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 93080106

学 生 姓 名 李相美

指导教师姓名沈庆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指导教师单位现代文学研究所

2012 年 4 月 10 日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李相美日期: 2012年 5 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论文(是、否)保密论文。

保密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李相美日期: 2012年 5 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简介 (1)

2.论述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 (2)

2.1《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2)

2.2《第一炉香》中梁太太的人物形象 (3)

2.3《连环套》中霓喜的人物形象 (4)

3.论述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 (5)

3.1《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形象 (5)

3.2《花凋》中川嫦的人物形象 (6)

4.论述试图命运挣扎的抗争者 (7)

4.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7)

4.2《半生缘》中顾曼桢的人物形象 (8)

5.结语 (9)

中文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张爱玲这个“传奇”女子如彗星般划破苍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的作品常常以旧社会传统女性为主体,利用她那锋利而又多彩的文笔,塑造出很多“错位”、“疯狂”、“扭曲”、“挣扎”的女性形象,其借由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将世人的眼球牵引到当时各类女性生存层面上来,对她们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存意识形态予以关注。本文正是要借由对张爱玲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不同的、生动的、具备独特思想内涵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全面了解与深度剖析,去体味那些在旧时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们的思想状态与意识形态,并对张爱玲内心深处所期盼与渴望的理想女性人生状态予以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群体;女性形象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Eileen Chang "legendary" woman such as comet-like cut through the sky, left a deep impact to the world, her works are often old social traditions, women, the use of her sharp and colorful writing, create a lot of "dislocation", "crazy" and "distort" the image of women "struggle" by these vivid depiction, the eye of the world are drawn to the various female survival level up, their survival status, living environment, survival ideolog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s to borrow from these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in Zhang Ail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vivid, the female characters with unique ideological content to appreciate the state of mind of those women who struggle in the old Time-Life ideology, and Zhang Ailing hearts expect to be explored with the life status of the ideal female desire.

Keywords:Eileen Chang; groups of women; image of women

引言:

在时代的重压之下,张爱玲的出现似乎是一个奇迹。她以对人性、情欲的挖掘,重视人性的表现,引起了文坛的注意。由于她出生名门望族,父亲是旧派纨绔子弟,母亲崇尚西洋文明,她从小受到西方小说的影响,接受了现代文化观念,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就使得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她以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现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经历,特别是以女性的视角展现都市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所受的压力以及精神重负,细致地描绘她们的痛苦与挣扎,在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关系中,透露出对女性生命终级意义的审视1。

1、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简介

在张爱玲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最为细腻。与现代人们观念中,女性独立自强并为人们所关怀的理念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往往都是被时代、被社会所压抑破坏的牺牲品。在那个男权绝对化与封建婚姻体制条件之下,女性的命运往往只能无条件选择顺从,而且即使选择了顺从,女性在封建礼教约束之下仍旧无法获得认同。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往往在层层精神枷锁束缚之下,被迫害到无比丑恶地步2。

细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大致可以将张爱玲笔下那一个个丰富的女性形象归结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男权社会欲望之下的奴隶者。《金锁记》中曹七巧,《第一炉香》中梁太太、《连环套》中的霓喜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都是在当时社会风气与环境影响之下,选择自甘堕落的牺牲品。她们屈服于金钱,但当她们获得金钱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曾经的青春,在这种物质环境之下,她们的心理趋于扭曲与变态,为了报复为了发泄,她们利用自己已获得的金钱,转而去引诱、迫害其他的无辜人。

二是无自主意识的顺从者。其中包括了《金锁记》中长安、《花凋》中川嫦等形象,在当时封建社会中,这些尚未成年的少女是最为无辜也是最为无助的群体,环境与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她们没有也无法选择反抗,只能无奈的选择屈从。这种尚未成长尚未开放,便无奈被污浊的社会所同化、所迫害的少女是最让

1王荣.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32—33

2张丽.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7(2)

人所同情的。

三是试图命运挣扎的抗争者。《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半生缘》中顾曼桢都是这样的反抗者,她们受过教育,拥有追求独立、追求理想的美好希望,为此她们尝试着反抗,尝试着拥有真实的自我,但是最终生活呈现与她们的却是理想的破灭与为生计而不断奔波的窘迫与艰辛,最后她们或是选择屈服,以残剩的青春做赌,寻求另一次婚姻的庇护,或是默默承担着一切,与爱人擦肩而逝。

其实,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始终无时无刻不与她的女性观点,其以“母性”为基点,对人性予以探讨。尽管在她的作品中,有着很多邪恶而丑陋的女性形象,但是就小说深处含义而言,张爱玲选择的却是是宽恕与同情,为此,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的认知,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她作品予以解析。

当然,对于拥有上百部小说创作的张爱玲而言,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自然不单单仅局限于此三种,其中《半生缘》中自我堕落、意图毁灭妹妹的曼璐,《心经》中心理偏执的许小寒、《怨女》中的柴银娣、《多少恨》里的虞家茵,《江鸾禧》中的娄太太等等这些人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思想。但就女性内在形象与整个社会而言,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与形象的总结,其实才是最能反映出张爱玲作品及其对整个社会看法的直观归纳。

下面我们就对张爱玲那些经典做做中女性形象予以一一研读剖析。

2、 论述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

2.1《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曹七巧是其作品的核心表现载体。张爱玲借助其将一个逐步步入金钱枷锁,造成心理变态,最终又以此金钱枷锁束缚他人、劈杀他人的女性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来。

七巧本是一个小业主的女儿,有着自己所爱的人,也有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但是现实社会却粉碎了她的梦想,代行父权的兄长曹大年为了金钱,将她嫁给了门第颇高的姜家残废“骨痨”二少爷。长期正常情欲无法得到满足,七巧忍受着极大的压抑,为了发泄,七巧将这种欲望转化为对金钱的疯狂追逐,逐步沦陷于金钱枷锁之中。然而随着这种“黄金之梦”对情欲之火不断掩盖,直至情欲变相借金钱之欲表现出来之时,七巧渐渐丧失了人性。

老舍曾说过“性欲的压迫几乎成为人生苦痛之源,下意识所藏的伤痕正式叫人们行为失常的动力”。当得到分家财产之后,七巧为满足内心畸形的情欲,以对周边人变态的报复来获得弥补,“她的痛苦到了顶头,可是没完。只换了方向,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愤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的只想发泄,不择对象”。最终七巧将报复的对象定做自己的儿女,她想要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曾经的不幸。《金锁记》中最为让人痛心的便是七巧对儿女的断送与残忍的占有,这份占有不但包括儿女的感情与人生,连本能的“性”也要一并夺取。“歇斯底里比疯狂还可怕,因为’她还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她哄着儿子长白吸食鸦片,“仅仅是为了让儿子在家守着她”,在儿子婚后,对儿媳非常仇视,“于是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作恶毒的嘲笑,好比公牛面前的红旗”,她对儿子与儿媳婚后的生活严加掌控,一旦有所收获就对亲家母进行百般羞辱。她说话刻薄毫不留情,“你那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最终儿媳受不了她的折磨致死,后来扶正的娟姑娘在生下孩子之后,“不

到一年就吞鸦片烟自杀了”,自从长白彻底断了再娶的念头,儿子彻底归她所有。在对女儿长安上,她教导女儿搬弄是非,处处提防人,在七巧影响之下,长安为人也越发刻薄,只有当她和童世舫相恋的时候,才有所好转,但是七巧为留住女儿,百般搅局,在童世舫上门拜访的时候将其吓跑,最终结束了长安最初也是最后的爱,至此,长安彻底断了结婚的念头3。

在张爱玲笔下的七巧,是那样的令人扼腕,一个花季少女慢慢沦落到一个刻薄变态的恶毒婆婆。她的一生是可怜的,一辈子到了最后仍没落个真心,在愤恨与报复丑恶心态下度过一生。同时七巧也是可恨的,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但是她点点滴滴的行为却是那样的令人憎恶。在张爱玲笔下,七巧是一个不择不扣的丑角。

2.2《第一炉香》中梁太太的人物形象

《沉香屑·第一炉香》作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其在人物的刻画上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梁太太便以一个十足的人性“恶”的化身出现在读者面前,她的存在充分诠释了男权社会下那些对权利与金钱所奴役的人们的心理与生存状态。

梁太太年轻的时候本是一个漂亮的大家闺秀,但是为了追求金钱,她自愿“嫁给一个年逾耳顺的富人,专候他死,可惜死的略晚了一些——她已经老了”,短暂的金钱利益蒙蔽了梁太太的双眼,当她惊醒,当她获得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黄金与权力的同时,自己已经付出了整个青春的代价。但她仍然有自己的贪欲,“她永远不能填满她心里的饥荒。她需要爱一一许多人的爱”,为此,她选择了玩弄人生,玩弄他人的幸福。至此,梁太太彻底从一个甘愿拿自己爱情与幸福做赌注的人,沦为一个丧失人格与人性的丑恶小人4。与曹七巧一样,最终道德的沦丧使得她选择了报复,报复身边的人、报复社会、报复这个时代来满足自己畸形的心理。但不同于曹七巧的是,梁太太在报复的手段与伤害范围上要远高于七巧。

一方面,梁太太以自己手中的权势诱骗少女,甚至对自己亲侄女葛薇龙下手,以培养她成为“一名优秀的交际花”为目标,用侄女作诱饵,诱惑年轻少爷们,做着新式的“鸨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以失去人性的梁太太,连最基本的亲人间的血缘亲情也选择了放弃。在小说中,有着对姑侄间第一次见面时梁太太话语的描写:“哟!原来你今天是专程来请安的!我太多心了,我只当你们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人性的淡薄使得梁太太愈为的刻薄与尖酸,在她的眼中唯有“金钱”与“欲望”,而当她看到薇龙年轻有文化可以吸引年轻男子,有利于满足她的情欲的时候,她口口声声说着“担不起挑拨骨肉的罪名”,背地里却已筹划着将薇龙拴到身边、推入欲望堕落深渊的准备,“你跟着我,有机会学着点,倒是你的运气。”她这种心理的丑恶与扭曲让人为之作呕。还有文中在对一次宴会中,梁太太与侄女争抢男人时片段的描写,“薇龙依稀听见梁太太对卢兆麟说:’可怜的孩子,她难得有机会露一露她的法文;我们别去打搅她,

3马燕,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第30卷第一期:69—70.

4贺玉庆,论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反讽手法的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4(27):48—50.

让她出一会儿风头。’”虚假的话语,不露痕迹的挑拨离间,无不展现着梁太太的虚伪与自私。

另一方面,除了利用与诱骗侄女之外,梁太太还一直利用着人前的伪装与欺骗来满足自己空虚的心灵。她将自己打扮成少妇的摸样,去弹琴、打网球,去过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她努力在人前摆出“有一种骄贵矜持的风格”,以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与高贵。然而这种人前的虚假,其实更为承托出卸下所有伪装的梁太太的丑陋与淫靡。 在私底下,梁太太生活放荡、荒淫腐朽,她“就像一个毒蜘蛛到处寻找猎物”。伴随着金钱欲望对她的腐蚀,原有中国传统的封建贞操观念逐渐被西方纵欲主义所取代。她总结着摆弄男人的理论,从惩治女人、摧残少女灵魂与身体中获得变态的快乐。与曹七巧相比,梁太太这种报复与变态更加狠毒,她不但是当时社会时代下欲望的奴役者,还是金钱欲望疯狂的传播者,她将自己在欲望追求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转嫁到那些无辜的年轻女性身上,并以此获得快感。梁太太正如她的住宅一般,不中不西,却集合了中西方所有的丑陋、荒淫、肮脏,在她身上表现的只有人性的“恶”与不可理喻。张爱玲也正是借助着这样一个丑恶的形象,向世人大胆而尖锐的揭示着人性中隐藏的丑恶,在那样的时代,那样复杂的封建教条,这种丑恶让人悚然心惊。

2.3《连环套》中霓喜的人物形象

相对于《金锁记》中曹七巧与《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而言,同样身为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被黄金利益所奴役的霓喜却显得更为可悲。七巧与梁太太虽然被黄金与权力所迷惑、所侵蚀,但最终其还算是幸运的,她们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虽然是以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为代价。但是,一直渴望并甘心在“苑囿”中生存的霓喜,最终在耗尽了自己青春与年华的同时,却一无所获,被人扫地出门。

霓喜的一出场,便是以一个“弥漫着恶俗的漫画气息”的乡下女子形象出现的。由于其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小山村,封建礼教与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对她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直接致使其在12岁被卖之后,一生所渴望的便是进入富人家族的“苑囿”之中,其自甘堕落,并为之坚持不懈。

在霓喜悲剧的一生中,先后共与三个男人同床共枕,并且在每一次姘居的过程中都挖空心思,妄图在“苑囿”中谋得一席之位,但最终却都以惨败终结。第一次,她选择与一个印度商人一起生活了10年,在这10年的时光中,霓喜费劲心机试图巩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以致“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可惜最后希望落空,被无情的扫地出门。第二次,霓喜与一个有着妻室的男人在一起,这段感情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但被欲望与黄金枷锁所束缚的霓喜看不到,她始终想着“要作一个天长地久的打算,蓄意要把她女儿瑟梨塔配与银官”,最后心思费劲终成梦,竹篮打水一场空,依旧被人所抛弃。到了第三次,已是昨日黄花的霓喜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可怜的只能以死来要挟男方,寻求怜悯与庇护。

对于霓喜这个角色,张爱玲曾经说过,“霓喜的故事,使我感动的是霓喜对于物质生活的单纯的爱,而这种物质生活却需要随时死劲去抓住。她要男性的爱,同时也要安全,可是不能兼顾。”在霓喜的一生中,充满了对金钱物质的渴望,但也同样是这种近乎于着魔的欲望,促使其彻底沦为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

3、论述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

3.1《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形象

在张爱玲小说中,大多数女性都是以悲观的顺从者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在封建教条与男权主义盛行的年代,顺从与安分守己似乎成为了女性唯一的出路,而在《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儿长安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长安是曹七巧与姜家“骨痨”二少的女儿,长期欲望被压制、心理逐渐趋于变态的的曹七巧,对自己的儿女一直报有着可怕的占据欲望。为此,从小起,长安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受到了曹七巧严格掌控,始终生活于母亲阴影之下。长久以来,对母亲的恐惧一直都是笼罩长安心头的乌云,也正是这样的压抑,使得长安无法真正意义上把握自我,丧失成为独立自主女人的可能,最终只能无奈的成为了无自我意识、顺从的时代牺牲品。

其实,长安有很多机会能够突破自己生活的环境,寻求自己的生活。文中曾有这样的描述:“长安换上了蓝爱国布的校服,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这里讲的是长安暂时脱离母亲的管教,进入新式教育学校的样子,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之下,长安能够自主的选择自己去做些什么,这时的长安有着抗争自己命运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之后长安丢了东西,骨子里的懦弱与对母亲的畏惧促使她害怕“她母亲去闹一场”,这时她第一次放弃了自主主见,选择了顺从。其实我们不难看出,真正促使长安顺从的原因,其实不只是母亲的影响,还有旧时代那种根深蒂固的将“顺从”与“牺牲”作为美德的思想制约。

之后,回到家中的长安慢慢被家中的环境所同化,“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虽然长安并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但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迫使长安“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一个七巧”。最终,长安没有了独立的希望,并在母亲的劝诱下吸食鸦片,沦陷于鸦片的漩涡之中,失去了自我反抗意识5。

当长安近三十岁的时候迎来了她第二次反抗的转机,在亲戚的介绍之下,长安认识了童世舫,并深深为之迷恋,“长安带了点星光下的乱梦回家来,人变得异常沉默了,时时微笑着。”与童世舫的相遇,使得长安有了脱离曹七巧的勇气与信心,然而母亲搅局,再次扰乱了长安的心扉,经过强烈内心的挣扎之后,长安再次选择了抛弃自己一切、去牺牲与顺从,“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知道她会懊悔的,然而她抬了抬眉毛,做出不介意的样子,说道:’既然娘不愿意结这个亲,我去回掉他们就是了。’”在于母亲再次交锋中,长安再次选择了屈从,选择了做一个无意识的顺从者,老老实实呆在曹七巧身边,过着平静的日子。

在张爱玲笔下,长安其实便是当时大多数少女的一个缩影,男权与封建的束缚之下,她们唯有选择去屈从于父母安排,在长时间“顺从”与“牺牲”美德这样封建理念的不断渗透之下,她们在潜意识中不敢也不想去尝试着反抗。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本能“自由”挣扎与封建理念的反复煎熬中,女性被抹去了自由,套上了封建“顺从”的枷锁,自此彻底沦落为无意识的时代牺牲品。

5顾颖,困境中的挣扎_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视角与后现代意蕴[D],华侨大学,2002.2

3.2《花凋》中川嫦的人物形象

在张爱玲出生的时代,整个社会对女性所秉持的是一种压抑与近乎奴役的制约,在这个时代中,女性根本不具备言说自我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剥夺,促使女性在现实中被无处不在的界定与束缚。而在张爱玲的《花凋》作品中,郑川嫦也正是以这样一个无助、顺从的“女结婚员”的形象出现的。

《花凋》中川嫦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中等家庭之中,在家中有着姐弟七个,她位于中间位置。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一个家庭应该是夫妻恩爱、子女相亲的综合体,但在郑家并非如此,40年来郑家无时无刻上演着各种闹剧与悲剧,郑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遗少,为人自私怯弱,同时喜好附庸风雅,是一个“知道醇酒、妇女和鸦片,心还是孩子心,他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在这样一个父亲的影响之下,川嫦缺失真正意义上父爱的关怀,在这个夫妻关系貌合神离的家庭中,每一个子女都备受影响。在郑家,每个女儿所能做的便是充当“女结婚员”,为了争夺家中有限的资源,姐妹之间常常彼此算计,而作为最小的女儿川嫦往往只能穿最破的衣服,“大衣袖子太短了,露出两三寸手腕”,“穿着像个正在长高的小孩,天真可爱”,从这些文字间我们不难看出,在川嫦小时候她受着怎样的排挤与孤援无助。

但是,虽然在家中备受排挤,川嫦在内心深处还是较为积极乐观的。伴随着川嫦姐姐一个一个嫁出去之后,川嫦梦想着“爹有了钱之后,能送她上大学,好好地玩两年,自个从容的找个合适的男人”,从这一点来看,川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比较向往自由与自主的,其在内心深处向往着过上正常而幸福的生活,她的这种想法代表了那个时代新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然而现实却残酷的撕碎了川嫦的梦想,在郑家这样的家庭中,女孩一生下来注定就背负上了“女结婚员”的命运与人生烙印,川嫦的唯一的宿命只不过从一个家庭走向另一个家庭,她脱离不开家庭这一狭小空间的束缚。最终,满怀着梦想的川嫦选择的只是无奈的屈服,屈服于家庭的安排。在家里的安排下,她遇见了人生唯一心仪也可能成为结婚对象的男人——章云藩。但是,命运似乎又与川嫦开了一次玩笑,在双方敲定要结婚的不久前,川嫦得了肺病,并且这病年复一年,最终家人放弃了对她的治疗,而当章云藩有了新的女朋友之后,也无法像以往那样细心的照顾她。在这样情况下,川嫦彻底失望了,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拖累,最终她选择了死亡6。

张爱玲特意刻画了对《花凋》中郑川嫦临终前片段的描写,“她叫李妈背她下楼去,给她雇了一部黄包车。爬在李妈背上像一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大白蜘蛛,这一形容词用在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不禁让人为之动容。川嫦是可怜的,家庭无爱,世界无爱,在这个缺失真爱的年代中,川嫦所能面对的唯有死亡。正如川嫦死后墓志铭上所写的那样,“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面对这样一个冰冷的世界,冰冷的让人绝望的年代,川嫦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顺从,选择去做一个无意识的“顺从”牺牲品。然而即使选择了顺从,时代的枷锁仍旧没有放过她,家人的放弃,恋人的离去,自我的放逐,川嫦如一朵美丽的鲜花,在封建家族枷锁之下,无奈的凋零而去。她的牺牲与其说是源自父母的放弃,还不如说是源自于整个黑

6于蜻,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大学,2011,5

暗年代对妇女的压抑7。

4、论述试图命运挣扎的抗争者

4.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写作的年代,有一部分女性经过女权运动已取得独立的人格,但依附男人求安稳的思想仍存在于一部分妇女身上,尤其是中上层妇女身上。张爱玲以她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在小说中借女主人公的感情矛盾,半推半就、若即若离、游戏式的恋爱婚姻,细腻地剖析了妇女身上的这种特性。张爱玲对女性身上的致命的弱点毫不避讳且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一针见血并暗示女性身上的奴性性格因素必然导致其悲剧性的命运,其中这方面表现的最明显的便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了。

在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是以一个没落世家的小姐身份出现的,整个小说是以她的行踪为发展线索,也是以她为视角进行叙述的。如果把流苏的人生轨迹作一下归纳,可以概括为:离婚——回家——再嫁。

流苏的第一次婚姻是旧式婚姻,第一个丈夫为世家子弟,浮华放荡,嫖赌纳妾,且性情暴燥,流苏不堪受辱,愤而与他离婚。流苏回到了娘家,哥嫂接纳了她,同时也接管了她带回来的财产。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流苏的钱被哥嫂花光。碰巧她的前夫得病死去,哥嫂建议她回婆家为前夫之丧守节,继承婆家财产生活。流苏深知娘家呆不下去了,婆家又不愿回去,出去谋生,自己没有文化,又没有力气,真是左右为难,无计可施。一位远房的亲戚徐太太为她指点迷津:“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她思忖再三,决定再嫁。在偶然陪同家中妹妹相亲的过程中,流苏认识了范柳原,至此一场惊心动魄的《倾城之恋》为之展开8。

最终,流苏嫁给了范柳原,惊心动魄的香港之恋似乎有了完美的结局,落下了完美的帷幕,然而这时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场倾城之恋,会其实也仅仅是一场没有一点真情,本质上以金钱与色相为交易的情场角逐罢了。最终在这个动荡的、人心叵测的世界里,流苏感觉自己好象做了一个梦似的,她感到天长地久不可靠,靠得住的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但白流苏在婚姻到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苍凉和失落。

就白流苏这个人而言,我们毫无疑问可以将其视为,旧社会拥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她能够在人们的侧目下跨出了社会习俗为传统女性划定的狭小天地,先有离婚后又公然与男人异乡同居,这点我们非常认同,但从实质上来看,她仍不过是一支“泥塘的花朵”般的弱女子,她始终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并试图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去确定自己的坐标。生活在男权和金钱至上的世界里,“结婚”已成为白流苏最高的人生追求。 “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 虽然最终,她意外地与范柳原结成连理,成为离异后再嫁成功的典范,但丈夫只是给了她一个名

7赵丽瑾,《花凋》中怪诞、丑陋的身体书写策略[D].兰州交通大学,2004.5

贺玉庆

8刘晓颖,刘晓敏,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性之我见[J].新乡学院学报,2011(25):93—94

正言顺的妻子名分,心却再也不会为她而停留。流苏的生命之烛实际上已经熄灭了,她身后的悲哀将是浓厚的。“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4.2《半生缘》中顾曼桢的人物形象

在张爱玲写惯了的故事中,年轻女性的悲剧是其作品主旋律。在写作《半生缘》之前,张爱玲曾写过写过太多类似的悲剧故事: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身不由己地成了香港上流社会的高级交际花; 《连环套》里的霓喜三嫁之后儿女成群却依旧被夫家扫地出门……然而在《半生缘》中,其主要角色既不是小家碧玉的女学生,也不是卖身为奴的童养媳,而是换成了顾曼桢,她身上所代表着的是那个年代拥有反抗精神的年轻女性,这远超脱了传统张爱玲小说的悲情、柔软女性的特点,是张爱玲作品的一个新的开始与尝试9。

与上文中所提及的《倾城之恋》的白流苏相比,曼桢的这种反抗,无论是在意识水平还是明显要强于白流苏,流苏表面上深深地反感着这个社会与时代枷锁的对女性制约,并选择再婚来突破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但其内心深处“骨子里,却都惊人地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魂灵”,她的反抗可以说是一种饱受压抑后不得不为之的挣扎。而曼桢则不然,其在骨子中本能的反对并积极反抗着这个对女性残酷压迫的时代,她“一直期望能够自食其力,渴望通过经济独立获得自由和尊严乃至爱情”,从这点来说,曼桢的反抗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流苏,而具有更为鲜活的积极意义。

在《半生缘》中,顾曼桢是一个二十多岁、出身于上海清贫而又封建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单纯可爱,外表柔弱内心却坚强而又执着,是一位有理想、热爱生活的新一代青年女性。她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无能又不愿意走出家庭做事,一家八口靠十七岁的姐姐曼璐出卖色相养活。曼桢在毕业后靠自己的辛苦工作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之后偶然的机会她碰到了影响她一生的人——沈世钧。

曼桢对这段感情很执着,为了家庭和沈世钧的事业,他们认识两年了都没有结婚,她在艰辛的生活中静静等待着幸福的到来。但是,由于这两个青年男女的性格和对待生活态度的不同,使得他们的生活再起波澜。

曼桢极力扭转社会对其家庭背景的负面评价,扭转由家庭背景而定为个人价值的旧式价值逻辑,营建以“我”为立足点的新的家庭背景,以挣脱长期困扰她的背景问题。表现出一种“在而不属”的生存挣扎与精神姿态。然而在这关节点上,世钧却表现出一种“属而不在”的犹豫和退却这种动摇的精神状态,与曼桢“在而不属”的生存挣扎构成一股张力场,在这个场里,他们的精神世界彼此拉锯,相互消解。以致两人频频出现思维错位,愈来愈难以获得情感上的默契,彼此心中的疑团日益堆积却又无法消除,以致成为情感死角,无从化解。最终令两人相遇了,却又抱憾地擦肩而过10。

9杨鹏飞,《半生缘》———张爱玲最独特的一部作品[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58—60.

10李娟梅,浅析小说《半生缘》中的男性青年形象[M].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7—38.

5、结语

其实纵观张爱玲的所有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角色,不论是屈服于金钱名利,还是屈服于整个社会的压力,其最终结果多是以悲剧收场。这种悲观的色彩时候一直隐藏于张爱玲的小说之中。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张爱玲自身所身处的复杂家境不无关系。父亲的颓废纨绔、不务正业,生母的舍弃,养母的刻薄,让张爱玲内心深处一直蕴藏着一种悲观与无奈,进而这相应的影响了她日常的小说创作,其借由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活与悲哀命运,将这种内心的阴暗表现出来。

然而,虽然张爱玲热衷于对女性心理阴暗一面的揭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对女性意识中“女奴”思想的披露,我们同样可以视为其是对女性心理意识状态的的一种构建、进化与相应的完善。张爱玲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她塑造出的这些具有反叛性的人物,而在于她通过描摹这些变态心理,并进行反思和升华,来体现她对一个时代独特而成功的思考。她通过曹七巧、白流苏、顾曼桢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不同女性,通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悲剧人生,反映了不正常的社会和时代对正常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同样这相应的也表达出了张爱玲自身对当时社会与封建传统礼教的不满与极端的反抗。

在张爱玲的创作过程之中,通过对自己笔下主人公自身遭受的遗弃与性格和行为的变异,将表露主体的思想感情与揭示社会生活本质完美而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的。为此,在我看来,读张爱玲的作品,应该分层次来看,一方面要看到她以庸俗的市井生活为背影所描述的传奇的人物、传奇的故事,而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这些故事背后作者对人性的透视、对社会的揭露、对荒凉生存境界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荣.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32—33

[2] 张丽.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7(2)

[3] 马燕,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第30卷第一期:69—70.

[4]贺玉庆,论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反讽手法的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4(27):48—50.

[5] 顾颖,困境中的挣扎_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视角与后现代意蕴[D],华侨大学,2002.2

[6] 于蜻,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大学,2011,5

[7] 赵丽瑾,《花凋》中怪诞、丑陋的身体书写策略[D].兰州交通大学,2004.5

贺玉庆

[8]刘晓颖,刘晓敏,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性之我见[J].新乡学院学报,2011(25):93—94

[9] 杨鹏飞,《半生缘》———张爱玲最独特的一部作品[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58—60.

[10] 李娟梅,浅析小说《半生缘》中的男性青年形象[M].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7—38.

[11] 苟建明,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D].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10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 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战争经历使她开始怀疑人的理性,强调非理性,并致力于人性在英雄神话破灭后的自私、丑陋、苍白的刻画。上海的沦陷让她感觉到了许多的变帮,家事,国事,世俗文化冲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让她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字。 张爱玲的作品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张爱玲写的女性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受过新式的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她们并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两性关系、婚嫁论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纵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插翅难飞的女人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如《留情》中的敦凤、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 烛心李丰春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 姓名:陈丽 学号:20110133127 指导老师:岳小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1)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2) 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 (2)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3)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3)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4)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4)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谢辞 (6)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学号:20110133127 姓名:陈丽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张爱玲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关键词:女性命运悲剧收场欲的自由生的苦闷 引言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奇葩,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

不乏它的深刻性。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她以后彻夜探询儿子的私生活,“婆婆也不像个婆婆”,当着包括亲家母在内的众人的面,抖露媳妇芝寿的私生活秘密。这时的七巧正是通过对儿子媳妇的私生活的偷窥和对儿子媳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反复搬弄来获得欲望的满足。她还横加干涉长安的婚嫁,使出一切奸诈泼辣的手段离间长安的恋情,白白毁了她女儿一生的幸福。这一系列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正是得不到满足的性欲使七巧的言行偏离了常态,人格也受到严重扭曲。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3410012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 性形象 话题:休闲阅读母亲的文化研究张爱玲散文集女性 关键词:张爱玲病态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注重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女性作家。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挣扎于洋场中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匠心独运地刻画了以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病态女性形象。女性的生存困境,物质欲望的无节制膨胀及作者女性意识的凸显等因素是其作品中病态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出现了一位特立独行且才情出众的女子,她就是以一部《传奇》而闻名的张爱玲。她总是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欲望,直探人性的本真状态。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呈病态,她们如凋零的“玫瑰”,凄婉而哀美,冷艳而狰狞。一、洋场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与抗争的病态女性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背景大多选择了20世纪初上海的洋场社会。当时的上海动荡不 安,时代新旧交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外来文化又不断侵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本土与外来的意识形态在人们脑海中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乃至融合,而在这种碰撞与交融中产生的矛盾力推动人们滑向更深的欲望漩涡。这一时代的女性则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抑的窘境中,她们深刻地认识到谋生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物质就成为她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目标。她们为了生存,上演着一场场“没有名目”的斗争。也正如此,女性也渐渐远离了“常态”而趋向“病态”。《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现代女性葛薇龙便是这类女性的代表。葛薇龙,本是上海一破落户家的小姐,投奔到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那里。她明知环境不好,但她还是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直,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去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高考要求 这一考点,《考试说明》的表述是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分析小说的要点。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命题思路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概括和分析;二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核心目标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典题感悟 【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017盐城高三10月测试) 深夜 [俄]伊凡·蒲宁 这是一个梦呢,还是像梦境似的神秘的夜间生活?我感觉到忧郁的秋月老早就在天空徘徊,已经是该摆脱白天的一切虚伪和忙乱而休息的时刻了。似乎整个巴黎,包括它最贫困的角落,都已说入了睡乡。我睡了裉久,最后,睡瞬睫慢地离开了我,仿佛一个不慌不忙的关切的大夫做完自己的手术,看到病人已能均匀地呼吸,睁开眼睛,为生命得到恢复而羞怯地、愉快地微微一笑,就离开了病人。我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处身在宁静、明亮的夜的王国。 我在五层楼自己的房间里,沿着地毯悄没声儿地走到窗口。我有时看看光线微弱的宽大的房间,有时通过窗子上边的玻璃看看月亮。月亮把光线洒在我身上,我举目仰望,久久地看着它的脸庞。月光穿过淡白色的花边窗帘,给房间深处添了一丝微光,在房间里边是看不见月亮的。可是房间的所有四扇窗子都被月光映得铮亮,窗边的一切东西也同样照得清清楚楚.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靠边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一一她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一二夜她为什么也不睡呢? 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是的,夜已深了一一对面房屋的整个五层楼墙壁全被阴影笼罩着。那里的窗子露出一个个黑洞,像是失明的眼睛。我朝下看看一一街道像是深深的、狭窄的小巷,光线也很昏暗,空无人迹。整个城市也是如此。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斜挂在天空,慢慢地移动,有时又久久地躲藏在烟雾般飘动的云朵里,一动不动,只有它孤单单的、清醒地守在城市上空。它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薄云轻烟似的在它旁边飘动。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我很久没看见月夜的景色了!我的思潮又回到童年时代,在俄罗斯中部丘陵起伏、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迢遥的、几乎遗忘了的秋夜。那里,月亮在我故乡的屋格下窥视着,那里,

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大都以沪港洋场为背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绎着堕落及繁华。张爱玲以“参差对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她们或甘做欲望的奴隶;或是人性扭曲的舞女;或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驱动下进行着反抗和挣扎,同时,张爱玲也以少有的暖色调为我们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女性健康“完人”形象。张爱玲透过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人生悲哀,而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本文就从她的几部经典作品出发去分析张爱玲所塑造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 引言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张爱玲,中国上海大都市的女人,她犹如一缕轻烟般飘渺,又如一袭旗袍般华丽,在这位女人笔下,诞生了许多堪称传奇的女性,不同于沈从文自然的女儿“翠翠”,更不同于金庸的神仙姐姐“小龙女”,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称不上是完美,甚至是丑陋苍凉,如梦魇般的,却让你切身感受到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苍凉,即使你想抽身逃离,但她们梦魇般的经历牢牢缠绕着你,使得你铭记难忘,刻骨铭心。 美国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曾评价说:“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⑴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女性写作相对于新文学来说是别致的,是私人性的话语,她站在女性的独特立场,用精细的笔触,灵动的笔墨抒写着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生存价值及生存现状,给与我们无与伦比的美感体验。她的笔下有四类女性人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黄金枷锁下的奴隶;二是人性扭曲的风尘舞女;三是敢与社会对抗的新女性;四是健康的“完人”形象。作家通过这四类女性人物的刻画,表达了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冷静思考和高度自觉。 一、黄金枷锁下的“奴隶”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同时,七巧也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哥哥为了省下一笔嫁妆钱,将妹妹七巧送进了大富户的瘫痪少爷的新房里,于是,在金钱的陷害下,七巧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被禁锢在了高墙深院内,也因着身份的卑微而受尽家人的嘲弄和白眼,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悲哀的,悲哀的是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有着健康正常的强烈的情欲,但丈夫却是一个残废,因此她正常的情欲受到压抑,被困在了情欲的枷锁里,也正因为这而让她的悲剧蒙上了一层阴暗丑陋的面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唏嘘,悲叹的惨剧。所以,七巧的悲剧不仅在于她是金钱的受害者,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也是一个小女人,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的,她大胆追求过三爷季泽。但三爷却因着她的狼籍名声而不敢沾染。因此,在幸福丧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终于,夫死公亡,她熬到了头,分到一笔遗产。这黄金是用青春的欢乐作为惨痛的抵押品换来的,就这样,载着黄金镣铐的人性被腐蚀扭曲。为了保住这卖身的黄金,七巧在“爱情”被时光消磨变成灰烬,只剩下空白强烈的欲望时,也宁可在性压抑中煎熬,揭露三爷季泽骗钱的目的,赶走所爱季泽的挑逗,而更可怕的是她扭曲到要扼杀一切美满的姻缘,只要是在她的控制范围内。曹七巧完全是一个变态的恶毒的母亲。她年轻时在婆家受到了人格的侮辱,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爱情和婚姻,导致她人性严重的扭曲,见不得别人的幸福,连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所以当她的一双儿女长大后,他们的幸福刺激了她内心的隐痛,于是失去理智,把自己的不幸迁怒于儿女:她嫉妒儿子、媳妇的亲热,千方百计的破坏他们的婚姻,最终将媳妇虐待致死;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 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 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

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 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 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 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 (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四、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 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 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