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流程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

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

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

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

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品。

【治疗操作】

1.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

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

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窒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

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

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

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

5mV。心房起搏阀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

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

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4.心电图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

2.术中遇到头静脉畸形,可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

【并发症】

1.血肿。术中应充分止血,以免发生血肿。对服用抗凝药者(如华法林),术前须停用3~4d,改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术后重新

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在INR达到治疗目标值以前,应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

注射。

2.气胸、血胸或血气胸,严重者可穿刺引流。

3.电极导线移位,应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线位置。

4.切口及起搏系统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清创处理。清创无效时,可考虑拔出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 作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 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 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 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 1 到2 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 5 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 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到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在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与皮肤呈30 度夹角竞争,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要缓慢,边进针边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头在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中进行,当针头进入锁骨下静脉时,有静脉斜血涌入注射器内,回血通畅后固定针头,取下针筒,送入导引钢丝,送导引钢丝时必须在透视下进行,以免进入颈部或胸壁静脉,钢丝应经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导引钢丝最好能够进入下腔静脉,以确保穿刺操作在静脉系统内。打开心室与心房导线包装盒,取出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破损。若为螺旋电极导线,应当在体外确定螺旋能自如的完全旋出和旋入,并记住旋转方向及完全旋出的圈数。再继续手术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螺旋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模拟手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直钢丝束形为弯钢丝,沿外套管置入螺旋电极,撤出外套管,调整钢丝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低位室间隔。导线也可以放置于高位室间隔,钢丝束形为更大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高位室间隔。 下面我们继续观看手术,将第一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经导引钢丝送入锁骨下静脉,注意,在插入扩张撬时,病人应平静呼吸,避免咳嗽、深吸气,一面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将静脉扩张撬由外套管中拔除,保留可撕开外套管和导引钢丝,经外套管将心室导线送入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拔出并撕出外套管,导线就留置在内。同样应用第二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送入心房导线。将静脉扩张撬及导引钢丝取出,右心室心尖部有丰富的脊小梁,电极导线容易固定,因此一直作为传统的右室内起搏位点,而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也是目前常用的起搏位点,本例病人采用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如直钢丝不易进入可用弯钢丝法,采取弯钢丝可较容易跨过三件半环,及进入右心室留出道。透视下确定电极导线位置,后前位透视电极头端指向右上方,左前斜位视电极头端指向脊柱。当确认电极头端与 右心室留出道有很好的接触,即可将导线旋入心内膜内,根据植入前体外的旋转方向及圈数,固定好心室电极导线,并在X线下观察电极头端的Marker,确认螺旋已旋出。这个演示可以说明螺旋是否旋出和Marker 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保证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除了X 影像的指导外,起搏参数测量同样是起搏器植入术中的重要步骤,确保起搏导线放置在起搏参数满意并稳定的部位。观测有无损伤电流是判断螺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20T17:14:34.75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黄蓉[导读] 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黄蓉(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9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利用起搏器中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肌兴奋和收缩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变心功能。目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作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3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岁。患者均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病窦综合征1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7例。其中1例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起搏器的知识了解甚少,加上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感,而产生多种复杂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等。专科医生和护士,应首先耐心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讲解其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和介绍起搏器的适应症、各类型起搏模式的优缺点、术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与配合等,提高患者对起搏器及其疾病的认识,使之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以积极而自愿的心态接受手术。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3基础护理 3.1术前护理:术前充分做好病人的准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较快恢复有重要作用。术前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P波及QRS波群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判断电极位置。为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务必让病人学会床上解小便,以免术后导尿而加重痛苦,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术前常规检查心、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和血小板,常规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手术前6小时禁食,进行术区备皮。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测血压、查脉搏与起搏频率是否相符,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2.2术后将病人送回CCU病房,连续心电监护2天~3天,行心电、血压监测,床边心电图每天1次,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有起搏信号,如发现异常起搏心电图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分析排除起搏故障,保证病人安全。 3.2.3术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1天~3天,限制躯干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 3.2.4术后伤口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1周内每日用75%乙醇棉球消毒,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痛等现象以及囊袋皮肤的颜色和张力、囊袋内有无积血等,每日测体温4次。 4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4.1出血与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出血和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和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止血,换药时密切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切口有无剧烈疼痛,囊袋处皮肤有无波动感及肿胀隆起,敷料渗出的多少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4.2电极脱位:这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体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指导病人选择正确体位,可预防电极脱位,患者最适宜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4.3起搏阈值升高:术后因电极导管刺激右心室的心内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损伤,因而起搏阈值升高,一般2周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随之下降。 4.4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需密切观察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对症治疗。 4.5静脉栓塞:据报道约有30%~45%患者静脉造影有异常,但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5康复护理 术后5天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做好记录,告知病人在安静时测量,每日早、晚各1次;告知病人注意多休息,不要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告知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排遣心理压力的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周避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两个月内术侧肩关节活动都要适度,以免起搏器电极脱位;告知病人应远离强磁场、高压线等场所,不能做各种电疗,不能坐电车,不宜与一些电子仪器直接接触,如电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椅等,不宜频繁靠近家用电器,以防外界电源的干扰而导致起搏不稳定;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记录卡,以便出现意外时急救;嘱病人保持起搏器置入部位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洗澡时勿用力揉搓,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术后半年内应右侧卧位,禁止俯卧位;嘱病人戒烟、戒酒;嘱病人术后15天复查1次,以后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1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原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强调其病情仍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避免病人误会安装起搏器就能解决所有心脏病问题,而停止原心脏疾病的治疗用药。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6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起搏器技术的突飞猛进,患者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制订全面、有效、严谨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期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流程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 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 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 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 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品。 【治疗操作】 1.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 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 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窒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 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 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 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 5mV。心房起搏阀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 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 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 发表时间:2018-07-30T13:30:28.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魏俊 [导读] 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解放军四五一医院干部二区) 摘要:目的对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植入术;人工心脏;临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的方法 适应证如下: 1.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无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禁忌证 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准备 1.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作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必要性和术中、术后须与医生配合的事项,也须说明可能的并发症,须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皮,建立静脉通路。 4.心导管室准备手术所需物品。 (1)药品:消毒用碘伏或碘酒、70%乙醇,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导线,备用与起搏导线相匹配的可撕性静脉导引鞘管。 (3)行植入手术用相应手术器械。 (4)心脏监护仪和除颤器,氧气、气管插管和必备抢救药。 方法 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血功能。起搏系统主要有单心腔(仅起搏心房或心室)和双心腔(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两种起搏方式,前者简单经济,后者更具生理性。 1. 1%利多卡因局麻下操作,单心腔(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者,首选左或右头静脉切开法插入电极导线,若不成功改锁骨下静脉穿刺。双心腔起搏者电极导线可直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也可试用头静脉途径插入相应电极导线。 2.在X影像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室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心耳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心房内A波)振幅、斜率,心肌阻抗。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置稳定,最后结扎血管,固定导线。 3.测定起搏器的各类参数并记录。要求:心室起搏阈值≤1.0V,R波幅度≥5mV。心房起搏阈值≤1.5V,P波幅度≥1.0mV。分别做心房10.0V、心室5.0V高压输出起搏,测试是否有膈肌刺激。 4.在左或右上胸按起搏器大小在胸大肌筋膜前做一皮下囊袋,充分止血后,将起搏器与导管固定连接,置于囊袋内,逐层缝合。 5.术后处理 (1)沙袋局部压迫止血6~8h。 (2)术后平卧24h。 (3)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密切观察伤口,1~3d换药1次,7d拆线。 (4)心电图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 2.术中遇到头静脉畸形,可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注意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 3.注意防治下述并发症。 (1)血肿。术中应充分止血,以免发生血肿。对服用抗凝药者(如华法林),术前须停用3~4d,改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术后重新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在INR达到治疗目标值以前,应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气胸、血胸或血气胸,严重者可穿刺引流。 (3)电极导线移位,应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线位置。 (4)切口及起搏系统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清创处理。清创无效时,可考虑拔出电极导线。参考文献

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过程

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 一、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适应症】 1、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 2、可逆性的或一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症或类似晕厥发作。 3、保护性起搏,用于潜在性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须做大手术或分娩者。 4、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协同药物治疗。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传染病检查、床边心电图、床边胸片、床边心脏彩超等。 2、术前查房,对患者全身及心脏情况做全面评价,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功能。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6、术前小结。 8、建立静脉通道。 【操作方法】 1、采用经皮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在X线透视下,将起搏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 2、确认电极导管接触右心尖满意后,测定起搏阈值小于1V,将导管的尾部与起搏器连接,以3倍阈值电压行按需起搏。 3、将静脉鞘退出皮肤外,穿刺处缝一针或以消毒胶布固定导管,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患肢制动,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2、心电图监测起搏和按需功能。 3、临时起搏器放置一般不超过7天。 【并发症及处理】 1、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和血肿,予加压包扎。

2、近期阈值增高或感知不足,可提高输出电压,调整感知灵敏度。 3、导管移位,应在X线和心电监测下渐退导管,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同时做好心包穿刺的准备,必要时行手术修补。 4、穿刺部位局部或经导管引起全身感染,使用合适抗生素,尽早撤出电极导管。 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基本原理】 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秘电极导线)植入羁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皿功能。起搏系统主要有单心腔(仅起搏心房或心室)和双心腔(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两种起搏方式,前者简单经济,后者更具生理性。 【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它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因此,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安全有赖于科学、有序的护理,让患者了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使起搏器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7例手术(其中男4例,女3例),采用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体位、皮肤伤口、生活护理、心电监护及健康指导等方法。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成功率100.0%,未见伤口感染与电极移位。护理体会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知识的缺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安全性及成功率,而且应解释手术只能解决患者心律慢等心律失常的问题,如患者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仍需进行其

他治疗。并向患者讲解起搏器安装术与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术不同,告诉患者在局麻下就可将起搏器埋入胸部皮下,而且植入起搏器后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而不会成为“废人”;其次,对那些心理特别忧虑、疑虑的患者,要对其加强心理支持,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疏导、解释,可能的话邀请起搏器术后的患者介绍自己的术中感受及术后恢复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消除疑虑,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2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起搏器的功能和特点。告知病人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电极脱位;指导病人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右心室壁的紧密附着。 1.3术前准备术前常规作血凝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停用抗凝药,以防止囊袋内渗血。做好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皮肤清洁工作,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 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防止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2.1体位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并限于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并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处术后用盐袋压迫4—6小时,植入起搏器的同侧肢体要求绝对制动防止电极移位。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手按压伤口。24—48h后嘱患者取半卧位,72h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健康指导;护理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旨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15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32 例,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现将健康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行永久起搏器病人共32例,男2 2 例,女10例;年龄65-89 岁;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 例,病态窦房结10 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更换10 例。 2 术后护理 2.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病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常规监测72h,告知患者监护的目的及应注意事项,如有不适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严密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并每日描记全导联心电图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描记心电图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是有效起搏心率,以便及早发现电极移位,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早期发现并发症 [1],出现后及时处理。 2.2 切口护理告诉患者为防止切口出血、渗血,局部沙袋压迫6 h,如切口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切口处敷料要定期更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为防止伤口感染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1] 2.3 体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卧床2—3 d,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由于起搏电极在心房或右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易导致电级浮动或脱离心尖部而影响起搏功能,左肩关节制动,避免抬高左上肢,伸拉手臂,以防电极脱落。患者咳嗽时要用右手按压伤口处,为缓解卧床时间长而引起腰背酸痛,皮肤受压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可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锻炼.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逐渐抬高上肢,以防局部肌肉僵硬而影响肢体功能。[2]。 2.4 饮食及排便等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低脂饮食,确保病人术后获得充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伤口早日愈合。防止便秘,日常大便干燥的病人可适当给予缓泻剂。指导患者不宜饮浓茶、咖啡,戒烟限酒。安装起搏器的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眠姿势,应选择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严禁右侧卧位,手术侧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提重物,以免电极脱位。若因大幅度伸展术侧肢体穿脱衣服后出现胸闷不适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3 健康指导[3] 3.1 重视术后回访积极宣传随诊的必要性,增强患者随诊意识,病人应遵医嘱按时随访,随访时间具体为术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每次起搏器程控,调整起搏器工作参数,给予病人随访卡,具体写明门诊日期,节假日顺延下一周,告知门诊联系电话。一般术后1 个月内应每周复查心电图 2 次,以后3 个月复查心电图1 次,可通过心电图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术后1 个月内需监测阈值是否正常,每年拍片1 次,观察电极有无移位。术后 2 个月至 1 年内1-2 个月随诊 1 次,以后每 3 个月随诊 1 次。待接近安装起搏器限定年限时,缩短随诊时间每周1 次。若不病人自觉心悸、胸闷、黑蒙、不停打嗝等现象,应立即就医。 3.2 自查监测心率每日2 次,每次至少3 分钟,于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min 后,求其平均值做记录,若脉搏少于60 次/分,或每分钟少于阈值心率5 次即为异常。一般来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②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缺陷:与双下肢无力及术后被迫卧位做上肢制动有关。护理措施: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协助喂食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排出量减低头部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起床行动易缓,防止跌倒。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被迫平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潜在并发症: ①尿路感染:与术后躯体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6-05-23T10:21:31.47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作者:江娟 [导读] 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江娟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629200 【摘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的主要手段。它适用于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且已不能恢复或有加重发展趋势的患者,是治疗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 R2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010-01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28岁—69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黑朦、心悸、疲乏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国外产品。 1.2方法 在手术室常规消毒病人左头静脉区,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X线下将电极导线定位于右心室尖部(心室起搏)和(或)右心房耳部(心房起搏),定位后测定电极起搏阈值,心腔内R波振幅、频率,心肌阻抗。按常规方法做好起搏器囊袋,囊袋要略大于起搏器体积,便于转接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植入。导线定位后,让患者咳嗽并做深呼吸动作,以保证导管电极在心腔内位置稳定。起搏器植入后摄x线胸片显示导线位置良好。 1.3结果 30例患者均经过锁骨下静脉成功将电极植入到理想位置,未出现并发症。体外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起搏器功能、感知功能、阈值均正常。 2护理感悟 2.1术前护理为患者宣教安装起搏器的意义、心脏病变性质、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发放起搏器安置健康宣教单,向患者介绍其病变的性质、起搏器安装的意义,手术疾病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据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术前常规描记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观察并记录。术前一天开始监测体温,4次/日。术前2h禁食、药敏试验、备皮、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准备急救药品,校对除颤器性能和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装备好术后监护仪等设备;术前停用活血化瘀和抗凝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训练患者在床上排泄大小便;完成手术前各项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术前夜可口服镇静药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发放病员服。 2.2术中护理核对病人的信息和手术同意书,调整好患者体位,仰卧于手术室手术台;建立双静脉通道(左手备用通道,右手术前30分钟输抗生素);检查起搏器分析仪电池电量,如频发晕厥需配合医师安置临时起搏器;正确连接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装置(导联线安置于双肩和大腿部,血压监测于右手);连接吸氧装置备用,配备肝素盐水以用于冲洗穿刺针及导丝,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袋;测试起搏电极参数,做好术中手术巡回配合,严格无菌操作。 2.3 术后护理术后监测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每30 min测血压1次,如有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患者取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和左侧肩关节大幅度运动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适当限制手术上肢运动,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剧烈咳嗽,以防电极移位,术后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体温,4次\d,连续测量三天体温正常后改为一天测2次。加强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促进身体恢复,粗纤维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术前的床上排便指导尤为重要,有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便秘者,可服缓泻剂。动态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时限,以判断起搏器电极是否脱位及工作模式是否改变,以利于医师及时处理。在患者伤口绷带或沙袋加压8小时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每2小时解除沙袋压迫5分钟。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斑。并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如果伤口有红肿热痛等现象或有液体渗出,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术后7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起搏测试后,如正常,亦无其它不适可考虑出院。手术后可能出现伤口部位的疼痛或因卧床而致腰背酸疼,可变换体位、听音乐或与人谈话以分散注意力。 3出院指导 3.1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超负荷负重,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剧烈活动(如打网球、举重等),以防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3.2 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控制情绪的方法。保持安置起搏器位置的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术后一个月应避免激烈咳嗽、深呼吸及大幅度的身体活动。 3.3平时工作生活时应避免强电磁场区域或避免接近高压电场,如变电站、磁共振、CT、超短波理疗、电针灸等。部分家电应正确连接地线,使用手机需与起搏器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若要使用手机,应在非术侧(右手、右耳)使用,手机不应该放在胸口袋里。若接触某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电器。 3.4 外出旅游最好随身携带起搏器卡片(起搏器型号、设置参数、安置日期、品牌等),并随身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及患者个人情况的卡片,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3.5 经常自数脉搏(每天最少自测2次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的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护理的体会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护理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07T16:26:38.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戴亚男姚淑梅王立慧孟海鸿王诗淼[导读] 使用电脉冲来让心脏受到刺激,加速收缩,让心脏的冲动和传导趋于正常,让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戴亚男姚淑梅王立慧孟海鸿王诗淼(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158100) 【摘要】研究分析为永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根据我院2008年至2009年接收的39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护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帮助,以及对并发症情况的影响。对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提升,提升仪器设备的熟练度,促进手术的快速开展和顺利进行,让手术能够得到成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永久起搏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07-01 各类因素所导致的心动过缓都能够使用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来进行治疗[1]。使用电脉冲来让心脏受到刺激,加速收缩,让心脏的冲动和传导趋于正常,让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2008年至2009年我院一共接收了39例使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就护理效果进行如下的报道。 1 临床资料 使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共是39例,其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心理护理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并不会对患者早很大的创伤,因此患者不需要担心,但是患者对该方法不了解,误以为会有很大的创新,导致了其紧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责任护士要求对患者的资料病历进行阅读熟悉,能够了解患者的背景情况,为术前提供评估,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进行手术介绍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资料信息,让患者加深了解,这样也能让手术更加顺利,降低并发症几率[2]。 2.1.2 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进行各类常规的检验,包括验血、肝功能、心脏彩超等等,提前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为患者使用镇静药物,来让患者的睡眠得到改善。术前进行备皮,叮嘱患者提前训练床上排便,术前禁食禁饮。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2.1.3 物品准备起搏器的准备: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心脏起搏器。认真检查起搏器的性能、起搏器专用电池、起搏器的导管是否完好,备齐一切抢救设备(如简易复苏囊、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和药品(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西地兰、氨茶碱、胺碘酮、硝酸甘油等)[3]。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患者返回监护室即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描记心电图1次。测脉搏、血压、心率,1次/h,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1次。1周内每日描记心电图1次。 2.2.2 心电图护士应熟悉起搏心电图形,起搏功能良好时,在QRS波前有一明显起搏信号,称“起搏钉”。若患者出现头昏、胸闷等不适,起搏钉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应注意有无电极脱位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3 术后生活护理及活动指导患者术后需卧床3d,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禁止右侧卧位。术后3d限制术侧肩关节及患侧上肢活动,一些生活用品如毛巾、水杯等应放在患者健侧,以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床上擦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3d后指导患者床上活动,示范肩关节运动,避免关节粘连、腹胀、便秘等情况发生[4]。 2.2.4 预防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也比较长,导致了患者经济负担增加,心理压力增加,因此术后的伤口护理时非常重要的过程。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为患者每天都换药,使用乙醇纱布来覆盖伤口,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静脉穿刺点需要压迫止血,避免导管位移,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出血的情况,在术后第二天换药时,要求你对肿胀和淤血情况进行观察,术后一周要进行拆线,如果患者伤口恢复较好,则可以进行,否则适当延长。 3 出院宣教 ①出院时护士应清楚告知患者及家属其所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型号、起搏频率及各种参数,起搏器的使用年限,以及起搏器植入后的注意事项。②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应自测脉搏,2次/d,并作记录。③患者外出应随身携带起搏器登记卡,以防发生意外时,可迅速得到正确有效的救助。④嘱患者禁止到高电压的场所去(如核磁、激光、变电站等),避免使用电剃须刀、口腔电钻等,禁做磁共振、超声波检查,并避免进入该区,如强磁场对起搏器有干扰时,应即刻离开。进行手术那侧的上肢要尽量的不要用力,也不要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像是拿举重物等等,衣服也要宽松舒适,女性患者的内衣要求避免使用肩挂式的,防止起搏器电极脱落。⑤为患者进行术后的皮肤黏膜护理,帮助患者将起搏器固定,为其进行皮肤的清洁。主要是避免因为用力导致其位移。起搏器的置入位置不要去抚弄。洗澡时勿用力搓揉埋藏起搏器处皮肤,经常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⑥按时进行复查,为患者进行起搏器的功能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提前进行电池的更换。 4 小结 使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术后的护理是关键,护理不到位,则会有并发症产生,因此要多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的护理,改善患者痛苦情况,提升生活质量,给患者一个安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绍辉,张学军.心血管内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88. [2]张洁宜,江花香,张少录.紧急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438. [3]刘晓芳.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 8(5):153. [4]柳娟,刘士玲.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 9(10):742-743.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摘要】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创伤性疗法,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据有报道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17.4%,起搏器植入术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专业水平,还取决于护理者的专业护理技巧。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1 常见并发症 1.1 囊袋血肿或出血囊袋血肿或出血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1~3d。其常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压迫方法错误或压迫时间不够,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 1.2 囊袋感染囊袋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囊袋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2~5d 。 1.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安装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和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等原因,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J。 1.4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器电极脱位是致命性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与以下因素有关:术后过早的体位改变,如右侧翻身、外举术侧上肢导致过度牵拉电极;患者心脏扩大,肌小梁萎缩,心内膜光滑,肌小梁纤细,不利于电极的嵌顿固定;患者的不合作性,术后不配合护理工作,早期过度活动等都是引起起搏器电极脱位的重要原因。 1.5气胸气胸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术中损伤了肺组织。 1.6起搏器综台征起搏器综合征是指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起搏器综合征约占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患者的17%~38%。 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1 囊袋血肿或出血的护理观察与护理的关键:(1)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2)术前2~5d停用抗凝药物,尤其对于高静脉压力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应及时停用抗凝药物。(3)术后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面色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4)若出现囊袋血肿,嘱患者手术肢体制动1周。(5)术后常规予以0.5kg盐袋压迫6h,每2小时解除压迫5min,如有潜在出血,增加压迫时间至24h,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