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游彪是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这一阶段是他的强项,我们先看看他的提纲:

第三章中华文明的高峰

第一节唐宋社会变革

一、三省六部的演进

二、门阀士族的衰落

三、府兵制的由盛而衰

四、科举制的兴起与发展

五、大运河与水路交通网

六、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顶峰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文官政治的形成

四、募兵制

五、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六、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

七、铸钱与纸币

八、科技发展的高峰

九、宋明理学

他把这一章的标题命名为“中华文明的高峰”,赞美之词不遗余力。提纲中,三省六部制、府兵制、科举制、大运河、坊市制度、募兵制、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科技发展的高峰、宋明理学等都是我们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门阀制度的衰落、文官政治的形成、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铸钱与纸币等内容则是我们教材的选学内容。

下面我们看一看,他都有哪些新观点和他特别感兴趣的例证。

1】关于三省六部制,所说和我们的教材相比没有什么新意,举了一个避讳的例证:为避父亲杨忠之讳,隋文帝将中书省改为内史省,以监、令为长官,又将门下省长官侍中改为纳言。

2】关于门阀士族的衰落,他分析了四个原因:

其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

其二,“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其三,“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其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

其中,有关经济原因里面谈到均田制他是这样说的:

门阀的盛衰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唐朝中叶,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统治地位动摇,土地买卖界限松弛,最终导致均田制崩溃,不能保证士族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和荫客、部曲等劳动人手,士族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地位和特权,其社会、政治地位也必然随之衰落下去。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了均田制瓦解的历史进步意义,即打击了门阀士族对国有土地的垄断分配权,这和我们印象中均田制保证农民土地的美好形象有很大的差距,这可能就是均田制由非常重要的考点逐渐变为一般阅读内容的学术原因吧。

3】关于府兵制,只有府兵制形成的过程和它本身内在的弊病值得我们重视:

在形成初期,府兵制并不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府兵不从事耕作,府兵的兵籍和编户齐民的民籍是分开管理的。北周武帝时,为了扩充兵源,征募大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府兵制开始和均田制结合起来。隋文帝时期,规定军户编入民户,兵民共籍,这是府兵制和均田制进一步结合的结果。

番上繁扰过度,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士兵长期在外番上,不得回归,使家庭经济负担过于沉重,也使人们视当兵为畏途;军队编组复杂,军府分散,致使指挥不灵、反应迟钝等。

4】关于科举制,有下列几句话值得我们重视:

隋文帝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废除了地方长官自辟僚属的制度,官吏的任用不再受门第的限制。

这里强调了先秦以来自辟僚属的制度开始受到了限制,逐渐变为长官僚属都由中央任免的制度。

唐初,通过科举入仕者在官员总数中所占比重很小,门荫和杂色入流是主要的入仕途径。从高宗起,高级官吏特别是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但这种上升的趋势并不稳定。宪宗时,高级官吏中科举出身者占多数的局面才得以稳定地持续下去,从而逐渐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高级官吏由科举出身者担任的格局。

这里强调了科举制地位有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弊病,他是这样说的:

科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发展,但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

宋朝他强调了科举制的“承上启下、完备定型”,别的和我们的现行教材基本一样。

5】关于大运河,只有下面几句话值得注意:

隋朝统一后面临的形势是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政治、军事重心仍在北方。如何将南北沟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隋王朝面临的重大任务。这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客观背景。

这里强调的是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重心(当然是南方开始与北方持平)的背离导致大运河的开凿。

6】关于坊市制度和城市发展,他没有说明柜坊和邸店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倒是强调了唐朝经济格局:

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市场的特点是以各级城市为中心或枢纽,向下一级城镇或乡村辐射的网络体系,全国或较大区域内的商品经济是以各级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唐代城市按其在

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在全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扬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域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辐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都市越来越快地进步,而西北地区的城市渐趋衰落。这种趋势的出现,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外族入侵、东南交通的开发及海外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7】关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毫无新意,只有一句“削夺地方权力,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纲领”我们注意一下就行了。

8】关于文官政治,这是他强调的一个重点,我们全文引入: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唐末五代时期,武人专横跋扈,操纵了由上至下的政权,恣意妄为,其时朝代更替多由武人倚仗军权而实现。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宋太祖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为后继者以“祖宗家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宋朝统治者对文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至“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重武轻文的风尚,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科举已经成为国家取士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各个阶层的士人得以入仕参政,成为各级官吏的基本来源。科举制度的蓬勃发展和完善,使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僚取代士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把文人政治推向了极致。

此外,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进而改变了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臶的政治文化,培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宋代官僚政治展现出区别于各代的特色。

9】关于募兵制,他说到一种情况:

士兵入伍后首先要在面部、手臂、手背处刺上所属军号,日后投换他军,亦须进行“改

刺”,故招募士兵又被称为“招刺”。当兵刺字,无疑是一种耻辱的标志,宋代只有某些罪犯、官府工匠和奴婢会有这种待遇,这表明宋代军士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这无疑是宋朝军队打败仗的原因之一。

10】关于租佃契约关系,这是游彪非常看重的内容,虽然考纲里面没有,但是,对明清时期的经济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全文录入:

安史之乱以后,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度。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这些因素也是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租佃契约关系并不是新形成的生产关系,其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租佃制度是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制度,更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有如下特征:

首先,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的内容包括田亩的位臵、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事实上,订立契约的做法在宋代广泛存在,不仅限于土地,而且涉及到牛、犁等其他生产工具。

其次,在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客户、客女都是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北宋初期,佃户要迁徙必须由地主书写文字凭证,仍然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削弱,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下,不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就随之消失。这是租佃关系同庄园农奴制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佃户获得了迁徙的自由,他们在生产中的地位随之发生变化,与田主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上的身份、地位也明显提高。

第三,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这也是与庄园农奴制相区别之处。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态。分成租较为流行,以对分制最为常见。定额租多见于租佃官田或官僚地主田产。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在定额地租中也有征收货币的情况发生。在某些租佃关系高度发展的地区,如两浙路,租佃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官府、官僚地主和寺院,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客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客户的私有经济也出现了差别,有的有了自己的土地,上升为主户或自耕农,这一因素反过来调动了客户在生产中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租佃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11】关于海外贸易,唐朝与教材一致,而宋朝为非考内容。

12】关于铸钱与纸币,考纲没有,但是有一段话很重要:

金银特别是白银在宋代进入了流通领域,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据研究,有贿赂、赠遗、布施、赔偿、赎身、借贷、代替钱财和远运、路资、物价支给、物价表示、凭费、蓄藏以及其他共十七项。对国家来说,金银又有作为赋税而缴纳、专卖收入、上供、进献、军费、赏赐和国家一般费用等九项用途。金银用途如此广泛,其所独具的货币职能已经在社会各方面发挥出来。南宋后期,由于钱荒和纸币的信用危机,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情况明显增加,这为明代白银上升为主币奠定了基础。

这里说明了白银到明朝后期作为主要货币的历史渊源。

13】关于科技高峰,无甚高论,仍然引了李约瑟的一段话:

宋代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可,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14】关于宋明理学,他作了跨时期的论述:

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时期,实现了学术思想的又一次繁荣,以后的元、明、清三代学术基本上都可看做是宋代学术的继续发展。此一时期,儒、释、道三教汇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学。理学虽然以复兴儒学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突出地表现为重视本体论之建构和心性哲学中心地位之确立。理学形成以后,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成为六七百年间(宋、元、明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社会思潮,从某种程度上主导着经济、政治及文化思想的发展。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诸多领域,主要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个流派。理学的发展分两个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宋元时期又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宋,这是理学的形成及初步发展阶段。“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被视为理学的先驱。他们三人开宋代学术之先河,解经而不重训诂,强调义理,重视“性与天道”的研究,倡导“明体达用”和“尊王”之学,为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某些先驱性思路,也揭开了后来理学借助儒家经典创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序幕。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也生活在这个时期,重要的理学范畴、命题这时都已经提出。第二阶段是南宋,是理学进一步发展及朱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有吕祖谦、朱熹、张栻、陆九渊等。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陆九渊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成为南宋理学的重要一翼。第三阶段是元朝,是朱学北传阶段。元朝建立了统一国家,南宋时期在南方发展的理学得到了北传的机会,进而扩大了理学影响的范围。更重要的是,程朱之学演变为科举考试的程式,开始成为正统的官学。

明清时期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初,是朱学统治阶段。程朱之学被统治者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学术成就并不突出。第二阶段是明中期,是王学崛起及传播

阶段。王阳明的心学达到主观唯心主义的高峰,“知行合一”学说达到了历史上知行观发展的新水平。第三阶段是明后期及清前期,是对理学的总结批判阶段。明末清初出现总结理学的著作,黄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这方面的巨著。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对理学的批判,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表明理学已走向没落。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宋明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命题,如性、心、气、理等,所有这些虽是从古老的经典中抽出来的,但却注入了与其时代相适应的内容与含义。理学家们充分阐发这些范畴、命题的微言大义,其解说精深、缜密,他们所提出的范畴、命题及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都表明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这里强调了理学对当时思想的融合及创新,与其时代相适应,具有很明显的肯定语气。关于理学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的比较、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比较,应该是一个难题,它可以破解中国到明清时期落后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解读,我们看到,游彪没有论述或者很少论述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以及社会改革,是否这些内容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福州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24 A (全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图1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图1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3.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6.适合作为图2名称的是( ) 图2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7.《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年,左宗棠在马尾看到了一个天然良港,他在这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着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张謇是中国近代的着名实业家、近代儒商的典范。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11.图3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 图3 年7月1日年12月20日 年7月1日年12月20日 12.近代福州名人辈出,其中领导虎门销烟的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黄乃裳 D.侯德榜 13.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被誉为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的是( )

2020年中考历史 世界古代、近代史专题练习(无答案)

世界古代、近代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如右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2.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亚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巴比伦王国 3 .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A.屋大维B.凯撒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4.“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5.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6.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宗教的共同之处是 A.经典都是《古兰经》 B.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 C.都信仰上帝 D.都广建佛塔 7.右图是文艺复习时期的文艺巨匠达芬奇的代表作 《蒙娜丽莎》,它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平静、自 信,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文艺复习时期的 哪一思想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8.《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D十月革命 9.当今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 的象征。可见,英国是典型的 A.共和制 B.总统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0.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200多年前,领导 北美13个殖民地做了这件“破天荒”大事的英雄人物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 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 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 12.《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 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 A.人权与法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主张无条件的自由 D.反对殖民统治 13.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雾月政变、《民法典》、滑铁卢战役”三 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卢梭 B.克伦威尔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4.沪宁城际、京津城际、京沪等高铁运营通畅,标志着我国步入高 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A.史蒂芬孙B.瓦特C.哈格里夫斯 D.富尔顿 15.工业革命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大变革。下 列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②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 ③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④人们可以乘坐汽车上班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马克思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 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取的财宝,源源流 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观察右 图,最能体现这一内容的 A.丝绸之路B.佛教传播 C.新航路开辟D.“三角贸易” 17.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 芳。这里的“她”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哥伦布 D.克莱武 18.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它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失败 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9.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两场 战争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0.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 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 21 姓名国籍成就 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莱特兄弟美国 A.珍妮机 B.内燃机 C.飞机 D.汽车 22.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A B C D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24.“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 杂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 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5.他的作品反映了 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俄国革 命的镜子”,他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贝多芬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 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它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 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 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盛唐气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四川地区)冠于全国; ②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南方的代表: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北方的代表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著名;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城内市坊分开(东市西市为商业区,坊为居民区),既是当时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吐蕃(bō):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①友好交往: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见证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史料:"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 ②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xù),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书法与绘画: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卷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4、西周前期的师鼎铭文记载师因其属下不从周王出征,便派属吏弘向伯懋父告状,伯懋父判处罚金三百金,但他们拒不交纳,师只得把判词记在鼎上。这反映出西周前期 A周王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B开始出现以下犯上的情形 C等级制度遭遇抵制D周王实行宽厚的德治 25、下图为汉武帝初处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情况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A法、儒以外学派的消灭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26、隋唐时期,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完善B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政权基础发生变化D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 27、《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商品经济推动城市繁荣 C守内虚外军事政策的实施D消防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28、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虚拟化B综合性C程式化D写实性 29、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反映当时 A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D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

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密 封 装 订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河 东 区 2019 年 高 考 一 模 考 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2.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3.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C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4.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 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5.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公私合营股票 ③红军临时借谷证 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说法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①以北京为首都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河南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六)文综历史考试试卷

河南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六)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中提到周武 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 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可知 A.西周早期天下观已经萌发产生B.周成王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发展D.“何尊”代表青铜器最高技艺 25.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的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集权加强B.中枢决策规范化C.行政效率提高D.地方势力的膨胀 26.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邀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动摇B.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C.儒学的史学功能得到挖掘D.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27.著名学者黄仁宇说:“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这表明明清时期晋徽商 A.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B.促进了商帮的壮大 C.增强了城市经济功能D.商业资本迅速集聚 28. 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表示:“只有货币、劳动力和土地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财富;清国欢迎美国到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美方提供,但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清国来控制,清国的国家主权必须得到保护。”这表明李鸿章 A.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B.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C.对洋务派思想的突破D.坚持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29. 1925年,国民党员戴季陶提出,“要确立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主义,反对阶级斗争造成的社会阶层撕裂……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或单纯的国民党,整肃党内意志涣散,因循苟且的恶劣风气。”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C.革命统一战线有分裂危险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游彪是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这一阶段是他的强项,我们先看看他的提纲: 第三章中华文明的高峰 第一节唐宋社会变革 一、三省六部的演进 二、门阀士族的衰落 三、府兵制的由盛而衰 四、科举制的兴起与发展 五、大运河与水路交通网 六、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顶峰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文官政治的形成 四、募兵制 五、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六、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 七、铸钱与纸币 八、科技发展的高峰 九、宋明理学 他把这一章的标题命名为“中华文明的高峰”,赞美之词不遗余力。提纲中,三省六部制、府兵制、科举制、大运河、坊市制度、募兵制、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科技发展的高峰、宋明理学等都是我们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门阀制度的衰落、文官政治的形成、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铸钱与纸币等内容则是我们教材的选学内容。 下面我们看一看,他都有哪些新观点和他特别感兴趣的例证。 1】关于三省六部制,所说和我们的教材相比没有什么新意,举了一个避讳的例证:为避父亲杨忠之讳,隋文帝将中书省改为内史省,以监、令为长官,又将门下省长官侍中改为纳言。 2】关于门阀士族的衰落,他分析了四个原因: 其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 其二,“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其三,“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其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 其中,有关经济原因里面谈到均田制他是这样说的:

2020届九年级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科学技术: (一)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夏朝时,我国已出现了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最著名的青铜器有最精美的四羊方尊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司母戊鼎。 (二)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六上p133祖冲之像、古代骨算筹(三)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服用后,失去知觉,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P98导引图,p99华佗像 2.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P98张仲景名言。P99张仲景像 3.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六下P125李时珍塑像 (四)知道《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六上P134贾思勰塑像

2.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六下P125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P127天工开物开矿技术 (五)以都江堰、地动仪、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造福人民。六上P44李冰塑像;p45称赞李冰的诗 2.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六上p97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3.长城(1)秦长城: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绵延万余里,用来防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六上p69秦朝疆域图秦长城图示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修整。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长城。六下p124明长城示意图 4.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六下p4隋朝大运河图 (2)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令人开凿了两段新河,与原有的运河联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P68元朝运河和海运航线 5.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六下p33赵州桥雕刻。P37赵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世界近代史解读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世界近代史解读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世界近代史部分是由王燕平撰写的,我从网上反复搜索,才搜出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大约是他在前不久写的自我介绍: 王燕平,男,1972年生,在读历史学博士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先后讲授的课程有:世界近代史、世界近 现代史、法国文化史、法国史专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与世界近现代 史精品课程和世界近代史网络课 程的建设工作,2004年9月获首 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近代法 国史。承担的课题有:法国大革命前期宪制动荡的政治文化根源研究(校级立项)、《整体欧洲史》教材编写(教育部立项、参与),主要研究成果有:《简论吉伦特国民公会的党派之争》、《简论法国大革命初期分权思想的渊源》、《20世纪法国时尚解读》、《奢侈与资本主义》(译著)。 从上面的信息来看,王燕平就跟我们中学的二流教师差不多,但是,他已经评上了副教授,而副教授到教授是一个非常大的“坎”,他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就必须加倍努力,而他的年龄刚好36岁,正当年富力强,想必他正在做着默默的学术功夫。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看一看他的“序言”: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被称为是现代化,世界近代历史就是这一转变从发生到初步实现的历史,它开始于1500年左右。在近代的开端时期,西欧各国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西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使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开展革命性变革,科学化思维传统和民主化浪潮由此兴起。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又一个分水岭,人类正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实力,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广度上迅速推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更加强化了西方的优势。受到工业文明冲击的非西方文明开始主动地进行变革,逐渐汇入现代化潮流。 他的世界近代史提纲如下: 第一章工业文明的曙光 第一节西欧的原初现代化 第二节全球化的开始 第二章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节工业文明在欧美文明确立 第二节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学术动态 参考书目 很显然,王燕平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工业革命之前的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工业文明的确立时期,比照我们的现行教材,过渡时期就相当于第一第二章,确立时期就相当于第三第四章,最后说到1900年为止,不像我们的教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现代史第一章解读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现代史第一章解读 张书林 我按照杨宁一的介绍搜索李少兵,得出的结果如下: 李少兵,1969年7月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西宗教文化、风俗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民国以来北京、天津社会文化的变迁研究。已在《历史研究》、《中国文化》、《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档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并出版《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民国百姓生活文化》、《中国社会史》等学术专著。为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现主持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民国以来欧美汉学家与北京文化研究》,以及海外合作项目《近二十年来北京、香港城市文化比较研究》。 他原是北师大的副教授,跑到南开做了教授,算起来与杨宁一是同事,按照史岩晙的说法,他是被排挤出走的,出走的还有杨宁一到了本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刘北成去了清华、王子今到了人大、郭小凌行将出走首都师大……看来他在学术上的能量在北师大历史学院院长之上,至少是潜在的。 闲话少说,我们看看他的提纲: 中国现代史概述 第一章再造文明 第一节新世纪的开端 第二节新道路的开辟 第三节多元经济、文化与社会 第二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 第一节新文明的演进 第二节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第三节中国的现代化成就 学术动态 参考书目 显然,他把20世纪的中国史以1949年分为两个阶段,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重新整合。他在前言中的定位是“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处于一个关键的现代转型期,中华文明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各重要元素近百年来逐步克服各种外部侵扰和内部矛盾,不断在探索中吸收中西文明要素,以现代化为最高目标,努力实现文明的现代转型。”他要求自己“力求从文明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具体领域、载体、呈现方式、特点等实际问题。” 本篇解读第一章,我们看看他的具体提纲: 第一章再造文明 第一节新世纪的开端 一、从帝国到近代民族国家 二、从君主专制到议会内阁制 第二节新道路的开辟 一、新思想——开路先锋 二、国民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民族独立与国际平等 第三节多元经济、文化与社会

新视野大学英语册课后题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册课后 题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新视野大学英语B o o k I I课后练习题答案 Unit 1 Section A Language focus in use building Words learned new words formed -al/ial manager managerial editor editorial substantial substance survive survival traditional tradition marginal margin -cy Consistent consistency Accurate accuracy Efficiency efficient -y Recover recovery Minister ministry assemble assembly 5. 6.margin cloze in use obliged to serious about into between upon allergic to lost attracted to sense upon as 9.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nto Chinese. 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经常被许多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使用。与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英语起源于公元5世纪,当时三个日耳曼部落入侵英国,他们对于英语语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世纪和现代社会初期,英语的影响遍及不列颠群岛。从17世纪初,它的影响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显现。欧洲几百年的探险和殖民过程导致了英语的重大变化。今天,由于美国电影,电视,音乐,贸易和技术,包括互联网的大受欢迎,美国英语的影响力尤其显着。10.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nto English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unique art and the unique art treasure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an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 characters. In this long evolutionary process,Chinese characters have not only played an importan role in exchanging ideas and transmitting culture but also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art works wel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一、和同为一家 1.民族政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南诏政权表示永无离贰 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⑴吐蕃的风俗习惯: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③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⑵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其仰慕中华文明,向唐求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3)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金城公主入吐蕃:8世纪中期,唐中宗时,唐又将金

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玄奘西游: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2.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一) 一、20世纪的民族主义:民族国家诞生于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诞生于现代化进程之中,并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因此,民族主义逐渐成为观察世界现代史的重要视角。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世界经历了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动,中东、中欧和东欧地区按照《凡尔赛条约》重新组合,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表现为国内统治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加强,对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对外图谋别国领土和报复心理;作为被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情绪加剧,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第二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50—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冷战局面。阵营内部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有时掩盖了民族主义。英、法、西德、日、意等国力图摆脱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和政治上的依从地位,以民族主义整合国民意识,以求重振国力。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各国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桎梏,走真正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两大阵营之间的国家则运用民族主义走上独立道路,维护国家主权,进行本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冷战的结束引发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这一时期民族主义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地方分离主义运动,苏联和南斯拉夫联盟解体及这些地区旷日持久的冲突根源都在于民族主义。义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国家的富强,把本民族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身的繁荣,侵略掠夺它们眼中的“劣等民族”,同时竭力抑制削弱其他欧美国家。民族主义是导致相继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亚、非、拉地区的民族主义,主要目标是实现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一是亚、非、拉地区的民族主义,其目标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在这一任务完成之后,转向追求民族的富强,有人将其称为“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此外,发展中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大量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民族、宗教、领土等纠纷,再加上一些国家重蹈西欧历史上自我中心主义的覆辙,民族主义膨胀,谋求地区霸权,导致地区纷争不断。二是在民族主义的发源地西欧,出现了地区联合组织——欧洲共同体。西欧国家追求民族富强的目的没有改变,但是调整了具体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迄今为止,西欧各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战争,而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保持了发达国家的地位。三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民族主义。美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认为美国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最为优秀,美国有责任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的这样一种使命感。美国在冷战中鼓吹维护和推广自由民主制度及其价值观,敌视遏制其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正是体现了这种美国式的民族主义。苏联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关系中,经常表现出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其背后隐含着民族利己主义。苏联与美国长期冷战不止,原因之一是苏联谋求本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苏联表面上宣扬的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使本国的民族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四是两个阵营内部摆脱大国控制的民族主义。第三个阶段是冷战结束以后。在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与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那样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由于下面两个原因。第一,冷战时期被压抑的民族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联东欧地区,一些在高压政策下长期得不到的民族主义诉求,由于苏东剧变造成的失控和动荡,一下子释放出来,民族分离主义活跃。在这一地区,出现了二十多个新的独立国家,而且车臣问题、波黑内战等纷争不断。第二,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接触空前频繁,在加强相互联系的同时,也使得相互差异更加凸显,矛盾冲突增加,强化了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且,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卫民族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拿起民族主义武器,与发达国家进行斗争。除此之外,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支配作用,各国都在重新确定国家的指导思想。由于世界上基本都是民族国家,毫无疑问,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此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后冷战时代世界出现了“泛民族主义”的趋势。在当今世界,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民族主义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然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教训告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答案按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填写,不要写在框外。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总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的曾侯舆编钟,身刻180多字的铭文。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左传》中保护楚昭王的国家是“随”。据此可推论的是() A.曾、随为一国两名 B.口传史料与实物史料互佐证 C.铭文记载真实可信 D.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2.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 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 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3.在庄子看来,世界上那么多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例如生死、贵贱、荣辱、成败、大小、是非、彼此等等都是齐一且无差别的,“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由此可知,庄子认为() A.万物是道的外化形式 B.矛盾对立事物本质同一 C.客观事物不存在差距 D.要参与到事物变化当中 4.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但凡遇谋反、谋大逆等重大犯罪,则引“大义灭亲”为据。这反映了当时() A.三纲五常的世俗趋向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