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测产面积以实际丈量面积为准,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样品留存,备查或自然风干后校正。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 (一)水稻、小麦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 (二)玉米 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 (三)谷子、高粱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 (四)甘薯 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 (五)棉花 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 =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 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 二、田间测产方法

(一)查测(查穗粒数) 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 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 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中华财险驻马店中支 一、测产地块选取 随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受灾地块,首先确定平均种植行距从南至北走向,以行走向或地块形状确定三至五个测产点(如图)。 1行。。。。。。。。。。。。。。。。。。。。。。。。。。。。。。。。。C。。。。。。。。。。。。。 2行。。。。。。。。。。。。。。。。。。。。。。。。。。。。。。。。。。。。。。。。。。。。。。。 3行。。。。。A。。。。。。。。。。。。。。。。。。。。B。。。。。。。。。。。。。。。。。。。。 4行。。。。。。。。。。。。。。。。。。。。。。。。。。。。。。。。。。。。。。。。。。。。。。。 5行。。。。。。。。。。。。。。。。E。。。。。。。。。。。。。D。。。。。。。。。。。。。。。。 二、平均行距的测算 行宽度是指行与行之间的宽度(如图)。在选取的测产点,抽取11行,丈量之间宽度,记录在“行宽度”内;11行内10个间隙,可得出10行的平均行宽度,并填入“平均行距”。 1行。。。。。。。。。。。。。。。。。。。。。。。。。。。。。。。。。。。。。。。。。。。。。。。 2行。。。。。。。。。。。。。。。。。。。。。。。。。。。。。。。。。。。。。。。。。。。。。。。 ……………. 11行。。。。。。。。。。。。。。。。。。。。。。。。。。。。。。。。。。。。。。。。。。。。。三、平均株距的测算 双行各51株长度是指在所选点范围内,在11行之内随机抽取两

行(如图),并从每行数出51棵,丈量每51棵之间长度,将两行长度相加除以100,计算出102棵之间100个间隙的距离,分别填入“双行51株长度”和“平均株距”。 4行。。。。。。。1。。。。。。。。。。。。。。。。。。。。51。。。。。。。。。。。。。。。。 5行。。。。。1。。。。。。。。。。。。。。。。。。51。。。。。。。。。。。。。。。。。。。。 ……………. 11行。。。。。。。。。。。。。。。。。。。。。。。。。。。。。。。。。。。。。。。。。。。。。。四、亩穗数的计算 每亩(667米/平方)÷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每亩穗数 五、穗粒数的计算 在上述随机抽取两行的51棵当中,任取一行按顺序连续取10个玉米棒(每穗籽在10粒以上),穗籽中部以玉米的直径方向数出玉米穗行数(都为偶数;如奇数,属发育不良);然后在从棒的头部至尾部数出玉米行粒数(生长不良或有缺行缺粒现象,进行平均),将10个玉米棒的数值分别填入上述表格中的下表“行x行粒”内(例如:16x32),并将结果填入“穗粒数”。 六、千粒重的计算 将上述每次抽取的10个玉米棒随机带回3个以上,做到晒干后提取三个1000粒,称出重量,平均后,三个千粒重误差不能大于5%,即为千粒重。

测产

玉米测产方法 一、市县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玉米测产

农业部高产创建玉米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1—14%)。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分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方法分别如下: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100亩随机选取10个地块,1000亩随机选取30个地块,1万亩随机选取50个,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25行计算平均行距,计算公式为,25行宽度÷24,每个样点选取2米双行调查换算亩成穗数,在每个样段随机选取20穗调查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粒数(粒)×千粒重(区试,单位克)÷100×85%。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基础上,100亩随机选取2个地块,1000亩随机选取5个地块,1万亩随机选取10个地块,用联合收割机随机实收1亩以上连片小麦(S,亩),收获后,称重并合计总产量(Y1,公斤)。在总产量中随机分取5公斤,及时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Y2,公斤)和测定含水量(M%)。实收面积内不去除田间灌溉沟面积,但去除坟地、灌溉主渠道面积;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 测定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样品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三)计算公式。 每亩鲜麦重Y(公斤/亩)=Y1×(1-Y2 ÷5) ÷S×666.7;实测产量(公斤/亩)=Y×[1-M(%)]÷[1-13%]。

附件2 2014年省院合作项目县小麦测产验收表县乡(镇)村(组) 品种名称 示范方 面积(亩) 技术负责人 采取的 技术 措施 亩穗数调查(一米双行穗数) 合计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穗粒数调查(每个样本随机取10穗查穗粒数) 序号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 千粒重(克) 亩产(公斤) 按0.85拆产 测产时间 测产专家 签名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

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规范 刘旭海徽县种子管理站742300 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合于以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 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 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 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h,小区间距h,每小区的行

数≥4,区组间距80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计算,小区长度y必须是株距的整数倍,小区宽度k必须是行距的整数倍,15 m2≤小区面积≤25m2,小区计产面积S=(y+h)(k+h),即在小区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原种。 3.2. 种植图 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 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3.3.1.利用勾股弦定理割方 分别在两条相邻的边上挂线,固定两线交叉处点O,任取一组勾股弦数,比如:取(3,4,5),则在一边3m处标记A,另一边在4m处标记B,当AB=5m时,即0 ∠=.然后量取一边需要的长度,以该 AOB 90 边为一边在另一端再取一组勾股弦数,作直角,量取其余各边长度,对边等长,即成矩形。 注:原理①勾股定理;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游标卡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 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双穗株数/小区株数×100% 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100% 折断率=折断株数/小区株数×100% 穗数=双穗株数×2+(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表12 不同小区测产指标 均数。 表13 测产玉米形态指标 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

很大差异。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 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较为接近的二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 表14 玉米室内考种数据 1. 根据玉米田间测产及玉米考种结果计算玉米理论经济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粮食测产方案

垦区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实 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修改稿)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作物产品产量统计是农业生产统计中最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直接反映垦区生产经营成果、效益好坏的关键性指标。搞准农作物产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垦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一、垦区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的特点: 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也就是说用被抽中地块的产量来推断作业区、管理区产量,逐级汇总到农场及总局,以此科学推算垦区的农作物产量。 2、抽样调查在抽选样本单位时要遵守随机的原则,使样本单位有均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3、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较,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要比全面调查取得的产量提前三个月左右。 4、抽样调查需要调查的单位少,可以减少登记误差、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调查范围、时间 垦区所有种植农作物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业区)都要实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即实割实测。以作业区为总体,按抽样调查规则抽选若干个地块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调查,各分局、农场统计部门负责部署、监督检查,由作业区统计及农业技术员组织具体实施。遵照抽样调查方案要求,测出各作物样本地块产品产量,推算出作业区各农作物产量。 总局统计局要对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复查。验证的方法,一是把总局所有作业区按当年实割实测产量排队,再等距抽样,按1 %的比例抽选一部分作业区和部分职工住户,进行全部产品检斤过秤取得总产量,再与作业区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来验证误差大小;二是要求按1%被抽中作业区在上报农场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推算表同时抄报总局一份,总局进行超级汇总,以取得农作物总产量,与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以验证抽样误差,误差不超过±2%为有代表性。 实割实测作物主要是粮食作物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水稻、谷子、高粱、杂豆和薯类等。 实割实测时间选在作物大面积收获(联合)前5 天左右进行,怎样掌握这个时点,就要根据各农作物成熟期和各作物品种的早、中、晚熟类型而定,不能一刀切进行(早熟与晚熟品种成熟期相差一个星期左右)。麦类、水稻作物在蜡熟期进行实割实测,就是用手掐籽粒时没有白浆呈白蜡状;大豆作物在底荚呈褐色,有四分之

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测产面积以实际丈量面积为准,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样品留存,备查或自然风干后校正。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 玉米播种 1. 玉米品种:郑单958 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间苗最后株距 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 a. 播深:5~6cm 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 苗最终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 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 明显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子长度的五分之四,今年春季气温较低种子萌发的速度较慢。 6. 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 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 2.玉米考苗记录

3.总结:从播种到玉米幼苗进入小花分化期对玉米的幼苗以及生长锥的动 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1) 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主要目的。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第三条指导思想。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第四条工作原则。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省为主。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由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地测产验收工作,并对测产结果负责。

(二)科学选点。县、省、部三级测产选择万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有代表性的地块和有代表性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实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第三章测产程序 第五条县级自测。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在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马铃薯示范点在收获前15~20天进行产量预估,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送万亩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在作物收获前,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点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第六条省级复测。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高产创建示范点自测和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同时,在示范点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申请部级抽测。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在玉米成熟前10~15天,由县农牧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产量预测,并将最佳收获时间、预测地块、预测品种及各样点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原始数据整理汇总。 玉米田间测产----通常有目测估产、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三种方法。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测数法:玉米测数法测产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选点。选点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选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选点的方法有“S”型选点和“X”型选点,两种方法可任取一种,选点时要避开地头,树下,路边。5亩以下、玉米长势比较均匀的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6-10亩或玉米长势差异较大的地块随机取5个样点;11亩以上的地块相应增加取样点数。 第二步,测量。测量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关键,测量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的测量才能获得精确地数据。测量时,每个点测量行距时要测量21行,株距要测量51株。然后从测量的51株玉米秸秆上,选择紧挨着的十个玉米穗,进行穗粒查数,并进行记录。注意,若一株上有两个穗时,将两个穗上的穗粒数相加,按一个穗计数,对于株上无穗

的按穗粒数为“0”计数。 第三步,计算。数字的核算是玉米测产工作的核心,玉米测产进行完实地测量后,就要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密度=667平方米÷(株距×行距);产量=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校正系数。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前三年平均数)×0.85/1000000割取法。将各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扬净并干燥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取样点的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取1平方米的方框取样。条播作物可按条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1平方米面积。大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积应大些,一般用长方形取样,每点6平方米。测产田块的测产结果算出后,即可进一步推算出测产区域的作物总产量。 当前我县主推夏玉米品种介绍。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蠡玉16等 (1)郑单958:生育期97天左右,株高240厘米左右,黄粒、白 轴、品质好,出籽率高达90%。属密植品种,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该品种抗倒、耐旱、适应性广, (2)2)蠡玉16:生育期107天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90厘米左右, 种植密度3500株/亩左右,机播每亩用种量不超过2.5公斤。该品种最大优点是高产优质、抗旱抗病、穗大粒多、苗齐苗壮。(3)浚单20:生育期98天左右,活杆成熟,茎杆可作优质青贮饲料。

实验四 小麦收获期田间调查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四小麦收获期田间调查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认识小麦在成熟过程中各期的形态特征;学习小麦在收获前产量的预测,掌握小麦经济性状考查的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 不同处理小麦单株若干及试验田块。 2. 钢卷尺、天平、瓷盘、计算器等。 三、内容说明和方法 (一)小麦子粒形成和成熟 麦粒的成熟一般分为3个时期: 1. 乳熟期:此期植株下部叶片、叶鞘枯黄,中部叶片也开始变黄,上部叶、茎、穗仍保持绿色,麦粒也呈现绿色,可挤出由淀粉粒组成的白色粘稠浆液。 2. 蜡熟期:此时植株各部分均呈黄色,仅旗叶和穗下部茎还有部分的绿色。子粒进一步充实,呈蜡质状态。 3. 完熟期:此期植株迅速枯黄,茎秆缺乏韧性而变脆。麦粒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到14-16%,质地坚硬。 (二)测产 大田测产一般可分为3个步骤进行: 1. 掌握整个田块面积、地形及生育状况,因为面积及地形关系到选点数目及样点分布。 2. 选点取样;样点即小面积测产点,样点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这是决定测产准确的关键。 3. 测量样点面积、穗数及单穗粒数,然后计算理论产量。 (三)经济性状考查 经济性状考查的项目及标准如下: 1. 植株高度:以主茎高度表示之,指从分蘖节到主穗顶(不计芒)的长度,用cm表示。 2. 植株整齐度:整齐—高相差不到一个麦穗的高度;中等—少数相差一个麦穗高度;不整齐—多数相差一个麦穗高度。 3. 茎粗:指茎地上部分第二节间的最大直径,以mm表示(大于6mm为粗,小于4mm为细,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 4. 单株成穗数:包括单株主茎和有效分蘖数。 5. 有效分蘖率:指分蘖成穗数占总分蘖数的百分率。 6. 穗长:自穗颈节量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长度,以cm表示。 7. 结实小穗数:一穗内能结一粒以上种子的小穗数。 8. 小穗密度=1个麦穗的小穗总数(包括结实与不结实的小穗)/ 穗长 9. 每小穗平均结实粒数=每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 10. 平均小穗最多结实粒数:在测定样本中任取10穗,记载结实最多小穗的结实粒数,取其平均值。 11. 粒质:每品种任取100粒考查,硬粒率在70%以上为硬粒小麦;硬粒率在30-70%之间的为半硬小麦,硬粒率在30%以下为软粒小麦。计算时以两个半硬粒折合为一个硬粒(玻璃质为硬粒;粉质为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 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 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 1、基本情况调查 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 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 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3.3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1.5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 1、实际产量 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 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3.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0.74公斤,那么平均亩产=0.74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493.58公斤/每亩。

玉米测产

玉米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 ÷(1—14%)。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 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双穗株数/小区株数×100% 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100% 折断率=折断株数/小区株数×100% 穗数=双穗株数×2+(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表12 不同小区测产指标 (2)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粗、穗位高、地面茎节数,计算其平均数。 表13 测产玉米形态指标 (二)室内考种 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

很大差异。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 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较为接近的二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 表14 玉米室内考种数据 1. 根据玉米田间测产及玉米考种结果计算玉米理论经济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 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双穗株数/小区株数×100% 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100% 折断率=折断株数/小区株数×100% 穗数=双穗株数×2+(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表12不同小区测产指标 (2)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粗、穗位高、地面茎节数,计算其平均数。 表13测产玉米形态指标 (二)室内考种 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

很大差异。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 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较为接近的二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 表14玉米室内考种数据 1.根据玉米田间测产及玉米考种结果计算玉米理论经济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山东省政策性玉米保险条款

山东省政策性玉米保险条款 保险目的 第一条为更好地促进玉米生产,使种植玉米的企业或农户在遭受本保险列明的自然灾害所致玉米损失时,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生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举办玉米保险。 保险对象 第二条凡玉米种植的所有者、管理者均可作为投保人,将符合下列条件的玉米(不包含种植在家前屋后的零星土地)向保险公司投保。 (一)玉米种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技术和规范要求; (二)玉米种植密度达到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标准; (三)播种的玉米品种在当地种植一年以上; (四)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五)生长正常。 保险责任 第三条保险玉米因火灾、雹灾、涝灾和风灾造成的灾害损失, 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第四条发生上述灾害时,为抢救保险标的、减少损失而进行了施救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除外责任 第五条下列原因造成玉米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二)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 (三)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放弃管理或故意扩大损失行为; (四)其他不属于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一切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保险期限

第六条本保险期间从保险玉米出苗或移栽成活后开始,至保险玉米成熟收割完毕时止,具体起止日期以保险合同载明为准。 保险金额及保险费 第七条每亩保险金额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500元、400元和300元, 选择投保火灾、雹灾和风灾责任的保险费率为1%。选择投保火灾、雹灾、涝灾和风灾责任的,保险费率为2%。投保时,应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投保,每乡镇只能选择一个档次。投保人应提供准确的玉米种植面积、位置信息,详细填写在投保明细表中。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八条投保人应在起保之日前一次交清保险费,保险费交清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条被保险人应遵守安全、消防气象等有关部门的规定,积极配合好防火及气象部门的消雹工作。 第十条发生灾害时,被保险人应积极采取施救措施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村委会证明及遭受损失清单,被保险人如不履行本条上述各款规定的义务,保险人有权终止保险责任。 赔偿处理 第十一条玉米发生保险责任损失后,被保险人应积极主动如实告知投保险情况、受损失情况、受损面积等。保险人接到报案后,应聘请农业相关专家组成勘查小组到现场查勘,实地勘查估损,农业专家出具估损报告后,保险人核实赔偿。 (一)全部(绝产)损失 保险玉米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七日内确认绝产的,按本条款所附《玉米生长阶段最高赔附数额表》最高赔付数额内赔付(测定产量,调查生产投入),赔付后保险责任终止。 (二)部分损失 保险玉米发生部分损失,损失率在20%(含)以下时,保险人不予赔付;损失率在20%(不含)以上时,根据保险人、被保险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估产认可的减产幅度结合保险金额计算赔付。

小麦遥感测产研究进展

冬小麦遥感测产的研究进展 张自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号:0901109026)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本文对国内基于遥感数据冬小麦测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冬小麦产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小麦测产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测产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加快小麦遥感测产模型研发和农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的构建进程,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测产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产量预测 Progress in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f wheat production Abstract:Whea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eople's lives. The thesis has 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on the domestic-bas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winter wheat yield monitor technology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terms of wheat yield monitor, summed up the more advanced measur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drawing out to accelerate wheat remote sensing yield monit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ystem build process, and the prospect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heat yield monitor. Keywords: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forecast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冬小麦分布广阔,地域复杂,其面积产量等数据的取得通常是采用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有关冬小麦管理、决策对其现势性信息的需求。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等特点[1],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及时地获取冬小麦的长势、产量情况的具体信息,对于加强小麦生产管理,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辅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