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重点复习题详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重点复习题详解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重点复习题详解

简答题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l )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2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3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 l )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2 )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3 )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4 )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 l )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 3 )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确定白由贸易的原则一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实现小农生产的合作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有什么新现象、新特点?如何看待?

发生f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f新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采取新的形式(建立有利于他们的政治经济手段,不公平不公正的手段),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

这些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l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2 、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他们在不违背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改变。

3 、与世界社会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的力量挣扎和影响加强有密切关系。

资本主义矛盾的新特点: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深化。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化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其矛盾加深。

2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根本改变。

3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掠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呀地原料价格,提高高端产品的价格,拉大价格剪刀差,此外还有经济上的控制。

4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新的演进。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基石’

A .唯物史观创立的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块基石)l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 、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3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B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第二块基石)1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2 、剩余价值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

5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1 .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2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①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②要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③大力发展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⑤加强政权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苏联在列宁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约6年时间。

前3年,他缺少清醒的认识,急于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3年,他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迁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为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后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农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6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答: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动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言以蔽之,集权模式是也。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1 .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①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③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④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2 .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①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②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③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

历史功绩:①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②保证了苏联在20世纪30

年代高速度的发展工业,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资基础;③保证了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的胜利;④为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消极影响:①使苏联走上了并非最佳的发展道路;②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发挥:③在实践中逐渐对苏联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阻滞作用;④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⑤形成了消极的国际影响,对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损害。

7 .联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1 .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①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③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④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

2 .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①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②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③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改革必要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改革。

j又.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①是当时情况下实现无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管理领导权的需要②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迅速建成社会主义,摆脱帝国主义干涉威胁的需要③是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直接相关的。

9 .《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主义

基本原理:( l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顺利的规律

①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②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

无产阶级的优点:最先进;最富有革命性,战斗力(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最富有组织性。此外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易于组织起来战斗;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农民具有紧密的联系。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3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

( 4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 5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 6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

十.东欧剧变的教训根本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是什么?东欧剧变教训的根本点: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力向,即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

l 、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3 、在改革建设过程中坚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 、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社会更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领导更具有说服力,战斗力,使共产

党成为真正的领导核心。

7 、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激化。

8 、争取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l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2 )和平共处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权,独立自主,且要警惕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干涉,渗透和颠覆。

十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

十二、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工人运动结合的原因:

a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种实践的科学,其哲学为无产阶级服务,b通过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外部传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十三、《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两个必然性”理论的?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阶级矛盾激化,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私人占有,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土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两个必然“原理,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优势,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宣言》中提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措施在当今世界有的已经变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是,这种调整还只是处在量变阶段,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最终战胜资木主义.

论述题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 、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3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l )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 )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 )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 )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 )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 )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个隶属于党,苏共

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 、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

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5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PZ12一PZ18 )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6 、如何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39一P243 )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是决定社会性质的。有符合三个代表的党,不仅可以保证公有制真正落实,甚至也可以使其他形式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变性质来为全体人民服务。如何实践:( 1 )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 )坚

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3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7 、试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①苏东巨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②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全球化阶段。③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⑤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8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存在,两治阶级依

极分

严重

然是

化现象资本家阶

然统依的象会

现社

削义

剥主

本本

资资

②③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⑤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9 、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1 、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 、民主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

主义的挑战。为此,要了解二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竞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三是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也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卞义?二是应当怎样看待民卞社会卞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三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10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U .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l )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2 )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3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4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5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6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7 )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12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供参考,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它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摆在了所有社会主义者面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积极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都作了全面分析和科学概括,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内在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政治保证、领导核心和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完善同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 %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体的广泛性,因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维系于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是由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本世纪头20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为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而奋斗,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集中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是保证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赢得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根基,广大人民的团结奋斗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纽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把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我们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感召力。在经济上,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参政议政、表达诉求开辟了畅通的渠道。在文化上,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的理想将更加坚实可靠,我们的目标将更加切实可行,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兴旺发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必然要求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使一切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享有更加合理的膳食、宽敞的住房、方便的医疗、良好的教育、充分的就业、安全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包容性之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感召力之所在。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白豪感,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三、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卜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

进步,都是与坚持解放思想分不开的。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侄桔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方式方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制度,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事实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发展的内涵深刻,外延广泛,首当其冲是经济发展,这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统一论,又要坚持重点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创造始终是发展的核心,离开物质财富的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统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先富群体、后富群体和未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上,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规定,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经过改革开放29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已经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排除各种干扰,经受各种考验,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3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14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

第二,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

第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对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冒进思想。第四,必须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

15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教训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

1 .各国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3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 .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4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国家防腐拒变的根本保证;

基本教训:

1 .社会主义国家把“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看作是发展国家实力的唯一手段,是片面的

2 .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结果,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再也无法发现马克思的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发展经济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

3 .极端的“阶级斗争”思想和实践也使人民及其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受到严重打击,

16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系统的科学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世界意义:

邓小平理论向世界昭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将始终存在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还为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办法。邓小平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1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适应时代潮流的大政策。

2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

3揭示并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4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

5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6深刻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

17 .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社会主义实践为人类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 .实现了国家主权、民族平等和社会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

2 .以实现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为标,实现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等交往。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阻止了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有力地打击了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秩序。第三世界的发展,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 .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人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根本出路。

18 、有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有如下认识: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模式多样的社会主义。

第二,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第三,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将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大众追求的长远的奋斗目标,而不可能在目前的政治一经济一文化结构的状况下完全实现。

2 .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是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在21世纪,“制度社会主义”在数量上不会有大幅度增加,尤其不大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但“价值社会主义”将无时无地不在孕育、生长与发展。1 .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L将是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

5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有望在21世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新高潮的强大推动力。

《金融理论与实践》A卷(2014年)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践》A卷(2014年) 一、名词解释(3*4=12) 1、金融 何谓金融?顾名思义,金,即指金钱或货币。融,即指融通或流通。金融就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或流通。广义的说,金融是指社会货币信用关系的总和。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掌握的具有派生货币能力的货币。它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还包括财政金库存款和邮政储蓄转存款等。由于基础货币具有派生更多货币的能力,所以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3、汇率 指两种货币的比价。 4、金融监管内容 ㈠全面监管 全面监管包括对境内外金融机构、本外币业务、表内外业务的全面监管。这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新的形势下的需要。 ㈡制度监管 即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管。 ㈢重点监管 即由过去重点监管金融活动的合规性向合规性、风险性并重监管过渡。 二、辨析题(3*3=9) 1、“商业银行”是指专门为商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错) 因为商业银行是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既有别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又有别于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很高的独互性,不对客户办理具体的信贷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专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只限于办理某方面和几种特定的金融业务,业务经营具有明显局限性。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则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既经营零售业务,叉经营批发业务,已经成为业务姓角延伸至社会经济生活各个角落的金融”百货公司“和“万能银行”。 商业银行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可以给任何个人和部门提供贷款,它的业务就是存款和贷款。 2、货币政策目标在总体上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要与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是因为货币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服务于整个经济活动,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之一。 3、国际储备就是外汇储备。(错)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在国际间被普遍接受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用对外清偿保证的各种形式对外金融资产的总称。国际储备包括:(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形式主要有: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外汇储备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无论从其增长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来看,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均居主导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际储备日趋“外汇储备化”。(3)在IMF储备头寸(4)特别提款权 三、简答题(7*3=21) 1、何谓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派生能力受哪些因素制约? 答:(1)派生存款就是银行贷款所引起的存款,其实质就是银行以存款货币的形式向再生产过程提供货币。贷款派生存款,是银行信贷制度职能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凡是通过银行转帐的贷款就能派生出存款。 (2)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存款,这部分存款不能用作贷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级考试试题和答案AB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8级经济管理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践》(开卷)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A卷) 一、简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据报道,2009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900亿元2009年第五十一期期限3个月(91天)中央银行票据和800亿元正回购协议。请简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协议的政策含义。 2、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数量同比增加126.5%,达到74.25亿元。请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2分;再说明理由,8分;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按我国现行规定,企业赚取的外汇要按卖出价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 2、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升降变化。 三、论述题(50分;规定字数为800字以上,不足800字者,得分不超过30分) 有人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是金融衍生产品惹的祸”,所以应从中吸取的教训是:中国不应再发展衍生产品,否则难以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你认为这一看法正确么?请阐述你的理由。

2008级经济管理专业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践》A卷答案 一、简答题 1、参考答案:中央银行发发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协议,都属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2分);其实质是货币回笼(5分);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协议回笼货币的政策意图是收紧货币。这一政策操作的针对性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货币的超量投放以及由此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6分);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操作属于适时“微调”(2分)。 2、参考答案:银行在发入信用卡时会给持卡人规定一个最高透支限额,持卡人可以在准许透支的额度内刷卡消费(2分)。当没有或丧失偿债能力的人进行透支消费时,由于其无力还款而形成银行风险(4分)。2009年第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数量同比增加126.5%,说明银行的信用卡风险增加了(5分)。这与近年来信用卡过度发放有关,也与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关。对信用卡逾期未还款数量增加的问题应予以关注,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来化解风险(4分)。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2分)。卖出价又称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它表示银行卖出一定数额的外汇需要收多少本国货币(4分)。按我国现行规定,企业赚取的外汇要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企业结售外汇,对于银行来说是买入外汇,适用的是“买入汇率”或“买入价”,而不是“卖出汇率”或“卖出价”。(4分)2、参考答案:对(2分)。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的变化关系是: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003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早期(16-17世纪):莫尔、康帕内拉;中期(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晚期(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一是他们还不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不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自己学说的客观依据,而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看成是“正义”、“平等”这些理性原则的体现。二是他们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和应当拯救的劳苦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因此他们把实现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三是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理想社会制度,而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5.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扬弃的结果。 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共产主义。 9.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将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最终必将撑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社会革命——新社会。(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 10.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能否最终变成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熟的程度决定的。 1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2.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3.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 14.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了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金融理论与实践作业

金融理论与实践作业 第一讲金额与货币信用 1、金融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表现及动因 (1)金融国际化的动因 1.金融自由化政策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 2.信息革命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3.金融创新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运作载体 (2)金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金融国际化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 金融市场国际化有两层含义:伴随着金融管制的取消或放松和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投资者的开放,本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享受同等的金融市场准人和经营许可待遇;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即在岸市场相比,离岸市场直接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国际金融交易,与市场所在国的国内经济几乎无关。金融交易国际化是指交易范围、交易对象、交易活动、交易规范、交易技术的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1.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机构日益增多,国际化范围扩大。2.金融机构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化程度提高。金融市场和交易的国际化,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日益摆脱各国政府的监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平等竞争和经营风险日益加剧。 2、货币流通的规律是什么? 答: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也称货币必要量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在一定暑期内转手的次数。价格总额是商品数量和商品平均价格的乘积,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决定于三个因素:商品总量、商品平均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公式表明,当当流通速度不变时,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越多。 第二讲金融市场 2、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现实告诉我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金融是经济活动的介质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考试时间:7.9下午 一、简答:10’×3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研究生金融理论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践》 (讲义) 王正国 2007年7月

目录 引言 第一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金融的含义 二、金融的地位 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发展 三、货币的管理 第一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类型 一、单一央行制 二、复合银行制 三、准央行制 四、跨国央行制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 第四节货币政策目标及手段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三、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手段第五节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 一、基础货币含义 二、派生存款的派生倍数 第六节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一、世界各国央行独立性的三种情况 二、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表现 第二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一、单一银行制度 二、总分行制度 三、代理行制度 四、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五、连锁银行制度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 二、安全性 三、流动性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 第四节我国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 一、盈利性与政策性矛盾 二、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 三、我国经济改革的顺序 第五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五级分类法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二、贷款五级分类法 第六节深化商业银行改革,适应“入世”挑战 一、加快转制,真正实现规范经营 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 三、壮大绝对规模,缩小相对规模 四、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吸收人才,留住人才 六、向利率市场化过渡 七、发展网络银行 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问题 第三章金融市场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教育中心是直属于研究生院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金融硕士的招生考试、教学管理、学位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中心以提供最前沿的金融实务课程为教学内容,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依托,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其他系所,着力培养具有金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自2012年招收首批金融硕士以来,我院金融硕士的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招生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届金融硕士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乐观,所有毕业生均奔赴心仪的工作岗位,并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变,从事金融行业或金融岗位的毕业生比例达95%。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历届毕业生喜人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印证了我院金融硕士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这也是我院独有的教育特色在金融硕士培养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典型体现。 一、专业设置 我院金融硕士不区分专业方向。 二、导师队伍 (一)理论导师 序号姓名职称工作单位研究方向 1 蔡真副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风险管理、资产价格 2 曾刚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理论与实践 3 陈红梅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会计 4 陈虹研究员社科院世经政所货币银行学、环境金融 5 陈经伟副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金融组织机构 6 程炼副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 7 董裕平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公司金融、制度经济学、经济发展 8 郭斌副教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收入分配和资本结构 9 郭金龙研究员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与保险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科? (1)为什么要学习: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怎样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2、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1)积极贡献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六项: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 (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收集了一手可靠的材料。 4、试述邓小平两大重要历史贡献 第一,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成功的在中国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