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GN204-200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GN204-200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GN204-200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试行)

GN204-2001

目录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

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

2.4 材料选用

2.5 管道应力设计

2.6 管道和设备隔热

2.7 管道和设备涂漆

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附加说明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1994)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1994)执行。

2.1.2 石油及天然气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计算,可选用本专业适用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如ASPEN、PROII、HYSIS等工艺计算软件。

2.1.3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0015.1(2)-1998)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

2.2.1 设备布置

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2.2.1.4 设备布置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风向条件确定设备、建筑物与其它设施的相对位置。

2.2.1.5 设备布置应根据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和工艺与设备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2.2.1.6 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2.1.7 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其间距符合现行的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2.2.1.8 设备之间的距离除要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

1) 设备操作、维修、吊装场地及通道;

2) 构筑物(包括梯子和平台)的布置;

3) 设备基础、地下管道、管沟及排水井的布置;

4) 管道及仪表的安装。

2.2.1.9 泵布置在室内时,应成排布置并满足如下要求:

1) 所有的泵端出口中心线应对齐或泵端基础面对齐,两台泵之间的净距≦0.8m,泵端前操作通道的宽度≦1m;

2) 室内布置时,两排泵之间的净距≦2.0m;

3) 泵端/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1.0m。

2.2.1.10 通道和防火设备的布置要考虑对空间的安全要求,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减少对临近的设备的危害。

2.2.1.11 装置内最小通道宽度为:

1) 消防通道6m(弯道半径12m);

2) 公共主干道6m(弯道半径12m);

3) 主要车行通道4m(弯道半径9m);

4) 检修通道4m(弯道半径9m);

5) 次要车行通道3m(弯道半径6m);

6) 泵区检修通道2m;

7) 操作通道0.8m。

2.2.1.12 装置内最小通道高度为:

1) 公共主干道 5.0m;

2) 消防道路 5.0m;

3) 主要车行通道 4.5m;

4) 检修通道 4.5m;

5) 次要车行通道 3.0m;

6) 管带下泵区检修通道 3.0m;

7) 人行通道 2.5m;

8) 操作通道 2.2m;

2.2.1.13 标高的确定为:

1) 建筑物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200mm;

2) 控制室、配电室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600mm;

3) 设备的基础面一般应高出地面≦200m,泵的基础面视泵的形式而定。

2.2.2 管道布置

2.2.2.1 管道布置设计应严格遵守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设计要求。

2.2.2.2 管道布置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在满足施工、操作、维修、消防等方面的要求下,同时尽量做到整齐美观。

2.2.2.3 管道应尽可能地上敷设,并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设在管廊或管墩上,给排水、污水和消防水管道要埋地敷设。

2.2.2.4 装置主管廊应留有10~20%的预留空间,并考虑其荷载。

2.2.2.5 管道布置应满足抗震要求。

2.2.2.6 对有特殊工艺要求的管道、高温、高压、大口径及与重要设备连接的管道和需要柔性计算管道的布置,应优先考虑并做好规划,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吸收热胀,自行补偿、减少投资。

2.2.2.7 与动设备连接的管道,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弹性、支撑、震动、压力脉动、气蚀等方面的要求,作用于设备接口上的推力和力矩不得大于允许值。

2.2.2.8 管道布置应尽量避免出现气袋、液袋和“盲肠”。

2.2.2.9 管道除与阀门、仪表和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要必要的法兰和螺纹连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连接,避免泄漏。

2.2.2.10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均应配有套管,套管的直径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管道焊缝到套管的端部距离不小于150mm。

2.2.2.11 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根据操作、维修等需要,设置放空阀、排液阀。

2.2.2.12 阀门的设置应考虑操作的需要,设置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同时对较大差压、较大口径、较大压力操作的阀门设置旁通或齿轮操作等。

2.2.2.13 阀门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成排管道的阀门集中布置,阀门手轮最小间距为100mm;立管上阀门手轮的安装高度宜为 1.2m,不宜超过

1.8m,如超过

2.0m(且经常操作的),应设置梯子及平台。

2.2.2.14 为了便于操作、维护和安装,装置区内应设置必要的软管站,服务半径为15m。

2.2.2.15 管架上敷设的管道无论有无隔热层,其净距应不小于50mm,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的净距应不小于25mm;管道外壁或管道隔热层的外壁的最突出部分,距管架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壁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有侧向位移的管道应加大其管道间的净距。

2.2.2.16 取样系统管道的布置应避免死角或袋形管,取样口的布置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阀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并使设备或管道与取样阀之间的管段

尽量短。

2.2.2.17 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并靠近被保护设备。如不能靠近布置,则从被保护设备到安全阀入口的管道压头总损失,不应超过该阀定压值的3%;其背压不应超过该阀定压值的10%。

2.2.2.18 安全泄压装置出口管的布置,应考虑由于泄压排放引起的反作用力,合理设置支架。

2.2.2.19 管道上的仪表或测量元件应布置在便于安装、观察和维修的位置;必要时可设置专用的平台或梯子。

2.2.2.20 控制阀和相邻管道的布置和支撑要便于控制阀的移开。

2.2.2.21 在靠近设备、集中载荷、弯管、大直径三通分支管的附近设置必要的支架。

2.2.2.22 管道及其组成件的最小壁厚度应按有关规范来计算,并根据介质特性和设计寿命,考虑一定的腐蚀裕度。

2.2.2.23城市热网管道设计可按《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90进行。

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

2.3.1 线路走向选择

2.3.1.1 线路走向选择原则

线路选择应遵循安全、经济、方便,同时达到最佳化的原则,既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提出的要求,又使工程费用和运行期间管线的操作维修费用最低。线路走向选择原则如下:

1) 管线敷设地区的选择应符合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线路走向应避开城市规划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

2) 线路应尽可能取直,缩短线路长度,同时线路也要尽可能靠近气田、城镇和工矿企业。

3) 线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公路,方便施工和管理。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国家电网供电,以降低工程费用。

4) 线路尽可能避开高烈度地震区、沙漠、沼泽、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区和施工困难地区。

5) 站场及大、中型河流穿、跨越位置选址应服从大的线路走向,线路局部走向应服从站场和穿、跨越工程的位置。

2.3.1.2 线路勘察

根据设计的不同的阶段,对工程线路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线路勘察,一般可分为踏勘、初勘和详勘三个阶段。勘察内容和深度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

2.3.1.3 定线应遵循的原则

定线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所推荐的走向方案,确定线路中线位置。定线是线

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对线路走向的每个桩位置进行认真推敲,力求定出一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线路。线路定线时遵循下述原则和要求

1) 线路应力求顺直,以缩短长度;

2) 应尽量减少线路与公路、铁路、河流等天然和人工障碍的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宜垂直交叉。

3) 宜避开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和重要的农田水利设施;

4) 应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管理;

5) 线路必须避开重要的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件保护单位的安全保护区,线路还应避开机场、火车站、码头、自然保护区;

6) 线路宜避开滑坡、沼泽、软土、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确需通过时,需经技术经济对比和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

7) 线路应避开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震断裂带,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2.3.2 管道敷设

2.3.2.1 管道敷设的方式的确定

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两种。埋地敷设可采用沟埋敷设和筑土堤敷设;架空敷设可分为低架(管墩支撑)和高架(管架)敷设。将管线裸露敷设于地面的方式只适用于临时管线。埋地敷设方式不影响农业耕作和地面人类活动,还可以保护管线,减少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因此,长输管道应尽量采用埋地敷设方式。

1) 埋地敷设

(1) 埋深要求

管道埋深是指管顶至地面覆土深度。管道的最小埋深是根据地区级别、农田耕作深度、地面负荷对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一般最小埋深要求见表2.3-1。

在不能满足最小埋深要求或外载荷过大,外部作业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地方,应采取措施对管道加以保护。当输送管道通过有冻胀危害的冻土地区时,管线应埋设在冻土深度以下。

管道实际设计埋深根据地形、土质和管线弯头数量综合考虑确定。当地形起伏

较大,若采用统一埋深,必然增加弯头数量,增加管线焊口数量;而减少弯头数量,又会导致管线埋深增加,增加管沟开挖和回填土石方工程量。确定设计埋深就是在满足最小埋深的前提下,在弯头数量和土石方工程两者之间求得一个投资最小的工程量平衡。

(2) 管沟

管沟截面形状和尺寸大小是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管径大小决定。当管沟深度小于3m 时,管沟底宽按下式确定

式中:b ——沟度宽度,m ;

D ——管子外径,cm ;

C ——沟底加宽裕量(按表2.3-2确定),m 。

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和物理力学性质(如粘聚力、内摩擦角、湿度、容重等)确定。当无上述土壤的物理性质资料时,对土壤构造均匀、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深度不大于5m ,且不加支撑的管沟,其边坡可按表2.3-3确定。深度超过5m 的管沟,可将边坡放缓或加筑平台。

表2.3-3 管沟允许边坡坡度

注:当采用多斗挖沟机挖沟时,管沟边坡坡度不受本表限制。

管沟断面形状一般选用倒梯形断面,当深度较大,或土壤较松散时可选用下部为矩形上部为梯混合断面管沟。管沟断面形状一般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经验自行确

C D b +=100

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原则。

(3) 管沟基础处理

一般土方地区,管沟底铲平夯实即可。在岩石地区,为了防止岩石棱角扎坏防腐层,需垫土或细砂0.2m厚。如遇管沟底为建筑垃圾等腐蚀性较强的填土地段,沟底基础需换土夯实;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斜坡、陡坎地段,为了防止雨水渗入沟底造成沟底沉陷,需采用2:8(体积比)灰土进行沟底基础处理。

(4) 管沟回填

管道下沟后,应保证与沟底相接触。管底至管顶以上0.3m范围内,回填土中不得有块石、碎石等,以免损伤防腐层。回填土应夯实,其密实度应大于0.9。回填土高度应高出地表为0.3m,让其日后自然沉陷,避免沿管沟形成低畦地带而积水。

●输送管道出土端及弯头两侧,回填时应分层夯实。

●当管沟纵坡较大时,应根据土壤性质,采取防止回填土下滑措施。

●在沼泽、水网(含水田)地区的管道,当覆土层不足以克服管子浮力时,应采取稳管措施。

(5) 土堤敷设

当长输管道采用土堤埋设时,土堤高度和顶部宽度,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在土堤中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6m;土堤顶部宽度应大于管道直径两倍且不得小于0.5m。

●土堤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和土堤的高度确定。粘性土土堤,压实系数宜为0.94~0.97。堤高小于2m时,边坡坡度宜采用1:0.75~1:1.1;堤高为2~5m时,宜采用1:1.25~1:1.5。土堤受水浸淹没部分的边坡,宜采用1:2的坡度。

●位于斜坡上的土堤,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当自然地面坡度大于20%时,应采取防止填土沿坡面滑动的措施。

●当土堤阻碍地表水或地下水泄流时,应设置泄水设施。泄水能力根据地形和汇水量按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5年一遇的洪水量设计,并应采取防止水流对土堤冲刷的措施。

●土堤的回填土,其透水性能宜相近。

●沿土堤基底表面的植被应清除干净。

2) 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的管架高度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一般以不防碍交通,便于检修为原则,通常管底至地面净空高度应符合表5-4的规定。

常用管道支架有钢支架、钢筋混凝土支架和管墩,根据不同高度、位置和受力状况经计算后确定

3)埋地输油(输气)管道与其它埋地管道,埋地通信电缆交叉敷设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0.5)m ,并应在交叉点处管道两侧各10m 范围内采取加强(特加强)防腐的措施。

2.3.2.2 长输管道采用弹性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弹性敷设管道与相邻的反向弹性弯管之间及弹性弯管和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侧面连接;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500mm 。

(2) 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应满足管子强工要求,且不得小于钢管外直径的1000倍。垂直面上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尚应大于管子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挠度曲线的曲率半径,其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4.3.14)

式中 R ——管道弹性弯曲曲率半径(m );

D ——管道的外径(cm ); α——管道的转角(°)。

(3) 输油、输气管道平面和竖向不宜同时发生转角。

弯头和弯管不得使用褶皱弯或虾米弯。管子对接偏差不得大于3°。 2.3.3 管道穿越工程 2.3.3.1 水下穿越工程

1) 穿越点的选择

穿越点的选择应考虑走向以及不同的穿越方法对施工场地的要求。穿越点宜选择在河道顺直,河岸基本对称,河床稳定,水流平缓,河底平坦,两岸具有宽阔漫滩,河床地质构成单一的地方。不宜选择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淤泥地区和船泊抛锚区。穿越点距大中型桥梁(多孔跨径总长大于30m)大于100m ,距小型桥梁大于50m 。

穿越河流的管线应垂直于主槽轴线,特殊情况需斜交时不宜小于60°。

324

2cos

13600D R αα

-≥

2) 穿越工程设计内容

在选定穿越位置后,根据水文和工程地质情况决定穿越方式、管身结构、稳管措施管材选用、管道防腐措施、穿越施工方法等提出两岸河堤保护措施并绘制穿越段平面图和穿越纵断面图。

3) 敷设方式

(1) 裸露敷设

裸露敷设适用于基岩河床和稳定的卵石河床。管道采用厚壁管、复壁管,或石笼等方法加重管线稳管,将管线敷设在河床上。裸露敷设只适用于水流很低、河床稳定、不通航的中、小河流上的小口径管线或临时管线。

(2) 水下沟埋敷设

采用水下挖沟设备和机具,在水下河床上挖出一条水下管沟,将管线埋设在管沟内称沟埋敷设。

沟埋敷设应将管道埋设在河床稳定层中。沟槽开挖宽度和放坡系数视土质、水深,水流速度和回淤量确定,当无水文地质资料,采用水下挖掘机具时可参照表2.3-4选定沟底宽度和边坡系数。

开沟务须平直,沟底要平坦,管线下沟前须进行水下管沟测量,务必达到设计深度。

管线下沟后可采用人工回填和自然回淤回填。前者是在当地就地取材,选用一定密度的物质,如卵石、块石等填入管沟;后一种方法是在河流有泥沙回淤,并且管线在自然回淤过程中仍具有一定容重的情况下,采用河流自然回淤达到管沟回填之目的。

①D为输送管公称直径,m。

4) 水下管线稳管措施

常用的稳管结构和措施有:

(1) 厚壁无缝管。当输气管线直径较小时,可直接选用厚壁无缝管,不但可以加重管身重量、克服水流的上浮力,还可以增加管子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2) 铁丝石笼稳管。铁丝石笼优点是就地取材、加工容易、重量大,稳定性和

柔性好,能随河床冲刷面下沉,是解决管道裸露敷设稳管的一个较好的方法。缺点是不宜在浅水或需疏浚的航道上使用,铁丝易被磨蚀和锈蚀,投放不易准确,工期较长。

(3) 散抛块石稳管。它的优点是取材容易,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缺点是不适用于管径较大,水流速较高的河流穿越。

(4) 加重块。当水下管道直径较大,水流速较高时,可采用加重块作为稳管结构。加重块采用铁矿石、重晶石等密度较大的材料作混凝土骨料,也可采用铸铁块等。形状做成马鞍块样,安装在管线上,起到加重管线作用。

(5) 混凝土连续复盖层。混凝土连续复盖层是由混凝土加重块发展而来。它能很好地保护管道及外防腐层免遭管和河中推移质的冲刷磨蚀,还能避免河水中生物侵蚀和船锚的破坏。

(6) 装配式加重块连续复盖层稳管。针对混凝土连续复盖层现场施工工序多,耗费时间长,质量难于完全达到要求的缺点,综合加重块和连续复盖层的优点,设计出装配式加重块。装配式加重块由工厂预制成型,施工时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即可。装配式加重块预制件呈椭圆形两半块,每块长2m。现场安装时,将两块预制块对扣在管道上,采用4~6个螺栓连接而成。装配式连续复盖层施工方便,质量好,缩短了施工工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7) 复壁管。复壁管就是在需加重的水下输送管道上套上直径比输管大一级的管道,在两个管道的环形空间灌注水泥浆,达到保护和加重输送管线的目的。复壁管稳管结构的优点是过江管线牵引力较小,灌注作业均在岸上,减少了水下作业量,建设周期短,施工简便易行,内管不需外防腐绝缘。缺点是钢材、水泥用量较多,外管长期直接受水流中泥砂磨蚀,易造成磨蚀破裂。

(8) 档桩稳管。在基岩或松散覆盖较小的河床上敷设的水下管线,在管线下游以一定的距离设置钢档桩以承受管线和水流作用力的稳管方法称档桩稳管。采用档桩稳管的水下穿越管道,根据河床地质情况,可采用裸露和浅埋敷设。前者适用于基岩河床,后者适用于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复盖层的河床。

档桩稳管适用于裸露的基岩河床,或复盖不大的(1m左右)基岩河床。由于档桩与河床的固结和档桩与气管道连接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水深较大,流速较高的河流施工较困难。

5) 水下管道定向钻穿越

定向钻穿越河流的施工方法是:先用定向钻机钻一导向孔,当钻头在对岸出土后,撤回钻杆,并在出土端连接一个根据穿越管径而定的扩孔器和穿越管段。在扩孔器转动进行扩张的同时,钻台上的活动卡盘向上移动,拉动扩孔器和管段前进,使管段敷设在扩大了孔中。

定向钻穿越适宜于河床地层为粘土、粉土、中砂层和直径不大于100mm的砾石层。对于岩石、粒径大于100mm的砾石层、流砂等地层不适用。穿越管段最小覆土厚度为8~10m,最大不超过50m。施工场地要求:组装管线一侧场地长不小于穿越段长加50m,宽度为20m,回拖一侧的直线长度不小于200m。

2.3.3.2 跨越工程

1) 跨越位置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跨越点应选在河流的直线部分。因为在河流的直线部分,水流对河床及河岸冲刷较少;水流流向比较稳定,跨越工程的墩台基础受漂流物的撞击机会较少。

(2) 跨越点应在河流与其支流汇合处的上游,避免将跨越设置在支流出口和推移质泥沙沉积带的不良地质区域。

(3) 跨越点应选在河道宽度较小,远离上游远离坝闸及可能发生冰塞和筏运壅阻的地段。

(4) 跨越点必须在河流历史上无变迁的地段。

(5) 跨越工程的墩台基础应在岩层稳定,无风化、错动、破碎的地质良好地段。必须避开坡积层滑动或沉陷地区;洪积层分选不良及夹层地区;冲积层含有大量有机混合物的淤泥地区。

(6) 跨越点附近不应有稠密的居民点。

(7) 跨越点附近应有施工组装场地或有较为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以便施工和今后维修。

2) 跨越结构型式的选择

(1) 管道需跨越的小型河流、渠道、溪沟等其宽度在管道允许跨度范围之内时,应首先采用直管及支架结构。若宽度超出管道允许宽度范围但相差不大时,可首先采用“”型钢架结构,充分利用管道自身支承。

(2) 跨度较小,河床较浅,河床工程地质状况较为良好,常年水位与洪水位相差较大的河流可优先采用吊架式管桥。吊架式管桥主要特点是输气管道成一多跨越连续梁,管道应力较小,并且能利用吊索来调整各跨的受力状况。

(3) 跨度较小且常年水位变化不大的中型河流一般可选用托架、桁架或支架等几种跨越结构。

(4) 跨度较大的中型河流及某些大型河流其两岸基岩埋深较浅,河谷狭窄的可首先采用拱型跨越。管拱跨越结构有单管拱及组合拱两大类。

(5) 大型河流、深谷等不易砌筑礅台基础,以及临时施工设施时可以选用柔性悬索管桥、悬缆管桥、悬链管桥和斜拉索管桥等跨越结构。

2.3.3.3 穿越铁路公路

1) 穿越铁路

(1) 穿越点应选择在铁路区间直线段路堤下,路堤下应排水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有施工场地。穿越点不宜选在铁路站区和道岔段内,穿越电气化铁路不得选在回流电缆与钢轨连接处。

(2) 穿越铁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顶管施工。当不宜采用顶管施工时,也可采用修建专用桥涵,使管道从专用桥涵中通过。

(3) 穿越管线与铁路宜垂直交叉,以缩短穿越段长度。当条件限制不能垂直交叉时允许斜交,但交角不得小于45°。

(4) 输送管道穿越铁路干线的两侧,需设置截断阀,以备事故时截断管路。

(5) 穿越铁路的位置应与铁路管理部门协商同意后确定。

2) 穿越公路

(1) 公路等级划分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公路等级分为“汽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两类。汽车专用公路又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个等级。汽车专用公路属国家重要交通干线,车流量大,路面宽度大,技术等级较高。一般公路又分为二、三、四级,其车流量,路面宽和技术等级和需要程度依序降低。

此外还有不属国家管理的公路,如矿区公路,县乡公路等。

(2) 穿越公路的一般要求

穿越公路的一般要求与铁路基本相同。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一般公路由于交通流量很大,不宜明挖施工,应采用顶管方法施工。其余公路一般均可以明挖开沟,埋设套管。套管长度伸出公路边坡坡角外2m。县乡公路和机耕道,可采用直埋方式,不加套管。

2.3.3.4 管线通过陡坡、冲沟的处理

1) 陡坡

(1) 陡坡段管线工程的一般要求

(2) 选定线路走向时,尽可能减少管线穿过陡坡,必须通过时,应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岩层倾角较小,坡度较缓的地方通过,避开滑坡、崩塌严重的地方。通过斜坡宜直上直下,尽量避免在坡度大于20°的斜坡上沿等高线敷设管线,防止坡体滑动造成管线弯曲、断裂。

(3) 斜坡地段由于地层变化大,土层软硬不一,管沟宜浅埋,软弱地基需夯实处理,开挖量尽量减少。在斜坡上应尽量减少弯头(纵向和水平转角)用量,使管线受力均匀。

(4) 凡坡度斜度大于15°,及植物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斜坡应采取工程措施,固定管沟回填土。可分段砌筑档土墙、护坡、护壁等措施。在自重湿陷性黄上地区,管沟可采用灰土间隔回填,即每10m间隔用灰土回填1m,灰土比例可采用1:10(体

积比)。

(5) 恢复天然排水系统和砌筑排水沟,将管沟附近的雨水经排水沟引走。

2) 陡坡地区的管线锚固

根据坡长及管径大小分段锚固。一般坡长大于25m,采用在坡脚用素混凝土或灰土将弯头包裹住固定,坡长大于35m的,除下部弯头锚固外,斜坡上每10~20m 分段采用锚杆固定。锚杆位置要选在有施工条件的地方,锚杆深度应在原状土或基岩中。

3) 黄土冲沟

管线通过黄土冲沟的一般要求

(1) 选定线时应尽量减少穿过黄土冲沟,必须穿过时,宜从沟头或沟尾通过。一般沟头切割较浅,沟尾已趋稳定,处理工程量小;而沟中段深度大,侵蚀强度高,工程处理难度和数量都较大。

(2) 通过黄土冲沟应选择沟壁较缓的地方,并应垂直于斜坡直线敷设,减少斜坡段长度和管线横向受力的机会。

(3) 黄土陡坡段应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在陡坎处宜采用打斜井的方法开沟,以减轻管线施工对原始稳定陡坎的扰动。斜井敷管后采用填,上部做好排水、截水沟,防止雨水沿斜井侵蚀破坏。

(4) 冲沟底部切割较深的宜采用低跨结构通过。跨越基墩需远离沟壁,以保证管线运行期间的安全。跨越基墩可采用灰土夯筑。冲沟底部较浅可采用穿越方式通过。视具体情况、对沟底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①在冲沟头部通过的采用夯实灰土筑堤,形成抗冲蚀能力较好的土堤,阻止冲沟溯源侵蚀。将管线埋设在土堤上游。

②在穿越点冲沟下游采用浆砌片石堡坎和迭水坎,防止冲沟继续向下切割。

③从穿越点上游一定距离开始修筑排水沟、档水坎,将水流引至管线以外,防止穿越点处继续下切。

2.4 材料的选用

2.4.1 一般规定

2.4.1.1 管道材料的选用必须依据管道的使用条件(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流体类别)、经济性、耐腐蚀性、材料的焊接及加工等性能,同时应符合规范所提出的材料韧性要求及其它规定。

2.4.1.2 用于管道的材料,其规格与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4.1.3 使用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未列出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的相应材料标准,包括化学成分、物理和力学特性、制造工艺方法、热处理、检验以及该规范其它方面的规定。

2.4.2 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2.4.2.1 材料使用温度,除了应符合《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 的规定外,还需依据流体腐蚀的影响等确定。

2.4.2.2 材料的使用温度上下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的使用温度,不应超出《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所规定的温度上下限;

2) 未列入《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中等材料,决定使用温度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在使用温度条件下应保证材料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2) 在使用温度下,材料应具有对流体及外界环境影响的抵抗力;

(3) 应按上述规范第3.2.3条的规定确定材料的许用应力。

2.4.2.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试验要求

1) 管道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而高于《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中使用温度下限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铁素体钢,出厂材料及采用焊接堆积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2) 奥氏体不锈钢,含碳量大于0.1%,设计温度低于-20℃而高于《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中使用温度下限时,出厂的材料及采用焊接堆积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3) 奥氏体高合金钢的使用温度等于或高于-196℃时,可免做低温冲击试验。

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管道材料可免做低温冲击试验:

(1) 使用温度等于或高于-45℃,且不低于《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中材料使用温度下限,同时,材料的厚度无法制备5mm厚试样时。

(2) 除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钢材及螺栓材料外,使用的材料在低温低应力工况下,若设计温度加5℃后,高于-20℃时(注:低温低应力工况为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受压的管道组成件,其环向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中屈服点的1/6,且不大于5.0MPa的工况)。

2.4.2.5 需热处理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冲击试验

2.4.2.6 下列条件下的钢板制管子或管件的板材,应增加低温冲击试验:

1) 使用温度低于0℃时:

厚度大于25mm的20R;

厚度大于38mm的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表A.0.2中所列的低合金钢但不包括低温钢。

2) 使用温度低于-10℃时:

厚度大于12mm的20R;

厚度大于20mm的16MnR、15MmVR和15MnVNR。

2.4.2.7 在温度下限以上使用有色金属和其它合金材料时,如填充金属成分与母材成分不同,焊接接头应进行拉伸试验,延伸率应符合设计规定。

2.4.2.8 制造厂已作过冲击试验的材料,但加工后经过热处理时,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2.4.2.9 焊接结构中,对热影响区低温冲击试验可满足对基体材料的冲击试验。2.4.2.10 材料冲击试验的方法应按国家标准《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229)的规定。在低温下的冲击功值应符合低温用材料标准或下表的规定。当冲击功不相同的基体材料焊接一起时,其冲击试验应符合较小抗拉强度的基体材料的要求。

注:1. 表中冲击功数值适用于标准试样,如用于小型试样时,冲击功A K应乘以试样的实际宽度与标准宽度(10mm)之比。

2. 本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冲击试验数据适用于镇静钢。

3. 抗拉强度大于650MPa的钢材,冲击功与650MPa材料相同。

2.4.2.11 试样应从同批、同规格、同样加工、焊接和热处理条件的材料中中取。

2.4.3 材料的使用要求

2.4.

3.1 制造管道组成件用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Q235-A材料宜用于C及D类流体管道,设计压力不宜大于1.6MPa。Q235-A.F 材料宜用于D类流体管道,设计压力不宜大于1.0MPa;

2) 奥氏体不锈钢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不应小于0.04%;

3) 受压管道组成件使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中表A.0.2所列的钢板时,应对以下钢板逐张进行超声波检验:

(1) 低温钢厚度大于20mm;

(2) 20R及16MnR厚度大于30mm;

(3) 其它低合金钢厚度大于25mm;

以上质量不应低于Ⅲ级;

(4) 对于钢质钢板不论厚度多少,均须检测,质量不应低于Ⅱ级。

4) 调质状态供货的钢材,应按设计条件进行常温或低温冲击试验;

5) 钢材的使用状态应按《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的规定。设计指定供货状态与国家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不同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6) 低温管道用钢应采用镇静钢。

2.4.

3.2 铸铁类材料使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球墨铸铁用作受压部件时,其设计温度不应超过350℃,设计压力压力不应超过2.5MPa。在常温下,设计压力不宜超过4.0MPa;

2) 奥氏体球墨铸铁实用温度不得低于-196℃;

3) 下述铸铁不宜在剧烈循环条件下使用。对过热、机械、振动及误操作等采取防护措施时,可限制在下列范围内使用:

(1) 灰铸铁不宜使用于输送B类流体的管道上,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时,其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50℃,设计压力不应超过1.0MPa;C类流体管道使用灰铸铁件的设计压力不宜超过1.6MPa,设计温度不宜超过230℃;

(2) 可锻铸铁用于C类流体管道,设计温度不应高于230℃,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5MPa;或设计温度为300℃时,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0MPa;用于B类流体管道,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50℃,设计压力不应大于2.5MPa。

(3) 高硅锻铸不得用于B类流体。

2.4.

3.3 使用其它金属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火灾危险区内,不宜使用铜、铝材料;

2) 铅、锡及其合金管道不得用于B类流体;

3) 铜、铝与其合金属连接时,有电解液存在情况下,应考虑产生电化学腐蚀的可能性。

2.4.

3.4 使用复合金属和衬里材料应复合下列规定:

1) 管道组成件由符合有关标准要示诉整体复合钢板制成时,其基层(外层)金属和复层金属应符合3.3.1节的规定;

(1) 整体复合材料的管道耐压强度计算,可根据扣除所有厚度附加量后的基层和复层金属的总后度来计算;

(2) 基层和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可按《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A的规定。但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取值不应大于基层金属的许用应力值;

整体复合材料的许用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σ]0——在设计温度下整体复合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σ]1——在设计温度下基层金属的许用应力(MPa); [σ]2——在设计温度下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MPa); δ1——基层金属的名义厚度(mm);

δ2——复层金属扣除附加量后的有效厚度(mm)。

2) 对于非整体结构的金属复层或衬里的管道组成件,其基层金属的厚度应符合耐压强度计算的厚度,计算厚度不应包括复层或衬里的厚度;

3) 除本款的要求外,在本规定中对输送不同流体的管道材料所作的各种限制,不适用于管道组成件的复层材料或衬里材料。复层或衬里材料和基层材料以及粘结剂应根据设计条件及流体性质选用;

4) 复层为奥氏体不锈钢时,使用温度不宜超过400℃;

5)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可按《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定》(GB50136)附录C 的规定。

2.4.

3.5 选择连接接头和辅助材料诸如胶泥、溶剂、钎焊材料、填料、衬垫及“O ”型环、螺纹的润滑剂与密封剂等用以制作或用作密封接头时,对上述材料与所输送流体应有相容性。

2.4.4 管子及管道附件的选用

2.4.4.1 管子、管件、阀门、法兰(及垫片)的公称通径应符合现行标准《管子和管路附件的公称通径》。

2.4.4.2 管件、阀门、法兰(及垫片)的公称压力应符合现行标准《管道元件公称压力》。

2.4.4.3 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除应考虑正常操作工况外,还应根据工况波动时最不利的极端值(不包括事故状态)及管路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压力和温度相偶合时最严重的情况来确定。设计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承受内压的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必须高于或等于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路系统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当实际工作压力可能超过工艺流程要求时,设计压力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所连接的机泵或含机泵的成套设备带安全阀的管路系统,其设计压力应大于或等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2) 离心泵出口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应取以下两项中的较高者。 泵正常吸入压力加上扬程的1.2倍;

2

12

2110][][][δδδσδσσ++=

泵最大吸入压力加上泵的扬程。

(3) 如果管路吹扫介质的压力高于正常运行的最高工作压力,则设计压力应取吹扫介质的压力。

2) 保温管路设计温度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情况下按工艺流程取输送介质的最高温度;当介质温度高于0℃时应取介质的最高操作温度,当介质温度在0℃上下变化时,应根据变化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在相应的设计压力下分别核算,按苛刻条件选取。

(2) 如果吹扫介质的温度高于输送介质的温度,应取吹扫介质的温度;如果用蒸汽吹扫,应取饱和蒸汽温度。

(3) 不保温管路设计温度的取值:当介质温度低于38℃时,设计温度取值完全与保温管路一致,当介质温度高于38℃时,应取介质温度的95%。

2.4.4.4 根据输送介质种类和性质、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工艺管道按下列类别、级别划分。

1) 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 ≥300mm的管道;

—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的管道。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级: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

—GA1(2)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GA1(3)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2) 公用管道GB类,级别划分为:GB1燃气管道;GB2热力管道。

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3) 输送可燃液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4) 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2.4.4.5 管子及管路附件材质、规格、型式的选用。首先应根据上述管路的类别和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 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 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 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 最冷月平均气温:℃ 防冻温度:℃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 气压 年平均气压:百帕 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 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 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 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

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 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 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 (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 雪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 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 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 附风玫瑰图 风速、风压 风速 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 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 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 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 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 基本风压 ~(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 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 冻土层深度: 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 地温: 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考试题有答案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考试 题有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考试题 工作单位: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转变为液体所需的压力称为。气体在此状态下称为。在此状态下的参数称为。(临界压力、临界状态、临界参数) 2、金属的机械性能是指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也称为金属的力学性能。(外力的作用) 3、饱和蒸气经冷却或加压后,遇到接触面或凝结核便液化成露。这时在该压力下的温度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称为液体在该压力下的。(露点、沸点) 4、输气管道直接在主管上开孔与支管连接,其开孔削弱部分可按等面积补强,当支管的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mm时,可不补强。当支管外径大于或等于时,宜采用标准三通件或焊接三通件。(50、1 / 2 主管内径) 5、在外径或保护层外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管道上刷标志有困难时,可采用。(标志牌)

6、压力管道材料的选用,应根据、、 和介质特殊要求等条件以及材料加工工艺性能、焊接性能和经济合理性等选用。(管道级别、设计温度、设计压力) 7、根据制造方法不同,钢管分为和两大类。(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 8、压力管道的法兰密封垫片有三类,分别为、 和。(非金属垫片、半金属垫片、金属垫片) 9、管道涂料的选用,应与被涂管道的、相适应。(表面材质、使用环境) 10、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状态下安装。(关闭)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后面画×。每题1分,共10分) 1、金属耐腐蚀性标准分为9级.(×) 2、海水对碳钢及低合金钢、钛及钛合金、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都有腐蚀作用(×) 3、压力管道输送介质的压力对安全没有影响(×) 4、输气管道一般应采用埋地方式敷设,特殊地段也可采用土堤、地面等形式(√)

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定(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定(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定(标准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规范压力管道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和安全监察活动,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根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压力管道定义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一)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下同),公称直径大于25mm,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 (二)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下同),公称直径大于25mm,输送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管道; (三)前二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和工业管道,具体定义、代号、分级见附件1。 第三条(调整范围)压力管道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规定。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等交通工具上所使用的压力管道、矿井下使用的压力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压力管道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监察职责分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检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工作。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跨省)和中央企业所属的长输管道,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实施安全监察;其他长输管道,由省级质检部门负责实施安全监察。 第五条(管理责任)压力管道生产单位(含设计、元件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下同)、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对压力管道安全质量和安全使用负责。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压力管道的安全全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标准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 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SH/P24-2005 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 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2.1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 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 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

SEST 0304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ST 0304-2002 实施日期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 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19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设计规定 2.1一般要求 2.2工艺设计 2.3 线路设计 2.4 泵站设计 1 总则 1.1 目的 为规范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确保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线路设计和泵站设计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厂至中转油库、商业油库、储备油库或用户的新建和扩建成品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输送管道的线路设计和输油首站、中间泵站、加热站、分配输油站的工程设计。也适用于中转油库、油田首站、长输管道末站或中间站至石油化工厂的新建和扩建原油管道及泵站的工程设计。

1.3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05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J 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 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 3005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 3008 《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 SEST 0301 《钢质管道跨距选用规定》 SGST 0011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工艺计算—水力计算》 SGST 0012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工艺计算—热力计算》 2 设计规定 2.1 一般要求 2.1.1 输油管道的设计应符合GB 50253的规定。 2.1.2 输油管道的穿跨越设计和防腐蚀设计应分别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有关标准。 2.1.3 输油管道的输油能力应严格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得擅自予留发展余地。对任务书要求予留发展时,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地确定管道直径、泵站和加热站布置,以适应近期和远期的运行要求。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版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 顺序输送hatch transportation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 0. 18管道附件pipe accessories 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 0. 19最大许用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MADP) 管道内的油品处于稳态(非瞬态)时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其值应等于站间的位差、摩阻损失以及所需进站剩余压力之和。 2. 0. 20 U管道设计内压力pipeline internal design pressure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道或管段的设计内压力不应小于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管内流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压力。 2. 0. 21线路截断阀line block valve 为防止管道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与管内油品损失及维修方便在管道沿线安装

应力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 1.0 总则 (2) 2.0 压力管道应力分析的范围和方法 (2) 3.0 压力管道应力分析工作程序 (7) 4.0 压力管道详细应力分析的要求 (8) 5.0 压力管道详细应力分析文件签署规定 (9) 6.0 压力管道详细应力分析人员的职责 (9) 7.0 压力管道详细应力分析人员的资格要求 (11) 8 附加说明 (12)

1.0 总则 1.0.1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各工程项目中非埋地的碳素钢、合金钢、不 锈钢管道应力分析(静力分析)和抗震设计。 1.0.2 本规定不适用于硬质材料衬里管道及螺纹连接管道。 1.0.3 执行本规定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1.0.4 管系静力分析的任务是:验算管系在内压、自重和其它持续外载作用下的 一次应力;验算管系由于热胀(或冷缩)、预冷紧和其它位移受约束产生的二次应力;验算管系在工作状态下各薄弱环节的局部应力;选取弹簧型号;计算管系作用于端点和支架的力和力矩并校核设备管嘴的允许受力和力矩;判断管系的安全性。 1.0.5 相关标准: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3059-2001);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T3041-2002); 《化工厂和石油炼制厂管路》 ANSI/ASME B31.3。 2.0 压力管道应力分析的范围和方法 2.0.1 管道管径、壁厚、保温选定后,首先应依据管道允许跨距对管系自重工 况的校核,即为一次应力的初步验算,不符合要求的应增加支吊架。 2.0.2 管道柔性设计 2.0.2.1 管道柔性设计按《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T3041-2002)及 《化工厂和炼油厂管道》(ASME/ANSI B31.3)的要求进行。 2.0.2.2 管道应力解析方法 ⑴设计人凭经验进行判断 ⑵采用图表进行判断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SH/P20-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设计条件和准则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管道尺寸确定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设置不能按机器最大能力计算。 (2)循环燃油系统,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125%流量考虑,以使其有25%的循环量。 (3)间断操作的管道(如开车和旁路管道)的尺寸,应按可利用的压力降来设计。 一般不采用特殊尺寸的管道如:DN32(1″)、DN125(5″)、DN175(7″)等。对于这种尺寸的设备接管口,应由一个适合的管件把标准管和设备接管口连起来。 管道的布置 管道的布置要有一定的绕性,以降低管道的应力和推力。 一般管道均沿管架水平敷设,有坡度要求的管道,根据坡度要求单独支承。 输送无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有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上面;有保温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无保温的管道的上面。 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管的配置应符合下述要求: (1)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阀应选择在管道的最高位置处。 (2 )排放有毒性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放空管的排出高度,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 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应优先采用对焊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带法兰的管件用于需要经常检修、拆卸的地方。 管道方向的改变通常采用弯头、弯管、焊制管弯头(虾米腰)。 (1)对焊弯头的弯曲半径一般采用倍公称直径。 (2)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按~4倍公称直径计。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 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SH/P24-2005 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 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2.1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 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 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

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详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 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次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 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 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 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 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 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 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

第 2 页 共 25 页 04B226 – 1997 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 qo I E t (1-a) L 01*=0.2654 qo I 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 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 《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2 强度条件 根据不降低管道承受内压能力的原则,规定装置内外的管道一律取由管道质量荷载(包括其他垂直持续荷载)在管壁中引起的一次轴向应力不起过额定许用应力的二分之一。 L 02=(L 02*)=0.626 []qo t W σ (2) 式中:L 02 L 02*一由强度条件决定的装置内及装置外的管道跨距,m; W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断面模量(见表1),cm 3; [σ]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的许用应力(按40B201一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六取值),MPa ;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3 在刚度和强度条件计算的跨距值中,取较小者为该管道之基本跨距(Lo 或LO*)。 3.2 图表法 根据本标准基本跨距所需要满足的最低刚度条件和强度条件,对计算公式作必要的工程简化处理,绘制成用于各种隔热和不隔热管道的基本跨距曲线。这些曲线对常用管道规格(t/D ≤0.1)的基本跨距值,误差不超过±10%。 3.2.1 装置内及装置外的不隔热管道 不隔热管道的基本跨距一般均受刚度条件控制,对设计温度≤350℃的碳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按图1查取基本跨距值。图中曲线按装置外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及装置内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分别绘出。基本跨距按管子公称厚确定,若由于管壁需考虑较大的腐蚀裕量或其他减薄量时, 1.6cm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认证 与管理办法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认证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压力管道设计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计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遵守本办法。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l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 3.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 4.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管道; 5.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 第三条本办法不适用下列情况: 1.设备本体所属管道;

2.军事装备、交通工具上和核装置中的管道; 3.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 4.人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及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第四条压力管道设计资格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l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L 6MPa的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注1)≥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300mm的管道; 3.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 DN≥150mm的管道。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L 6MPa的管道; 2.GAl(2)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3.GAl(3)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二、公用管道为GB类,级别划分为: GBl、燃气管道;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考试题有答案

压力管道设计审批考试题 工作单位: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转变为液体所需的压力称为。气体在此状态下称为。在此状态下的参数称为。(临界压力、临界状态、临界参数) 2、金属的机械性能是指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也称为金属的力学性能。(外力的作用) 3、饱和蒸气经冷却或加压后,遇到接触面或凝结核便液化成露。这时在该压力下的温度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称为液体在该压力下的。(露点、沸点) 4、输气管道直接在主管上开孔与支管连接,其开孔削弱部分可按等面积补强,当支管的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mm时,可不补强。当支管外径大于或等于时,宜采用标准三通件或焊接三通件。(50、1 / 2 主管内径) 5、在外径或保护层外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管道上刷标志有困难时,可采用。(标志牌)

6、压力管道材料的选用,应根据、、 和介质特殊要求等条件以及材料加工工艺性能、焊接性能和经济合理性等选用。(管道级别、设计温度、设计压力) 7、根据制造方法不同,钢管分为和两大类。(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 8、压力管道的法兰密封垫片有三类,分别为、 和。(非金属垫片、半金属垫片、金属垫片) 9、管道涂料的选用,应与被涂管道的、相适应。(表面材质、使用环境) 10、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状态下安装。(关闭) 二、判断题(请在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后面画×。每题1分,共10分) 1、金属耐腐蚀性标准分为9级.(×) 2、海水对碳钢及低合金钢、钛及钛合金、奥氏体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都有腐蚀作用(×) 3、压力管道输送介质的压力对安全没有影响(×)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 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检验相关标准、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压力管道图样绘制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压力管道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压力管道设计基础数据采集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压力管道布置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压力管道材料选用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压力管道元件选用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压力管道应力分析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压力管道防腐、隔热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压力管道其他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 总则 1.1.1 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1.1.2 本规定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的设计。非压力管道的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1.3 本规定不适用于GB/《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第条规定的管道范围。 1.1.4 压力管道,是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 1.2.1 GA类(长输管道) 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GA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管道。 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1.2.2 GB类(公用管道)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GB1级:城镇燃气管道。 GB2级:城镇热力管道。 1.2.3 GC类(工业管道)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参考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 SH/P26-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 1、支吊架分类 按支架的作用分为三大类:承重架、限制支架和减振架。 1.1 承重架:用来承重受管道的重力及其它垂直向下载荷的支吊架。 1.1.1 滑动架:在支承点的下方支撑的托架,除垂直方向支撑力及水平方向摩擦力外,没有其他任何阻力。 1.1.2 杆式吊架:在支承点的上方以悬吊的方式承受管道的重力及其他垂直向下的载荷,吊杆处于受接状态。 1.1.3 弹簧支吊架:用于一定范围内有垂直方向位移的管道、设备支、吊,载荷变化率≤25%。 1.1.4 恒力弹簧支吊架:用于有较大垂直方向位移的管道支吊。使用载荷偏差≤6%。 1.1.5 滚动支架:采用滚动支承,减小管道因轴向位移而产生对支架的推力。 1.1.6 带聚四氟乙烯支架:在支架摩擦面粘贴聚四氟乙烯板,减小管道应轴向位移而产生对支架的推力。 1.2 限制性支架:用来阻止、限制或控制管道系统热位移的支架。 1.2.1 导向架:使管道只能沿轴向移动的支架。并能限制侧向位移的作用。 1.2.2 限位架:限位架的作用是限制轴向、侧向位移。 在某一个方向上限制管道的位移所要求的数值,称为定值限位架 1.2.3 固定架:不允许支承点有三个方向的线位移和角位移。 1.3 减振支架:用来控制或减小除重力和热膨胀作用以外的任何力(如物料冲击、机械振动、风力及地震等外部载荷)的作用所产生的管道振动的支架。 2、支吊架结构的组成部份 从管道支承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等方面考虑,由管部附件、连接配件、特殊功能件、辅助钢结构及生根件等组成。 2.1 管道附件:是附着管道上的支架部件,是支架与管道外壁相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如管托、管卡、U形螺栓、吊耳、支耳、支腿等。

压力管道设计评审细则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 压力管道设计许可 评审作业指导书及评审细则 (第一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 二00七年一月 @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鉴定评审准备 第三章鉴定评审 第四章鉴定评审结论和鉴定评审报告 第五章换证鉴定评审 第/、、 附则 章

压力管道设计 鉴定评审细则 第一章总则 1.1.1 为使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评审工作规范化,提高设计单位水平和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的规定,特制订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的评审细则(以下简称《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包括了设计评审、取得许可证后的抽查评审以及增项和换证评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以指导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资格评审工作。 1.1.2 本《评审细则》是申请单位和压力管道设计评审机构(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以下简称学会)共同遵守执行的文件。 1.2.1 本《评审细则》引用下列法规和标准作为评审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许可规则》); (4)相关的压力管道元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5)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企业标准(以下简称《企标》); (6)被评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2.2 本《评审细则》引用的法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评审细则》的各方都应探讨使用引用法规、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3.1 设计单位的评审包括许可评审、取证后的抽查评审、增项的评审以及换证(及增项)的评审。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 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 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 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 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 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 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 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 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为1.6mm,装置外为3.8cm.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GN204-200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试行) GN204-2001

目录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 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 2.4 材料选用 2.5 管道应力设计 2.6 管道和设备隔热 2.7 管道和设备涂漆 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附加说明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1994)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1994)执行。 2.1.2 石油及天然气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计算,可选用本专业适用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如ASPEN、PROII、HYSIS等工艺计算软件。 2.1.3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0015.1(2)-1998)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 2.2.1 设备布置 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2.2.1.4 设备布置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风向条件确定设备、建筑物与其它设施的相对位置。 2.2.1.5 设备布置应根据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和工艺与设备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2.2.1.6 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各级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精选文档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各级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和主要职责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各级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一、压力管道设计单位主管负责人: (一)基本条件 由设计单位主管领导担任,应具有压力管道设计专业知识。熟悉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并能指导各级设计人员正确贯彻、执行。熟悉压力管道国内外技术动态。 (二)主要职责 l. 对设计质量和重大技术问题负领导责任; 2. 负责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的聘任工作; 3.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压力管道设计的法规、标准; 4.负责压力管道设计资格印章的管理和用章的签批。 二、设计技术负责人 (一) 基本条件 1.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且有较全面的压力管道设计专业知识; 2.熟悉并能正确运用压力管道设计的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有能力指导管道设计工作,能对关键技术问题作出正确决定; 3.熟悉生产工艺; 4.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主要职责 1.负责重大设计技术方案的评审并作出决策,对重大原则问题和设计质量负直接责任; 2.负责协调审批人员之间的技术问题; 3.有计划地安排压力管道设计各级人员的技术培洲、考核及技术交流工作。

三、设计审核(定)人员 (一)基本条件 1.熟悉并能正确运用管道设计的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能指导管道设计人员正常工作; 2.具有较全面的压力管道专业知识,并了解相应的工艺和相关专业知识; 3.具有6年以上设计经历且其中3年以上压力管道设计校核的经历,审定人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审核经历; 4.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 (二)主要职责 1.参加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的讨论、审查; 2.指导校核、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协调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3.负责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技术培训的实施; 4.对参与审核(定)的压力管道设计质量负责。 四、校核人员 (一)基本条件 1.能贯彻执行有关压力管道设计法规; 2. 具有较全面的压力管道专业知识,并了解相应的工艺及相关专业知识; 3.具有3年压力管道设计经历,能正确运用压力管道设计的标准、规范; 4.具有助理工程师(含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 (二)主要职责 1.会同设计人员商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帮助设计人员解决技术问题; 2.对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与设计人员充分讨论、妥善解决。若仍有不同意见,提交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