2001. On the origins of contrastive rhetoric: A reply to Matsu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stics

(4)Gorman, T.P.,A.C.Purves & R.E. Degenhart.1988. The IEA Study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Vol. I: The International Writing Tasks and Scoring Scales[M].New York:Pergamon.

(5)Whorf, 1941:A Contrastive Study of Refusal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6)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7)李国南《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 1999.3

(8)Nash, R. F. 1989. The Rights of Nature -- 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9)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 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徐烈炯《当代国外语言学学科综述》河南人民出版

(11)《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5期2002年9月

(12)刘宓庆主编《汉英对比与翻译》(修订本)1992 江西教育出版社(13)陈定安主编《英汉比较与翻译》(增订版)1998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王希杰《汉语修辞》的修订本 1983 北京出版社出版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M 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F YUNM ENG 2001年7月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X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本体,o喻体,?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 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 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 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 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 ns, w 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 ur vic2 tory,for yo 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o my lo 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 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 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 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1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5荷花淀6)o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 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 f his sentences as thoug h he were saying0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 n the law?0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0/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0 这里作者用g ho 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 ar来暗指arg 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0。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0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0。例如: 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o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云梦学刊J OURNAL OF YUNM ENG2001年7月 X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语广告词的修辞手法研究

英语广告词的修辞手法研究 摘要:广告英语是一种商业性语言,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和具体形式。它在语言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手法;特点 引言:英语中的“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原意为“商业上的告示”,是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频繁商品活动时流行的。它源于拉丁语advertere,具有“吸引人们注意力”,“推销产品”的含义。当今时代是个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广告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使广告成为世界性的经营理念。广告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具有准确、舒畅、优雅的特点,这使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如果广告词比较独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宣传的效果自然非同凡响,所以我们可以说,广告英语的成功要取决于其语言的独特性。而语言的独特性又取决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优秀的英语广告应该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运用修辞手法应贴切自然,不可牵强附会,诉求对象的不同,要求广告措辞及其修辞手法应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分析一些英语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figure of speech) 英语中的比喻主要分为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两种。二者皆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 1.明喻: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让人们知道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如:As soft as Mother’s hands.(童鞋广告)广告词巧妙地把鞋比喻成母亲的手,突出童鞋的柔软、舒适,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呵护。The airline that’s smooth as silk.(Fly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评价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 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 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611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 F YUNM EN G 2001年7月Ξ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广告语修辞手法

广告语修辞手法 1.比喻: 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 我的第一张名片。(潇翔西服) 长虹——中国人心中的彩虹。(电器广告) 2.对偶: 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嫩滑。(白丽香皂) 召唤东方男性阳刚之气,尽显中国男士不凡气派。(杉杉西服) 笑意写在脸上,满意装在心里。(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 3.引用: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 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忆宁红减肥茶。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北旅脚下。(北京旅行社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豆”留。(化妆品广告) 4.反复: 熬呀熬呀,熬瓣酱,好东西都在酱里藏,熬呀熬呀,熬瓣酱,熬出读书好儿郎。 字幕——阿香婆熬出来的好酱。(阿香婆瓣酱)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牌录音机) 5.对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军冰箱) 6.夸张: 今后不必再用牙齿了。(美国啤酒) 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 7.讳饰: 晚一分钟回家比永远不回家要好得多。(交通广告) 8.双关: 华讯寻呼,勿失良机。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 饲宝920,催猪不吹牛。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美满生活从中意开始。(中意冰箱) 9.排比: 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公益广告) 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干鸟湖纯净水) 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新飞冰箱) 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惟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空是沉淀后的完美。(诗芙浓化妆品) 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柔柔的温情,带着吉祥的愿望,我们来到您的家。(美菱冰箱) 艳艳浓水绿,鲜鲜玻璃绿,娇娇鹦毛绿,嫩嫩青葱绿,浓浓菠菜绿,条条丝瓜绿,明明阳俏绿,点点梅花绿,亮亮松柏绿,淡淡湖水绿,静静荫花绿,闪闪祖母绿。(金饰店) 10.拟人:

广告语言的修辞手法

众所周知,广告与语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既是广告的表现载体,又可构成广告本身。语言在广告中应用效果可以决定广告的成败与否。正如林乐腾说:“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广告语言,广告不能成为广告(图案广告除外)。”本文主要从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类讨论。 一、加深企业、商品印象的修辞手法 凡是做广告,要达到的第一效果就是让受众记住企业或商品的名称,同时还要树立企业或商品的形象,为体现树立形象的重要性,还有专门的形象广告。用于这方面的修辞手法大体有如下一些。 1.镶嵌 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字,或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或把词拆开交错搭配的修辞方式叫镶嵌。广告语言的镶嵌,一般是镶嵌企业或商标的名称。如: (1)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冰箱”的路牌广告用语“中意”是形容词) “中意”一般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看中并满意”的意思,将它嵌在广告语中,正好与“中意冰箱”的“中意”这个名称相吻合。 (2)盛在品质,多在万家。(成都盛多燃器具有限公司的广告用语) 上例巧妙地将品牌“盛多”二字镶在两句的开头,形成了“鹤顶格”的镶嵌。将“盛多”这一品牌的产品与质量好,用户多联系了起来。两句联起来,又揭示了产品质量高低与用户多少的辩证关系——质量高则用户多,用户多则说明质量高。 2.双关 双关是依据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表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广告中用双关修辞手法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3)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中华牙膏广告用语) 中华牙膏是中国老字牌牙膏,如今牙膏间的竞争很激烈,中华牙膏就得有自己特有的广告形象进行竞争。“…中华?在我心中”:“中华”既是商品名称,又是汉民族的代称,因此,这句广告语有表里两层意思。 (4)谁能“惩治腐败”?(新飞牌电冰箱广告词) “腐败”词面意义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的混乱、黑暗,用在冰箱身上指食物腐烂。一语双关,并且诙谐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新飞牌冰箱也就有了新意。 3.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被陪衬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广告语中衬托的运用如下: (5)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视机广告用语) 天上彩虹,五彩缤纷,形象美好。“长虹”电视机以其质量过硬而家喻户晓,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享受。用天上彩虹的美好衬托长虹电视机的高品质。 (6)在“杰克逊”面前,没有一座山可称为陡峭,也没一片沙漠可被称为广漠。(杰克逊四轮驱动越野车广告词) 二、提高广告语言生动性的修辞手法 广告言语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与文艺性结合。在广告中用精练词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其生动形象性的要求很高。 1.比喻 比喻就是用与其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打比方。比喻的心理依据是联想,构成基础是相似点。 广告语中比喻手法较多,如: (7)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婴儿鞋。(日本某婴儿鞋广告用语) 为了突出童鞋的柔软、将它比喻成母亲的手。只有母亲的手最舒适、最温暖。同时也蕴

对比修辞研究

前言 作为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系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其表达方式还是文化习惯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诸如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语音音韵甚至是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而这其中,“修辞结构”作为一种语言内化了的“精神”或者说“神采”,不仅能体现出所属语言的语言文字差别,又能同时展现不同语言文化在审美取向上的异同。 因此,笔者就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这个角度切入,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总体框架,试图阐述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中“双关”与“排比”在定义、基本结构模式、结构分类、修辞功能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并通过对语言相对论等语言类型学中相关概念及著作的认识,尝试在英汉语文化背景下,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角度,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通过阅读中外对比语言学,尤其是英汉语言对比在修辞学方面的著作,以及语言类型学的相关著作及文章,经过前期资料整理,以总结并系统综述前人观点及研究成果的方式,为全文的写作积累语料,并为之后具体内容的写作及个人观点的提出进行定位和指引。 文章将分别对对比语言学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现状、重要问题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文献综述,同时也将涉及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及理论的综述。 正文 一、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发展回瞻 1、对比语言学定义及发展状况 (1)“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 美国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首次使用“对比语言学”这个名词,之后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即: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共时对比的语言学。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并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 ·吕叔湘先生在他1942及1982年版《中国文法要略》上卷初版例言中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贝,广告成功与否,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密切相关。修辞,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广告中来,使广告语言妙趣横生,扣人心弦。修辞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选取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 修辞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使人能适当而巧妙地调整表意的方法,设计优美的形式,以明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意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广告语是一种以宣传或刺激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语言。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商品也需要广告来包装。 比喻: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性的另一事物。它是建立扭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过比喻,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从而便于理解新开传奇,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来看几个例子: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儿童鞋。(某童鞋广告)这则广告画面上是一双手捧着一只胖胖的小脚丫。此广告把鞋比作母亲温暖的手,突出产品柔软、舒适的特点,既形象直观,又亲切感人。像初恋般的滋味。(日本海而必思饮料)初恋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美妙而值得怀念的。无论是谁,最难忘怀的恐怕就是初恋了。用初恋的滋味来比喻饮料的味道,显得形象生动,同时又触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怀,诱导人们再次重温“初恋滋味” 夸张:运用语言有意地对事物或对象作言过其实的表现,借以强调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修辞手段。夸张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辞手法,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是从故失其真开始的,而最终则要达到在更高层次上表现真实的目的。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广告自诞生以来似乎就从未与这个“夸”字断过联系。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使广告语言熠熠生辉,引入胜。例如: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香皂)这是一则化妆品广告,女人是这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对年轻和美丽的追求成了众多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化妆品作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受到女性的青睐。这则广告采用夸张的手法,指出自丽香皂具有美容功效,经常使用可使人显得年轻,迎合了女士们爱美的心理,激起了她们的购买欲望。2、不要对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很可能就是您奶奶。(某美容院广告)这则广告故意夸大其实,幽默风趣,旨在说明此美容院美容技术的高超。 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词义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主要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音同或音近)构成的,语义双关是日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双关语表里双涉,富于联想,有一箭双雕之妙 1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写作中,新闻标题往往是新闻故事重心的高度概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充裕的时间从头到尾地看完一篇新闻报道,所以大多数读者都试着花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多的信息。由此可见,新闻标题标题特殊作用不容忽视。而一个完美的新闻标题就像新闻报纸的脸蛋和眼睛,只有当脸蛋迷人眼睛动人这篇文章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了吸引读者,新闻标题通常会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而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准确、独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巧。因此,修辞技巧被频繁地用于新闻写作中以此达到说服、透明化和表达优美的效果。 以往对中英新闻标题的研究大都从文体特征、翻译技巧等分别进行宏观性的研究。本文将运用归纳论证、演绎论证与对比论证等等研究方法对中英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进行对比研究,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指导意义。 Introduction News is usual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headline, lead and body. The headline is a concentrated generalization of the news content, revealing to the reader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 in the most concise form. In order to attract reader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usually use various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forms such as clipped words, initialisms, acronyms, short words, loanwords, invented words, slangs, etc. Rhetoric is a kind of artifice that use accurate, distinct and vivid language to express one?s mind. Researches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are mostly on the styles of writing characteristic, translating artifices and so on with a macroscopical view. On the basis of som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in the pas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hetoric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hen I will set forth concretely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main body of my thesis is unfolded mainly from following aspects: Part I is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ity of rhetoric in the headline, and it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necessity of rhetoric in news headlines. Part II i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This part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art III illustrates several typical exampl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o

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3384464.html, 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作者:苗勤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07期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方法,但由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不同,二者在修辞手法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借助大量实例对英汉修辞进行对比分析,接着探讨了英汉修辞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英汉修辞;对比;翻译 【作者简介】苗勤,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一、引言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独特的作用。修辞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活泼优美、新颖独特,加强语言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提高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 二、英汉修辞的差异性 首先,从语言及文字形式角度看,英语是表音文字,是由26个字母构成的,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表意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汉藏语系。其次,从词汇及读音角度看,英语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重音语言,注重简洁和理性,反对文字堆砌,即使同一个词重音位置不同,这个单词的词性及词义都会不同,甚至一个词可以有多种意思,因此很难做到词的对称和音韵的齐整。汉语是一种具有严谨的四声系统的声调语言,音、形、义可以统一于字上,结构上易于整齐划一,利于工整对仗。再次,从语言形态学角度看,英语是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达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汇基本上无形态变化,主要靠词语、词序及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最后,从修辞角度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人民有着不同的民族历史、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这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也会有不同。比如在中国楚汉战争时期,用“四面楚歌”来比喻四面八方到处受敌,陷入了走投无路、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说英语的国家没有这个典故因此没有这个成语。又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经常用于含有贬义的词语中,如挂羊头卖狗肉、狗腿子、痛打落水狗、好狗不挡道、狗咬吕洞宾等。而由于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狗在游牧民族的眼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英文中如果说一个人很幸运,就会说He is a lucky dog,但汉 语中却很少用“狗”来赞美别人。 三、英汉语修辞对比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与甲事物相似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这里对明喻和暗喻这两类进行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