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是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理论。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4、总之,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

二、应当如何正确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已产生但尚不发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已经暴露但尚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尖锐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确信资本主义必然为新的社会所代替.包含了许多对新社会的天才预见.其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但其历史发展是唯心主义的.列宁说它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是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四次飞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4)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转变.

2.社会主义发展的五大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理论发展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4)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休系的时期.(5)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

四、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答: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全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有助于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3)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4)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全面地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前途有个正确的看法.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一、列举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家的理论创新。

答: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和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即“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是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德国闵采尔的“千年太平王国”和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其特点是主要用梦幻般游记文学的形式描绘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开始从理论上论证、法律上规范社会主义的原则。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和巴尔夫。第三个阶段是十九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其特点是以系统的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答: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唯物史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应该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中去寻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由此得出了三个科学理论: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也只有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剩余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和财富的源泉。第二,它阐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受奴役、被剥削的地位与要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第三,论证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

总起来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完全建立在科学的、现实的基础之上。

三、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4、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5、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遵循如下四条建党原则:第一,必须制定一个正确的理论纲领。第二,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制定纲领和策略时,应把理论原则和各国各时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第三,党只有坚持民主制的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发挥好自己的领导作用。第四,党的团结和统一是有原则的,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6、通过各种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第一,实行社会主义改造①要剥夺剥夺者,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②要改造小农和其他小私有者,通过合作社吸引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第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极大提高的前提下,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8、为了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必须实行如下几条民主原则:第一,实行真正民主的普选制,保证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选出各级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第二,选民对各级领导人和公职人员拥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罢免权;第三,反对特权,废除高薪,缩小工资差别;第四,实行民主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要有必要的集中,但要坚决反对个人专断。总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以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上面这些理论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来的。100多年来,这些基本原理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指导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今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它仍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答: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开放性。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这是革命导师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

2、科学社会主义反对任何狭隘性和封闭性,勇于批判的继承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其他阶级的学说和不同的学派,从不采取宗教主义的态度。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容,修正个别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绝不是凝固不变的学说。

4、从理论成果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

这些历史事实都充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固定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

上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正是由于它能与时俱进,所以才能使自身永葆青春。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如何理解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性?

答:1)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学说.

1914年的世界大战削弱了国际资产阶级的力量,造成了帝国主义阵线的分裂和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的出现,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有得的客观条件,那就是如果这时有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就有可能首先突破帝国主义防线的薄弱环节.

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可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年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又指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2)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特殊条件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具备两个特定的条件:一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比较薄弱,二是无产阶级力量比较成熟.如果只有第一个条件而没有第二个条件,革命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如果在一个国家里,无产阶级力量很大,而资产阶级也不软弱,甚至很有政治斗争经验,那么,社会主义革命也难以在这里取得胜利.

3)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思想,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事实的

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对这一原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虽然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这方面来看,经济发达国家应该最有可能首先进入社会主义,但是不能僵化地对待这种决定作用,同时还要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经济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还包括上层建筑,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是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思想,文化,传统乃至国际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

历史事实证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都不是从旧制度最发达的地方开始的,一种社会制度在某个国家里发展的越充分,越成熟,越完善,越典型,新制度在这里突破旧制度就越艰难,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两个规律是:一是新制度的更替往往是在旧制度比较弱的国家或地区迈出第一步,二是就某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如果前一个制度很强,后一个就弱一些,前一个弱些,后一个就较强.

二.简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这个党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在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客观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她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劳动人民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不拒绝和平的斗争形式,但从来不把它看成是主要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十月革命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以武装劳动保险反对武装反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

第三,无产阶级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在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占人中少数的工人阶级只有和占人中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优势,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四,无产阶级必须加强同国际上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联合,这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的大力支持,是国际无产阶级共同斗争胜利的产物.

十月革命的这些基本经验,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对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分析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答: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困难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客观方面

第一,这些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后,面临双重历史任务,既有社会主义自身任务,还有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发主化和反对封建主义思想余毒的民主主义任务.

第二,这些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上高于资本主义,但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个主要方面很难在短时期内出现令人信服的优越性.

第三,在"一个世界,两种制度"并存与对立这个大格局中,资本主义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并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包围.

第四,当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以后,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

二)主观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前人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是个长期探索过程,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者,从主观指导上,往往照搬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而对社会主义所作的预测,在思想上犯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甚至扭曲社会主义.

第四章苏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点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答:新经济政策内容:第一,允许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每年粮食税额在春耕前公布。第二,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型企业存在,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第三,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

第四,对分散的小农经济,用渐进的、为广大农民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合作社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论述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答:1.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基础上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2.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和文化工作中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3.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经济文化落后而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苏维埃政权同资本主义最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管理方法结合的程度。

4.国有化不等于生产的社会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5.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要通过合作社这个过渡到新制度的阶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6.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农联盟问题,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7.要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8.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⑴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⑵列宁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的重要,认为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但同时要实行个人负责的制度。

⑶列宁主张从严治党,注意纯洁党的组织。

⑷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应该有相应的改变,党政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范围。

三. 简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建成,这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克服国内工农矛盾,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工农联盟,依靠内部积累,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支援下,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这是一国可以做到的。

意义: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苏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其次,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映了苏联人民高度的革命热情以及要求迅速改变落后面貌,赶上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鼓舞了广大群众排除万难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 应当如何正当评价斯大林模式

答:所谓斯大林模式,又叫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一整套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它是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具体而完备的实现形式,既有贡献又有弊端,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1.“一国胜利后”,苏联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和战争威胁之下

2.苏俄的特殊国情:革命前的俄国是个军事封建制的帝国主义国家,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人民没有民主的传统。

3.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从主观上说,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密不可分。

(二)其基本内容:

经济方面:

1.保证重工业高速度优先发展的经济结构模式

2.两种社会主义共有制形式的所有制模式:斯大林认为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志是建立起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所有制结构。

3.排除私人经营,完全掌握在国家、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手中的商业模式。

4.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政治体制方面:

5.立法权和行政权相统一的苏维埃国家政权形式

6.个人专断和以党代政的政治领导模式

7滥用任命制,缺乏监督机制,实际存在领导干部终身制。

文化体制方面:

1.各种文化单位由国家包下来。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2.盛行个人崇拜,把领袖奉若神明,社会科学难以创新。

(三)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容抹煞;同时也存在重大的失误,有不容忽视的弊端,不容回避。

主要历史功绩:

1.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

2.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弊端与过失

1.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了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它导致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它导致了党和国家机关的严重官僚主义,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它导致了个人崇拜、个人专断,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

全,长期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当变不变、故步自封、拒绝改革,逐渐走向僵化。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几乎所有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搬用过苏联的一整套理论和模式,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苏东剧变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1、改革是所有社会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其基本矛盾的唯一要求和方法。

3、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的必经途径,不发达国家更难以一蹴而就建成理想的社会主义,更要不断通过改革来探索实现社会主义之路。

4、改革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

二、论述东欧巨变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

1、历史原因

2、内部方面的原因

a经济发展缓慢是东欧各国社会内部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b从政治方面看,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是东欧各国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的要害

c从民族问题的角度看民族矛盾激化是东欧巨变的催化剂

苏联因素

d苏联把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强加给东欧国家,使他们不能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e苏联处于自己的利益,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并力图通过党的系统、国家关系、军事联盟和经济集团牢牢控制住东欧国家

f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东欧国家“松邦”,为剧变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3、西方国家的因素

西方国家主要通过以下几手对东欧进行“和平演变”的:

a.西方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b.西方的自由和民主由一定的吸引力

c.西方国家借助其经济优势,以贸易、科技为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向西方靠拢,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教训】

1.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应体现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上。

2.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优越性应体现在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广泛、更充分的民主上。

3.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解决好民族问题。

4.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是,要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1.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影响

2.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基本原因)

3.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

4.民族政策失误和民族矛盾激化

5.同美国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经济

【原因】a.在东西方处于冷战的条件下,为了打破美国对苏联的军事优势,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b.苏共领导的霸权主义思想作怪,为了同美国争取世界霸权

6.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推行的、促使苏联各种矛盾激化并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导因,即近因。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应时刻注意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注意防止“左”地倾向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模式和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灵活的改革策略,改革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上的失误必然对改革的策略和相应的政策产生负面的影响

五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曲折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是特殊的苏联模式这种体制,而不是马克思所预示的社会主义本来的理论和思想。

2.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系于改革,但是改革切不可盲目冒进,必须切合国情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虽然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但社会主义并未消亡,社会主义事业犹在。

第六章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思潮

一应当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1、劳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进展。

2、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了长足进步。

3、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人队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4、一般劳动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二)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在其根本制度所许可的限度内,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做了一些较大幅度的调整、改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2、新科技革命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比较充分的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使科技革命的成果直接作用于资本主义财富创造。

3、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斗争,也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改弦更张”的一个原因。

4、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分工,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支撑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经济原因。

但是,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调整和改良,从根本上讲,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何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矛盾,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

当代资本主义包含和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及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使“三大差别”的消失已初露端倪。

2、社会生产关系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都已蕴含着社会主义因素。

3、会主义上层建筑已在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并为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做了某些形式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为社会主义直接打开了大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无法改变、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

二、列举当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有较大影响的发达国家的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法国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基本特征)、西班牙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其他国家的如:美国共产党、加拿大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

三、列举当前的社会主义和准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执政党:劳动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执政党:劳动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执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和国,执政党:共产党。摩尔多瓦共和国,执政党:共产党。蒙古人民共和国,执政党:人民革命党。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执政党:第五共和国运动党。玻利维亚共和国,执政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

第七章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一、简述全球化的全过程

全球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不断加强的历史演进过程,考察全球化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和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时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9世纪末,全球化伴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而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随高科技的发展,进程异常迅猛。国际互联网络的应用已由军事、科研、教育和行政部门,扩展到商业贸易和生活领域,使人们切实体会到“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些说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的历史趋势,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是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全球化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全球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阶段、社会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阶段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历史,还都是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历史,然而社会主义和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原先都是半殖民地殖民地,这些国家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全球传播的产物。社会主义全球化也分为两个阶段:变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社会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全球化进入到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过渡阶段。但终究因为各种原因苏联各国失败了,自己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因此,在变资本主义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全球化时,要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二、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既有利也有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1)挑战包括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扩张、政治干预和文化渗透的挑战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实质,是要实现资本主义全球化,在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制度安全的挑战

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参与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就必须受到他们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则、协议和制约,可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受控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在国际资本输出时,投资集中于利润高和外向型经济门类,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这种几种无助于受资国国内产业链的延伸,还有可能造成受资国地区经济的畸形发展。

发达国家输出资本时往往附带都受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私有化的发展道路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2)机遇

全球化浪潮结束了社会主义孤立发展的状态,使社会主义能运用资本主义条件下取得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缩短了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时间和距离

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吸引外资,向外投资和扩大对外贸易,,能够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

打破了以往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思想观念的“禁区”,有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变革,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整

体改革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全球视野和思维框架。是我们能够正确的把握世界发展潮流,顺应历史

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三、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参与全球化

(1)正确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健全本国的社会组织,发挥他们在全球化种的作用,强化国家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加入各

种国际组织,就要交出部分经济决策权,相当于一部分权力无形中转移到跨国性的组织结构中去,成为国家权

力的向上转移;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也要把一部分国家权力逐步的退出经济、社会领域,成为国家权力的向

下转移。

我们强调要有一个自主健全的社会,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适度分离,并不意味着主张削若国家应有的权利,社会

主义国家发展需要的不是一个取消国家的社会或病态社会。

(2)既要斗争,又要联合

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的参与全球化,就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国际组织,遵守一些相关的国际规定,但这些

规定是西方强国制定的,一些国际组织往往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用来控制

其他国家,尤其是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不要回避,不要一味的妥协退让,而

是开展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交流与合作规定的制定,呼吁修改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则,

逐步实现全球化进程中角色的转变,最后成为主导着。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也是不合理世界秩序的受害者,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与他们广泛联合,求同存异,团结

奋斗。

(3)要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全球化时,要改革与世界经济不相符的体制、法则、惯例,与国际接轨,但不能一

味强调“按国际惯例”办事,把“按国际惯例”普遍化,忽视了自身的情况。

社会主义应该是多样性的,要注意结合本国的情况,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建设发展之路。

第八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一.论述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兴起是历史必然?

答: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历史逻辑。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资本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败,将中国的未来历史引向了社会主义,

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

⒉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没能完成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民富国强的历史任务。

⒊帝国主义列强并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千方百计的阻挠和破坏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

革命,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方案最终破产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推进,沟通着中国人与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联系。

⒈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思想来源,并内在而直接的将近代中国导向社会主义。三)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危机,促使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出现新的趋势,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共有,世界

主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一新趋向的发展,使中国思想界直接趋向了社会主义。

四)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先进

分子在比较中最终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绝非偶然,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人民面对新的选择时,由世界文化变动及

整个思想大势所引起的反响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二.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了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基本目标

1.社会发展的和谐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2.社会关系的和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关系,坚持公平与正义,从根本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外部环境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①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佳状态

②保持生态平衡

③最大限度的提高物质能量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有计划的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答;一)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有利条件。

⒈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牺牲代价打出来的,这种威势至今仍然存在。

⒉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⒊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生要思想,是指引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伟大事业旗帜。

⒋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相当可观。

⒌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和坚强领导。

二)不得条件

⒈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同资本主义相比较是弱势。

⒉全球化的趋势对我们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⒊市场改革不可逆转,但仍有其负面效应。

⒋有一批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

三)面对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⒈一定要全面正确的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⒊必须坚持反对腐败。

⒋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必须对西化和分化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筑起一道思想上的防线和长城。

5.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四.结合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考试时间:7.9下午 一、简答:10’×3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顾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积极贡献【历史功绩】: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根本缺陷】: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解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解析】:B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解析】:D 德英法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 《共产党宣言》, 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D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4.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 其国家的斗争,因巴

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 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解析】:D。A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B项主要 发生在19世纪末期。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 权的尝试,故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5.图4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我们纪念十 月革命的理由有: 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图4. 邮票《攻打冬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③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转正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 “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的这两段评 价: A.互相矛盾 B.自我否定、自我修正 C.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一样 D.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 【解析】D 马克思不赞成1870年9月起义,但对这次斗争中工人阶级的优秀表现给与 充分肯定,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作出的结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课后习题 绪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大体上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这三个组成部分,但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因为: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要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①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与其他学科一致,也是一门学科,它要求众多的人来掌握、研究、探索运用、发展这门学科;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3)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

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转引自《回忆马克思恩格斯》,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答:(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领导问题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D,武装斗争问题 3.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 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 4.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5.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确切?()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判断题 1.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5.既然列宁“一国胜利论”是正确的,那么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就是错误的。() 四、问答题 1.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功绩和缺陷?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3.简述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4.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5.资本主义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6.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主要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党章中被规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党内扎下根来;共产党虽然成为执政党,但是缺乏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也使党不具备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经不起风浪的袭击。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新思维”之风袭来时,东欧各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及 解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科学社会主义强化训练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B.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C.“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 D.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C)。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5.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C)。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 B.阶级斗争 C.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8.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 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 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B)。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 (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收集了一手可靠的材料。 4、试述邓小平两大重要历史贡献 第一,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成功的在中国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