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已势在必行。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08文批复精神,由主体企业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县龙潭沟煤矿、####家村煤矿等二座煤矿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一个矿井,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采10号煤层,整合后生产能力为45万t/a,为了满足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的需求,矿方委托克瑞通实业补充勘探并编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地质依据:

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

2、《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

4、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5、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

1、详细查明井田及周围较大的构造形态的发育情况,查明断层、褶曲的性质、延伸方向及长度,评价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

2、详细查明含煤地层特征,查明组及组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况。

3、详细查明井田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利用方向。

4、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计矿井涌水量。

5、详细查明井田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查明老窑、采空区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情况,查明采(古)空区围及其积水量、积气、火区情况。

7、详细查明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地温等基本情况,并对整合后矿井的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8、估算各可采号煤层资源/储量。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与围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川镇太寨、寺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县川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1′50″-111°33′11″,北纬34°53′37″ -34 °54′58″。

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4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复############煤

业有限责任公司开采10号煤层井田边界由以下11点坐标(1980坐标系)圈定:

80坐标系 54坐标系

1、 X=3862494.85 Y=19550181.46 X=3863000.00 Y=19550250.00

2、 X=3862284.85 Y=19550181.46 X=3862335.00 Y=19550250.00

3、 X=3862284.84 Y=19548431.45 X=3862335.00 Y=19548500.00

4、 X=3863949.84 Y=19548431.44 X=3864000.00 Y=19548500.00

5、 X=3864449.84 Y=19548431.44 X=3864500.00 Y=19548500.00

6、 X=3864449.84 Y=19548581.44 X=3864500.00 Y=19548650.00

7、 X=3865189.85 Y=19548581.44 X=3865240.00 Y=195448650.00

8、 X=3865189.85 Y=19549813.44 X=3865240.00 Y=19548882.00

9、 X=3865449.85 Y=19549813.44 X=3865500.00 Y=19549882.00

10、X=3865449.86 Y=19550476.45 X=3865500.00 Y=19550545.00

11、X=3865014.86 Y=19550181.45 X=3865065.00 Y=19550250.00

井田基本为一不规则多边形展布,井田面积5.1326km2。开采深度由

520m—260m标高。

二、交通

井田中部有风(陵渡)—南(沟)公路东西向通过,矿井井口由2公里土路与该

公路相接,通过风南公路向西约55公里可达####县城与运(城)三(门峡)高速路

相接,由运(城)三(门峡)高速路向北40公里可达大(同)风(陵渡)高速路、

南同蒲铁路火车站。向南经黄河大桥可抵省市,与陇海铁路及连(云岗)霍(城)高

速公路联通。由铁路、公路向东南可达中南及华东各省市。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

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本井田地处中条山南麓,黄侧,隔黄河与省为邻,以低山丘陵为主的侵蚀山地地貌,素有“####不平沟三千”之称,井田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为井田南部太寨山梁,标高为649.2m,最低点为井田北界处家河床南岸,标高为362.3m,最大相对高差286.9m,属低山区

二、水系

本井田地处中条山南麓,黄侧,井田地表河流不发育,大小沟谷多为干沟,只有雨季时才汇集洪水沿沟排泄,井田地表水向北汇入河,向南汇入太寨河,河向东于南沟注入黄河,太寨河向南直接注入黄河,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据《省自然地图集》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无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寒冷干燥。据####县气象局多年观测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如下:

1、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

2、蒸发量:年蒸发量为124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气温:年平均气温12.5-13.8℃,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最低气温-21℃。七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6.5℃,最高气温38℃。

4、霜期:霜冻期在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35m。最大积雪厚度400 mm。

5、风速:年平均风速2.6-3.4m/s,最大风速18m/s。为本省大风速区上。

四、经济

####县为国定贫困县,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贫瘠,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较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果等。

目前县煤、铝、铁矿等采矿业及其相关产业已不同程度发展,安排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成为当地农要收入来源,同时也补充了当地财税收入。

近年来,####县正进行产业经济调整,发挥资源优势。2004年,县政府提出“煤电铝、果桃化、城镇化”九字方针,主要以煤电铝为龙头,拟建电厂、氧化铝厂等企业,随着各项目的实施,该区经济将不断发展,财政收入也将成倍增长,但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县煤炭资源保证程度较低,质量较差,为此必须对现有煤炭企业进行规划整合,提高单井生产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五、地震

据中华人民国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划分,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一、周边矿井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煤产地东部,将####龙潭沟煤矿与####家村煤矿整合为一个矿井,其中####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见整合关系示意图,周边没有其它煤矿分布。

二、周边小窑

经调查,本井田周边10号煤层无小窑。

软件开发-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3) 2.1需求规定 (3) 2.2运行环境 (3)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4) 3.1用户接口 (4) 3.2外部接口 (4) 3.3内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使用ERP管理架构,对医药公司各部门进行管理。 1.2背景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提出者: 开发者: 用户: 计算机中心: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根据本系统内部的各职 能部门的要求,方便快捷的实现同其他机构软件有机连接,使资源最大化利用。 1.3定义 提示: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的原词组。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HR:Human Resourses人力资源技术 OA:Office Autoation办公自动化 IM:Inventory Management库存管理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artal企业信息门户 1.4参考资料 有关的参考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1.实训教学PPT及相关ERP项目文档; 2.软件开发标准按照机房配置统一标准。

小学加建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第四篇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______________项目,位于____省_____市_____区___________,本工程±0.000标高相当于测量图绝对标高_________m。 原教学楼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____,于____年左右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应使用要求,拟在原有基础上加建一层(局部加三层)框架结构,功能为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等,加建后建筑总高度为_______米。根据原结构施工图、检测评估报告、加固补强设计报告,经过加固补强后的基础、主要受力构件承载力基本满足上部结构(含加建)正常使用要求,新旧混凝土受力结构间采用植筋连结。 2.设计依据、技术要求 2.1 本工程依据的国家、省、市规、规程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砌体结构设计规》(GB 5003-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 50476-2008)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GB50574-2010) 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 15-31-2003) 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DBJ 15-60-2008) 2.2 自然条件和设计技术要求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0; 2、加建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3、重现期50年的的基本风压值ω0= 0.5kN/m2; 4、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措施按8度设防考虑; 5、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一类,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3mm; 6、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第3.4.3条要求。 7、防水砼等级为P6级,具体要求详本说明6.1.2条。 2.3 设计依据的其它相关技术文件 1、项目可研报告或发改、规划、建设、民防等部门的批复文件; 2、原教学楼建筑结构检测评估报告; 3、原教学楼建筑结构加固补强报告; 4、原教学楼建筑结构施工图。 3.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1 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基础设计建议 采用原有基础,根据原教学楼建筑结构检测评估报告测定,基础设计承载力基本满足上部结构(含加建)正常使用要求。 4.设计荷载及作用 4.1 楼、屋面荷载 4.1.1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和活荷载标准值 楼、屋面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取值,各部分的荷载取值详表4.1.1所示(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表4.1.1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和活荷载标准值 4.1.2外墙和隔墙荷载标准值(恒荷载) 本工程外墙采用粘土空心砖,自重按14kN/m3,隔墙采用加气砼砌块,自重按6kN/m3,荷载取值如下: 表4.1.2 砌体材料自重标准值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前言 绿水洞井田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绿水洞煤矿矿部设在华蓥市天池镇。井田位于华蓥山背脊脊部地带,南北长9.7~6.6km,东西宽3.2~2.2km,面积23.5km2。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井田范围内还有剩余地质资源量57.086Mt,可采储量39.96Mt。 绿水洞矿井划分为+790m、+6 60m、+528m、+350m等水平,开采标高为+999~±0m,自1981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初期投产的+790m生产水平现已开采结束,+660m水平仅剩643、615两个采区。+528m水平打锣湾背斜区域的工作面亦只能采5年左右,目前已延深部分工作面到+528m水平以下开采,+528m西翼南已经采完,西翼北急倾斜采区受开采技术限制暂未布置采区,+528m东翼南北适合综采,已布置两个采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2Mt/a,现有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综采工作面均采大倾角煤层,炮采工作面为残采,根据矿井生产安排,预计5~6年后,+528m水平适合进行综采的区域将全部采完,+528m水平只能作为辅助生产水平,矿井急需进行+350m水平延深工作。受业主委托,我院编制了矿井+350m水平延深工程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7月4日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 10、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号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1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设计院】初步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 二、设计依据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暂定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2、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3、基本风压值为 0.45kN/m2(n=50);基本雪压值为 0.15kN/m2(n=50)。 三、荷载取值 1、基本风压 本工程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取值,其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承载力计算为0.45kN/ m2,场地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暂定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 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3、主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公寓: 房间:2.0kN/ m2 卫生间:2.5 kN/m2(带浴缸:4.0) 阳台:2.5 kN/m2 客厅:2.0kN/ m2 餐厅:2.0kN/ m2 电梯前室:3.5kN/ m2 楼梯过道:3.5kN/ m2 楼梯:3.5kN/ m2 电梯机房:7.0kN/ m2 厨房:2.0kN/ m2

设备机房:7.0kN/ m2 展示区及商业设施: 展览厅:3.5 kN/m2 商业:5.0 kN/m2 餐厅:2.5 kN/m2 卫生间:2.5 kN/m2 楼梯:7.0 kN/m2 设备机房:10.0kN/ m2 车道:4.0 kN/m2 消防车道:20.0kN/m2或35.0kN/m2(按规范及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0 kN/m2 通风机房、排烟机房:7.0 kN/m2 水泵房:10.0 kN/m2 电梯机房: 7.0 kN/m2 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 有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无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露台:3.5 kN/m2 上人屋面:2.0 kN/m2 非上人屋面:0.5 kN/m2 四、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初步设计说明书

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综合部分施工图设计 第一卷第全册 总说明书(架空部分) 江西信能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南昌

签署页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 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及附图(架空部分)第二卷第一册平断面图及杆塔位明细表 第三卷第一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三卷第二册机场变至桑海变地埋电缆部分第四卷第全册机场变至盘龙山地埋电缆部分第五卷第全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一册铁塔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二册

目录 1 总述 (1)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 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 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 (2) 5 气象条件 (3) 6 导线和地线 (3) 7绝缘子串和金具 (5) 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 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 10 杆塔与基础 (8) 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9)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评审会议纪要(暂缺) 1.2 概述 本工程包括机场变~桑海变,机场变—盘龙山变2条110KV送电线路;分为架空、地埋电缆2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本说明为机场变—桑海变110KV线路架空部分说明书,机场变~桑海变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3,长度为2.7958km,机场变~盘龙山110kV 送电线路(全为地埋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2,长度为2.7463km。 1.3设计范围及说明 本工程线路全长13.554 km,其中架空部分长10.758km,地埋电缆部分长2.796 km。桑海变电站构架至5#塔采用双回路共塔设计(与备用至桑海变间隔的线路共塔),5号至41号分支塔部分为单回路设计。41号至机场变为地埋电缆。地埋电缆部份见另册。 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良导体,一根为OPGW通讯光缆。 1.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建成期限 建设单位:昌北国际机场集团公司 运行单位:南昌供电公司 施工单位:待定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2.1主要技术经济一览表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简况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经济概况 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 七、交通运输 八、电源、水源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构造 三、煤层及煤质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环境地质条件 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二、矿井储量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三、矿井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 三、水平划分 四、大巷布置 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四节井筒 一、主斜井 二、副斜井 三、回风平硐 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形式 二、井底车场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

第三章大巷运输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 一、运输方式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矿车 一、矿车选型 二、矿车数量计算 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 四、工作面回采方式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 三、采区巷道布置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 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 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图样)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约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塔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各楼相对独立)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以下为地下汽车库(4号楼),地下汽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4万m2。 2.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1. 风雪荷载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场地标准冻深: 1.20m 4.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m-45.49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 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楼及地下车库部分钻孔(Z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移位,但不影响钻探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4.4.1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 工程场区1955年水位标高达到43.0m左右,埋深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42.50m左右; 4.4.3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无腐蚀性; 4.4.4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如地下室设有主要机电设备,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或损失,建筑防水设计应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 验算地下室外墙承重能力及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时设计水位的取值,可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按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确定。 4.5场地地震效应 4.5.1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4.5.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5.3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 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1~4号楼楼基底标高基本相同,约为39.5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③,地基承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2) 1.1项目概况 (12) 1.2设计依据 (12) 1.3设计原则 (12) 1.4产品规模及方案 (13) 1.4.1项目规模 (13) 1.4.2产品方案 (13) 1.5原料来源 (14) 1.6辅助设计软件 (14) 第二章技术经济 (16) 2.1 工程概况 (16) 2.2 设计依据 (16) 2.3主要经济数据 (16) 2.4表格 (16) 第三章总图运输 (18) 3.1设计依据 (18) 3.1.1.设计法规和标准、规 (18) 3.2设计围 (20) 3.3厂区概况 (20) 3. 3.1厂址位置 (20) 3. 3.2厂址交通条件 (21) 3.3.3 环境治理条件 (24) 3.3.4 产业基础条件 (25) 3. 3.5 公用工程条件 (25) 3.3.6 人力资源条件 (26) 3.4总平面布置 (27) 3.4.1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8)

3.4.2 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31) 3.4.3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32) 3.4.4 总平面布置的各项技术指标 (32) 3.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33) 3.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33) 3.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33) 3.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34) 3.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的设施 (34) 3.5 场运输设计 (36) 3.5.1 厂运输设计要求 (36) 3.5.2 本厂运输设计 (37) 第四章化工工艺及系统 (38) 4.1项目背景 (38) 4.2生产工艺的选择 (40) 4.2.1工艺方案的比较 (40) 4.2.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 4.3工艺简要流程图: (42) 4.3.1环氧乙烷生产 (42) 4.3.2乙二醇生产 (43) 4.4工艺路线简介 (43) 4.4.1环氧乙烷生产工段 (43) 4.4.2二氧化碳吸收工段 (49) 4.4.3乙二醇生产工段 (53) 4.4.4乙二醇精制工段 (63) 4.4.5乙二醇生产全流程 (65) 4.5催化剂的选择 (65) 4.5.1银催化剂的选择 (65) 4.5.2负载型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 (66) 4.5.3碳酸乙烯酯水解催化剂 (66)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本

工程设计责任人

附件 1 市***[201*]***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2市人民政府渝府(201*)***号文,关于《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3 市规划局渝规建审(201*)***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4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1*)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同意***工程设计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5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1*)***号文,《关于***工程设计(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6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说明书 1概况 1.1工程概况 表1.1 工程概况表 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年 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1市***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1.2.2市人民政府,(200*)***号文,《***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1.2.3市规划局,重规建审(200*)***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1.2.4 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

1.2.5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0*)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工程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1.2.6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0*)***号文,《关于***工程(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1.2.7 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年***月***日下发的修建防空地下室设置意见书; 1.2.8 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环准[201*]*号; 1.2.9 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 1.2.10 顾客提供的由***单位***年***月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11 有关部门批准并经顾客确认的由***院编制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1.2.12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2.13 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规程、标准; 1.3 建设场地概况 1.3.1项目区位:位于市奉节中心城区。 1.3.2工程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s。基本风压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范。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范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云南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内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深度

[资料]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A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FGD068C–A0101-003-CR00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 (2×660MW)烟气脱硫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三章工艺部分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 系统构成 (1)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1) 2.设计基础数据 (3) 3.装置性能 (8) 4.工艺系统描述 (11) 4.1 工艺描述 (11) 4.2 系统描述 (12) 4.3 机械装置描述 (22) 5.运行和维护说明 (28) 5.1 正常运行程序 (28) 5.2 启动和停运方式 (30) 5.3 变负荷运行说明 (35) 5.4 装置和设备保护措施 (36) 5.5 系统检修维护 (37) 6. 相关图纸和文件 (52) 6.1工艺部分附表 (52) 6.2工艺附图 (52)

1.概述 1.1 系统构成 华能九台电厂一期1号、2号机组(2×660MW)烟气脱硫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烟气脱硫系统(FGD)处理烟气量为电厂#1和#2机组(2×660MW)在BMCR工况下100%的烟气量,FGD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吸收塔系统 (2)烟气系统 (3)石膏脱水系统(包括真空皮带脱水系统和石膏库) (4)石灰石制备系统(包括石灰石接收和储存系统、石灰石磨制系统及石灰石浆液制备和供给系统) (5)公用系统(包括工艺水系统、杂用气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 (6)排放系统 (7)废水处理系统 1.2 工艺系统设计原则 FGD工艺系统主要由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排空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工艺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杂用和仪用压缩空气系统等组成。工艺系统设计原则包括: (1)脱硫工艺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的设备配置按照收到基硫0.25%考虑。 (2)脱硫装置采用一炉一塔,每套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能力为一台锅炉脱硫设计煤种100%BMCR工况时的烟气量,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容量按2X660MW机组统一规划,本期2X660MW机组的石灰石浆液制备和石膏脱水系统,脱硫效率按不小于93%设计。 (3)脱硫系统设置100%烟气旁路,以保证脱硫装置在任何情况下不影响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4)吸收剂制浆方式采用厂外来石灰石块(石灰石粒度小于20mm),在电厂脱硫岛内吸收剂制备车间采用湿式磨机制成浆液。 (5)脱硫副产品—石膏脱水后含湿量<10%,考虑全部综合利用。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煤矿初步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20.1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8-22°,平均煤厚3.48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南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三立井上山开采,煤层分采区上山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高产高效

Abstract These designed allotment area for 20.1 square kilometers,Yearly Output 120 trillion. Allotment intrinsically ocurrence of coal seam compare stabilize,coal seam pitch 8-22acid,average coal thick 3.48m,integrally nature condition compare simplicity,at allotment scope east normalizing fun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pleen center equal have got dislocation upgrowth. Both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relatively do not high, and neither do inflow of water no large either.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sign,said shaft opt in adopt three vertical shaft fluctuate mountain exploitation,coal seam grouping band region fluctuate mountain co- disposal 'mode of opening,design adopt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full-seam mining stopper art,Alignment longwall method,treat goaf with whole straddle alight law from actual geologic information instance proceed allotment exploit and stand-by mod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oth combine versus mine haul, shaft exaltation, shaft drain and ventilation of mines isopuant systemic equipment lectotype count,as well as versus shaft technical safety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laim,complete wholly shaft. Both shaft whole realize mechanization,adopt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use for reference afterwards realize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modernization shaft 'experience,realize one mine not both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shaft thereby run up to favo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words: Vertical shaft, Alignment long wall , full-seam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