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目前,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 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人类, 尤其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等问题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对科技异化进行哲学的反思, 探寻消除科技异化的途径, 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技异化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 最终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科技异化的含义

关于科技的异化的出处,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大致分为两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技异化”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中“劳动异化”概念的借用和引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正如人用脑创造了上帝而受上帝支配一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创造了财富, 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用来支配和奴役工人, 这种财富的占有以致于劳动本身和人的本质都异化为与工人相敌对的异己的力量。劳动所生产的对象, 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建立在费东巴哈哲学意义上的异化的基础之上的。他赋予异化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可见,“异化”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现实的人, 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其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的客体成为外在力量, 反过来奴役、支配和统治主体本身。因此,科技异化概念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其活动产物的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 其主要含义为: 作为人的创造物, 科技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它导致了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导致了人的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 失去了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 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 而成为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正如霍克海默所言, “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 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

学。”总之,科技的异化,就是指对人类来说,科技作用的非正常化、畸形化或者病态化。二、科技异化的根源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科技发生异化,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1.主观方面,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应用的主体对科技的不恰当的应用(滥用和恶用) ,在于科技的社会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是指科技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支配下体现人的目的的一种属性,也叫做科技的主观属性。

2.客观方面,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自然属性,这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科技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弊共存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一个整体,绝对是好的或绝对是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科技也是如此。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单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同时产生。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指出,包括以“消解”自然界报复为目标的技术在内的一切技术都是有缺陷的。随着自然界某一报复现象的克服,新的报复又将开始。这只不过是转嫁危机的权宜之计。因而,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由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如医疗技术的进步, 保证了人类健康, 降低了婴儿的死亡率, 延长了人的寿命, 这是医疗技术自然后果。这种后果又导致了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当同时考虑技术的两种后果, 或由一种后果引起的连锁反应时, 可以说任何技术的利与害都同时伴生、相互依存的。科技的进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 机器却要消耗很多能源, 能源消耗速度的增加又反过来威胁着机械所支撑的工业社会。现代交通工具对人和社会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同时它不仅消耗能源, 又带来空气污染和噪音危害, 就像任何药物既可治病又带来一定副作用一样, 完全没有负效应的技术恐怕是没有的。

三、科技异化的影响

科技异化阻碍人类的社会化。人类给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必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如果说技术是中性的, 则技术的社会应用不可能是中性的。技术对于

社会包括人的社会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对人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历史上技术进步总是加速人的社会化进程, 扩大人的认知范围, 从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到以电脑为中心的网络技术都是如此, 但网络技术和历史上的信息技术所面对的历史背景却不尽相同。印刷术、电报电话的应用往往经过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在社会上得以应用, 甚至电话的发明人贝尔不得不在街头上作魔术式的表演以求得别人的支持。而现在的科技应用则与此完全不同。如网络技术从其诞生就由国家推动,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加之对网络技术的片面夸大, 导致对技术的过度崇拜, 使许多人被卷人到网络的旋涡中,变成‘网虫’,实质上是对网络的盲从,可以称之为网络上的‘盲虫.’象这类技术异化破坏、阻碍了人类的社会化。

四、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

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从哲学角度讲,要使科技的人化由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确立和遵循下列方法论原则:

其一,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坚持“关键在人”的原则。科学技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既是人类不断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赖以进行的条件和前提。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从来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主体只能是人,科技只能是人的制造物,是客体。科技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是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其二,人本性原则。所谓人本性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对人来说,人是最宝贵的,人是人自己的最高目的,人之所想、所做,都是为了人自己,而不是为了人之外的东西。科技的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

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人的本身,就是要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和发展。当然,我们所说的人的发展,不是指少数人或少数国家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各国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应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其三,前瞻性原则。所谓前瞻性原则,就是遵循超前思维和超前认识的原则。它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寻求超常规应变的策略和谋划。高瞻才能远瞩,远瞩才是英明。英明的决策源于前瞻性思维。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维原则。现代科技的应用虽有可能带来危险,但它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一发展的整个过程,人类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在某种情况下终止研究、改变计划或继续钻研下去。

综上所述, 人类发明了高科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但是由于在科技发展和运用中忽视了伦理的内涵, 导致了科技异化的危机。当然, 我们不应丧失对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信心, 但应清醒地认识到, 当人类通过科技这个工具对自然界施以影响和作用的同时, 自然界也必然会对人类施以反作用, 这是客观规律。而且, 由于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片面性, 人类不可能完全认识和驾驭客观世界。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时就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消极结果,这是社会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 科技异化是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因此, 我们必须在肯定科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根据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消除科技异化。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必须坚持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原则,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 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对我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 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和优势, 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生产力, 同时又要重视科技的伦理价值蕴涵和人文精神导向, 从根本上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与不恰当的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 坚持走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道路, 努力把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花: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哲学研究,2004 ,1.

【2】薛桂波:科技异化的伦理反思. 前沿,2005,5.

【3】祁小强:科技异化的哲学反思. 前沿,2005,8.

【4】邢广桥: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李桂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6.

论技术异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全球性元素,它强烈地增进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然而,在帮助人类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种种科技的异化现象也随之凸显。科学技术是否需要伦理禁区?人类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中应遵守怎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科技实践和科学后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构成当代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人文主题。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旨在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实现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的。 技术异化,最直白、最直观地界定,是指破坏了科技的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异化是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同时异化的正反作用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矛盾激化的同时,也促成了新的社会结构的萌芽;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技术异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例如核武器; 2、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如科学技术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3、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如变性者; 4、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如:“一部分人在天堂,一部分人在地狱”,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技术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近代西方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增长中心论,这种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相应地在价值层面上带来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十七世纪的英国可以说是这种发展观的初步确立者。当时,人们认为是进步。本质上是功利主义的和实用的。进步就在于达到既定目的的工具与手段的发展,以增进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从而增进人类的舒适与快乐,人们的社会活动都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为标准进行评价,即按照它们在促进眼前目标方面的工具性功效而受到评价,而这种功利主义狭义地理解人的幸福,狭义的理解科学技术,这给科学强加了一个限制,因为它认为只有当科学可以直接获利时才是可取的。本来,功利性应该是一种科学可以接受的副产品而不是科学的主要目的。因为一旦有用性变成科学成就的位移标准,具有内在科学重要性的大量问题就不再受到研究了,这些规范限制了科学潜在生长的可能方向,威胁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理性形式,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向实践转化的各种方法和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人正是通过科技创造了自然中不存在的诸多事物,形成了日益庞大的人工自然,并以科技直接地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这种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是人的创造物。因此,科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蕴涵着属于人性的伦理本性。从而决定了科技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不仅要力求还原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依据发现的客观规律去实现人的意志,把自然对象从“自在存在”改变成为符合人的需要的“属人存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难发现,科学技术作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所创造的产物,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然而,随着科技的产生、发展及其正面效应实现的同时,科学技术出现了有悖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导致科技异化的产生,从而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科学技术的伦理异化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其活动产物的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主要是指:作为人的创造物,科技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所能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奴役和统治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从而导致了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导致了人的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失去了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例如,网络化虽然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带来了全新的生存理念,却使人们在心理上彼此疏离;科技理性的膨胀导致人文失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和信仰危机;克隆、基因等新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对生命虽然有了新的认知,但是人类的伦理道德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等等。 然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实践手段,具有工具性与价值中立性。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科技异化其实并非科学技术本身缺乏人性,其重要的根源在于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即在科技发展中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发掘和伦理价值的重视。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工具。” 科学技术的异化本质上是人类价值观念的危机,是由于人类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信仰缺位所导致。特别是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征服欲望,就不可避免地会向人们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大肆攫取,在改造自然中丧失人性。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利益化、金钱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就会盛行,就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与此相反,坚持科技伦理禁区中的道德底线,用伦理道德给予其价值疏导,人们就能更合理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合乎人性,科技异化及其负面效应也就会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后果,这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今天所面临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明天所要着力避免的问题。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转折时期,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科技异化问题,使科技朝着人化方向发展,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就成为当今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有可能走向灾难。因此,研究和探讨科技的异化与人化问题不仅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而且在当代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工具,即它是价值中立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中性论受到了挑战,因为这里隐含着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谁可以占有、使用这个工具,二是这个工具能干什么,三是这个工具是为谁服务以及为什么目的服务的。一些学者如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开始强调,科技不仅仅是一种中性的工具和手段,它负荷着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可以对科技进行善恶的价值判断。 因此,人们在从事科学技术创造过程中,应更关注内在的人性自觉,使人们能更理性地看待自然,看待社会,看待人类自己,更科学地揭示客观自然规律,更合理地改造世界。正如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们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我们只懂得应用科技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论技术异化

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李延荣

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摘要:科技的发展在带来益处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对人的异化表现在:人被非个性化、抽象化、工具化。但是人类应做科学技术的主人, 应正确引导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 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重建人的价值世界。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人的价值 科学即科学技术,其由人所创造,为人类而服务。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生活,到今天的日新月异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可谓功不可没。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它的错误运用, 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精神烦恼、价值迷茫和信仰危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随着技术进步与商业化运作,媒体(电视,电脑,手机)——这个科学技术的产物, 已经由最初的信息传播工具演变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控制力量, 各种媒体上各种各样的节目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他对人的控制力和诱惑力是极其强大的, 它会让人丧失一定的自由, 例如人们对个人时间的控制和支配;也会让人丧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当然, 人类尽可能将这种丧失的自由和能力归结为自制力的低下或自身的懒惰。看过《楚门的世界》影片的都知道, 观众数十年如一日地观看这场漫长的肥皂剧, 像吸食毒品一样已经产生心理依赖, 给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失落;同时, 主人公楚门在高科技摄像机的控制下, 近乎失去自我生存的价值。以下内容就有关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所反映的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及人类应重建价值世界进行简单论述。并且作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韩剧,也叫“肥皂剧”对我们并不陌生,韩剧所塑造的男女主角,让给我们对爱情充满幻想,对爱情中的另一半产生了类似的要求,更有甚者,对我们的价值观,婚姻观。恋爱观,择偶观产生了强大的影响,甚至是错误的导向。本文中也有论述。 1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科学技术对人的价值的影响表现在:科技忽略了“个性化”人的存在, 致使人的“价值”和“意义”被忽视;同时科技把人作为一个抽象而存在, 导致了人的抽象和被忘却;人被工具化丧失独立生存的真谛, 成为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1.1 人被非个性化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叶子如此,人更是如此。人的不同一方面在外在形象,另一方面在于人拥有自己的个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整容技术也是的得到的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盛产美女的韩国,整容技术更是出神入化,据说你很难在韩国找到纯天然美女,各种选美比赛中,参赛选手分分钟让人脸盲,就连毕业季剖出来的大学毕业照,也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前段时间,上海虹桥机场拦住了一位乘客,因其长相酷似范冰冰,而护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

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所谓异化指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 而科学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费尔巴哈说:“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黑格尔最先将异化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他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与对立”。用我们的话说,其实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科学技术其实就是如此,它本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科技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亦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技术异化。例如,空调本是使人生活空间清凉的技术产品,却异化为使市民都共同生活在更热的城市之中的一个原因。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今,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异化对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异化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反而成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统治人本身、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 科学技术的异化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科学技术劳动相异化。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劳动的物化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黑格尔在哲学中引入异化的概念,用以说明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机制。在黑格尔那里,“异化”一词用于泛指精神实体作为主体自身的分而为二即自身对立化或产生自身的对立物。他把这种对立化以及扬弃对立化而返回自身的过程,称作“异化以及这种异化的克服”的过程。 费尔巴哈把异化概念运用到宗教批判中,他明确地宣称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异化概念,并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异化思想。早期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主要指的是私有制背下,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背景下存在的种种消极的因素。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集中体现了这一思考视角。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二是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第四是人同人的异化。然而,马克思作为唯物史观的创始人,他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不只是停留于发泄道德学上的义愤,而是进而揭示了这种物化和异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一方面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在一定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内个人之间自发的必然的联系。因而,中后期的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作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现象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客观的、必然的,应该从历史评价的维度上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是他们的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的根源、实质、表现开工和解决途径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只有在一切科学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时候”,才导致异化的产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

科学技术异化和如何克服 作业

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科学技术异化,简言之,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 自从人们开始关注技术以来,人们对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就一直争论不休。人类发明技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但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以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甚至反制了人类。对此,学者们通常称之为“技术异化”。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技术异化在各个层面的消极作用来讨论的,而在当代如何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技术异化的的影响已经弱化技术异化带来的后果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使得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与技术不可分割。然而,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集中表现在生态、社会和人类精神领域三个方面:在生态层面上,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增强人类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衡和气候的恶化,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社会层面上,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它也扩大了人们的文化差异和知识差距,还使得全球文化面临失衡的危险,极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人类精神领域,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使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部分地把人们从以往繁重的劳动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但同时也剥夺了人类的自由,挑战了人类的本质,萎缩了人类的精神。 总之,科学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对精神文明的侵蚀。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随着二战以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像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使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受到极度的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异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能源危机和人口膨胀等严重问题,造成了人类物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下

浅谈科技异化

浅谈科技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日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然而,科技异化也日趋严重,人类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和危害人,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我们清醒的认识科技作用的复杂性,重新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正确关系,帮助人们走出由科技异化造成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科学技术异化表现根源克服 一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科技具有空前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力量日益强大,科技异化随之成为人们头顶之不去的阴影,科技异化作为当代社会问题已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阈的重要部分。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然而,科技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

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是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手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类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是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二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同志和奴役着人自身,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批判,并试图探究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 (1)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随着二战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度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2005年7月第21卷 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J ul.2005Vol.21 No.3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3 邢广桥,吴 夺,王 新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 科技异化;科技的自然属性;科技的社会属性 〔中图分类号〕G 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5)03000103 3本文是A 类课题(项目编号:04014)“关于科学技术适度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得到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邢广桥(1971— ),男,安徽明光人,沈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吴 夺(1979— ),男,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王 新(1973—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一、什么是科技的异化 “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 ,具有“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之意;德语“异化” (entf remdung )由动词entfremden 变化而来,有“分离、疏远、陌生化”等含义。它是由马丁?路德于1522年在翻译《圣经》时从希腊文《新约全书》移植到 新高地德语中的,用来意指疏远上帝、不信神、无知。把异化一词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黑格尔用它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然而,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本含义上,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只是到了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才第一次被赋予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 体。[1] 此后,异化的这种哲学解释,逐渐被学术界认 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一般认为,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 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自身。” [2] 关于科技的异化,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大体相近,大都是建立在费东巴哈哲学意义上的异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观点认为,科技的异化是指,“科技这种 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 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3] 另一 种观点认为,科技的异化是指,“按照人的愿望形成的技术的体系,一旦存在,也就开始具有自主性。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开始违背人的意志,变成反对人的力 量。这就是技术的异化。”[4]总之,科技的异化,就是 指对人类来说,科技作用的非正常化、畸形化或者病态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形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在这声势浩大的科技潮流中,科技这柄“双刃剑”的正面作用无疑得到了空前的彰显,但与此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得到了凸现。由此,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大有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的趋势。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异化的直接后果。科技的异化,集中表现在科技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对社会的异化以及科技对人的异化这三方面。正如舒尔曼所指出的,人们“在技术发展中首先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异化,然后感受到人与其文化和环境的异化,最后是人与人性本 身的异化。” [5](4) 二、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1、对科技异化根源的传统认识

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________________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年月日

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 1 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1]。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对自然的无度、肆意攫取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至濒临枯竭[2]。 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结果。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产物。在与环境的对象性关系中,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也改变了人类自身[3]。在人类改造自然,为自身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却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人类活动的异己力量。换句话说,当由主体产生的客体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时,科学技术便异化了人和自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

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 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然而科学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 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2、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1)科学技术异化对自然地作用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 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同时把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严重破坏了地球上自然资源体系。早期空调的发明和使用本是为使人类生活空间更加清凉,最终却异化为使人类共同生活在更热的环境中的一个原因。日本福岛突发的核泄漏、核辐射也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2)科学技术异化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和行为世界发生了异化。

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像凶猛的洪水铺天盖地般涌入人们的生活,人类对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繁杂的信息容易使人麻木,细腻的感情变成信息后也常常为人所忽视。人类渐渐地成为了信息的奴隶。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人类的主体性,现代机器大工业中自动化生产技术虽然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却剥夺了工人的主体意识,由工人操作支配机器变成了机器操作支配工人,工人成为机器的零件盒奴隶。随着技术的发展,作为客体性的异己力量的技术逐渐吞没着人的主体性,使人的行为失去主动性和目的性。 (3)科学技术异化表现出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技术可谓是21世纪的尖端技术之一,目前利用该技术培育的农作物很多,但是当微生物进入自然界和人体之后所产生的长远后果,人类现在却不得而知。 人工智能的进化理论的提出和智能机器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类的某些行 为可能被机器所替代,如果机器有了人类的智慧,人的存在就越来越微不足道了。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模拟人类的特征进行犯罪行为。如无人驾驶汽车的失控,家居机器人和秘书机器人的恶意失灵,这些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了,人工智能是否会发动机器革命引发热议。

科技异化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如何为我所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不得不反思,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究竟是福祉还是梦魇。科技本来是人们创造的为人们服务的工具,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伦理道德的失范,科技逐渐把它阴霾的一面表现了出来。科技虽然是为人所创造,然而一旦人们不受约束地把科技创造出来,那么科技也就不再受控制,走上了异化之路,使人失去了主体性和主动性。人类作为科技的主人,并没有使科技人性化,反而使人变得机械化。科技不再为我所用,正相反,我逐渐为科技所奴役。 在现代社会,科技具有空前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力量日益强大,科技异化随之成为人们头顶之不去的阴影,科技异化作为当代社会问题已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阈的重要部分。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1]。然而,科技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是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手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类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是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简言之,就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在近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前提,但是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人带来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却使人陷入了深刻的,全面的异化之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劳动的价值,沦丧了生存的意义,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需要的工具。小朋友沉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青年人被电子设备奴役成为低头族,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打不到出租车等等身边的例子表明,解决科技异化现象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其实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许多事实表明,同一种科学技术的同一种用 法在一些条件下起着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起着负面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专家和哲学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诸如唯科学主义、技术决定论和反科学主义、悲观论等不同观点。人们特别严肃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人类应该以什么态度和价值目标来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科学家在“求真”的过程中应不应该承担道德义务和责任。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的制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看它为谁所用和怎么用。 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 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析科技异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 浅析科技异化 浅析科技异化

摘要:科学科技迅速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科技异化的现象则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讲,科技异化是科学科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科技的资本主义运用是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科技异化表现出不同形态,人的对象化能力不断加强,人的异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科学科技异化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科技;科技异化;自我异化; 一、现代科技世界与人的存在 现代科学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这种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是通过科技本身以及科技引起的人之存在总体环境变化实现的。 1.科学科技本身对人类存在的影响 科学科技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手段和中介。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科学科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母体。从文明创造及劳动角度看,科学科技无非是一种人类自己创造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工具体系。然而,科学科技作为特殊的工具系统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科学科技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的确是人类创造性的显现。另一方面,科学科技使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间接,人被科学科技系统所肢解,成为服从科学科技自 身所要求的附件。 人本来是以总体性存在创造文明的。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分开。人类在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各种官能都得到专门的训练,使人们日益体现出自身的潜力。但科学科技的高度发展,既把人们从各种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使人类的许多官能成为劳动中不必要的“闲置品”。那些曾起主导作用的人的活动官能越来越多地被“方便”“自动”的现代科技取代了。 哈贝马斯对科学科技的发展与人的生产及存在方式之间的关联有过一段精彩论述。他明确讲道:“人类掌握了主要根植于人类有机体之中的目的—合理的活动的行为系统之基本成份,并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投射到科技手段的平面上。从而使自身摆脱了相应的功能。首先是人进行活动的器官(手和脚)的功能得到扩充和被取代,然后是(人体的)能量制造,再后是人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和皮肤)的功能,最后是人的指挥中心(大脑)得到扩充和被取代。”哈贝马斯将科学科技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看成人类实践活动系统投射,这种投射的结果使人的劳动和制造本质被科学科技所取代。 2.科学科技与人类总体环境的互动及人的异化程度加剧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1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

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对自然的无度、肆意攫取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至濒临枯竭。 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结果。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产物。在与环境的对象性关系中,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也改变了人类自身。在人类改造自然,为自身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却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人类活动的异己力量。换句话说,当由主体产生的客体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时,科学技术便异化了人和自然。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用来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工具理性的一脉独张,它也会变成生产力和社会畸形发展的原因。如何防止科技对人的压抑和对大自然的破坏,使科技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融洽一致,成为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科技异化”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 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科技异化”与“异化劳动”相类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如:核武器; 2.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如:“变性者”; 3.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如:“沉醉异己而不知归路”; 4.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如:“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谈到科学技术的异化,就不能不涉及到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在西方的文化范式中,重工具、重手段的思想根深蒂固,文艺复兴运动的理性启蒙则使工具理性得以升腾,从而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工具理性的引导下,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西方世界完成了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用科技成果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与进化。也正是在科学技术为人性,同时,也是为人类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背景下,科技由于其在工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的实用性效果受到了民众一致的接受和认可,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特征,科学主义观念形成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在西方乃至全世界一步步地登上了霸主的地位。实际上,当人们把科技视为神明,认为科技是无所不破的利器,能解决人类存在的所有问题,包括精神领域的价值观等等之时,科学主义便成为一种极端的、绝对的价值认定形态,这种极端性使科技异化了。因为科技的精神内核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怀疑精神,“我思故我在”,既然如此,科技本身也应该作为一个对象接受公众的质疑和批判。把科技神化、万能化,对它顶礼膜拜,只看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和正面效应,而看不到科技的负面效应,这恰恰违背了科技的本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其结果是使科技发生了异化。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后果,这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今天所面临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明天所要着力避免的问题。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转折时期,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科技异化问题,使科技朝着人化方向发展,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就成为当今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有可能走向灾难。因此,研究和探讨科技的异化与人化问题不仅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而且在当代已成为当务之急。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科技带来的好处,在不知不觉中,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类从懵懂的远古时代发展到享受着空调、冰箱、彩电和轿车等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功不可没。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看,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便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创生、发展的正面效应之所在,是人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之所在。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目的、正面功能的实现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能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扩大。 所谓科学技术的异化,简言之,就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马克思对这种异化意味深长的评价道:“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最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在近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前提,但是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人带来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却使人陷入了深刻的,全面的异化之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科技异化的基本观点是: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劳动的价值,沦丧了生存的意义,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需要的工具,总之,科技已成为一种与人相敌对的甚至控制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科技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是,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技在军事和工业诸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科技的负面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首先,在血腥惨烈的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的使用是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祸首元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投向日本的两枚原子弹将人类推向了核战争的深渊之中。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军频频使用贫铀弹等非常规武器,不仅破坏了伊拉克的生态环境,而且使许多参战的官兵患上了无药可医的“海湾战争综合症”。其次,与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网络问题。网络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目前,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 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人类, 尤其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等问题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对科技异化进行哲学的反思, 探寻消除科技异化的途径, 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技异化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 最终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科技异化的含义 关于科技的异化的出处,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大致分为两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技异化”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中“劳动异化”概念的借用和引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正如人用脑创造了上帝而受上帝支配一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创造了财富, 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用来支配和奴役工人, 这种财富的占有以致于劳动本身和人的本质都异化为与工人相敌对的异己的力量。劳动所生产的对象, 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建立在费东巴哈哲学意义上的异化的基础之上的。他赋予异化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可见,“异化”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现实的人, 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其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的客体成为外在力量, 反过来奴役、支配和统治主体本身。因此,科技异化概念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其活动产物的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 其主要含义为: 作为人的创造物, 科技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它导致了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导致了人的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 失去了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 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 而成为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正如霍克海默所言, “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 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