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助听器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助听器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助听器的发展状况

互动助听器:未来康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听力学家、听觉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和听力康复

等专家通过充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的聆听活动其实一学习的能动过程,即使

遭受创伤后,人类的听觉系统仍然具有自我恢复和矫正的能力。因此,研发能帮助

患者“学习”声音的助听设备是目前助听器工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比如丹麦

听力学家杰氏普生在《通过学习和为特殊环境提供特殊增益来提高助听器验配效果》,德国霍恩教授在《多大的声音才大:学习助听系统的优势》等论文里,分别

就助听器的先进适应性技术、与环境互动的智能控制能力和改善患者听觉训练方法

等各个方面有过详细的阐述,进一步今天的助听器也会象人类的听觉功能一样,通

过学习和适应,变成听损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部分。同时,也证明个性化的听觉

训练加上使用具有互动学习能力的助听器可以大大提高听力康复的效果。因此,在

这篇文章,笔者将在分析数字助听器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对互动式助听器的产生和

使用做过简单介绍。

一、数字助听器发展

从1996年起,助听器工业便开始正式进入全数字助听器发展时代,在尔后的

12年里,无论从芯片工业到助听器软件开发,数字技术以爆炸性的速度,在很短

时间里彻底改变了近百年助听器发展的路径和规模,将我们带入了仅仅在十几年前

仍被看作是科幻世界的助听器高度发展和普及的今天。根据美国《听力综述》杂志

报道,从1996年到2000年,数字助听器的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6%迅速增长到当时的23%,到了2005年,当年销售的助听器中83%是全数字助听器,而根据2007年最新助听器销售数据来看,98%为全数字助听器。助听器市场变化的另一

个最大特征是新产品推出时间迅速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80年代新产品推出的周期是10年,到了90年代缩短到3-5年,而到了21世纪,已经降到2-3年以下,目前新产品已经缩短到6-12月之内。这种发展趋势增加了研发成本,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标准化,助听器进步的直接表

现是大大降低了助听器试用期的退还率,在美国,已经从过去的18-20%的退还率下降到了12-14%。

这种迅猛的发展不仅淘汰了模拟助听器,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重新书写了

助听器的定义。我们知道助听器的英文术语是“hearing aid”或“hearing instrument”,德文助听器是“Hoergerate”,其含义都是听力辅助器械,泛指助听的单件设备或器械,多年来,这个术语一直不变,直到数字技术的出现,现

在,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hearing aid”正在被另一个术语替代:英文是“hearing system”,德文是“Hoersystemen”,均可译成“助听系统”,涵盖软、硬件等。正如欧洲助听器行业协会主席恩斯特先生的解释“众所周知,昔日的

助听器(hearing aids)除了名字外,和今天复杂的助听系统(hearing systems)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看到,助听系统不仅在硬件上和传统的助听器有很大的差

别,更重要的是在其功能和使用范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有效的降噪技术、

声反馈处理技术、自动程序切换、使用数据储存提取技术、创新的验配软件技术、

环境适应和处理技术、传声系统等这些重要的新型技术在本质上再一次拟定了助听

系统的基本定义。而恰恰正是这些新型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今天的助听器已经不单

单是对听力损失的补偿,而是提高使用舒适度、满足复杂多便的使用环境、极大改

善音质等。

新一代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有效地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助听器,因为听

力学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助听器发展新的突破的关键是如何尽可能恢复人耳的自然

听觉功能。在助听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效地补

偿因听力丧失而失去对声音的自然感受,让患者在佩戴助听器后,重新听到真实、

自然和舒适的声音;与此同时,改善对声音的可听度,提高对言语的可懂度,达到

在不利的环境下加强语言理解度。

从总的趋势来看,助听器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除了在降噪、方向

性、声反馈处理等主要技术方面继续得到研究外,根据不同的设计思路,继续沿着

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无线化、互动化方向高度发展。除此外,我们注意到听

力学家开始将使用者的个人感受纳入一起研究,换句话讲,听损患者不再仅仅是助

听器研究中的一个有生命的“KEMAR”,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对人体仿生学研

究(bionics)、对人格特质的认识(personality trait structures)和对个体噪音喜好程度的探索(acceptable noise levels)研发出一系列前所未见的创新

技术,其结果是让助听器变得更加人性化、个体化和自然化,而患者直接参与的放

大过程,则是一个崭新的互动体验,使得助听器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单一的、固

化的、机械的硬件器械,而是一个能动的、自动的和互动的有机体,真正能让患者

重新体会到放大后的自然听觉的新感受。因此,可以说互动技术既是一个助听器硬

件技术发展延伸的新领域,更是一个不同的临床验配和评估的全新概念,是基于现

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将听力康复和助听器使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的用户使

用平台,研究他们之间既复杂且互动的关系是目前助听器发展的一个崭新思路。

图1 助听器用户满意度和助听器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近年来美国助听器用户满意度的提高,我们会发现其增长

趋势和助听器技术平台的相继推出有一定关系,如图1显示,横轴是从按时间段分成的三个阶段:能动阶段(dynamic period)、自动阶段(automatic period)和互动阶段(interactive period)。纵轴是助听器满意度增长。下面简单对这三个

阶段的特点做个简单分析。

1.能动阶段

能动阶段从1996年数字助听器问世到2004年,这个阶段主要发展特征是在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和超越早期助听器的放大技术

和基本功能需求,比如使用以宽频动态压缩线路(WDRC)为代表的非线性放大技术、多波段-多通道的信号处理技术、不同的最大声输出控制技术等,同时,还推

出一些新的助听器技术,包括各种降噪算法、声反馈抑制处理手段和方向性技术

等。

在这个阶段,就数字助听器核心信号处理器而言,我们目睹了数字芯片逐步

走向成熟的过程,从早期的封闭式芯片到后期的开放式芯片,从早期芯片耗电到后

期的省电、从早期芯片较大的体积到后期的不断缩小,直到 2.7 x 3.7 mm大小的芯片上竟可容纳6百万个晶体管可以为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做出CIC助听器,虽然历时8年,但是,期间助听器的巨大成就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就助听器功能而言,患者开始首次体验到线性放大带来的自然

的声音,助听器不再象早期一样嘈杂,而是强声轻放、弱声高放,开始满足在噪音

下聆听言语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聆听的舒适(降噪功能)、聆听的环境限

制(声反馈抑制功能)、聆听的交流需求(方向性功能)等,正如表1所示:

表1 助听器参数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听力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和验配师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势,成功

地将早期助听器的各个电声学参数转换成可以量化、标识和验配的功能指标,结果

是让助听器进入一个以功能为主的能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就助听器验配而言,由于数字技术在芯片工艺和功能上的突

破,促使助听器配方法的巨大发展,其中以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的非线性验配法

NAL-NL1和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大学的DSL[i/o]为代表的非线性配方法,考虑了数字助听器的特点,能更有效地恢复响度增长,充分利用有限的残余听力动态范围。

其结果是,在这个阶段,如果用助听器使用者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来评价的话,根据MarkeTrak VII,在2004年前的满意度达到63%。

2.自动阶段

从2004年后,数字助听器发展进入所谓的自动阶段,即助听器技术已经从早期的单一、被动和固定的声处理模式演变成具有自动处理各种声信号应对不同声环

境能力的助听器。如果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比喻来阐述的话,在能动阶段,助听器实

现了助听器工程师的梦想,让模拟助听器转化成具有超强电声学功能的数字助听

器。但是,如何让现代化的数字助听器更好地为听障人士服务,达到在各种聆听环

境均能运用自如的康复效果,自动阶段将会实现听力学家的梦想:让最好的助听器

技术变成最佳的康复工具。

根据著名的美国助听器市调研究Marktrak VII报告,数字助听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听损患者在有噪音的环境里进行交流,包括一群人的谈话、使用手机对话、

使用电话和电影院等场所的交流。如图 2 所示,患者的满意度随着交流背景噪音

的增加而降低,最差的不到30%。早期的数字助听器虽然具有许多降噪和方向性

技术等功能,但助听器的声处理模式基本是固定的、单一的和预设的,不能有效地

适应环境的多变和使用者生活习惯不定等因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助听器应

运而生。其基本原理是助听器能够根据环境自动在各种预设的助听器参数和功能之

间无缝切换,让助听器放大变得“有的放矢”。不同厂家研发的自动助听器可能基

于不同的听力学和电声学工程设计原则,比如有的厂家强调助听器的人工智能技

术,力图将机器变成象人类一样聆听声音,有些厂家则从仿生学种获取灵感,模仿

动物和人类如何在自然界对声音的处理的进化结果,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均是一

样,即助听器需要实时地对环境声音进行识别和处理,不间断分析输入声音特征,

根据强度起伏变化鉴别信号声幅特点,分析声音时间起始和结束来确定声音时阈类

型等,基于这些信息,助听器采取行动,分别过滤处理干扰信号,而放大需要的言

语信号。

从助听器工程技术角度,自动助听器的实现主要是由于2004年后,数字芯片高度发展,非常成熟,具有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即时姓,或实时性信号处理任务,

使助听器能够对各种变化的环境迅速做出反应,比如瑞士峰力集团推出的Savia多程序自动助听器便是一列,其使用的芯片处理能力已经超过当时奔4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能够在7种不同的程序之间无缝切换,保证患者始终能听到所需要的声音。

就自动助听器的功能而言,除了多程序在增益、输出、压缩等参数的组合和

切换外,还新增了许多早期数字助听器无法实现的笔者称之为“辅助性功能”,如

为了方便户外使用,增加了风噪音管理器;为了避免室内混响干扰,专门研发了混

响阻扰技术等。这些功能的主要目的是配合自动程序的切换,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噪

音对使用者的干扰,充分保证有效放大所能达到的最佳使用效果。

就验配而言,除了进一步改善早期使用的非线性配方法,如新版DSL v5.0和NAL-NL1等,为了配合自动助听器的使用,助听器验配软件不再仅仅起到链接助听

器的作用了,而增加了许多自动验配的功能和验证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过去那些

专门用于助听器后期评估的量化工具,在这个阶段纷纷用于助听器的前期验配,比

如APHAB和COSI等。

用助听器满意度来衡量自动阶段的进展,Marktrak VII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的听损人群在第一年对新助听器的满意率达到77.5%,这和美国市场销售的其它三分之一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率非常吻合,85%的使用者对其助听器的功能表示满意,60%使用在85%的使用环境里满意自己的助听器效果,在15种聆听环境里,最高的满意度达到90%,而作为验配助听器的听力学家,其中92%非常满意目前数字助听器的效果,正如在前面提到,在自动阶段,听力学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更多的患者愿意使用自己的助听器。

二、互动助听器原理和基础

前面,我们分别对助听器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做了简单的总结,可以清楚地看

到,助听器今天展现出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功能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应归功于先进

的数字技术手段,方能实现过去那些梦寐以求的需求,比如,快速复杂的数字降噪

技术其实只是替代了用螺丝刀削减低频的作用,开放耳验配不过是空心耳模的数字

技术再现,而互动助听器技术则是将听觉与个体及环境之间的能动关系通过对助听

器的智能控制来实现的。

图3 互动助听器的四个互动因素:聆听环境、多媒体器械、验配师和助听器

厂家

2006年后,尤其是进入2007年,互动式助听器犹如一个新的技术浪潮迎面

而来。互动(interaction)的概念来自于助听器硬件主体和其它交流器械、使用

环境及个体需求之间相互影响、适应和学习的能动关系的认识。最初,这些关系是

被动的(passive)、固定的(fixed)和单一的(one dimensional),现在从助听器功能上讲,已经开始从一个被动的辅助器械转变成一个能动的提升人际交流的

互动平台,它不再仅起到听力补偿作用,更重要的是行使其现代科技特殊赋有的全

面交流功能。从互动多层次来看,如图3所示,听损患者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助听器的使用:聆听环境、多媒体器械(包括手机、数字音乐播放器、蓝牙工具等)、

验配师和助听器厂家。这些因素虽然看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每一个方面都会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助听器的成功使用,如聆听环境的条件和噪音是目前助听器抱怨最

多的问题,多媒体器械影响患者的通讯交流和正常娱乐生活,而助听器验配师和厂

家则从专业服务和器械维修的角度影响听损患者对助听器的接受和长期使用。

在没有数字助听器之前,这四个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其中

主要的问题集中在聆听环境和多媒体器械,均排列在MarkeTrak调查的榜首;随着助听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开始得到逐步解决,但是在没有互动技术之前,

只能得到局部或个别的解决,比如最初我们只能解决因手机给助听器造成的声反馈

问题,而无法保证同时使用这两种器械;又如由于环境的改变,每次患者必须自己

亲手调整助听器的重要参数,导致使用者去适应助听器,效果非常低。由于互动助

听器的出现,这些问题均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图4. 助听器和多媒体器械之间的互动连接

互动式助听器从硬件层面上看,首次实现了多芯片组合技术,显示了强大的

数据处理能力,由于互动的无缝连接要求实时无线数据传输,需要耗费相当大的芯

片处理资源,因此,过去单一芯片技术几乎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运算和大量数据传送。目前最新推出的互动式助听器由3个芯片组合构成,其中使用了目前助听器技术最先进的0.13μm芯片工艺技术,集成了6个高效处理器和800万个晶体管,智能运算速度可达 1.2亿次/秒以上。由于高效的信号处理器,使得宽带无线音频信

号和数据能够实时交换,做到真正的立体声音再现,大大提高了助听器聆听的音质

和丰富程度。

如图4展示,由于互动助听器无线数据传输速度超过几年前技术百倍有余,

快速无缝的信息同步使得助听器之间及助听器和其它多媒体通讯设备之间的实时连

接变得通畅无阻,庞大数据传输容量可以真正实现双耳信息互通,从而让患者听得

更准确和自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预见“互动宽带助听器”将和宽带互联网

一样,成为新时代医疗技术创新的焦点之一。而一旦当无线通讯和先进的芯片技术

融合在一起,助听器更加接近大众传播的领域,渐渐摆脱残疾人固化象征,而变成

象手机和音乐播放器一样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

笔者注意到从2007年起,有相当一部分互动式助听器纷纷问世,瑞士峰力公

司发布的一款叫Exelia的高档助听器,利用独有的动态自动程序无缝切换(SoundFlow Premium)、多通道自适应声音变焦方向性(VoiceZoom)、多通道反馈阻断技术(WhistleBlock Technology)、双耳同步遥控(QuickSync)和iCube、 iCom等无线连接技术,得以真正实现使用者和环境的互动,让助听器变

成个体化的器械;加拿大一家公司推出的叫Yuu的助听器,具有全面的自我学习功能,体现在音量调节的自我学习,用户个性化的舒适度和清晰度调节的自我学习等

智能性适应能力,能够让患者“培训”自己助听器来不断学习和记忆他们在各种聆

听环境独特的聆听习惯,达到自行调控,随时启用;德国一家公司推出的具有学习

功能的助听器也属于互动助听器的一种。瑞士峰力公司推出的“会说话的”助听

器,Verve可以将助听器面临的不同情景和状况通过语音表达出来,和患者保持紧

密的互动关系。

互动助听器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仅是硬件的组合,而是归功于近年来全球学

者对人类大脑和听觉系统能动可塑性的深入研究的成果。几十年前,“熟能生巧”

不过是工匠艺人重复劳动的褒奖而已,但是,近代神经生物学和听觉科学却赋予此

重要的科学含义,到了今天,数字听力工程技术能使冰冷的金属物件变成具有互动

能力和生命的感官延伸体:人类听觉感官的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雷比尼之神经

生物学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塞奇教授的论文《听皮层的概念形成》从神经生物学角度,介绍人类听皮层如何处理各种声音信号,如何进行分类和获取由信号传递的意义,尤其展示了该试验室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来解码听皮层处理各种声音信号的秘密的最新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发现左、右半脑分别对音调和音节处理时显

示出的不同特点,从而提出右听皮层具有处理象啭音这种类型的声信号的特殊能力

的解释。他的试验结果对于研究不同语言对左、右听皮层刺激不同有着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为互动助听器的临床使用奠定了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德国夏卢朴博士《听力适应、学习助听器和听觉训练的关系是什么》的研究

则进一步强调互动助听器在听力康复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第52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把We Learn via Our Ears(聆听便是学习)定为会议主题,强调“听”这个感觉活动其实是一个感知学习的过程,而相对于听损患者,互动助听器便是这

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互动助听器是“聆听便是学习”

的工程再现,这里的学习既包括患者听觉系统对助听器使用的适应,更涵盖助听器

本身对患者习性和使用环境的适应这个能动、相互影响的过程。

介绍互动助听器最后时,笔者还需提到互动助听器的另一路径的发展:即让

听损患者亲自调节自己的助听器,通过直接体验助听器各项参数的听觉感受,从而

真正学习助听器的使用。该技术由一加拿大实验室首先研制,其核心是利用开放式

芯片的技术特点,实现两种互动:其一是患者和助听器的互动,即患者可使用一种

专门研制的调制器对该款助听器进行有限但是有意义的调试,其目的是让患者能够

通过第一手经验来认识助听器,来体验助听器的主要参数变化为其产生的不同效

果,比如频响变化、增益升降等,但是患者必须依靠听力学家的验配,并不能更改

最后的验配结果;其二是验配师和厂家的互动,即通过互联网,直接将该款助听器

和厂家数据库联网,根据验配师的要求,重新输入或编写助听器的基本功能,实现

实时性参数调试和时性数据管理、维修等。既可以快速解决技术问题,还能避免因“召回”产生的物流困难。互动式助听器具备的新产品演示功能、教育功能和信息

功能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助听器的作用和特点,让陌生的技术专有名词变成一种

积极的助听体验是互动式助听器的最大优点。

图5. 不同阶段和不同技术助听器在功能范围和技术难度的比较

通过以上介绍,尤其是纵观数字助听器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能动阶段、自

动阶段和互动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阶段助听器在功能上均有突破性的发展,

如图5所示,不同阶段和技术的助听器在功能范围和技术难度可谓节节高。互动阶段的助听器在功能和技术难度上已经进入一个高峰,目前各种助听器中至少有

40%的功能是5年前闻所未闻。随着数字助听器技术的不断成熟,用户的满意度随之高升:在能动阶段,助听器满意度提高到63.1%,到了自动阶段,满意度增加了近15%,提高到77.5%,如今刚刚进入互动阶段,据报道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显著,据初步观察,满意度可能超过80%。我们应该知道满意度的每一百分比增长将会带动一大批听损患者对助听器的使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互动助听器的问世,给我们一次重新认识听力康复含义的

机会:科学的发达可以让器械去适应人的需求,让技术为更好地听损患者服务

走出老年人选配助听器的几个误区

走出老年人选配助听器的几个误区 一,我听力损失很轻,虽然有时听不到,但是好多小声音都能听到,所以我不需要配助听器 二,助听器怎么那么贵呀,有便宜的我先试试,如果好了我再买个好的 三,我想要那种耳内式的,别人看不到,听别人说,耳内式的效果更好 四,用助听器会把耳朵震坏,我不敢用 五,医院虽然贵,但是更专业,而且医院卖助听器的不会关门不干了。。。。。。。 七十岁以后大约会有百分之七十的老人会碰到由听力下降引起的交流问题,于是开始时说话引起误会,看电视调到家人受不了的音量;后来又会减少与人交流,看电视只敢看新闻;再后来干脆不与人交流不看电视,性格也变了,自闭,易怒,悲观。 老年人的听损大多属于高频下降为主的神经性听损: 76岁赵大爷的听损 77岁常大爷的听力图

注:据常大爷自述曾经有一次用药后,感觉听力下降许多,所以他的听力除了正常的老年性听力下降外,还有部分的药毒性成分,所以相比之下比别的结果低频要更好,高频要更差 71岁王阿姨听力图 下面我就老人的听损特点一解说下老人如何走入误区,好从中走出来。 从以上三位老人的听力图可以看出,老人的听损大多数是低频好高频差神经性听损,而低频是感觉声音的响度与能量的,而与听清楚相关的声母(英语里说的辅音)却在高频部分,所以好多老人会在听力下降时出现明显的交流打岔,俗语叫ZAN聋。 粗算起来,老人的听损都不是太重,总体不会超过60分贝,但是高频的三四千赫兹却超过了80分贝,在与人谈话特别是人多时,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交流障碍,所以当老人出现听力下降时,虽然感觉自己还能听到很多声音,也要及时配戴助听器。 当老人第一次接触助听器时,一听说助听器从几百到上千,甚至几千上万,就感觉太贵了,而且对助听器针对自己的情况是否有效总是心存疑虑,所以想买个便宜的用下,这样其实是不对的,一般来说正规的助听器验配中心,会对听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助听器是否有用,能起多大作用,都会开诚布公地告诉顾客,所以最好能听取店里验配师的建议,选配适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如果选了价格低功能差的助听器,往往“试”不出好效果,从而放弃听力康复的手段,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老人家选助听器时,都有点要面子怕用了助听器让别人发现,而且感觉耳内式助听器更先进些,所以大多会首选耳内式助听器。但是根据老人低频好高频差的听损特点,耳内式助听器往往会引起比较明显的“堵耳感”,感觉自己说话声音大不舒服,有好多老人因为选择了“好看的”助听器,到最后却不“好听”而放弃配戴的。所以在好听与好看之间要首选好听,听好才是最重要,因为耳内式助听器除非是年轻人因为工作与情感的需要,它的配戴的真实效果比不上耳背式助听器的。 现在的助听器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听力专家的辛勤研究成果,都能根据客户的听力数据提供准确地放大,让你听到小声音,而大声音却不会震到你,当然助听器调节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你在正规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购买并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节,助听器不但不会震坏你的耳朵反倒能够解放你的耳朵,从而小范围的提升你的听力并很

近些年助听器的发展状况

互动助听器:未来康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听力学家、听觉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助听器工程师和听力康复 等专家通过充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的聆听活动其实一学习的能动过程,即使 遭受创伤后,人类的听觉系统仍然具有自我恢复和矫正的能力。因此,研发能帮助 患者“学习”声音的助听设备是目前助听器工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比如丹麦 听力学家杰氏普生在《通过学习和为特殊环境提供特殊增益来提高助听器验配效果》,德国霍恩教授在《多大的声音才大:学习助听系统的优势》等论文里,分别 就助听器的先进适应性技术、与环境互动的智能控制能力和改善患者听觉训练方法 等各个方面有过详细的阐述,进一步今天的助听器也会象人类的听觉功能一样,通 过学习和适应,变成听损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部分。同时,也证明个性化的听觉 训练加上使用具有互动学习能力的助听器可以大大提高听力康复的效果。因此,在 这篇文章,笔者将在分析数字助听器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对互动式助听器的产生和 使用做过简单介绍。 一、数字助听器发展 从1996年起,助听器工业便开始正式进入全数字助听器发展时代,在尔后的 12年里,无论从芯片工业到助听器软件开发,数字技术以爆炸性的速度,在很短 时间里彻底改变了近百年助听器发展的路径和规模,将我们带入了仅仅在十几年前 仍被看作是科幻世界的助听器高度发展和普及的今天。根据美国《听力综述》杂志 报道,从1996年到2000年,数字助听器的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6%迅速增长到当时的23%,到了2005年,当年销售的助听器中83%是全数字助听器,而根据2007年最新助听器销售数据来看,98%为全数字助听器。助听器市场变化的另一 个最大特征是新产品推出时间迅速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80年代新产品推出的周期是10年,到了90年代缩短到3-5年,而到了21世纪,已经降到2-3年以下,目前新产品已经缩短到6-12月之内。这种发展趋势增加了研发成本,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标准化,助听器进步的直接表

助听器参数

助听器电声学指标或参数是各项助听器标准规范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助听器验配需要考虑的直接影响佩戴效果的技术参数。从验配角度讲,正确理解和应用各项助听器的电声学指标直接影响助听器的使用和功能的发挥,非常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助听器验配师常常认为助听器参数是厂家的事,是助听器质量的问题,只是关注助听器的功能,比如降噪能力、多通道的数目、方向性等,其实是本末倒置。一般讲,学习助听器最大困难便是正确理解这些技术参数的意义、测试和应用。 目前测定有两个版本 ANSI指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Hearing Aid Characteristics(美国国家助听器特征性能标准),由美国声学会出版。 IEC指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及其“助听器出厂质量检查中的性能特性测试”的标准。这个标准最初于1959年出版,从那时起已做修改,它的范围扩大了好多倍,最近的版本是1983年的。IEC标准在欧洲、中东及东亚地区的很多国家是公认的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助听器的测量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的IEC118-7或IEC118-0规定的要求,根据这两个标准可进行产品出厂检验、产品注册、质量抽检等。目前,在我国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并不相同,如上海采用IEC118-0,而北京采用IEC118-7。两个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用的耦合装置不同,在IEC118-7中采用IEC1262cm3耦合腔,在IEC118-0中采用IEC711堵耳模拟器。 IEC126耦合腔是一个内容积为2cm3误差为±1%的圆柱型钢体,其底部装有接收声压的电容传声器,在助听器工作的主要频率范围0.2~5kHz,传声器的频响特性是平直的。该耦合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复制和标准化;缺点是它未能模拟人耳耳道的柔软性所表现出的声阻作用,且2cm3腔体比助听器实际佩戴时耳模尖端与鼓膜之间形成的体积大,因此,用IEC126耦合腔测得的数值与实际使用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异。 IEC711堵耳模拟器有主腔、声负载网络以及校准过的传声器组成,主腔容积约1.26cm3,它模拟了正常成年人耳的平均声学特性,测试结果较IEC126耦合腔来说,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情况。 这些标准由下列测试组成: ANSI S3.22(1987)IEC 118-7,118-2(1984.11) SSPL 90曲线OSPL 90曲线 HFA & SPA-SSPL 90高度OSPL 90参照试验 平均频率频率 全范围增益曲线全范围增益曲线 HFA/SPA全范围增益 参照试验增益参照试验增益 频率反应曲线频率反应 频率范围 谐波失真总谐波失真 等效输入噪声级等效输入噪声级 电耗量电量

2010年3月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考试回忆有关部分

2010年3月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考试回忆题 (理论部分) 单选题(以下每道题五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2.关于听觉动态范围的正确说法是: a. 是舒适阈与不舒适阈之间的范围 b. 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强度 c. 是人耳听阈与不舒适阈之间的范围 d. 是人耳对响度的感知 e. 进行助听器编程时不需要考虑听觉动态范围 23.人耳对声音最舒适的响度为: a. 65db b. 55db c. 40db d. 80db e. 30db 26. 在训的聋儿选配助听器,其助听器上的MIC 一般选用下面哪一种: a. 全向性麦克风 b. 指向性麦克风 c. 方向性单麦克 d. 方向性双麦克 e. 手持式麦克风 28.削峰的好处是: a. 削峰能降低增益 b. 削峰不会引起较大的失真 c. 最大声输出被限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避免强声对人耳的伤害 d. 极重度耳聋患者不适合用削峰 e. 被广泛的应用 31.OSPL 90代表的意思是: a. 输入声压级为90db时的输出声压级 b. 输入90db 时的满档声增益 c. 输出入为60db时的输出声压级为90db d. 当输入声压级小于90db时,输出的声压级不再相应增大 e. 助听器的声输出能力 33. 某女病人,突发性耳聋一个月,入院采取了高压氧等治疗方法,感觉没有多大的效果,现在到助听器验配中心,想配一个助听器,验配中心的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 验配中心给其配了助听器,并告之三月后复诊 b. 根据其听力曲线,极力推荐适合她听力的助听器 c. 建议继续在医院进行治疗,三个月如治疗无效再配助听器

d. 让其一边戴助听器一边继续治疗 e. 建议不需再治疗,直接配助听器 34. 遇到以下情况,不需要停止推荐助听器并做转诊的是: a. 波动性听力下降 b. 少量耵聍 c. 伴有耳痛、耳鸣、眩晕或头痛 d. 外耳道耵聍栓塞 e. 传导性耳聋 35.关于声孔对耳模声学特性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声孔有利于放大中、低、高频的声音 b. 号角声孔可以得到较好的低频响应 c. 短声孔有利于低频放大 d. 声孔的直径越小,其高频增益就越大 e. 当声孔长且直径小时,频率响应曲线向高频移动 41.极重度聋患者的助听器输出设置为: a. 105db b. 124~135db c. 135~140db d. 135db e. 115~125db 43.110db的听力损失,助听器的输出设置应为: a. 135db以上 b. 125~135db c. 115~125db d. 105db e. 105~114db 46.以下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哪一种是属于听力残疾二级: a. 41~60db b. 61~80db c. 81~90 db d. >90db e. 26~40db 47.现在使用的耳印模材料主要有: a. 凝固剂与基质 b. 藻酸盐与高分子材料 c. 高分子与硅胶 d. 凝固剂与藻酸盐 e. 硅胶与基质 48.耳样不变型代表耳样材料: a. 对皮肤无刺激 b. 易与外耳皮肤分离 c. 稳定性高 d. 凝固时间适中 e. 黏度适中 51.NOAH软件上的AC代表: a. 气导测听 b. 骨导测听 c. 掩蔽 d. 不舒适阈 e. 言语测听52.不舒适阈的符号是:

【助听器验配】粗放验配与精确验配的区别-周建

所有助听器验配都应该按:预验配、验配、验证的程序一步一步独立完成。由于现在绝大多数助听器验配中心没有专门的声场检验设备及场所,加之工作时间、工作人员数量的限制,目前“验证”这一步骤基本没有独立进行,往往结合在“验配”工作中进行。工作中验配程序过于简单化会影响到验配质量,所以我们在当前的工作条件下,能做到细化的一定要严格细化,不断提高验配质量及验配水平。 一、精确验配是指验配师按科学的方法及工作程序,细致检查患者听力情况、正确选择助听器参数、严格验证使用情况,最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验配效果。 二、粗放验配是指验配师凭借自己工作经验,确定验配工作程序,根据患者的口述要求进行选配,最终达到患者的一般期望效果。这种做法也可称做是经验验配。 三、造成精确验配与粗放验配区别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验配师主观认识不同,而且与助听器的质量有关。当前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助听器本身没有精确验配的设置,对这些助听器而言只能是进行粗放式验配。助听器出现精确验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使助听器具备让验配师精确验配的条件。 四、精确验配对助听器的要求: 1、助听器具备内置听力测试功能。

2、助听器具备真耳耦合腔差值测试功能。 3、助听器具备主动反馈截除功能。 4、助听器具备不适阈验证功能。 5、助听器具备四个以上信号处理通道。 6、各通道具备输出、整体增益、大声增益、小声增益、中等声增益、捌点、压缩比、等调整功能。 7、助听器具备数据存贮功能。 8、助听器具备数种科学的验配公式。 助听器同时具备以上功能才有精确验配的可能,上述功能缺少一部分就造成验配师仅能完成粗放式验配。目前美国斯达克公司的笛听400以上、畅听5以上系列助听器是完全具备上述功能的助听器。从2006年开始斯达克的验配软件全部做到:编程软件与助听器连接之后,自动读取助听器参数,自动识别助听器型号,自动实时保存助听器参数。 五、具备精确验配功能的助听器,但是使用粗放式验配方法验配,同样会造成一般性的验配效果。精确验配与粗放验配两种验配方法在具体做法上及最终结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验配师没有注意到两种不同做法的区别,所以也不认为两种不同做法必然会获得两种不同的结果。本文重点是罗列两种不同做法,希望各位同仁加以实践分

正确认识助听器的效果

正确认识助听器的效果 总会有人不经易的问道,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怎么样啊,效果如何呀?带上它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听到了?都能听清楚了。。。。。。等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助听器的效果。 耳聋,听力学上称为听力损失、听力障碍。按照病变部位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混合性听力损失。部分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治疗,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能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人工装置来解决听力问题。“助听器”顾名思义它是辅助聆听声音的工具,它不具有治疗的作用。部分听力损失患者在选配助听器时总是把它的效果扩大化、理想化,希望佩戴了助听器就拥有了正常听力。其实助听器只是一个特殊的声音处理器,它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将外界的声音放大并调整,以适应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补偿要求,满足听障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并不能代替真耳。所以我们要对助听器的效果有个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期望值。助听器选配的效果好坏、是否合适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听力损失的程度。助听器较适合中度听力损失患者,效果较好。而且在机型的选择上也比较多。而轻度听力损失和重度听力损失反而效果会差一些。极重度听力损失则最差,而且在机型的选择上也非常有限。二、听力损失的时间长短以及进行听力干预的早晚。患者在发现听损后及时进行治疗或听力干预,选配助听器或其它康复手段。那么越早干预的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就会越好。三、语前聋或语后聋的差异。语前聋的患者由于无语言基础,所有发言均需依靠助听器的清晰度来学习语言。所以对年龄的大小有较高的要求。语后聋的患者有了语言基础,需要助听器提高声音达到听清语言的目的就可以了。所以助听器配戴后的效果会明显好于前者。四、引起听障的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所验配助听器后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听力损失,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会有些不稳定的情况。还有些疾病如耳硬化、中耳炎、胆脂瘤、梅尼尔氏病、听神经瘤等等也各有不同。(引用)

儿童选配助听器五大典型性误区

儿童助听器有别于老年人或者成年人,儿童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在沟通或者表达上面都和成年人存在一些差距,对于儿童助听器的选配往往比成年人要稍微困难一点也麻烦一点,儿童助听器的选配大家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这里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儿童助听器的选配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戴上助听器就能听懂说话 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让孩子叫"爸爸妈妈"。如果患儿不能做到,甚至完全听不懂,家长往往非常失望,之后便认为助听器效果不好。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听力损失儿童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力,即可听度。它不是药品、手术,不可能立竿见影。先"听得到",才能"听得懂"。两者不能画等号。"听得到"是一个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声学过程: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基础上,随着助听器增益的增加,听障儿童能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响度)、越来越清楚(信噪比改善)、声音范围也越来越广(聆听各个频率的声音)。"听得懂"的改善需要一定时间,需要长期的聆听和康复训练,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希望患儿刚刚戴上助听器便能听清楚说话,并做出相应反应,是不现实的。 误区二:忽视主观测听的重要性 小儿检查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小儿没有很好的配合能力,一般的医院检查都是通过客观检查来获得孩子的听力情况,比如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多频稳态测试。然而我们做助听器验配就必须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只有客观检查是不够的,主客观检查相结合才能更真实的贴近小儿的听力情况。小儿行为测试才是了解小儿听觉损失程度的"金标准"。6岁及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法,包括行为观察、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根据听损小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检测频率。 误区三:一次性验配,忽视长期听能管理 婴幼儿的耳朵从出生后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出生后的头两年发育最快,到7岁后逐渐定形,10岁后才停止。这期间,耳廓大小、外耳道大小、硬度、方向等都会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助听器验配常用的耳道声学参数以成年人的平均数据为基础。研究显示,新生儿耳道共振曲线的峰值频率是成人的2~3 倍;儿童的真耳-耦合腔差值要到5岁时才逐渐接近成人均值。因此,在现实中,用成人均值为儿童助听器验配计算目标增益等重要参数,显然有误。 另外,验配还需考虑小儿的外耳特点,较柔软的耳模对于小儿较好,并需不断更换,以适应其外耳道发育、避免声反馈或过度放大等问题。因此定期的复查评估和调试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四:沿袭成人验配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助听器验配中心缺乏儿童助听器验配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硬件指的是测试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设备、调试儿童助听器的配件等;软件指的是为儿童验配助听器所需的配方软件(DSL 5.0或NAL-NL2)、评估儿童助听器使用效果的技术条件等。小儿听力康复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严格挑选合格的助听器验配和服务中心是康复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误区五:助听听阈只有在"香蕉图"里才说明补偿得好 "香蕉图"指在听力图上正常人的语言频率分布和强度分布的范围,是助听器验配的"金标准",助听听阈在"香蕉图"里说明可以听到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言语声(越靠近上缘说明听得越好)。但并不是绝对的。两岁以下的孩子助听阈应该在香蕉图下,因为测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实际听力肯定在阈上15分贝左右。给孩子配助听器的原则是安全、舒适、可听,所以验配时补偿小不宜大。小儿听力补偿的评估还需要加入真耳分析、言语评估综合评估小儿听力补偿情况。

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考题(附答案)

【听力健康·验配师园地】助听器验配师四级、三级考试模拟题 2014-07-03段吉茸听力健康指导 自2008年国家劳动部确定了“助听器验配师”职业工种,级别分为四、三、二3个级别,并出台该工种职业标准(试行)。2009年出版了培训教材,并于同年开始逐渐开展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 近几年,全国多地举办助听器验配师等级考试,关于各地考核的难易程度、通过率、权威性等问题受到验配师们的广泛讨论,大家可以在此微信平台发出“心声”,我们将予以汇总并与大家分享。这里,我们定期发送四级、三级模拟题供参考练习。 四级模拟题 21、按照我国常用的鉴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分级,较好耳侧气导平均阈值为70 dB HL属于()。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2、以下关于助听器验配的适应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儿童听力障碍者,适合的助听器验配听力损失程度为中度到极重度; B. 成人听力障碍者,一经确诊应尽早选配助听器,适合的助听器验配听力损失程度为中度到重度; C. 对于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在验配助听器效果甚微或无效时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D. 对双耳听力障碍者,如受条件限制也可单耳选配,但应向患者指出单、双耳验配的优缺点。 23、以下情况应该优先进行右耳选配的是()。 A. 左耳平均听力损失为65 dB HL,右耳平均听力损失为80 dB HL;

B. 左耳平均听力损失为45 dB HL,右耳平均听力损失为65 dB HL; C. 左耳听力损失曲线为平坦型,右耳听力损失曲线为陡降型; D. 两耳听力差不多,但是习惯使用左手。 24、下列哪项不属于助听器验配的转诊指标()。 A. 传导性听力损失; B. 混合性听力损失; C. 3个月以内发生的突发性、进行性听力下降; D. 不明原因的单侧或双侧明显不对称听力损失。 25、以下哪种助听器适用于先天外耳发育不全、中耳炎后遗症、耳硬化症、外伤引起的外耳道狭窄,或作为手术前后补偿听力之用()。 A. 盒式助听器; B. 耳背式助听器; C. 眼镜式助听器; D. 骨导助听器。 26、手掌合拢在耳侧后方,能提高来自前方传导耳内的声音能量,在1500 Hz约能增加()。 A. 6 dB; B. 10 dB; C. 15 dB; D. 20 dB。 27、单侧交联式助听器的英文缩写是()。 A. CROS; B. BICROS; C. AGC; D. WDRC。 28、线性助听器若输入声强度每增加6 dB,输出强度相应增加()。 A. 3 dB; B. 6 dB; C. 9 dB; D. 12 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