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霞浦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A)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项词组中字形书写与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郡邑.(yì)波澜.(lán)羌.笛(qiāng)檄.文(xí)

B. 胆慑.(shè)黯.然(àn)芦荻.(dí)降幡.(fān)

C. 眼眸.(móu)潸.然(shān)槲.叶(hú)凫.雁(fú)

D. 征驿.(duó)大宛.(yuān)幽咽.(yàn)咫尺(zh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词组中字形书写与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字形和字音。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正误。D项,“征驿”的“驿”应为“铎”,“征铎”指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铎”指铃铛,而“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幽咽”的“咽”应读yè,“幽咽”意思是“微弱的哭泣和低微的流水声”。“咽”是多音字,读yān的时候,是名词;读yàn 的时候,是动词,指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读yè的时候,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2.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因.我降欲因.此时降武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犯乃死,重负国。

C.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羝乳乃.得归

D. 越国以.鄙远何以.汝为见

【答案】B

3.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扶辇下除.(殿阶)

B. 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具.自陈道(一起)

C. 连辟公府不就.(赴任)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D.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谢.汉使曰(道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具自陈道”,“具”,完全、详尽;这句话是说“自己详尽地述说”。考生可以联系《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来解答本题。“具”有如下意思,“准备,备办”,“用具,器械”,“才能,才干”,“完备,详尽”,同“俱”,“都,全”。

4. 下列句子中不含

..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秦王还柱而走

B. 失其所与,不知贰于楚也

C. 武父子亡功德员径八尺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稍迁至栘中厩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有四种类型:声、韵母都相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形近通假。A项,“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同“擒”,这句话意思是“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秦王还柱而走”,“还”同“环”,环绕,这句话意思是“绕着

朝堂上的铜柱子跑”。B项,“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这句话是说“失

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C项,“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这句话是说“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员径八尺”,“员”通“圆”,这句话意思是“圆周直径有八尺”。

5.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

...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皆为陛下所成就单于视左右而惊

B. 其一人夜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素与副张胜相知

D. 反欲斗两主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考生应先明确加点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B项,“其一人夜亡”,“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这句话是说“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C项,“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这句话是说“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 D项,“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这句话是说“反而想要使两主相斗”。“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递眼色,这句话是说“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

6.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

...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不行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B.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兄弟亲近

C.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D. 子为父死,无所恨我丈人行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A项,“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是指不去,今义是指不可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方面”古义是指“哪一方、哪一面”,今义是指事情或事物的一面。B项,“兄弟亲近”,“亲近”古义是指亲近的侍臣,今义是指靠近(亲密地接近) 。D项,“子为父死,无所恨”,“恨”古义是指遗憾,今义是指怨恨。“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是指长辈,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对岳父的别称。

7. 对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子卿尚复谁为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举孝廉不行

C.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何以汝为见验之以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A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谁为乎”应为“子卿尚复为谁乎”,意思是“你(苏武)还打算为谁守节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也”,意思是“自书上记载到现在,也从未有过这种事”。B项,两句都是被动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缑王等人都战死了,虞常被活捉;“举孝廉不行”,被举荐为孝廉,不去。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应为“送留在汉的匈奴使”;“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为“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D项,“何以汝为见”,应为“以何见女为”,是宾语前置句;“验之以事”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事验之”。

8.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东关酸风射眸子”,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用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B. 《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凄凉,意境幽静凄凉,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C. 《房兵曹胡马》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体现出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迥然不同。

D. 《塞上听吹笛》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牵引出了思乡的情感,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感而不伤。

【答案】B

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 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盛誉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

....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② 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③ 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对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冷眼旁观

....,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认清自我的机会。

④ 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

瓦釜雷鸣

....,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⑤ 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这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实在是意想不到

的不虞之誉

....,我的内心既激动,更忐忑。”

⑥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黄钟大

...吕.,言犹在耳。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能力。②④⑤成语使用错误。②使用对象错误。“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

破之痛。不能用来形容语境“平顶山特大矿难给自己造成的悲痛”。④曲解词意。“瓦釜雷

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此处用来指“城市大雨倾盆的景象”用词不当。⑤语义重复。“不虞之誉”:意想不到的赞扬。“不虞”本身就是“意想不到”的意思,属语义重复。”①“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劳累。③“冷眼旁观”:(1)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边观看;(2)多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此处用前者义。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①③⑥成语使用符合语境,正确。所以选A项。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成语题误点设置: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 根据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去年12月小幅增持美国国债后,今年1月减持了美国国债。

B. 鉴于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持续动荡的局势,乌政府决定暂停与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之间的货物往来。

C. 内地赴港游客减少,内地考生报名港校日趋降温,有人据此下结论香港的街头活动破坏了两地关系,此言不免有失片面。

D.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在香菇中发现一种名叫D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该物质有明显的增强机体抗癌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或“数据显示”,二者任选其一。C.搭配不当,有失:在某方面有欠缺,后接褒义词或中性词:应改为“失之”。D成分残缺,“增强”缺宾语中词。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

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根据数据”或“数据显示”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

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2016年01期)

11. 下列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推陈出新。

B. 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最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

C. 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

D. 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儒学界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了指出和纠正。

1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

B. 文章因果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

C. 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D. 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B.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C. 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D.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

【答案】11. B 12. D 13. C

【解析】

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推陈出新”无中生有;C项“比……更有影响力”错,原文是说儒学向道家等学说学习,才位居百家第一;D项绝对化错误,原文是“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

1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错误,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原文中是目的关系,“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选项曲解为“因为把积极进取……所以汉武帝……”因果关系。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

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以京官出任郡官。

B.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C.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明清时期,由通过乡试合格后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的三甲都叫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D. 门下省是三省之一,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省职能分别为起草诏令;封驳审议;执行诏令。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 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经赵普举荐,皇上将相关事务交由王祐处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 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 王祐有政治远见,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王祐使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来劝卢多逊,多逊不悦,但后来果然身败。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