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一概述

扩张型心肌病(DCM)又称充血型心肌病(CCM),是最常见的心肌病,有心脏扩大、收缩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表现,是指由原发性心肌疾病导致的一侧或双侧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二病因

多数病例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中毒,代谢(如肉毒碱缺乏)及营养障碍(如硒缺乏)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各年龄儿童均可受累,大多数起病隐缓,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偶有以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起病。较大儿童表现为乏力、纳差、不爱活动、腹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及明显心动过速,尿少、水肿。婴儿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吮奶时呼吸困难,多汗、烦躁不安,食量减少。约10%患儿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患儿面色苍黄,呼吸和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正常或偏低,心前区膨隆,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扩大,第1心音减弱,常有奔马律。由于心腔扩大,发生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出现轻至中度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左房扩大压迫左主支气管可致左下肺不张,故左背下方呼吸音减低,并可有啰音,肝大有压痛,下肢水肿。较大儿童可见颈静脉怒张。此外,还

可有脑栓塞现象。

四检查

1.常规检查

2.心内膜心肌活检

无特异性病理变化,价值有限,可作为与特异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参考,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DCM患者心肌活检时心肌细胞不同程度肥大、纤维化,而无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通过组织学或PCR方法可排除心肌炎,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及线粒体病,心肌活检多用于心脏移植的评价。

3.分子遗传学检查

可确诊家族性DCM的基因异常及线粒体遗传性心肌病。

4.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表现为心脏阴影中度至重度普遍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较明显,心搏减弱,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心力衰竭时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胸腔积液及左下肺不张。

5.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显示以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及心室肥大为主要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及ST-T改变最为常见,并可有心房肥大,右室肥厚及异常Q波,心律失常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动态心电图监

测约半数患者有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6.超声心动图

可以明确提示扩张性心肌病,各心室腔可以明显增大,以左室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二尖瓣前后叶开放幅度小;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下降),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明显下降,多普勒检查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

7.核素显像

可见心肌不同程度的肥厚,心室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枸橼酸镓67Ga扫描和111In抗心肌球蛋白抗体显影可检出心肌急性炎症。

8.心脏断层显像

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可测定心室收缩功能的左室、右室分区的射血分数以及左室、右室的高峰射血率;SPECT和PET可分别测定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左室、右室高峰充盈率,早期检测其舒张功能的损害。

9.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协助诊断DCM,心导管检查已很少应用,患者病情平稳后可进行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组织学检查等,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

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减少,射血分数降低,左室造影可见左室腔扩大,左室壁运动减弱。

五诊断

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必要时对第一代亲属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发现家族性DCM,目前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仍为除外性诊断,临床上表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患儿,超声心动图示心室腔明显增大,室间隔及左室的后壁运动幅度减低而无其他病因解释时应考虑本病,DCM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障碍,通过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可确诊,但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以明确家族性DCM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心肌病。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积液及限制型心肌病等鉴别。

七并发症

可并发慢性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肺水肿、脑栓塞等。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2.心律失常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3.脑栓塞

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八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措施,更不能建立该病的一级预防;需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心衰、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室重构。长期正规抗心衰治疗,可能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1.一般处理

(1)预防和控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DCM 心衰,一些学者建议在易感及高危DCM患儿中酌情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2)饮食DCM心衰患儿,应限钠并适当控制水分。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并富含营养、易消化为好,避免刺激性食物。提高饮食中亚油酸含量,可能对DCM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补硒治疗可使心肌受体功能上调,有利于DCM

心衰的改善。

(3)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疲劳。心衰者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4)吸氧间断吸氧可改善患儿的氧供,有利于心衰的恢复。可采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2.病因和对症治疗

有明确病因者,首先应消除病因,如药物或酒精中毒等,并予对症治疗。病因不明或未能消除者,主要控制心力衰竭。

3.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的应用尚有不同意见。对发病时间较短的早期患儿,或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者,可加用泼尼松治疗。应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心肌炎已取得有益效果。

4.并发症治疗

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发生栓塞现象采取溶栓治疗。

5.外科治疗

急性严重心力衰竭除内科治疗外,需用体外辅助心室功能的机械装置进行抢救,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心肺机等辅助循环。少数患儿经治疗后病情仍不断恶化,最终需心脏移植。

九预后

小儿DCM预后不良,病情迅速恶化,多数于发病半年至

1年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少数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5年存活率约60%。DCM患儿结局可分3类:第1类,通常于发病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正常,预后好,此后不致发生猝死;第2类,心功能改善,但未恢复正常,仍有猝死的危险;第3类,心功能无改进或进一步恶化,通常于发病早期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

十预防

目前尚无确实的预防措施,但应积极防治病毒性心肌炎;平衡膳食,加强营养,特别防止硒的缺乏、亚油酸的缺乏、钾和镁的缺乏等,因这些缺乏均可造成心肌损伤。多饮开水,这样能使鼻腔和口腔内的黏膜保持湿润。

小儿克山病

小儿克山病 开放分类: 小儿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我国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心肌损伤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发现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故称克山病。流行于我国东北、西南、中南等部分地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心衰,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克山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起病急,病死率极高。病因可能与营养不良、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或病毒感染及真菌毒素中毒有关。 小儿克山病 克山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经过几代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病因研究方向主要从微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及生物病因两大方面着手。认为克山病与水土、膳食、生物病因、免疫损伤和细胞膜氧化损伤有关。 (一)水土学说 大量资料证实,克山病的发病与生物地球化学因素有关,其中硒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1、硒缺乏致克山病发:我国克山病区从东北到西南的宽带状分布,处于我国的过度带上。过渡带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气候条件有其特点。克山病的分布与地球化学环境特征有密切关系。根据部分病区的调查,认为病区可能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些病区的水质、土壤、粮食的化学分析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硒的分析较非病区低;用病区水及粮食饲养动物可造成类似克山病的心肌病变;健康人进入病区3个月后可发病,离开病区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改善病区人民的膳食以及应用硒盐预防本病有一定效果。因而考虑本病与某些对心肌代谢十分重要的元素(如硒、钼等)或特殊营养物质缺乏,或某些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物质过多(如亚硝酸盐或钡中毒等)或比例失调有关。 高发区水土中硒缺乏及硒与钼、镁、锰等微量元素间的平衡失调与克山病的发病有关,其主要依据有:高发区为低硒地带,国外低硒者也有类似病例报告;高发区水土和农作物主食中

【专家笔谈·重症相关的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类特殊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

【专家笔谈·重症相关的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类特殊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 引用本文 戈海延, 曲东.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类特殊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J]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2, 29(1) : 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22.01.001 作者单位: 作者:戈海延曲东 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信作者:曲东 Email:****************** 摘要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或介导的可逆性扩张型心肌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目前的发病率是被低估的。导致本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疗上,判断心律失常是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还是结果经常很困难,本病经常在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心功能改善后才能确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发生。早期识别和控制心律失常可逆转心功能,心律失常复发可致心功能迅速下降。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ia-induced cardiomyopathy,AIC)是由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引起的可逆性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心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控制后,AIC可恢复正常[1-4]。临床诊治心律失常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时,判断心肌病和心律失常谁因谁果经常很困难,本病经常是在心律失常控制而心功能改善后才能确诊[1-4]。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AIC可分为2型:1型(心律失常诱发):心律失常是心室功能不全的绝对原因,在成功治疗心律失常后可恢复正常;2型(心律失常介导):基础心脏病患者,伴发的心律

【临床基础】小儿心脏视诊及其异常病变

【临床基础】小儿心脏视诊及其异常病变 小儿心脏视诊及其异常病变 医生在进行小儿心脏视诊检查时,一般嘱患儿采取仰卧位或作为,应注意不要使其身体左右倾斜以免影响心脏的正常位置。患儿需充分暴露胸部,医生面向患儿,进行检查。临床常进行的与心脏相关的视诊内容如下: (一)心前区隆起:正常小儿心前区胸廓平坦,两侧对称,并无隆起或饱满。右心室增大,心前区隆起部位多在锁骨中线内侧,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儿童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等)等可见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第3、4、5肋间的局部隆起;左心室增大时,心前区隆起部位多在锁骨中线外侧。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的局部隆起多为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所致,患儿常同时伴有收缩期搏动。大量心包积液患儿的心前区也可出现饱满状态。 (二)心尖搏动: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于是在胸壁相应部位形成的有节律的搏动,即为心尖搏动。一般正常小儿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不超过2~3cm。 1.正常情况:<2岁或较胖的小儿心尖搏动可不明显。青春期女孩因乳房发育,可能影响心尖搏动的视诊。新生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隙,并多在左锁骨中线外侧;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膈肌下降,心脏也随之下降,逐渐由横位心逐渐变为斜位心,心尖搏动降至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上或其内侧。 2.生理性异常改变: 2.1生理性心尖搏动移位: 2.1.1体位:体位改变可造成心尖搏动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卧位时可稍上移、左侧卧位可向左移、右侧卧位时可向右移。如患儿患有粘连性心包胸膜炎,侧卧位时心尖搏动位置可无移位。 2.1.2体型及营养状态:脊柱、胸廓畸形等体型异常小儿可出现相应的心尖搏动移位。肥胖小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可向上外移;较瘦或营养不良小儿(特别是立位或坐位时)心脏呈垂悬位,心尖搏动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根据我国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具备临床诊断依据(B )项,则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A、3 B、2 C、4 D、5 E、6 2、1984年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金标准,其主要缺点是(A ) A、阳性率低 B、确诊标准太严 C、疑似标准太宽 D、特异性不强 E、敏感度不 3、以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错误的是(A ) A、一旦发病临床表现突出 B、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 C、多数无症状 D、常表现为亚临床型 E、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 4、以下哪项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 C) A、运动后早搏消失或减少 B、弹力纤维增生 C、心脏呈球形增大及心功能不全 D、心尖搏动较强、有力 E、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心脏反应性明显增强 5、以下哪项不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临床表现(D ) A、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发晕厥 B、头晕、而色苍白、听力及视力下降 C、心率由快至慢、血压下降 D、直立试验时,脉搏增快20/min以上 E、直立倾斜试验阳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型及暴发型心肌炎 1、以下哪项不是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临床表现(A ) A、查体可有心音低钝,尤以第二心音为主 B、可有全身感染表现 C、多数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或呈一过性异常 D、无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E、心脏大小正常 2、以下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错误的是(D ) A、多在病毒感染同时或感染后数天发病 B、可见极度乏力、面色苍白、多汗 C、可不以循环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 D、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室腔明显扩大,有室壁运动增强

E、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猛、预后凶险 3、以下哪种类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猛,预后不良,病死率甚高(B ) A、无症状型 B、暴发型 C、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D、心律失常型 E、慢性活动型 4、病毒性心肌炎按起病情况、临床经过和转归可分为(C )型 A、3 B、4 C、5 D、6 E、7 5、以下哪种类型的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B) A、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B、猝死型 C、无症状型 D、心律失常型 E、暴发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变化及争议 1、1994年威海会议确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急性期的病程多在(B )个月内 A、5 B、6 C、3 D、4 E、2 2、以下哪项不是1999年昆明会议确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存在的争议(D ) A、诊断标准中完全取消病史、症状和体征,完全依靠化验和器械检查,不符合一般疾病的诊断规律 B、诊断标准过严 C、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很重要,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D、取消了只有少数医院能开展并且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核素检查 E、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缓,部分后果严重,恢复较难,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3、1999年昆明会议确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将病毒性心肌炎分为(C )期 A、4 B、2 C、3 D、6 E、5 4、1999年昆明会议确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确诊依据是具备临床诊断依据(C )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A、1 B、3 C、2

内科学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第一节扩张型心肌病 【定义与分类】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该病可局限于心脏本身,亦可为系统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最终可导致心脏性死亡或进行性心力衰竭。由其他心血管疾病继发的心肌病理性改变不属于心肌病范畴,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所致的心肌病变。目前心肌病的分类具体如下。 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糖原贮积症、先天性传导阻滞、线粒体肌病、离子通道病(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室速等)。 混合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获得性心肌病:感染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肌病、心脏气球样变、围生期心肌病。 本章未将离子通道病纳入叙述,3种常见的心肌病比较见表3 -6-1。 表3-6-13 种常见心肌病比较表 第一节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该病较为常见,我国发病率为13~ 84/10万。病因多样,约半数病因不详。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本病预后差,确诊后5年生存约50%,10年生存约25 %。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数DCM病例的原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性。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非感染的炎症、中毒(包括酒精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遗传、精神创伤。 (一)感染 病原体直接侵袭和由此引发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是造成心肌损害的机制。以病毒最常见,常见为RNA家族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B、ECHO病毒、小儿麻痹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部分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也可引起心肌炎并发展为DCM,如Chagas病(南美锥虫病),病原为克氏锥虫,通常经猎蝽虫叮咬传播。 (二)炎症 肉芽肿性心肌炎( granulomatous myocarditis):见于结节病和巨细胞性心肌炎,也可见于过敏性心肌炎。心肌活检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此外,多肌炎和皮肌炎亦可以伴发心肌炎;多种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均可直接或间接地累及心肌,引起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 (三)中毒、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嗜酒是我国DCM的常见病因。化疗药物和某些心肌毒性药物和化学品,如阿霉素等蒽环类抗癌药物、锂制剂、依米丁。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硒的缺乏(克山病,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疾病)也能导致DCM。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也是DCM的常见病因。 (四)遗传 25%~50%的DCM病例有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背景,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及线粒体遗传较为少见。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染色体位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DCM有关,2/3的致病基因位于这些位点,这些致病基因负责编码多种蛋白,包括心肌细胞肌节蛋白、肌纤维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闰盘蛋白及核蛋白。 (五)其他 围生期心肌病是较常见的临床心肌病。神经肌肉疾病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Backer型肌营养不良等也可以伴发DCM。有些DCM和限制型心肌病存在重叠,如轻微扩张型心肌病、血色病、心肌淀粉样变、肥厚型心肌病(终末期)。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症,症状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如果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形成慢性心肌炎、心脏病或多次复发,甚至猝死。因此,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毒性心肌炎的复发及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一、知识教育 1、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没有早期典型症状,因此常常忽略,加之小儿自觉症状不明显,以致到心肌损害后才得以确认。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致猝死,诊断及时并经过适当治疗者,可完全治愈,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导致心肌病。近几年小儿的心肌炎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患儿大多在7-8岁左右,还有一些是学龄前的儿童,这些孩子往往在感冒发烧之后病情长时间不见好转,最后经检查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2、病因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诊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毒素早期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和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参与有关。 3、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通常存在前驱感染史。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这反映了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儿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儿常诉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等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重症患儿可由此发生昏厥或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4、感冒与心肌炎的关系扁桃体反复发作会损伤心肌,因为入侵身体导致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相当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等,这些病毒均可以通过咽一扁桃体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5、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小儿在感冒过程中或治愈后1-3周突发乏力、紫绀、气促、四肢发冷、出汗多、苍白、不明原因哭闹、腹痛、自诉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看医生,以免遗误诊断而影响治疗。 6、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T变化,此种情况持续时间长,大多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发展成后遗症。 二、护理知识教育 1、护士认真向家属介绍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护理等方面知识,使家属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年长儿要使其不产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愈率。 2、卧床休息。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热退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病人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必要时可注射吗啡。 3.控制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如毛花苷C(西地兰)或地高辛,剂量应使用有效量的1/2~1/3即可,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

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天5~10mg/kg或地塞米松0.3~0.6mg/kg,好转后改口服泼尼松(强的松)剂量开始每天1~2mg/kg,1~2周后减量。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有些学者提出使用激素治疗的指征是: (1)心肌炎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短期使用。 (2)心肌炎时新出现的Ⅲ°房室传导阻滞,短期应用。 (3)心肌炎严重,其他治疗无效,可在严密保护下试用,情况好转后,出院在家继用,并注意防治感染。 5.免疫抑制药的使用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泼尼松(强的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azafhioprine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用于有心力衰竭而用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病人,治疗前后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随诊,治愈率只有3.17%,好转加痊愈占42.9%,死亡及恶化占38.1%,可见对重症合并心衰的心肌炎,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只能争取1/2的机会。少数病例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往往继发危及生命的周身感染。 6.维生素C的应用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剂量为100~ 200mg/(kg·次)加5%葡萄糖20ml静脉缓注,1次/d,急性期疗程4周。 7.改善心肌代谢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 C(先作皮试),及泛癸利酮(辅酶Q10)等均可应用,1次/d,肌注,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在小儿心肌炎中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在小儿心肌炎中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小儿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在小儿心肌炎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在小儿心肌炎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字】小儿心肌炎,发病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小儿心肌炎患者,通常在起初表现为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咳嗽等,部分幼儿患者还伴随有关节痛、肌肉痛[1]。而在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的时候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如心跳明显加快或减慢甚至出现停搏。 1 发病机制 1.1 病毒性心肌炎 部分儿童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不及时规范的治疗,使患儿病情加重,发展成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而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源于病毒侵袭。特别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对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引起呼吸道炎症的同时还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1.2 中毒性心肌炎 毒素或毒物所致的心肌炎症,某些生物毒素如蛇毒、毒蕈等,均可引起心肌损害产生中毒性心肌炎。 1.3 心肌细胞缺陷性心肌炎 心肌细胞因为一些原因产生了缺陷,心壁会变粗。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大的心壁可能會阻碍血液流进及流出心脏。这种疾病是肥大性心肌病。 1.4 风湿性心肌炎 发病常在某一流行地区,有多发季节如东北冬春季,西南夏季为多。X线检查心脏扩大较显著,有时可因心脏中附壁血栓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发生抽搐或偏瘫。 2 研究进展 2.1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的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肌炎中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多采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来治疗[2]。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是一类活性依赖于锌离子和

小儿心肌损害指南2020最新

小儿心肌损害指南2020最新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小主精心编写而成的,如果您对该文档有需求,可以对它进行下载,希望它能够帮助您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以进行修改,请根据您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本小店还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比如工作总结、文案摘抄、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录、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等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不同的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后续更新内容。谢谢! Tips: The document is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small master, if you hav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ocument, you can download it, I hope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ccording to your actual needs. In addition,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you with a variety of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work summary, copy excerpts, education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try, classical essays, topic composition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sequent updates.thanks! 小儿心肌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脏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长与发育。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儿心肌损害的治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对2020最新的小儿心肌损害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 解该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一、小儿心肌损害的定义及病因

诊断学基础 心脏视诊: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

心脏视诊: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 心前区视诊时,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视线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及其它搏动。 1.心前区外形正常人心前区(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上的投影)与右侧相应部位基本是对称的,异常情况有以下几种: (1)心前区隆起: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第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儿童时期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心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 (2)心前区饱满:心前区肋间隙突出,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 2.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形成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为 2.0~2.5cm。由于胸壁肥厚、肺气肿或女性乳房遮盖的影响,可使相当一部分正常人见不到心尖搏动。观察心尖搏动时,需注意其位置、强度、范围有无异常。 (2)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的影响:①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因膈肌较高而稍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2~3 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 cm。②体型的影响:小儿、妊娠、矮胖体型者横膈位置较高,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向外上移位,可在左侧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瘦长体型者横膈下移,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可位于左侧第6肋间。 病理因素的影响: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因左心室被推向左后,心尖搏动向左移位,或向左上移位;先天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与正常心尖搏动相对应的部位。②胸部疾病:右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肺不张、粘连性胸膜炎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如侧卧位时,心尖搏动无移位,提示有心包纵隔胸膜粘连的可能。胸膜病变或脊柱畸形也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③腹部疾病:凡是能增加腹压而影响膈肌位置的疾病,均能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例如大量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使横膈

儿科内科疾病分级分类表

儿科内科疾病分级分类表 . 一级儿科疾病分类 . 序号疾病名称序号疾病名称呼吸系统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6毛细支气 管炎2急、慢性鼻窦炎7支气管哮喘(轻度、中度)3化脓性扁桃体炎8 喘息性支气管炎4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92度以下喉梗阻5轻症肺炎 10急性咽炎消化系统疾病1胃食管反流6肠痉挛2急性胃、肠炎7口炎3 便秘8再发性呕吐4小儿腹泻病、脂肪泻(轻—中度脱水)9肠系膜淋巴 结炎5消化不良10慢性胃炎心血管系统疾病1先天性心脏病(无临床症状)3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 2病毒性心肌炎(轻度)4高血压(轻度)泌尿系统疾病 1膀胱炎4睾丸、附睾炎2阴道炎5暂时性蛋白尿3单纯性血尿6小 儿遗尿症血液系统疾病 1婴儿生理性贫血6蚕豆病(轻症)2营养性贫血(轻-中度)7中性 粒细胞减少、增多症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4肾 性贫血9急、慢性淋巴结炎5肠道病毒感染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疾病1热性惊厥5急性良性肌炎2癫痫6流行性肌痛3感染后脑炎(轻症)7吉兰—巴雷综合征4化脓性脑膜炎(轻症) 内分泌疾病

. . 1尿崩症5甲状腺功能亢进2性早熟6甲状腺炎3单纯性甲状腺肿7 生长激素缺乏症4甲状腺功能减低8苯丙酮尿症风湿性疾病 1风湿热2过敏性紫癜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黄疸10新生儿尿布皮炎2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11新生儿轻 度窒息3新生儿呼吸暂停12新生儿脐炎4新生儿出血症13新生儿脐疝5 新生儿代谢紊乱14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6新生儿脓疱疮15新生儿溶血 症7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6新生儿头颅血肿8新生儿硬肿症17病毒性脑炎(轻度)9新生儿低钙血症18咽下综合症. 传染性疾病 . 1麻疹(门诊发现后按照规定转传染病院)5水疱—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2风疹6流行性感冒(门诊发现后按照规定转传染病院)3幼儿急疹7 流行性腮腺炎(门诊发现后按照规定转传染病院)4单纯疱疹病毒感染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级儿科疾病分类序号疾病名称序号疾病名称呼吸 系统疾病1气管炎6气胸2支气管异物7干性33度喉梗阻8浆液性胸膜 炎4肺不张9支气管扩5肺气肿. 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性溃疡3不全性肠梗阻2小儿腹泻病、脂肪泻(中—重度脱水)4婴儿肝炎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疾病1感染性心内膜炎(轻症)17多发性大 动脉炎15室性心动过速18脉管炎16法洛式四联征19高血压(中度)泌

探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

探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维生素c以及葡萄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研究组患儿体征消失、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心肌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患儿住院天数。 标签:辅酶Q10;芪冬颐心口服液;小儿心肌炎;疗效 小儿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致病原因多是由于患儿病毒感染后,对心脏的侵犯,从而导致患儿心肌细胞坏死甚至凋亡,进而累及到患儿的心内膜及心包。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5~9.5岁,平均年龄(5.87±2.15)岁;病程5.0~12.0天,平均病程(7.59±3.26)天;呼吸道病毒感染史18例,肠道病毒感染史20例,无明显感染史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5~10.0岁,平均年龄(6.05±2.24)岁;病程4.0~13.0天,平均病程(8.65±2.47)天;呼吸道病毒感染史21例,肠道病毒感染史18例,无感染史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经过诊断确诊为心肌炎;②所有患儿为初次发病,且发病后未接受任何治疗;③所有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均卧床休息,并且给予抗炎、抗病毒、吸氧以及增加营养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5 g/d,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100~200 mg/(kg·d),1次/d,静脉滴注;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辅酶Q10联合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辅酶Q1040 mg,2次/d。2岁及以下患儿,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6~8 mL/次;2~10岁患儿,给予芪冬颐心口服液10 mL/次;10岁及以上患儿,芪冬颐心口服液15~20 mL/次,3次/d。共治疗8周。

2022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事业单位招聘护士岗位《护理学》试题

2022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事业单位招聘护士岗位《护 理学》试题 1、考生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考试预备铃响后(考前15分钟),考生进考室,按要求坐座位;监考教师发卷后,在试卷指定的地方填写姓名;考试中途考生不准以任何理由离开考场。 2、不准用规定以外的笔答卷,不准在答卷上作任何标记。考生书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考生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它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3、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监考教师管理,有违纪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单选题 1、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脏结构最基本的改变是()。 A、室间隔肥厚 B、心室容积减少 C、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 D、左心室肥厚 E、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答案】C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结构最基本的改变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 2、为小儿输液常用的静脉是()。 A、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手背静脉 D、足背静脉 E、头皮静脉 【答案】E 【解析】小儿输液多选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因此常用于小儿的静脉输液。 3、决定法洛四联症病情轻重的病变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主动脉骑跨 D、肺动脉狭窄 E、右心室肥大 【答案】D 【解析】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有心室肥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 4、患者女,65岁。患有COPD。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时,护士应予以纠正的是()。 A、吸气时腹部尽力挺出 B、呼气时腹部尽力收缩 C、鼻吸口呼 D、慢吸气

初级(师)卫生资格初级护理师模拟题2021年_真题24001

初级(师)卫生资格初级护理师模拟题2021年(150) (总分9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新生儿期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 A. 满7天 B. 满14天 C. 满28天 D. 满30天 E. 满1个月 2. 引起扩张型心肌病可能的原因是 A. 高血压 B. 冠心病 C. 病毒感染 D. 细菌感染 E. 代谢性疾病 3. 下列因素中,最有可能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是 A. 肠套叠 B. 阑尾炎手术后 C. 低钾血症 D. 肠扭转 E. 肠系膜栓塞 4. 胆囊动脉最多来源于 A. 肝总动脉 B. 肝固有动脉 C. 胃十二指肠动脉 D. 腹腔干 E. 肝右动脉 5. 引起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A. 变形杆菌 B. 大肠埃希菌 C. 葡萄球菌 D. 真菌 E. 粪链球菌 6. 对于急性蜂窝织炎患者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治疗最理想的依据是 A. 感染发生部位 B. 感染的严重程度

C.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D. 患者的抵抗力 E. 病菌的类型 7. 小儿尿路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 上行感染 B. 直接感染 C. 下行感染 D. 血源感染 E. 淋巴感染 8.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是 A. 卵巢癌 B. 宫颈癌 C. 子宫内膜癌 D. 前庭大腺癌 E. 外阴癌 9. 一正常小儿,体重7.2kg,身长65cm,头围44cm,尚未出牙。该小儿最可能的月龄是 A. 4个月 B. 6个月 C. 8个月 D. 10个月 E. 12个月 10.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卧床4个月,每日做下肢被动活动和按摩,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 防止肢体肌肉萎缩 B. 防止足部发生压疮 C. 使患者舒适促进睡眠 D. 促进末梢循环减少回心血量 E.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1. B超检查结果最早可见妊娠环的孕周是 A. 2周 B. 3周 C. 4周 D. 5周 E. 6周 12. 以下与破伤风发病有关的既往史是 A. 糖尿病病史 B. 工作时被钉子扎伤过 C. 高血压家族史 D. 吸烟20年 E. 对花粉过敏 13. 下面关于急性胰腺炎胰酶的监测,不正确的有 A.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 B.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下降 C. 尿淀粉酶在发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且下降缓慢 D. 淀粉酶越高,病变越重 E. 尿淀粉酶高于500索氏单位有诊断意义 14. 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下列说法哪项不妥

陕西儿科模拟题2021年(139)_真题无答案

陕西儿科模拟题2021年(139) (总分94.12, 做题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4岁女孩,自10个月起出现口唇青紫,哭闹后加剧,会走后常有蹲踞,平日少动。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股动脉血氧饱和度85%。胸部X线片:心脏轻度增大,右心室增大,肺纹理减少,肺动脉段凹陷。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SSS_SINGLE_SEL A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B 艾森曼格综合征 C 法洛四联症 D 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 E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 9岁男孩,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之内曾患肺炎多次,易感乏力,活动后有气促但无青紫。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Ⅳ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较亢进,心尖区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左、右心室肥大。胸部X线片:两肺充血,左、右心室均大,以左心室为显著,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最可能的诊断为 SSS_SINGLE_SEL A 房间隔缺损 B 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C 室间隔缺损 D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E 动脉导管未闭 3. 8岁男孩,患有小儿克山病,为急性型发作。下列处理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SSS_SINGLE_SEL A

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每次200~300mg/kg B 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后休克仍未控制,可加用升压药 C 伴有心力衰竭者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 D 当血压下降和组织灌流不足时可每天加用氢化可的松5~8mg/kg E 及时、正确地选用有效抗生素 4. 8岁男孩,活动耐受力比同学差,曾患肺炎3次。查体: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较弥散,无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固定分裂。胸部透视示肺门"舞蹈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诊断SSS_SINGLE_SEL A 室间隔缺损 B 动脉导管未闭 C 艾森门格综合征 D 法洛四联症 E 房间隔缺损 5. 3岁男孩,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心尖区有较短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X线示左、右心室大。诊断可能是 SSS_SINGLE_SEL A 小型室间隔缺损 B 大型室间隔缺损 C 风湿性心脏病 D 房间隔缺损 E 动脉导管未闭 6.

(三)+基础知识-1

(三) 基础知识-1 (总分:7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77,分数:77.00) 1.保持正常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主韧带 ∙B.骶结节韧带 ∙C.圆韧带 ∙D.阔韧带 ∙E.宫骶韧带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本题考查子宫韧带的知识。子宫有4条韧带,与盆底组织一起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其中,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而宫骶韧带从子宫颈后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的位置。 2.正常小儿,体重8.5kg,身长70cm,前囟1cm,有乳牙5颗。其可能达到的发育水平是 ∙A.有意识叫爸爸 ∙B.会跑 ∙C.会说自己的名字 ∙D.会说再见 ∙E.会走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前囟未闭说明年龄小于1岁,身长70cm说明年龄在6个月到1岁之间,使用7~12个月体重公式计算,得出年龄为10个月。2岁以内乳牙数约等于月龄减(4~6)。10个月出5颗牙属于正常。10个月会爬不会走,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3.胆道蛔虫病的发病原因不包括 ∙A.蛔虫喜酸厌碱

∙B.饥饿 ∙C.发热 ∙D.驱虫不当 ∙E.胃肠道功能紊乱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蛔虫有喜碱厌酸的习性。此习性与胆道蛔虫病有关。 4.有关左心衰竭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最早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B.病理生理改变为体循环淤血 ∙C.咳嗽、咳痰呈白色泡沫样 ∙D.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E.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左心衰竭发生的病理基础是肺淤血,最早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晚期出现端坐呼吸。病人出现肺淤血的表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而右心衰发生体循环淤血。 5.在肿瘤高发地区进行普查属于肿瘤的 ∙A.四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一级预防 ∙D.初级预防 ∙E.三级预防 (分数:1.00) A. B. √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