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254 生态环境第16卷第1期(2007年1月)

释和参与等。目前对于生态旅游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认为到保护区旅游或森林旅游就是生态旅游,没有认清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概念的区别;另一种观点认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都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目的地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及其他荒野地等,但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理想场所之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以总结为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学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一种高度负责任的和着眼于自然区域的可持续旅游方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原始性、人与自然和谐性、生态可持续性、优先保护性、独特地域性和不可移植性等。

2.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功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实现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及周围社区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图1),但作为一种旅游活动,保护区

生态旅游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人们提供了原生性的自然景观,满足人们对于荒野美学的需求。自然保护区内保存了我国最为完整的各类生态系统,以及种类最为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可以满足现代人们追求亲近自然和荒野美学的心理需求。

(2)为保护区管理筹措资金,提高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能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的经济收入,其中相当部分可以直接返回保护区,缓解目前我国保护区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资源管护能力。

(3)促进了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社区经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就业机会,使社区居民从中获得较大利益,通过带动落后山区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4)对社区居民及旅游者进行生态保护教育。通过生态旅游的运作模式,不仅对旅游者,同时也对保护区内的居民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民对于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开展方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其开展方式也极具多样性,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野生动物观赏。主要以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为观赏对象,其中开展最多的为观鸟生态旅游,如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珍禽、江西鄱阳湖候鸟等保护区,其他包括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观象、河南太行山猕猴、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等保护区的观猴等,国外发达的观鲸游目前在国内开展较少。

(2)休闲度假。自然保护区内优美、安静的环境是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目前国内生态旅游有相当比例均采取这一方式,如福建武夷山、四川九寨沟、吉林长白山等保护区的森林游;河北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的滑沙游;海南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的潜水游等。

(3)探险考察。这一类主要可以分为原始森林探秘、登山探险、古冰川地貌考察、植被考察、宗教及古文化探访和极限体验等,如海南五指山保护区的森林探险游、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冰川地貌考察游等。

(4)其他类型。除以上几种类型之外,目前开展较多的保护区生态旅游类型还有科普夏令营和摄影写生艺术游等,如四川王朗保护区的科普夏令营、吉林雁鸣湖保护区的摄影游等。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尽管以保护为核心,如果失去严格的管理,仍然会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过快,许多地区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仍很模糊,过分关注保护区与生态旅游二者间的互利关系以及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炒作,忽略了现实操作中的严格原则及规范,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质未能符合生态旅游的标准。据不完全估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2%的自然保护区环境因开展“生态旅游”而受到破坏,很多保护区出现不同程度的

图1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关系图

贺昭和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255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无规划或规划不合理,管理混乱。很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上马仓促,未制定详细的生态旅游规划,绝大多数建设项目均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保护区内在区内大量营造过多的人造设施和人工景观,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初衷,直接造成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同时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常未与生态旅游经营相分离,由保护区直接管理区内的生态旅游,导致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控制。

(2)超范围、超容量开发严重。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无视《自然保护区条例》的严格规定,并不局限于实验区内,通常在保护区缓冲区,甚至在资源最丰富和保护最严格的核心区内开展,实行超范围开发。同时一些热门自然保护区在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剧增,大大超过了保护区的环境容量,致使保护区中人多为患,对区内生态环境造成过度干扰,导致生境逆化。

(3)环境污染严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产生的污染物一旦超过了自然保护区的自净能力,必然会对保护区内的水体、土壤、大气等各种环境因子及生物物种的繁衍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由于受游客综合素质偏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等问题影响,过多的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和生活废水,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利益分配不均。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目前参与区内生态旅游的程度很低,多数仅参与了一些基础劳务性工作,很难参与到生态旅游的管理及决策工作中来,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很少,并且由于居民参与的程度与自身富裕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不同经济基础的社区居民中易导致“抑贫济富”的现象,加大居民的贫富差距。

除此之外,随进入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的不断增加,也随机增加了外来入侵物种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几率,使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物种资源基因库面临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4 规范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自然保护区面临经费严重不足和管理水平低的局面,绝大多数保护区的社区经济水平仍很落后,而开展科学而规范的生态旅游正是是解决这一落后局面的重要和可能措施,为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1)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首先国家应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标准,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认证考核等制度,从制度及法律法规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申报、规划、建设、运行、监督管理和监测的体制,理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制度,并对目前已开展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顿,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进行处理与整改,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2)坚持保护区管理与生态旅游经营相分离原则,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目前很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直接由自然保护区管理者来经营,容易导致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保护的情况,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对待和区内生态旅游的关系,主动与生态旅游的经营活动相分离,自觉定位为生态旅游的监督者,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开展和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针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阈值标准研究、生态旅游经济贡献标准研究等,通过深入研究,将生态旅游中的各种特性进行量化与标准化,更加有利于操作和评价。

(3)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消除环境污染对保护区的影响。任何自然保护区都有其特定的生态承载力,过多的外界干扰和游人将对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自然景观及各种环境因子造成严重的破坏。应该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游客数量,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尤其在一些分布于生态脆弱区的自然保护区中,更应首先进行保护区环境容量调研,严格控制其生态旅游开发及限制游客数量,始终能够以保护作为核心任务。在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中增设环保设施,处理由此而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水,消除生态旅游给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环境污染威胁。

(4)加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观念,吸收具备一定生态保护技能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来,除积极参与劳务、导游解说等工作外,也让部分优秀者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来,让社区居民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同时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功能普遍发挥不充分的现状,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对游客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生态教育功能。

256 生态环境第16卷第1期(2007年1月)

(5)其他环境保护建议。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我们更应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尽可能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具体建议包括在区内严格控制机动车、旅游设施建设使用天然可降解材料(木屋、树屋、木板小径等)、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技术人才的培养、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充实完善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等。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均以保护为核心背景,通过进一步明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点、功能、开展方式以及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深入理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原则及理念,切实落实各项要求,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功能,才能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走上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洋.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

报,2005,20(5):771-779.

LIU Yang. The Impact Assessment of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20(5):771-779.

[2] 房艳刚. 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干旱

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37-41.

FANG Yangang. A Study on Community- bas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al Reserves of Chin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20(1):37-41.

[3] 蒋明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

环境,2000,16(3):1-4.

JIANG Mingkang. Development of Ee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and lts M 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J].Rural Eco-Environment, 2000,16(3):1-4.

[4] 徐海根.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1,

17(1):13-16.

XUN Haigen. Financial Policies For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J]. Ru-ral Eco-Environment, 2001,17(1):13-16.

[5] 李淑艳. 对生态旅游的本质探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4(3):24-30.

LI Shuyan. Study on the Essence of Ecotourism[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5,4(3):24-30.

[6] 张黎明. 四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 四川动物,

2000,19(5):41-42.

ZHANG Lim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n Eco-tourism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J].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0,19(5):41-42.

[7] 魏遐.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2005,

12(2):157-162.

WEI Xia. Research on 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12(2):157-162.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HE Zhaohe, QIN Weihua, WANG Zhi, JIANG Mingkang, XU Wanggu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SEPA,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 The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is developping fast and facing shortage of investment at present due to high pressure of larg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owever, develpoment of eco-tour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exist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func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mode of the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will b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Some deficiencies, problems involved, develop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will be also summarized in details.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suggestions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与扶贫 当前,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中西部地区拥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已经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扶贫战略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中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旅游与很多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一样,随着规模化和规范化运作,穷人在参与程度和在“价值链”中的份额非常有限,旅游扶贫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 (2)生态旅游概念和认证 目前国际上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非常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会上有代表提出单纯依靠定义来发展生态旅游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企业或个人,大肆宣传开发生态旅游,其实并不关心旅游本身,真正关心的是资本运作,即以旅游开发为名取得低利息贷款,把贷款投入到利润率高的行业中去。 而一些真正想搞生态旅游的企业或组织,却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应付这些层出不穷的“李鬼”,以免被各种怀疑的眼光误认为自己的动机不纯。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投资者对于投资环境没有安全感,很多适合的项目地区随之失去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机遇。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究竟是强调“生态”还是强调“旅游”,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众说纷纭之中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导致各方面对于生态旅游的要求既复杂又略显苛刻,开发的过程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得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而由概念而引出的生态旅游认证,比如国际上知名的绿色环球21认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接受,在中国的推广也有待时日,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生态旅游真假难辨和市场混乱的局面。 (3)生态旅游产品 相对与大众旅游市场的无序开发和唯利是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家对于开发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精品的观点是比较肯定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较多,例如生态旅游市场信息由谁或应该由谁来收集,产品由谁来设计,如何开拓市场以及市场是否接受,做精品项目需要的先期投入资金从何而来,精品项目的卖点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生态旅游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功能和任务? (4)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 中国的生态旅游处于探索开发阶段,针对市场营销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考虑,一是市场定位问题,二是生态旅游采用什么的营销方式。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它是企业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来确定本企业的服务对象。 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应该怎么定位,目标群体是外国游客?还是中国的富有人群?需要进一步思考。 中国目前的旅游营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是,(1)市场动态掌握的少,宣传促销的针对性不强;(2)宣传促销的投入不足;(3)整体促销合力不强,宣传促销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生态旅游要避免以上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现在媒体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加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扩大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开生态旅游的旅游市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开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增加生态旅游的影响力。 (5)旅游与旅游开发区当地人的权利 旅游开发商、政府干部等应该把充分尊重当地社区群众意见,保证他们的权利加以慎重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乡村旅游的兴起,全国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开发为旅游乡村。在这个潮流的带动下,乡村 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也有弊,优点在被无限放大之时,弊端比没有被 掩盖掉。若是这些弊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弊大于利。因此,了解这些问题, 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将是乡村旅游业开展之初首要做好的。 1.乡村旅游的起源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路上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清澈小溪,更没有鸟语花香。大城市就像一个大大的牢笼,每天有着规划好的行程,有着道德规范好的行为准则......城市里的人有着太多的不得已,有许多的压抑,许多的不自由,不快乐。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积蓄的情绪需要释放。因此,就有了许多想到大自然走走,感受感受,释放自己的人。然而,一些名山大川为世人所敬仰,很多时候都会有如潮的人流,并不是放松自己的好去处。这时,乡村的炊烟袅袅之景,乡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随心安逸生活景象,还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都使大城市里来的人感触颇深。还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以前,现在的故事。在乡村,没有拘束,没有压力,也没有喧闹,只有自然的宁静。而当到乡村散心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发现有利可图的商人,开始出资开发乡村旅游,就这样,乡村旅游开始商业化出现了。 2.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乡村旅游其实有许多的优点,让人们了解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欣赏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但是,现在,许多跟随乡村旅游潮流的商人开发的乡村旅游,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只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忽视了乡民的利益与造成的问题后果。 3.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做得好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快乐,也能发张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许多的开发商并不懂得真正的乡村旅游的真正概念。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

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关于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生态旅游面临很大困境,究其原因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未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在实践中对旅游者、开发商经营者、行业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应当谨慎对待生态旅游盲目扩张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破坏制约因素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生态旅游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在实践中存在可操作性差、有较多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等问题,导致其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同时,生态环境也因生态旅游的开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企业”,然而无烟并不意味着无污染无破坏,生态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一、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 1、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概念体系 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统一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近千个定义;国内学者给其下的定义也有数十种之多,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的目的、途径、地点、主体及其造成后果等方面,在旅游业界还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误用滥用等现象,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到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惊醒的旅游活动

都是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界这种观点非常普遍。照此观点,除城市旅游之外的旅游形式都属于生态旅游,这显然是不规范不科学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两种概念理解不清的结果,它把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等同,而自然旅游属于普通旅游的一部分,这种认识没有触碰到生态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对旅游的主体、资源、发展途径和目标都有一定的限定,这宗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理解,实际上是对生态标签的滥用。 1.2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态旅游才特别强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进一步认为,生态旅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生态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与维护,而并非只有生态旅游才可独当此任,更不可认为可持续理念就是生态旅游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实践的具体途径应当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活动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只是一种特定的旅游活动形式,而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旅游地规划管理的一种模式。 1.3部分学者认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旅游者,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旅游并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的这种定义方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便利性,但体现不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的区别,因而有学者认为,正是概念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狭义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着有明显的限定,要求旅游者有较高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看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摘要: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一般理论动身, 在阐述我国生态旅游进展现状基础上,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角度, 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进展中存在的忽视环境爱护、经济效益至上、环境教育功能缺失和生态旅游区与周边社区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将生态旅游规划制度化, 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破坏的监督防范机制, 强化环境教育功能和协调利益分配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 开发; 公益属性 作为一种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形式,生态旅游秉承如此的理念:确保旅游政策不再只注重于经济需求,而要更关注爱护原始环境,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生态旅游发起于西方并获得迅速进展,是与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物质富足分不开的。在某些发达国家看来,进展生态旅游并非是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是将之作为一种进行全民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具体措施上,许多由

政府经营的国家公园免收门票,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甚至还进行大量广告宣传鼓舞国民前来巡游。而关于那些兴建于土著保留地之上的自然爱护区,则考虑由当地社区直 接参与经营,在门票收入、就业等方面使当地居民受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生态旅游更像是社会福利而非消费性产品[1 ] ,具有专门强的公益性。关于我国而言,社会经济进展的多层次性和生态旅 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需求增长与生态爱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由于生态资源的公益性造成其具有专门强的外部经济性,单纯靠市场运作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生 1 生态旅游及其公益性 111 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类型 墨西哥环保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2Lascurin于1987 年在《生态旅游之以后》一文中首次使用了“ecotourism”一词,该词作为生态旅游的英文表述,2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2]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全球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上百个[2 ]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作者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144536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当中。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日期: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孙钦玲 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呼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着兴起,为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旋律。在这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违背生态旅游本质的问题,有碍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内涵,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态旅游是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旅游活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重任,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三方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其他环境保护有示范教育意义,既融入了人文、环境教育,又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有效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论文题目: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 摘要: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 游”将在全球兴起,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 题的“生态旅游”将在全球兴起,那么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呢?本文从生态旅 游的提出和内涵着手,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浅析了香格里拉生态旅 游景区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生态旅游理论发展面临问题发展建议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景区 正文: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生态旅游阐发是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通过整理分析,本文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来概括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 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此后,在近十年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DOC)

目录 目录 (Ⅰ) 摘要 (Ⅱ) 前言 (Ⅲ)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 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1)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 (2) 2.1 自然保护区选择生态旅游可减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威胁 (2) 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为人类服务的存在价值 (3) 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3) 2.5 加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 (3) 3 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措施 (4) 3.1 全面规划,有序发展 (4) 3.2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4) 3.3 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 (4) 3.4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4) 3.5 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城市化 (5) 3.6科学解决能源问题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 Abstract: Eco-tourism as a new special forms of tourism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 great significative.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environment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377361.html,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迅速发展起来。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旅游业务的开展可能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的完好性。本文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维护自然保护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旅游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原始性极大吸引着人们的兴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333科1628属49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数量为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4种,此外,区内还有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五大江河。铜壁关保护区内众多古老生物类群和众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1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会充分吸引游客,在精心保护以及处在良好状态下的各种景观能更好地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能够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2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促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 (1)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上较少,环境成本较低,对资源和环境很少产生直接的硬消耗,可有效促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2)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一些资源消耗比较大的传统产业,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量,减少生态破坏。(3)旅游业可以有效促进生态脆弱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较为贫困的山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会破坏自然环境,比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砍伐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避免人们破坏环境行为的出现,从而使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4)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给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生态旅游可以促进景区收益的增加,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增加了一些资金投入,同时,有些地区发展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 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但其大规模的开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项新事物,但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己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己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参加自然资源保护行动;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雅闲适,人们可以亲近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运动和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另外,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化,并将其影响全面渗透在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中,乡村旅游因此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 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吸引远程游客的主要是体现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参观考察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将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的形式概括为五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园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虽然乡村旅游最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又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所谓“起步容易,提升艰难”。 (一)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 乡旅游业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其产品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业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 2.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导致盲目投资,粗放式经营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极为盲目。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个抢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一些己建的乡村旅游点,没有考虑旅游功能和分区,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而且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完全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3.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服务理念缺失 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生活习惯、设施设备、卫生意识等方面原因,一些农家旅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近几年,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生态旅游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包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对环境与科学的规划、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的管理等工程,因此本文主要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为根本,来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而使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与发展。目前,我国开始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的旅游形式,而自然保护区作为有代表性的绿色、生态系统,逐渐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之一。近几年,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因各种破坏与污染而呈现很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与管理,并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比较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的进行开发,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忽略了保护二字,造成资源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分工不明确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指导与管理相分离。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业务指导由上级部门进行管理,行政由地方政

府进行管理,这种相分离的管理制度一旦在利益与保护中产生矛盾,那么对自然景区的保护就会输给对自然景区的开发,久而久之,就会向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方向倾向。(二)自然保护区开发经营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很多开发商以及经营部门为了增加旅游客流量,满足旅游需求,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修建各种桥梁以及缆车、宾馆、饭店等等,给自然保护区带来了很多商业化与城市化信息,严重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景色与风光。(三)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执法监管不严格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环境破坏,我国有关部门在执法中的监管力度还不够严格。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关条例中有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有许多核心区域是禁止游客进入的,但是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将这些核心区域规划为旅游区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内动物与植物的健康成长。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中也有明确规定,“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其他特别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及外围保护地带修筑有关建设项目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自然保护区在实际开发中与法律法规相违背时,有关部门却呈现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一)自然生态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对象所生活的地方。依照法律的规定划分出特定的面积来对这些保护群种进行管理,具体划分可以分为森林、荒漠、水域等等。因为自然生态类型的保护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