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XXXX初级中学XX学

开好每周的行政办公会,通过谈话、讨论,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安排,及时地了解中层干部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同时,以本校实际情况为依据,重视对一线教师及中层干部的访谈,了解对现阶段学校有效管理的满意程度如何。从而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与总结学校有效管理的策略。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成果进行整合并比较分析,以下面一篇《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结题。

一、概念的界定

有效管理: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所阐释的“有效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管理界,也适用于其他各界,其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管理者必须要有有效性;管理者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者必须着眼于贡献;管理者必须重视“长处”;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和管理者必须做有效的决策等七个方面。

学校有效管理:

它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学校有效管理是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管理;把制度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目标的管理;基于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的管理。

中层干部:

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通道。能否用好中层干部,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校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探讨学校中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及中层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并

针对现象、原因,探索提高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努力打造出一支学校高效管理的团队。

意义:

中层干部大都经历了直接面对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线工作,对教研科研培训等工作都有亲自的体验和实践,通过第一线的磨练,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职工中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但是选拔为中层干部后,他们可能有时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又得不到老师们的理解,容易出现倦怠情绪,甚至产生想抛掉工作的冲动。中层管理者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很少会直接从事具体的创造性的工作,平时工作一般满足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中层管理者典型的特色。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中层管理者努力的最终方向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风吹两边倒”、“两边不得罪”、“不为而无错”等心态。不可否认,这种消极现象在学校中层管理者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往往会给学校带来某些负面的后果,严重情况下可能会使整个学校处于瘫痪状态。

能否用好中层干部,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全体教职工能否积极地、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从而形成“群英荟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从当前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看,学校中层干部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中流砥柱,加强中层干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中层干部是校长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依据中层干部的职权范围予以授权和放权。学校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校长的地位决定了其思考问题、做出决策都应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而由于中层干部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其对决策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校长必须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工作指导,使其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统一到全局决策上来。校长必须对整个学校的工作负总责,中层干部要对分管的部门工作负责,这是由各自所处的工作地位决定的。竞争是激发中层干部内在潜力的重要杠杆。关心体贴是校长对中层干部的一种感情投入,,

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及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各学校都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可谓仁者见人,智者见智。除了已经达成共识的中层干部管理如:

敢于授权、敢于放权、善于协调、加强指导、勇于负责、用养并重、鼓励竞争、关

心体贴等等。本人也根据多年的校长经验,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些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如下:

一、鼓励竞争,重视中层干部公平选拔机制的构建

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实现自我价值欲望的强烈程度,这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而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压力或工作动力的程度。因此,鼓励竞争是公平选拔中层,管理和培养中层的前提。

鼓励竞争包括骨干教师竞争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之间存在竞争,一方面激发一线教师竞聘中层干部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挖掘中层干部内在潜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校长要激发中层干部勤奋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对其加强教育以提高其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以外,还必须运用竞争手段给其形成压力,促使其更好地工作。

同时,运用竞争手段,首先要坚持公平原则,指给所有中层干部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同等的评价标准。以公平公正为前提,才能使同事及各部门的中层信服。

并且要促使工作实绩较差的中层干部看到差距,形成压力就需要经常对中层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开;要使中层有适当地危机感就需要以工作实绩来评价中层干部的称职与否;要使中层干部能看到晋升的希望努力工作就需要从中层干部中选拔能者对空缺的重要领导岗位进行补充。

学校多年来非常重视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公平选拔机制包括明确选拔的条件和必要的资历,除了常见的学历、任职年限等条件外,应该重视候选人的业绩要求。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态度决定业绩,工作业绩是关键,如教务处中层干部选应强调具备优秀教师资历,德育处主任应来自于优秀班主任。对业绩的要求能够确保职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对教职工强调了绩效的重要性,有利于正面引导。

同时也重视选拔程序的透明度,在选拔程序上采用个人申请和竞聘演讲露锋芒,专家评议和教职工民主测评显民意,学校领导小组投票决定批准。

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对中层干部的选拔考核制度,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努力做到选贤举能、公平选拔、竞争上岗和用养并重,努力选拔一批优秀的学校管理中层,增强学校核心决策力。

二、合理授权,重视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培养

中层干部是校长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主要和重要的依靠力量。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对中层干部予以合理授权。凡属中层干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应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中层执行力的提升。合理授权,就好像是管理者用人的“分身术”。成功的管理者就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共同育人目标而努力。可以说,合理授权,有利于调动中层干部在自己领导岗位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锻炼中层的才干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而授权不是简单地分权给中层,放手让他们去处理,在工作过程中要给予及时地引导、指点协调和协助,促使中层去努力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总之,我们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应当做到职责分明,有奖有惩,这样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中层干部,只有这样中层干部通过独立解决管理中的难题,哪怕有时会处理不当,才能积累经验,迅速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三、因才施管,打造高效中层干部团队

因才施管,适才而用,是有效管理中层的必要条件。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船在行进中出了故障,渐渐下沉,必须让乘客跳水。船长深谙世事,知道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去说服他们。于是他对英国商人说:

“跳水是一种体育运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即跳;他对法国商人说:

“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法国人爱赶时髦,遂跟着跳下;他对德国商人说:

“我是船长,我命令你跳水”,德国人严于纪律,服从了命令;他对意大利人说:

“乘坐别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行”,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说不让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船长就说:

“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不跳就死定了”;对中国商人则说“你家中还有80 岁的老母,你不逃命怎么对得起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

从这一不无夸张的幽默中,我们可以悟出受不同文化、环境熏陶的人,其人生哲学、追求、价值观迥然各异,对其管理也应有所不同。因才施管,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人才管理的绩效。”

( http:

对于一个性格外向,心胸宽广的员工采用批评教育可能有效,但对于性格内向,心胸相对狭窄的人来说可能就j 接受不了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说管理要细分化,在大的原则和方法下,要有许多针对不同人群的实施方案。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惰性,甚至只要情况允许,大多数人都只会完成不受惩罚的最低绩效。但同时,每个人也是有优点的,甚至可以无私奉献。

所以管理上也要做好适当的引导与鼓励。但同时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员工所处于的心理以及社会层次。根据员工所处于的不同状态进行管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因才施管即因人而宜实施管理,因才施管,才能有的放矢,从人性角度提升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执行力,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提高人才管理的绩效。在多数人只能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到机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意愿,提高其工作能力,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

四、归零心态,指引中层干部超越优秀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

“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

“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

归零心态是成功的第一步,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忘却成功,学习变化,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心态归零,即空杯心态是重新开始;心态归零,学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而后,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价值。

能站在中层干部的位置上,绝对都是曾经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没有曾经的辉煌就不可能脱颖而出。而作为中层干部,就要从昔日的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中转变过来,学会归零,尝试重新开始。过去的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以平和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去面对今天!而且归零心态不是简单的忘记,而是让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更多的声音、谏言。时钟每到子夜,都会归零,新的一天就会开始。所以,人生就像时钟,要学会经常归零,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突破,才会有新的辉煌。

作为管理者要学会着眼于贡献、善于用人、注重提升沟通能力、学会合作,着眼于未来。没有人能够永远留住昨天的荣誉,因此,作为中层干部应该记住:无论过去如何成功,如何优秀,那都是过去。只有经常让自己归零的人,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进步,才能超越自己的优秀,获得更大的发展。

因此,总结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并付之行动,真正地增强学校中层的执行力,培养中层干部良好的领悟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授权能力等,才能打造学校的高效管理团队,才能有效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拥有一支高效的中层团队,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才会得以保证,学生成才、教师立业、学校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申请结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本人的个人课题研究工作基本结束,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读书、观察、访谈、思考与总结的过程。现阶段本人主持的个人课题已经在博客上按时上传完了所有材料,完成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敬请领导审阅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和上传的相关材料!

此致!

xx!

xx:

xx 学

2011-3-16

徐州市个人课题鉴定评分表

课题

编号

主持人

单位G100352

李德学课题名称

博客用户名学校中层干部有效管理的策略研究

10 李德学丰县宋楼初级中学2010-4-13 22:12:41 研究方案上传时间研究方案得分该项总分篇名及得分学会管理自己,注重工作成效读《有效的管理者》读书

笔记善于授权,敢于放权

- 《学校管理的50 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2 读书体会,感悟读书

- 读《教育研究方法:

专题与案例》善用有限的时间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名及得分案例、随笔、教育故事、论

文等中层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

--一所农村初中的中层干部队伍的分析

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办学在稳妥中求实、在传承中发展丰县2010 年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发言稿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结题报告得分

其他加分原因

(文章质量情况)

基本分

是否

结题综合等级加分

鉴定时间该项总分其他加分分值

课题综合得分

专家签名:

说明:

请主持人填写相关信息。鉴定时间和得分栏主持人不填,由鉴定专家填写。在稳妥中求实、在传承中发展

宋楼初级中学

( 2010.10.27)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是我在宋楼初中这几年的思路与方法、工作与感情。

一、稳妥务实画蓝图

我校于2004 年组建宋楼初中新一届领导班子,那时满腔热血、下定决心要把宋楼初中办好,2007 年学校初具规模时,我提出了把学校“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规划,至2009 年学校基本实现目标。

2010 年初我又提出“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初中”的奋斗目标。

二、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实现学校的发展规范,我们全体班子成员、学校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孜孜追求。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建议、广泛吸取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建规立章,各年级、各处室、各位负责人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精细操作,此阶段我们称为“精细化管理”;常言说“人有千虑必有一失”,而学校的“一失”就可能造成几十名、甚至上百名上千名学生“一失”,所以办学“失”不得、“失”不起、不能“失”,因此我们又提出“无间隙式”管理模式,即“事事、时时、处处有人管,人人、件件抓落实”,无

间隙式管理模式的提出消除了管理盲点,更进一步规范了管理行为,但这些管理是制度管理、刚性管理,是对“事”的管理、对“门房”的管理,而学校的主体是人,人有意识、有态度、有能动性,所以在管理中又逐步注重对“人”的管理、对“心房”的管理,于是“加强师德教育、积淀学校文化”成为我工作的主题,先后提出“树正气、讲团结、比奉献;以实绩论英雄、以发展论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口号;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工作要上心、用心、尽心,工作上心的人时刻想着该做什么事,工作用心的人时刻想着怎样把事做好,工作尽心的人时刻想着做事不留遗憾”;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工作中秉持“正大光明的树典型、立榜样,让师德高尚、技能突出、实绩突出的教职工扬眉吐气,让工作干的不好的人,时刻有压力”。这些措施的落实让学校风清气顺、一呼百应,形成了“拼搏、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反思探索求创新我校一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围绕这项任务我们时刻不敢怠懈,狠抓常规管理建设和管理常规的落实,针对“教学五认真”我们提出:

备课要细、上课要实、辅导要勤、考评要严、作业要恒的要求。2007 年,

我校成为徐州市第一批课改定点学校,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式,学生成长互助式,教学管理无间隙式”的三式研究,努力探讨激发学生“课前主动、课堂互动,课后联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之路,至2009 年我们发现仍然有一批学生抄袭作业,考试试卷上的课本练习原题甚至例题仍然有学生不会做或做错,至2010 年,我们决定:

从学生学习的入口抓有效预习、从学生学习的出口抓作业当堂完成,进而构建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方法得到掌握、自学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为此我们做出如下规定:

1、各年级、各学科老师认真编写预习导学案引导预习,预习导学案分“预习导学、课前自测,问题发现”等几个部分,可制订预习模板,学科不同,课型不同,预习的方法自然不尽相同。

2、语数外物等大学科放在晚自习时间预习,看班教师指导,史地生政等小学科课堂上先预习,上课教师随机指导。预习任务(提纲)或出示在前一天或出示在课堂的一开

始。

3、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预习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当堂完成“真作业”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当堂完成作业教师才能真实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完成了多少,后续辅导才有针对性,当堂完成作业才能逼着教师上课少讲精讲。逼着教师精心备课、逼着学生有效预习,这样课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以上仅是我校这几年工作中一些做法和体会,,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希望也有失望,我们坚持对工作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的从工作中找出问题又想法解决问题,用一句话归纳我校就是:

在稳妥中求实、在传承中发展。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

一个称得上好的学校,那必然是积极团结、奋发向上的,富有凝聚力的。其中必然有一股正气,教师中、学生中的每一个人都必然努力向上,当然中层

干部则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中层领导干部既是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同时又是领导和群众之间桥梁,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的为人、作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传下达。

一、分析“两难境地”

1、心理与体力不能两全

中层干部往往来自教学一线,曾经是学科教学上的佼佼者,在教学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教而优则仕,因为教学实绩突出,劳苦功高,受到校长的赏识而得以提拔重用。由于是学科教学上的“把关”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所以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课务量并不会相应减轻。他们不得不任劳任怨,超负荷承担着学科教学的重任,做好“排头兵”和“领头羊”。否则,如果没有教学实绩作支撑,中层领导的话就不灵,也会自感底气不足。

2、管理与被管理的无奈

同时,中层干部往往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希望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成名成家。教师当上中层干部后,工作量明显增加,每天要应对不少“鸡毛蒜皮”之类的杂活琐事,时常会被校长呼来唤去,整天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穿梭于

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跑龙套”角色,为管理所困,被管理所累。为了担负起中层管理者的使命,在教师中树立起良好的管理者形象,中层干部又不能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任何疏忽。中层干部不仅工作辛苦而且责任重大,而功劳却常常与他们无缘,那是“领导有方,教师努力”的结果;但失败了却要承担方方面面的指责和压力,所以中层干部不敢稍有懈怠和马虎。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繁重的管理工作势必会拖累中层干部钻研学科教学的时间,影响其自身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但既然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工作岗位,就不能“赖着茅坑不拉屎”,辜负校长的一片好心和期望,而被套上“不善管理”或“管理无能”的不雅称号。于是,中层干部一直处于“两难境地”:

既不能只管“自留地”而漠视“责任田”,也不能只管“责任田”而荒了“自留地”,要想“鱼和熊掌兼得”真的好难。

二、走出“两难境地”

作为校长要在给中层干部压担子的同时,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其做到教学和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1. 明确职责,使中层干部不做“勤杂工”

中层干部自然要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敢于揽权。但如果中层干部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意味着中层干部什么事都要做,没日没夜,没头没脑,整天就像个“勤杂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里还有精力去钻研自己的业务,学科教学肯定会大受影响。同时,没有明确的分工也会造成人浮于事,相互推诿,降低工作责任心和有效性,使中层干部劳而无功,学校各项工作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学校管理终究上不了档次。如此恶性循环,使中层干部整天手忙脚乱,疲于奔命。

作为校长要给中层干部做好职责分工,使其明确自己分管的条线,清楚自己服务的对象,避免由于工作的重复交叉而无从入手,使中层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事可做,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分管工作的有效性。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层干部从杂乱无章的工作怪圈里解放出来,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不忘研究教学,不忘自身专业成长,不为管理所困扰。

2. 下放权力,使中层干部不做“消防员”

在校园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中层干部忙碌的身影,校长布置任务要找他们,课务

出现问题要找他们,学生出现差错要找他们,工作上遇到困难要找他们,中层干部成了学校管理的“应景之作”,成了学校的“消防员”,正所谓“有困难找中层干部”。中层干部的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这种无目的、无计划的“应急工作”使中层干部压根儿就没有心思去认真钻研自己的学科教学,学科教学渐渐成了中层干部的“副业”,要想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简直难于上青天。

作为校长在赋予中层干部责任的同时要给予其相应的权力和空间,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尊重他们对工作的独创性,使其在自己权力范围内精心策划和组织各项工作。校长只有下放权力,中层干部才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好自己手头的各项事务,从而从容应对,有条不紊开展好自己的工作,不至于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整天在校园里忙于救急。只有这样,中层干部才能既科学合理

安排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搞好自己的业务,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做到管理和教学两不误。

3. 重视培训,使中层干部不做“井底蛙”

培训是最大、最有效的投入,是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此各地十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但一提到培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校长的管理培训,唯独缺少对中层干部的技能培训,中层干部成了“被培训遗忘的角落”,从而大大限制了中层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层干部只能闭门造车,管理工作机械重复,管理水平止步不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培训,没有源头活水的注入,中层干部注定只能成为“井底之蛙”。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效率,使中层干部既精于管理,又擅长教学,做到两不误,就要学校舍得投入,注重对他们的培训。

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中层干部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使中层干部不满足于现状,不再做“井底之蛙”。在不断培训中逐步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真正做到“能文善武”,教学上有风格,管理上有个性。

如此之举,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为有效发挥

上传下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与中层干部:

上学期,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观察,发现了一些教师对中层干部的不满意,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量从哪里来?

自去年执行绩效工资以来,大多数老师们都有情绪,原来的所有福利都没有了,连过节费都给取消了,他们一时不能适应。而且,以往我校的教务处主任、分管教学的年级主任以及其他部门主任基本不代课的,而绩效工资是倾向于一线教师,所以我校的中层干部工作量这一块都比较少了。

所以这学期,所有的中层干部都有教学任务。而且分管教学的年级主任都肩负重任,代课时量相对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二、指挥不到位

有些老师反映,某某主任对我们的教学常常是指手画脚,要求太死板。例如:

上课十分钟必须检查预习情况,下课前必须要留十五分钟巩固、反馈?…有老师说: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时间,我们要做的是紧随学校课改,坚持尝试咱们学校的课改教学课堂模式。比如说课前预习,我一定会认真地写好预习指导,但是不一定每天的预习时间必须是30 分钟,我会在第二天去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但不一定在一上课就检查,我也可能把检查安排在教学中,将预习检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还有的说:

“预习指导不一定非要一样,咱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十几个班,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都不一样,怎么可能要求统一,有的老师要求组长检查,有的老师要求同桌互相检查等。”

这也是本学期要求分管教学的中层干部置身于教学中的一个出发点。

三、推卸责任

上学期,有几次教师和中层干部发生争执、闹别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中层干部去协助时,他们反映冷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激起老师的不满。例如:

又一次,某某班级里在晚上少了东西,班主任找X主任帮一起查查此事,他说:你班里少东西,你都查不出来,我到哪儿查去……增强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势在必

行。

中层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倦怠、失意

实际上,后来经过我的了解发现有些中层干部在工作中感到有时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又得不到老师们的理解,于是出现倦怠情绪,甚至产生想抛掉工作的冲动,造成“职场停电”。

同时一所学校的校长只有一个,副校长毕竟也是极少数,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只能在同级别之间调动。由于学校组织的结构层次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顺延梯级结构一步步向上走。并且,当中层管理者爬向顶端时,层级越往上越少,更进一步的机会也越来越小。在每一个结构层次上,都只有一小部分中层管理者得以超越,而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只能选择留在现有的层级上。也就是说,中层管理者的个人事业经过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静止不前的时期。

即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陷入了一种自我维持现状,而不能得以改变的境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作“职业高原”。当中层管理者发现自己处于高原”而

职业“升迁”无望,但又没有其他出路时,容易造成“职场停电”。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组织逐步扁平化,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将逐步弱化。教师可以越级沟通甚至成为学校民主的体现,有些中层干部感觉自己好像只是在其位,并没有发挥其作用,难免会有些失意。

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的培养

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得力的中层干部既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也是校长决策的智囊团。

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首先,何谓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就是果断而不急躁,那就是克服拖延的能力,那就是应变能力。

按照计划或者习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计划、方案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素质,而是多种素质、能力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为总揽部门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派兵遣将的指挥调控能力;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其次,如何有效培养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

在全校营造积极主动想干事的氛围,培养机智灵活能干事的素质,打造不拖泥带水干成事的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1.竞聘上岗

学校中层干部的产生由“伯乐相马”改为“赛马”,全员竞聘上岗。首先,由校长室公布学校中层干部的职数,采用领导物色、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多种办法相结合,确定每个岗位的候选人。然后,每个候选人展示反映自己绩效的材料,并进行竞岗演讲,与全体教师面对面直接对话。最后,组织全体教师对候选人进行投票,按得票多少产生每个部门的领导。要保证所有的操作程序规范、科学,实施阳光操作,让真正有才能的后备人选脱颖而出,进入中层干部岗位。

2.明确分工

学校中层干部分工要十分明确,防止由分工失误造成的工作的重复交叉或者管理的盲区;每个中层干部都要十分清楚自己所分管工作的职责,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只有这样,中层干部上了岗才有事可做,工作起来才能胸有成竹。当然,这种分工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之上的。

3. 实战历练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只有让他们在岗位上摔打锤炼,为他们“加钢淬火”,在“赛马”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不仅要加强学习,加强品德和人格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境界,开拓眼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丰厚的知识基础;加强组织管理方面的学习,培养灵活而扎实的管理技能。

而且还需要在实战中操练、反思。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工作中,要为中层干部的进步提供广阔的天地,注重压担子,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球的半径相当于中层干部的能力,能力越大,工作的空间也越大。

总之,培养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桥梁作用,形成政令畅通的中枢;充分发挥他们的纽带作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凝聚队伍的合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形成完成任务的突击队;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形成工作中的带头人。

同时,提高执行能力,既要靠人格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约束,健全和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是提高执行能力的重要保证。http: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负责人: 郭立仁 单位: 朝阳市第十八中学 结题日期 : 2012.12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上网的人数也在成倍数的飞速增长。在网络时代,该如何去应对网络给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怎样利用网络来帮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端正思想呢,这正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现代化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学校教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单调、时效性不强,以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模式。虽然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学生拥有一定

的道德意识,但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又显的不知所措,知与行难以统一,不良的网上信息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抵御,导致我们辛苦施教的道德约束在诱惑中削弱。 社会网络环境: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外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因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研究思路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本课题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调研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对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 神,我们必须承担起社会义务和教育责任。强化《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青少年上网守则》文明规范条例的学习和实施。以上法规、条例已成为我们实施网络德育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根据“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关德育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借鉴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也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目标: 1、研究内容

学校中层干部基本素质要求

学校中层干部基本素质要求 俗话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干部,讲的是领导的楷模作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讲的领导的带头作用;班子强不强,关键靠班长,讲的是领导的素质。 一(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2、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法律法规。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以学校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为重,言行举止符合行政身份。 4、自觉服从学校工作安排。重大事情要请示、汇报,不自作主张。 道德素质: 1、以身作责,严守师德规范,力求以德服人。 2、尊师守纪,为人诚实。言行一致,身正为范,在群众中起表率作用。 3、有是非观念,有社会公德心,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在社会、学校(师生、家长)面前维护学校、教师形象。 4、面对繁杂的任务能分清轻重缓急,当校外的事务与校内的事务冲突时要以学校为重。 5、有奉献精神,关心学校的发展,处处有主人翁的思想意识。 能力素质: 1、协调组织能力强。能和上下级与其它处室搞好团结。在行政工作中,有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2、具有创新、有效地完成分管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引领作用。 4、在工作中,要善于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业务素质: 1、分管的工作,能对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具有扎实的课堂基本功,所教学科中能在学校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3、经常阅读教育杂志、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还要有带领本处室人员前进的能力。 4、具有配合学校其他各线、各处室,完成工作的能力。 身心素质: 1、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承担繁重的管理和教学任务。 2、具有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 3、保持阳光、开朗、宽容、理解、尊重的心态,能用自己的好素质带动周围的同事。 4、心胸宽广,遇事冷静不急躁。能与同事友好相处,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能力(8种能力) 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中层干部。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执行能力就是把计划、方案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素质,而是多种素质、能力结合的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处室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派兵遣将的指挥调控能力;一种“设定目标、坚定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2、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

“小学语文学科新道德教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科新道德教育渗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东疏镇赵茂完小 李克军

2014、12 “小学语文学科新道德教育渗透的研究” 结题报告 2011年4月――2014年12月,研究课题《小学语文学科新道德教育渗透的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二)新道德教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三、理论依据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 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 探索与研究 单位:承留二中 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中层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中层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中层干部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射洪县科级干部管理规定》精神,结合全区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中层干部是指: 主任、副主任,团委书记。保卫科长以及享受中层待遇的工会干部。 第三条团委书记实行双重管理。团委书记的产生,可以先竞争候选人资格,然后再按照相关选举程序进行选举。团委书记选举产生后,学校党组织报团县委审批后,再报县教育局党委备案。 第四条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为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五条明确管理职责,严格管理程序。学校中层干部的聘任权限在各处室、各部门实行宏观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聘任中层干部后,报县教育局党委备案。 第二章中层干部的产生 第七条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 第八条学校中层干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有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品行端正,业务精湛,善于管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能够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五)能够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办学行为规范。 第九条竞争中层干部职务的,应具有下列资格: (一)竞争中层正职的需任副职2年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且聘任年限2年以上;竞争副职的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 (二)竞争中层干部的人员中学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年度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无党内或行政处分。 (四)中层干部应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别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五)年龄要求原则上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六)身体健康,能胜任正常工作。 第十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应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制定方案。 制定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须经校务会、党支部(总支)委员会研究,提交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公布职位。 学校将拟竞争的岗位和任职条件等有关事项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三)个人申报。 凡要求竞争中层岗位的人员,需填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申报表》,由聘任单位党组织具体受理个人申报工作。 (四)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党组织负责对申报人员按照岗位职责、中层干部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结果向校务会或支委会报告。 (五)组织考察。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们学校的生源以流动儿童少年为主。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优点,比如:爱劳动,不怕苦,有礼貌等,但由于家庭贫困,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身上有“野”气,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异乡求学,导致他们自卑,缺乏自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常常遭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批评,求全责备多,表扬鼓励少,学生进步不大。 在学校、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一味地批评或给予一些消极的评价,例如“你真笨!”“你对班级工作不积极!”“你学习不努力,成绩很差!”“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真拿你没办法。”“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多好,你们以后怎么办?”“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干什么事总认为他们不行,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学校试图通过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在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探索“流动儿童少年在赏识中找到自信,走向成功”之路。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概念界定 1、流动儿童少年 本课题中的流动儿童少年指的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一个特殊部分,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2、赏识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3、应用性 应用性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应用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它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初稿)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草案) -------------2016年5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同志指出“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要求现代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洗涤已经不和谐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而主题班队会是中学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因为它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优点。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以活动为平台,以体验为目标,以评价为激励,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谐的德育新境界。 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体验教育为统领,打算对班会课从容、形式上进行创新,从而增强班会课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增强班会课的育人功效。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 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班队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队会活动。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是指工作中能实事,量力而行,所做的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施的方法必须具有显著的效果。班队主题活动的实效性,是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调查,在班队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归纳,在不同容、不同形式的班队主题活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德育活动重要的形式----主题班会课,如何与时俱进,与新课改一同成长,不但重要而且迫切。主题班会课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集体成员的全体会议,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教育主题,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的,容集中,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很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系列化指主题班会有整体构思,学生接受到的是全面的思想教育,不是零散的教育;有长远规划,学生的思维能延续;具有阶段性,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重点容,导行时间长;有系统设计,主题班会的容和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效果显著。 这种系列化,不是简单的串接、机械的流程,而是遵循德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有机的联系,是有效的手段。 实践研究:选择适当的班会主题和合适的类型,确定目的,设计和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运用大量生动的课例,让班主任了解和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系列化主题班会的组织和策划,发挥主题班会的积极作用。 班队主题活动是一个传统的课型,发展至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班队活动这一德育载体的有效性得到了抑制。国外的学校也都曾对这一活动展开的研究,有生命主题的研究,有人与自然的主题研究,也有一些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主题班会容的研究,班队主题队会实效性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运用指导策略研究》 报告 江岸区模范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识、现代价值观已迅速深入孩子的思想。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当今,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观念先进教育条件优裕但方法单一落后,家庭教育方法等同于学校教育方法等等。其中,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家庭教育方法,则是家长自己为使孩子设定的成长目标成为现实而采用的一些教育办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就无法达到育人目标的彼岸。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当家庭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国务院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 规划纲要》中确定,“九五”期间,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目标是:到2000年使90%勺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因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展开了多种调查和研究。但这些调查研究涉及较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性质、原则、内容等问题,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但比较零碎,不够明确和系统。因此,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都市里的村庄”,一些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薄弱,一定程度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为此,我校以“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在家庭运用中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全校749名学生及家长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法等。

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责

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责 1、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责 1、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校实际及校长学年工作要点,拟订学校总务工作计划及经费预算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按计划及需要购买及分发教师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学生书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物品。 3、负责后勤人员工作安排及管理,负责校园环境和专用教室的管理,抓好校园卫生、绿化。 4、做好学校校产登记、分配、保管、添置、维修等管理工作,制订总务工作各项管理工作,并认真实施。管理好食堂。 5、管理好财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乱收费,做好代办费及学校经费的预决算,定期审核帐目。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定期向教代会汇报。 2、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责 (一)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协助校长抓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协助校长领导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落实、检查和总结。 2、协助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组织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经常深入教学工作,提出教改和教研的意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3、领导、督促、检查、评价教导处工作。

4、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5、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发现、培养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组织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学习工作。 (二)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教育工作。 3、学校中层干部岗位工作职责 必须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工作中事实求是,通过研究获得成果,推广经验并指导全局工作。 一课题工作 1代表学校承担区、市、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并负责申报、论证、组织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评估验收。 2负责校级科研课题的审核、立项,并报请区教科所备案,争取得到区教科所的帮助和指导。 3对校各子课题组实行过程跟踪指导,并负责研究报告及论文成果的审核、上报与推广。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4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总体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5负责组织培养青年教师,办好青年班、研修班、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并逐步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6协助教务处,培养并组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其他工作 7负责《实验丛刊》稿件的收集、编辑工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经验和体会的园地。 8负责帮助教师修改论文,并提供理论支持;抓住机会将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选送给各家报纸或杂志。 9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策划,并提供科学、相关的理论依据;做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完成校长交办的应急性工作。 10负责组织上级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教育论文评奖的征集推荐工作。

浅谈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

浅谈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 编者案:提高管理干部能力,对畅通学校政令,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起到关键作用,仅以此心得与同志们共勉。 一、对学校中层岗位的认识。 学校中层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和重要力量。中层领导干部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职工,兼有领导者和与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 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团队中的重要层次,是领导各部门按照学校战略规划和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执行正确决策的带头人和“检察官”。因此,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所发出的任何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代表学校,代表决策层。所以,中层干部形象的好与坏,作风的实与虚,效果的高与低,将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师生员工面前,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由此看来,中层干部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如果说决策是“做正确的事”,那么中层干部的能力就是体现在怎样的“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这个“事”就是指决策层既定的“正确的事”。中层干部不在“做不做”,而在“怎样做”。 学校中层干部面对的不是机器和员工,而是有待引导的教师和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塑造心灵的工作。执行时需要更多地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认真,把

市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学习品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结题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存在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的现象,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我们认为,学习品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单一指良好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放声朗读课文习惯以及回家及时做作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而是指包括主动学习的学习意愿、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努力的学习意志等范畴。 借鉴杜威、陶行知等学习教育的思想及心理学关于德育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课题在德育研究领域内提出研究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主要立足于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实践、重素养的具有鲜明现代教育特征的德育概念,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现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意义: 当前,学生的学习目标走入了为学习而学习,为高分而学习的误区。这种教育现状,不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苏州市教育局提倡的“三会活动”的大背景下,因此,我校提出了《养成教育中学习品质的培养》,此课题重在研究并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并将其纳入德育范畴,正是为更好地育人育德,因为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优秀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优秀学习品质形成后,通过迁移,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开发了学生个体潜能,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修养,完善了学生人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课题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学校中层干部选任和管理办法

XX镇小学中层干部选任和管理办法 为实现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XX镇教育委员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精神,结合XX镇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学校中层干部的任职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组织纪律观念强,作风正派,敬业爱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岗位必备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实绩优良。 3、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 4、能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5、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者优先。 6、提任中层干部的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7、学校中层干部实行年龄限制,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8、身心健康,能胜任工作。

二、学校中层干部的配置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确定小学中层干部的职数。各校应本着精简、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中层干部职数。现配机构、职数已超规定的,应逐步精简。学校行政管理和党群组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实行一人多岗、专兼结合。 1、中心小学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配置主任各1名,视需要配1至2名副主任。 2、村级完全设完小校长1人,教导主任1名;12个班以上的,增设副校长1人,教导处配置1名副主任。 三、学校中层干部的选任程序和方法 学校中层干部在本校在编教职工中选拔聘任,实行公开竞聘。学校中层干部实行任期制,任期为三年。期满要重新聘任,同一岗位如考核合格,可以连任。 (一)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聘任 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聘用必须经过自愿报名,学校审核、竞聘答辩等程序。 1、报名:年龄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所有在职在编教职工均可报名。 2、学校审核:学校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工作需要,经党政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审查报名人选,进行初步筛选、审查。 2、竞聘:学校邀请县纪委及镇有关领导,同学校校委会(县管干部)共同组成中层干部竞聘领导小组,通过考试、答辩、民主

如何当好一名学校中层干部

《如何当好一名学校中层干部》读后感 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其构成有校长,有中层干部(教导处、德育、总务处等)。校长只有一个,占大多数的是中层干部。一个学校工作的质量、效率的高低、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校长的素质,而且也取决于中层干部的素质。因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集体决策之后,必须由学校的中层干部去贯彻、去落实、去实现。因此,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既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也要抓好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要当好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必须做到“四个有”: 一、要有扎实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认真踏实的教学态度。 这其实是做一名“好教师”的要求。与工厂、机关等单位不同,在学校里,当了一名中层干部,除了分管的条线工作,仍要继续担任某些科目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学校的中层干部,首先是一名教师!因此,当一名好的中层干部,首先就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得有扎实过硬的教学能力、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而且,作为中层干部,更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老师们的信服和尊重。 教学能力与工作态度应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二、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要积极协助校长做好工作。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要尽心尽力、肯吃苦、肯下功夫。要切实承担起自己分管条线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老师做好

条线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给老师们做出榜样。假如我们总是在那里发号施令,不做任何具体工作,只管监工、验收,那么头一两次,也许会有人服从我的命令,听从我的指挥,但决不会超过第三次。因为在老师的眼中:你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就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你带头了,老师就听你的,跟着你干;你不带头,老师当然也就没必要听你的了。所以,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在具体工作上,在和老师的相处中,一定要率先垂范、吃苦耐劳。 对于校长临时安排的任务,我们也要不折不扣地去做好。因为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政府主管教育的代表。我们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助手,完成校长委托的工作,并直接要向校长负责。 只要是校长安排给的任务,再苦再累,工作再多,也必须一件一件地去完成。 三、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宽阔大度的心胸。 这是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里赢得校长和老师们信任的前提。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多么大的官,仅仅是某项具体工作的临时负责人而已。我们只要在工作时能坚持原则,负起责任,注意形象,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在平时和老师的相处中,要放下架子,融入到老师中间,和老师打成一片,不要有“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优越感,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自己。在老师面前不要摆架子、打官腔,业余时间多和老师谈心交流,老师有困难时,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力帮忙,让老师觉得你既是领导又是“朋友”,愿意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作者:华土木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

“低落”、“缺失” 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经老校长毕生倡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