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题库6 课程复习过程

当代教育学题库6 课程复习过程
当代教育学题库6 课程复习过程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

第六章课程

一、填空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2. 课程论是根据对、、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和

为主要特征。

4.潜在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

5.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主张根据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6.活动课程以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7.选择与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三点,即、

和。

8.关于课程的定义,杜威主张课程即__ 。

9.泰勒认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选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0.当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形式是__ 。

11.课程结构是指、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为一定

的。

12.潜在课程是1968年首先提出的。

13.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

等多方面设计具体课程。

14.我国课改中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前沿、、、实施建议以及附录。

二、选择题

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布鲁纳 E杜威

2.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要素主义属于。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课程论 E 经验主义课程论

3.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包括。

A 物质情境

B 文化情境 C人际情境

D教学情境 E问题情境

4.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主张课程即。

A学科 B目标或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D社会文化再生产 E 社会改造的过程

5.人文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布鲁纳 E罗杰斯

6.以下说法,属于活动课程的特点的是。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 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

C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D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E 将替代学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主导类型

7.我国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

A 前言部分 B课程目标部分 C内容标准部分

D实施建议部分 E附录部分

8.以下说法,符合学科课程的是。

A 系统性 B简约性 C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D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E 在当代课程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9.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教学改革 B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C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D 课程改革 E教法改革

10.提出“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1.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现的是课程思想。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2.美国的《2061计划》体现了课程的。

A重视完整性 B重视课程整体功能 C重视统一性

D课程综合化 E课程多样化

13.下列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A教室布置 B各种仪式活动 C学风班风

《当代教育学》出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 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4页)( B )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4页) 名词: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4页)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简答: 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1页)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 教育秩序。(25页)( A ) 3、错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35页) 名词: 1、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30页) 2、双轨制: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31页) 3、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31页) 4、正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31页) 5、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的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31页) 6、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积累的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31页) 7、教育平等: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

当代教育学题库4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填空 1.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教育促进功能与教育促进功能。 2.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 3.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对个体发展其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并结合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提出了学说,即主张让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得到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一项根本的教育目标。 5.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个体发展既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 7.个体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先天脚尖和外部环境作用,而是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8.在内在与外部条件大致相似的条件下,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9.素质可以分为:先天的,后天的,先天与后天结合的。 10.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 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 12.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 1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14.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教育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二、选择 1.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是。 A发展人的能力B发展人的脑力C发展人的个性 D发展人的共性E发展人的价值 2.“狼孩”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E促进社会的发展 3. 在内在与外部条件大致相似的条件下,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A遗传B社会环境C教育

D人文环境E个体主观能动性 4.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B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C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D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E教育即促进人的主体意识 5.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表现在。 A促进人的潜能发挥B促进人的个体价值实现C促进人个体特征发展D促进人的价值实现E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发展 6.素质教育可以分为。 A身体素质教育B心理素质教育C社会素质教育 D个性素质教育E发展素质教育 7.对于孩子的发展民间有“三翻六坐七挠八爬”的说法,这体现了个体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个别差异性 D潜在性E价值性和发展性 三、名词 1.个体发展 2.素质 四、辨析 1.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不同的发展重点。 2.全面教育就是均衡教育,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样的教育。 3.个体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统一作用的结果。 4.个体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和阶段是不均衡的。 5.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有两个层次,其中成才是做人的基础。 6.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相同的。 7.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或落实。 五、简答 1.个体发展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 4.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层次。 6.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当代教育学题库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是的基本途径。 2.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的典型表征。 5.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国家的义务教育。 6.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延长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7. 、、、和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8.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 和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捷克教育家写出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写成的。 14.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15.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16.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7.主张“有教无类”的是,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9.教育学是一门以和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二、选择题: 1. 18世纪80年代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2.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期自然,便是最好的,这一主张是提出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3.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孔子B荀子 C 孟子D朱熹 4. 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A《学记》B《大学》C《师说》D《金言》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A《政治学》B《理想国》C《雄辩术原理》D《金言》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 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 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教师专业训练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专业意识:从业、敬业、乐业。 专业态度: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倾心相爱、诲人不倦、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专业品质:具有广泛兴趣、与学生打成一片、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客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 善于接受新事物。 教师为有效的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教育理论 当代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教育的发展很慢,主要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广大的人民没有受教育权。教学内容也十分险隘,主要是道德经典诵读。 2)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在此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产生,教育权扩大,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实用功利性学科。国家更加重视立法以法治教。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改变了教育。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制度日趋国际化。 4)20世纪80年代,新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产生并逐渐改变着世界。对教育又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教育、个性教育、教育的国际化等提供要求和可能。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尽管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一、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和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三、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四、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3、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近代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 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当代教育学题库6 课程复习过程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 程

第六章课程 一、填空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2. 课程论是根据对、、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和 为主要特征。 4.潜在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 和 。 5.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主张根据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6.活动课程以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7.选择与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三点,即、 和。 8.关于课程的定义,杜威主张课程即__ 。 9.泰勒认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选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0.当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形式是__ 。 11.课程结构是指、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为一定 的。 12.潜在课程是1968年首先提出的。 13.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 等多方面设计具体课程。 14.我国课改中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前沿、、、实施建议以及附录。 二、选择题 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布鲁纳 E杜威 2.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要素主义属于。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课程论 E 经验主义课程论

3.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包括。 A 物质情境 B 文化情境 C人际情境 D教学情境 E问题情境 4.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主张课程即。 A学科 B目标或计划 C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D社会文化再生产 E 社会改造的过程 5.人文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斯宾塞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布鲁纳 E罗杰斯 6.以下说法,属于活动课程的特点的是。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B 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 C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D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E 将替代学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主导类型 7.我国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 A 前言部分 B课程目标部分 C内容标准部分 D实施建议部分 E附录部分 8.以下说法,符合学科课程的是。 A 系统性 B简约性 C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D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E 在当代课程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9.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教学改革 B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C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D 课程改革 E教法改革 10.提出“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1.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现的是课程思想。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课程论 E存在主义课程论 12.美国的《2061计划》体现了课程的。 A重视完整性 B重视课程整体功能 C重视统一性 D课程综合化 E课程多样化 13.下列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A教室布置 B各种仪式活动 C学风班风

《当代教育学》自测题(四)

《当代教育学》自测题(四) 一、填空 1.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两大基本矛盾。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3.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4.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学生的 智力和能力。 5.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形式有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6.明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学思行相结合主要是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和明辨之、笃行之。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 8.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和注意力。 9.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0.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德语的过程是培养和形成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二、选择题 1.德育的目标是(AB) A.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B.人中人 C.人上人 D. 人下人 2.人口增长率影响到哪些教育因素()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结构 D. 教育质量 E.教育规模 3.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记娱乐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不一样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遗传的制约 5.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起源论始终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家庭起源论 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D)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起主导作用 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是(B)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 同认识的(B) A.主体 B. 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 的主体 10.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是(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赞可 夫 三、简答题 1.现代德育观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 什么样的人。 (1)有爱心、有家庭责任感,孝敬 父母,尊老爱幼,这是做人之根本。 (2)有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公共服 务意识。 (3)要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4)既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要有宽容之心和包容之心,学会与他 人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一个 人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样 是他人帮助的结果,单打独斗行不 通。 (5)不能光有智商(IQ)、还需要情 商(EQ),在当今多元化社会,更要有 NQ——人际交往的能力。 2.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也是根 本标志; (2)这种劳动者是一种新型的劳动 者,即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 合的人,既是建设者又是接班人。从 人才的性质到质量都符合国家的性 质。 (3)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衡量人 才的质量标准。 3.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一)学生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 辩证统一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有别于成人。 (三)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按 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应该 具有五种潜能。 (四)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包括 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道德的、 审美的等多种需要。 (五)学生是教育对象。 4.课程设置的形式是什么? 1.单科直线式,在一定时间内只学一 件事。 2.多科并进直线式,同一时间内安排 多种学科,多科并进。这是当代课程 设置的最基本形式。 3.螺旋式课程编排方式,这是指某门 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只安排一次, 但几次安排均依据基本结构进行,层 层提升并层层深化,形成螺旋式格 局。 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为学生提供具有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等概括性较强的内容; 2.注重对比练习,以防止负迁移; 3.把握学习时间,强调规范训练。在 熟练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后再学习 另一种知识技能,这样可以防止负迁 移。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相结合。 四、名词解释 1.教学过程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及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 识的传递与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发 展的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叫教学程式,是设计、组 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 法体系,是学生认识活动进行的形式 结构和发展阶段。 3.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义:是根据教学目的和 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本要求和原理。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系统性和谐循序渐进原则。⑥ 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4.确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1.政治经济制度是重要因素— —受教育权。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3.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比如入 学年限、阶段划分等。 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改革的 影响。 5.现代德育有哪些特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形成 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2.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 发展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 的过程。 3.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统一且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过程。 6.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 (二)改进和形成性功能。 (三)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 能。 (四)激励功能。 (五)导向功能。 五、论述题 1.当代教育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三)内涵逐渐扩大 1.有正规学校扩展到 非正规学校。校外教育、电 大、网大岗位培训。 2.又有计划的正式学校扩展到无计 划的非正式学校。 (四)教育作用日益重要。 (五)不平等严重存在 1.区域上不平等。 2.阶层文化背景上不平等。 3.性别上不平等。 2.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 际,谈一谈教育教学如何既要面向全 体学生,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1

当代教育改革试题及答案

《当代教育改革》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改革的目的。 答: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教育中陈旧的、错误的和有缺陷的东西,以改善教育之现状.说出自己的观点 2、简述国有企业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答:第一,改革政策要逐步推进,切忌“一刀切”。第二、私有化过程中要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妥善安置分离出来的从教人员。 第四、切忌在移交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 3、简述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 答: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指教育财政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的教育财政,其功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资金筹措的功能。资金筹措是现代教育财政的根本职能之一。在当代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莫过于积极筹措支撑庞大教育系统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是指将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分配到教育系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去的管理活动。③供需调节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如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财政计划等)可以对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教育与该国该地区其他领域的收支,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地区单位间的利益转移以及教育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教育投资更趋合理,使教育及社会发展更加协调。④监督管理功能。对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有效的监督管理,也使教育财政的重要功能之一。 4、简要回答新课程管理体制的特点。 答:(1)从课程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

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从学校课程管理的权责分配来看,国家、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教学地位的提高要依靠教师为他们本专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比如,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将成为教学专业的知识宝库,教师与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关系,从而成为建构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这些都会直接提升教师的地位,促进教学的专业化。 二、论述题(共20分) 1、联系我国当前教育实际,阐述一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趋势。 答: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前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隶属关系,但各机构中的权限却没有明确的划分,权限高度集中于高层级的行政机构中:教育管理权、资源分配权高度集中,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强调计划性和统一性,只有高度的统一,才能使计划得以由上而下的实施,垂直式层级制的组织形态,为高度的集权制提供了组织保证。权限的集中,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强有力控制,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日益表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政策与法律调控机制在变化了的社会关系面前不仅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体制性冲突。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属于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是一种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就隶属关系而言,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同时作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隶

当代教育学重点题目

名词解释 3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决心、信心和恒心)和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发现学习: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构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简答 3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 一、规范迅速增长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趋于灵活、多样、高效 三、内涵逐渐扩大,学习化社会初具雏形 四、不平等严重存在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四、教育信息化 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和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方面组成。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内涵 (一)教学观:“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二)学生观:积极的赏识教育 (三)评价观:多样的评价观。 主观题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圣才出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答: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主要是由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决定的。 (1)教育的概念和目的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可见,教育是通过施加一些活动和影响使教育对象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因此,促进教育对象即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人的发展特征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在教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的特征,如个体发展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等,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必须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而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的向学生呈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因此,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正是由于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这些因素,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请用教育人本论来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答:教育人本论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融儒家“人本”教育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其基本涵义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但并不排斥教育社会本位。教育人本论与教育社会本位是相互支持的,它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联系,也有不同。从教育人本论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 当代教育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的技能。教会人们怀疑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思想、制度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思想、制度来奴役人。 (2)教育发掘人的潜能 通过个体的受教育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20世纪特别是其后半叶以来,随着人的地位的提升和“以人为本”的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也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发掘潜能的这一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进入21世纪后,我们必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全面地发掘人的潜能。 (3)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以来,在教育“以人为本”亦即教育人本论的呼声中,人的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不可能获得。因此,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更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即人的体力与心力,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也

当代教育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称为“癸卯学制”。1911年后废止。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的发展:(选择)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论语》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内容:六艺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见过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中心思想)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本质。人类想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 3、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泛爱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爱弥尔》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看作是规范教育学的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2个问答)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规范迅速增长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趋于灵活、多样、高效 三、内涵逐渐扩大,学习化社会初具雏形 四、不平等严重存在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四、教育信息化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如国家、社会教育机会、学生家长、教师的期望均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选择与判断)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因素论”:遗传、教育、环境。 素质教育的内涵、目的与任务 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案例)

《当代教育学》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单项选择题 1.( )是现行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P178 A A.班级授课制B.小组组织形式C.复式教学组织形式D.个别组织形式 2.国内外有许多教育目标分类的尝试,其中较大的、也是较早的,当属()等人的目标分类学。P172 B A.布鲁纳B.布鲁姆C.赞可夫D.巴班斯基 3.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P178 C A.班级授课制B.小组组织形式C.个别组织形式D.复式教学组织形式4.()是古今中外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方法。P184 C A.实验B.练习C.讲解D.提问 5.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P184 D A.参观B.练习C.提问D.讲解 6.()是第一个把教师看做反思型实践者的教育家。P189 A A.杜威B.赫尔巴特C.赞可夫D.洛克 多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教学策略的特征。P171 ABCD A.指向性B.可操作性C.综合性D.灵活性 2.国内外有许多教育目标分类的尝试,布鲁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即()。A.认知领域B.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P173 ACD 3.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几个要素。P174ABCD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情境或条件D.表现水平或程度 4.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即为()。P178 ABD A.全班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组织形式C.小组教学组织形式D.个别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讲解应遵循下面()原则。P185—186 ABCD A.启发性B.精讲C.生动易懂D.针对学生 6.教学提问应遵循下面()原则。P186 ABCD A.激发兴趣B.启发性C.难度适宜D.面向全体 7.教学提问由()几个环节组成。P186 ABCD A.发问B.侯答C.叫答D.理答 8.教学指导应遵循下面()原则。P188 ABCD A.启发思维B.因势利导C.循循善诱D.过程互动 9.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对()的反思。P191—192 ABCD A.教学内容B.教学目标C.教学方式D.教学评价 10.()都是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P192—193 ABCD A.教学日记B.案例分析C.听课观摩D.相互交流 11.根据教学过程的环节,把教学策略细化为()。P170 ABC A.教学设计策略B.教学实施策略C.教学反思策略D.教学管理策略

《当代教育学》2014年复试习题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 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所作,比西方古罗马 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 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1、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中 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12、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 性) 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 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14、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 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15、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1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当代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5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6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 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8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8 一、学习的界定8 二、学习的作用8 三、学习的分类8 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9 第二节学习与脑(略)9 、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9 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9 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9 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9 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9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9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9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9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9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9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9 二、强化理论9 三、行为的学习9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9 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二、观察学习9 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9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9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9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第 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 鲁纳★P160 10 一、认知表征理论10 二、认知结构理论10 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发现学习10 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P165 10 一、有意义学习10 二、认知同化过程10 三、接受学习10 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0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 涅10 二、学习的条件10 三、教学事件10 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1 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12 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2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2 一、强化论12 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 —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2 五、控制点理论——罗特12 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八、自我价值理论12 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 安12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教学吸引12 二、兴趣激发12 三、反馈与评定12 四、奖励与惩罚12 五、合作与竞争12 六、归因指导★12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12 一、知识及其含义12 二、知识的分类12 三、知识的表征12 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3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13 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3 三、概念的学习13 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13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13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3 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13 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13 一、迁移及其分类13 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4 三、为迁移而教★14 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6 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16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6 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 元认知的关系★16 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第二节认知策略16 一、复述策略★P370 16 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 三、组织策略16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 策略 17 一、元认知的结构17 二、元认知策略17 三、资源管理策略17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17 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7 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17 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1

当代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1 当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狭义)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4、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应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①等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象征性功能 5、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征: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代表作:《学记》。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柏拉图、苏格拉底;代表作:《理想国》、《雄辩术原理》。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 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卢梭(法)《爱弥尔》柏拉图(希腊)《理想国》洛克(英)《白班说》凯洛夫(苏联)《教育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教育》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一)政治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形成了持续40年的冷战局面。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宣告结束。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艰难的形成。(二)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历了恢复、高速发展、危机、萧条和停滞、缓慢发展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同时经历了动荡、分化和严重的曲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三)科技革:以蒸汽机、电力为代表的第一、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使人类知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必将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人口增长: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极不平衡。这对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的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