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个省(区、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相应机构,基本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协同配合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

女发展组织体系。

制定实施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规划纲要。第、第

和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都将妇女发展列入其中,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三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明确各阶段妇女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及策略措施,全国31 个省(区、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形成了全国自上而下促进妇女发展的规划体系。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分别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主要目标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并纳入

相关专项规划加以落实;建立纲要评估机制,对纲要落实纲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况进行年度监测评估、中期督导评估和终期总结评估,确保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

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定期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国务院和地方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成员单位的工作汇报,对妇女发展纲要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策略措施,推动纲要顺利实施。引导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为从源头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

机制保障。国家重视和支持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性别平等。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妇联组织体系更加完 善,在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宣传倡导、教育培训等方面作

用日益突出。

将其纳入国家和部门常规统计或统计调查,规范和完善妇女 生存发展

统计指标和分性别统计指标。逐步建立国家和省 区、市)妇女状况监测体系,制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

年、 2000 年、 2010年开展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

面客观反映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状况和变化,为国家制定促 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1995 年、1999

年、 2004年、 2007年和 2012 年,分别出版《中国社会中的 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

二、妇女与经济

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和公平享有经济资源是妇女生存发

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中,充分保障妇女经济权益,促进妇女

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中,统筹考虑城镇化、老龄化、市场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

逐步完善性

立各地区各部门综合统计报表和定期报送审评制度。

1990

女人和男人

事实和数据》 ; 2008 年起,每年出版《中国

展的基本条件。 中国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

妇女贫困状况显著改善。 中国在实施全方位扶贫战略

度,

妇女贫困的影响,加大妇女扶贫脱贫力度。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妇女作为重点扶贫群体,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妇女扶贫项目,不断提升贫困妇女的发展能力和受益水平。贫困妇女数量大幅减少,妇女贫困程度不断降低。在59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从2005

年的20.3%下降到2010 年的9.8%。建立完善新型社会救助

体系,加大对贫困妇女的保障力度。2014 年,妇女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分别为792万人和1826 万人,比

2006 年分别增加了200 万人和1591 万人。积极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 “母亲安居工程” “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慈善项目,帮助患病贫困妇女、贫困单亲母亲改善生存与发展状况。

保障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制定

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公平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专设“公平就业”一章,强调男女平等就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订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作出明确规定,为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制定、修订和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处级干部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男女同龄退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及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及措施,为妇女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国家针对不同妇女群体就业创业中

面临的困难,出台支持性政策措施。实施鼓励妇女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2009 年以来向妇女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220.6 亿元人民币,扶植和带动千万妇女创业就业。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等行业,为城乡妇女就地就近和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开展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行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见习岗位。实施

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为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全国共建立20多万所“妇女学校” ,近2 亿人次妇女参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训,150 万名妇女获得农业技术员职称和绿色

证书,创办5.3 万个妇女专业合作组织。自2011 年启动“城万人。

镇百万残疾人就业工程”以来,每年新增残疾妇女就业约10 妇女就业结构不断改善。2013 年,全国女性就业人数为

34640 万,占就业总数的45%。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

调查显示,妇女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比10 年前提高了25 个百分点,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占比例较10 年前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13 年女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61 万人,占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44.1%,比2000 年提高了9 个百分点。中国女企业家群体不断壮大,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实施

创业创新巾帼行动” ,促进女性在新兴产业就业,互联网

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

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妇女约占农业劳动力的70%。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基

层依法自治的过程中,国家落实和完善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各项制度,纠正与法律政策规定、性别平等原则相冲突的村规民约,确保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明确登记簿和确权证上应体现妇女的土地权益,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资源。

提高妇女社会保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把生育保险作为独立章节,明确规定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增设“妇女与社会保障” 领域,提出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妇女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不断增加。2013 年,妇女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4612 万和12657 万,比2005 年分别增加了6743 万和7282 万;妇女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7117

万,比2005年增加了4844万。2012年4月《女职工劳动保

护特别规定》颁布实施,法定产假时间由原来的90 天延长

到98 天,妇女享有生育保障的待遇不断提高。

、妇女与教育

中国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坚持贯彻性别

平等原则,努力保障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男女受教育差距明显缩小。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实施女童专项扶助政策,保障适龄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4 年男女童小学净入学率均为99.8%,

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女性接受初中及以上,特别的女生比例分别为46.7%和50.0%;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

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2014 年,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中

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别为52.1%和51.6%,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增至36.9%。设立扫盲教育专

项资金,降低妇女文盲人数,2013 年女性15 岁及以上文盲率为6.7%,比1995 年降低了17.4 个百分点,女性文盲人口比1995 年减少了7000 多万。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性别差距缩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 年6 岁以上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 年,比10 年前提高了1.3

年,与男性的差距比10 年前缩小0.2 年。

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制

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完

善助学政策体系,扩大妇女接受职业教育规模。2014 年,接

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女性规模达到805 万,普通中专在校女生达到397 万,分别占总数的44.7%和53.0%;全国接受各种

非学历高等和中等教育的女性规模分别达到346 万和2000

多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计划”和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春潮行动”阳光工程”等多样化培训,满足不同妇女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

2013 年,女性参加政府培训机构举办的职工技能培训人数占培训总数的43.0 %。

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和偏远贫困地区女童等公平享有教

育资源。制定积极政策,开设少数民族专门学校,采取倾斜性定向招生措施,大幅增加少数民族女性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制定贫困女童和女生专项教育计划,确保偏远、贫困地区女生平等享有教育机会。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改善农村女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出台专项政策,为流动儿童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残疾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创造条件重视特殊教育,增加残疾妇女

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逐步融入教学和科研。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引入性别平等理念,一些地方尝试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在一些师资培训计划和师范类院校课程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女性

在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等领域的参与状况明显改善,2014 年,高校女教师比例为48.1%,比1995 年增长了18.1 个百分点。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目前,百余所高校开设了440 余门女性学和性别平等课程,女性学硕士、博士学位点不断增多。将性别平等议题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支持开展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研究。

四、妇女与健康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

疾病防治

能力,扩大医疗保障覆盖人口,不断完善和健全妇幼健康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妇幼卫生保健项目,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建立较为完善的妇幼健康法律政策体系。制定、修订并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一系列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妇幼健康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规范服务。把妇女健康指标纳入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妇幼保健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内容,把乳腺癌、宫颈癌医治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

系,提高妇女医疗保障水平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覆盖城乡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中国已基本形

机构 3131 个。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妇女提供全 生命周期的保健服务。建立健全妇幼卫生年报系统和妇幼卫 生监测网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 卫生经费投入。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

人员配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孕产 妇系统管理率,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促进妇幼健 康服务均等化。到 2014 年, 90%的孕产妇享有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 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重大项目, 5712 万名 农村孕产妇受益。 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 2000 年的 72.9%

提高到 2014 年的 99.6%,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 2000 年 的 65.2%提高到 2014 年的 99.4%。 2009 年启动实施农村妇 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累计为 4287 万和 613 万农村妇 女分别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救助贫困患病妇女

31077 人。实施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重大项目, 行动”等不同类型的妇女健康项目,并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形 式多样的妇女健康促进活动。

妇女生殖保健服务进一步加强。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

期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提供青

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截至

2014 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

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实施基本 f It 步

为 6053 万名孕产妇进行检查和治疗。开展“ 中国妇女健康

春期保健和老年期保健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政策,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减少非意愿妊娠。持续打击和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为流动妇女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

妇女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2010 年达到77.4 岁,比2000 年提高4.1 岁。孕产妇死亡率大幅降低,由1990 年的88.8/10 万下降到2014年的21.7 /10 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城乡和地区间孕产

妇死亡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差距由2000 年的2.4倍缩小为2014 年的1.08 倍;2000 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东部地区的5.4倍,2014 年缩小到2.6倍。中国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 个国家之

五、妇女与决策管理中国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

划,保障妇女享

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妇女参政比例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增强。

完善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法律政策。制定和实施

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措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人数和比例不断提高。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和选举法实施细则,普遍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中的

女性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国家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目标指标和工作要求,并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各级女干部的人数和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

以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委会主

任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

在50%左右”。2013 年出台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具体规定,“候选人中应当有适当的妇女名额,没有产生妇女候选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妇女为候选人”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村民委员会中的女性比例。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提高。重视发挥妇女在人民

代表大会中的作用,提高妇女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的

比例。2013 年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女代表比

例为23.4%,比20年前提高了2.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妇女代表占少数民族代表的41.3%。注重提高妇女在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中的参与度,重视发挥政协妇联界和女委员作用。

2013 年全国政协届一次会议女委员比例为17.8%,比

20 年前提高了4.1 个百分点。中国共产党女党员的比例显著

提高,2013 年为24.3%,比1995 年增加了8.7 个百分点。

各民主党派女性成员比例均高于20 年前。妇女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数不断增加。2013 年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

用的公务员中女性比例为47.8%。近年来,地方新录用公务

员中女性比例不断提高。

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建设。2013 年,村委会成员中的

女性比例为22.7%,比2000 年提高了7 个百分点;村委会主任和村民代表中的女性比例也明显提高,妇女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2013 年,居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为

48.4%,主任中的女性比例为41.5%。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2014 年,工会会员中女性占38.1%,企业

职代会职工代表中女代表比例为29.3%,在企业董事会、监

事会中,女职工董事、监事占职工董事和监事的比例分别为

40.1%和41.5%。

妇女和妇女组织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影响力日益

增强。支持鼓励妇女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不断拓宽参与的范围和途径。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密切关注性别平等议题,积极提出议案、建议和提案,推动解决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问题。注重将性别平等纳入决策,各级女领导干部在决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立法协商和协商民主,推动将性别平等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制定和修订中,积极推动立法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妇女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妇联组

织依托村级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建立70 余万个“妇女之家” ,

在密切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妇女组织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六、妇女与环境中国重视营造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创

造健康

安全的自然环境,倡导平等和谐的文明家风,为妇女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妇女在社会文化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营造尊重妇女和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各级党政部

门、妇联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宣传倡导、教育培训、座谈研讨等

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升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宣讲国策,发表署名文章,作专题报告,表明促进性别平等的意愿和行动。

制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文化和传媒政策,禁止性别歧视。

加强对传媒的正面引导和管理,培训媒体从业者,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完善传媒监管机制,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经营者严格自律,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的歧视现象。大力宣传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贡献。妇女在媒体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 年底,持有新闻记者证的女性采编人员比例为44.1%。

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注重面向妇女群体,满足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范围内免费开放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

文化场所,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妇女的文化生活资源更加

丰富。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为妇女文化交流与创新亿,占网民总数的43.6%。妇女休闲方式和内容更加多元。

提供了新平台,截至2014 年12 月,中国女性网民共有2.83 开展“亿万妇女健身活动” ,妇女健身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有55.2%的女性主动

参加体育锻炼。

妇女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 2011

—2020 年)》提出改水改厕等与妇女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目标。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0 年的40.3%

提高到2013 年的74.1%,农村改水受益人数累计达9 亿,改水累计受益率达95.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0 年的

55.2%提高到2013 年的76.4%,改善了妇女生产生活环境,

减轻了生产生活负担。重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多妇女进入环保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女委员、各级政府分管环境的女市长和女环保局长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4 年底,环境保护部机关女干部比例为31.2%。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

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以女性为主导的环保组织日益增多。

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

规划将促进性别平等、家庭和谐、倡导婚姻自由平等作为主要任务,促进家庭成员的平等发展。一些地方法规对女职工产假、男职工护理假及津贴作出明确规定,支持男女平衡工作与家庭、夫妻共担家庭责任。探索开展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完善妇女社会支持系统。实施“关爱女孩行动” 改变传统男孩偏好的文化习俗。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妇女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贫

困、丧偶和独居老年妇女得到特殊关照。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寻找最美家庭”等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宣传倡导文明家风。20 年来,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明显改善。

最新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成为趋势,70%以上的妇女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越来

越多的妇女能够平等分享家庭资源,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的观念得到更多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由10 年前的150

分钟缩短到74 分钟。

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形成了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

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 年间,先后制定

和修改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就业促进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社会保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20 多部法律法规。31 个省(区、市)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立法取得重大进

展。29 个省(区、市)制定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

法规或政策。2015年8月,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

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进行第次审议。2005 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2012 年颁布实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2015 年8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加强对女性特别是幼女的保护,更加有力地惩处强奸幼女、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

保障妇女权益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国人大常委会重

视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的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督促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

务机构的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劳动保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 年)》,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公安机关坚决打击暴力侵害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2013 年,共破获强奸案件25852 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4537 起。加强国际司法协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严厉打击跨国跨区域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障违法行为,促进妇女平等就业。2013 年,国务院发布《中妇女权益的司法保护不断加强。法院系统设立专门的妇

女维权合议庭、家事审判庭,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保障妇女在情感补偿、财产分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猥亵、侮辱妇女,拐卖妇女,收买被拐卖妇女等侵害妇女人身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妇女人身权益和尊严。鼓励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基层司法实践,探索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试点法院从2008 年的5 个省扩展到目前的14 个省。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建立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加大家庭暴力事先防范和及时制止力度。2014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家庭暴力指导案例,规范以暴制暴案件的司法自由

裁量权,增强了法律适用统一性。注重发挥妇女在公正司法官、女检察官比例分别为28.8%、29.3%,比1995 年分别增长了

12.1%、12.3%。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律师

中的重要作用。2013 年,人民陪审员中女性占34.2%;女法协会等专业性妇女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妇女权益。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性别平等的法律意识。连续实

施六个“五年普法规划” ,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其中,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和国家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运用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深入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氛围。妇联及其他妇女组织针对侵害妇女权益重大事件加强舆情监测和科学研判,及时发声,倡导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 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提高妇

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多机构合作的妇女维权机制,为妇女提供法律服

务。2013 年、2014 年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为更多妇女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提供制度保障。

2014 年全国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3737 个,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达35.2万人,与2000年相比,法律援助机构增长97.7%,

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人数增加31 万人。支持妇联及其他妇女组织开设妇女维权服务热线、成立维权服务机构等,积极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与服务。目前,31 个省(区、市)的

2800 多个区(县)开通“ 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建立

妇女维权站、维权岗、家庭暴力投诉站等各类维权服务机构

25 万个,畅通了妇女维权渠道。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积极履行性别平等

与妇女发展的国际公约和文书,

广泛开展妇女领域多边、双边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各国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妇女提供技术培训和物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深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女性人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队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女性发展过程中仍存着对自身气场不足、职场中受性别歧视和家庭婚姻压力及男女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女性人才发展和性别平等进行深入调研。下面就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性贡献性别歧视法律建议 一、中国女性人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人们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女性贡献力量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家庭,促社会和谐安定 (1)家是什么?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曾记得数学说:“'家'是一个和,家=成员+爱心+诚心+孝心+理解。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才是一个实数。”恩,是的,家,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字,一个充满奥秘的字,千言万语说不尽它的意义。是千上万的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家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不能缺少守护使者,那就是母爱。 顺应着新时代的主流,女性在家庭构建中已逐步占有主导地位。老人要安度晚年,孩子要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起航。作

为新一现代女性,要办演母亲、妻子、媳妇等多角色,实质不易,要教导小的,要照顾老的,还要打理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价值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女性的辛劳的汗水。然而,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重重要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业绩,为经济建设添光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了一大批内外兼修、涵养素质的巾帼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巾帼建功,共筑中国梦”中,在各自的事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和谐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献计出力,并参与公益,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为民办实事,进一步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女性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人才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但现实中却并非尽如人意,是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问题表现在: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 我们都知道, 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 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 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 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 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 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 等国。联合国曾宣布 1975 年为国际妇女年。 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 础上, 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 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 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 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 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 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 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 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 rH 步 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 20 世纪 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 70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 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 别平等。 、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 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 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 别是在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 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 2010 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 380 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 亿 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 亿元排名第三。 51 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 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 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 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马克思曾在《致路·库格曼》一文中作出过以下论断:“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这一论断表明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然而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并未得到重视,可以说,传统的男权社会并无所谓的“性别平等意识”。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毛主席曾提出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标志着新中国女性地位较之建国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人的性别平等意识也由此觉醒。另一方面,近年提出的中国梦概念也与性别平等密不可分——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平等”虽仅作为一项列于其中,社会性别平等又只是“平等”分类中的一种,但是必须看到,社会性别能否平等,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2014年9月,联合国妇女署发起了HeForShe,旨在号召男性支持性别平等,而这一运动在中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意识的看法,并希望借此调查增强参与调查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朋友圈中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微信访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64份有效问卷,以下为基于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数据分析: 1、约59%(38人)的受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并认为中国当前男女较为平等,约36%(23人)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性别不平等仍较为严重。余下3人表示不关心该问题。 2、约72%(46人)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余下受访者对此的了解并不全面。调查问题分析 受访大学生基本认同性别平等价值取向,并对相关政策、社会现实问题有着一定的了解。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有或曾有性别歧视倾向,其中男生居多。 1、自身性别、出身地区对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有较大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女生都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相当一部分男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则有所缺失。这与其自身经历有关。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面对性别歧视,因此也更关注性别平等问题。大部分男生受益于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对性别平等问题并不敏感,但所有受访男生均表示他们乐于为促进性别平等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更为敏感,但并未详细了解过性别平等意识。而与之相对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性别平等意识的了解更为全面。这可能与了解渠道以及当地普遍观念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作 者:|打印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社会政策下妇女发展指标 (9) 1.1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 (9) 1.2社会主义下男女平等的观念的发展 (11) 1.3女性平等思想的前提 (11) 二.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的研究 (12) 2.1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 (12) 2.2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的分析 (13) 2.3国内外女性平等的对比分析 (13) 2.3.1中外参政的比较分析 (13) 2.3.2女性组织发展的现状 (14) 2.3.3政府思想和执行力的提高 (14) 三.我国女性的工作思考和实践 (14) 3.1社会性别的调研分析 (14) 3.2新时期下妇女发展的进步作用 (14) 3.3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性的判断分析 (15) 四. 对于社会性别的分析———以上海大学性别话语分析为例 (15) 4.1调查领悟分析社会性别概念 (15) 4.2对上海大学性别的调查 (16) 4.3调研结果 (17) 4.3.1学习成绩归因方面 (17) 4.3.2性别社会角色期望方面 (17) 4.4分析及思考 (17) 4.5启发和建议 (18) 4.5.1课堂上应多关注女生 (18)

4.5.2课外活动应多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或比赛让女生参与 (18) 4.5.3培养女生的受挫能力 (18) 4.6研究存在的不足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附录 (23)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图文稿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 抓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 作者:|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要将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塑造儿童思想观念中的先进性别文化。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一步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19世纪末,第一次工业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70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国。联合国曾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别平等。 一、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2010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380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亿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亿元排名第三。51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二、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读《世纪之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之感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江泽民郑重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通过,“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削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被正式写入了法律。 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不断完善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是判断其是否真正重视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中国形成了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对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从缺少社会认知到逐步深入人心;从领导人的讲话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政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是制定了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在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二是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1995年8月,中国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全面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随后,省、市、县(区)、乡(镇)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一场保障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国家行动。规模和力度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堪称首次。在1995年纲要计划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又于2001年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随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优.选)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 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1)关于形式平等。形式平等,即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因此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这种模式的倡导者赞成给女性的机会平等,但期望女性根据与男性同样的规则和标准获得和享有机会。 形式平等未考虑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且不为女性提供任何额外或特别的措施,这对那些不得不按照男性标准做事的女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关于保护性平等。保护性平等,即通过排斥女性或限制女性的权利过度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女性理论的创新、平等地位的稳健和工作中女性的种种变化的分析和讨论,在追求男女平等观念的实践和落实情况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一些政策对妇女地位的负面影响常常被忽视,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分析和探讨的是女性命运、性别平等一些列问题,严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更好的稳定和坚持性别平等。重点反映的是社会性别平等差异的现象和解决办法,对于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中国养老金制度、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等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女性地位养老金制度男女平等观念 Abstract: Nearly a decade of socialist economy under the push of, to promotes the chang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mad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social status, to change the destiny of women, women theory innovation, steady and women in the work of inequality changes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oncept and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very positive role, but some polic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atus of women is often overlooked, or did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female fate, gender

2005年白皮书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二、妇女与经济 三、妇女与消除贫困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五、妇女与教育 六、妇女与健康 七、妇女与婚姻家庭 八、妇女与环境 九、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结束语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口的一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特殊影响。 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断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1995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促进性别平等和各国妇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值此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之际,这里重点就十年来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作些介绍。 一、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中国不断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制定并实施妇女发展纲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会动员,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国家不断加大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将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制定有关妇女的法律,认真办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议案,积督促检查有关法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中国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通过执行法律,制定并实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在当今中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国家

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再论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继阶级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性话题。社会和谐当然地包括两性平等及其和谐发展。因此,性别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国依然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男女平等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但与计划改革开放等其他国策相比,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社会上仍存在大量的男女不平等、不能公正对待女性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1.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一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二是由于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平等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数据表明,虽然,目前中国适龄女童入学率已达98.8%,但女童失、辍学率仍高于男性,约占失、辍学率的70%。特别是在农村,大量农村女孩为家人的生计、为哥哥或弟弟的

学业,被迫去打工[1] 。此外,据劳动部的统计显示,在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男性。 3.政治领域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参政比例、升迁比例、从事高级领导职务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男性。人大女代表比例长期徘徊,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特别是在政府高层,部长级领导中的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地处在副职岗位等等,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村委会直选之后,女村委的比例持续下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挑战之一。 除此之外,性别不平等还表现在出生比例的性别失衡、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大众传媒存在的性别歧视等众多层面。总之,在所有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中,持续时间最长、跨越领域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就是性别不公正与不平等。它贯穿于各阶层、各行业,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从性别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中存在很多对女性不公平的事实。 二、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造成社会现实中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 水平、制度和问题以及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等。 (一)生产力因素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克服人们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对不合理 历史传统的传承。“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残留在现代人心中。在长

中国男女不平等存在的方面(精品文档)

中国男女不平等存在的方面 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于各种场合,但可大致归结于以下几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婚姻家庭。 政治地位不平等,这是自古以来就早已形成的不平等现象。古有“女子不 得参政”之说,证明当时的女子在政治上毫无立足之地,更无立场可言。当代的社会虽然在极力改善,但仍感觉力不从心,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政府官员,男子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于是妇女的发言机会小,所发表的意见被采纳的更少,权利维护也更加不完善。 经济能力不平等,这一现象在当代也是非常普遍。虽然商界确有不少“女 强人”之例,但在人均收入的总体水平上仍然是男子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所以“男子赚钱养家糊口”的现象仍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现状。 文化教育不平等,这一现象虽然在城市地区没有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古话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从中国的各大高校男女比例也可以看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男女还是存在较大的不平等。有一则笑话说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男人、一类是女人,还有一类是女博士,这虽然是暗指女博士的能力非同寻常,但也同样揭示了人们的常规思维:男子理应比女子获得更好更高的教育,而女子的超高学历则代表其是“异类”。 社会生产的不平等现象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各行 各业的生产当中男性的人数比例虽然并不比女性人数比例高出多少,但在就业应聘时,普遍的现象是男性更受青睐,虽然可能已经有条件更好的女性应聘者。所以中国社会很多产业存在着极大的女性就业压力。 婚姻家庭关系不平等,这一现象是极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但在中国当代社 会中它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以及“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都是很大的问题。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男人与这有什么关系?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共政策如何才能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并在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基本的社会规范与制度如何加以改变以支持男性在更大规模上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性?全球越来越多有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的项目其经验证明各种项目能够以社会性别平等的方式影响男性的态度和行为。然而在极大程度上,公共政策必须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进来,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或解决他们自己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弱点。 男性与社会性别平等政策项目是一次历时多年、有多国参与的行动,旨在利用从现有的政策中取得的证据,通过格式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政策制订者和项目计划者当中提升意识,即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健与发展议程。当前在巴西、柬埔寨、智利、中国、克罗地亚、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坦桑尼亚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更多的国家在加入。在促进妇女与男性之间更加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方面,在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方面、在呼吁关注男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脆弱性方面,这项研究就如何实现最大规模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政策审查框架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男子特质和女子特质、妇女和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这些关系的结构背景。实际上,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社会性别仅指那些塑造妇女和女孩现实情况的社会因素。研究人员据此审查了现有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考查了男性和男子气概是如何被看待或不被认可的。分析中包括的具体政策领域包括民权和人权、职业、收入支持与生计、家庭生活、保健、教育、暴力预防与公共安全。巴西、智利、印度、墨西哥及南非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政策审查,加上对挪威和坦桑尼亚的简要总结,形成了报告的基础。国别分析(以及来自于被忽视的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示例)展示了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制订全面的政策以使男性参与其中 总体上,这一审查表明需要全面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

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

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 目录 介绍 将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性别平等与消除贫困目标 性别平等与教育目标 性别平等和卫生与营养目标 性别平等和环境目标 总结 参考资料 图表 图1: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妇女与男性在法律、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权利是平等的图2:议会中妇女代表人数持续较低 图3:妇女受教育程度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 图4:性别平等与贫困的关联 图5:消除学校性别差距的进展速度可以加速经济发展 图6:儿童免疫水平随着母亲的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图7:2001年15-24岁间艾滋病携带者中的男性和女性 图8:1999年按性别和原因划分的全球成人疾病负担 图9:肯尼亚中部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 文本框 文本框1:千年发展目标 文本框2:目标3,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文本框3.:目标1,根除极度贫困和饥饿 文本框4:性别与获得法律帮助 文本框5:性别与农业生产力 文本框7:女童中学入学率下降 文本框8:性别意识设计可以对教学产生正面影响 文本框9:家务劳动影响女童入学率 文本框10:资助女童上学--来自实践经验的证据 文本框11:卫生和营养目标 文本框12:孕产期死亡 文本框13:降低泰国母亲对儿童艾滋病的传染率 文本框14: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文本框15:在灌溉活动中纳入性别问题 文本框16:通过结合性别问题以改进水资源和卫生计划 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 介绍

千年发展目标描绘了一个人类共同的美好前景,到2015年极度贫困者将减少一半,儿童死亡率大幅降低,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被消除,妇女被赋予更多权利,健康与环境指标在全球性的合作发展中得到提升(文本框1)。这些目标富有挑战性,它们的实现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步骤是错综复杂的:根除极度贫困和提供获得安全水资源的目标至少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实现,但是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实现其他诸如全球性的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等多个目标则比较困难。而性别平等的观点将促进目标的实现--性别平等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其本身就是目标,也因为它是实现其他目标的途径。 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性别不平等往往在家庭劳动和经济生活中降低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分配的有效性,加深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贫困问题还包含缺乏安全感、机会和赋权等非金钱方面的因素,性别不平等对这些因素起到加强作用,而这些同时降低了男人和女人的生活质量。虽然妇女和女童为性别不平等付出了最大的和最直接的代价,但这种代价广泛地影响社会各个方面,最终妨碍社会发展和减少贫困。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1)说明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的所有目标之间紧密的关联性;2)说明促进性别平等为政策制定者和计划者达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一个不得不采取并导致双赢的方法;3)举例说明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的政策和干预相结合。 本文从概述性别平等目标开始,其后各章节将讨论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在贫困、教育、健康与营养、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将性别平等与千年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峰会上签署的千年宣言要求其成员国"把促进性别平等和对妇女进行赋权作为抗击贫困、饥饿和疾病和激励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千年宣言通过一年后,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建议以"路线图"实现千年峰会目标。"路线图"确定了千年发展目标,以及一系列18个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和48个指标。千年发展目标反映了千年宣言在性别平等方面的承诺。 千年宣言的目标并不是初次提出,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被全部189个联合国成员国批准的北京行动纲领确定了12个关键领域,千年宣言力图推进在这些领域中的进步。千年宣言还支持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170个国家批准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及其他保护妇女女童权利的国际公约和条约的目标。千年发展目标的新意在于它包括一定数量具体的并有时间限制的行动目标。 性别问题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因为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卫生保健。千年发展目标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朝向一个目标的进步影响着向另一个目标的进步。很多目标的成功实现都对性别平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也跟深入地帮助其他目标的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三个目标(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特别涉及到性别平等。 虽然千年发展目标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目标(文本框2)主要表现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消除性别不平等,但路线图包括了三个附加的性别平等指标:非文盲比例,妇女在非农业工作职位中的比例,妇女在国家议会席位中所占比例。这三项指标说明虽然获得平等受教育的途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目录 前言 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 三、妇女与教育 四、妇女与健康 五、妇女与决策管理 六、妇女与环境 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 结束语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0周年,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20年来,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作用日益凸显。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1990年,中国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院领导担任。20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19个增至目前的35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9个部门和6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全国31个省(区、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相应机构,基本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协同配合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组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