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10、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

11、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

12、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

13、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

11、安全检查表法即: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

注意: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危险源,首先应制定基础单元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

12、当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表格,这些表格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样,主要是作业活动的划分、辨识对象(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的描述、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控制措施。下面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解释一下:

作业活动的划分(前面已讲)

“辨识对象”是指辨识区域(部位、场所)内人的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来源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管理的因素;④环境的因素

13、危险源(辨识内容)“辨识内容”是指针对每个辨识对象进行的潜在或现实的危险源(危

险有害因素)分析。针对辨识对象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将控制措施进行否定。如控制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巡检必须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危险源的描述即是:进入煤气区域巡检没有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

14、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

三种状态

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

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

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比如上述案例没有考虑安全连锁失效失效情况下如何处置)

三种时态

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15、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

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

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

d) 事故、事件的发生。

辨识的危险源还应该注意,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16、风险评价:风险是由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前面已将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已识别出来,严重性就是可能造成的事故。

可能的事故“事故类型”是针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诱发的事故类型描述。如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等。

17、描述的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18、说明:在“事故类型”栏中说明危害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等。后果的表述应可能描述至伤害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类型,运输皮带造成的机械伤害应描述至挤伤(手臂),起重伤害可描述至砸伤、碰伤等,以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18、风险评价的方法简介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

其中,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较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企业较常用的方法。

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MES,其次风险矩阵评价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

1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20、风险的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分级四级。多数企业将4、5级别合并,也有的企业风险分成四级后,为便于管理一二级的风险程度R值不变,扩大了三级的取值范围,三级的取值由原来的48-80改为40-80。(该值经过换算)

21、

22、风险典型管控措施包括:

(1)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s)

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2)管理(行政)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ols)

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4)警报和警示信号;

5)安全互助体系;

6)培训;

7)风险转移(共担)

(3)个体防护控制(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4)应急控制(Emergency controls )

1)应急风险的控制属于“现实风险”控制,是风险控制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关键原因在于“急”,“急”到无法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急”到人容易判断和决策失误;

2)做好应急风险的控制,重要的是对自身可能发生的应急事

件进行事前的分析和应急准备;

3)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重在“防”。确认和提高应急事件所在位人员的应急能力;现场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3、根据相关法规、规程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24、a) 消除;b) 替代;c) 工程技术控制措施;d)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 个体防护装备。

24、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控,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并逐级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

有的企业规定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车间级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确保了每一风险责任到岗到人。

25、流程图:

26、隐患排查的方法: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7)聘请专家隐患排查

(8)各级主要负责人履职排查

每一种检查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标准)及检查频次,各级负责人要制定履职清单。

27、1)日常隐患排查是指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各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3)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季节特点及实际情况,由归口专业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的设施设备、电气、消防等事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

专项排查对象:电气设备、高温金属冶炼、煤气、高温金属吊运、锅炉、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危险易燃易爆物品、电梯、吊笼、叉车等。

专项隐患排查要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采取预定的排查方式、方法,排查的范围、工作程序等。

4)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7)各级主要负责人履职排查。各级领导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组织的检查。

28、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概括来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

(4)停工、生产、开工时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中毒。

(5)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

(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9)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29、隐患排查的内容

“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I-IV级风险点,形成了《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表》,表中所列单元划分、“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该“排查点”是企业内分级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关注点,各级安监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也可参照企业上报的风险点,重点对I、II 级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0、事故隐患排查的标准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

根据隐患分类的原则,隐患分管理事故类隐患和现场事故类隐患。

31、事故隐患分级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规定,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事故隐患分为两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山东省安监局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中的规定:可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个等级。

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出现以下情况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一般原则是:

①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停产停业整顿的

②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装置的隐患

③涉及多人滞留,暴露10人以上的(管道30人以上)

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⑤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⑥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定为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

部分企业以下情况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未按照依法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2)冶金企业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3)风险评价出的不可承受的风险。(4)是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储罐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5)同一区域有两类以上特种设备、设施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两种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6)国家《淘汰、禁止使用工艺、设备》。(7)一、二级危险源(风险点)和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及主要安全设施存在的隐患。(8)人员密集场所(9人以上)重要的安全设施的隐患。(9)因外部因素造成的难以整改的隐患。(10)市级以上主管部门检查的隐患。

32、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或难以整改的隐患,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应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论证后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 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

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在有的企业对重大隐患(公司级)实行挂牌督办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板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板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 府令2016年第303号)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山东宏升新型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生产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4.职责分工 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 主任:王明强 副主任:王元新赵旭光 成员:赵孝宝张建春王宗强孙新文齐川马志刚 刘春江刘作强王军赵敏 主任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主任职责:具体负责《山东宏升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集团公司《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重预防机制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三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四条安全隐患治理坚持坚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评审小组。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子(分)公司、各项目部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工作。 第七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各工地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对本工地所属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各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九条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 第十条各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评审小组,通过深入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小组 审核人: 批准人: 2019-05-15发布201905-15实施 XXXX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XXXX食品有限公司文件XX〔2019〕32号签发人:XXXX 关于发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通知 各部室、车间: 为有效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特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现予以下发,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4、《职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举报奖励制度》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专项使用制度》 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告制度》 8、《事故隐患建档制度》

9、《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 10、《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制度》 11、《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制度》 13、《双重预防体系风险沟通机制》 山东XXXX食品有限公司 2019年5月15日

目录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4、《职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举报奖励制度》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专项使用制度》 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告制度》 8、《事故隐患建档制度》 9、《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 10、《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制度》 11、《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2、《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制度》 13、《双重预防体系风险沟通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管理办法

欢迎阅读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第二条第三条 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

体。 第九条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 第十三条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8年8月6日 编制人:秦雨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文件 豫盛元字(2018) 第05号签发人: —————————————————————————————————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方案的 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有效实施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 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 生产,特此开展安全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 请各部门及时进行传达,并给予相关工作配合。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目标 (1)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 三、责任分工 (3) 四、实施步骤 (3)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 (3)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 (4) (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7五、工作要求 (1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要求,经项目部集体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为进一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依据股份公司《关于精准施策坚决遏制伤亡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盐湖股份安字〔2017〕1 号)的要求,结合氯碱厂的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通过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源头管控,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准确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前面、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任务 1.评定风险等级。要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辨识要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

大事故,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原则上,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 个等级,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2.科学管控风险。要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明确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类型,建立“一图、两清单”(“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实施风险公示和分级管控。 3.完善基础数据。对已纳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车间,分工序建立风险点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台账,为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 4.全面整治隐患。要建立健全以责任清单、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闭环管理和考核奖惩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排查隐患,有效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8 年底,初步实现全氯碱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形成车间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车间主任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班组责任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 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项目部 二0—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目的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目的 (2) 1.4适用范围 (2) 1.5工作原则 (2) 第二章项目概况 (4) 2.1工程概况 (4) 2.2项目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2.3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框图.......................... 第三章奖励与处罚措施 (12) 3.1 奖励与处罚措施 (12) 第一章编制目的 1.1 编制说明 为加强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项目安全生产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规

【2016】29号)。 《南宁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试用)》 《中建八局二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暂行)》 1.3编制目的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的能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保障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4适用范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项目部 1.5工作原则 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控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同步进行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工程概况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XXXX公司文件 发[2019 ]18号 XXXXXXXX公司 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自治区主席令第97号)、《吴忠市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吴党发〔2017〕44号)和《吴忠市管理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的要求,建立健全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 通过风险信息识别、评级,实施隐患分级管控,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提升扬水管理处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管理处成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副组长职责:负责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体系方案的制定和建设工作,

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成员职责: XXX: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风险点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负责“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XXX:负责组织电气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向管理处安委办报送“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信息。 XXX: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管理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中负责组织工艺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XXX: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XXX:负责消防系统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

风险分级管控及和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体系 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经公司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公司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过风险点确定和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公司设施设备及生产活动存在的风险;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和减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2月份开始初步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并且在运行中不断更新、沟通、提高。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两个体系”建设;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到位。 2、副组长:协助组长具体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协调各成员、各部门的建设工作。 3、成员:具体负责本部门范围内“两个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风险识别,风险评价。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任务

(一)动员部署与学习阶段 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布置任务与分工。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司人人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2、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公司“两个体系”的相关文件资料,即:体系建设的通则、细则和指南,学习省标杆企业体系建设的成果。 第二阶段:公司全员进行学习,采用各部门自行学习的形式,了解“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系统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全体员工熟悉什么是风险点,什么是危险源以及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怎么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 3、编制“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及表格。 (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阶段 1、编制体系作业指导书 编制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作业指导书,依据通则和细则要求,构建两个体系的作业指导书,解决开展两个体系工作的“技术标准”。 2、确定风险点、辨别危险源 根据统计和识别的作业活动对风险点施行确定,然后辨识危险源。 具体任务:全员参与,自下而上,按照学习的资料和作业指导书,由各岗位、部门逐级识别确定本岗位、部门的风险点。 3、形成风险点、危险源清单 岗位、部门辨识形成风险点危险源清单后,逐级上报至公司,由公司领导小组指定专门人员进行整理,形成公司的风险点、危险源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事故预防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泊头市交河康达气体供应站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引用文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沧州市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沧安办【2017】28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2号令《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4职责 4.1经理(站长)是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有效性全面负责,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4.2安全员负责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及实施。 4.3公司各部门(岗位)人员是本部门(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责任人,负责对本部门(岗位)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管理和控制,并负责隐患排查及按要求进行整改。 5 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点划分 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划分应充分考虑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功能、结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操作及作业活动包括工艺调整、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等日常作业;非常规的操作及作业主要指停工处理、检维修作业、动火作业等。 5.2风险辨识

风险因素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号令的要求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并按要求进行专项辨识。 5.2.1全面风险辨识范围 (一)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二)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 (三)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四)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六)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5.2.2需进行专项辨识的情形 (1)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2)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实施前。 要根据专项辨识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清单。 5.2.3风险辨识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工作危害分析步骤: A.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B.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有毒气体等。 C.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D.识别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E.进行风险评价。 F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初稿)

编制单位: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8月24日 编制人:徐震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景观部分)标段一项目部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目标 (1)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 三、责任分工 (3) 四、实施步骤 (3)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 (3)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 (4) (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7五、工作要求 (1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36号)、水发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水发安函字【2017】2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天源集团《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山东天源集团兖州水务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兖州水务字[2017]41号)文件,结合本标段施工现场及施工内容,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山东天源集团兖州水务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兖州水务字[2017]41号)文件的有关要求,经项目部集体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任务目标 (一)建立切合本标段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作者:————————————————————————————————日期: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方案 一、“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 1. 编制相关文件 (1)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三原县道路运输行业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 2. 进行学习宣贯 (1)展开宣传,让全体职工深刻领会“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双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 (2)结合公司内审员,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具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基本能力,为深入实施打下基础。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 1. 风险点排查与分级 (1)确定风险点。各科室按照职责内生产组织、工作流程、

设备设施、作业不同特点确定风险点。 (2)确定风险级别。各科室要根据一旦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点固有风险级别,将风险点划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危险,依次降低,并根据规定明确管控措施。 (3)风险点识别与分级,依据《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2.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1)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提升检查安全漏洞和隐患的能力。以“岗位、科室、单位、领导小组”为基础,严格执行“岗位自查、科室排查、单位检查、领导小组督导”四级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和“三定三不推”的原则做好层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强化监督落实,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 (2)各科室结合本科室实际,开展好隐患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车辆的证件及相关安全设施、车场安全、履行岗位职责、设施设备、财务安全及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必须落实整改方案、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属重大隐患在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必须停止作业,待隐患整改、消除后恢复生产。

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目的 (3) 1.1 编制说明 (3) 1.2 编制依据 (3) 1.3 编制目的 (3) 1.4 适用范围 (3) 1.5 工作原则 (3) 第二章项目概况 (3) 2.1 工程概况 (3) 2.2 项目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奖励与处罚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奖励与处罚措施 (4)

第一章编制目的 1.1 编制说明 为加强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项目安全生产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规【2016】29号)。 《南宁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试用)》 《中建八局二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暂行)》 1.3 编制目的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的能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保障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4 适用范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项目部 1.5 工作原则 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控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同步进行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工程概况

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完善公司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公司全面本质安全生产,由公司领导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公司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过风险点确定和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公司半成品生产、散成品配制、原料粉碎、包装生产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和减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年底开始初步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并且在运行中不断更新、提高,达到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的良好运行。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具体分工(职责) 1、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两个体系”建设;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到位 2、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协调“两个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3、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点评价汇总的组织工作,负责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的具体运行组织和协调实施工作。 4、人事处负责人具体负责双重预防体系的培训组织工作。 5、企管处负责人负责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的责任制考核工作。 6、各单位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两个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培训、检查运行等工作。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任务 (一)动员部署与培训学习阶段 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布置任务与分工。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司人人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2、教育培训。 第一阶段:公司中层以上进行全面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使中层以上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收获。 第二阶段:系统学习体系文件,即:体系建设的通则、细则和指南,学习省标杆企业体系建设的成果。 第三阶段:公司全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中上课的形式,对公司全体员工讲解“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系统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全体员工熟悉什么是风险点,什么是危险源以及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怎么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 3、编制“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及表格。 (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阶段 1、编制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或作业指导书。 编制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指导书),依据通则和细则要求,解决开展双体系工作的“技术标准” 2、完成作业活动及设施、设备设施的统计辨识统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文件汇编 编制: xxx 审核: xxx 签发: xxx xxxxxx有限公司 2018年3月 目录 一、

二、 三、2 2 五、组织机构图及安全承诺书 (14) 六、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7) 七、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6 2 4 8 3 4 1.5 91 11 25 28 29 30 32 59 67 二十、97 二十一、22 二十二、24 二十三、两个体系考核记录29 二十四、36 二十五、43 二十六、48 二十七、66 二十八、风险评估报告70 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7年5月 xxxxxx有限公司文件 xxx【2017】17号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 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治理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及省委、省政府和省安监局领导指示精神,根据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公司自主安全风险辨识、预警、管控、应急等水平,经研究,决定成立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现将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手册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风险................................................... 3.2 可接受风险.............................................. 3.3 重大风险................................................ 3.4 危险源................................................. 3.5 危险源辨识............................................. 3.6 风险评估.............................................. 3.7 风险分级.............................................. 3.8 风险分级管控.......................................... 3.9 风险控制措施........................................... 3.10 风险信息............................................ 3.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4 工作要求................................................ 4.1文件体系要求....................................... 4.1.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手册............................. 4.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 4.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4.2 基本要求............................................. 4.2.1组织有力,高效运行............................... 4.2.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4.2.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4.2.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4.2.5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5 工作目标...............................................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6.2 人员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