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时代下的消费文化

摘要:“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宣扬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即艺术生活化、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同时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我们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坚持本体论意义的多元论与方法论,它完全摒弃了对事物确定性的追求。从社会经济范畴来看,“后现代”是一个以信息、传媒为主导的时代。从文化范畴来看,“后现代”的基本策略就是反权力、反神圣、反主流、反英雄化,强调颠覆性和解构性,否定一切事物的终极价值。从时序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之后。是工业化大生产以及资本的福特式积累,它的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调节方式是秩序和纪律、节俭和勤奋,在文化上则体现为对“元叙事”和基础理论的强调。当现代主义的基础福特式的积累遭遇了危机,通货膨胀扩大到相当程度,社会就会呈现出混沌无序的状态。①

在后现代主义阶段,以大众传媒为中介所培养起来的不再是“组织人”的观念而是“个体”偏好的思想,是个人的欲望的复苏,感觉的复活。“后现代”提倡“新前卫文化艺术”,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反对正典化、经典化,宣告“艺术之死”。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这幅最杰出的半身肖像画中女主人公“神秘的微笑”,引起了无数观众的神思遐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熏染下,有人将这幅油画临摹下来,在蒙娜丽莎嘴上添一道胡须,再加上一个刺眼的标题:《瞧,这个婊子》,一幅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就诞生了。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在马克思的时代,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生理的需求和满足,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

①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四川外语学院。

费,而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由于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省,是无主体、无中心、无权威对于秩序、权威的颠覆和消解,是对既定的统治结构的揭露和批判。当一个人的消费不仅仅只是使用价值的需要,而是对附着在商品上的符号意义的迎合,消费就成为人们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途径,这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进入消费社会的标志之一。①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思想与表现

据研究表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初次显露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迹象:广告、电影业、时尚和化妆品生产、交相传阅的大众小报、杂志和拥有无数观众的体育运动,使得众多的新品位、新秉性、新体验和新理想广泛传播开来。后现代主义的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物的购买和消费,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还消费商品的形象,并从这种消费中获得后现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大众文化、形式与称号、影像、无秩序、生活的审美呈现等等,也是消费文化的特征,这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②简单的一个例子,如可口可乐饮料瓶上印着“享受可乐”——enjoy cockle,提倡为了达到“享受”的目的,可以不断地制造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寅吃卯粮。充分显示了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理念是“享受”。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把一些生活方面的东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通过将生活中的庸常事物用审美的方式加以呈现,消解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艺术家们希望打碎艺术的光环、让艺术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上,艺术作品的对象成为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之物,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行为艺术往往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一名韩裔美籍的美女摄影师米鲁·金在纽约举办“The Pig That Therefore I Am”自拍摄影展,照片中她裸体躺在猪圈里,任凭猪只靠近甚至紧贴彼此肌肤,米鲁-金想透过自拍,探索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似之处,并批判人类自以为比动物优越。再如,2012年6月23日的峨眉山大型行为艺术秀,专业模特身着一身白衣,吸引了大众对峨眉山的关注,此次行为艺术秀,

①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兰州大学,2011年5月。

②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通过艺术与旅游的结合,体现出佛教所说“万事万物自“空”而来,从而滋养出自然,又孕育出山水人灵”。展现了一个既有古老文化又现代时尚元素的新峨眉山形象,并深刻表达了“慢生活”的深层意义。

另一方面表现为艺术生活化:指搞艺术的人要把所创造的艺术品结合到生活中去艺术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接近于生活。如奥体中心的“水立方”就是艺术生活化,它即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流行出现的“商品美学”,即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广告等,可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在时尚与流行之中,娱乐、消遣、休闲、消费具有新的生活价值,寻求更新更好的消费成为人们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目标,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消费生活延伸了现实世界的浪漫情调,把追求崇高信仰的幸福感,变成了具体的消费中的快感,变成新的无数个体验中的幸福。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反思

在进行日常生活审美化时,消费主义对文化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足以带给人们的经验体验,不能忽视了沉溺于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沉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凸显文化的娱乐功能却淡化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向商业化妥协,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常常就被扼杀了。比如学术著作、严肃读物的学术价值弱化、审美平面化、一些“文化节日”泛滥成灾,像豆腐节、板栗节、裤子节这类“人造节日”层出不穷。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在大众文化中,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一则广告,情感诉求和深度意义难觅踪影。如“尖叫”饮料广告,一个年轻英俊的青年阔步走出地铁青年在迪吧狂舞;青年在篮球场扣篮后满头大汗地喝着“尖叫”饮料;画外音:“随时放松自己”。显然,这则广告镜

头就是碎片的移动组合,充满了断裂感和非连续性,广告的深度意义消失,有的只是浅显的平面意义。后现代消费文化因之也沦落为一种“引用”文化,一种平淡或缺乏深度感的文化。如对于政治权利、公民权利,公共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视而不见。这种“对消费者创造性的过于乐观导致忽视社会结构对于消费者的控制,对观众快感的赞美导致对于最肤浅的文化产品的随意肯定”。①

在符号化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应该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利、共生、共赢的关系下构建和谐消费文化。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保持目的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关注人类生存状况和人类未来。

参考文献:

[1] 文九,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26卷第6期.

[2] 祝杨军、毛先荣,后现代语境中的生态消费[J],社会观察,20l1.1.

[3] 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J],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4]党丽萍、田建伟,论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9月,第16卷第9期.

[5] 陈漱渝,消费主义·国学热·后现代主义——对当前几种文化现象的思考[J],武陵学刊,2011年7月,第36卷第4期.

[6]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J],兰州大学,2011.5.

[7]王倩,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

①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陕西泾阳县云阳中学.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 【摘要】《文化转向》是詹姆逊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的代表著作,本文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梳理的同时,发掘詹姆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解读方式。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分析中辩证的看待后现代文化中的全球化浪潮,并加以借鉴,以便更好的思考我们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全球化 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分析是透彻和独到的。《文化转向》这本书中,涵盖了詹姆逊丰富的后现代文化思想,他从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谈起,坚持将后现代置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更新中加以评价,解读了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视像文化盛行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同时詹姆逊坚持对后现代持一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入题,以历史的辩证的方法看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此外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进行了批判。 一、后现代文化关键词 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概念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必须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联系起来,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提到后现代两个特征,一是大部分的后现代主义都是“作为对高级现代主义的既有形式,对占据大学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基金会等这样或那样的主导性的高级现代主义的刻意反动。这意味着,有多少不同形式的高级现代主义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后现代主义”。二是,一些主要边界或分野的消失,“最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高雅文化和所谓的大众或通俗文化之间的区别的消弭,高雅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界限似乎越来越难以划清”。詹姆逊敏锐地觉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资本运行的中,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一方面经济进入到了各种文化形式,使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另一方面文化也逐步变得经济化,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较为狭小的文化圈中扩散出来,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詹姆逊理论的核心论题,即现代主义的过去和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表现的新形式的后现代的到来。他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论断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詹姆逊强调“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将后现代主义置于一个偌大的历史语境之中,既强调了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同时又突出了与以往各种文化形式的相连,不仅仅视其为一次历史的断裂,而且视其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2主体性消解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对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以外的产品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将大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而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相关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即城镇居民在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已从原来的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这对于我国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状况如何?有何发展趋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文献研究为辅助,对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及解释,以期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来说,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美元后,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在超过1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更快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将有明显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究竟如何变化? 下面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收入与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80583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从上表可知,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

已符合“消费结构将更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要求。 二、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80583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上表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趋势为不断提高,虽然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及2007年稍有提高,但总体趋势是明显提高的。文化方面,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谓比重亦有上升趋势,和经济发展成正比。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变,消费项目逐渐多样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20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805834.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通过表格,可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占的比重差距不大,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仅为4.07%,说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因收入的增高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城镇居民

后现代 影视 课后习题

个人学习笔记,欢迎交流 (重点在后半部分) 后现代经典影视课后习题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判断题】(10分)后现代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而后波及世界的文化现象A A.对 B.错 2 【判断题】(10分)从经济发展的速度衡量,后现代就是工业化时代。B A.对 B.错 3 【判断题】(10分)认识事物的不确定性是后现代意识形态。A A.对 B.错 4 【判断题】(10分)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是,未来从历史的土壤中产生,现在的贡献包含着对未来的贡献。B A.对 B.错 5

【判断题】(10分)后现代的伦理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B A.对 B.错 6 【判断题】(10分)经典的“经”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是春秋战国之后出现的的公文体制。B A.对 B.错 7【判断题】(10分)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仍具备经典意义。A A.对 B.错 8 【多选题】(10分)后现代的特征(ABCD ) A.多元思维 B.圆融和合 C.开拓创造 D.集体领导 9 【多选题】(10分) 经典的标志(ABCD ) A.典范性 B.权威性 C.经久不衰

D.代表性 10 【多选题】(10分) 以下对经典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B ) A.经得起检验,能够引起共鸣 B.悖逆传统,具有精神加持力量 C.历史悠久 D.受人喜爱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判断题】(4分) 《老炮儿》表现了个人的仁义精神。B A.对 B.错 2 【判断题】(4分) 《荒野猎人》歌颂了主流英雄形象。B A.对 B.错 3 【多选题】(4分) 对美国梦主题的表现描述正确的是(AB)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心得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心得 ——以电影《巴别塔》为践 张伟杰黄河科技学院 摘要:《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在第一章的第三节中比较摩尔根和德鲁兹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时,作者举到了《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突然让我联想到了获得第59届奥斯卡金奖的电影《巴别塔》。又想到单纯地复述原文,阐发理解不免生涩。因此,我想以这部电影关于其理论的两方面元素来阐释我对杰姆逊关于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理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巴别塔超符码化解符码化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是由唐小兵先生将美国杜克大学弗·杰姆逊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专题课讲稿进行翻译整理拟定的。 杰姆逊教授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他这次在北大着重讲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他认为在继“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而后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不仅表现于一切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各个精神领域,甚至“理论”本身也成为—种商品。人们生活在无边无际的由“商品化”了的广告、电视、录相、电影所构成的形象的汪洋大海中,生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这些形象的模仿和复制。在这样的社会,上层建筑起看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正是对于这些特征的概括。 因为是讲稿整理作品,这本书的语言都是由浅入深,条分缕析,以文化概念为线索贯穿各章节,间以理论阐释和概念引入。由“文化与生产方式”、“文化与宗教”、“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研究与叙事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五章组成,附录“意识形态诸理论”。下面我以电影《巴别塔》为例,关于其理论的两方面元素来阐释我对杰姆逊关于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理解。 1、“知识即控制别人”——西方殖民主义 在阐释生产方式的结构时,杰姆逊谈到关于东西生产方式的差异进而指出福柯、萨伊关于“西方殖民主义”的理论。萨伊写的《东方主义》极有影响.他认为美国大学中的各东方研究所或系的来源是西方殖民主义,那一整套现在已极富学术成果的系统首先是由英国人建立的(这原因可想而知),然后是由法国人和美国人通过对东方的扩张而充实的。杰姆逊对此也表示赞同,“西方学者的成果是巨大的,而且确实对了解东方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通过把东方人或东方的现象无一例外地看成一件物才有可能的,比如把他人叫做阿拉伯或穆斯林,只是在这种把他人物化的基础上,东方研究的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这无疑是统治相权力的一种形式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巴别塔》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眼中的摩洛哥人、非洲人,甚至是他们所代表的伊斯兰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蛮的,对他们永远怀有无尽的仇恨、嫉妒,和他们的关系只能是对抗关系;但这种文化对美国人来说又是异质的,他们有着强大的好奇和向往,希望有机会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美国夫妇为挽救婚姻到北非旅游,而他们表现地完全排斥异质的世界。美国人对这种边缘文化从来就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优势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强大、自由、民主、文明,而边缘文化则落后、 1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57-26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805834.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805834.html,/10.12677/ass.2020.93040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the Situation on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Zihan Wu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3th, 2020; accepted: Mar. 2nd, 2020; published: Mar. 9th, 2020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is rapidly ag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has given a new meaning, and its market value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erms of investigation, the writer found some questions: the consumption ability of the elderly is generally not high because they have low income; th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d scale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s large; most 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t met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Because the degradative organism of the elderly,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ke responsibilit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ultivat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elderly, support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guide the elderl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Keywords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Survey of the Situation, Policy Advice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吴紫涵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9日 摘要 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文化消费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市场价值不容

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其对传统的反叛而对西方哲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强烈的文化震荡。多以否定性的形式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正在影响着中国社会,我们应本着批判和借鉴想结合的原则关注它、研究它,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结合的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思潮标志着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它于本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起,70、80年代在欧美达到巅峰。后现代主义思潮首先形成于建筑和文化领域,后来扩展到艺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虽然自命或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人并不很多,但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后现代主义自8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后现代的生存》的私以为:后现代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许多迹象表明,这种状态"正在以种种方式进入中国社会"。①由于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而它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后现代主义是不能模仿的,它属于复杂、特殊的传统,早已现代化的、发达的工业、后工业西方社会奠定了后现代想象的基础而处在从前现代到现代过渡的中国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进入,则应本着批判与借鉴的原则,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融合的和谐社会。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进行把握,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1. 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而非理性主义则是以对传统理性的"非难"和批判为表征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正是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灾难,因而批判、否定、解构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成为后现代主义所致力的目标。 2. 解构现代主体性。张扬主体性,这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主体性采取解构策略。首先,后现代主义抨击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浓厚的"生态意识",以消除人对自然的统治欲和占有欲。其次,反对"自我中心主义",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中,个人主义是一切合理性的基础。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 3. 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整体性、同一性的叙述,对现代性中许多不言自明的真理持怀疑态度。与反对"同一性"、"整体性"相适应,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化。对他们来说,异质的、矛盾的东西完全可以拼贴在一起,不需要统一与综合,差异不应该消除,而应保留,分析和表述问题应从微观入手,反对所谓的"宏大叙事",主张多元主义。由此派生的是后现代主义对于确定性的否定,强调不确定性。 [!--empirenews.page--] 总的来看,后现代主义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变化。它并未向人们展示一幅完整的现代状态下的社会图像,而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二、后现代主义的正面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代表着后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和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评估。 1. 倡导多元论,尊重差异性。后现代主义拒斥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彻底的相对主义的态度来张扬科学的怀疑精神。在知识领域里后现代主义拒绝对理性、本质和普遍绝对真理的信仰,反对直线进步的价值观,提倡多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关系领域中拒绝一切普遍主义的社会方案,主张社会关系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兼容性,拒绝任何囊括世界历史全部内容的理论,强调社会生活中的相对主义、特殊主义和情境主义,要求人们尊重差异,学会宽容。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后现代哲学家对现代文化展开批判,并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构建一种新的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思辨的特色,也有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色彩。 他认为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晚期,又提出“认知图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眼光,审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认清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从而对这种文化保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持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都提醒着我们应当批判的接受和吸纳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背景,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制腐蚀人类思想灵魂的文化对我们的侵略。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关注的焦点就是现代主义所出现的“问题”,要透过现代主义的表面现象,去寻求真理而并不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现代主义的目的是要改变历史和社会,是资本主义人的异化下的一种乌托邦理想。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则具有消费性、大众性、商业性、文化创作的目的是商业利润,文化创作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为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文化消费品,后现代主义文化创作者就把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贴上商品的标签,大批量的复制,比如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战争不再需要真枪实战,而是转变成文化软实力,它不需要浪费一枪一弹就能入侵一个国家的各个领域。 首先来看电影领域,仅2012上半年中国票房近55个亿,超过去年的48.41亿。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从《上半年国产电影全军覆没表》来看,上半年有155部片上映,过八成是国产片,但国产票房目前却只占总票房38%。《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等12部好莱坞电影,赢得票房27亿。而选择与对方同期上映的17部国产片,总票房才4亿,除了《绣花鞋》和《黄金大劫案》基本保本,上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 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型社会相联系、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等问题,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及政府决策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 消费,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 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全

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当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民族特异性和全球趋同性并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物质被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所选择和吸收,渐渐被强化成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外一些传统的、带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文化物质被抑制,甚至失去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趋同的全球消费文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开始纷纷 登陆中国,其中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消费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出现了“相似

大众文化理论 第一章 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二章

大众文化理论 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 第三章文化主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精神分析 第六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第七章女性主义文化研究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九章大众政治 By Antlin~

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 一、文化 雷蒙德·威廉斯:第一,文化可以指“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文化指“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指涉“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 二、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可以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 2.意识形态是某种掩饰、扭曲或欺骗,用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常用的定义) 3.用意识形态指代意识形态构成,理论前提是:社会的概念建立于互相冲突而非彼此赞成的基础之上,是围绕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被建构出来的,在冲突中,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着一方,即所有文本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 4.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主要在内涵层面发挥作用,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的或可能承载的、间接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文本将原本特殊的东西普世化、合法化,让观众误将文化之物当做自然之物; 5.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物质实践,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之中。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其继续运行。 三、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和喜好的文化;(无法解释为何很多权威人士认可的“高雅文化”也有很大的销量) 2.大众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一种低等文化。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乌合之众而批量生产的商业文化,高雅文化则是个体创造活动的结果; 3.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商业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其受众是一群毫无分辨力的消费者; (1)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黄金时代:有机社区或民间文化; (2)群氓文化不仅具有欺骗性且毫无营养,是美国的舶来品; (3)大众文化的文化事件可以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的梦幻世界; (4)结构主义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架意识形态机器,轻而易举地对宰制性的权力结构进行着再生产; 4.认为大众文化是来源于人民的文化。大众文化仅属于人民的本真文化,等同于民间文化,乃是一种民治、民享的文化;(这种观点无法分清究竟谁是人民,忽视了大众文化生产的商业属性) 5.“葛兰西派”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富含冲突的场所,在这里,被统治集团之抵抗的力量与统治集团利益对被统治集团的“收编”力量进行着斗争。 大众文化的文本与实践在这种均势妥协中流动,这一过程既是共时性的,又是历史性的;6.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化已经不再具有高低之分。 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群氓文化意识形态理论 背景:城市化阶级与阶级居住地的分离,工业化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加之法国大革命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恐慌,工人阶级得以在统治阶级之外发展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两种来源:(1)文化企业家以赢利为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文化;(2)思想激进的匠人,新兴城市无产阶级和倡导革新的中产阶级生产出来的、旨在鼓动政治变革的文化。前者通过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 科学与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同时,也提升着个体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热情也迅速高涨。通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现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也就是说,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为文化的东西,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社会脉络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此外,文化并不是先被制作好,然后我们再去消费,其实,文化是在我们日产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文化消费也是文化的创制。 二、文化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的影响 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属于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一个群体,此外,加上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对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关注,物质消费是一个有形的消费过程,一般只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文化消费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及行为,甚至左右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因此,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式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文化消费能够增进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思想觉悟,改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反,不正确的文化消费就会产生以上的反作用。 可见,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今的文化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样式多变,甚至有许多是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容易偏激,情感丰富但不还是很稳定,消费欲望强烈但鉴别能力较低,各种正确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那些畸形的文化消费的影响,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 三、现今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在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方面呈现出日益多样化、超前化和现代化的特征。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用于网络、通信、旅游、娱乐、恋爱、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大学培养人才的定位,这就决定了精神文化消费是应当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部分。然而,由于社会上可供大学生消费的一些精神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繁多芜杂,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用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的存在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喜庆消费"、"恋爱消费",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一、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风靡全球。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哈桑、罗蒂、利奥塔德等分别从艺术、哲学、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概括,不可否认,种种言说对后现代概念清理有着不同的助力。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复杂且争论颇多的问题,但就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特征,如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反理性、多元化等等在一定范围内却已形成某种共识。近年来,后现代主义精神已渗透到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理论研究领域和戏剧、电影、电视、广告等文化产品的制作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经济学和市场营销领域也开始研究经济及消费生活中出现的后现代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要是指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物质丰盈了,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新技术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闲、娱乐,消费占据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可 以清楚地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消费主义热潮正在社会中涌动。但是消费不再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和象征性消费之类的文化行为。正如托夫勒所预言的,消费社会已经到来。这是一个生活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社会,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反思,人们满足的源泉和社会理想行为的标准不再是工作劳动本身,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实质上,这种消费社会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在后现代社会里,人类在物质与文化生产、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则是通常意义上的后现代消费文化。 在消费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正影响着人们经历一场文化变迁,这种文化变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意识,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才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兴趣。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 1消费的符号化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生产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达消费者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在服装消费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身着最新潮的服装,人们会产生一种胜过他人的优越感,比如金利来,人们之所以以高出普通服装十几倍的价格来选择这一牌子,主要在于金利来独特的商标符号及它对地位财富的象征和宣示,穿上它,无异于展示自己是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一员。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形式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形式为主的时代。 2消费价值观发生变化 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许多人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享乐,忙于购买那些标榜自己身份的物品,而这意味着那些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由于缺少了商品的符号价值而失去了他的消费价值,被纳入废弃品的行列而被扔进垃圾箱,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挥霍性浪费。而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 3审美平面化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几句无厘头的广告词,几个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