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棍合运算顺序,能根据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能进行相关规律探究;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有理数混合运算,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难点: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46的“议一议”,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

2.什么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一学:阅读教材P46“例1,例2”的内容,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在有理数的运算中,除了在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外,还学习了什么运算?

2.什么叫同级运算?

【归纳总结】在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中先算,再算,最后算;如果有括号,就先进行

运算.

完成下表: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结果叫

填一填:-32÷32 =_________.

议一议:教材P46“例2”的计算过程中,每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点二:混合运算规律

学一学:阅读教材P47“例3”的内容.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方法解题?

议一议:通过“例3 ”的学习,你发觉哪种方法更简便?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探究一:教材P47练习1T, 2T.

【解】

探究二:下列计算结果为0的是( )

A.-22-22

B.-32 + (-3 ) 2

C. ( -2 ) 2+ 22

D. -32-3×3

探究三:小刚学习了有理数运算法则后,编了一个计算程序,当他输人任意一个有理数时,显示屏上出现的结果总等于所输人的有理数的平方与1 的和.当他第一次输人-2,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再次输人后,显示屏上了出现的结果应是()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经典例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经典例题 例1 计算:. 分析:此算式以加、减分段, 应分为三段: , , .这三段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式中-0.2化为 参加计算较为方便. 解:原式 说明: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如果算式中不含有中括号、大括号,那么计算时一般用“加”、“减”号分段,使每段只含二、三级运算,这样各段可同时进行计算,有利于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2 计算:. 分析:此题运算顺序是: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做乘法;第三步做乘方运算;第四步做除法. 解:原式

说明:由此例题可以看出,括号在确定运算顺序上的作用,所以计算题也需认真审题. 例3 计算: 分析:要求、、的值,用笔算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必须 另辟途径.观察题目发现,,,逆用乘法分配律,前三项可以凑成含有0的乘法运算,此题即可求出. 解:原式 说明:“0”乘以任何数等于0.因为运用这一结论必能简化数的计算,所以运算中,能够凑成含“0”因数时,一般都凑成含有0的因数进行计算.当算式中的数字很大或很繁杂时,要注意使用这种“凑0法”. 例4 计算 分析:是的倒数,应当先把它化成分数后再求倒数;右边两项含绝对值号,应当先计算出绝对值的算式的结果再求绝对值. 解:原式

说明: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定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运算,注意不要跳步,每一步的运算结果都应在算式中体现出来,此题(1)要注意区别小括号与绝对值的运算;(2)要熟练掌握乘方运算,注意(-0.1)3,-0.22,(-2)3,-32在意义上的不同. 例5 计算:. 分析: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般按小、中、大括号的顺序进行运算,括号里面仍然是先进行第三级运算,再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 解:原式 例6 计算 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说明:加减混合运算时,带分数可以化为假分数,也可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加减,这是因为带分数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的和. 例如:

第四课时-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 第4课时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和运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减法法则是什么?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除法法则是什么? 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 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 ? ???÷-51250 2、()236?÷ 3、236?÷

4、()()342817-?+-÷- 5、9 11325.0321÷??? ??-?- 6、?? ????-?--?-)3.5518(432.01 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 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三.巩固提高 例1、计算:(1))2()5()25(-?-÷-;(2)()()?? ? ??÷÷65-4-6- 例2 、计算:(1)??? ?????? ??÷+45-52-54-5143;(2)()2-352.0-15-÷??? ? ??+ 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 ①小括号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七年级数学 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案 青岛版

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通过对本章有理数运算的综合运用,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马虎算错了两道题,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1)2232636-?=-= (2)16126324÷?=÷= 正确解法:(1)232-?= (2)1 6124 ÷?= (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思考:234-? 与 ()234-?这两个算式形式有何不同?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运算结果 相等吗? (2) 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计算 (1)52100.5339 ??-?-÷ ??? (2)()()()2243534?--?-+- 练习:(1)()2233-- (2)()332118320.522??+?--?- ??? 四、分析情景,探究新知 有一些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同学做的很快,有的同学做的很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些

计算题可以灵活运用运算律,就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了。 例2:计算 ()()3 25314142?? ??-?-++-?? ??????? (试试你有几种方法) 练习: 计算(1)1 130********?? -?+?- ???(2)()()233515275???? -?-+?-÷ ???????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 判断正误 (1)()22339918-+-=+= (2)()2314216610-?+=-+=- (3)44 211 4216-=-=- (4)()10221051510251015---=-=-= 2、计算(1)()()2948---÷- (2)()2 3310.255?? ---??- ??? (3)919106622435?? ?? ?? ? ? --÷÷-? ? ????????????? (4) ()()()()17 2.3 3.85 4.3 3.858320 -?++-?-+? 六、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自我评价_______ 小组评价 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 七、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67页习题3.4 A 组第1题 (1)(2)(3)第2题 (1)(4) 2、选做题3.4 B 组第1题、第2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40道(带答案)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0道题) 1、【基础题】计算: (1)618-÷)(-)(-31 2?; (2))(-+5 1232 ?; (3))(-)(-49?+)(-60÷12; (4)2 3) (-×[ )+(--9 532 ]. (1))(-)+(-2382?; (2)100÷2 2) (--)(-2÷)(-3 2 ; (3))(-4÷)(-)(-343 ?; (4))(-31÷231)(--3 2 14)(-?. (1)36×2 3121)-(; (2)12.7÷ )(-19 80?; (3)6342 +)(-?; (4))(-43 ×)-+(-31328; (5)1323-)(-÷)(-21; (6)320-÷ 3 4)(-8 1-; (7)236.15.02)-(-)(-?÷2 2)(-; (8))(-23 ×[ 23 22-)(- ]; (9)[ 2 253)-(-)(- ]÷)(-2; (10)16÷)(-)-(-)(-48 1 23?. (1)11+(-22)-3×(-11); (2) 03 13243 ??)-(-)(-; (3)23 32-)(-;

(4)23÷[ ) -(-)(-423 ]; (5))-(8743÷)(-87; (6))+()(-6 54360?; (7)-2 7+2×()2 3-+(-6)÷()2 3 1-; (8))(-)-+-(-41512 75420361??. (1))-(-258÷)(-5; (2)-33121)(--?; (3)2 23232) -(-)(-??; (4)013243 2 ??)+(-)(-; (5))(-+5 1262?; (6)-10+8÷()2 2--4×3; (7)-5 1-()()[]5 5.24.0-?-; (8)()25 1--(1-0.5)×3 1; (1)(-8)×5-40; (2)(-1.2)÷(-1 3 )-(-2); (3)-20÷5×1 4 +5×(-3)÷15; (4)-3[-5+(1-0.2÷35)÷(-2)]; (5)-23 ÷153×(-131)2÷(132)2; (6)-52+(12 7 6185+-)×(-2.4)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lan of "Mixed Operation of Rational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材分析: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生活应用引入: 从学生喜爱的“开心辞典”中王小丫做节目的图片入手引学生进入学习兴趣

[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 [生] 乘方、乘、除、加、减五种;复习各种运算的法则; 例计算: ① ② (教师板书) ③ ④ (学生计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3)23-6÷3×13 =6-6÷1=0 2.计算:(学生上台做,教师讲评) (1)(-6)2×(23 - 12 )-23;(2)56 ÷23 - 13 ×(-6)2+32解:(1)(-6)2×(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三、合作学习1 请看实例: 如图: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过程,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快速抢答 2.引例: ) 3 1 5 ( 3 1 5- +2)5 (-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 ,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 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由上面的探讨,得出: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练习一: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给出解答。 2)3(2)1( -?)3 2()3(2)2(2-÷-?)32()3(22)3(2-÷-?-)3231()3(22)4(2 -÷-?-

2、例题与练习: 例1计算: (1)(-6)2 ×(23 - 12 )-23; (2)56 ÷23 - 13 ×(-6)2+32 解:(1)(-6)2 ×(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练习二:1.计算(课本P55课内练习1) 2.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课本P55课内练习2)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附答案)

有理数混合运算 1.下列计算①()330-=--;②()()1113 5 =-+-;③()4223 =-÷-; ④()55 1 54-=?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A 、532?- B 、()5312 ?- C 、( ) 5132 ?- D 、()1532 -?- 3.判断题 (1)()()51521 25-=-÷=? -÷ ( ) (2)()3 1 3125431254-=?+-=?-- ( ) (3)()()()138212733 -=---=--?- ( ) (4)()()()[]842812842812=+-÷-=-÷+-÷- ( ) (5)()()10010522 2 =-=-? ( ) 4.计算 (1)()33 16?÷-; (2)212 --; (3)()325.1-?-; (4)2 234?-; (5)()()48352 -?+?-; (6)()??? ? ?---21435420; (7)()322212 ÷-?-; (8)2 2388?? ? ???-;

(9)()()3 3751-÷--; (10)?? ? ??- ???? ??-÷??? ??-9153153; (11)()??? ??- ?--?-253 112232 ; (12)()()? ?????-÷????????? ??-?+----22114.031132 5.列式计算 (1)21与3 1 -的和的平方; (2)2-的立方减去3-的倒数的差; (3)已知甲数为2 3-,乙数比甲数的平方的2倍少21 ,求乙数。 6.拓展提高 (1)已知有理数满足01331=-+++-c b a ,求()2011 c b a ??的值; (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平方等于 4,试求 ()() () 2009 2010 2d c b a x d c x ?-+++??- 的值。 有理数除法 一. 判断。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教案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提示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及乘方的意义,重点是混合运算和发散型思维的培养。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同级运算中,即加与减在一起,或者乘与除在一起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时为了简化计算,可运用运算律变更常规的运算顺序。 例题分析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9(81 2414-?÷-; (2))05.0(4 3 143211-÷?÷-; (3)53132|25.0|-??? ? ??- ÷-。 点评:本例的3道题目都是乘除混合运算。做此类题应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把小数 转化为分数(便于约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或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3)中含有绝对值符号,要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转化。 解:(1))9(8 17 417-?÷- =原式 .189 178 417)9(178 417=??=-??- = (2)?? ? ??-÷?÷- =201474323原式 . 7020 47 3423) 20(47 3423=???=-???-=

(3)5 3 13225.0???? ??- ÷=原式 5 82341583241???? ??-?= ???? ??-÷= . 5 35 82341-=? ?-= 例2 计算106 )85()145()712(÷-?- ÷- 解:3 5 )85()514()715(?-?-?-=原式 . 4164253585514715-=-=???- = 点拨:①乘除混合运算,先统一将除法化为乘法,再利用约分求简化计算。②只有化除为乘,方可利用运算性质进行约分,不能将题中“10 6 )85 (÷-?”的部分8与6进行约分,5与10进行约分。 例3 已知0|2||15|=-+-x y x ,求y x 54-的值。 点评:∵ |2||15|x y x -=-。 ∴ |15|-x 与|2|x y -互为相反数, 而0|15|≥-x ,0|2|≥-x y 即它们不可能是负数,∴|15|-x 和|2|x y -都只能是0。 解:由已知可得0|15|=-x 和0|2|=-x y , ∴ x-15=0,2y-x=0, 解之得:x=15,2 15= y 。 ∴ 5.222 15 515454=?-?=-y x 。 点拨:此类题是常见易考题型,几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之和等于零,则这几个有理数均等于零。(非负数原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1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11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新版)北师 大版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运算顺序,掌握了运算律的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计算的技能基础,在本章前十一节的学习过程中,也已具有了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各种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实验、猜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同时在语言表达,发表见解方面都有成功的感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既可以看成是一节新授课,又可以当作是一节复习课,是本章的重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难点是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自主探索探索新知;例题讲解巩固新知;尝试训练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内容: 活动1:说一说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活动2:练一练计算(1)-5.4+0.2-0.6+0.8 ;(2)3× (-4)+(-28)÷7 ;

(3) (-7)(-5)-90÷(-15) ; (4) -(-7)2 ; 活动3:想一想 归纳有理数同级运算法则并试着计算下题 1-21-55032)(?÷+ 目的: 通过“说一说”、“练一练”复习回顾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练习为新课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想一想”引出新课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注意事项与效果: 对活动1中学生的回答中.只要意思正确,就要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展示规范语言: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对于活动2的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并将每一步的算理搞清楚,尤其是第(2)小题的算法,可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对于没有使用运算律的同学也应肯定,因为算法多样化的倡导只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即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有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求对同一题有多种解法;对于活动3中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概括有理数的混和运算法则,有困难时,可提示类比活动1的复习。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 探索新知 内容: 计算1-21-55032)(?÷+ 1-21-55032 )(?÷+ 问题1:算式1-21-55032)(?÷+里含有哪几种运算?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总结 (解析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总结【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有理数基础概念 有理数(概念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两种)(见思维导图)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重点)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比较大小 (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方法总结: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与小学一致;正数与零比较,正数大于零;正数与负数比较,正数大于负数;负数与零比较,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典例分析】 1.x=7,则x=___7或-7____. 【解析】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_-3<-1.6<0<1.6<3___. 1.6,﹣1.6,0,3,﹣3. 【解析】 方法一:在数轴上标出,右边的数字大于左边的。

方法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注意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 3.若∣2x-4∣+(3y+9)2=0,则x+y=_____-1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非负数的应用及代数式的求值。根据已知条件可知,2x-4=0和3y+9=0,求得x ,y 的值。 4.当m=___-1___时,代数式3m-1与2(1-m)的值互为相反数。 【解析】本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加减法 ? 有理数的加法(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 b b a +=+; ◆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a b c a b c ++=++。 ?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b a b -=+-。 注:两个变化: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案

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能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化是重 点也是难点 预习内容:课本第46到47页,目标手册第41到42页 预习要求:会利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并完成课本第47页“练 习” 预习尝试题 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合理交换加数的位置。 (1)(+16)+(-29)-(+11)+(+9)= ; (2)(-3.1)-(-4.5) + (+4.4) - (+103) + (-2.5) = ; (3)(+21 )-5+(-31 )-(+41 )+(-32 ) = ; (4)(-2.6)-(4.7)-(+0.5)+(+2.4)+(-3.2)

= ; 2.计算: (1)(-6)-(+6)-(-7) (2)0-(+8)+(-27)-(+5) (3) (-32)+(+0.25)+(-6 1)-(+21) (4) (+353)+(+443)-(+152)+(-343 ) (5)10-[(-8)+(-3)-(-5)] (6)-1-(6-9)-(1-13)

(7)[1.8-(-1.2+2.1)-0.2]-(-1.5) (8)-︱-32-(-23)︱-︱(-51)+(-5 2)︱ 课 内 练 习 1. 判断: (1)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加数( ) (2)两个相反数相减得零( ) (3)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 (4)两数差小于被减数( ) (5)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小于另一加数,则两数异号( )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 2.计算: (1)-30-(+8)-(+6)-(-17) (2) ︱-15︱-(-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1)(―2)+(―3); (2)7×(―12); (3);―31 +2 1; (4)17―(―32); (5)―252 ; (6)(―2)3 ; (7) ―23 ; (8) 021 ; (9) (―4)2 ; (10) ―32 ; (11) (―2)4 ; (12) ―100―27; (13) (―1)101 ; (14) 1―61―31; (15) 187×(―22 1); (16)―7+3―6; (17) (―3)×(―8)×2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b=b+a ; 加法结合律:(a +b)+c=a +(b+c); 乘法交换律:a b=b a ; 乘法结合律:(a b)c=a (bc); 乘法分配律:a (b+c)=a b+a c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 ×(5 1 - )-1。 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 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 3.试一试: 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 ? ???÷-51250; ②()236?÷; ③236?÷; ④()()342817-?+-÷-; ⑤1 101250322-??? ? ???÷-; ⑥ 9 11325.0321 ÷???? ??-?-; ⑦()[]3 45.0111?-- --; ⑧ 10 1 4112131÷÷???? ??-。 4.例题: 例1:计算:10 1 4 11213 1÷ ÷??? ?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适度的练习,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符号的处理和顺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下列算式?(1)()317223-÷-?;(2)() 3510.6---+-这些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么样? 2.这些算式属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怎样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复习铺垫。 (1)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有哪些运算定律? (3)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2.同级别的混合运算。 计算:(1)-3.2+343 6.8577+-+,(2)()194102849??-÷?÷- ?? ?交流:对于只含有加减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经验?对于只含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经验? 3.不同级别的混合运算。 计算:(1)()317223-÷-?;(2)() 3510.6---+-交流:对于不含括号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怎样?对于有括号的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4.适当运用运算定律。 计算:()()23111211326 ??---?-÷--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 (1)()()2 255(4)?---÷-, (2)()()342839 ?--?-+2.计算: (1)()2411236--?--??? ?(2)4-()3532??--÷??3.计算: (1)22 47113632????-÷- ? ?????(2)2 1916163739?????????-+-÷- ? ? ???????????(3)()2515150.41442??????÷-+?-?-?? ? ????????? (四)反思小结,拓展升华。 现定义两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的两个整数a .b ,a○b=a+b+1,a▲b=ab -1,求4▲[(6○8)○(3▲5)]的值。 练习:规定a ※b=22 b a a b +,求10※(2※4)的值。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0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0题(含答案) 1、【基础题】计算: (1)618-÷ )(-)(-312?; (2)) (-+51 232?; (3))(-)(-49?+)(-60÷12; (4)2 3)(-×[ )+(--953 2 ]. 2、【基础题】计算: (1))(-)+(-2382?; (2)100÷2 2)(--)(-2÷)(-32; (3))(-4÷)(-)(-343?; (4) )(-31÷231)(--3 214) (-?. 3、【基础题】计算: (1)36×23121)-(; (2)12.7÷)(-1980?; (3) 6342 +)(-?;

(7)2 36.15.02)-(-)(-?÷22)(-; (8))(-23×[ 2322 -)(- ]; (9)[ 2 253)-(-)(- ]÷)(-2; (10)16÷)(-)-(-)(-48123 ?. 4、【基础题】计算: (1)11+(-22)-3×(-11); (2)0313243??)-(-)(-; (3) 23 32-)(-; (4)23÷[ )-(-)(-423 ]; (5))-(8743÷)(-87; (6) )+()(-654360?; (7)-2 7+2×() 2 3-+(-6)÷ () 231-; (8)) (-)-+-(-4151275420361??.

5、【基础题】计算: (1))-(-258÷)(-5; (2)-33121)(--?; (3)2 23232)-(-)(-??; (4)0132432??)+(-)(-; (5))(-+51262?; (6)-10+8÷()2 2--4×3; (7)-5 1- ()()[]5 5.24.0-?-; (8)() 25 1--(1-0.5)×31 ; 6、【基础题】计算: (1)(-8)×5-40; (2)(-1.2)÷(-1 3)-(-2); (3)-20÷5×14+5×(-3)÷15; (4)-3[-5+(1-0.2÷3 5)÷(-2)]; (5)-23÷153×(-131)2÷(132)2; (6)-52+( 127 6185+ -)×(-2.4)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小结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小 结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运算顺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大体与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二)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ab=ba。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⑵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 ⑵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补充:去括号与添括号: 去括号 前面是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不变。 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法则的依据实际是注: 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它是后括号内各项是 否变号的依据. 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 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若括号前是数字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以免发生错误. 遇到多层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也可由外到里.数"-"的个数. 3.一定要注意,若括号前面是,不能直接去除除号. 添括号法则 1.如果括号前面是或乘号,加上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 2.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加上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符号全部改为 与其相反的符号。 3.添括号可以用去括号进行检验。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或乘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字母公式 +b+c=a+(b+c); =a-(b+c) 2a+b+c=2a+(b+c); =a-(b+c)a+b+c=a+(b+c); =a-(b+c) 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2.13_有理数的混合运算_学案1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复习(一) 课题: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目的:综合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两数乘除法的法则是什么? 2. 口答:① )2 11()4 13(-+- ②)2 11()4 13(-?- ③)2 11()413(-÷- 3. 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 4. 怎样两数的积为1、0、-1?怎样两数的商为1、0、-1? 5. 两数作被除数和除数对调所得商相等。 二、解法举例: 例1:计算: ⑴)43(8 7 5.3-?÷- ⑵9)3(5)2(4---÷--+-- ⑶)2.0()4()313()212(325-??? ? ???+÷--+-- 说明:(1)乘除混合题,先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除。 (2)注意用加乘的运算律;符合法则的正确应用。 例2:计算: 15 4)52(1) 1651(322)435(÷ -+-?-- 说明:主分数线具有除号、比号和小括号的作用。 三、巩固题:计算: ⑴ )41 6()4.0(134)5.6(-?--?-- ⑵)1()3(3)45)(8(1-÷-----+ ⑶ 7 21121)32 5.0(321÷+--?- ⑷若一个数的35%少的数是0.35,求这个数。 课堂作业:计算:

⑴ )11 32 ()211()43(-÷-?- ⑵ )1411()25.0(6+?-÷- ⑶ )2(48-÷+- ⑷ 7)28()4)(3(÷-+-- ⑸ )15(90)5)(7(-÷-+- ⑹)5()6()25.0()18()3 2 (-÷-?+--?- ⑺ )4()5(31)16()125(0-?---?-- ⑻ ?? ????-÷?-+---)3()6.0321(53 ⑼ 15 4)52() 651(322)435(÷--?-- ⑽ 521)52()212()212()1(-+?--+÷- ⑾ 已知:1,4 3-=-=b a 求b a 32-的值。 家庭作业:计算: ⑴ )103()1.0()1(- ?+÷- ⑵ )1122()1813()852()213(+÷-÷+÷- ⑶ )4 3()4 3()4 3(+÷--- ⑷ )6.0()5 3()3 22()5 31(-÷--+÷- ⑸ )212()65()53()5.2(-÷-+-?- ⑹ 5.0)3 110(5.0)2121(5.0)3211(÷+-÷--÷- ⑺ 什么数的0.13倍等于-0.611? ⑻ 7 43-的多少倍等于-100? ⑼ 一个数的是5 2 4-,求这个数。⑽ 一个数的75%是-2.16,求这个数。 ⑾ )4 11(521) 411()5 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石娟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二、自主探究 -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的组成。 三、互评互教 (-9)+(+6)-(-11)-7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并同桌之间相互检测。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

冀教版七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word学案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一、自主预习 1、前置准备: (1)计算:①4×(-2)3 ②-23 +(-3)2 ③-(-2)2·(-3)2 ④(-2)3+(-3)2-∣-2∣ 2、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第88页至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运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横线上改正 ①633 13)331(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2-1)=4÷2-4÷1=2-4=-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22=-(3×2)2=-36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5155515=÷=?÷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活动 1、计算:-22+3×(-6) 1、解: 原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 ???-+-?-)85(4 3)4(2 解法一: 解法二: 3、玩“24”点游戏,根据课本第89页的规则,利用有理数混合运算计算。讨论一下:是否任意四张牌都可以凑成“24”呢? 4、课本89页随堂练习及90页知识技能。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有理数单元计算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有理数单元计算题练习 1、 1 1 1 1 17(113 )(2)9 2 8 44?-+?- 2、419932(4)(14 16)41313?? --?-÷-???? 3、 33 221121(5533)22??????--÷+?+?? ? ????????? 4、 23 35(2)(10.8)114??---+-?÷--???? 5、(—3 1 5)÷(—16)÷(—2) 6、 –4 + 2 ×(-3) –6÷0.25 7、(—5)÷[1.85—(2—4 3 1)×7] 8、 18÷{1-[0.4+ (1-0.4)]×0.4 9、1÷( 6 1-31)× 6 1 10、 –3-[4-(4-3.5×3 1 )]×[-2+(-3) ] 11、 8+(-4 1)- 5- (- 0.25) 12、 99 × 26 13、 (3.5-7.75-4.25)÷1.1 14、|])2 1((|3 1)3 22 (|)2(4 1[|)11 6(2 152 3 - --÷ -?-+- -- - 15、13 611 7 54 13 622 7 231 ++-; 16、20012002200336353?+?- 17、()5.5-+()2.3-()5.2---4.8 18、()8-)02.0()25(-?-? 19、21 +() 2 3-?? ? ??-?21 20、8 1)4(283 3- -÷- 21、100()()222 ---÷?? ? ? ?- ÷32 22、(-3 7 1)÷(4 6 1-12 2 1 )÷(-25 11)×(-1 4 3) 23、(-2)14×(-3)15×(- 6 1) 14 24、-42+5×(-4)2-(-1)51×(-6 1)+(-2 2 1)÷(-2 4 1) 25、-113 12×3 15 2-1 15 13×4 13 12-3×(-1 15 13) 26、4 1+3 26 5+2 131 - - 27、()()4+×7 3 3×250)-(.- 28、=++-)3()12( 29、=-++)4()15( 30、=-+-)8()16( 31、=+++)2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