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1.分子诊断:多技术共存,引领体外诊断快速发展

1.1 分子诊断-发展最快的IVD 细分领域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其检测对象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以核酸分子为主,相比于发展成熟的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技术,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 IVD)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血液筛查、遗传性疾病、肿瘤伴随诊断等领域。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基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遗传病诊断;

(2)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问世将分子诊断技术推向更精准、更高效的阶段特别是发展到第二代的荧光定量PCR(qPCR)和第三代的数字PCR(dPCR);

(3)第三阶段是基于基因芯片的多指标、高通量基因检测;

(4)第四阶段是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在NIPT(无创产前诊断)、遗传性肿瘤筛查及肿瘤精准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国内分子诊断起步较晚,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在精准医疗、个性化用药等需求推动下,分子诊断技术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根据火石创造数据显示,2013-2019 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57 亿美元增长至11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18%,主要市场玩家包括罗氏、雅培、西门子、强生等。国内分子诊断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消费升级、政策扶持以及资本青睐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已经由产业导入期步入成长期。2013- 2019 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25.4 亿元增长至约132.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3%,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86%,但是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2.6 倍,主要企业包括达安基因、凯普生物、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艾德生物等。

分子诊断领域主要包括PCR(qPCR 和dPCR)、二代测序技术(NGS)、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芯片等,其中PCR 是目前应用最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技术平台,在国内分子诊断中市占率为40%,在国内获批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基于PCR 技术的超过90%。与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相比,PCR 技术主要优势在于高灵

敏度、易于推广,主要局限在于检测位点单一且已知,多重基因联合检测时可涵盖的基因数量受限,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数字PCR(dPCR),短期内仍将是分子诊断主流技术平台;测序技术发展迅猛,虽然市占率较低但市场增速最快,其中二代测序技术NGS (高通量测序)是目前测序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序列变异分析与科研应用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实验操作复杂、成本高等原因,在临床应用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前景广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ISH 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主要用于指导肿瘤靶向药物使用、肿瘤预后、肿瘤疾病分型诊断等领域,是检测HER-2 基因状态的金标准,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和地区已经纳入医保。FISH 全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是利用已知的DNA 变异序列,与被检测的样本DNA 序列杂交、互补配对,从而发现样本DNA 的异常情况,主要用于了解基因或染色体是否发生扩增、缺失、融合或断裂,检测样本来源广泛(组织、脱落细胞、羊水、血液、骨髓等),且不仅限于新鲜样本,2-3 年的石蜡样本都可以检测;同时,FISH 检测成本较低而且在大多数省份和地区都被纳入医保范畴。FISH 应用最多的场景是DNA 扩增检测,《2014 年NCCN 乳腺癌

临床实践指南》和《乳腺癌HER2 检测指南2014 版》均指出FISH 是检测HER2 基因状态的“金标准”,目前Roche、Abbot 等研发的HER-2 扩增检测试剂盒已获得FDA 批准。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又称DNA 微阵列技术,是将大量已知DNA 序列做成探针,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与标记样品分子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样本序列信息,可以实现对大量目标基因同时进行检测,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比如微基因的WeGene检测套件仅599元)、检测效率较高的优势,主要应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病毒分型、耐药突变位点检测、遗传基因和肿瘤基因检测等领域。相比基因芯片产业在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我国基因芯片行业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代表企业包括赛乐奇、博奥生物、百奥科技、达安基因等,目前获批的基因芯片诊断试剂盒主要应用在HPV 病毒基因分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肿瘤基因突变等领域,获批的基因芯片相关仪器较少。在国家相关政策和终端需求不断扩大的推动下,我国基因芯片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探索阶段,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基因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 年的35 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95.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4%。

1.2 PCR:分子诊断主流技术平台,临床诊断“金标准”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利用DNA 聚合酶(如Taq DNA 聚合酶)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 片段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PCR 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 复制,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 大幅扩增。以实时荧光PCR 技术为例,通过PCR 技术进行分子诊断的主要流程包括:

1.核酸的提取和纯化:使用核酸提取试剂从病毒、细菌等中提取出DNA;

2. 核酸在引物约束下特异性的PCR 扩增:在提取的DNA 中加入扩增需要的反应液(酶、复制需要的原料、引物等),在PCR 仪中完成扩增过程;

3. 扩增产物的检测:通过荧光标记法检测DNA 含量,从而判断病毒DNA 含量,给出诊断结果。

PCR 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时方便,在基础研究以及医学诊断、法医学和农业科学等各大领域应用广泛。在临床诊断中,PCR 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灵敏度高,靶细胞检出率可达1/100 万,病毒检测灵敏度≥3RFU,最小细菌检出率为3 个,检测样本纯度要低,仅需DNA 粗提取;扩增反应在2-4 小时内完成,使用简便、快捷。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技术,

PCR 广泛应用于血站核酸检测、疾控核酸检测、临床核酸检测等领域,其中,在传染病诊断和血筛检测中,PCR 技术能缩短诊断的“窗口期”并且可以定量对病原体进行检测,相比于传统的免疫诊断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PCR 技术的分子诊断是医院对传染病诊断的“金标准”。

PCR 经过三代技术更迭,精确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PCR 技术最早由穆勒于1985 年发明,经历了第一代定性PCR、第二代定量PCR 和数字PCR 三代技术迭代,其中第二代定量PCR 包括荧光定量PCR(qPCR)以及在其基础上分化出来的ARMS (突变扩增阻滞系统)和HRM(高分辨溶解曲线)。三代技术的主要差异如下:第一代定性PCR 技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 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存在交叉污染、检测耗时长、只能做定性检测等缺点,目前处于衰退期,已基本被淘汰;

第二代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qPCR 在一代定量PCR 的基础上引入荧光探针标记法从而实现定量检测,目前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临床普及率高,为现阶段主流应用平台,正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市场增速在20% 以上;

第三代数字PCR(dPCR)技术:dPCR 是在PCR 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芯片和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核酸绝对定

量检测。芯片技术是dPCR 的核心工艺,利用对样品进行分液处理进而实现“单分子模板PCR 扩增”,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目前处于导入期,市场增速在10%-15%。

二代PCR:主流分子诊断平台,伴随诊断和感染性疾病领域为主

qPCR(荧光定量PCR)是目前应用最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平台。qPCR 在国内外均为分子诊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性病和其他病菌/病毒类等)和肿瘤伴随诊断领域,目前仍以qPCR 技术平台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 年 5 月11 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806 个PCR 类产品,其中荧光定量PCR(qPCR)产品占比高达85.11%。在伴随诊断领域,NMPA 获批的伴随诊断产品中有60%都是基于qPCR 技术,而FDA 批准的39 个伴随诊断产品基于qPCR 技术的产品占比也高达38.46%(15 个)。

国内PCR 行业竞争激烈,不同细分领域龙头效应显著。二代PCR 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国内获批的PCR 检测产品数量多、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达安基因、艾德生物、凯普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透景生物、圣湘生物等。从获批的PCR 检测试剂盒数量维度看,达安基

因拥有38 种基于qPCR 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取得NMPA 的批文;从不同细分应用领域维度看,各家产品线重合度较高,尤其是优生优育、性传播疾病、HPV 检测等领域竞争激烈,但艾德生物、凯普生物、亚能生物凭借多年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技术积累以及渠道优势等分别在伴随诊断、HPV 检测、地中海贫血检测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凯普生物在HPV 检测领域占据1/3 市场份额,艾德生物在PCR 伴随诊断领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第三代数字PCR(dPCR):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发展趋势

和qPCR 相比,dPCR 优势包括:灵敏度高(可以达到单个核酸分子)、无需标准曲线或参照基因进行对比来测量核酸量、适合环境复杂样品的检测、能够有效区分浓度差异微小的样品。dPCR 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南京科维思生物的HER2 基因扩增检测试剂盒(数字PCR 法)获批,在肿瘤伴随诊断、肿瘤早筛、传染病检测、NIPT、药物基因组学等领域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和优势。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dPCR 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 年的14.6 亿元增加至2017 年的72 亿元,CAGR=29.2%,到2022 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6.6 亿元。

国内政策利好+精准医疗需求双轮驱动数字PCR 快速发展。数字PCR 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人口增长与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肿瘤医药市场增长和体外检测需求增长,而数字PCR在肿瘤检测、传染病检测、遗传病等疾病检测上优势明显,医疗市场的扩容将进一步推动数字PCR的增长。

国内政策利好:根据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发布的《“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要求重点开发POCT检测、新型基因测序仪、随检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定量数字PCR等系统;

精准医疗与肿瘤治疗需求:精准医疗的基础在于个体化医疗,对致病突变检测和定量分析的精确性要求较高,亟需新一代PCR技术的应用,而数字PCR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PCR 技术更迭速度快,从传统的普通PCR 到新兴的数字PCR,灵敏度不断提升。作为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PCR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肿瘤基因检测、血筛、遗传病检测等领域,占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30%。第二代荧光定量PCR 是目前PCR 技术的主流,第三代数字PCR 是未来发展方向,

应用前景广阔。国内达安基因、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等是PCR 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传染病、HPV、伴随诊断等不同细分领域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1.3 高通量测序(NGS):引领分子诊断走向高端,应用前景广阔

测序技术更迭速度快,二代高通量测序(NGS)为市场商用主流。从1977 年第一代DNA 测序技术(Sanger 法)发展至今,测序技术经历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GS)、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发展变革,各代技术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各有优缺点,目前处于三代技术并存的局面。第一代Sanger 测序技术具有测序读长较长、准确率高的优点,但由于通量低、成本高等因素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自2005 年以来快速发展,凭借高通量、低成本、测序时间端等优势,在全球测序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四代技术在测序流程、测序时间和读长上进一步优化,在ctDNA 测序、单细胞测序等也具有明显优势,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由于错误率较高、分析软件不够丰富等原因,商用受到一定限制,未来随着技术的改善有望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又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是指通过模板DNA 分子的化学修饰,将其锚定在纳米孔

主要包括无创产前检测(NIP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致病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

(1)无创产前检测(NIPT):是NGS 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国内NIPT 检测价格大多在800-2400 元之间,深圳、天津等地区已经将NIPT 纳入医保,未来随着价格不断降低以及对NIPT 认知度提升,渗透率或稳步上升。国内目前共10 个基于NGS 的NIPT 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其中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先发优势明显,占据70%的市场份额,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国外代表公司包括美国Sequenom、Natera、Verinata 和Ariosa以及欧洲的LifeCodexx。

(2)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PGD/PGS 是指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对胚胎进行种植前的活检和遗传学分析,以选择无遗传学疾病的胚胎植入子宫。相比传统的FISH 和PCR 技术,NGS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检测胚胎的非整倍体,还能检测单基因遗传疾病,目前该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仅有苏州贝康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于2020 年2 月获批上市,另外华大基因、中仪康卫、贝瑞基因、安诺优达等也在积极推进其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品的上市。PDG/PGS 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应

用价值越来越明显,未来随着测序成本降低和更多产品获批,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扩大,或成为继NIPT 之后NGS 在生育健康领域新的“蓝海”市场。

(3)肿瘤领域:伴随诊断、肿瘤早筛和药物研发是NGS 检测在肿瘤领域应用的三大场景,其中伴随诊断是当前肿瘤NGS 检测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超过95%),2018 年燃石医学拿到“国内肿瘤NGS 检测试剂盒第一证”,此后艾德生物、世和基因和诺禾致源的肿瘤NGS 检测试剂盒相继获批。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在中国NGS 癌症治疗方案提供商市场的医院细分市场中,按检测患者人数计,燃石医学2019 年市场份额达到79.9%,先发优势明显。在肿瘤早筛领域,目前主流技术液体活检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4)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NGS 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不受限于传统PCR 技术需要利用已知物种的DNA 序列设计PCR 引物探针,可实现对未知的疾病相关的微生物快速鉴定,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H1N1 病毒基因组的发现和结核杆菌分子分型等。但目前NGS 在微生物领域应用仍处于方法学的标准品验证阶段,全球尚无该领域的检测试剂盒获批,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1.4 不同技术平台应用场景重叠度较低,多种方法或长期共存

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场景多样化,不同技术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每种特定的应用场景,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治疗过程、不同癌症的采样方式和病例组织形态、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来决定使用哪种诊断手段。不同平台各有优势,未来3-5 年呈现长期共存、相辅相成的局势,以不同突变基因和突变类型为例:(1)HER2 扩增或过表达:对HER2 基因表达的检测办法可以采用FISH、IHC、CISH 等,一般来说,实验室首先采用IHC 方法进行HER2 蛋白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2+,则使用FISH 技术进行HER2 基因检测确认;

(2)染色体片段微缺失微重复(CNV):基因芯片技术对片段微缺失微重复(CNV)具有较好的检验结果,而目前测序较难对CNV 进行准确的检测;

(3)ALK 基因扩增和ROS1 基因融合:FISH 是目前使用的主流技术。

一些特定基因检测往往需要结合多个诊断手段,提高检测准确率。以ALK 基因检测为例,根据《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 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Ventana-D5F3 IHC、FISH、RT-PCR、NGS 四种技术均可用于ALK 基

因融合检测,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100%准确率,在检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个技术以避免出现漏检、错检的问题。

NGS 近些年发展迅速、异军突起,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吸引大量企业争相入局,叠加资本市场季度青睐,NGS 迎来井喷式发展,市场普遍认为NGS 终将会取代以PCR 为主导的传统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企业布局NGS 一定比PCR 更具有未来。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PCR 技术和NGS 技术优势互补,分别满足不同场景的临床检测需求,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5 产业链上游仪器端受外资把控,试剂和服务端国产多点开花

分子诊断产业链由上游的设备和试剂、中游的基因测序服务、下游的医院等需求终端组成:

上游诊断试剂和仪器供应商:国内分子诊断试剂发展较为迅速,基本已经实现国产化;诊断仪器领域,国产仪器占比较小,其中核酸提取仪、普通PCR 仪、基因芯片仪、分子杂交仪等技术相对容易攻破的中端仪器领域基本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化,而包括数字PCR仪和基因测序仪在内的高端仪器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技术壁垒极高,国产品牌正处于起步阶段。数字PCR 仪目前市场

上基本被BioRad、Thermo Fisher、Stilla Technomogies 国际大品牌所占有。基因测序仪领域基本被Illumina、Thermo Fisher、Rocher 等外资品牌垄断,目前国内仅有华大基因等个别优秀国产品牌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的基因测序仪,大多数企业是通过OEM (贴牌)和合作研发的形式完善产业链布局。

中游测序服务供应商:国内基因测序服务竞争激烈,企业众多。国内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普遍对上游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依赖严重,绝大部分厂商不具备自主研发基因测序仪和和核心试剂的能力,议价能力弱。华大基因从基因测序服务为切入口,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同时还拥有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布局基因测序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下游需求市场:分子诊断产业链下游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包括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机构、科研机构、药企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独立实验室发展较晚,市场规模小,占医学诊断市场比例低,其中检测项目以普检为主,高端检测比例低。

NGS 测序仪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品牌逐渐发力。测序设备生产商是整个NGS 产业价值链的上游部分,技术壁垒较高,从全球范围看目前被Illumina、LifeTech、Roche 等少数几家厂商垄断,呈现典型的寡

头垄断竞争格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Illumina 占据全球二代基因测序仪84%的市场份额,LifeTech (2013 年被赛默飞收购)和Roche 合计占据15.2%,其他厂商不到1%。在国内市场,鉴于成本和技术难度等问题,进行测序研发设备的企业数量较少,近年来,国内以华大智造(和华大基因是兄弟公司,测序仪主要供应商)为首的基因测序仪制造商逐渐兴起,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国产测序仪在测序读长和测序稳定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华大基因成国产品牌翘楚,测序仪全球装机量领先。目前获NMPA 批准上市的测序仪中,国产品牌中一半都是来自华大基因(包括其参股公司华大智造),其他二代测序仪大多数是通过海外产品的OEM(贴牌)或者基于海外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合作研发,产品价格还是受到国外企业的控制,比如达安基因的DA Proton、贝瑞和康的NextSeqCN500、安诺优达的NextSeq550AR 等产品走的都是贴牌路线。从市占率看,Illumina(全球装机1.1 万台)和赛默飞在国内市占率约67%,华大智造国内市占率约33%(全球装机1100 台),其它国产测序仪未量产投放。

国内NGS 发展受制于检测费用过高,国产化替代是关键。目前NGS 在在肿瘤检测领域的应用受制于费

用过高,根据思略特研究数据,2017 年国内肿瘤NGS 基因检测平均单次费用为7500 元,远高于NIPT 检测的1000-2000 元/次,这主要是由于上游测序仪仍由进口品牌垄断,进口品牌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华大智造虽然有潜力实现实现在测序仪领域的“突围”,但仍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市场培育期,而对于大多数不具有测序仪自主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来说,需要更多来打破进口品牌的寡头垄断。只有当国产品牌在上游仪器端全面实现突破并掌握话语权,NGS 检测成本才能不断降低、可及性才能逐步提升,从而加快在国内医院端的落地。

1.6 小结:PCR 和NGS 优势互补,仪器端国产替代空间大

国内分子诊断行业起步晚但技术起点较高,目前市场规模基数较小,是近几年增速最快的体外诊断领域,在新技术发展迅猛、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等驱动下,未来3-5 年有望维持30-50%的高速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报告显示,预测2025 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260 亿元,未来前景可期。

从不同技术平台看,一方面,PCR 仍将是被市场认可、应用成熟的主流分子断技术平台,液体活检、数字PCR、NGS 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丰富分子诊断的应用领域,作为未来进入临床转暖的储备力量,潜力十足;

另一方面,鉴于分子诊断复杂的应用场景、各类患者多样化的临床需求,新技术的出现不是为了完全取代传统技术,而是更好的补充和完善现有技术平台,比如PCR 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没有完全淘汰FISH 技术,后者仍是检测HER-2 基因状态的“金标准”;根据应用场景和检测需求的不同,NGS 和PCR 上各有优势,PCR 适合基因位点已知、对灵敏度要求较高以及组织样本的检测,NGS 在发现未知基因、血液ctDNA 检测上则更具优势,二者是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的关系。

从国产替代进程看,目前国内在产业链上游的测序仪开发商仍处于弱势竞争地位,虽然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二代测序仪,但大多数企业还是通过贴牌货合作的方式引用进口PCR 和基因测序仪,议价能力弱。分子诊断尤其是NGS 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上游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预计随着政策鼓励以及更多优秀企业向上游仪器端布局,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分子诊断细分技术多,应用前景广泛,包括应用已经相对成熟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伴随诊断、传染病检测、血液筛查等,以及目前处于萌芽期或快速发展期的肿瘤早筛、新型微生物检测、药物基因组学等。我们将在下文重点剖析和对比NIPT、伴随诊断、肿瘤早筛、传

染病检测和消费级基因检测5 个细分应用场景以及特定场景下不同技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分子诊断应用领域

2.1 无创产前检测(NIPT):市场广阔而成熟,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相比传统血清学唐筛,NIPT 扩大检测时间窗口,安全性、特异性、敏感性大幅提高。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高风险孕妇,进而通过羊水穿刺、脐带血穿刺等侵入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从而避免21 三体综合征等胎儿遗传病的发生。目前我国临床上针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手段包括超声检查、血清学唐氏筛查和无创产前DNA 检测(NIPT),前两种方法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漏诊率,血清学唐氏筛查作为传统的产前筛查手段,根据孕周大小分为早期筛查(9- 13 周)和中期筛查(15-20 周),早孕期联合超声波NT 的唐筛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约为70%-80%,中孕期筛查的检出率约为65%-70%,仍存在明显不足。高特异性的NIPT 很好地弥补了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已有报道显示,NIPT 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检测的敏感性为91.7%-100%,特异性为97.9%-100%。NIPT 检测时间窗口较宽,适用于孕12-26 周,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张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0126) 摘要: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分子诊断技术进入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实验项目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不同的分子诊断方法具有不 同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 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分子诊断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高通量 狭义的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技术,通过对DNA和/或RNA的检测来实践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但是,随着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测序图的完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物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分子诊断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DNA/RNA拷贝、突变等变化的检测,拓展到核酸与DNA片段、蛋白与多肽、抗原与抗体、受体与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预后与预防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当然,分子诊断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与分子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而2007启动的1000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却只用了3年[2],人类了解自然密码的速度正在跨上快速列车。检验医学以提供精密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临床,而分子诊断技术正逐渐成为成为常规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技术,这将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根据分子诊断技术特征,按照杂交、扩增和测序三种技术特征,对近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一、基于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两条同源核酸分子(DNA或RNA)可以在碱基互补的原则下形成异质双链是遗传物质最重要的化学特征,这一过程亦被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分子杂交是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从最初的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到实时PCR(real time PCR),从基因芯片再到高通量的DNA测序技术,都离不开碱基互补的分子杂交反应。而且在理论上可以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分子,例如核酸与核酸之间(A-G、G-C)、蛋白与蛋白之间(抗原和抗体)甚至核酸和蛋白之间(适体与多肽)的相互作用都可以视为分子杂交的不同表现模式。因此,广义的分子杂交技术是指以核酸、蛋白、糖基以及细胞、代谢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技术繁多,缺乏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是可以根据实验方法的差异分为主要的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特异性的标记探针检测检测细胞内的核酸物质,而另一类是通过探针检测从细胞内提取的核酸、蛋白等物质,前者以原位杂交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后者以生物芯片及其衍生的技术为主。1、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tion,FISH)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原位杂交应用特异性的探针检测细胞内的核酸需要标记分子显示杂交信号,1960s年代的检测技术是放射性核素标记,但是信号检测程序复杂并且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荧光物质标记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因此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tion,FISH)

国外主要分子诊断POCT概览

POCT设备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使用成本低。在美国,70%的临床检测 均由POCT完成,以小于1%的检测费用影响了超过70%的临床决策,年产值超过百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不到10%,发展潜力极为巨大。 分子诊断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检测对象为核酸,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可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突变,基于PCR的分子诊断往往是医院对传染病诊断的“金标准”。虽然目前市场份额较低,仅有5%,但分子诊断目前还处在行业技术的起步阶段,未来将有 巨大的发展空间。 应用分子诊断方法的POCT凭借其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时间 少、对环境无要求及成本低的优点,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的主流。然而 POCT分子诊断系统技术门槛非常高,基本被Danaher、Roche、Biomerieux、Abbott等几大 巨头垄断,国内很多公司想尽办法去copy这些产品都没有成功。2013年生物梅里埃以 4.5 亿美元收购Filmarray,丹纳赫2016年更以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Cepheid,而国内POCT的龙头企业万孚生物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以 1.25亿元人民币投资了POCT分子诊断公司Atlas Gen etics,充分显示了POCT分子诊断平台技术的稀缺性。 1. Cephid GeneXpert 平台 该平台运用半巢式qPCR+微流控技术,组建了多机并联检测系统,满足不同通量的检测需求。已拥有17项FDA认证及23项欧盟认证的诊断项目,如:结核分枝杆菌、MRSA难 辨梭菌、碳氢霉烯耐药肠杆菌、甲流/乙流、B族链球菌、肠病毒脑膜炎、沙眼衣原体/淋病 奈瑟菌、HPV凝血二因子及五因子、BCR-ABL等,满足患者从常规传染病到癌症基因检测 的各个领域。包括取样、加样、检测三个步骤,手工操作时间不超过1分钟,但检测时间根 据检测项目不同最少需要20min,最高则需要120分钟。设备价格在5k-17k美元,17-35美 元/test。Cepheid的GeneXpert在欧美和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并且背靠丹纳赫这棵大树,不容小视。 2. Roche Cobas Liat 平台 该平台将qPCR和气压式微流控技术相融合,采用非传统的微流控芯片结构,通过温控进行PCR 扩增,全自动触摸屏导引操作。检测项目主要有甲流/乙流,甲流/乙流和呼吸道合 胞病毒,A组链球菌。需要加样、扫描和开始3步操作,20分钟出结果。设备价格大约20k 美元,约30美元/test。该平台原本由IQuum研发,2014年4月,IQuum被罗氏以4.5亿美元收购。 Samole Scan Start

2019体外诊断行业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2019体外诊断行业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2019-8-11|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262| 评论: 0|来源: 九鼎投资 摘要: 来源:九鼎投资作者:马中杰、周爵祺|行业概览受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品质改善、健康意识提高、医疗品质提升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体外诊断 行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不仅检验的范围日益扩大,所运用 ... 来源:九鼎投资 作者:马中杰、周爵祺 |行业概览 受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品质改善、健康意识提高、医疗品质提升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体外诊断行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不仅检验的范围日益扩大,所运用的分析技术亦愈见多样化,体外诊断行业在试剂、仪器及系统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未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将催生新的健康服务业态,体外诊断行业将向低成本、信息化、高效率的目标发展。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驱动力强劲,发展迅速。目前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预期超过500亿元。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部分疾病高发多发,随着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行业制度逐步规范,产业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刚性需求逐步释放,我国IVD 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部分细分领域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应积极研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以把握细分领域优质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 1、具备创新研发能力、产品线丰富、营销能力强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将拥有更多发展机会 体外诊断行业是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密度高的行业。体外诊断的核心价值在于准确、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获取样本临床检测指标,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疗机构集中采购模式逐渐推广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能否通过延伸产品线,从而把控更多的终端销售渠道将成为体外诊断类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2、体外诊断在各个细分领域具备不同发展路径 生化诊断: 1)做精做深核心产品,进口替代,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仪器与试剂协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比如科华生物002022.SZ。 免疫诊断: 1)化学发光法将逐步替代酶免法成为主流;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何蕴韶 标签: 何蕴韶分子趋势全球诊断2009-11-27 15:32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何蕴韶 一、概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而出现各种新的生物技术,这些生物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推动并在发达国家催熟了一个新兴的临床诊断市场——分子诊断市场。广义的分子诊断包括临床生化和核酸检测,目前主要指应用各种生物技术检测组织个体内DNA或者RNA,用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或者判断预后。人类基因大约有3万个基因,理论上以单个基因为基础的治疗将需要一个匹配的诊断测试,按照大约5%有诊断意义,则有1500个基因为基础的检测可以商业化。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分子诊断产业主要由传染病检测和血液筛查推动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药物基因组学,预后诊断和分子肿瘤诊断将在近几年并在未来十年显示强劲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分子诊断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从各大生物新闻网站不断对生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蓬勃兴盛的市场,也是一个以技术为原动力的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研发潜力的领域。按照分子诊断技术目前实际的应用程度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可以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筛查)、遗传病检测(包括染色体病检测)、肿瘤学、药物基因组学。

相对于成熟的临床实验室检测如血液学和微生物学检测领域的低增长或者不增长,分子诊断市场的特征在于空前的增长速度。分子诊断技术将驱动诊断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应用范围的急剧增长,平均每年增加的收入将超过30%,某些分子诊断领域的增长将超过80%。在某些领域如药物基因组检测,疾病风险诊断和肿瘤分子诊断应用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更迅猛增长,但目前而言,至少在未来3-5年内,特别是在某些新兴的市场发展大国如中国,其真实的市场机会,主要存在于核酸检测市场的两个主要方面:临床诊断和血库筛查。分子诊断的消费者是独立的个体终端用户,研究机构或者医院实验室,临床独立检测实验室和内科实验室,包括血筛在内的感染性疾病,迄今为止是终端用户的最大部分,占整个市场的90%。今天几乎所有的分子诊断测试都是基于PCR技术, RNA聚合(NASBA,TMA),连接反应(ABI,Abbott),和DNA修复(invader)等技术,而基因芯片等其他技术正在不断成熟并在大型诊断公司的强力推动下不断占据市场份额。定量PCR是应用最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据估计其市场份额高达15亿美金。 2005国外商业咨询公司预测有12种检测项目,在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肝炎检测;心脏标记物;细胞遗传学检测;不孕检测;基因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肿瘤检测;HPV;生物芯片的临床应用;细胞成像;艾滋病;传染性疾病。大部分为分子诊断领域或者同分子诊断相关,包括大型的独立商业参考实验室如Quest和LabCorp在内的各种老牌和新兴的分子诊断产品开发和应用公司,正在为立足于分子诊断市场并保持步伐而投入巨大的资金用于研发各种技术平台和相关产品。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的分子诊断市场大背景可以概括如下:

2021年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体外诊断行业 分析报告 2021年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监管体制 (6) (1)分类管理及注册备案制度 (7) (2)生产许可制度 (7) (3)经营许可制度 (7) (4)国家标准制度 (7)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8) (1)主要法律法规 (8) (2)主要产业政策 (10) 4、行业监管体制及政策的影响 (12) (1)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 (12) (2)分级诊疗制度改变就医格局推动基层医疗 (12) (3)“两票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3) 二、行业技术情况 (14) 1、体外诊断试剂概况 (14) (1)体外诊断定义 (14) (2)体外诊断行业分类 (16) ①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 (16) ②体外诊断按检测环境及条件的不同分类 (16)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6) 3、主要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 (18) 4、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19) (1)量值溯源能力 (19)

(2)创新研发能力 (19) (3)核心原材料的开发能力 (20) (4)质量控制能力 (20) 5、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20) (1)医学检验标准化 (20) (2)诊断产品差异化 (20) (3)诊断试剂与仪器一体化 (21) (4)诊断仪器智能化 (21) 三、行业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1) 1、行业经营模式 (21)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2) 四、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22) 1、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22) (1)罗氏 (24) (2)雅培 (24) (3)丹纳赫 (24) (4)西门子 (24) 2、国内竞争格局、市场化程度及主要企业 (24) (1)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24) (2)国内大部分企业起步晚,竞争力亟待增强 (25) (3)国外知名公司占据高端市场 (25) (4)国内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 (26) ①新健康成 (26) ②迈克生物 (26) ③九强生物 (26) ④利德曼 (27) ⑤伊普诺康 (27)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

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 附录编写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的规定,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IVD)的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办法》第七章要求,已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其注册证及附件载明内容发生变化,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注册变更,产品技术要求(包括附录)属于注册证的附件,申请人应对其中发生变化的内容提出注册变更申请。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种类繁多,预期用途及方法学各异,即使是同类产品,不同的生产企业在原料的选择及制备、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方面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技术要求附录的内容进行规范。 本文内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附录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本文是对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在做出科学合理性解释的前提下,可以依据产品特性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本文内容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并参考《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制定,随着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或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文针对不同方法学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要求附录中的主要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检定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附录内容编写要求,适用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延续注册及注册变更申请。 三、基本要求 (一)主要材料 1.通用要求。 主要原材料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生产企业自行制备或外购于其他供货商。申请人在编写产品技术要求附录时,针对不同来源的原材料须明确的内容也不相同,具体要求如下。 (1)企业外购原材料:生产企业应明确供货商名称,供货商应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生产企业还应确定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下面对几种常见的原材料进行描述。 a、抗原:应明确抗原名称、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等信息,应对抗原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b、抗体:应描述抗体名称、克隆号、生物学来源,供货商名称及刺激免疫原等信息,应对抗体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详述。 c、引物、探针:应明确所有引物、探针的供货商、核酸序列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企业自制原材料:生产企业应明确原材料的制备原理,摘要性描述制备过程,确定主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 a、抗原:如为天然抗原,例如病原体检测试剂所用抗原应明确

2017年免疫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7年免疫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总结概要 免疫诊断市场空间大,增速快 作为体外诊断最大的细分市场,我国免疫诊断规模已超百亿,预计未来三年维持15%以上的高增长; 技术替代已基本完成 化学发光技术已经成为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占据70%以上的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国外四大巨头依然垄断80%以上的市场,国产厂家爆发空间巨大; 仪器与试剂封闭销售 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仪器对试剂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仪器开发难度提高了行业门槛。 ●未来三年,必然会有更多IVD厂家聚集化学发光,预计新产业、安图、迈克以及迈瑞组成现阶段国内的第一梯队。

1.如何解读免疫诊断化验单? 5.检测结果: 医生根据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和解释对病人情况做出评价 1.检验标本: 血清 3.检验项目:甲状腺功能五项 4.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范围对比,提示栏中以向上/向下的箭头表示该指标偏高/偏低 数据来源:网络图片,广证恒生 2.诊断原因:甲亢术后 6.检测方法:电化学发光法(免疫诊断)

免疫诊断原理解析:以电化学发光法为例 冲洗后 加入TPA 电子供体 发光磁微粒包被的抗体抗体 被测抗原 三联吡啶钌标记的抗体 磁铁 电极 三联吡啶钌发光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夹心结合物与三联吡啶钌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通过测定发光强度确定抗原浓度 免疫诊断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测定免疫状态、检测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检测精度为ug/L-pg/L ,主要用于传染病、心脏疾病、肿瘤、妊娠检测等。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广证恒生 什么是免疫诊断?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七篇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讲授重点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教学难点常用诊疗技术及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授课方式配以多媒体投影结合临床医疗举例课堂讲授、实验、看录相。 教具多媒体 授课时数:2学时(80分钟) 授课提要: 一、腹腔穿刺(abdominocentesis) ?适应证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 2、大量腹水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 3、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协助治疗疾病。 ?方法 ?注意事项 1、有肝昏迷先兆者,禁忌腹穿放腹水。 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映,并给予适当处理。 3、腹腔放液不宜过多过快。 4、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5、大量腹水时,为了防止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不要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 直线上。 6、注意无菌操作,一防止腹腔感染。

二、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 ?方法 ?注意事项 1、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 2、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过大摆动,也不可用力过猛和穿刺过深等。 4、如感骨质坚硬,难以进针,不可强行进针,需要进一步诊断。 5、作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骨髓液不宜抽取过多。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在骨髓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培养。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麻醉前应作普鲁卡因皮试。 三、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方法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 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 后窝有占位病变者均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脸色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的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四、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方法 ?注意事项 1、术前向患者说明情况,消除其紧张情绪。 2、操作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异常症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分子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分子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定义概述 1.体外诊断概述 临床诊断指医生给病人检查疾病,对病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定,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临床诊断主要分为体外诊断与体内诊断,由于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等倾向于使用精确、高通量的仪器,医院临床科室、急诊科、社区服务站、家庭倾向于使用快速、便携的快速诊断产品,因此体外诊断被称为“医生的眼睛”,目前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诊断依靠体外诊断完成。 体外诊断是指在机体外,通过实验方法对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毛发”等机体成分以及附属物进行检测,从而获取疾病预防、诊治、监测、预后判断、健康及机能等数据的行为。体外诊断是目前诊断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为活跃的部分。 按检验原理或检验方法,体外诊断主要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诊断等,其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生化诊断主要应用于医院的常规检测项目,如测定糖类、脂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医疗检测的基本组成部分。免疫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进行检测诊断,主要应用于传染性疾病、肿瘤、孕检、药物检测等领域。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受检个体的遗传物质或携带的病毒、病原体的基因结构与类型,进而从基因层面对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进行检测诊断。

图表 1 体外诊断分类结构简图 体外诊断 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其他诊断 2.分子诊断概述 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是体外诊断行业中技术要求最高、发展最快的子行业。 图表 2 分子诊断分类 分子诊断 核酸分子杂交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D N A 测 序 生物芯片核酸检测 基 因 芯 片 蛋 白 质 芯 片 分子诊断的主要原理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 核酸分子诊断是分子诊断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对受检个体DNA、RNA片段基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体外诊断行业研究 第一部分体外诊断行业研究工作简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部分行业研究基本情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体外诊断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体外诊断简介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体外诊断产业链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体外诊断产品分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政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体外诊断行业管理部门及分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行业监管体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体外诊断行业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全球市场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国内市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细分市场情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业务模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从业企业情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五力模型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上游议价能力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 体外诊断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 体外诊断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 体外诊断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 体外诊断行业竞争五力综合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投资逻辑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 未来优秀国产体外诊断公司发展三大驱动力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 体外诊断公司投资逻辑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常用诊断方法及方法选择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常用诊断方法及方法选择 -------------------------------------------------------------------------------- (本信息发布于2008年09月25日,共有2251人浏览) 常用诊断方法 国内外用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的检测、分析和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振动、噪声诊断法; (二)磨损残留的泄漏物诊断法; (三)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磁通、功率变化诊断法; (四)应变、裂纹、声发射诊断法; (五)光谱、频谱、色谱诊断法。 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的选择 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维护,是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即在不停车、不拆卸的情况下,应用仪器测取其二次效应,如温度、振动、冲击脉冲、噪声、油样成分等参数值,来分析判断设备的状态,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诊断方法。从国内、外大量应用实例来看,应用较广泛的是振动监测、噪声检测、温度测量、脉冲测试、厚度测量、油样分析等。 (一)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 一般人们把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分成两个层次: 1.简易诊断 它是采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取设备的有关参数,直接或间接地判断设备的状态,对设备实行初级诊断。 简易诊断具有初期投资少,仪器操作简便、技术成熟、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企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2.精密诊断。 它是应用比较复杂的仪器,测取设备的状态信号,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取故障特征,对设备实行精确诊断。

精密诊断的初期投资多,技术含量高,很多方面还正在研制中,因此,应该在普遍配置简易诊断仪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配置精密诊断仪器,采用递进方式,逐步予以采用。 在各种诊断方法中,利用机械设备运行中的不可避免的噪声和振动信号,识别与判断设备故障情况,应用得最为普遍,其原因是: (1)任何机器运行时都有振动,振动反映了机器状态,振动时刻发生着,由振动引发的设备故障率高达60%以上,振动本身的普遍性、破坏性决定了采用振动诊断法的广泛性。 (2)振动信号具有多维性。反映振动的量值是多维的,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构成了一个多维函数和响应谱。其量值变化,频率从0.01Hz到10kHz或更高,加速度从0.01g(重力加速度)到几百个几千个g,数值的变化范围非常大,便于设备管理人员识别不同类型的故障。 (3)振动的传递性强。例如,用耳贴近钢轨,可以听到距离很远的火车行驶声。这种特点有利于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获取携带了故障信息的振动冲击信号。轴承座上测量的振动参数,包括了轴承内外圈、保持架、滚珠和转轴的大量信息;传感器则可感受较大距离和范围的设备故障存在。 (4)振动诊断安全可以在机器设备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即在线测量。传感器可安装在结构深处或人不宜接触的部位。振动信息不受外界干扰,便于早期故障的发现。不同的故障有不同的振动模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获取这些模态特征提供了便利。因此,振动噪声诊断技术已经十分丰富,并日臻成熟。 本文来自: 中国国际水泥工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816803221.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4816803221.html,/hcormanage/2008-4/6-79.html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肿瘤易感基因检测 单独遗传因素造成肿瘤的概率低于5%。肿瘤的发生主要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基因是内因,与人体是否具有肿瘤易感基因有关。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就是针对人体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而进行的,它可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或家族聚集性的致癌因素,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特别适合家族中有癌症病例的人群,可以帮助这类人群提前了解自身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已知的肿瘤易感性基因有Rb1、WT1、p53、APC、hMSH2、hMLH1和BRCA1等,与其相对应的癌症综合征(附表)。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与易感基因 癌症综合征易感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Rb1 Wilms瘤WT1 LI-Fraumeni综合征p5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瘤(FAP)APC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hMSH2,hMSH1 乳腺癌BRCA1 卵巢癌BRCA1 2、肿瘤相关病毒检测 业已证明一部分肿瘤的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关,因而检测这些相关病毒不仅可探计肿瘤和病毒的关系,而且可以找出肿瘤的易患人群。由于病毒太小,且难以培养,一般方法检测病毒效果极差。而核酸杂交技术与PCR技术用于病毒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 人类某些肿瘤可能与病毒有关 病毒相关肿瘤 HPV6、11亚型 宫颈尖锐湿疣(乳头状瘤) HPV16、18亚型 宫颈上皮内新生物和癌 HSV及CMV宫颈恶性病变 HBV原发性肝癌 EB病毒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 HSV6型 霍奇金病和鼻咽癌 微小病毒葡萄胎 ATL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肿瘤的早期分子诊断 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最早期,远早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出现,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进行早期诊断能够从最根本的基因上寻找肿瘤发生的微小趋势,第一时间作出肿瘤预警,通过针对性的环境或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形成;在肿瘤发生初期实施针对性治疗,能极大程度增加治愈的概率。 K-ras基因突变是一种胰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分子事件,突变集中在第12、13和61编码子。应用细针穿刺活检材料检测胰腺癌的第12编码子变突,检出

全球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全球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全球主要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分为核酸检测和生物芯片两大类。在核酸检测中,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基因测序技术;在生物芯片技术中,又分为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技术,其中,和基因相关的检测是分子诊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分子诊断并非会完全替代传统生化、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的诊断技术。正因为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在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上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够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缺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服务(如肿瘤缺陷基因检测)。从所检测疾病的阶段看,三大主流诊断方法各有检测优势: 生化诊断侧重于已经发生的疾病检测; 免疫诊断侧重于已经感染的疾病检测; 而分子诊断则对感染初期和有可能发生的基因性疾病具有独特的检测优势。 所以三种检测方法有重叠和交叉,也有互补,并非会简单完全替代。 从全球看,分子诊断作为体外诊断的重要细分行业,是体外诊断诊断中技术要求最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域。目前,全球分子诊断产品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由于相对传统体外诊断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2011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48亿美元,2016年预计达到74亿美元,5年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1%。 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较小,但同样增长迅速,2009年的6.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8.6亿元,5年时间翻了约3倍,平均增长率为23.2%。

2019年最新体外诊断(IVD)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1、全球IVD行业集中,新兴市场需求旺盛 (3) 1.1、全球看行业稳健增长,新兴市场需求强劲。 (3) 1.2、行业集中度高,四大巨头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4) 2、巨头发展路径: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外延实现全领域覆盖 (5) 2.1、优势领域深耕细作,高研发投入稳固龙头地位 (5) 2.2、外延并购实现全领域覆盖,助力全球巨头诞生 (7) 3、IVD四大巨头成长史,并购一直在路上 (8) 3.1、罗氏:百年罗氏,全球IVD行业霸主 (8) 3.1.1、百年跌宕起伏,造就辉煌之路 (8) 3.1.2、并购助力登顶,确立体外诊断龙头地位 (8) 3.2、雅培:IVD行业元老,多元化的医疗保健公司 (9) 3.2.1、专注于医疗保健,产品多元化 (9) 3.2.2、体外诊断项目齐全,大并购成就POCT霸主 (10) 3.3、西门子:产品线布局最丰富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3.3.1、医疗设备不断拓新是西门子医疗的历史主旋律 (11) 3.3.2、大并购快速实现诊断业务全领域布局 (12) 3.4、丹纳赫:热衷并购的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公司 (13) 3.4.1、涉及领域丰富,实业界并购整合之王 (13) 3.4.2、体外诊断业务不断加码,收入快速增长 (14) 4、国内借鉴:小时修炼内功,大了外延扩张 (15)

1、 全球IVD 行业集中,新兴市场需求旺盛 1.1、 全球看行业稳健增长,新兴市场需求强劲。 近年全球体外诊断年均复合增速达5%,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47亿美元。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全球多数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全球IVD 行业持续发展。2016 年,全球IVD 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 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IVD 行业将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0 年达到747 亿美元。 图1:全球IVD 行业稳健增长(亿美元) 欧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新兴市场需求增速迅猛。目前全球体外诊断需求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 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家,欧美日共占据全球体外诊断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缓慢;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高,近几年医疗保障投入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中拉美的增速最快,2011-2016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了24%,其次是中国,复合增速17%,再次是印度同样达到了14%。中国来看,目前人均体外诊断消费支出仅4.6美元,仅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2:2016年欧美日发达国家占据70% 的市场份额 图3: 2011-2016年新兴市场IVD 试剂复合增速较快

(整理)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

附件: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目录 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 2.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限 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范围 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可报告范围 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回收实验) 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方法学比对) 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精密度 8.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干扰实验 9.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稳定性 10.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

间) 附件1: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 编制说明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以下称为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据,也是美国FDA 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及指导原则的要求。 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

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回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项目。起草的主要依据CLSI发布的以下标准: 1. C28-A2: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2. EP5-A: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 3. EP6-A: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pproved Guideline. 4. EP7-A: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 5.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每项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均采用以上标准和国内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我中心对于专家起草的指导原则的初稿进行了适当的文字调整,之后将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发给十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征求意见。意见返回后我们对专家的回复意见进行了

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分子诊断行业研究报告 1.分子诊断:多技术共存,引领体外诊断快速发展 1.1 分子诊断-发展最快的IVD 细分领域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其检测对象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以核酸分子为主,相比于发展成熟的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技术,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 IVD)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血液筛查、遗传性疾病、肿瘤伴随诊断等领域。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基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遗传病诊断; (2)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问世将分子诊断技术推向更精准、更高效的阶段特别是发展到第二代的荧光定量PCR(qPCR)和第三代的数字PCR(dPCR); (3)第三阶段是基于基因芯片的多指标、高通量基因检测;

(4)第四阶段是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在NIPT(无创产前诊断)、遗传性肿瘤筛查及肿瘤精准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国内分子诊断起步较晚,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在精准医疗、个性化用药等需求推动下,分子诊断技术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根据火石创造数据显示,2013-2019 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57 亿美元增长至11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18%,主要市场玩家包括罗氏、雅培、西门子、强生等。国内分子诊断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消费升级、政策扶持以及资本青睐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已经由产业导入期步入成长期。2013- 2019 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25.4 亿元增长至约132.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3%,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86%,但是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2.6 倍,主要企业包括达安基因、凯普生物、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艾德生物等。 分子诊断领域主要包括PCR(qPCR 和dPCR)、二代测序技术(NGS)、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芯片等,其中PCR 是目前应用最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技术平台,在国内分子诊断中市占率为40%,在国内获批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基于PCR 技术的超过90%。与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相比,PCR 技术主要优势在于高灵

杭州体外诊断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杭州体外诊断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 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在人类认识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 一些我们所要认识或控制的客体,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其内部的结构一 时不能够(不允许或不容易)被我们直接观测到,仿佛是一个既不透明又 密闭的箱子,其复杂的结构和机理深藏其中,人们无法从外部直接打开来 一探其个中奥秘。传统的中医学说,人体就是这样一个黑箱; 该体外诊断仪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8202.4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5900.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35%;流动资金2301.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65%。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179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829.07 万元,税金及附加315.77万元,利润总额4968.93万元,利税总额5970.07万元,税后净利润3726.7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43.3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30%,投资利税率32.80%,投资回报率 20.47%,全部投资回收期6.38年,提供就业职位386个。 中国的IVD市场起步晚,但成长速度较快。2008-201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6%左右。

据统计测算,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287亿元(其中诊断仪器市场为79亿,诊断试剂为208亿),与国际IVD市场总量相比,国内市场份额所占比重较低才占全球IVD总消费市场7%左右,且人均年消费金额仅为2美元左右,与发达经济体约30美元的人均年消费金额相比差距仍较大,IVD行业在国内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重要的是,在国内IVD市场中,进口仪器和试剂占据了50%以上份额,尤其是全封闭检测系统在三甲等医疗机构中更是占据主要地位,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我们保守认为未来5年内,IVD行业在国内依旧能保持15%以上的较快增速。 目前分子诊断还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市场还有待开发,传统的检测项目,如乙肝之类的传染病检测,利润已经十分微薄,新兴的检测项目,如无创产前筛查(NIPT)还没有充分开展起来,因此毛利率相对较低。未来基因检测若全面铺开、生物芯片得到广泛应用,分子诊断领域将会出现惊人的增长;此外,对比发达国家市场,该领域的未来的发展也很值得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