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信息表达最不规范的传播类型是( B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传播过程中“不速之客”的要素是(B)

A.媒介 B.噪音 C.讯息 D.信宿

3.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 C )

A.精神环境 B.客观环境 C.虚拟环境 D.理想环境

4.托尔曼认为,人类说话只是一种(A)

A.工具 B.社交 C.游戏 D.娱乐

5.美国电视开始摆脱娱乐媒介的局限性,参与总统大选从而染指政治的年代是20世纪(B)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被公认为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者是( D )

A.勒温 B.霍夫兰 C.李普曼 D.施拉姆

7.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发生在(C)

A.1962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92年

8.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五次传播革命,其中第三次传播革命是( B )

A.口语传播 B.印利传播 C.文字传播 D.电子传播

9.我国毕羿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比德国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大约早了( C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10.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与印刷媒介时代相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C)

A.前部落化阶段 B.部落化阶段 C.脱离部落阶段 D.重新部落化阶段

11.在美国媒介舆论监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D)

A.越南战争调查 B.古巴事件调查 C.肯尼迪遇刺调查 D.水门事件调查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指(D)

A.报纸和期刊 B.报纸、期刊和图书 C.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 D.各种大众传播媒介13.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的前提是(B)

A.新闻业的职业性 B.新闻业的独立性 C.新闻业的自律性 D.新阏业的利益性

14.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的媒介运作方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众媒介运行所围绕的核心是(A)A.传播者 B.接受者 C.广告商 D.生产商

15.媒介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是(D)

A.媒介商品化 B.媒介专业化 C.媒介跨国化 D.媒介集团化

16.我国媒介产业中最先实现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是(A)

A.报纸产业 B.杂志产业 C.广播产业 D.电视产业

17.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的功能之一是(B)

A.消遣娱乐 B.麻醉精神 C.满足自我 D.传承文化

18.人际传播的传者和受者(D)

A.角色固定 B.角色模糊 C.角色相对固定 D.角色不断互换

19.部门经理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属于组织传播中的(A)

A.上行传播 B.下行传播 C.横向传播 D.斜向传播

20.新闻媒体在西方之所以被称为“第四权力”,原因是那里的新闻媒体有(B)

A.内幕采访和报道的传统 B.批评政府和官吏的传统

C.在政府机构派驻记者的传统 D.批评各种社会丑闻的传统

21.早期的受众研究误认为受众是消极、被动的,典型观点是(C)

A.“受众差异论” B.“有限效果论” C.“皮下注射论” D.“顽固的受众论”

22.媒介接近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D)

A.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B.密尔《论自由》 C.《联合国宪章》 D.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23.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是( C )

A.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研究 B.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研究

C.佩恩基金会对儿童观看电影的研究 D.二战期间对美国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

24.创新扩散理论认为,新思想、新事物的扩散,其传播过程大多呈( C )

A.L型曲线 B.N型曲线 C.S型曲线 D.V型曲线

25.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设置重要议程来影响(C)

A.传播效果 B.新闻事件进程 C.公众的关注 D.公众的日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布雷多克为拉斯韦尔5W模式添加的环节是(BE )

A.讯息 B.情境 C.媒介 D.受者 E.动机

27.英尼斯把媒介分为时间偏向的媒介和空间偏向的媒介,前者包括(CDE )

A.纸草纸 B.自报纸 C.羊皮纸 D.黏土 E.石头

28.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文献有(DE )

A.《论自由》 B.《权力的媒介》 C.《传播与说服》

D.《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 E.《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29.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

A.湮没了文化的个性 B.湮没了文化的独创性 C.降低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D.降低了大众的审美能力 E.助长了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

30.霍夫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它们是(CDE)

A.框架效果 B.涵化效果 C.免疫效果 D.休眠效果 E.可信性效果

三、名词解释题:本丈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大众传播

32.补偿性媒介

33.《新阔工作者守则》

34.公众表达

35.意见领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怎样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37.新闻专业主义的现实困境表现在哪些方面?

38.为什么说大众传播对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9.当前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40.筒述知识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为什么说传播学经验学派存在着严重缺陷?

42.举例论述受众提高自身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一、传播学基础知识 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 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卢因的代表作是《解放社会矛盾》,并最早提出了“把关”的概念,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是《人民的选择》,并在此书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创立了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验调查法,他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 霍夫兰的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他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曾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并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对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考证。(卢因和霍夫兰一样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到传播学领域) 施拉姆的代表作是《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男人、女人、讯息与媒介——

2008年07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B)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B)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 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C) A.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A)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 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B)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 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D)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 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B)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 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9.下述功能之一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这种功能是( B) A.娱乐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动员功能 D.议题设置功能 10.斯蒂芬森对传播的个人功能提出了( D) A.“个人说” B.“工具说” C.“影响说” D.“游戏说” 11.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B)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C) A.记者 B.校对 C.编辑 D.受众 13.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B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4.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B)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5.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述选项中属于“冷媒介”的是( D)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6.有两个科学家在1895年为无线电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 D)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 17.关于受众的某种理论认为,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同的经验,信奉类似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对事物抱有类似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理论叫( B)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 D.社会关系论 18.受众对大众传播信息的第一个选择是( B)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解释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课程概述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90年代后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一)学习目的: 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媒介现象和问题。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传播学是多门学科交叉整合的结果,与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广告学、 公关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多媒体及网络科学等关系密切。 自学方法 一切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该成为我们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理论的学习是手段,目的在于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去分析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传播学概论》本身是理论课,但不能以背诵理论为最终目标。从实际效果考虑,如果仅仅会背诵而没有理解,考完即忘,则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同学,他们不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简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案例分析,提供多方视点。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想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仅仅阅读本教材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建议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1.阅读相关的传播学作品和理论原著,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理论著述。限于篇幅,教材中引用、解释的语言有限,需要同学们发挥积极主动性课外学习。阅读量越大,对理论的理解越透彻。 2.如果有兴趣的话,尝试对当今出现的一些媒介现象进行分析。多多翻阅业内核心期刊杂志,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所学去加以解释,同时比照其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观点。这将对理论学习极有助益,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亲和力。

2006年0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B)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D)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B)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D)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D)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A)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B)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B)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C)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A)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D)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B)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C)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A)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B)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C)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A)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D)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C)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 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1

简答题 1.简述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施拉姆被称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是历史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的学科出发,为传播学做出某个方面的贡献,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成果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门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具体说,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间就中心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的许多人称为当代传播学界的佼佼者。他还出版编辑了近30部著述,约500W字,其中《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的过程和效果》至今仍是初学者的必读文献。他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的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2.简述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各自的特点和不足 传统学派又叫经验学派、实证学派,是起源于美国,并历来由美国学者执牛耳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法,重视从实验出发的微观研究,强调一切杰伦都要来源于精确的实验。缺点在于,一是过于偏重微观研究,而是过分依赖定量方法,三是维护现行体制,缺乏批判的眼光。批判学派是在60年代接起的以欧洲学者为主的研究派别。它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于批判,换句话说,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媒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它的缺点是滑向了另一端:过分轻视微观、中观研究和定量、实证方法。 3.简述“沉闷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或“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简述传播学间就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三:科学性、操作性、综合化与定量化。其表现分述如下 (1)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2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3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4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2)操作性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 1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 2解释,即对研究对象和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做出的解释 3预测与控制 (3)综合化于定量化。综合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5.梅罗维茨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00642传播学概论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组织内部有很多不按组织指定的“职能线路”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的沟通渠道是 A、正式沟通渠道 B、非正式沟通渠道 C、自上而下沟通渠道 D、自下而上沟通渠道 2、1948年,拉斯韦尔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5W传播模式,这篇论文是 A、《宣传·传播·舆论》 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C、《大众传播和大众鉴赏》 D、《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3、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讲有三个要素,即讲者、听者和 A、场地 B、时间 C、条件 D、内容 4、现代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是 A、文献 B、录音笔 C、问卷 D、实地观察 5、有学者认为,很多传播行为属于工具性行为,即使是自我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这位学者是 A、皮亚杰 B、霍克海姆 C、托尔曼 D、斯蒂芬森 6、怀特的把关研究的缺陷是过分强调 A、把关人的任职资格 B、与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 C、把关人的独立权限 D、把关人所在媒体的环境因素 7、大众传播中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新闻信息 B、商业信息 C、教育信息 D、娱乐信息 8、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三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A、“皮下注射论” B、“培养理论” C、“有限效果论” D、“知沟理论” 11、格伯纳等学者提出的“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一种传播媒介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方面的作用,这种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12、下述学者中,被视为传播学传统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A、奇斯曼 B、阿列克谢耶夫 C、霍克海姆 D、拉扎斯菲尔德 13、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第一层次的是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自我传播 D、人际传播 14、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整合机能 B、导向机能 C、反馈机能 D、创新机能 15、有学者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出发,重新定义了“功能”的概念,并提出了与功能相对的“功能失调”概念。这个学者是 A、默顿 B、赖特 C、麦奎尔 D、加纳姆 16、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7、有种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选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这种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选择性因素理论 18、蒂奇诺等学者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有多种因素会导致“知识沟”的不断扩大,但主要因素是人们 A、社交范围的差异 B、传播技能的差异 C、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已有知识存储的差异 19、“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如报纸的读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的把关模式是 A、怀特的把关模式 B、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C、巴斯的把关模式 D、布雷多克的把关模式 2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地球村” B、“媒介有冷热之分” C、“媒介即讯息”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最新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信息表达最不规范的传播类型是( B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传播过程中“不速之客”的要素是(B) A.媒介 B.噪音 C.讯息 D.信宿 3.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 C ) A.精神环境 B.客观环境 C.虚拟环境 D.理想环境 4.托尔曼认为,人类说话只是一种(A) A.工具 B.社交 C.游戏 D.娱乐 5.美国电视开始摆脱娱乐媒介的局限性,参与总统大选从而染指政治的年代是20世纪(B)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被公认为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者是( D ) A.勒温 B.霍夫兰 C.李普曼 D.施拉姆 7.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发生在(C) A.1962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92年 8.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五次传播革命,其中第三次传播革命是( B ) A.口语传播 B.印利传播 C.文字传播 D.电子传播 9.我国毕羿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比德国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大约早了( C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10.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与印刷媒介时代相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C) A.前部落化阶段 B.部落化阶段 C.脱离部落阶段 D.重新部落化阶段 11.在美国媒介舆论监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D) A.越南战争调查 B.古巴事件调查 C.肯尼迪遇刺调查 D.水门事件调查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指(D) A.报纸和期刊 B.报纸、期刊和图书 C.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 D.各种大众传播媒介13.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的前提是(B) A.新闻业的职业性 B.新闻业的独立性 C.新闻业的自律性 D.新阏业的利益性 14.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的媒介运作方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众媒介运行所围绕的核心是(A)A.传播者 B.接受者 C.广告商 D.生产商 15.媒介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是(D) A.媒介商品化 B.媒介专业化 C.媒介跨国化 D.媒介集团化 16.我国媒介产业中最先实现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是(A) A.报纸产业 B.杂志产业 C.广播产业 D.电视产业 17.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的功能之一是(B) A.消遣娱乐 B.麻醉精神 C.满足自我 D.传承文化 18.人际传播的传者和受者(D) A.角色固定 B.角色模糊 C.角色相对固定 D.角色不断互换 19.部门经理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属于组织传播中的(A)

00642全国年7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 年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非正式传播的是 A、自上而下的传播 B、自下而上的传播 C、纵向传播 D、不按组织职能线路的传播 2、大众传播的信息流动基本上属于. A、横向流动 B、多向流动 C、单向流动 D、双向流动 3、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从小到大位于第四层次的是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人际传播 4、世界上最早的大众化报纸诞生于 A、18 世纪初 B、19 世纪初 C、18 世纪中叶 D、19 世纪中叶 5、传播学早期的几个奠基人中有两个来自欧洲,一个是卢因,另一个是 浙00642# 传播学概论试题第1 页共6 页

A、拉扎斯菲尔德 B、拉斯韦尔 C、霍夫兰 D、赖特 6、首次从学科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李普曼 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 D、施拉姆 7、在传播学中,认知—表述过程也被称为 A、发信 B、受信 C、编码 D、译码 8、下列传播模式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9、在传播学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 A、语义分析 B、符号分析 C、传播效果研究 D、随机抽样研究 1O、在控制实验中,要使各组被试对象的个别差异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互相抵消,对这些对象的分组应该采用 A、平衡分组 B、结构分组 C、随机分组 D、恒定分组 11、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特点,即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12、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A、控制组 B、实验组 C、观测组 D、比较组 13、赖特对传播的功能作了重要补充和阐述,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 A、信息功能 B、娱乐功能 C、社会整合功能 D、麻醉精神功能 14、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浙00642# 传播学概论试题第2 页共6 页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简史

1、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和其他传播学思想的欧洲先驱 2、西梅尔在他的一生中,有两本重要的著作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者产生了影响,一本《陌生人》,另一本讲述的是“网络理论”的《团体分支机构之网》 3、施拉姆在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传播学》 4、拉斯韦尔提出的五种传播研究 (1)对“谁”即传播主题的研究,为控制分析 (2)对“说什么”即传播内容的研究,为内容分析 (3)对“通过什么渠道”即传播媒介的研究,为媒介分析 (4)对“对谁说”即传播接收者的研究,为受众分析 (5)对“产生什么效果”即传播效果的研究,为效果分析 5、勒温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把关人”理论,也称“守门人”理论 6、场论:勒温吸取了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并赋予其某种适合心理学的特殊意义 7、群体动力理论:勒温被整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吸引,他潜心研究两者在大众传播方面的奥妙,并将心理学知识与传播学研究对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逐步发展出“群体动力理论” 8、两级传播理论:即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 9、虚拟环境:李普曼认为“虚拟环境”是个人在他的头脑中创造的图画,即外在世界影响了人们头脑中的图像 10、刻板印象:李普曼认为,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以便为这闹哄哄的、模糊不清的混沌世界提供解释 11、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传播学领域的创始人,也有人称他为“伟大的概括者” 12、批判学派具有的特点: A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B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C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 13、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包括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 14、霍尔是伯明翰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被人尊称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 15、“文化研究”学者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6、传播学界的两个主要学派,即常说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7、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有三大方面的差异,包括研究选题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对现有政治、经济秩序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倾向的不同 18、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对于资本主义现行制度持有的不同意见 【经验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多元社会,大众媒介就是能改进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大众媒介可以为受众提供有关社会问题的信息,以此推动社会变革。 【批判学派】认为大众媒介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对公众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武器,是控制公众、维持现存制度和阻碍社会变革的力量。

4月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64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上世纪 70 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 受信、 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 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l 、 A 、 施拉姆 B 、卢因 C 、 拉斯韦尔 D 霍夫兰 A 、 麦克卢汉 B 、 霍夫兰 C 、 布雷多克 D 、 梅罗维茨 3、 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A 、 拉斯韦尔模式 B 、 德福勒模式 C 、 布雷多克模式 D 、 申农—韦弗模式 A 、 信源 B 、传播单位 C 、 信宿 D 反馈机制 5、 A 、 客观、系统、定量 B 、全面、准确、完整 C 、 客观、系统、定性 D 全面、准确、规范 6、 A 、 控制组 B 、 实验观测 C 、 实验组 D 、 实验条件 7、 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丹尼尔 B 、 赖特 C 、 麦奎尔 D 、 怀特 8、 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2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ll 、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 、 工具说” B 、“游戏说” C 、 社交说” D “麻醉说” 9、 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 、 记者 B 、广播电视 C 、 编辑 D 传播媒介 A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 、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 、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 、 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A 、身体语言 B 、 类语言 C 、自然语言 D 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生成语言 A 、语言是静态的 B 、语言是抽绎的 C 、语言是有限的 D 语言是归纳的 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A 、兹活里金 B 、费森顿 C 、尼普科夫 D 波波夫 14、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 文字印刷传播时期又称( A 、部落前文化时期 B 、部落文化时期 C 、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 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5、有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选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该 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A 、个人差异论 B 、社会分类论 C 、社会关系论 D 选择性因素理论 16、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最后一关是受众的 A 、选择性注意 B 、选择性暴露 C 、选择性记忆 D 选择性理解

2010年07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C)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D)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A)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A)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C)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 关键是( D )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C)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D)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 )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B)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B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B)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B)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B)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5、有学者认为,人们从自己所在环境中习得看法和态度,并形成了自己的心理结构。该观点属于受众理 论中的(A)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选择性因素理论 16、选择性因素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A)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7、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其核心理论是(A)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8、霍夫兰等人研究发现,就电影的宣传教育效果而言,《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纪录片只在一个方面是卓有 成效的。这个方面是(B) A、鼓舞士气 B、传达战况信息 C、振奋精神 D、激发对敌仇恨 19、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A)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0、格伯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认为,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中,作用最显著的传播媒介是 (C)

00642传播学概论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64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 A. 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A.1981年 B.1982年 C. 1983年 D. 1984年 3.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恩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共代襄是 A.芝加哥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 法兰克福学派 D. 伯明翰学派 4. 将传播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的根据是 A.传播内容不同 B. 传播效果不同 B.使用符号不同 D. 使用场合不同 5. 15世纪40年代,金属活字排版印捌术以及邸尉机昀问世,使得文字信息哟枧械化生产稀复制成为可能。它们的发曙者是 A.蔡伦 B. 吉登堡 C. 毕昇 D. 富兰克林 6.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A.媒介是人体酶廷僻 B.媒介的凉热之分 C.媒介即讯虑 D.地球村 7. 近代报刊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致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 政治媒介化 B. 媒介大众化 C. 媒介集团化 D. 媒介政治化 8.对美国媒介的舆论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 A.“炉边谈话" B. 肯尼迪遇刺 C.“水门事件” D.克林顿性丑阐 9.传播学测源于 A.欧洲 B. 非洲洲 C. 亚洲 D.美洲 10.印刷传播容易打破权力的集中和垄断,是因为印刷传播具有

全国2020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无关的信息干扰,可看作是() A.信息匮乏 B.信息反馈 C.信息低量 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认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传播媒介所担负的职能是() A.思想控制 B.社会控制 C.外部控制 D.内部控制 3.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效果也称() A.示范效果 B.心理归因效果 C.视野制约效果 D.累积效果

4.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A.不固定的把关人 B.重要把关人 C.次要把关人 D.主要把关人 5.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 A.他律 B.内律 C.自律 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指定法 B.日历法 C.系统抽样法 D.等距抽样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费用相对来说最低的是() A.问卷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控制实验法 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9.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缺乏批判精神 C.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学术观点过时 10.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 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

11.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社会传播 12.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13.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 A.授予地位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传递信息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14.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A.网络传播 B.跨文化传播

00642传播学概论201410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64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李普曼说,对于我们仍然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我们的认识是何等的 A.直接 B.间接 C.熟悉 D.陌生 2.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 A.“媒介的压力” B.“环境的压力” C.“工作的压力” D.“个性的压力” 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二是 A.情景 B.媒介 C.反馈 D.噪音 4.勒温对传播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 A.“培养”理论 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理论 D.“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5.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设置社会的“议程”,这个观点最早出自美国著名政治专栏作家 A.罗杰斯 B.李普曼 C.普利策 D.赖斯顿

6.传播学批判学派诞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7.广播真正成为大众传媒的时间是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8.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A.“媒介即讯息” B.“地球村” 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D.“人性化趋势” 9.所谓跨媒体融合,主要是指 A.报纸、杂志和图书的融合 B.广播、电视和电影的融合 C.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融合 D.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10.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威力来自 A.新闻本身 B.新闻背后的民意 C.新闻揭示的细节 D.发表新闻的机构 1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 B.集权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大致有五个共同点,其中第一个是 A.维护国家安全和司法公正 B.尊重他人名誉和隐私,不得诽谤中伤他人 C.新闻要真实、客观、公正,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D.以正当方式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 13.经济信息的公开发布,最早出现在16世纪初的 A.荷兰 B.意大利 C.西班牙 D.葡萄牙 14.大众传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 A.监督市场秩序 B.传递和解释经济信息 C.刊登商业广告 D.促进和发展媒介产业 15.经济信息的解释性报道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