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类

顶板分类
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

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

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2.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2.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板

顶板评价分类标准

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标准 一、顶板安全评价按顶板安全管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 1、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坡度20度以上、过断层破碎带、揭煤以及顶部为煤的半煤岩、采用非常规方法施工大断面硐室、综采面扩切巷、煤仓、交叉点(十字头)施工、冒顶处理等。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坡度10—20度、煤巷施工断面≥13m2、顶底板松软破碎、构造比较复杂以及巷道开门、贯通、提(落)巷、开钻场、小水仓、工具室、碴硐、过老空老巷等。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不具备A类、B类作业特征的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2、采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综采面安装、工作面初采初放、采面回收期间、工作面过隐蔽工程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m2。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工作面在构造发育区回采,工作面过老空、老巷期间,帮顶松软破碎、煤层干燥、易片易冒,底板松软,10度以上的仰斜开采,采面坡度20度以上,周期来压明显段。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不符合A、B两种顶板管理类型特征的管理类型。 3、巷修、回收作业点顶板安全分类管理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构造复杂、交叉点、大断面(煤巷

断面13m2以上)、大坡度(200以上)、提巷、支架变形严重、冒顶处理、所有巷道回收等为A类。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顶底板比较松软破碎、煤壁松软易冒落、构造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支架变形比较严重、扎杆、错巷扩修等为B类顶板。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压力不大,顶板比较完整,支架变形不严重的。 二、各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应采取的顶板管理办法: A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区队长(支书)及主管业务科室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当班带班领导到作业地点巡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责任,及时处理。 B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现场跟班,业务主管部门每天必须有人巡查。 C类:按正常作业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作业规程管理的“十个环节”编制、审批、干部学习、工人学习、考试、补考、成绩登记、现场实施、定期复查、修改补充悬移支架支护工作面工程质量基本要求:“四直、二平、两间隙”,其中“四直”为支柱直、溜子直、托梁直、煤壁直;“二平”为溜子平、顶梁平(±30mm);“两间隙”为托梁与顶梁间隙≤30mm、支架与支架间隙30mm±20mm。 “三保一促”:保安全、保生存、保稳定、促发展

煤矿顶板、老顶的划分及标准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 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2.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2.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各个采场在建设之初,由地质人员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

出其采场的顶板等级;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技术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通知书中说明,下达给施工单位。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设计人员与技术部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技术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和各个中段的安全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技术部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编号:AQ-JS-0668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Classification of coal seam working face roof, mechanism of roof fall and treatment measures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 机理及处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

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黄金集团湖南鑫瑞矿业有限公司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顶板管理,将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和减少矿岩冒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 )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下顶板分级管理。 4术语(无) 5职责分工 5.1总经理 对采掘顶板分级负领导责任。 5.2分管生产副总经理 领导相关生产技术部门对本矿采掘顶板进行分级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5.3生产技术部 负责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对一级顶板采场进行定期检查;对危险采场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负责作业采场的设计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定采场顶板分级报表。

5.4生产单位 负责采场出矿前顶板边帮松石(即浮石,下同)处理;作业班(组)长对本班作业采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负责在作业前对采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采场作业人员对当班采场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6工作程序 6.1采场作业环境要求 6.1.1采场进路口应设有安全确认牌。 6.1.2采场顶板边帮应安全可靠,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应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作业面,应采取支护措施。 6.2采场顶板分级 6.2.1生产技术部根据地质构造、矿岩结构及矿岩稳固程度,采场跨度的大小、顶板岩石的渗水状况以及回采范围毗邻介质进行危险评估,确定顶板等级。 6.2.2顶板分级原则:采场顶板按危险等级分为一级顶板、二级顶板、三级顶板。具体分级原则如下: ☆一级顶板,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为一级顶板: a)顶板的矿岩特别松软,层节理发育形成较大的压碎状态; b)有较大的断层和较多的中小断层,或分层交错形成有三角滑板者;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1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2煤层底板 2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2.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2.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板。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

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

煤层按倾角分类

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 25 中(倾)斜煤层 25 ~ 45 急(倾)斜煤层> 45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 ~ 3.5m 厚煤层> 3.5m 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水分( W )、灰分( A )、挥发分( V )和固定碳( FC )、发热量( Q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Gr.l )、含矸率。 中国煤的分类。 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 A 、 B 、 C 、 D 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 2. 煤田的划分 煤田、井田的概念。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 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 K 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 井型分类。 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 400 、 500 万 t/a 及 5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 3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45 、 60 、 90 万 t/a 。 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9 、 15 、 21 、 30 万 t/a 。 3. 井田内的再划分 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 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 4.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 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 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 5. 井田开拓中几个问题分析 上、下山开采的概念。上、下山开采在掘进方面、运输方面、排水方面通风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其优缺点。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水平高度的概念。影响开采水平高度的主要因素。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 开采水平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阶段回风大巷。根据煤层数目和间距不同,阶段运输大巷有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及集中运输大巷。各种大巷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井筒位置确定原则。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45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

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顶板分类

煤矿顶板分类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

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

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编号:SM-ZD-79551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 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 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

编号:SM-ZD-56933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金属矿山地质赋存条件复杂,采矿方法多种多样,有些矿山采用不适当的采矿方法,加上不按正规作业,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自50年代以来,冒顶片帮重大伤亡事故不断发生,根据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20~30%左右,居井下矿山伤亡事故的第一位。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44.2%。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比如设计和工艺的缺陷、设备设计和维修的缺陷等。从金属矿山发生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地点来看,巷道发生的事故较采场多。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 加强顶板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尽量减少采矿作业人员暴露在大面积的顶板条件下作业,安全、高效的采矿方法,对降低采矿重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 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 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 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 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黄金集团湖南鑫瑞矿业有限公司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顶板管理,将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和减少矿岩冒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下顶板分级管理。 4术语(无) 5职责分工 5.1总经理 对采掘顶板分级负领导责任。 5.2分管生产副总经理 领导相关生产技术部门对本矿采掘顶板进行分级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5.3生产技术部 负责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对一级顶板采场进行定期检查;对危险采场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负责作业采场的设计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定采场顶板分级报表。 5.4生产单位 负责采场出矿前顶板边帮松石(即浮石,下同)处理;作业班(组)长对本班作业采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负责在作业前对采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

理; 采场作业人员对当班采场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6工作程序 6.1采场作业环境要求 6.1.1采场进路口应设有安全确认牌。 6.1.2采场顶板边帮应安全可靠,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应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作业面,应采取支护措施。 6.2采场顶板分级 6.2.1生产技术部根据地质构造、矿岩结构及矿岩稳固程度,采场跨度的大小、顶板岩石的渗水状况以及回采范围毗邻介质进行危险评估,确定顶板等级。 6.2.2顶板分级原则:采场顶板按危险等级分为一级顶板、二级顶板、三级顶板。具体分级原则如下: ☆一级顶板,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为一级顶板: a)顶板的矿岩特别松软,层节理发育形成较大的压碎状态; b)有较大的断层和较多的中小断层,或分层交错形成有三角滑板者; c)采场超过设计跨度,且顶板矿岩不稳定; d)顶板有较大的渗水者或有较大的溶洞; e)顶板矿岩结构较差的间柱或破顶层。 ☆二级顶板: a)顶板矿岩较松软; b)层节理较发达,断层不多; c)顶板出现有中、小型三角滑板; d)有局部渗水现象者;

论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管理

论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管理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关系,对工作面顶板常见三类进行了分类,并对在复合顶板管理实践中采取的六种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顶板分类;控顶原则;复合顶板管理 0.前言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与工作面本身的顶板条件具有特别重要的关系,为预防发生各种顶板事故,有必要根据工作面的顶板条件和采高情况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分类,按照相应的控顶原则,采取针对性的控顶设计。 按顶板条件及所需采用的控顶原则,可以把缓斜、倾斜煤层的顶板分成六类,下面就常见三类进行分析。 (1)直接顶厚度等于或大于2-3倍采高。 (2)直接顶厚度大于1倍采高但小于2-3倍采高,直接顶上面是裂隙带的老顶。 (3)直接顶厚度大于1倍采高但小于2-3倍采高,直接顶上面是垮落带的老顶。 1.相应控顶原则 1.1第一类顶板及其控顶原则 第一类顶板冒落带中没有老顶,控顶原则用“支”与“切”。 所谓“支”,是指用采场基本支护的初撑力平衡工作空间上方冒落带岩重。依此,或先定支柱的初撑力,计算出支护密度,再转化成排柱距;或先定排柱距,转化成支护密度后,再求所需的支柱初撑力。 所谓“切”,是指用切顶排另增切顶支柱的初撑力平衡采空区上方冒落带直接顶岩层的重量。考虑到直接顶具有分层冒落的特点,以及岩层有一定的自承能力,多数情况下,切顶排另增切顶支柱的初撑力能平衡采空区上方最大冒落分层的岩重即可。最大冒落分层厚度可按直接顶岩层的分层厚度及岩石强度由下而上逐层估计,这里要注意软弱岩层作为较强岩层之附加载荷的可能性。如果缺乏直接顶岩层分层情况及极限悬顶距的资料,页岩的分层厚度以不超过1m考虑,其极限悬顶距以1m考虑;砂页岩的分层厚度以不超过1.5m考虑,其极限悬顶距以2m 考虑。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出切顶排每米所需增加的初撑力,进而可定出切顶排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井下作业环境必须建立在稳固的顶板之下,而顶板岩石性质的差异又很大,因此,为了保证井下作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冒顶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井下掘进与回采作业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3.术语 顶板:分巷道顶板和采场顶板两种。巷道顶板是指由巷道墙面支撑并在两墙面之间的上部岩石或矿石的总称,通常有三心拱,半圆拱等形状; 4.主要职责 4.1地测部负责将顶板按岩石软硬程度不同进行分级,组织人员编写相关管理制度。 4.2安全监督管理处(以下称安全监督处)负责监督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4.3工区安全员、安全监察员、工程技术人员、找顶工、支护工等井下作业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并严格执行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5 工作内容及程序 5.1顶板的分级 5.1.1按岩石稳固性对顶板进行分级

1)(Ⅰ级)开挖后稳固、无坍塌或经撬检后无大块围岩。特征有:单一岩性,均质块状;风化不明显;节理不发育。 2)(Ⅱ级)开挖后围岩脱落或经检撬法难以处理。特征有:岩体构造呈块状;节理不发育,但有较大裂隙;受地压或震动后出现各种结构的危岩块。 3)(Ⅲ级)开挖后较稳固;长时间会出现危害脱落或局部倒塌;受爆破影响有危险脱离。特性有:岩体构造呈块状且破碎;一般风化不明显;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 4)(Ⅳ级)开挖后极易倒塌,有时突然脱落或一层一层脱落。特性有:岩体呈碎石状压碎构造;岩性复杂多样,构造发育;层节理发育,裂隙中有泥岩;各种软弱的蚀变岩浆岩;严重风化带。 5.1.2按顶板岩性的强度大小和冒落难易,对矿体顶板进行分级;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岩性复杂多样,主要有黄斑岩、泥质灰岩、裂隙发育的变质岩以及严重风化带,顶板易冒落。 2)中等冒落的顶板,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闪长岩及风化闪长岩,冒落后上部坚硬顶层呈悬空状态,随着悬空面积增大,产生初次来压,以及随后的周期来压,威胁顶层的稳固性。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中等强度的灰岩和矽卡岩,不随岩柱和邦壁垮落,但采空区悬空时间长,压力大,周期来压明显,需加强监测。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岩性为厚度大、整体性好的灰岩和坚硬的矽卡岩,这些顶板悬空时间长,面积大,平时来压小,突然来压

顶板岩石分类

3.顶板分类 提要 由于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化,因而必须将顶板按其组成、强度及有关开采条件进行分类,尔后根据分类提出各自的控制措施,此外,介绍了1981年部颁顶班分类方案及其分类的主要原则,指标选取办法及各类顶板条件下支架架型及参数选择原则,各主要矿区的顶板类别以及河南地区的顶板分类上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有分类方案的不足及应改善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顶板分类方案,使其为生产实践服务,本条目录还介绍了国外(主要是原苏联、波兰、英国等)的顶板分类方法及所选择的主要指标。 为了支架选型、确定支架参数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煤炭部于1981年颁发了“缓斜煤层工作顶板分类”试行方案。方案中对老顶来压强度进行了分级,所使用的指标见表3-1 表3-1老顶来压强度分级表

在此分类中主要引入直接顶厚度∑h与采高M的比值N及老顶来压步距L。分类认为: (1)N>3~5,这种老顶的垮落或错动对工作面支架受力无多大影响。其典型柱状如图3-1a所示,成为无周期来压或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顶板; (2)0.3<N≤3~5,且L=25~50m,这时老顶的失稳对工作面支架受载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典型柱状如图3-1b; (3)0.3<N≤3~5,且L=50m或N≤0.3、L=25~50m,这时老顶的悬露玉垮落都将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影响,典型柱状如图3-1c所示,称为周期来压严重的顶板; (4)N<0.3且L>50m,由于老顶特别坚硬,因而常能在采空区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其垮落时,则在工作面形成剧烈的矿山压力显现,从而要求采取特殊措施加以控制,其典型柱状如图3-1d所示。 另外如图3-1e所示的柱状,则常常可能出现下位的石灰岩曾发生垮落,而上位则呈现缓慢下沉现象或全部呈现缓慢下沉现象,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矿山压力显现。因此,其分类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1 直接顶分类方案及其指标 为了直接反应支架对直接顶顶板控制的难易程度,还必须对直接顶板进行分类。它所采用的指标将按反映顶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黄金集团鑫瑞矿业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顶板管理,将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围之,避免和减少矿岩冒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3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下顶板分级管理。 4术语(无) 5职责分工 5.1总经理 对采掘顶板分级负领导责任。 5.2分管生产副总经理 领导相关生产技术部门对本矿采掘顶板进行分级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5.3生产技术部 负责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对一级顶板采场进行定期检查;对危险采场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防措施。负责作业采场的设计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定采场顶板分级报表。 5.4生产单位 负责采场出矿前顶板边帮松石(即浮石,下同)处理;作业班(组)长对本班作业采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负责在作业前对采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采场作业人员对当班采场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6工作程序 6.1采场作业环境要求 6.1.1采场进路口应设有安全确认牌。 6.1.2采场顶板边帮应安全可靠,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应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作业面,应采取支护措施。 6.2采场顶板分级 6.2.1生产技术部根据地质构造、矿岩结构及矿岩稳固程度,采场跨度的大小、顶板岩石的渗水状况以及回采围毗邻介质进行危险评估,确定顶板等级。 6.2.2顶板分级原则:采场顶板按危险等级分为一级顶板、二级顶板、三级顶板。具体分级原则如下: ☆一级顶板,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为一级顶板: a)顶板的矿岩特别松软,层节理发育形成较大的压碎状态; b)有较大的断层和较多的中小断层,或分层交错形成有三角滑板者; c)采场超过设计跨度,且顶板矿岩不稳定; d)顶板有较大的渗水者或有较大的溶洞; e)顶板矿岩结构较差的间柱或破顶层。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45-68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