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第六单元《劝学》师说》。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髙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摘编自陈吴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

爱岗敬业,是爱岗和敬业的合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具体来说,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所以,“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因此“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

和“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一样,“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甚至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无“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判断一个工人能否称之为新时代“工匠”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工匠精神”的发育程度,同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都直接发生着关联。从精神文明来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本质上它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的。从物质文明来看,“工匠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

为实现中国从全球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未来。

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品牌经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也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殖的重要来源。其实,中华老字号全聚徳烤鸭能够驰名世界,也是得益于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徐耀强《论“工匠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所以我国古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B.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说明他虽然杀牛技术娴熟,但仍然缺乏全局视野。

C.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创新。

D. “工匠精神”在本质上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要求相契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了古代工匠治玉时的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

B. 有无“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判断一个职工能否称之为新时代“工匠”的一个重要标准。

C.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我国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D. 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而推进“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文化的培育。

3. “工匠精神”不仅是手工艺人的安身之本,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工匠精神”,下列不属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 教师为上好一堂课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反复修改教案。

B. 大学生王某为了参加招聘考试,准备应试资料到深夜。

C. 某医院外科医生为完成某项疑难手术,与外地专家视频连线

D. 某位农学家多次率领团队到盐碱地做盐碱地玉米种植试验。

4. 请根据材料三回答。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具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答案】1. D 2. D 3. B

4. ①“工匠精神”本质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要求,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②“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有助于中国制造赢得未来。③“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所以我国古代手工业特别发达”错,依据文本“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可知是一些工艺发达,选项以偏概全;且依据文本“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可知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与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B项,“但仍然缺乏全局视野”错,依据文本“《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可知庖丁解牛是为了说明是

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并未提及“缺乏全局视野”,选项无中生有。

C 项,“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创新”错,依据文本“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可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D 项,“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而推进‘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文化的培育”错,依据文本“‘工匠精神’也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殖的重要来源”,可知是“工匠精神”有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D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B 项,“大学生王某为了参加招聘考试,准备应试资料到深夜”错,依据文本“‘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可知“工匠精神”是指职业精神,大学生是王某的身份,并非是职业,选项混淆概念。

故选B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三共四段内容,第一段是总领部分,指出“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

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第二、

三、四段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论述“工匠精神”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联,依据文本“从精神文明来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本质上它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的。从物质文明来看,‘工匠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可得出答案①“‘工匠精神’本质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要求,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

第三段论述“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的关联,依据文本“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未来”,可得出答案②“‘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有助于中国制造赢得未来”。

第四段论述“工匠精神”与企业的关联,依据文本“事实上,‘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得出答案③“‘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

侯发山

那天中午,丽娟正在办公室享用午餐,父亲突然来了。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若是办公室就丽娟一个人倒还罢了,偏偏那天她的几个姐妹都在。她们大眼瞪小眼,好像父亲是个外星人。

“爹也真是的,您来就来吧,好好把自己收拾一番啊。”没等丽娟开口,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车来了。”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

丽娟的闺蜜红红缓过神来,轻轻搡了丽娟一下,熟稔地说:“叔叔,要不是您提醒,我们几个今天真还就错过端午节了。”

父亲把粽子一拿出来,屋子里一下子升腾起粽子的香味,是丽娟熟悉的那种久违的香味。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旋风似的图了过去,有的给父亲让座,有的给父亲倒水,喊伯的,叫叔的,亲热得不得了,倒是半点没有嘲笑父亲的样子。

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

不待父亲发话,丽娟就拿起粽子让起来。红红急忙接一个,使劲闻着,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张地叫着:“香,真香。”丽娟和其他几个姐妹们都笑了起来。父亲也附和着嘿嘿呵呵地笑了。

丽娟这才问道:“爹,您吃饭了吗?您没吃我带您去外边吃去。”

父亲忙说:“吃了,吃了,我在外边吃的烩面。”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红红抢先说道:“叔叔,我们偶尔吃一次。”红红说的也是实话。

丽娟掏出500块钱,对父亲说:“街对面有家洗浴中心,您去洗洗澡,理理发……然后我去给您买一身衣服。”

推让了半天,父亲才接下。

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丽娟瞪着父亲说:“爹,您没去?”

父亲支吾着,说不出个囫囵话。

丽娟说:“爹,别心疼钱……给您了,就是让您花的。”

父亲低着头,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红红过意不去、走过去劝丽娟:“在乡下理个发洗个澡,十块八块的就能解决,叔叔肯定是俭省惯了,

舍不得……你别埋怨叔叔,老人家都这样。”

父亲的手还插在口袋了,似乎要把钱摸索出来。

丽娟说:“爹,您别掏了,留着花吧。”

天将黑的时候,父亲坐末班车回乡下了。

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画面上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围观了不少人,指指戳戳的,却没有一个人把老人扶起来。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忽然,老人一把抓住父亲的胳膊:“老哥,谢谢你!”随后从口袋掏出一沓钱,又说:“老哥,这是1000块钱,别嫌少。”父亲给搞糊涂了,周围的人也糊涂了。老人咧开嘴笑了:“我是故意跌倒的,若是谁把我扶起来,就奖励谁1000块钱。”这时,一个背摄像机的记者过来了,问父亲:“大爷,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父亲的脸红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啥也没想,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记者又问:“您就没想到被讹诈了?现在电视上这类新闻不少,您也可能看过……”父亲挠了挠头发,说:“哪会呢,那种人还是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

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此时,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都说看到刚才播放的新闻了,都说丽娟的父亲很伟大。

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

“这闺女,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今天不是刚见了面?”

“爹,人家不是奖励您1000块吗,我想让您请客。”

“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你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闺女,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

“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

“净胡说,爹一个乡下老头会给你长啥脸?”

“……”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2期,略有改动)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丽娟正在办公室吃方便面,发现父亲突然来了,一是怕父亲穿着土气给自己丢面子,二是怕父亲说自己生活太节省了。所以显得“又急又窘”。

B. 红红等几个姐妹对丽娟的父亲很是亲热,一点也不嫌弃体现了职业女性的修养和对丽娟父女的尊重。

C. 丽娟拿500块钱给父亲,一是不想在姐妹们面前掉份,二是真心孝顺父亲,希望父亲打扮清爽帅气些。

D. 一位老人故意跌倒被父亲扶起后“奖励”父亲1000块钱,这个插曲是对当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反讽。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标题“形象”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既指父亲形象,也指丽娟形象,还指公民形象,可谓含意丰富,隽永悠远。

B. 小说描写红红吃粽子的系列动作“接”“闻”“吃”“叫”,可谓细致入微,真实可感生动表现了女孩的贪嘴活泼。

C. 父亲回家途中先是见老人摔倒,后是被记者采访,再是给学生娃钱,作品这样处理都是为了集中塑造父亲

的形象。D. 红红在作品中虽然只是个次要人物,但她起到烘托丽娟父女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见证父亲“伟大”的作用。

7. 丽娟两次流泪各是因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8. 小说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案】5. A 6. B

7. ①第一次泪流满面是看了电视新闻。听到父亲说“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后,想到自己的父母无人陪伴的孤独,反思自己对父亲的态度不好,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而愧疚、后悔;同时,也为父亲的行为感动。为下文提出回家作铺垫。②第二次忍不住啜泣。是为自己有心地善良的父亲而骄傲,而激动。

8. ①憨厚慈祥。父亲出场时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看到红红吃得那么香也“嘿嘿呵呵地笑了”,可见父亲的憨厚;见到女儿吃方便面就心疼地说“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表现父亲的慈爱。②勤俭朴实。父亲搭便车去城里送粽子给女儿吃,舍不得坐班车或打的;丽娟给他500元钱去洗澡、理发,他到外面转了两个小时还是舍不得花,这些都表明父亲的勤俭。记者问他为什么搀扶摔倒的老人,他只说“我也没想啥”,毫不夸耀和吹噓,显得十分的朴实无华。③心地善良。一是见老人摔倒,“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二是见学生娃家庭困难到街头讨钱,便把老人给的1000 块钱连同女儿给的500块钱一起送给人家。这些行为都表明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二是怕父亲说自己生活太节省了”错误,理解片面,“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主要是怕父亲穿着土气给自己丢面子。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表现了女孩的贪嘴活泼”错误,理解片面,红红那样做那样说是为了化解丽娟父女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第一处,在倒数第八段,“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让丽娟落泪的内容在倒数第九段,父亲在街上看到老人倒地扶起老人,当记者询问原因的时候,父亲说“我也没想啥,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结合下文丽娟要回家“爹,我明天回家……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这一内容来看,丽娟看了电视新闻,听到父亲所说的话,想到自己的父母老了,无人陪伴,而自己也好久没有回家,而且上文她还误解了父亲,想到这些,丽娟的内心愧疚后悔,也感动于父亲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所以流下眼泪。

第二处,在文章最后一段“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你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闺女,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父亲不但把人家给的1000元钱给了学生娃,还把丽娟给的500元钱给了学生娃,父亲的善良让丽娟流泪,这是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激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刻画了父亲怎样形象特征。考生可以结合文中父亲所做的事情或者父亲在这些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形象特点。

如文中写父亲到城里送粽子给女儿吃,他是“搭便车”进城的,写父亲拿着女儿给的500元钱结果在街上转悠两个小时也没有舍得花,当记者询问他扶老人的原因时他的回答,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父亲的勤俭和朴实;

如文中写父亲到女儿工作的地方,刚出场时候的外貌“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看到女儿的同时吃粽子很香的时候“嘿嘿呵呵地笑了”,当看到泡面的时候父亲很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父亲的憨厚慈祥;

如父亲在街上扶起老人,把老人以及女儿给的钱送给了学生娃,“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你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闺女,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这些内容表现出父亲的善良。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悔,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①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②而骄也。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①剽而不留:轻浮没有根柢。②惬蹇:骄傲不恭。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

...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六艺经传

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即辞赋,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

B. 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

C. 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

D. 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指人物传记。

11.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文和韩文都对唐代士大夫之族以相互学习为耻的世风进行了批判。

B. 面对世人对“好为人师”的指责,韩愈表现得勇敢而柳宗元则显得顾虑重重。

C. 韩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多种方法,论证了“行古道”的重要性。

D. 柳宗元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生动形象。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3. 柳宗元对写文章有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答案】9. A 10. D 11. B

12. (1)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2)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13. ①写文章要以明道为目的,不过度讲究形式、辞采和声韵。②写文章要认真谨慎,思想深刻。③文章结构要严谨。④文章内容要清晰明白有条理。⑤文章要谦虚低调。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云”的意思是“说”,“辱书云”的意思是“承蒙您来信说”,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仆”是“道不笃”和“业甚浅近”的主语,因此“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之间均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D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些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传,指人物传记”说法错误。“传”是指传记,是解释六经的著作。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B项,“而柳宗元则显得顾虑重重”说法错误。面对世人对“好为人师”的指责,柳宗元以蜀犬吠日的故事,阐述了“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的观点。可见,柳宗元认为,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人很少,因而不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不想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在这里,柳宗元所举之例、所说之话看似带着谐谑味道,但其内里实则隐含着无比的悲凄和沉痛,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因此,不能说“柳宗元则显得顾虑重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病”,辱骂;“顾”,副词,只不过;“耳”,动词,罢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句读”,句子停顿;“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遗”,动词,丢失;“明”,明达;“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或”,有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段中的内容“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这是说,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不能过于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因此,柳宗元对写文章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以明道为目的,不过度讲究文章外在的形式和技巧。

根据“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可见柳宗元认为不能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担心文章浮滑而不深刻。因此可以概括出柳宗元对写文章的第二个要求:写文章要认真谨慎,思想深刻。

根据“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这是说,柳宗元认为不能偷懒取巧地写作,担心文章松散而

不严谨。因此可以概括出第三个要求:文章结构要严谨。

根据“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可见柳宗元认为不能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担心文章晦涩而杂乱。因此可以概括出第四个要求:文章内容要清晰明白有条理。

根据“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可见柳宗元认为不能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担心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因此可以概括出第五个要求:文章要谦虚低调。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大体上是由学生的语感、知识水平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参考译文:

(1)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些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因此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

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轻浮没有根柢;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骄傲不恭而又狂妄。

(2)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疲马

刘长卿

玄黄①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②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③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注】①玄黄:马病的样子。②骧首:抬头。③驽骀:指劣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出句即点题,诗人所咏之马是一匹“玄黄”病马。

B. 首联对句,点明该“疲马”曾有过驰骋胡尘的辉煌历史。

C. “骧首”“徘徊”“鸣”等心理的刻画,表现其思归之情。

D. “弃置”“却与”表现了“疲马”不被重视,遭受冷落的处境。

15. 诗歌整体上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以物喻人,借马的悲鸣写出了自己不被重用、才华被埋没的哀叹,以及对能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 项,“表现其思归之情”错误,借马的悲鸣写出了自己不被重用。

故选C 。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以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诗歌中用来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技巧。“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写出了自己不被重用、才华被埋没的哀叹,“犹恋长城外”又寄寓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念念不忘,从而表达对能建功立业的渴望。瘦马、病马的悲惨境遇寄予了作者对国家、人民的命运以及自身际遇的思考。与初、盛唐诗人对骏马外形进行热情洋溢的赞美不同,中、晚唐诗人在这一意象上寄托了更多深沉的悲叹。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傲岸不羁的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3)曹操《短歌行》中用精彩的譬喻感叹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譬如朝露 (6). 去日苦多 (7). 转轴拨弦三两声 (8). 未成曲调先有情 (9). 霓为衣兮风为马 (10). 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摧”“省”“己”“知”“譬”“拨”“霓”“鸾”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晴,雾,阴,这没什么区别。茅屋依旧暗。地上的湿气重,屋子阴冷里有一丝丝发霉的味道。这样的时候总会有水滴挂在檐口。这些小水滴都依附在茅草的尖上,有阳光照耀,像一串闪烁的珍珠,①;有时,它们会散缀在巴掌大小的蜘蛛网上,蛛网罩在窗角,或是檐下;或许是体力不支,或许是茅草上积有更多的水、雾、气,凝聚成了又一滴水,这滴水对前面的小水滴推推搡搡,一滴水,便从茅尖上跳落;抑或,所有的小水滴们,也都想向窗内,向我,一瞥。

小雨,茅草上的小水滴会成串;大雨,房檐上②。雨帘一挂,这会儿,你是无论如何看不到窗外更多东西的了。有时,电闪雷鸣,如惊悚大片上映似的,雨倒下来,光压过来,风冲过来。“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王安石似乎早已写出了这风的气势。外面持续大响,柳树乖,能弯能屈,迎合风的旨意。槐树、椿树佯装刚直,反而更惨,枝损叶落,甚或干断。

17. 对第二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拟人比喻借代

B. 排比夸张对偶

C. 引用拟人排比

D. 对偶比喻拟人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

个字。

19. 如果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抑或,雨滴飞溅到窗内和我身上”,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7. A 18. ①亮闪闪的②的大水滴会成帘

19. ①原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草尖上的小水滴从凝聚到滴落的过程。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样的效果。②原句使用短句,节奏鲜明,符合整段文字的行文风格。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段中“柳树乖,能弯能屈,迎合风的旨意。槐树、椿树佯装刚直”,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柳树、槐树、椿树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不同的树木在风中的不同姿态。“‘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描绘出风的气势。“小雨,茅草上的小水滴会成串;大雨,房檐上的大水滴会成帘”,句式相同,音韵整齐,使用了对偶的手法。“雨倒下来,光压过来,风冲过来”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房檐上的大水滴会成帘”,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房檐上水滴不停往下流动的样子比作“帘”,生动地写出了大雨倾盆,水滴滚动的情景。“落木回飙动屋山”,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是指大风能吹动房屋和山峰,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因此,文段中使用了拟人、引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修辞,没有使用借代的手法。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第(1)空,根据后文的“它们”,说明横线上所填的句子依然是以“这些小水滴”为主语;根据前文“有阳光照耀,像一串闪烁的珍珠”,这里应该填写一个衔接上文、形容“闪烁的珍珠”的状态的句子。因此,可以填写:亮闪闪的。

第(2)空,根据前文“小雨,茅草上……”和“大雨,房檐上……”,可知这两句话的句式结构相同,这里应填一个和“小水滴会成串”句式一样的句子。因此,可以填写:大水滴会成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修辞手法、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手法上看,原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滴人格化,用了“想向窗内”“一瞥”这样的词语,赋予水滴生命与力量,将水滴争先恐后、推推搡搡然后连续滴落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描绘了水滴从凝聚到滴落的整个过程。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从句式上看,原句充分使用短句,使句子的富有节奏感,生动明快,活泼有力。从语言风格上看,文段也多用短句,如“蛛网罩在窗角,或是檐下”“一滴水,便从茅尖上跳落”“反而更惨,枝损叶落,甚或干断”等,原句更符合文章的行文风格,而修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为什么做科研?因为我从小就是自然科学的最爱,②我曾如饥似渴地沉迷于《十万个为什么》,③也曾尽情地遨游在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④在课上还回答想要傚达尔文一样的科学家。⑤中学期间我的生物成绩好,于是高考志愿填学生物不被家人看好。⑥读硕士的时候家人有些担忧,⑦读博士的时候家人说怕什么来什么,⑧最后我没有让家人失望,获得了一名博士后。⑨有人问我当年有没有想过要做博后,我

说做博后一直是我的梦想。

【答案】(1)①“因为我从小就是自然科学的最爱”改为“因为我从小就最爱自然科学”;

(2)②“沉迷于”改为“阅读”;

(3)⑤“于是”改为“但是”;

(4)⑧“获得”改为“成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1)①“因为我从小就是自然科学的最爱”错误,不合逻辑,应改为“因为我从小就最爱自然科学”;(2)②“如饥似渴地沉迷于”错误,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沉迷”应改为“阅读”;(3)⑤“于是高考志愿填学生物不被家人看好”错误,不合逻辑,“我的生物成绩好”与“高考志愿填学生物不被家人看好”构成转折关系,“于是”应改为“但是”;

(4)⑧“获得了一名博士后”错误,搭配不当,“获得”应改为“成为”。

21. 请仿照下面的两节诗续写两个诗节。要求结构相同语意连贯。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答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却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距离

不是飞鸟与鱼

的距离而是一个翱翔天际却一个却深潜海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诗歌的形式和表达节奏进行续写。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世界上最远的距

离”展开,结构总共给了2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每一节内容前后相连,仿写的句式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却……”,仿写时应注意选择正确的意象表明最远的距离,注意词语搭配和语意连贯。

【点睛】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处在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人们已经很难坐下来静静地“精读”。因此,有人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精读”,而是需要摄取更多信息量的“泛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问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范文:

坚守“精读”的阵地

处在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有人说我们需要摄取更多信息的量,于是“泛泛而读”,而我想说,社会发展变化再快,也需要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坚守“精读”的阵地。

一道难解的几何题,一个灰色的生词,一段不熟悉的历史,在国内各类搜索引擎中输入,只需几秒就能得到完整、全面、准确的答案。诚然,信息化时代使得人们更轻易地便能获取所需知识以解燃眉之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由此产生的思维惰性难道不值得人们警惕吗?我们应人情一点,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并非知识本身,而是对其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在浏览各类信息时,恰恰忽略了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领会,而领会是惑而不解的“思”,否则,便会因“学而不思”而“罔”,学习效果大幅度下降的同时,甚至

会使我们产生更多不必要的迷惑,因此,“泛读”要不得。

划开手机屏幕,手机一滑,铺天盖地的信息涌入我们的大脑。从何时开始,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是默默地、被动地接受者一切泛滥的信息。这些凌乱的字句,也许是朋友圈公众号里的文章分享,知乎上的高谈阔论,微博上的专家分析——看起来高明又引人深思的一切,看上去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见闻,看上去在全体与社会间搭建了桥梁——又何尝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我们的时间、知识都碎片化了呢?不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如堤上蚁穴,随时可能坍塌。因此,坚守“精读”的阵地,拒绝碎片化的阅读是多么重要。

鲁迅先生有言,未有天才之前,提前要有的是适合天才生长的民众。我们浮躁的思想成了他人的跑马场,长此以往是无法从中获利的。只有沉淀下来,舍弃浮华世俗的冗余信息,转而投身到自己热爱的行业中去,吸取相关知识,为“天才”的那一面,培养土壤,积蓄力量,而这一切仅仅有“泛读”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精读”。

处于信息时代台风眼的我们虽然可以接收海量信息,但千万不要受到冗余信息的影响,而是要坐下来静静地“精读”,坚守“精读”的阵地。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为任务驱动型作为,围绕在今天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现状,不同的人对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精读”,而是需要摄取更多信息量的“泛读”,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怎么看。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泛读”确实可以让我们获取海量信息,我们要看到“泛读”的可取之处,但是如果我们沉溺于这种“泛读”,会产生很多的危害,因此“精读”必不可少。行文过程中要观点明确,要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

1、“泛读”让我们获取知识更轻松

2、请坚守“精读”的堡垒

3、信息时代请不要让精神失序

素材积累:

1、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在眼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洪流中的一叶孤舟。但同时,信息之浪潮又将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姿态联系起来。信息传播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捷,途径之多元,将时代基调从“车马都慢”推进到不必跨出家门,便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信息化时代下的“泛读”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2、诚然,信息化与智能技术的告诉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的获取各种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

世界。“无线”“掌上”“5G”等热门词汇的流行无一不预示着登入网络的门槛之低,几乎人人都能足不出户看世界。然而这种蝗虫过境般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碎片化知识的泛滥,人们失去的不仅是主动的思考模式,也有个人的价值判断。

缺少了对信息及时有效的整合与重组,碎片化知识便如通灌进了一杆只会随风摇曳的芦苇。人云亦云,浮于表面的见解正是人们充当信息化的推手的变现。而这一表现,正在侵蚀着人们真正的精神家园,这样的“泛读”不要也罢!

3、人性的弱点不仅仅在于对可接触事物的拥有化,更是对于易获得事物的贬值化。知识获取的低门槛,造成了知识的不被重视。现如今在这样一个手机电脑随处可见的时代,恐怕像钱钟书一样的天才记忆家很难再成为众人的追捧对象了。有此种漠视知识价值的思维模式,很可能造成人们对于知识的接受、系统性归纳能力的下降。这不是与人们制造出智能机器与学习软件,以助人人们提升自我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初衷相悖吗?那这样的“泛读”又有何用?

层次分析:

本文首先提出观点“社会发展变化再快,也需要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坚守‘精读’的阵地”。然后从三个角度分析“泛读”的危害:让我们忽略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领会;“泛读”让知识和时间碎片化;不能让我们静下心来积蓄力量,从而说明“精读”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我们需要坚守“精读”的阵地。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19.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其意为 A. 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B. 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形成同一崇拜 C. 商朝已经形成统治地方的国家力量 D. 蕴含着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权力模式 【答案】C 2.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谥号中“孝”体现出 A. 嫡长子承袭 的原则B. 事亲事君伦理道德C. 推行独尊儒术方略D. 宽厚待民仁政表范【答案】B 3.唐朝开国后改铸开元通宝以替代西汉以来旧币。并成为后代钱币的一利范式。这一变化 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 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C. 钱币材质与铸造技术更精良 D. 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答案】D 4.(1669年)康熙帝谕户部(明)藩王庄田交与督抚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此举涉及北方及两湖地区土地16万顷、该举措 的实施旨在A. 变更土地占有关系B. 缓和清朝土地兼并C. 推动游牧转向农耕D.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答案】B 5.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超商局的总办。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 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准确的有 ①是主张开眼看世界群体中的一员 ②倡导力师西法以期维护礼教纲常 ③从关注工商科技推演到制度文化 ④逐步深入反思中西文化体用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6.“工业自己,农业中国”是列强对华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下表数据的解读准确的是 1873—1930年我国农产品输出总趋势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2020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5 分)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星轨是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长时间曝光的相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星轨 A. 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 B. 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C. 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是 24 小时 D. 圆圈越大表明恒星越靠近两极 2. 关于星轨的拍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部分学校的天文台都适合拍摄 B. 郊区或者偏远的山区更适合拍摄 C. 中秋节的夜晚是最佳拍摄时间 D. 适合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拍摄 【答案】1. B 2. B 3. 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4. 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此时,王老师 A. 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 B. 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 C. 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 D. 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 【答案】3. C 4. B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导致 T1与T2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 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B. 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C. 大气逆辐射强 D.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6. 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会导致该山体内部比外围地区 A. 降水更多 B. 植被更茂密 C. 自然带垂直带谱更完整 D. 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更高 【答案】5. B 6. D 下图为“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2019 年第19 号台风“海贝思”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台风“海贝思” A.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登陆日本之前强度持续增强 D. 导致日本南部灾情比北部更严重 8. 关于台风“海贝思”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合理的是 ①途经中国海域的货轮要全面停运 ②朝鲜等国需加固海岸堤坝以防范海啸侵袭 ③日本多地要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④台风经过的城市应引导民众向开阔地疏散 ⑤可能受台风影响的城市居民应提前加固门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③⑤ 【答案】7. D 8. D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届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届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U=R,集合A={x|x2﹣2x<0},B={x|x﹣1≥0},那么A∩U B=() A.{x|0<x<1} B.{x|x<0} C.{x|x>2} D.{x|1<x<2} 2.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上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减的是() A.y=x2B.y=x+1 C.y=﹣lg|x| D.y=﹣2x 3.若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b>c B.b>c>a C.c>b>a D.b>a>c 4.已知函数f(x)=ax2﹣x,若对任意x1,x2∈[2,+∞),且x1≠x2,不等式>0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B.C.D. 5.设m∈R且m≠0,“不等式m+>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m>0 B.m>1 C.m>2 D.m≥2 6.已知三角形ABC外接圆O的半径为1(O为圆心),且2++=0,||=2||,则等于() A.B.C.D. 7.已知函数f(x)=则函数g(x)=f(f(x))﹣的零点个数是() A.4 B.3 C.2 D.1 8.5个黑球和4个白球从左到右任意排成一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存在一个黑球,它右侧的白球和黑球一样多 B.总存在一个白球,它右侧的白球和黑球一样多 C.总存在一个黑球,它右侧的白球比黑球少一个 D.总存在一个白球,它右侧的白球比黑球少一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9.设平面向量=(1,2),=(﹣2,y),若∥,则y= .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2021.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中,当苏格拉底的门徒把世界地图拿给老农斯特瑞普西阿德斯,指给后者雅典所在的位置时,老农表示不信,“因为我没有看见陪审员坐在那儿”。这一情节说明 A.雅典公民与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B.陪审法庭广泛存在于雅典社会 C.陪审法庭体现了财产等级制度 D.国家公职人员均由陪审员产生 2.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据此可知,他们的共性是 A.追求自由民主,崇尚法治 B.崇拜功利,强调道德教化 C.抨击天主宗教,反对神权 D.尊重人性,关注人类自身 3.19世纪,西方史学界普遍认为,在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中,罗马人“是文明的象征和传播者”。扩张是“上帝借罗马人之手传播福音”。与罗马对抗的地区人民多被评价为不识时务而受到批判否定。这一认识 A.适应西方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需求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体现近代西方对罗马法的继承发展 D.凸显罗马法对维系帝国统治的效果

4.关于18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①拜伦的《唐璜》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讽刺社会积弊 ②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 ③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 ④默片时代的杰出代表卓别林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1809年,普鲁士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威廉·冯·洪堡开始推行教育改革:废除贵族对学校的特权,实行普遍的义务教育;学校要让人才得到自由的发展,教育要适应自然科学及其研究的发展。洪堡的教育改革 ①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②促成了教育与科研实现结合 ③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④结束了德国社会的贵族特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国王的贤和不肖是国家盛衰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它的制度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A.反对君主制度,推崇民主共和 B.欣赏罗马民主,主张三权分立 C.借鉴罗马经验,主张权力制衡 D.崇尚人民力量,分析国家兴衰 7.19世纪早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傅立叶批判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欧文组织“新和谐公社”“作为向完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过渡的措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 ①阐述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②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 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 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 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 不上的。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 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 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 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5.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B.张溥,明末文学家,曾组织评议时政的团体“复社”,影响甚广。有《七录斋集》传世。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4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 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于是乎,出现了 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你会怎么对他们说?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4分) 春的感知 严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 数学试卷(理工类)2016.1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共40分)和非选择题(共110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U =R ,集合{} 2 |20A x x x =-<,{}|10B x x =-≥,则( )U A B = A .{}|01x x << B .{}|0x x < C .{}|2x x > D .{}|12x x << 2.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上既是偶函数又在(0)+∞, 上单调递减的是 A .2y x = B .1y x =+ C .lg ||y x =- D .2x y =- 3.若 2.1log 0.6a =,0.6 2.1b =,0.5log 0.6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b c a >> C .c b a >> D .b a c >> 4.已知函数2 ()f x ax x =-,若对任意12,[2,)x x ∈+∞,且12x x ≠,不等式 1212 ()() 0f x f x x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 .1(,)4+∞ D .1[,)4 +∞ 5.设R m ∈且0m ≠,“不等式4 + 4m m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0m >B .1m >C .2m > D .2m ≥ 6.已知三角形ABC 外接圆O 的半径为1(O 为圆心),且2OA AB AC ++=0, ||2||OA AB =,则CA BC ?等于 A .15 4 - B .C .154D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试卷2019.5 第一部分(选择题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 13.顾炎武说:“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C.实行强制分户,改变旧有社会习俗 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 14.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15.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4.4倍。其中一部分是从古算书中抄录来的,新增题目中如“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多属于商业内容。该书 ①表明了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 ②体现了古代数学重视应用的思想 ③反映了数学研究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④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光绪初年,唐廷枢受命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礼部侍郎祁世长出来参奏,扬言煤矿邻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皇陵风水,奏请封矿。后经矿务局派人绘图说明陵寝位置和山川形势,保证无碍皇陵风水,方使煤矿得以继续开办。这反映出 A.官办企业受到普遍支持 B.民营企业创业环境恶劣 C.实业救国促进矿业开采 D.以富求强遭遇迷信阻挠

2019级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林财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D.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另一名被害人因想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同学找到贷款公司借钱,自2015年起,从最初借贷的1.3万元逐步累积到欠款100余万元,翻了将近10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 《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高一语文 1

2017-2018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2017.1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币面上所铸符号,有“明、易、燕”等解释,故又称“明刀”、“易刀”、“燕刀”。其背面常铸有文字或符号,一般都是铸地或铸造炉次的标识。其中背文为“齐”者通常被认为是齐国铸造, 其它种类则多称“燕明刀”。据此可知,该货币 ①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和技术②有利于牛耕和铁器技术的推广 ③促进了区域性商业贸易的发展④主要流通于北方的燕国和齐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 “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 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该思想A.提倡广泛地理解 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B.对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 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 实人事的从属地位3.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 大变革,突出表现在①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②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 技术的进步③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④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 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汉武帝时期,董仲 舒的新儒学取代了黄老之学,其原因在于①黄老之学存在缺陷 与不足②藩镇割据加剧威胁了中央集权③新儒学迎合了时代 的需要④丞相与诸侯权力膨胀威胁皇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图所示制 度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C.消除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造成了君主权力旁落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 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 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 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卡 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 一致。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