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一、战役基本情况: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进行的军史上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

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这是三年解放战争中最为经典、精彩的战役,通过这场战役打破敌人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摆脱了华东战局的危机。也是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进行大规模较量,打得最有气势的一战。这一战役从敌重兵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硬仗。这次战役既反映了

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善打硬战恶战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军的战斗力已达到可以歼灭国民党军队任何精锐之师的

水平。可以说,战争不单是物质力量的竞争,也是指挥艺术和士气的竞赛。回忆这场发生在七十年前的战役,我们可

以从战役的组织指挥中体察到作为统帅的毛泽东和陈毅粟

裕等战役指挥员在对全国战略局势的理解、战场动态的把握、保持战略定力、寻找有利战机、果敢定下决心、周密进行兵力部署及战役实施等战役组织指挥上诸多的启示。二、战

役背景:

全国形势:47年3月,解放战争进行了九个月,国

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占领了105座城市,但也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直接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17个旅锐减到85

个旅。面对这种形势,敌我双方对下一步战略行动都进行了研讨。共产党根据战争的发展,适时提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制定了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蒋介石则改

变了战略方针,由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我解放区的两翼——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而对其它解放区采取守势。陕北作为重点很好理解,陕北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解放区的心脏,那是共产党的首府,民主的象征,那里的形势关系全局,蒋介石认为攻占了延安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很大,;再看山东,在蒋介石看来,

华东解放区直接威胁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并扼守着连接东北的海上通道,华东野战军又是当时解放军最大的主力兵团,九个月中歼敌24个旅,是他的心腹大患,被视为当前一个最大的威胁。东北虽然也有重兵,但远离南京国民党的中心,还感受不到威胁。正是国民党这个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使山东解放区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了。

山东战区形势: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进行黄河改道,以限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活动,切断它与华东野战军的联系;二是调整指挥机构,撤销徐州、郑州两个司令部,组成徐州指挥部,任命当时的

参谋总长顾祝同担任司令,统一节制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三是从其它战区调集兵力加入山东战场,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的编制)、60个旅(相当于师

的编制)约45万人。占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27%,重点进攻兵力的66%。蒋介石的如意计划是:第一步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第二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3月下旬,国民党军开始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到4月上旬完成了第一步计划,在我军有计划撤退的情况下,占领了鲁南。随即稳步向鲁中山区推进。它吸取了内战以来被我军各个歼灭的惨痛教训,提出了“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作战方针,并为此将兵力编组为三个兵团,形成密集队形,滚动推进,它的部署是,每个集团都有一个头狼来带领,做为集团的骨干。分别是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的三支,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和第五军。在进攻战法上,提出“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妄图通过兵力密集抱团,成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式推进,使我军无法对其实施分割和各个击破,而陷我于战略、战役布势上的被动。三、华东野战军与战区指挥员基

本情况:

我军情况:华东野战军是由原苏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在一起的,经过近一年的解放战争考验,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解放军劲旅,已经组成九个纵队和一个特种纵

队的正规军,约三十万人。两大野战军经过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和莱芜战役等胜利,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已经从思想、行动和作战风格上彻底完成合并,(其实也经历了磨合期,对企业指导很有意义。)建立健全了指挥机构,特别是野战军指挥员指挥艺术的日趋成熟、指挥权威的建立和分工配合默契,成为我军取胜的重要因素。

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有权威,说话有人听。在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组建新四军和华中抗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做为一个战略大区的指挥员,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和增强信心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陈毅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各个斗争时期中,均表现出他与生俱来的大局观;他那种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势如破竹的智商和才华,决定着战役战斗的方向、进程与结局。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所迸发出来的的胆识和气概,是与长期革命战争实践的砺练分不开的。敢于担当责任也是陈毅在军事指挥上的一大特色。是一个老板的材料。他虽有时没有坐在前敌指挥部,但他重在战略指导,关注战争全局,善于运用综合手段处置战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战役服务。这次孟良崮战役定下决心时,当时陈毅认真听了粟裕的战役设想和利弊分析后,仅在个别关键之处作了强调和补充,便十分肯定的说“好,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然后把帽子摘下来住桌子上一摔说,不走了。立即定下了战

役决心。不仅如此,在整个战役中,他坐镇中军帐,担负起鼓劲,督促和协调的巨大作用,每当某一个方向出现危机,他就把电话打到那个方向的纵队指挥员那里,讲清战场形势,要求部队咬紧牙关,坚持胜利。每当纵队指挥员对部队伤亡太大,对处在前线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发牢骚讲怪话时,他明确表态,粟司令员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由于以他在长期战争中形成的权威,以及在华野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粟裕能够在前线顺利的实施指挥。

被毛泽东明确分工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

裕的优势是:军事指挥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是我军著名的战神,常胜将军,他指挥艺术高明,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他指挥的特点:一是具有战略头脑,用兵如神的;二是指挥若定,善于系统地运筹分析;三是不断出奇创新,确保了在指挥上屡战屡胜;四是大勇若怯,精勤慎重,总是能胜敌一筹。陈毅对粟裕近距离接触最多,感触最深。他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有这样的评价,“粟裕将军的战役指导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我认为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些都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叹和赞美。应该说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华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战绩最大,能与四野比肩,

与陈毅和粟裕的密切配合分不开的,他们两一个抓面一个抓点,一个通盘协调一个具体指导,一个拿方案做计划一个善决策敢拍板,一个冲锋在前一个坐帐中军,一个顶住压力坚韧顽强一个全力支持敢于负责。一对儿女亲家一对正副搭档。

四、对当前敌情的分析和孟良崮战役前的作战指导

敌军因在以住的几次作战中遭到惨败,最怕被我军分割包围,所以采取重兵集结,滚动前进,每个集团都有一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头狼”为骨干,相互策应、相互支援。鉴于敌军兵力过分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可抓住的有利战机少之又少,所以,我军的作战方针仍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计划创造战机与敌人作几次大的较量,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个作战方针,华野指挥部决定在敌军进攻之始,采取持重待机的方针,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军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定计划,绝不急躁发起作战。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军。为此,在战役之前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主动出击,实行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共进行了四次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但是由于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不轻易分

兵的新战法,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敌第72师主力外,

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这四次行动分别是:第一次行动:四月初我军分路南下,主动出击郯(谈)城、新安镇等地,扰敌侧后,以寻歼敌第一兵团主力为目标,但敌立即调集部队,加强防御,战场形势对我军不利,即改变决心,北上另寻战机;

第二次行动:四月二十日,从汶上、宁阳地区占领泰安的敌整编七十二师位于敌阵之左翼,较为孤立,我军即定下围泰打援的作战决心,战斗打响好,虽然泰安守敌呼救数日,邻近泰安各路敌军恐惧我军的打援,始终按兵不动,我军攻克泰安,歼灭守军二万四千人,但打援计划没有实现,也没有对敌总体进攻态势形成重大影响;

第三次行动“四月二十八日,敌一兵团进占垛庄、蒙阴等地,我军以四个纵队向其出击,作战行动拟分割敌一兵团,歼灭其一部,敌一经接触即后缩,退守山区,猥集在一起,我军只歼敌三千余人,也未达成作战目的,又主动放弃继续打击围歼该敌的计划;

第四次行动:五月三日,进占新泰的敌三兵团骨干部队整编十一师立足未稳,我军以四个纵队达成对新泰的包围,敌三兵团其它主力急忙来援,根据当时情况,判断打十一师不易取胜,我军随即又主动撤围。

孟良崮战役发起前这四次作战行动,是一个创造战机的过程,目的就是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军,从而捕捉有利战机。我军处于主动,充分利用了在解放区腹地作战的有利条件。用高度机动回旋的方法来调动和迷惑敌军,在这个阶段,我军调引敌军往返行程在一千公里以上,敌军哀叹进入山东一个月未与解放军主力发生战斗,只是每日行军,陈毅同志形象的比喻是“耍龙灯”。

这四次连续的作战行动虽然没有达成预定效果,而我军则通过这些积极的行动,削弱、调动、迷惑了敌军,尤其是进一步摸清了敌方指挥员的心理动向。分析掌握了敌军指挥员作战三大弱点。

一是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要与我决战,但战区指挥员的作战指挥是尽量避免与我军决战,只是想依仗强大的兵力优势驱赶我军退到黄河以北或胶东一隅,行动的特点是一经与我军接触,立即龟缩和靠拢,但求自保,见死不救。这样他们才能得以保存实力;

二是国民党军队内部嫡系与非嫡系之间、中央军非中央军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可克服;

三是最为关键,统帅部战略上的速决与各部队指挥上的犹豫和迟疑的矛盾是致命的。

这一段作战行动是非常必须的,不能同孟良崮战役割裂开来,孟良崮战役战机的出现是这一段作战行动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调动和分散敌军,在四次作战行动之后,我军计划以三个纵队分别南下鲁南和苏北,以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军回师或分兵,以便于我在运动中歼敌,但野战军将此设想上报中央军委后,毛泽东站在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格局,立即复电“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事隔两日,毛泽东又明确指示“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而要会计两种可能性。例如调动敌人,可能被调动,亦可能不被调动;可能大部被调动,亦可能部被调动。凡在局势未定之时,我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毛泽东的这些指示,肯定了这一段持重待机的方针,指示华野领导不要分兵,进一步诱敌深入,力争集中兵力在解放区腹地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同时也给了野战军指挥员更大的指挥余地。五、战机的出现及果敢定下战役决心

根据中央指示,我华野主力实施迷惑敌人战术,部队退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这使蒋介石、顾祝同从心理上产生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加快进攻,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或把华野主力驱赶到黄河以北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

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以往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三兵团统一协调就开始行动了。即以整编74师为主,整编

第25、第83师在左右两翼配合,以沂蒙公路上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为主要目标,于5月11日自蒙阴东南的垛庄向

北进犯。这样,战机就在五月中旬出现了。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启示:战机不是自然地出现,而是通过我军的指挥部署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频繁调动创造出来的。创造战机与出现战机是因果关系,没有前者则没有后者,两军相争,都在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以为有利战机是“守株待兔”可以得来,那是违背战争指导的客观规律。

我们来看一下孟良崮战役华野指挥员定下决心的

思考形成的过程。当我军稍向东移,进入蒙新莱以东地区后,敌人就乘机前进,占领我军退出的县城,五月十日,敌第一兵团的七军、整编四十八师,从河阳出动,向沂水方向进犯,这股敌军位于一兵团的右翼,比较暴露,华野指挥部打算首先歼灭该敌并视机打援,(还是传统的战法)但分析敌人的

这支部队特点,知道该敌属于桂系部队,国民党军队的杂牌军有个很重要的特点,以保存实力为主,打仗很狡猾,又比较顽强,和这样的敌人作战经常要拼消耗,很难有较大的缴获。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打击对象。但战局到现在,也只能先抓住这个战机打一仗。在定下作战决心,各部队准备战斗的同时,华野指挥员仍然继续密切关注整个战场敌情

的细微变化,寻找更合适的战机。当情报得知,十一日敌整编七十四师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向坦埠方向实施攻击时,立即引起了指挥员的注意,经情报(包括延安总部的通报)收集汇总,得知敌一兵团以七十四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形成攻击集团中心,二十五师和八十三师分别为左右翼保障,向我野战军指挥所的坦埠实施向心攻击,企图通过“中央突破”,

一举攻占我野战军的指挥中心,陷我军于混乱与四面包围之中,便于其聚而歼之;或将我军逼压到胶东或赶过黄河。以此为标志,敌军三个兵团将统一向我军发起全线攻击。华野指挥员经过全面分析了态势后认为,尽管敌军重兵压境,来势凶猛,但这一由静变动的态势也恰恰为我军带来了有利战机。几个月我军苦苦寻找的战机也许就近在眼前,因为在此前,敌军密集靠拢,行动谨慎,一打就缩,很难捕捉战机。现在,敌军既已开始全线进攻,并采取中央突破,我军是否可以用反突破来对付敌人的突破?,粟裕大胆提出战役设想:迅速调整作战部署,野战军主力以“猛虎掏心”的方法,从敌

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对我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围而歼之。这个战役设想十分大胆,我们不能还原当时指挥部的场景,但所有在场参谋人员的吃惊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七十四师是王牌中的王牌,是敌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关键是它处于敌人攻击阵形的中间部位,我军指挥员的战役设想表面上看显然违反了我军打击薄弱

环节、孤立歼灭侧翼之敌的基本作战原则。那做为这个战役方案主要提议者的粟裕是怎么分析判断的。

指挥员的决心基于以下分析判断:

一是歼灭七十四师,可立即挫败敌人的这次作战行动,迅速改变战场态势,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如继续按原定计划打七军和四十八师,敌人很可能置该部于不顾,继续实施中央突破,反使我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头号主力,也是我军的死敌,开战以来它多次当先锋打头阵,如果能把头号主力围歼之,其影响和对军民的鼓舞是巨大的;

二是先打较为薄弱之敌或翼侧、孤立之敌,是我军的传统战法,但兵无常势,要因势而变,这次是在敌人充分准备、重兵集结又采取中央突破的情况下,打较为薄弱之敌或翼侧、孤立之敌,显然不能打破敌人的全线进攻,只有采取中央反突破的应对策略,针锋相对,出其不意的打敌主力七十四师,才能直到攻其不备、取得明显效果。

三是从兵力对比上分析,从全局看,敌人几十万人马重兵压境,密集布阵,在七十四师附近的敌军,多数与它只有一至二日行程。敌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七十四师担负中央突破任务,已进入我主力集结位置的正面,而我华东野战军当时集中的是九个纵队和一个特种纵队,也有近二十五万人。我军部署不需作大的调整,即可在局部对该师形

成五比一的绝对优势。加之在山区作战,我军可以利用山区的地形采取穿插分割行动包围该敌,还可以利用山区地形有效的阻击增援之敌,所以,只要缜密部署,在战役指挥上没有失误,实现围歼这股顽敌的战役意图是有把握的。

四是强和弱是相对的。作战中战斗力的评判标准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七十四师是强敌,但也有其弱点。该敌是重装部队,进入山区,地形对其不利,机动受到限制,重火器不能发挥威力,甚至成为拖累。同时,该师对其它敌军十分骄横,相互矛盾很深,在我军围歼该敌,又坚决阻援的情况下,其它敌军不会奋力救援的。与此同时,五月十一、十二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也两次来电指示:“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必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实行,我们不遥制。”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充分授权和对一线指挥员的信任。

基于上面的分析判断,华野指挥员迅速定下了围歼敌人七十四师的决心。

孟良崮战役的决策是一个明显从舍强取弱到舍弱取强。启示是:在军事历史上,战役指挥中由于情况变化而临机改变决心并不少见,但是,孟良崮战役的战役决心调整堪称经典,因为这次临机改变决心,是在知情严重,时间紧迫,而且作战对象的选择由弱变强,作战方法上由打孤立无

援之敌到打预有准备的密集集团之敌。其实核心是什么?就是紧紧围绕怎么样改变战场主动权这一主题。所以因势利导,通盘权衡,得出正确的结论,定下正确的决心是一种领导者基本素质。

华野指挥员定下决心围歼74师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对手。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装备精良,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全军三万余人。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王牌中的王牌。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多次实战锻炼,是国民党少数对日作战多有胜绩的部队。也是山东战场国民党三个兵团集群中为第一兵团的“头狼“。充当内战急先锋。

我们再看师长张灵甫,他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有文采,善书法,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与林彪是一期的学员。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应该说是一个性格冷峻的职业军人。此人性格上可用四个关键词形容:勇猛。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带队参加国民党对日作战的几次大会战。如上海、武汉两大会战。继而参加南昌、长沙、常德、衡阳等大的会战和战役,几乎没有落下。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落下残疾,右腿跛行。

骄横。由于七十四师是王牌中的王牌,张灵甫自恃受蒋介石恩宠,从来不把其它部队看在眼里,也引起他与其

它部队指挥官的矛盾不断加深。

暴躁。他当中校团长时,只因听说有人在西安看到夫人和别人看电影了,立即带枪从部队赶回家里,进家称要吃饺子,当夫人到菜地蹲下来割韭菜的时候,直接向夫人后脑勺开了一枪,夫人陈尸家中,他自己径直返回部队。此人的暴躁可见一斑。

狡诈。张灵甫打仗是一把好手,内战暴发以来,他也确实让华东野战军吃了不少苦头,打链水让六纵损失非常大。

所以这次重点进攻中,它仗着蒋介石的器重和部队的装备精良,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张灵甫,也造成了七十四师在孟良崮的惨败。六、战役部署及展开

决心迅速确定并立即报批后,下面的进程就取决于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和各部队的作战行动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执行力。

华野指挥员的指挥部署是按以下四个步骤实施的。

一是立即停止对敌七军和四十八师的围歼行动,参战部队就地停止待命。据当时老首长回忆,指挥部参谋用尽各种办法通知已经行动的各部队停止待命。

二是立即召开参战各纵队首长作战会议,接受新的作战任务,统一高级领导的思想,进行任务部署。

三是具体组织战役

第一阶段任务:隐蔽我军意图,达成对敌合围。穿插分割包围七十四师。具体的部署可以用一个“挖”来形容。以一、八纵利用地形掩护,从七十四师的左右两翼迂回穿插,割裂七十四师与两翼二十五师、八十三师的联系;启动安插在敌背后的一支奇兵——六纵迅速北上,限时攻占七十四师的退路要点和补给站垛庄,断敌后路,封闭合围口。各部队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尤其是六纵,动用隐伏在鲁南的六纵迅速攻占垛庄断敌退路是组织战役关键的一着。垛庄是七十四师的后方补给站,也是占据交通要道,七十四师只要撤退到这里,就算是安全了,所以完成对七十四师的闭合包围,必须攻占垛庄。我的老部队六纵是5月12日16时接到陈粟的电报,命令六纵昼夜兼程,北上参战,以48小时120公里的急行军,抢占沂蒙公路上的垛庄,切断七十四师的退路,参加围歼七十四师的战斗。一听说要打这个老对手,全纵队二万多人飞兵疾进,一路向北,先头部队比要求提前八小时到达垛庄并迅速攻占之,彻底断了七十四师的后路,逼迫敌人丢弃重型装备,固守孟良崮。这里面,将六纵部署在敌后的鲁南,适时启用北上,担任堵截敌人的后路,可以看出指挥员在战役指挥中对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走一步时就要预想到第二步,有时要巧妙地预留伏笔。是灵活用兵的重要一着。此次战役

我军诱敌深入,而又预伏六纵在鲁南待机,命令他们不再以牵制敌人为主要任务,不采取积极行动,只是要求六纵隐伏,就起到了奇效。同时六纵的执行力,复仇心理,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阶段任务,组织四个纵队阻击敌援兵。中央反突破的关键是能否阻隔住与七十四师仅隔一至二日路的各

路援兵。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野战军各部队通力协作的胜利,没有四个纵队的顽强阻击,是不可能从百万军中夺上将首级的。

四是迅速围歼七十四师。在我军以住的战役中,一般只要对敌人达成了战役合围,胜利就算基本有了把握。但是,这次战役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次战场态势特殊,对手特殊,是王牌军,战役目的特殊,双方都已寻找对方主力决战为目的,驱赶撤离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以孟良崮为中心,敌我双方的几十万部队都在向心机动和作战。

纵观整个战役的发展,我认为张灵甫的指挥并无大错,他没有听从参谋长的提醒,“此乃孤山,为兵家大忌,不易固守。”并不是不知道固守孟良崮及附近的几座光秃秃的山冈是无法取胜的,也没有按其它敌军一旦被围就组织部队仓惶突围,他的如意算盘,一是军人打仗就是要冒风险的,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风险与机遇同在”,国军进入山东以来不就

是要寻找战机与共军决战,这叫天赐良机;二是他的确有点

自信,七十四师尊为五大主力之首,不是浪得虚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斗意志也是相当顽强,加之退守的孟良崮及其周边山地,山峰陡峭,相对高度都在百米以上,部队攻击是仰攻,易守难攻,从指挥角度分析,他自恃建制完整,又有空中支援,凭借七十四师的实力,我军根本啃不动,下决心坚守孟良崮,只要能用顽强的防御把我军牢牢地吸引住,四周的友军立即合围,就能为与我军在山东决战创造出一个最佳时机。他的设想显然与蒋介石的判断和想法高度一致。随即蒋介石要求七十四师吸引我军主力,严令周边的部队迅速向孟良崮攻击靠拢,与我军决战。

再看敌军外围,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敌25和83师的部队也是拼出全力增援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共军于孟良崮地区。尽管敌人的部队之间素有矛盾,但在蒋介石的严令督促下,各路人马不敢怠慢,向孟良崮方向驰援。

于是,孟良崮战场陡然显出惊人的战役格局,我军五个主力纵队虽然包围了七十四师,用四个纵队阻击增援之敌,但敌军却以十个军的大兵团对我军又实施了反包围,以孟良崮这座小山头为中心,在七十四师外围是我军的包围圈,在我军的外围敌军又形成了一个更大包围圈,狭窄的地域内聚集着

数十万大军,交战双方的战斗距离如此接近,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层层交错,扭成一团,有时打炮都能超越敌方战斗队形打到自己的阵地上。七、战役实施

从我军看,取得战役胜利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围歼七十四师的战斗能否迅速完成,为此,野战军领导做出几个动作,

首先,把前进指挥所向前推进,靠近孟良崮,近距离观察和指挥部队作战;

其次,向野战军全体将士发出“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各级指挥员下到所属部队第一线督战。我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逐次粉碎敌人的顽抗。

第三,适时发起总攻。从十五日十三时发起总攻,到十六日十七时肃清最后残敌,历经二十七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蒋介石精锐部队七十四师三万余人悉数被歼,张灵甫被击毙,我军取得了战役全胜。

二是阻援力量能否挡住敌之援军。阻援战斗则是艰苦的阵地防御战,我军利用既设野战工事进行顽强的阻击。象一座座的堤坝,挡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其中最靠近七十四师的二十五师、八十三师虽逼近我军的包围圈,最近时只距离七十四师不到五公里左右,已经对我阻击部队形成炮火交叉打击了,但仍无济于事,就是冲不过我军钢铁防线。无论是蒋介石的“如有萎靡犹豫,犹豫不前或赴援不力、

路途停顿,必以纵匪害国贻误战机论罪,决不宽容。”的严令,还是汤恩伯“七十四师孤军苦战,处境艰危,各部务须击破共军包围,救胞泽于危困。”的乞求,在我阻援部队的顽强抗击下,都无法挽救七十四师被全歼的命运。

孟良崮战役指挥的三个细节:

一、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激战通宵。拂晓有人建议停止攻击、整理部队、隐蔽休息,晚上再打。但粟裕当即否定了这一建议,命令部队趁天亮发起更猛烈的攻击。这一有违我军善夜战常例的命令,使有的人不理解,专门打电话请示陈毅,陈毅接过电话只说了一句“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二、坚持到底,坚强的意志,严明的战场纪律;

孟良崮战斗从5月13日打响的。经过两天的激战,我军虽攻下了孟良崮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进攻的我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并且弹药补充也出现了困难。加之,周边敌军在蒋介石严令下,也向孟良崮中心猛攻,我军阻援部队压力非常大。因此,下属一些指挥员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是否忍

痛从孟良崮撤退,以保我军主力不落入周边敌军的包围?在前线指挥所的粟裕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他非常明白当前战场的严峻形势:全歼74师和被动撤退这两种可能,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就是拼交战双方的顽强意志和部队斗志,

【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敌军45万,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美式装备,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27万,且是小米加步枪,军事上明显处于劣势。最后却是我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取得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我军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有陈毅、粟裕等将领卓越指挥,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战斗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民心,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我党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沂蒙人民在“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精神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和战场运输工作,战役期间随部队行动的民工达9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为什么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全力支援军队打胜仗呢?孟良崮战役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让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进行减租减息,税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共产党人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政党,所以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要“跟着共产党走”。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吃苦在

先,享受在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军队爱护、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大力支持 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日本鬼子的威胁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保护,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时帮群众挑水、打扫卫生,帮群众识字,帮群众播种和收割庄稼,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受到群众高度赞扬,还有严明的纪律事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如不调戏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形成利益共同体,官兵不分、军民不分,亲如一家。当孟良崮战役打响时,出现了人民群众争先恐后支前的感人场面,出现了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32位妇女抬门板架桥等英勇的支前群体。 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武装起来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党和军队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广泛动员教育,让老百姓知道:只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才能不当亡国奴,才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只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农会、民兵、儿童团、妇救会等组织把广大人民武装起来,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让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必须走群众路线,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人民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领导干部要发扬榜样作用,要求人民群众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百度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2015级公共管理专业李超) 战役梗概: 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孟良崮战役意义: 孟良崮战役意义重大。整编第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自内战以来一向是华东战场国军之中坚,于淮北、睢泗、两淮、涟水等战役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此战全军覆灭,对国军士气打击极大。整编第74师战败覆灭,发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不到一年,国军尚居于进攻地位,并且华东国军总兵力仍居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此其结果就尤为震撼。相比之下,五大主力之其余四支,均在孟良崮战役又过了一年多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在国军总体已处颓势的情势下才次第覆没。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为什么在如此大的实力悬殊之下共产党能取得胜利?我认为以下几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共产党人在正确的目标与信念基础上建立起的坚

固的军事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容易迷失方向,一支部队如果没有信念则容易涣散不齐。张灵甫一心效忠国民党,不惜以自己的军队为诱饵,希望在共党包围74师时外围的国军可以一举歼灭共党。其战略从军事上来说可称妙计,却没料到现实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顺利,外围的国军由于个人恩怨不予支援,张灵甫最终惨败身亡。而共产党在识破张灵甫的战略后临危不惧,在陈毅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进攻,最终攻占了孟良崮。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是在危难时刻可以拧成一股,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不顾身的。纵观历史,共产党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二,群众基础也至关重要。共产党奋力保护着人民群众,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和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任,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大力支前、抢救伤员、奋勇杀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这也是为何到了今天,我们还要重视群众基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发展的根本力量,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同志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特别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他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

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南)简介 孟良崮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地处沂南县与蒙阴县交界地域(大崮顶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以西属蒙阴,以东属沂南)。其中沂南县所属的东孟良崮,面积达658.8公顷,占整个孟良崮山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包涵了主峰孟良崮(海拔536米)、最高峰大庵顶(海拔575.2米)以及大崮顶、雕窝、夹山等孟良崮山系的主要高峰,是闻名天下的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早在1992年,沂南县孟良崮林场就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命名为首批国家森林公园(林造字…1992?第152号)。 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8大类105处旅游资源,其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及红色资源结合的统一性,在现有旅游资源中是较为完美和独特的。 一是历史人文资源深厚。宋朝杨家奖英勇抗辽、精忠报国的故事妇孺皆知,孟良又是杨家将中一位忠诚、憨厚、勇猛的将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孟良崮就因孟良曾在此练兵习武、驻寨退敌而得名。在孟良崮旅游开发区孟良崮峰上,尚保存了3600余米古山寨寨墙,以及点将台、旗杆台、孟良读书洞、道观等大量珍贵遗迹。这必将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追寻先人的遗迹,遥想昔日山寨刀枪林立、旌旗招展、人欢马叫的胜况,徒发思古之

幽情。 二是红色资源弥足珍贵。1947年5月,陈毅、粟裕同志在这里指挥华东野战军打响了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32000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根据地的重点进攻,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场的战局。孟良崮作为一座经历了血与火洗浴的英雄山,从此名扬天下。2004年,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区被中办、国办下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这里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游大庵顶山腰乱石阵中“国民党军七十四师指挥部”遗迹,瞻仰大崮顶上的“孟良崮胜利纪念碑”,对这段革命历史必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必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是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孟良崮旅游区山险、石奇、洞幽、林翠,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宜人,2005年9月,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区(国土资发…2005?187号)。孟良崮有着典型的沂蒙七十二崮“平顶陡崖”式独特山体形态,崮上巨石成林布阵,上千吨的如龟、如鹰、如蜥蜴的怪石随处可见。石下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岩洞,现已发现开发的就有万蝠洞、九龙洞、情人洞、

修改病句

病句修改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句子。修改病句就是针对病因,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病句改成正确的句子的练习。 一、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至少包括主语、谓语、两部分,若谓语为必须带宾语的词,则不可缺宾语,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则句子是有语病的。 例:修改下列病句并将病因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看了这个电视剧,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美丽的公园。() 3、战士们纷纷报名参加。() 二、用词不当。 修改病句时,要反复检查句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是否使用恰当。 例:修改下列病句并将病因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黄新宇和张华涛热烈地握手。() 2、王崎霖助人为乐,全校同学都赞颂他。()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 三、搭配不当。 例:修改下列病句。 1、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四、词序颠倒。 例:修改下列病句。 1、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2、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3、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五、重复累赘。 指同一意思的词语重复使用。 例:修改下列句子。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六、前后矛盾。 指句子前面和后面互相矛盾。 例:修改下列句子。 1、老师都下班了,只有李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2、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七、归类不当。 经常出现在表示列举的句子里,举例的内容与总起或总结的大类不相符合。 例:修改下列句子。 1、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2、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八、概念模糊。 指因为没有区分清楚事物的概念而导致的语病。 例:修改下列句子。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4814349742.html,)/总结报告/申报材料 陈毅元帅主要功绩介绍 主要战役 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歼灭国民党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国民

党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陈毅率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虏国民党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陈毅率军再次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进攻,国民党被迫西撤。 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这时,中国共产党xx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6] 上海战役(1949年)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试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两课”是指(2)。 2、在思想道德学习中,以(3)为主线,大力加强(2)和(1)以及(1)。 3、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1)。 4、贯穿社会主义一切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的一根主线是(1)。 5、(1)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6、与中学相比,大学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4)等几个方面。 7、目标对人的行为有(3)种作用。 8、(1)是各种素质的核心、灵魂。 9、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以(1)为根本依据,以(1)为理论依据,以(1)为现实依 据。 10、(1)是成才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11、智能结构包括(5)等几种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及作用。 12、(1)是高尚道德品质和科学人生观重要体现。 13、(1)是当今时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成功交往的心理素质包括(4)等。 15、(1)是增进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16、(1)是人际交往最好的润滑剂,是搭建和谐人际关系最好的桥梁。 17、(1)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8、(1)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19、(1)是制定合作规则的出发点之一。 20、(3)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21、(1)是各类友谊的共性之一。 22、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告诫世人把友谊建立在(4)上。 23、友谊需要(1)去护理。 24、爱情的核心要素是(1) 25、(1)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6、(1)是维系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27、(1)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28、人区别于宇宙其他存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的存在和活动具有(1)。 29、实践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1)的过程。 30、“人是什么”的问题的核心是说明(1)。 31、人性是指人的一般性、共性,即人的(1)。 3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关键是(1)。 33、社会关系可以分为(2)。 34、个体的独立性是以(1)为基础的。 35、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最基本原因在于个人的实践具有(1)和(1)。 36、(1)决定了个人主观世界和个体利益的独特性。 37、(1)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38、在实际生活中,人生目的具有(3)。 39、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1)。 4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1)为核心。 41、(1)是排忧解困的具体方式有意义的前提。 42、人生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都要受到(1)和(1)的影响和制约。 43、对生活的热爱意味着(1)和(1)。 44、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是由(3)三个因素所制约的。 45、(1)和(1)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 46、在价值关系中,(1)是价值关系的能动方面。 47、(1)是一个人们能够自觉一、其中包含着某种意义并实际地创造价值的过程。 48、(1)构成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49、(1)是人生价值的基本特性。 50、人生价值必须从(1)去把握。 51、人生精神价值的具体表现形态是(2)和(1)。 52、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为一个(1)的过程。 53、(1)是人生价值的内在要素之一,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动力之一。 54、(1)是人生价值评价的重要特点。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内幕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 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战军突然包围了蒋介石“王牌军” 第74 师,并经3 天激战,全歼了这支国民党“劲旅”,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一、战前态势 孟良崮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存在较大悬殊。

1947 年1月下旬莱芜战役胜利后,全国解放战争已进行8个月,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占领了解放区105 座城市,但却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117 个旅锐减为85个旅。敌人深入我解放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在全国各个战场都陷于被动。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被迫改变战略方针,从1947年3 月起,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先占领陕北和山东,再占领华北和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在山东战场,蒋介石授命心腹大将顾祝同,指挥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进行重点进攻,并以“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第74师、整编第11 师和第5 军为核心,组成3 个兵团,共17 个师(军)43 个旅25.5 万人,执行机动突击任务。另以7个整编师、17个旅约20 万人,在徐州、济南及鲁西南担任守备和策应,企图一举消灭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20万人),或把华野向北赶过黄河,最终夺取山东。

解放战争启示录

解放战争启示录 王树增强调:“解放战争是一个特殊形态的战争。总结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我有三点体会——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而执政党的腐败堕落,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垮台;此外,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一)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 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当时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就是陆军,陆军主流部队的装备和当时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盟军是一样的,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更不要说武器了———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 而那时毛泽东主席兜里也有个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一个谈判的筹码。 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其实,我认为这个数字大大地有水分,当时我们的正规部队可以计算出来———抗战期间八路军有3个师,新四军基本上没有了,哪里来的127万人?只能是算上民兵了。但最重要还不是人数,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近年来我到台湾访问,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 (二)“在一场战争里,军人们拥抱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 蒋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个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杀自己,而不能相继反政,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这是蒋介石的原话。 国民党相当一部分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在解放战争当中,被我们的普通小战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少将级别以上的就有260多人。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

孟良崮战役细节:整编七十四师两天打完所带弹药

孟良崮战役细节:整编七十四师两天打完所带弹药 《党史细节》,罗平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而化之的党史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谈到细处,人们则往往语焉不详。然而,历史是由细节串成的,只有知道了细节,才算是知道了历史。这正是人民出版社推出《党史细节》一书的价值所在。 原有的党史存在的记忆误差 著名党史学者罗平汉教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读者展开了一幅鲜活而生动的党史画卷。 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1914年9月8日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也经常不去上课,只不过他不去上课是去参加了留日学生的反袁斗争。由于他总不上课,1916年2月2日被校方以“长期欠席”为由予以除名。 另一位创始人陈独秀,为自己兼任校长的预科大学争取到了一笔款子修建校舍,担心一旦离开广州,款子就可能泡汤,因此放弃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陈公博倒是参加了一大,而且还带去了新婚的妻子,后旅社隔壁房间发生了枪杀案,他竟不待大会闭幕便落荒而走…… 这些细微之处生动地再现了这些党史人物的性格,并或多或少地预示了其未来的人生轨迹。 中共的卓越领袖毛泽东,1918年和1919年曾两次到北京。毛泽东后来向斯诺回忆说,第二次在北京(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的时候,“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不过,大概是由于年代久远吧,毛泽东的记忆在这里出现了误差。 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订后刊行出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是在1920年8月,面世后供不应求,次月即进行了第二次印刷。毛泽东第二次在北京期间,此书应该还未出版呢毛泽东有可能是在杂志上读到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1919年4月《每周评论》第16号刊载了舍译《共产党宣言》,1919年11月《国民》2卷1号刊载了李泽彰译《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但都是节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据罗章龙回忆说,《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本,除陈译本外,还有当时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译自德语的油印本,毛泽东也许读过这个油印本。遗憾的是,这个油印本未能存世,无从考证。 “中山舰事件”源于一场误会,是蒋介石误以为自己会被劫持而采取的过激行为

孟良崮战役分析1

孟良崮战役分析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造价S2 学号:201312409115 姓名:冉龙清 战役梗概: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中部的一次重大战役。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四天的激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军第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国军从山东全面撤退。解放军实力大增,

还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军决战的实力,在一年之后的淮海战役中显示威力。 战役经过: 在山东聚结的国军部队超过四十万军队,八十三师、六十五师、二十五师等奉命支援,却无人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支援张灵甫军。十一师师长胡琏距离太远支援不及。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困于覆浮山、天马山,损失万余人。近在咫尺的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和张灵甫有宿怨,虽然早在5月11日之前就接到掩护七十四师的命令,却只在战前派了19旅57团下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七十四师冒充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七十四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57团是八十三师中装备最差的部分,但是罗文浪为了免做战后李天霞的替罪羊,最后仍然与七十四师会合,并在坚守孟良崮时一起被解放军消灭。 解放军方面,陈毅等却表现出了整个国共内战中共产党极少见的孤注一掷的姿态,对于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七十四师。“蒋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七十四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5月16日早上,蒋中正意识到局势危险,再下手令:“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匪军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至此包括李天霞八十三师在内的各部队都不敢再保存实力,全力突破解放军防线,但是遇到了解放军外围阻击的抵抗,最终不能及时赶到孟良崮。5月16日下午三时,华东野战军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整编七十四师血战三昼夜后被歼灭了,一万余人阵亡,一万余人被俘,张灵甫阵亡。 七十四师孤军作战仍然支持了整整三天,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战略上吸引、牵制解放军主力的“钓饵”作用,但是由于其它军队作战不力,“上钩”的解放军非但全灭七十四师,而且还有足够时间查点伤亡、追俘逃兵、缴获军备,然后才从容撤退、并礼葬张灵甫。

孟良崮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考察报告 题目:走进红色旅游区临沂 ------参观孟良崮有感

走进红色旅游区临沂 ------参观孟良崮有感 一、考察目的 红色革命圣地是让中华儿女重温历史,牢记历史的地方。只有不断重温历史,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屈辱,才能激发中华儿女的上进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孟良崮战役遗址的参观,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对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期间经历过草地、爬雪山、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种种磨难,正是信念和意志,他们坚信革命会成功,正是这样的顽强的信念和意志让他们突破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么我也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为了我们的梦想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 二、简介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区中的一座石质小山。位于蒙阴、沂南两县之间。“崮”是当地对于顶平坡陡的方山地形之俗称。孟良崮属低山,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高峰大顶子575米。孟良崮地处沂蒙山区南北交通要道上,形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现经绿化,蚕果业发展迅速。尤以花椒著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800公顷。主峰上建有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山下建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参观的主要景点 首先说下历史战役,孟良崮战役是陈毅、粟裕指挥的华野,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此战全歼了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国民党王牌军74师,并击毙了该师师长张灵甫,扭转了华东战局,在全国解放战争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解放战争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我们的第一站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它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在纪念馆大

初二历史上知识点

初二历史上知识点 一虎门销烟 1人物:林则徐 2时间(1839年6月3日)” 3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英国1856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五.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六.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七、左宗棠收复新疆 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缓进急战”的策略。 2、1881年收复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人物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1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的福

孟良崮战役经过

战役前奏 1947年初,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分路进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计划第一步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第二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3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到4月上旬完成了第一步计划,随即稳步向鲁中山区推进。孟良崮战役[1]前夕,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主动出击,实行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但是由于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不轻易分兵的新战法,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针对敌军这一心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给陈、粟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指示华野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根据中央指示,我华野主力实施迷惑敌人战术,使蒋介石、陈诚心理上产生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74师为主,整编第25、第83师在左右两翼配合,以沂蒙公路上的坦埠为主要目标,于11日自蒙阴东南的垛庄东西地区北犯。 战役经过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国民党军74师被围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落下残疾,右腿跛行。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孟良崮战役要图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态势后认为,应将主力置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其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由于国民党军25师和83师不及时跟进,使国民党军王牌部队74师陷入了险境,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国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百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共军于孟良崮地区。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

沂水旅游景点大全

沂水旅游景点大全 近年来,沂水旅游行业大红大紫,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整个沂水旅游景点。 1.雪山彩虹谷 排在第一位的当属雪山彩虹谷,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作为整个沂水旅游行业的带头大哥,以其资深的旅游底蕴,带动了整个沂水的旅游业的发展,各个景区纷纷效仿雪山彩虹谷的发展路线以及目标。雪山彩虹谷是世界唯一一家以彩虹文化为主题的景区。 2.天谷·天然地下画廊 排在第二位的我选择天谷·天然地下画廊,同样是国家AAAA级景区,虽然沂水还有大峡谷和荧光湖,但我以个人角度认为,天谷·天然地下画廊真正还保留着纯天然的地下溶洞钟乳石,这是不可多得的,这对于历史来说,其价值不可估量。 3.山东地下大峡谷 国家AAAA级景区,同样是溶洞性质的景区,但是被破坏的比较严重,里面大部分景点都是后期人工通过水泥修补上去的,虽然游客看不出这些端倪,但是,还是让景区的游览价值大打折扣。 4.天上王城 国家AAAA级景区,作为沂水唯一一家以崮群观光并结合商周文化为一体的景区,也是为沂水旅游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天上王城兼有大型冰宫,以及马术表演和古装祭祀等为一体。是沂水不容小觑的景区。 5.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国家AAA级景区,沂蒙山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孟良崮战役的陈毅指挥所所在地,大众日报的创刊地,对于国家和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儿童红色教育和冬夏令营也有着重要意义。 6.地下荧光湖 国家AAA级景区,说实话,之前的荧光湖还是比较好玩的,里面很多萤火虫和蝴蝶。但是近几年,景区为了节省成本,在洞顶装上灯光来顶替萤火虫,这使得景区的游览性降低很多,蝴蝶也看不到几只了,不过可以在洞内划个小船。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河南理工大学 2013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2011级 姓名:陈浩 2013年9 月1日

我的山东行,我的中国梦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意义 学院:经管学院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陈浩学号:*************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17日 调查地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蒙山 调查方式:实地参观 调查目的:了解沂蒙山区的革命历史,感受当地的革命气息,从而加强对革命烈士的理解与认同,以便于我们在实际中学习沂蒙精神,弘扬革命热情,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的成才自己,建设祖国 指导老师:陈海龙王建州

我的山东行,我的中国梦 ——论沂蒙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意义 摘要:革命英雄主义是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更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凭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最终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更需要继承和发扬沂蒙山区的革命精神。通过宣传沂蒙精神,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研文化的毅力等,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沂蒙精神青年学生宣传继承和发扬

名将风采-粟裕

《红色记忆》——名将风采之粟裕 简介 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1岁时,由家乡的私塾日本的“振武学堂”上学,开始接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岁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A:毛泽东表彰粟裕: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B:毛泽东说: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 A:刘少奇这样评价粟裕:(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时)“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A: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在粟裕指挥莱芜战役结束后说:“证明了我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孟良崮战役之后,更是兴奋地称赞:“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最终将粟裕列为中共五虎将之一,“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A:曾成功领导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大将林彪评价粟裕: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对手对粟裕的评价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孟良崮战役介绍 一、战役基本情况: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进行的军史上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 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这是三年解放战争中最为经典、精彩的战役,通过这场战役打破敌人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摆脱了华东战局的危机。也是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进行大规模较量,打得最有气势的一战。这一战役从敌重兵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硬仗。这次战役既反映了 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善打硬战恶战的特点,也表明了我军的战斗力已达到可以歼灭国民党军队任何精锐之师的 水平。可以说,战争不单是物质力量的竞争,也是指挥艺术和士气的竞赛。回忆这场发生在七十年前的战役,我们可 以从战役的组织指挥中体察到作为统帅的毛泽东和陈毅粟 裕等战役指挥员在对全国战略局势的理解、战场动态的把握、保持战略定力、寻找有利战机、果敢定下决心、周密进行兵力部署及战役实施等战役组织指挥上诸多的启示。二、战 役背景: 全国形势:47年3月,解放战争进行了九个月,国

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占领了105座城市,但也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直接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17个旅锐减到85 个旅。面对这种形势,敌我双方对下一步战略行动都进行了研讨。共产党根据战争的发展,适时提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制定了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蒋介石则改 变了战略方针,由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我解放区的两翼——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而对其它解放区采取守势。陕北作为重点很好理解,陕北是中国革命的中心,解放区的心脏,那是共产党的首府,民主的象征,那里的形势关系全局,蒋介石认为攻占了延安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很大,;再看山东,在蒋介石看来, 华东解放区直接威胁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并扼守着连接东北的海上通道,华东野战军又是当时解放军最大的主力兵团,九个月中歼敌24个旅,是他的心腹大患,被视为当前一个最大的威胁。东北虽然也有重兵,但远离南京国民党的中心,还感受不到威胁。正是国民党这个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使山东解放区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了。 山东战区形势: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进行黄河改道,以限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活动,切断它与华东野战军的联系;二是调整指挥机构,撤销徐州、郑州两个司令部,组成徐州指挥部,任命当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