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课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12)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杨利伟科学、严谨的的态度 3、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 身科学等精神。 重点难点: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身科 学等精神。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文章共分四 不部分,每部分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火箭发射升空时发生共振现 象,“我”的复杂感受。 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写“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 第一部分(1-17): 第二部分(18-29):第三部分(29-39):第四部分(40-67): 师:文中每部分都有一个精致的小标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1、对本部分内容的概括

2、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谈谈英雄】 师:以上是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大家看这些人物?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 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生1:做出过巨大贡献 生2:危难面前别人退缩,他却挺身而出的 生3:……… ……………… 师:那么杨利伟是英雄吗?她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太空一日》【探寻英雄】 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 时有怎样的反应?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

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 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品位英雄】 师:以上就是杨利伟在太空一日所做的事,那么一个人值得我们敬佩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而是他在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在这一日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合作探究)生: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我就不能签字。体现了杨利伟为科学献身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飞船舷窗有裂纹,....为什么两遍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当遇到危险时候,杨利伟表现出临危不惧、沉着泠静。 杨利伟用顽强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展现了杨利伟顽强的精神。 ................. 小结:在太空一日,杨利伟克服了各种困难,表现出临危不惧、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源于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我们怎么能不成其为英雄呢?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给予英雄荣誉。

2020年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舷.窗()确凿.()亲眼目睹.() 俯kàn()负hè()共zhèn()五脏六fǔ() 4.课外查阅有关“神舟”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的哪些事? 2.文中有许多句子可能与你之前对太空的认识不同,你能摘录几句推荐给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吗? 示例: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完整word版)《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主备人:王艳杰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蚀()炽热()负荷()轮kuo( ) 俯瞰()稠密()烧灼()ao( )游 无虞()本末倒置()屏息凝神()()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俯瞰:俯视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二)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

《太空一日》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21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202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2021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导学案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这种想法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失重状态下人产生的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6)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时 一、生字词: (一)字音字形: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二)成语释义造句: 1、惊心动魄: 造句: 2、耐人寻味: 造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三、课文解析: (一)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 (2)飞行阶段: (3)返回阶段: (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 一、导入: 二、知识链接: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四、内容理解: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练习对课文的快速默读,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课文具有说明性质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二)教学建议 紧扣单元目标,做到“有效教学”,“长文”“短教”,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文本的过程里,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然后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 (三)教学示例 炎黄子孙杨利伟,天空探险应点赞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能力目标: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取主要信息。 2. 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

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 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3.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并阅读老师提供的“航天知识小链接”。 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浏览全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全文,如何借助小标题,提取课文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默读扫视法的培训。 (一)导入新课 师:(开场白)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杨利伟就是“揽月”第一中国人,请看那次激动人心的“飞天大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入情地观看“神五”发射视频) (二)问题探讨:宏观整体把握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具体上安排了两遍默读,一次讨论归纳。 一读:运用逐句逐行法,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 二读:让孩子们“跳读”,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抓住小标题,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主要信息。 三讨论归纳: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炽热、俯瞰、无虞、本末倒置、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妙处,感悟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利伟及其自传《天地九重》。 3.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精神,深刻理解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神舟五号”航天飞机外形、点火升空瞬间产生的巨大火球、首飞宇航员杨利伟照片等,带入情境)同学们,在人类航天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意味着要付出多走一百步的代价。2003年10月15日,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一航天壮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里程碑。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著有自传《天地九重》。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炽.热(chì) 赫兹 ..(hè zī)轨.道(guǐ) 确凿.(záo) 严谨.(jǐn)无虞.(yú) 负荷.(hè) 千钧.(jūn)轮廓.(kuò) 模拟.(nǐ)稠.密(chóu) 舷.窗(xián) 俯瞰.(kàn) 遨.游(áo) 烧灼.(zhuó) (2)词语释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负荷:负担,文中指承受的压力。 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化的大小。 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遨游:漫游;游历。 严谨: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主备人:王艳杰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蚀()炽热()负荷()轮kuo( ) 俯瞰()稠密()烧灼()ao( )游 无虞()本末倒置()屏息凝神()()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俯瞰:俯视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二)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

《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 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

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字词检测 1.正字正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模拟( ) 遨游( ) 严谨( )稠密( ) 概率(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2.词语解释 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六、课文精读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太太空一日》教案

教案-陈志奎-《太太空一日》-2019春季第十九周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才艺展示:介绍“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指名回答《伟大的悲剧》文主要什么写了? 课文主要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写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三、预习:快速阅读课文,读通课文? 四、作者介绍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五、写作背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六、精讲课文

部编七下语文22 《太空一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 《太空一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 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参考答案: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心理或举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心理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参考答案:虽然“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个传言流传甚广,但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而且作者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对太空中敲击声的确认,作者也非常严谨,试听一年多,总觉得不像,所以就一直未签字确认。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 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参考答案:1.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 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积累拓展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 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参考答案: 【示例一】杨叔叔,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呢? 【示例二】杨叔叔,你觉得自己身为一名航天员,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 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负荷.(hé)赫.兹(hè)瞬.间(shùn) B.无虞.(yú) 轮廓.(kuò) 俯瞰.(ɡǎn) C.叮嘱.(zhǔ) 询.问(xún) 棉絮.(xù) D.烧灼.(zhuó) 遨.游(áo) 炽.热(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摩擦步骤耐人寻味 B.幅度验证千钧重负 C.确凿捕捉屏气凝神 D.稠密概率五赃六腑 3.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经过分析______,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______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______。 A.研究改善改进 B.研究改进改善 C.探究改善改进 D.探究改进改善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父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 ....;父爱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 B.一般人一旦做了亏心事,自然每天惊心动魄 ....,害怕被人发现。 C.他在落水的一瞬间醒了过来,只感觉身上有千钧重负 ....,身子径直往下坠着。 D.针对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现状,不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减少雾霾的产生,而是给户外劳 动者发放“雾霾津贴”,这是本末倒置 ....的行为。 5.下列各句中加点部分不属于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A.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产生共振。 B.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 ....,但是没有结果。 C.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 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 ..。 ..感觉 D.6时14分,距离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 ......,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预习导学案

22.太空一日 一、学习目标 1.积累“炽热、千钧重负、惊心动魄、俯瞰、屏息凝神”等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4.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蕴含的情感。 2. 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三、预习案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负荷.( ) 载.人( ) 屏.息凝神( ) 无虞.( ) 炽.热( ) 弧.度( ) 轮.廓( ) 俯瞰.( )模.拟( ) 遨.游( ) 稠.密( ) 烧.灼( ) 千钧.重负.( )( ) 舷.蜀( ) 3、解释下面词语。 (1)无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屏息凝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炽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轮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钧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

太空一日 说课稿

《太空一日》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太空一日》。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重点难点以及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太空一日》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太空一日》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作了详细介绍。本文具有很强的变现力,普通的词汇,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浏览文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杨利伟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说重点难点 结合课标,我确立的文章重点是:掌握浏览了学习方法。本课篇幅较长,由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小标题。所以第一课时的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标题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本课的难点是感受杨利伟崇高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选择的教法是: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Array 课型:精读主备人:王艳杰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蚀()炽热()负荷()轮kuo( ) 俯瞰()稠密()烧灼()ao( )游 无虞()本末倒置()屏息凝神()()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俯瞰:俯视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二)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浏览时,可以一目十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本文向我们真实再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根据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理解为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究、返回中的惊险际遇。(三)再阅读课文,进行批注。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 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通过读文,你还发现什么问题或你有什么困惑,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用书建议,对本文减少琐碎肤浅的分析,将本节课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