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中戏)

风姿花传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着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书中最早的作品。此书以亡父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着述而成。《风姿花传》相关编辑本段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书。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作品。

意大利即兴喜剧

即兴喜剧,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从希腊、罗马时代就在民间开始产生并流传。至17世纪时,形成意大利即兴喜剧,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一个剧种,深为当时民众喜爱,对戏剧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戏剧演出中,任何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量的即兴表演要素在起作用,处理得当,会使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但是不能离开角色去随意发挥。

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他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他创造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容易使我们同情。他在描写性格方面让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丰满他们的形象。他总是力图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陈腐规则,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

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深受下层民众所欢迎,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于戏剧或电影,其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在表演艺术上,间离效果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

存在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理性的基础;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存在主义戏剧在哲学思想上为荒诞派戏剧作了准备。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它一反传统戏剧的规律、特点,又被称为“反戏剧派”,“反传统戏剧派”。“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继承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中所体现的荒诞性,是存在主义在戏剧舞台上的延伸。荒诞派戏剧多为短剧和独幕剧,以极度荒诞和夸张表演来代替情节,使荒诞本身戏剧化,戏剧形式荒诞化,扩大舞台效果。人物形象个性丧失,角色不确定,外形残缺,稀奇古怪。语言怪异,没有逻辑性,人物对白文不对题,语无伦次,不断重复,杂乱无章,使语言失去意义而变得荒诞可笑。注重直喻性道具和场景的运用。

残酷戏剧(Theatre of Cruelty)

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的创始人是法国戏剧家阿尔

托 (Antonin Artaud)。他主张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戏剧的功力在于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再是外在的、冷漠的欣赏者,舞台与观众席应融于一体。此外,在戏剧的表现手段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已不再是舞台对白,而是形体语言,通过形体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所无力表达的一切。“残酷戏剧”的理论,日后被西方各国的先锋派奉为圣经,并指导于他们的实践中。

质朴戏剧:

又可称作贫困戏剧,是格洛托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直接的、现实的、互相感应的、富于生命力的,为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表演艺术是戏剧演出的根本,没有服装、布景、音乐和灯光效果,甚至没有剧本,戏剧照样存在。演员既创造戏剧动作,又引导观众进入戏剧情节之中。演员成为演出与观众精神、心理、感情及理智的沟通者与建树者。

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re)

又称环境剧场。环境戏剧是一种对戏剧空间的使用基础的演出方法。环境戏剧的要求尽量地消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让观众更多的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它是脱离传统剧

莎夏?瓦兹(Sasha Waltz)

当代舞坛的炼金术士莎夏˙瓦兹,让舞者回归到自我的肉体,以神学、科学、医学、哲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破解身体密码,用身体书写一本巨大的人体百科全书,记录人类文明对身体的观点;同时以建筑装置对应人体躯壳,和舞者产生密切互动。如果你有幸观赏她的作品,结束时你可能会想戳一下自己,确定你的身体还在场!当台湾还在崇拜碧娜˙鲍许(Pina Bausch)的时候,莎夏˙瓦兹早以桀骜不羁的前卫编舞手法震惊世界!你可以称莎夏˙瓦兹为这个时代的编舞大师,也可以称她为舞蹈剧场的鬼才,但是请不要称她为碧娜˙鲍许的接班人,因为她在舞作中显露的丰富意象与超现实氛围,是当今任何一位编舞大师都望尘莫及的!莎夏˙瓦兹作品获奖无数,曾于二○○○年赢得德国评委协会(Verband deutscher Kritiker)的评审大奖、贝尔格勒国际剧场艺术节年度大奖,以及二○○一年布鲁塞尔「影像舞台」艺术节

(Le Festival "Scènes d'Ecran")大将等,并曾应邀担任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艺术总监。震惊世界的舞蹈作品《肉体》中,莎夏˙瓦兹巨细靡遗地探索身体的各种可能性,并且巧妙地拿身体与空间中的几何图形相互呼应。舞台上的大型装置忠实复制了柏林列宁广场剧院及柏林犹太博物馆的建筑元素,在九十分钟的演出中,舞者像百科全书般用力丢出所有人体知识和童话故事,展现了身体的内部及外壳、丑陋及美丽、不可避免的死亡及对完美身体的梦想,让我们看见艺术、心理、医学、体育、爱情、社会、暴力中的身体意象。观众在经历一场绝妙的、高潮迭起的超现实旅程之余,也像参与一场集体仪式般,为身体的「存在」和自己的「在场」感到亢奋无比。透析莎夏.瓦兹的解剖刀:影片中,赤裸的舞者被抓著皮肉,拎过来丢过去,或是集体夹在玻璃中空墙中,挤扭著五官与身体向上蠕动,或是恣意堆叠成一座人肉山……这一切,让人感到一份切身的痛楚。

后戏剧剧场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后戏剧剧场时期(萌芽于二十世纪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蓬勃发展,直到今天)“后戏剧剧场”这个骇人听闻的名词其实恰恰精当地概括了七十年代以来新型剧场艺术的核心特点,即其对戏剧文本及剧本阐释在剧场实践里的中心地位的颠覆。在后戏剧剧场中,文本只是整个戏剧统一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与音乐、舞蹈、动作、美术等其它戏剧手段平起平坐。

心象说:

“心象说”是我国当代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在50年代初排演《龙须沟》时候提出的关于演员创造角色的重要理论,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其三大源头是:以狄得罗、考兰克等为代表的欧洲演剧理论;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文化与美学传统;以体验论为核心的斯坦尼体系。心象说”是焦菊隐戏剧美学体系中最有光彩,也是最富创造性的一个部分,是对斯坦尼体系进行的“精心的校正和发挥”。心象说”的核心内容是“先要角色生活于你,然后你才能生活于角色”

熊佛西:

(1900-1965)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原名福禧,谱名金润,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向君,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人。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撰写了《写剧原理》、《戏剧大众化的实验》等理论专著三种。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何思想倾

戏剧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的精细的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作为比较自觉地,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 2、古典主义 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要求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拥护王权,歌颂贤明郡主,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感,宣扬公民义务,模仿古典文学,恪守三一律.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让.拉辛等 4、情节剧 19世纪初源于法国,是一种配有音乐,内容通俗的戏剧样式,其剧情有一定的套路,热衷于制造舞台效果,虽然也常有进行“善恶”有极的道德说教但这种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不太强,但由于它突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为浪漫主义在形式上提供了摹本。代表作家是德国的考茨尔和法国的皮克塞雷克尔 5、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作的一种新型小说。它既有别于哲学创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作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 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 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 和教值性。 6、三联剧 又称三部曲,指情节连贯, 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三个 剧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 内在联系。后来,三部曲泛 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 联系的文学作品。 7、大学才子派 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 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 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并 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 称为“大学才子”,他们并非 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但 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 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 平了道路。主要代表作家有 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 马洛等。其中以马洛成就最 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 士的悲剧》将浮士德塑造成 打破宗教教养,追求现实享 受,强调知识和科学,改造 社会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8、启蒙戏剧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 一种新型剧种。它着重反映 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 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 格限制,而又兼备悲喜剧的 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 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为“市 民剧”或“正剧”。 9、浪漫主义戏剧 是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 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 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 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 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和 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 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 陈腐规矩,以奇突瑰丽的想 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 大阖的传奇性情节,使剧坛 面貌焕然一新。打破了传统 欧洲长达两百年的古典主义 的清规戒律,提出完整的流 派理论为戏剧走向现代化铺 平了道路,雨果代表了浪漫 主义的最高水平。 10、市民剧 是18世纪的新文学类型,狄 更斯大力提倡的一种戏剧类 型,以表现越来越复杂的戏 剧冲突,尤其是社会恶习为 主要内容的正剧,主要描写 普通市民的生活及情感,提 倡摆脱古典主义戏剧的清规 戒律与贵族倾向。 11、悲剧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悲 剧的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 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 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 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 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 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 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 感得到陶冶。 12、莎士比亚化 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莎士 比亚化”的命题,他是指一 种美学原则,要求戏剧创作 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 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对丰 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 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3、三一律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 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 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 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 一律。三一律形成与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 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 解。“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 简练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 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 起后被打破。三一律是君主 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 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 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3、宗教剧 欧洲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 材,宣传宗教观点的戏剧.包 括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 等 .一般由宗教团体主持演 出,有时作为宗教仪式的一 部分.

古典名著戏剧 名词解释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窦娥冤、汉宫秋、赵 氏孤儿、琵琶记、精忠旗、 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 桃花扇、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王季思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原始歌舞: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以诗、乐、舞结合的形式,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等,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其中含有戏剧的因子,是原始的表演艺术。 优孟衣冠: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国宰相孙叔敖为楚国争夺霸权地位,立下过汗马功劳。不想死后家境萧条,儿子的生活都很困难。优孟便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扮做他的模样去讽谏楚庄王。楚王听后很受感动,给孙叔敖的儿子封赠田地奴隶。“优孟衣冠”后来成为演剧的代称。其谐谑调笑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戏曲有着深远影响。 角抵戏:角抵原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的技艺表演,后世的相扑、摔跤即源于此。它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艺人用角抵的技艺去表现生活故事。就成为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参军戏: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脚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在元曲创作中地位最为突出,故称。 院本:本指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戏剧史上所谓“院本”一般是指产生在元杂剧和南戏之前的,表演形式、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有滑稽戏谑风格的短剧。 董西厢:王实甫《西厢记》产生之前,曾有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董西厢是王实甫《西厢记》创作的重要基础。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因它主要用南曲演唱,为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方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 永嘉杂剧:南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当其流传至外地,即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

艺术学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

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 、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9、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

中戏考研-2017年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学考研真题、报.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参考书-育明考研一、考研真题 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611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全校统一命题考察,名词解释部分【育明教育独家提供】 【611综合基础】名词解释,共8道,每道5分,共40分,分别涉及中戏八大系 1、舞台停顿 2、一颗菜 3、剪辑点 4、肖像权 5、赵氏孤儿 6、耳光 7、西区故事 8、西区故事 二、考研参考书

2017年中央戏剧学院611综合基础全校统一命题考查【名词解释部分】 育明教育推荐 1、《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2、《电影艺术词典》 3、《育明教育中戏八大系重要词条总结和八大系专业基础知识常考点汇编》 4、《育明教育中央戏剧学院考研内部资料新攻略》(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考研初试、复试历年真题以及真题答案解析、参考书重点笔记资料词条总结 各个方向专业二参考书目 表演系导演系 音乐剧系京剧系 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 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 《育明教育中央戏剧学院考研独家内部资料》包含各方向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参考书重点总结、内部试题库等 三、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学考研内容分析(育明考博 系别方向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戏剧文学系 16年 戏剧学 约6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 日口试 ③611综合基础 ④812戏剧理论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王老师解析: 1、外语考试中考生可从英语一、俄、日任选一门 2、本专业导师:谭霈生孙玉华麻文琦陈敏周泉 3、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要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实践技能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中国话剧、外国戏剧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学院并不指定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央戏剧学院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研英语课程班·考研政治课程班·考研专业课课程班·一对一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

艺术综合名词解释

艺术综合名词解释 基本概念 1、有意味的形式 这是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有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他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是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抽象的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2、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所谓陌生化就是讲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如果审美感觉的时间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3、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它的直接源头是俄国形式主义。广泛来讲,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达出来。通常大家将索绪尔的作品当做一个起点。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法国文学研究由于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论,他同列维·斯特劳斯、福柯以及阿尔都塞等人被称之为结构主义文论的“巨头”,在文论界和整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方法。 4、互文性 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已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术语的范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和“互文本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像是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任何本**是对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 5、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新批评”一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塞姆1914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英国发端,三十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蔚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减去衰落,但新批评提倡

中传戏剧真题

中传2000到2009真题 2000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戏剧四要素 2、体验派 3、表现派 4、关汉卿 二、作品分析评论(各40分,共80分): 1、洪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 2、试选一部当代话剧进行分析评论。 2001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幕表制 2、悲喜剧 3、契诃夫 4、舞台时空 二、简答题(各10分,共20分): 1、剧本是“一剧之本”吗?谈谈你的理解。 2、就王国维的“戏曲”定义,谈谈你对戏曲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论述题(各30分,共60分): 1、联系实例,比较舞台剧与影视剧在观演关系上的差异。 2、评论一部悲喜剧作品(中外皆可)。 2003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梅兰芳 2、文明戏 3、戏剧GC 4、易卜生 5、《俄狄浦斯王》 6、样板戏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明清传奇有何特征?请与元杂剧相比较来谈。 2、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戏剧情境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谈谈新的传播媒介(如唱片、广播、电视等)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变革的积 极意义。 2、结合自己的观剧体会,谈谈舞台剧的美感魅力。 3、联系实际,选取你认为典型的事例,分析近年来戏剧艺术演进中的一个或 若干突出之点。 04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四大徽班 2、南洪北孔 3、发现与突转 4、南国社 5、《安提戈涅》 6、梅特林克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戏剧艺术有哪些基本要素?试分述之。 2、关于戏剧的规律,有“冲突”说、“激变”说、“观众”说等多种,还有人认为 演员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你倾向于哪一种(或几种)意见?试述理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就你所熟悉的一个戏曲剧种,描述其形态特征、评述其代表性剧目和演员 (举例一二即可)。 2、任选西方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试述其创作和艺术实践成就及 对后世的影响。 3、悲剧和喜剧各有那些基本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述。 05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荒诞派戏剧 4、李渔 5、四功五法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戏剧是“综合艺术”? 2、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略论戏剧的本质特性。 2、《牡丹亭》评析(原作与改编作品均可) 06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百戏 2、“四大传奇” 3、《雷雨》 4、《茶花女》 5、存在主义戏剧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布莱希特演剧理论 2、谈谈你对元杂剧《西厢记》的了解和评价。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你认为21世纪的戏曲会怎样处理程式?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对中国戏剧流派的看法 07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戏剧名词解释修订稿

戏剧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名词解释 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2潜台词——在剧中有些意思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如果要使这一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3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艺术中的术语。演员扮演角色,需要对所扮演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概括地说,乃是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 4高潮——从剧本结构看,高潮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是水到沸点化为气,物至极热放白光的时候。高潮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另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出戏的高潮还有主、次、大、小之别。在迂回曲折的情节线上,除了最后、最大、的高潮之外,在开端、发展的阶段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小高潮,正是这些局部的片断高潮,造成情节的起伏跌宕,并酿成最后最大的高潮,把观众的紧张心情推到顶点 5.情节最能打动人心的两个地方是什么(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说得通俗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机”、“危机”,用两个成语来说,即“柳暗花明”“飞来横祸”,这部分往往是戏剧曲折性的来源,也是观众备受期待的部分。所谓“发现”,则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往往经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样一个过程,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论“突转”还是“发现”,其动力应该是来自戏剧自身冲突的张力,而不是偶然的、外来的一种“推助” 6集聚型和铺展型戏剧结构的特征 (1)集聚型结构是遵守着古典主义“三一律”理论对时间、地点、行动三者完整划一的要求,把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的时、空之内来表现。其特征主要有三:①情节展开较晚,从临近高潮处写起;②时空、人物严格且选择集中; ③节奏紧凑、冲突明显、线索单一。

戏剧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反映现实生活。 原型:原型(archetype)指神话、宗教、梦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它来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悲剧: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悲剧具有严肃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悲剧是最富有哲学涵义的艺术样式。古希腊罗马悲剧: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神仙、国王、英雄等人物为主,诗歌为语言的结构严谨的戏剧。 古希腊喜剧:以现实生活为主题,较多的普通人为主,日常口语为语言的结构松弛的戏剧。奇迹剧:13世纪开始的宗教戏剧。其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 神秘剧:14世纪时,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 道德剧:14世纪末叶出现,多用寓言表现人类行为与命运。 传奇剧:呈现出脱离现实,转向梦幻世界的倾向,充满童话式的想象,富于明快的节奏 古典主义戏剧:张扬理性(封建贵族的责任观与荣誉感),悲剧中不允许滑稽成分,人物性格单一、静止,结构严谨,通常五幕,遵守“三一律”,语言完整,表演优雅。 三一律: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事件、地点、时间完整一致的原则。 正剧/ 启蒙戏剧:描写普通人生活,接近现实;语言不是诗,而是日常口语;反对三一律。剧场: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史诗剧:强调“间离效果”,即破除现实主义戏剧孜孜以求的艺术幻觉,把演员与角色、观众与演出间离开来,以保持理性批判。 残酷戏剧:“残酷戏剧”的剧场以巫祭仪式为原型,演员如巫师,必须将自己掏空,去除个人的印记,接受一种更高生命的指引,就如巫师在神灵附体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神思迷离状态,使观众感受精神上的彻底震撼。 戏剧动作:指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 形体动作:能够推动剧情发展、显示人物性格的身体动作。 言语动作:主要表现为台词(又称“念白”),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要求能够体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关系,能够推动剧情发展、显示人物性格。 静止动作:表现为停顿、沉默,目的是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一种体现在完整的戏剧动作当中的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源于人物内心世界和关系中,具有集中性。 戏剧情境:指戏剧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具有假定性、规定性。戏剧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特点,高度概括、含蓄蕴藉。 戏剧场面:指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一个个具体的、流动性的生活画面。 时空艺术:时间与空间一体共存,时空体既是物理的存在,也是心理的存在。艺术作为一种时空体,本质上体现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某种重构。 戏剧的时空形态:写实时空/ 幻觉时空/ 固定时空/写意时空/ 反幻觉时空/ 流动时空 舞台剧:有具体的时空限度,剧本与表演必须适应有限的场地空间和布景道具。 影视剧:借助丰富的技术手段,实现极其自由的时空延展,在逼真性方面,舞台剧无法与影视剧抗衡。 写实主义戏剧:“三一律”、“第四堵墙”观念主导下的理性主义艺术观;时空观念基本固

戏剧名词解释

戏剧名词解释(戏剧概论) 1.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2.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观。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5.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艺术形象决不是生活自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通常以一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

式进行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而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戏剧流派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的时期。 8.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在世界各国的戏剧史上自戏剧的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因素,这种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戏剧随着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作为比较自觉的、有完整的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的流派,通常是指19 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与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兴起的一种戏剧运动和流派。从19 世纪30~70 年代,随着文学领域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的相继出现,现实主义戏剧也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活跃起来。当时欧洲革命兴起,自然科学家大量地发现,哲学家们深思妙想,给他们带来解决这个世界的新式武器,新的方法。于是现实主义适逢其时,蔚然成象,以他们特有的思想武器来暴露黑暗,力求真实,深切,广阔,这也是当时许多被称为现实主义的作家的共同特点。 9.浪漫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 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 条基本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美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11、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西欧戏剧史复习资料

西欧戏剧史 古代戏剧 希腊戏剧 一、起源、形成、发展 1.起源:酒神祭祀;悲剧——“酒神赞美歌”序曲;喜剧——“下等表演”的序曲。 二、作家与作品 1.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创始人 A.名词解释: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他的作品强调个人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相信命运和因果报应。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善好者》(或称《复仇女神》) 等。 B.作品:《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 a.人物:普罗米修斯——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是人类的挚友和导师,为人类盗火种而得罪宙斯,虽然遭到了残酷的报复,但他反抗暴力和伸张正义的意志却十分坚定。 b.结构:三联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者普罗米修斯》。 C.创作特征:通过神话题材展示自己时代的历史趋势,即从氏族社会到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新旧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斗争,其中进步力量获得胜利。 2.索福克勒斯 A.名词解释: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406)索福克勒斯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他根据他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处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和埃斯库罗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代表作品《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B.作品: a.《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的形象。 b.《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该剧在剧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但是最早写就的。剧中描写了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将自己的兄长,反叛城邦的波吕尼刻斯安葬,而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剧中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发展丝丝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维护神权/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雄形象。 C.贡献:善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不是简单一律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 3.欧里庇德斯 A.名词解释:前485或480年——前406年)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八部。他注重当时存在于雅典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神话的基础上,将它们展示在自己的创作中。代表作品《美狄亚》、《希波吕托斯》、《赫卡柏》等。 B.作品: A.《美狄亚》:写于公元前413年。剧作着重刻画的是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是古希腊悲剧代表作品之一。其剧作语言接近口语,尤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充满浪漫情调和闹剧气氛,对后代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

戏剧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被喻为“银幕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著述,主张电影应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使想象得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驰骋”认为“应当摆脱与情节的任何联系——这种联系只能带来恶果”,甚至说注重情节的小说,其价值并不高于“在厨房里阅读的、流传在书摊和地铁的畅销书”。他们还把“诗的语言”当作电影语言的同义语。 同一时期,苏联电影界以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为代表,也对电影中的诗的语言特别是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虽没有像法国先锋派那样陷入极端,即宣称“梦幻、迷醉与精神错乱是电影诗的真正内容”,但在一段时期内也倾向于否定情节。爱森斯坦就发表过题名《打倒情节和故事》的文章(1924),而“结构诗学”学派的首领史克洛夫斯基则宣称“没有情节的电影,就是诗的电影,并讥笑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半人半马怪物”。然而苏联电影家们探索诗的语言及富于诗意的隐喻是为了更有感染力地反映客观现实。 《战舰波将金号》(1925)的出现,奠定了苏联电影“诗派”的地位,也说明他们走着与先锋派的“诗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由于他们强调蒙太奇的隐喻性及影响作用,这一派的作品也被称为。“蒙太奇诗电影”。 苏联20世纪50年代主张“诗的电影”的导演有卡拉托佐夫、塔尔科夫斯基片立克、帕拉让诺夫等。 70年代以来,按照“诗的电影”理论进行创作的导演坷约谢里阿尼、阿布拉泽、曼苏洛夫纳尔旱耶夫、伊里因科等,他们的作品《落叶》、《愿望树》、《带黑斑的白鸟》、《牧歌》等都具有较强烈的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色调鲜明。此外,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电影从默片阶段进人有声电影时期之后,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艺术散文语言的运用逐渐成为主导趋势,很少再有人对“诗的语言”进行孤立的探索了。但包括先锋派在内的早期电影艺术家们对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的探索成果,构成了现代电影表现手段的有机部分。现代的诗电影一般都能注意到隐喻因素和叙述因素的较好结合。 【全息电影】:用全息摄影方法制作和显示的电影。是全息摄影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摄影只记录物光的波长和强度,而全息摄影除记录波长和强度外,还记录物光的相位、物光的全部信息。全息电影就是以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来记录影像和重现影像的方法拍摄成的电影。拍摄成的全息片完全是光波波前(波阵面)的记录,直接看到的只有由许多细纹组成的图案,看不出和拍摄对象有任何相似的影像。但是,当用激光来投射全启、片时,不需任何特殊眼镜,就能看到完全立体的影像。仅用一只眼睛也能看到立体影像。 【真实美学】:巴赞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系统化概括。真实美学特点是:1:关注直接现实性主题,如失业、贫困、妇女地位、对法西斯势力的揭露:2: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3:注重叙事的时空完整性:4:强调镜头段落长镜头、景深镜头、自然光创造的真实感,采用”摄影机扛到街上”的实景拍摄原则,追求纪录风格:5:提倡非表演性,反对好莱坞明星制度,兼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尽管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并没有统一的公认的美学纲领,但赴,新现实主义编剧柴伐梯尼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亦属真实美学的概括:“以日常生活事件取代虚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反对“编导分家”、“不需要职业演员”、“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和“采用用常语言”。 【影素】:记录物象和现实现象、自身具有涵义、已经不再是电影语言的镜头。意大利电影家帕索里尼使用这一术语表明,从不同的影片中抽出相同的影素”(如:表现狂欢节的主题),分析它们的结构,是电影符号学的研究范畴,对这一概念和研究方法持反对态度的意见是:每个影素的具体意义只能显现在具体影片的自身结构中,列举各种影素是毫无意义的研究方法。 【意素】Seme:现代语义学术语,指语言‘中意义(或者说内容)的单位,又被称为意子、与音素、音节等语言形式的单位相对应, 其中包括意句、意丛、意位(meme),相当于意义的最小单位。意大利学者艾柯提出的电影影像的三层分节理论,确定了意素是在修辞元和符号的基础上由符码形成的,通常被视为形似符号,是个别性的语言表现,比如说一匹马,或者一个人。 【绝对电影】:德国先锋派电影导演奥斯卡·费辛格尔把他在1925 年到1930年拍摄的一系列用抽象图解释音乐的影片,称之为《绝对电影研究1 ——12号》,此后人们就往往把用抽象图形来解释音乐的影片称为绝对电影。(参见“抽象电影")

中外戏剧史复习题

中外戏剧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戏剧: 从Theater的角度而言,要求有舞台、演员、观众这三个基本要素,当然还有演出的内容——故事; 从Drama的角度而言,戏剧是行动(Act)的艺术,男演员(Actor)和女演员(Actress)向观众们展现行动的冲突、对抗和贯彻; 从Play的角度而言,叫做“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是游戏和寄情寄梦的方式。2、荒诞主义戏剧: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3、三一律 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4、易卜生: 挪威剧作家,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道路可分成三个阶段: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培尔·金特》、《野鸭》等。 5.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其代表剧作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马克白斯》。 6.程式化 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00504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美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11、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13、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4、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15、工艺美术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名词解释

1.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免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

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4.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它没有联系实际、脱离群众、缺乏基础,因此得不到拥护,指导意义微弱,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5.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