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双向细目表

年级:二年级

检测知识要点

识记 理解

简单 应用

综合 应用

创新

合计 分数

1、数据收集整理

计算

题 36分

口算

1

1 0 0

2 1 1 1 0 3

2、表内除法(一)

笔算 4 2 2 1 9 1 2 2 6 11 3、图形运动(一)

看图、列 式计算

2 6 2 1 11

填空题 30分

2 2 2 1 7 4、表内除法(二)

2 2 1 1 6 2 2 2 0 1 9 5、混合运算

3 2 2 1 8 读图题 5

1 1 0 0 0

2 1 1 1 0 0

3 6、有余数的除法

选择题

10分

1 0 0 1 0

2 7、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 0 1 0 3 1 1 1 1 1 5 8、克和千克

解决问题 19分

2 2 2 2 1 9 1 1 1 1 1 5 1 1 1 1 1 5 合 计 分 数

27

28

20

18

5

100

目 标 层 次

值 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进度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

小学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7页)

题项题 号 题目 分 值 题 型 试题 来源(参 考、创 作) 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点、情感点等) 识 记 √ 理 解 √ 分 析 √ 运 用 √ 评 价 √ 考查意图说明 一、 口算直通车8 × 7 = 67 + 7 = 5 × 1 = 38–4–34 = 63–40 = 1 × 1 = 9 × 6 = 5 ×7 + 6 = 2 × 9 = 9 + 41= 7 × 4 = 4 ×5 + 5 = 8 + 48 = 4 × 6 = 52 –7 = 9 ×9–60 = 20 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对100以 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 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1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树高12()铅笔长13() 3 填 空 参 考 长度单位 √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位的理解 2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二十一五八() 6 填 空 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表的 识记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者XXX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3 4个5相加的和是(),4和5相加的和是(),4和5相乘的积是()。3 填 空 创 作 表内乘法√ 考查学生对乘法的 理解 4 4、()里最大能填几? 3×()<20 34>5×()()<8×8 3 填 空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会运用乘 法表解决计算问题 5 左图中有()个角。 1 填 空创 作 角的初步认识√ 考查学生对角的理 解。 6 用1、0、7三张卡片能组成()个两位数,其 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 填 空参 考 数学广角 √考查学生排列组合 的理解和运用。 三、明辨是非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 判 断 参 考 观察物体√ 考查学生对对称轴 的理解 2 小明的身高是128米。………………() 1 判 断 参 考 长度单位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位的理解与运用 3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1 判 断 参 考 角的初步认识 √考查学生对角的理 解

新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执教者

20xx年x月x日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三、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

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在延迟开学期间广泛开展了线上教学服务,为做到与开学后教学的有效衔接,使开学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复学后我将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对线上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精准分析学情,根据本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切实做好线上教育和返校学习衔接。返校后对已经在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本班学生基本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及一位数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17-2018下学期二年级 数 学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东城小学 二(4)刘萌 2018年3月1日 2018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许

二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双向细目表 e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 试卷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为命题依据。命题范围: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测查的内容是《数学(低段)课

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的相关内容。 命题原则: (一)、注重数学内容的基础性,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试卷中无疑要占绝对大的份量. 但在编拟试卷时,对单纯的再现性、记忆性的基础则尽量少考或不考,对数学“双基”的评价则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注重数学内容的生活性,强化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索能力的评价。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 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藩篱,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内容、形式的人文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考试评价改革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数学课程目标,

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 知识点考查内容了解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列举法、描述法√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识别给定集合子集√全集于空集√并集于交集的含义与运算√补集的含义与运算√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函数奇偶性√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模型背景√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指数函数图像√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幂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跟的个数√集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解指、对、幂函数的增长特征√函数模型的应用√柱、锥、台的结构特征√三视图√斜二测画法和直观图√平行、中心投影√三视图和直观图√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线面的位置关系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 √面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垂直的判定 √面面垂直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的性质 √线面垂直的性质 √面面垂直的性质 √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点、线、面位置关系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要求集合 函数概念 与基本初 等函数1 立体几何初步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空间几何体

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圆的几何要素,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算法的含义与思想√顺序、条件分支、循环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数和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画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程√频率和概率的意义√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发生的概率√随机数的意义,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几何概型的意义√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对称 中心 √正切函数性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型函数的参数对图像变化的影响√向量的实际背景√ 平面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实际背景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的相关性事件与概率几何概型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三角函数直线与方程 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随机抽样统计 基本初等函数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

2020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

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

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完整)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通过一年多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模板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模板 江西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知识双向细目表(理工农医类) 备考试内容能力层次高考要求 05年 06年 07年 08年注 有关集合的概念和理解意义 集合与集合运算有关术语和符号,1 1 6 2 掌握能正确地表示出一 些简单的-集合 逻辑联结词"或". " 逻辑联结词与四且" "非"的含义;理解种命题四种命题及其相互 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条件 映射与函数理解有关概念函数的定义17(1) 17(1) 3,12 域?解析式?值掌握有关概念 域 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单调性的方法 能利用函数的奇13 偶性与图象的对函数的奇偶性掌握称性的关系描述 函数图象 反函数的概念及 了解互为反函数图象 间的关系反函数 会求一些简单函 14 13 理解数的反函数 解决有关数学问 6 二次函数掌握题

指数函数与对数10 指数函数与对掌握函数的概念图象数函数和性质 函数的图象理解有关概念 12 利用函数知识应用函数知识解掌握解应用题决实际难度问题 函数的综合问综合运用函数知 22 掌握题识解决数学问题 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概念数列的概念 Sa掌握由求的公式 nn when the Terminal level when installed on the line number (Word) should b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6.4.4 cable core must be completely loose and straight, but not damage the insulation and core. Core bundle of the same plate vertically or horizontally arrange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掌握式,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熟练应用题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掌握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性质解 21 19 熟练应用题 有关概念及解决实21 22 22 5 数列的综合应用掌握际问题 任意角的正弦、余 弦、正切的定义, 用三角函数线表 三角函数概念示正弦、余弦和正掌握公式切;同角三角函数 的基本关系式;正 弦、余弦的诱导公 式 通过公式的推导, 3 了解它们的内在和差倍公式掌握联系,从而培养逻 辑推理能力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知识点考查内容知识要求2017 分 值2018 分 值 2019 分 值 备注 了解理 解 掌握 集合集合的含义与 表示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关系 √ 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识别给定集合子集√ 全集与空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含义与运算√补集含义与运算√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 算 √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函数简单定义域值域,了解映射√ 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 示函数 √ 分段函数√ 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 义 √ 函数奇偶性√ 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背景√

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 算 √ 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 指数函数图像过定点√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 对数 √ 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 对数函数图像过定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 函数 √ 幂函数幂函数概念√ 幂函数图像√ 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 根的个数 √ 结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 解 √ 函数模型及应用指、对、幂的增长特征√函数模型的应用√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三视图√ 斜二测画出直观图√ 平行、中心投影√

会画视图和直观图√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 式 √ 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定义√ 线面平行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 线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平行性质√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垂直性质√ 面面垂直性质√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图形的 位置关系 √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 几何要素 √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xx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项题号题目 分值题 型试题 来源(参 考、创作) 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知 识能力点、情感点等) 识 记 √ 理 解 √ 分 析 √ 运 用 √ 评 价 √ 考查意图说明 一、口算 直通车8 × 7 = 67 + 7 = 5 × 1 = 38–4–34 = 63–40 = 1 × 1 = 9 × 6 = 5 ×7 + 6 = 2 × 9 = 9 + 41= 7 × 4 = 4 ×5 + 5 = 8 + 48 = 4 × 6 = 52 –7 = 9 ×9–60 = 20 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对100以内 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计算 能力和计算习惯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1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树高12()铅笔长13() 3 填 空 参 考 长度单位 √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 的理解 2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二十一五八() 6 填 空 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表的识 记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者庄玉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5 右图中,( )是②号照相机拍摄的图案。 1 选择 参 考 观察物体 √ 考察学生对物体的观察 五、列式计算 57 + 24 = 80–43 = 42–28 + 69 = 8 + 52–35 = 12 计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 考查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六、看图列式计算 1 = 3 看图列式 创 作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的认识与理解 2 8枝 ?枝 = 3 看图列式 创 作 表内乘法 √ 考察学生对被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双向细目表.doc

双向细目 单教学目标 元 知识点教学要求 了理掌应 解解握用 一、 认识平面图形认 识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 √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 图形图形的拼组 七巧板 十几减 9 十几减 8 √ 特征。 3.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1. 初步掌握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二、 20 十几减 7、 6 内 退 十几减 5、 4、 3、位 2 减 有多余条件的的 法 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或少几 三、 定标准分类计数 分 类 与自选标准分类计 整数 理的能力。 3..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 的算理,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 √ 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4.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解答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的能力。 1.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 √ 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问题。√ 四、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 数数和数的组成√ 100 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以读法与写法 2. 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内 数的顺序 3.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数 的 比较大小4. 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关 √ 认系。 识 描述数之间的大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 √小关系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及算理。√ 整十数加一位数 7. 学会能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口算。√ 及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8.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认 √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置的概念。 认识 1 元及 1 元以 下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及 进率 五、 认识 5 元及 5 元以认 上的人民币 识 人 人民币的兑换 民 币 人民币单位间的 换算 简单的加减运算 简单的解决问题六、整十数加、减整十100数 以 两位数加一位数、内 整十数(不进位)加 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3. 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及算理。√ 4.通过购物活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常用的主要 √ 单位,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 √ 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2.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掌握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 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有48名学生,其中女生25人,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 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 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 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的层次分明。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 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精)(20200616150705)

2020届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知识点考查内容知识要求2015 分 值2016 分 值 2017 分 值 备注 了解理解掌握集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列举法、描述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识别给定集合子集√ 全集与空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含义与运算√ 补集含义与运算√ 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函数简单定义域值域, 了解映射√ 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 函数奇偶性√ 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背景√ 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 指数函数图像过定点√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 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 对数函数图像过定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幂函数幂函数概念√ 幂函数图像√ 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结合图像, 用二分法求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应用指、对、幂的增长特征√ 函数模型的应用√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三视图√ 斜二测画出直观图√ 平行、中心投影√ 会画视图和直观图√ 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定义√ 线面平行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 线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平行性质√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垂直性质√ 面面垂直性质√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结合图形, 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 要素 √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 圆与方程圆的几何要素, 标准方程和一般 方程 √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1)班的学生34人,活泼可爱,相对调皮了一些。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少,后进生比较少,中间部分的学生比较多。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创新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两、三位数的加减法,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三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在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1)操作实践型 (2)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1)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