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崇州市怀远镇西山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信息化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保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

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XX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本年度,我校顺利完成了校园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 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

教师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

教师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 教师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 摘要:目前人类正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多媒体与网络的概念也可谓是人尽皆知,信息痕迹已经无处不在,并且深入到各行各业。教育自古以来就倍受重视,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发展,那么作为教育的关键力量之一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本文将首先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冲击;其次探讨教师该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以促进教育变革,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探究教师在新背景下的角色扮演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教师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从而相应的促进教育变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目前人类正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多媒体与网络的概念也可谓是人尽皆知,信息痕迹已经无处不在,并且深入到各行各业,也包括教育。但与其他领域相比,教育领域的变革略显迟缓。尼葛洛庞帝曾这样批评教育领域变革的迟缓:“如果一个100年前的医生来到今天的医院,他已经不可能再去给今天的病人治病了;但是一个100年前的教师来到今天的学校,掸干净身上的尘土,却同样可以成为今天的教师”。显然,目前教育领域也已发生了不少变革,100年前的教师也不可能很好的适应今天的教育。那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冲击?作为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之一的教师应该如何较好的应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新角色扮演情况如何?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传统的教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信息技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即“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激励者,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现代教育不能只培养知识型和模仿型人才,而应培养创造性人才。学习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其次,信息技术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大量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来,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要想在学校里把一辈子要用的知识都学到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面临着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经费等保障措施及师资

教育信息化经费等保障措施 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保障措施是:一,经费保障 1、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占学校基础投资的比例高于35%。 2、争取村委会支持,筹措资金占信息化建设费用的60%。 3、学校勤工俭学筹措20%的资金。 4、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的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费用的20%。 通过以上经费的保障措施,加快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满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二、其他保障 1、认识到位。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和制高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程投入大、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组织健全。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分层要求,积极推进。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 3、机制激励。 对教师钻研信息技术、参赛获奖的,要予以表扬、奖励,并和评先挂钩,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4、建管并重。 要开源节流,使投入得到高效的产出。在抓好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一支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增强信息素养,提高应用能力,推进教育改革。 总之,要转变观念,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5、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

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教师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

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响资料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 响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 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响 李志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从未来教育的新趋势去探讨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使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去迎接这场新变革的到来,从而为我国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最终决定教育革新成败的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将无法实现。为适应未来的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们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树立终身教育观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信息。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大大加快,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许多知识还没有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学校教学在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的同时,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种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使学生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它对于已习惯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已形成了固有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迎接挑战,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在的研究进行扩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学习成为更具有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积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既要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量,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教育化(一) 本学期,在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高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我国自主研发的Cernet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9.3万册。 3.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个人发展有何作用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个人发展有何作用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教育关键词,不时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中出现,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教育学界的一个重要字眼,不断袭击着人们的眼球,那么究竟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专业化有什么影响呢?怎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就这个问 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一、教育信息化 以下定义均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内容,(如: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

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4.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描述很多,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一种专业,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环境,将外在因素转化为自身的专业发展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第二,关注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程度,分析自己不同时期专业发展的主题,不断超越自我;第三,关注进步,在专业发展中释放自己生命的活力,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是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影响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要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的技能包括:掌握Windows 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进行word文档编辑处理;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如利用Google等网站进行搜索下载;掌握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制作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教学课件。

2016-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庙坝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工作已结束,在本学期里,学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从以课带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多媒体设备7套:其中有电子白板4套,班班通3套。计算机教室一间;教师办公用电脑12台,多功能复印机1台,速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3台,笔记本电脑2台,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建立了学校内部的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学校内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交流。最大化地提高了网络的作用。 二、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各种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由教导处负责教育信

息化专人领导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足信息课。 2、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1)重点加强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培训。 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每班都发有信息反馈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并且管理一周进行一次累计,并将运用次数在下周开会时进行公布,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进行收集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QQ 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3、加强设备管理 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对于基本的维护,对于不能维护的,及时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开始参与学院管理系统的建设,到2013年实地参观多个省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几年来在中关村参观了多个企业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发现中小企业在借助3G互联的力量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新业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3年参观中国联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其系统除发挥在线办公与信息共享的作用外,还为投资管理与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而与之对比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本应走在技术前沿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担当其应有的责任,却还在办公自动化的时代里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总结了如下五点主要内容: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育更应发挥它先进性的一面。移动互联时代,创新技术不断出现,而随之的应用更是能被快速推广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借助移动智能手机快速分享新技术和新内容,而教师队伍中还在使用着旧式功能机(非智能机);移动办公已被企业大规模应用,而高校教师查看个人工资还要去财务领工资条;在校园中更是难于出现新的创新技术,这些问题的出现,集中在不对称的信息分享模式上,同时也体现了目前我国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还相对滞后的现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更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和年青教师越来越喜欢使用新媒体分享和学习;另一方面是院校领导并没有足够认识,采购一些电子教学设备,建一个校园网就认为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平台。 ●缺乏对高校信息建设的有效规划和管理 在参观一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后发现,在各个信息平台建设上仍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各院校各建各的模块或平台,没有从整体上统一规范标准,这为以后的各个平台数据连通和接口兼容留下隐患;造成目前分散建设严重,未来整体融合困难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协调和合作。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这一战略一方面为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提供发展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提出要求,而实际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和统一协调。因为信息化需要在整合资源释放人力方面提出有效的执行方式,同时也需要规范流程和管理标准,所以要去整合资源就需要去从整体上协调和利用资源,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更需要有实际数据支撑。建立和发展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这是需要执行部门从宏观上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高度和长远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执行效果的推动力度。 ●缺乏专项资金投入 实现高校信息化会带来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开放化的信息平台会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同时也会带来各高校间的办学利益冲突;第二,信息化会打破各高校间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如何整体协调和调动人力和硬件资源需要统一管理;第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实现办公自动化那样采购几台电脑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能建立庞大的系统信息平台,不但需要政策的支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考试答案-(1921)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2 分) 1.根据本课程, ()比较重视国外专利。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2. 根据本课程,我国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其中“三位一体”不包括以下哪项?() A.地方政府 B.企事业单位 C.高等学校 D.中小学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3.根据本课程,马丁·特罗认为,()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A.教授治校阶段 B.普及化阶段 C.精英教育阶段 D.大众化阶段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4.本课程提到,()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研方法。 A.文献研究法 B.比较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行动研究法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5.根据本课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6.本课程提到,()是科学共同体取得社会信任的一个关键基础。 A.创新发展

B.有条理的怀疑 C.科研诚信 D.道德底线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7.研究可以把以前的经验变为有效的东西,随着实践工作的进行,人们会积累很多 经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验缺点的是()。 A.经验是此时此地的产物,有局限性 B.经验有惰性,引导人们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C.经验没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 D.经验的灵活性太大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8.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 A.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 B.结构不合理 C.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D.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问 题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9.根据本课程,社会角色理论是跨学科的一个综合的一个行为科学理论,它是从()发展起来的。 A. 上世纪 70 年代 B. 上世纪 60 年代 C. 上世纪 50 年代 D. 上世纪 30 年代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10. 教育研究对教师来讲分为三个层面,为教学、教育和()。 A.思考 B.学习 C.治理 D.管理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11.()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是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A.基础科学 B.社会科学 C.技术科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 障制度

崇州市怀远镇西山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经 费 保 障 制 度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信息化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保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信息化建设与教师成长

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有专家感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教学改革像双刃剑,在为教师教育工作环境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教师出了一道难题,教师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赖于课本的知识和教师的课堂讲解。网络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课本、教师以外的大量信息,当中不乏一些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地位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已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被动的培训班式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网络式学习者。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要引领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着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尽快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增强教育教学的能力,尽快完成“多面手”角色的转换。 感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要做一名好老师是越来越不容易了,或许是自己落伍了吧,也许这些对自己而言感到不好掌握的技术对他们而言不在话下。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面对着团队中一群朝气蓬勃、充满热情却欠缺经验的年轻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个人感觉我们应当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培训,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把握好一个尺度,那就是专家所说的,使信息化的运用始终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老师自发、自主的需要,是“我要用”而不是“要我用”;三是面对不同的家庭环境,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如何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并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积极融入其中,为之努力!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 障制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肇源县大兴乡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信息化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收取学费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增加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保证生均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3册;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监督。学校分管教学经费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教师联席会议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学校将制定教学经费投入检查制度和奖惩机制。校审计处每年应定期对学院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