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钱林珍,女,63 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 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 WBC:2.9*109/L ,HB :105g/L ,PLT:41*109/L 。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 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 或代赭石(先下)30g~ 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 ~ 15g)、黄芪l0g~15g 、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马妹妹,女,57 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吴锦球,女,46 岁,脐周腹痛,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不行,腹痛与大便无明显关系,月经年后间隔三月方至,量少,年前周期正常,舌苔 薄白,舌质淡红,脉濡。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

跟师心得 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

医传统。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跟师心得 从2016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 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总结一: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后分配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轮转一年后定于神经泌尿外科至今。经历了见习医师、住院医师。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有关泌尿科理论基础,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处理本科急诊、熟练本科各类小手术及一般中型手术操作。工作中能严格执

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并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对患者极端负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大程度给于患者精心治疗,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肯定,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科内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总结临床资料。 工作以来,能以身作则,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完成一般患者诊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当然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对一些疑难病例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还待进一步学习。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业务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将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各项水平。 总结二: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20XX年就要画上一个句号,算算时间自己来医院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去年的我带着些许紧张和敬畏踏入自己新的工作岗位,而如今已经转化为信心和热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的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下面我把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方面的表现汇报如下: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开展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及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经医院研究,选拔*****同志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带教老师***),并制定本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壹年半。具体起止时间为***年**月至**年**月。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神。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

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容及措施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5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一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年底考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年度考核由医务科负责。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2014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 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 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 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

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之欧阳家百创编

跟师心得 欧阳家百(2021.03.07) 从2016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

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虚心求教,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黄健庭 2017.1.31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张瑞 年月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地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 :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地《黄帝内经》是怎样说地.《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地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地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地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地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地、本身既对立、又统一地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地朴素地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地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地. $ . .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地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地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地朴素地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地目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地诊断过程.,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地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 ' ) . , 我觉得中医本身地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地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地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地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地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地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地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地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地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地.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地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地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地问题.科技之于中医地入侵,其中一个重要地动因是追逐中药地高额利润.$ 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地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地方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地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是把“养生”作为追求地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 ; { 三、中医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 (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 (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教育网|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医学教育网|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中医师带徒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郓城县中医医院文件 郓中字【2009】6号 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经学科带头人提议,经郓城县中医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郓城县中医医院师带关系如下: (一)、中风科学科带头人为主任医师王金桥,学生为:副主任医师张道远、副主任医师陈敏。 (二)、针灸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王卿军,学生为:主治医师黄磊。 (三)、糖尿病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孟凡海,学生为:主治医师戚传福。 (四)、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肖作珍,学生为:主治医师刘剑侠。 郓城县中医医院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郓城县中医医院“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根据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遴选条件 (一)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受聘(或返聘)担任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专家。 2.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时间截止到2007年1 2月底,时间点下同)。 3.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4.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原则上不担任行政职务,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和带教任务的完成。 少数评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药、老民族医药专家,并具备指导老师的其他各项条件的,也可作为指导老师的遴选对象。 符合上述条件者,不受年龄限制,曾经担任全国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且以往继承人结业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考虑。 (二)继承人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医院资料】

跟师心得 从20xx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 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医务科师带徒工作总结

医务科“师带徒”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就“师带徒”工作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签订正式“师带徒协议”的师生共2对,周期均为三年(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涉及肛肠科、针灸理疗康复科两个专业,具体为xx主治医师与xx(肛肠科)、xx副主任中医师与xx (针灸理疗康复科)。 二、管理措施 1、签订师带徒协议,确定师徒关系,明确师徒职责、考核办法和奖罚办法。 2、明确管理制度。医院制定了《中医师带徒实施办法》,明确了学员及指导老师遴选要求、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考核指标、奖励机制等,从制度上规范院内“师带徒”的管理办法,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医院文化建设特定仪式的要求,举办了拜师会,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2、管理过程严格。良好的管理是成功的一半,医务科对带教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每年对学员的跟师临证情况进行考勤,督促学员保证跟师学习的质量。每个季度学员上交季度考核表,总结季度学习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学员一年来的跟师学习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检查学习笔记及病案登记情况。 3、管理方法多样。医务科要求老师要有教学备课,学员有“师带徒”中医临证跟师学习病案录等,督促学员认真及时记录病案和心得体会。为进一步强化临证能力,汲取老师经验,

医务科还组织指导老师开设辅导讲座。 4、制定带徒计划。每个教师均根据学生的情况,量体裁衣,为其制定了《师带徒计划》,均采用了从四大基础和四大经典入手,基础打扎实后,再进行临床专业方面的强化的带教办法。 四、完成情况 三年过去了,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师徒共同研讨、互改互评。在临床和教研活动中,大家均能摆正位置,抽出时间,积极探索,虚心求教。学生们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坚持跟师学习,克服了许多困难,为了带好徒弟,老师们以身作则,翻阅资料,更新知识,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学生通过临证跟师,耳濡目染老师的临证过程,进一步掌握了辨证施治的规律,“悟性”普通得到了提高。在老师们的精心教导下,他们每人按规定完成了病案及近2万字以上的学习心得, 2人分别撰写了1篇整理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的文章,基本完成了三年的培训工作。其中xx整理文章三篇,《咳嗽从肝辨治浅析》在“四川省中西医学会农村基层工作委员会第十五次研讨会”上大会交流,整理后发表于《四川中医》,《浅析中药不良反应及辨证施治》在“xx市科协第四届学术大会(中医分会场)上大会交流,调研文章《我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及对策》受到县社科联的高度重视,整理教师学术思想《xx 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一文,准备进一步修改后投稿。在第三届县中医学会会员大会上,xx同志当选为县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在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教学中,xx同志担任主课老师,进行了6个专题的讲课,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xx作为重点专科肛肠科创建人员,参加了单病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并整理出

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 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

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8指导老师 钱林珍,女,63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WBC:2.9*109/L,HB:105g/L,PLT:41*109/L。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 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或代赭石(先下)30g~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15g)、黄芪l0g~15g、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22指导老师 马妹妹,女,57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