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2课时原子晶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2课时原子晶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2课时原子晶体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原子晶体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原子晶体,并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子晶体中各构成微粒之间的作用对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原子晶体的通性推断常见的原子晶体,理解原子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模型,并能利用均摊法对晶胞进行分析。

一、原子晶体及其结构特点

1.概念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三维的共价键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原子晶体。又叫共价晶体。2.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

3.常见原子晶体及物质类别

(1)某些单质:如硼(B)、硅(Si)、锗(Ge)、金刚石等。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金刚砂(SiC)、二氧化硅(SiO2)、氮化硼(BN)、氮化硅(Si3N4)等。

(3)极少数金属氧化物,如刚玉(α-Al2O3)等。

4.两种典型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1)金刚石

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4个共价键对称地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相结合,形成C—C—C 夹角为109°28′的正四面体结构(即金刚石中的碳采取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整块金刚石晶体就是以共价键相连的空间网状结构。其中最小的环是六元环。

(2)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均以4个共价键对称地与相邻的4个氧原子相结合,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相结合,向空间扩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晶体结构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1)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分子,其化学式不是分子式,仅表示该物质中原子个数比。

(2)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稀有气体分子构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3)原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而物质中存在共价键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干冰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但干冰是分子晶体。

例1(2019·长沙高二检测)下列物质的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 )

①CO2②SiO2③晶体Si ④白磷⑤氨基乙酸⑥固态He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

C.②③⑥D.①②⑤⑥

【考点】原子晶体的判断

【题点】由物质类别判断

答案 C

解析CO2、白磷、氨基乙酸、固态He是分子晶体,其晶体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He由单原子分子构成;SiO2、晶体Si属于原子晶体,其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例2最近科学家成功研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氧化物,该化合物晶体与SiO2的晶体的结构相似,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4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形成一种无限伸展的空间网状结构。下列对该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晶体是原子晶体

B.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该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O键数之比为1∶2

D.该晶体中最小的环由12个原子构成

【考点】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原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的分析

答案 C

解析该化合物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4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形成一种无限伸展的空间网状结构,则该化合物晶体中不存在分子,属于原子晶体,A项正确;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4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以共价单键相结合,所以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B项正确;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C—O共价键,所以C原子与C—O 键数目之比为1∶4,C项错误;该晶体中最小的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D项正确。

二、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1)熔点很高。

(2)硬度很大。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3)一般不导电。但晶体硅是半导体。

(4)不溶于一般溶剂。

2.原子晶体熔点和硬度的比较规律

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比较

例3下表是某些原子晶体的熔点和硬度,分析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构成原子晶体的原子种类越多,晶体的熔点越高

②构成原子晶体的原子间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

③构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大,晶体的硬度越大

④构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晶体的硬度越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影响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因素

答案 D

解析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和硬度等物理性质取决于晶体内的共价键,构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对应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例4(2019·邢台高二月考)下列晶体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沸点:NH3>PH3

C.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

D.熔点:SiI4>SiBr4>SiCl4

【考点】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原子晶体熔点高低的比较

答案 C

解析A项中三种物质都是原子晶体,因原子半径r(C)C—Si>Si—Si。键能越大,原子晶体的熔点越高,A项正确;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NH3的沸点大于PH3的沸点,B项正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白磷和冰都是分子晶体,硬度较小,C项错误;四卤化硅为分子晶体,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D项正确。

比较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熔点高低的基本思路

1.正误判断

(1)凡是由原子构成的晶体都是原子晶体( )

(2)原子晶体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不可能存在其他的化学键( )

(3)CO2和SiO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 )

(4)1molSiO2晶体中含4molSi—O键( )

(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的晶体类型一定相同( )

(6)由于共价键的键能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故原子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高( )

答案(1)×(2)×(3)×(4)√(5)×(6)√

2.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无色水晶B.晶体硅

C.金刚石D.干冰

【考点】原子晶体的判断

【题点】由物质类别判断

答案 A

解析A项,无色水晶是原子晶体,属于化合物;B项,晶体硅是单质;C项,金刚石是单质;D项,干冰属于化合物,但它是分子晶体。

3.下列有关原子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B.原子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

C.原子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D.原子晶体熔化时不破坏共价键

【考点】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分析

答案 D

解析A项,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B项,原子晶体是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C项,原子晶体是由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不存在独立的分子;D项,原子晶体中原子是通过共价键连接的,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4.(2019·聊城高二检测)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硬度: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熔点:SiC>SiO2>Si>Ge

C.沸点:HF>HBr>HCl

D.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

【考点】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原子晶体的物理通性

答案 D

5.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等特点,大量用于制造钻头、金属切割刀具等。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中C —C 键的键角均为109°28′,所以金刚石和CH 4的晶体类型相同

B .金刚石的熔点高与

C —C 键的键能无关

C .金刚石中碳原子个数与C —C 键键数之比为1∶2

D .金刚石的熔点高,所以在打孔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浇水冷却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综合 答案 C

解析 选项A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H 4是分子晶体,二者的晶体类型不同;选项B ,金刚石熔化过程中C —C 键断裂,因C —C 键的键能大,断裂时需要的能量多,故金刚石的熔点很高;选项C ,金刚石中每个C 都参与了4个C —C 键的形成,而每个C 对每条键的贡献只有一半,故碳原子个数与C —C 键键数之比为(4×1

2)∶4=1∶2;选项D ,金刚石的熔点高,但在打孔

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如不浇水冷却钻头,会导致钻头熔化。 6.现有两组物质的熔点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A 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 (2)B 组中HF 熔点反常是由于__________。

(3)B 组晶体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液体状态能导电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综合 答案 (1)原子 共价键 (2)HF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③④

解析A组熔点很高,应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B组是分子晶体,且结构相似,一般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HF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但熔点比HCl高,出现反常的原因是HF分子间存在氢键,HF熔化时除了破坏范德华力,还要破坏氢键,所需能量更多,因而熔点更高。分子晶体在固态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

题组一原子晶体的判断及其结构特点

1.下列事实能说明刚玉(Al2O3)是一种原子晶体的是( )

①Al2O3是两性氧化物②硬度很大③它的熔点为2045℃④几乎不溶于水⑤自然界中的刚玉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D.②⑤

【考点】原子晶体的判断

【题点】由物质性质判断

答案 B

解析①指的是Al2O3的分类,⑤指的是刚玉的种类,这两项都无法说明Al2O3是一种原子晶体。

2.(2019·重庆高二调研)下列晶体中,最小的平面或立体环不是由6个原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B.石墨

C.水晶D.晶体硅

【考点】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分析

答案 C

解析金刚石、石墨中的最小碳环及晶体硅中最小硅环都是由6个原子构成的,水晶(主要成分为SiO2)中的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

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原子处于中心,Si原子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原子和O原子个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考点】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分析

答案 D

解析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为空间网状结构,存在四面体结构,硅原子处于中心,氧原子处于4个顶角,A不正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中最小碳环为6个碳原子),而SiO2晶体只是在两个Si原子间插入1个O原子,即最小环含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C不正确,D正确。

题组二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4.(2018·重庆月考)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B.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C.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

D.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考点】原子晶体的综合

【题点】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综合考查

答案 D

解析金刚石是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的分子。在天然存在的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在高温下金刚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5.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有关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iCl4是分子晶体

B.晶体硼是原子晶体

C.AlCl3是分子晶体,加热能升华

D.金刚石中的C—C键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弱

【考点】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原子晶体的通性

答案 D

解析SiCl4、AlCl3的熔、沸点低,都是分子晶体,AlCl3的沸点低于其熔点,即在未熔化的温度下它就能气化,故AlCl3加热能升华,A、C项正确;晶体硼的熔、沸点高,所以晶体硼是原子晶体,B项正确;碳原子的半径比硅原子的半径小,金刚石中的C—C键长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长短,金刚石中的C—C键能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能大,金刚石中的C—C键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强,D项错误。

6.(2019·怀化高二检测)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相同的是( ) A .C 60和金刚石 B .晶体硅和水晶 C .冰和干冰

D .碘和金刚砂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 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 答案 B

解析 氮化硼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根据该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知其为原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为共价键。C 60和金刚石熔化时分别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A 项错误;冰和干冰熔化时均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C 项错误;碘和金刚砂熔化时分别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D 项错误。

7.(2018·南昌高二检测)氮化碳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其中β-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超硬新材料。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化碳属于原子晶体

B .氮化碳中

C 为-4价,N 为+3价 C .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 3N 4

D .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综合 答案 B

解析 由题给信息,氮化碳是超硬新材料,符合原子晶体的典型物理性质,故A 正确;氮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碳元素的,所以在氮化碳中氮元素显-3价,碳元素显+4价,故B 错误;晶体结构模型中虚线部分是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正方形顶点的原子有1

4被占有,边上的原子有

1

2

被占有,可得晶体的化学式为C 3N 4,故C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故D 正确。 题组三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8.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不被破坏

B .白磷晶体中,结构粒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C .石英晶体是直接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D .构成分子晶体的结构粒子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考点】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

答案 B

解析分子晶体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熔化时,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未发生变化,破坏的只是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白磷晶体是分子晶体,在P4内部存在共价键,而结构粒子(P4)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B错误;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C正确;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也属于分子晶体,而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在分子内部不存在共价键,在干冰晶体中,CO2分子内存在共价键,D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通常熔点就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分子越稳定

【考点】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

答案 B

解析冰的融化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H—O键没有断裂,A项错误;影响原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是键能,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就越高,B 项正确;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一般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C 项错误;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与共价键的键能有关,D项错误。10.(2019·宣城高二检测)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最硬的原子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WX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固体X2Y是分子晶体

C.ZW是原子晶体

D.ZY2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考点】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综合

答案 D

解析经分析X为H,Y为O,Z为Si,W为C,则WX4为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X2Y为H2O,固态时为分子晶体,B项正确;ZW为SiC,为原子晶体,C项正确;ZY2为SiO2,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D项错误。

11.(2018·武昌实验中学高二期中)磷化硼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如图为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其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化硼的化学式为BP ,其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 .磷化硼晶体的熔点高,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 .磷化硼晶体中每个原子均参与形成4个共价键

D .磷化硼晶体在熔化时需克服范德华力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综合 答案 C

解析 由磷化硼的晶胞结构可知,P 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18×8+6×1

2=4,B 位于晶胞内,

数目为4,故磷化硼的化学式为BP ,磷化硼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所以磷化硼晶体属于原子晶体,A 项错误;磷化硼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B 项错误;由磷化硼晶胞结构可知,磷化硼晶体中每个原子均参与形成4个共价键,C 项正确;磷化硼晶体为原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共价键,D 项错误。

12.(2018·厦门一中高二期中)正硼酸(H 3BO 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的白色晶体,层内的H 3BO 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 .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

C .H 3BO 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D .1molH 3BO 3晶体中平均含3mol 氢键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综合考查 【题点】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综合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正硼酸(H 3BO 3)中存在H 3BO 3分子,属于分子晶体,故A 项错误;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因此分子中B 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B 项错误;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共价键键能大小有关,与氢键无关,故C 项错误;一个H 3BO 3分子参与形成了6个氢键,一个氢键为2个H 3BO 3分子所共用,因此1 mol H 3BO 3晶体中平均含3 mol 氢键,故D 项正确。

13.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SiC和晶体Si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的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的不同。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π键,试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O2属于________晶体,干冰属于________晶体,所以熔点:干冰________(填“<”“>”或“=”)SiO2。

(3)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干冰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考点】原子晶体的综合

【题点】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综合

答案(1)sp3共价键SiC>Si (2)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π键原子分子<(3)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1)晶体硅中1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相连,呈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其杂化方式是sp3,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相似,故C原子的杂化方式也是sp3;因为Si—C键的键长小于Si—Si 键,所以熔、沸点:碳化硅>晶体硅。(2)SiO2为原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所以熔点:SiO2>干冰。(3)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均为原子晶体,构成微粒均为原子,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干冰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CO2分子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

14.(1)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______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__个原子。

(2)金刚砂(SiC)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金刚砂的空间网状结构中,碳原子、硅原子交替以共价单键相结合。试回答:

①金刚砂属于________晶体,金刚砂的熔点比金刚石的熔点________。

②在金刚砂的结构中,一个硅原子周围结合了________个碳原子,其键角是________。

③金刚砂的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__个硅原子。

【考点】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原子晶体的结构分析与计算

答案(1)共价键 3 (2)①原子低②4109°28′③3

解析 (1)硅晶体和金刚石晶体相似,即硅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晶胞每个面心上的硅原子为2个晶胞共有,则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为6×1

2=3个。(2)①由于金刚砂是空间网状结构,

碳原子和硅原子交替以共价单键结合,所以金刚砂是原子晶体;硅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的半径大,所以金刚砂的熔点比金刚石的低。②硅和碳是同主族元素,所以硅原子周围同样有4个碳原子,键角为109°28′。③构成的六元环中,有3个碳原子、3个硅原子。

15.(1)金刚砂(SiC)的硬度为9.5,其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则金刚砂晶体类型为________;在SiC 中,每个C 原子周围最近的C 原子数目为________;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 ,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

(2)硅的某种单质的晶胞如图乙所示。GaN 晶体与该硅晶体相似。则GaN 晶体中,每个Ga 原子与________个N 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 原子相连的N 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为_____。若该硅晶体的密度为ρg·cm -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硅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用代数式表示即可)。 【考点】 原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 【题点】 原子晶体的结构分析与计算 答案 (1)原子晶体 12 4×40g·mol -1

(a ×10-10cm )3×6.02×1023mol -1 (2)4 正四面体 34×3224

ρ·N A

解析 (1)金刚砂(SiC)的硬度为9.5,硬度大,属于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周围最近的碳原子数目为3×4=12;

该晶胞中C 原子个数为8×18+6×12=4,Si 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为a ×10-10

cm ,体积V

=(a ×10

-10

cm)3

ρ=m V =4×40 g·mol -1

(a ×10-10 cm )3×6.02×1023 mol -1

(2)根据物质的晶体结构可知,在GaN 晶体中,每个Ga 原子与4个N 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 原子相连的N 原子构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在晶体Si 的晶胞中含有Si 原子的数目是8×

1

8

+6×12+4=8,则根据晶胞的密度ρ=m V 可知V =m ρ=28×8

N A ρ=224ρ·N A

cm 3

,晶胞的边长a =3

V

3

224ρ·N A cm ,在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 原子之间的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长的14,即3

4×3

224

ρ·N A

cm 。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 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思路: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理解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持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个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而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理解,没有任何理性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有,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学会使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实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实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逐步提升抽象思维的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有。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播放动画1】无数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持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

高中化学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液体>气体。例如:NaBr (固)>Br2>HBr(气)。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②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NaF>NaCl>NaBr>NaI。KF>KCl>KBr>KI,CaO>KCl。 C、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①金属价电子数越多,②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Al,Li>Na>K。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2O>H2Te>H2Se>H2S,C2H5OH>CH3—O—CH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4<SiH4<GeH4<SnH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N2,CH3OH>CH3—CH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17H35COOH硬脂酸>C17H33COOH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 C2H5Cl >CH3Cl,CH3COOH>HCOOH。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 如:CH3(CH2)3CH3 (正)>CH3CH2CH(CH3)2(异)>(CH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通过文字判断晶体类型】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黄草中学廖书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合作意识和敢于探索的探究精神 【重难点】 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配乐画,让学生欣赏,设问引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1: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结合物理所学,预习加自主阅读,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分工:第1-4小组汇报第1题答案,第5-8小组汇报第2题答案)【小结】小结自学成果。 活动2:探究“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师演示】实验3-1,品红扩散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 【图片展示】图3-2和图3-3

【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活动3:探究“分子性质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显示数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也都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得完 【提问】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分子有什么特征? 【小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4: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分子的另两个性质 【学生实验】按表格内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写在相应的表格内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相互交流】互相讲解自己的实验成果 【小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通常情况: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 【联系生活实际】1、结合我们生活实际,举出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哪些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四)学以致用 解答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呼应开头。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和困惑。 (六)练一练,我最棒 抢答,习题见课件。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2.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4.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 5.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就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就能作出回答。 > 二、探究新知 【过渡】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3-2】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讲解】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已能把分子、原子放大几十万倍而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看教材49页图3-2和图3-3 【讲解】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

【过渡】有谁直接用肉眼看见过分子(生答:没有见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生答:因为分子很小)分子到底有多小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实来想象一下。 < 【阅读提示】一滴水很渺小,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请在教材48页最后一段中上找一找。(生答:×1021个水分子,约合17万亿亿个。) 【过渡】17万亿亿是个什么概念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48 页最后一段第 2-3行。 【讲解】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要想把一滴水全部喝到肚子里去,竟需要五十万年的时间。 【提问】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抽生回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应该都非常小。 【阅读提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大家在教材上找一找。(生答:大约是3×10-26Kg。) 【讲解】可见分子的质量真的是非常小。 【讲解】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汉字“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小拇指指甲的1/20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 【讲解】由此可见,分子和原子非常小。 【板书】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除了具有“很小”的性质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教材4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 【观察并介绍】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展示酚酞试液)这是它的溶液,是什么颜色(生答:无色)酚酞遇到氨水这样的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活动与探究】 步骤一、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抽生描述】溶液为无色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B)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40 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1C-12O-16 N-14 S- 32 一、选择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 .甲烷的产量 B .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苯的产量 2.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 . CH3Cl B . CH2Cl 2C.CHCl 3D. C6H14 3.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水B.溴水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5.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6.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7.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 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 - 而显碱性OH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8.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水平、想像力和分析、推理水平。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分子有那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比较 1、分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1~52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说法对吗? 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氢气+氧气;(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 很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 2.分子、原子的概念 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53~54 第2、4、5题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分子有那些基本性质? 【抽生回答】(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导入】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是当然就没有改变。 2.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

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也就不能保持。 【提问】由以上可知,如果物质的分子不变,化学性质就能保持不变。分子变了,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分子下定义呢?请同学们看教材50页第二段。 【抽生回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抽象概念直观化】酒精能燃烧,如果取其一半,能否燃烧?(生答:能。)取其一半的一半,能否燃烧?(生答:仍能燃烧。)可见构成酒精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 【提问】分子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请找一找。 【抽生回答】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最小”。 【过渡】为什么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其‘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呢?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许会豁然开朗。 【小故事】伽利略的父亲曾带伽俐略去朋友家作客,当时天上正飘着鹅毛大雪。小伽俐略一边走一边玩,非常高兴。忽然,他停住了脚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问:“爸爸,雨水没有颜色,雪花为什么是洁白的呢?”雨水和雪花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他们颜色不同,状态不同,可见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在常见的物质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氧气(O2)由氧分子构成,臭氧(O3)由臭氧分子构成,氢气(H2)由氢分子构成,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水(H2O)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氨气(NH3)由氨分子构成。 【讨论】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 子第一课时教案 2020-12-12 【关键字】教案、方法、质量、认识、问题、难点、自主、充分、良好、保持、发展、建立、提出、了解、规律、关键、思想、重点、负担、增强、分析、解决、做实、减轻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初中孙红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5).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三)、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和原子》教后反思 在分子和原子教学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我将这个课题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分子,原子的知识第二课时再学习。 分子这一节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也是解决化学教学难点——对宏观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的关键,但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高中化学晶体结构知识汇总

1、晶体类型判别: 分子晶体:大部分有机物、几乎所有酸、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所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原子晶体:仅有几种,晶体硼、晶体硅、晶体锗、金刚石、金刚砂(SiC)、氮化硅 (Si3N4)、氮化硼(BN)、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石英等; 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离子晶体:含离子键的物质,多数碱、大部分盐、多数金属氧化物; 2、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对比表 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定义分子通过分子间 作用力形成的晶 体 相邻原子间 通过共价键 形成的立体 网状结构的 晶体 金属原子通 过金属键形 成的晶体 阴、阳离子通 过离子键形成 的晶体 组成晶体的粒子分子原子金属阳离子 和自由电子 阳离子和 阴离子 组成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或氢键共价键 金属键(没 有饱和性方 向性) 离子键(没有 饱和性方向 性) 典型实例冰(H2O)、 P4、I2、干冰 (CO2)、S8 金刚石、晶 体硅、 SiO2、SiC Na、Mg、 Al、Fe NaOH、 NaCl、K2SO4 特征熔点、 沸点 熔、沸点较低熔、沸点高 一般较高、 部分较低 熔、沸点较高导热性不良不良良好不良 导电性 差,有些溶 于水可导电 多数差良好 固态不导电, 熔化或溶于水 能导电 机械加 工性能 不良不良良好不良 硬度硬度较小高硬度 一般较高、 部分较低 略硬而脆 溶解性相似相溶不溶 不溶,但有 的反应 多数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 剂 3、不同晶体的熔沸点由不同因素决定: 离子晶体的熔沸点主要由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键强弱)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决定,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主要由晶体中共价键的强弱决定,且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4、金属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同周期金属单质,从左到右(如Na、Mg、Al)熔沸点升高。

高中化学04晶体结构学生

晶体类型与结构 知识梳理 一、晶体 1.定义: 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它具有固定的熔点。 2.类型: 根据化学键的种类不同,我们把晶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晶体 1.定义:由_______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物 (1)氯化钠晶体 由图可知,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_____个Cl-,而每个Cl-周围也有____个Na+,它们之间通过离子键的作用结合,并在空间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则的几何形状。 注:NaCl指的是化学式,而不是分子式,其晶体中不存在NaCl分子 (2)CsCl晶体 CsCl晶体是立方体结构,每个Cs+周围有____个Cl-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每个Cl-周围有 ____个Cs+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每个Cl-周围有_____个Cl-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

【思考】构成氯化钠晶体和氯化铯晶体的微粒是什么? 3.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晶体的特点 在离子晶体中,由于阴阳离子间存在较强的离子键,所以离子晶体的结构一般比较____,密度____,且具有较_____的熔点、沸点和硬度。 【思考】如何判断某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三、分子晶体 1.定义 分子晶体的基本结构微粒是__________,是分子间通过___________形成的晶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物 (1)干冰 干冰晶体中,二氧化碳分子分布于立方体的每个顶点和每个面心上。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最相邻的二氧化碳分子共有_____个。 (2)C60(富勒烯):1985年发现,荣获199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中碳原子组成12个五元环和20个六元环,被称为足球烯。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Tong 2012/8/22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4.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一、【复习回顾】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停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速率 (3)分子之间有;升高温度间隔,降低温度间隔。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几种分子模型 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小结:1、分子是由构成。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知识点2:原子的概念 如图是水分子电解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下,猜想在水电解的实验中, 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1.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时,水_____ 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____原子和_____原子; 大量____原子两两结合构成____气分子,然后聚聚在一起构成氢气; 大量____原子两两结合构成____气分子,然后聚聚在一起构成氧气; 所以该变化是______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小结】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2.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如: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6.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 ※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 (1)金属,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3)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分解重新组合 分子原子新的分子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知识点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分子原子不同点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在化学反应中 构成物质的情况有些物质是由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粒子性质不同。 注意点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联系分子可以原子,原子可以分子。 【知识拓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闭上眼睛,闻到花露水味道的同学举手并观察你周围同学的情况(教师从教师前排洒花露水) 花露水是你使劲用鼻子从前排吸去的吗?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资料卡片】一立方厘米的空气中有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计算,需要80年才能计算完; 【视频演示】显微镜下的一粒花粉微粒为什么会动 【问题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在一条滤纸上间隔滴加三滴酚酞放入大试管中,将一团棉花一面滴加浓氨水,并将有氨水的一面塞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当三滴酚酞溶液均变红,将滤纸取出一会,在观察滤纸。【问题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 【问题6】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高中化学晶体结构与性质范文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知识归纳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1)______物质凝固; (2)______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______); (3)______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自范性 ①定义: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规则的______,这称为晶体的______。非晶体物质没有这个特性。 ②形成条件:晶体______适当。 ③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______里呈现______的______排列。 (2)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质即______。 (3)晶体的______较固定。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______实验。 二、晶胞 1.概念 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______。 2.结构 晶胞一般都是______,晶体是由无数晶胞“______”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______。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排列的,取向______。 (3)所有晶胞的______及内部的原子______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一、1.有周期性没有相对无序 2.(1)熔融态(2)气态凝华(3)溶质 3.(1)多面体外形性质自范性生长的速率三维空间周期性有序 (2)各向异性(3)熔点(4)X-射线衍射 二、1.结构重复单元 2.平行六面体无隙并置(1)间隙(2)平行相同(3)形状种类 知识重点 与晶体有关的计算 晶体结构的计算常常涉及如下数据:晶体密度、N A、M、晶体体积、微粒间距离、微粒半径、夹角等,密度的表达式往往是列等式的依据。解答这类题时,一要掌握晶体“均摊法”的原理,二要有扎实的立体几何知识,三要熟悉常见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均摊法”原理 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被n个晶胞所共有,则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 n 。 非平行六面体形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同样可用“均摊法”,其关键仍然是确定一个粒子为几个晶胞所共 有。例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对六边形的贡献为1 3 ,那么一个六 边形实际有6×1 3 =2个碳原子。又如,在六棱柱晶胞(如下图所示的MgB2晶胞)中,顶点上的原子为6个 晶胞(同层3个,上层或下层3个)共有,面上的原子为2个晶胞共有,因此镁原子个数为12×1 6 +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化纤织物与纯毛织物 B .用食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积存的水垢 C .用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 .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 2.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 B .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 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 溴单质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C .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D .1 mol 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 mol 氢气,可证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 2CO 3 溶液除去 4.生活中常遇到一些涉及化学知识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品牌八宝粥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B .人体内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无任何作用 C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 D .天然皮革常用于制衣、制鞋、制胶,实际上它是凝固和变性的蛋白质 5.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 ℃~400 ℃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等碳水 化合物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溶液中高温 加热,生成了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 36H 50O 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B .蔗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 .焦糖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D .“焦糖烯”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6.能一次鉴别CH 3COOH 、C 2H 5OH 、、种物质的试纸或试剂是( ) A .H 2O B .Na 2CO 3溶液 C .pH 试纸 D .石蕊试纸 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D .CH 3COOH +CH 3CH 2OH 3COOCH 2CH 3+H 2O 8.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浓硫酸 △

(完整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宪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三、教学程序

。高中化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相关例题讲解

高中化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相关例题 讲解 自然界中的固体可以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 晶体。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 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具 有固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 一、晶体 固体可以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分布非常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中,绝大多数 是晶体。气体、液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 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具 有固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晶体结构 1.几种晶体的结构、性质比较 2.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 (1)NaCl晶体(如图1):每个Na+周围有6个Cl-,每个Cl-周围有6个Na+,离子个数比为1:1。 (2)CsCl晶体(如图2):每个Cl-周围有8个Cs+,每个Cs+周围有8个Cl-;距离Cs+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

有6个,距离每个Cl-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也有6个,Cs+和Cl-的离子个数比为1:1。 (3)金刚石(如图3):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包围,以共价键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并向空间发展, 键角都是109o28',最小的碳环上有六个碳原子。 (4)石墨(如图4、5):层状结构,每一层内,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的网状结构,每个正六边形平均拥有 两个碳原子。片层间存在范德华力,是混合型晶体。熔点比 金刚石高。 (5)干冰(如图6):分子晶体,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其他12个CO2分子。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 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 构思巧妙合理,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物质可分解为分子,分子课分解为原子。 2.认识多种原子的形象,对原子有一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大小,形状。 3.认识常见的原子,了解这些原子的大小,形状。 4.认识原子组成分子(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原子直接组成物质(金属晶 体中原子的堆积),组成其他化合物。 5.了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微粒。认识到化学反应时机是原子组合的改变,但 原子本身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构建完善物质可分的科学哲学思维。 三.教学程序: 复习分子概念 分子可分,“观察”原子 认识多种原子:形状、直接、质量。 原子构成分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在原子概念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的在认识,说明化学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 反应中原子微粒不变,分子组成改变。 给原子下定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分子,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一起 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首先,什么是分子?它的定义是怎样的? [学生]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分子他有哪些性质呢? 分子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十万倍,1.672*1021 个水分子才是一滴水的质量,这些说明 了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 直径小,质量小 [教师] 分子还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能按老师这样通过例证归纳出分子的其他性质吗? [学生] 通过桂花香味的飘散和品红的扩散知道分子式不断运动的。通过酒精和水的实 验知道分子之间有空隙。(根据学生的回答查漏补缺,在此不做赘述) 新课导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大家再来看一下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里有个限制条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去掉这个前提限制条件, 不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否还可以找到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呢? [学生] 讨论此问题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五十页的内容,观察图3-5,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氧分 子是由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为氧原子。同样的,一个氮分子也是由 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作氮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个氧原子组成,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内容——原子。 [板书] 原子 [教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看大家能否归纳出原子的共同特征,演示ppt。大家注意一下原子的形状、大小、质量。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队原子是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呢?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从学习熟悉的典 型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这些能够证明微观粒子运动的常见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从复杂的生活现 象中抽取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体现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科学实验有关图片和一滴水中分子数量的介绍,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和局限,有利于他们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观点的接受、理解和确立。后续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 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如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来来证明氨分子是是不断运动的,如何用分子运动观点来分析和解释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的特点等。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一段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他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提出‘‘物质之间为什么发生变化?’’‘‘物质到底有什么构成的?’’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于生 活中湿衣服的晾干、蔗糖的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等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并且学生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判别能力,并且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但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抽象思维过渡。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 现一些问题: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 特殊性质。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 观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策略 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没有形成微观粒子的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是突出的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时,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尤其易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因此要用现象明显的实验、用日常生活熟悉的例子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本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等方式,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等启发学生,尤其是我校采用班班通 设备后,安装的畅言教学系统,对于本课的学习很大帮助,教学系统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在 教学中,具体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特点。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 子。 (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 处理加工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