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文档]HTML5技术在气象服务信息多终端展示方面的合理应用

[其他论文文档]HTML5技术在气象服务信息多终端展示方面的合理应用
[其他论文文档]HTML5技术在气象服务信息多终端展示方面的合理应用

HTML5技术在气象服务信息多终端展示方面的合理应用

1991年8月6日,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站随后作为应用于网站页面显示的HTML语言(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于1993年6月作为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工作草案发布,直至2014年10月28日W3C(万维网联盟)正式发布HTML第五次重大修改,即HTML5。

HTML5的出现赶上了互联网在多终端大规模应用的黄金时代。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量与及时性与日俱增,阅读信息占据人们日常的黄金时间和碎片化时间;同时信息展现渠道也覆盖了众多终端设备,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发展到移动设备,各行各业的信息也通过多终端服务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分支,气象服务信息在决策、公众、专业与科技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应用HTML5技术在多终端设备上传播与展示气象服务信息是大势所趋。HTML5技术能够满足适配与兼容多终端设备的展示需求,具备三维、图形及显示特效的展现能力,有利于最大化提高网络气象信息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与用户黏性。

1 气象服务信息在多终端展示方面的迫切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天气趋势、实时变化、风雨影响、突发灾害等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气象信息,公众需求更为迫切。为迎合需求,气象部门面向各类受众研发出各种气象服务信息与产品,仅以预报为例:从短期预报到长期预报、从站点预报到格点预报、从常规预报到精细化预报、从人工预报到模式预报,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如何将气象信息通过更多的渠道第一时间发布这一问题成为气象部门面临的重要障碍之一。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面向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主要有:报纸、电视、电台、农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传统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4G技术的普及,传统渠道发布被逐渐压缩,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平板和智能电视等设备逐渐占据核心传播渠道,形成多终端服务的方式,多终端技术也成为气象部门为公众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网络环境,气象服务信息能够在多终端上展示与更新,对公众的日常生活提供辅助气象信息,甚至能够起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目前,气象网站上的图表、数据大部分还是以flash为基础展示,并未使用到HTML5的相关技术,会出现在没有装flash插件的电脑上无法正常显示的现象。已经被气象网站广泛应用的Echart软件系统,推出了基于HTML5的图表应用,自动兼容PC端和移动端。以中国天气网为例,PC、Android、iOS均能正常显示,且不需要装任何插件。

2 HTML5在多终端展示的关键技术与优势

拓宽气象服务信息的展示渠道,丰富多终端设备的展示内容,应用HTML5技术是最佳解决方案。HTML5是万维网的核心语言,进一步丰富和增强了HTML标记语义、设备兼容性、图形特效、本地存储,以及更强调了CSS3(层叠样式表)和JavaScript的结合能力,使页面布

局更清晰、特效更丰富、展示更美观、适配更简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给HTML5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目前,智能终端采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谷歌)、iOS(苹果)、Windows Phone(微软)、Symbian(诺基亚)、BlackBerry OS(黑莓)等。由于系统平台不同,应用软件无法兼容,导致多平台开发与更新周期长,移植困难。通过引入HTML5技术,将native app(本地原生应用)开发转向web app(网页应用)加载浏览器引擎的开发,可实现跨越多终端的敏捷迭代,成为app开发商应用的核心解决方案。

2.1 丰富的标记组成

HTML5技术基于原有标准之上增加了众多标记。相比HTML4,HTML5丰富了表单、视频、音频、拖放、画布、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伸缩矢量图形)、地理位置、存储、缓存和Webworker等内容,使标记表达更清晰易懂。

HTML5技术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加强了标记的语义化,便于程序员快速理解与编写网页布局。一个基本的网页布局包括头部、导航、文章内容、右边栏和底部模块。使用HTML5技术书写代码,页面模块全部通过标记直接命名,后利用CSS3样式控制标记位置,使文档结构更加清晰,可读性强,更有利于网站SEO(搜索引擎优化)工作的开展,提升网站品牌。

2.2 多终端的兼容性

HTML5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业内引起质疑,质疑的焦点就是浏览器兼容性的问题。目前,核心浏览器包括Internet Explorer(微软浏览器)、Firefox(火狐浏览器)、Chrome(谷歌浏览器)、Opera(欧朋浏览器)、Safari(苹果浏览器)五大品牌,每款浏览器的排版引擎均有差异。同时,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开发一些综合浏览器,将五大浏览器的排版引擎进行封装与整合,有的公司甚至进行了深度开发,使浏览器具备多模式切换功能,如:搜狗浏览器、傲游浏览器、360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世纪之窗浏览器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这一现状导致了采用同一套HTML、CSS和JavaScript的页面代码,却展示效果略有差异。表1所示为HTML5一些核心的新特效在五大浏览器的支持情况。可以看到,新版的五大浏览器均支持显示HTML5的核心特效,但是微软的IE系列对HTML5的特效支持效果不佳。

伴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相互促进、不断发展,操作系统与浏览器也在快速更新迭代。一批老版本的浏览器因为速度慢、体验差被淘汰(如: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的IE6与IE7),从而使得HTML5技术又显生机。同时,国内互联网公司研发的浏览器以功能性强、安全性高、体验人性化等特点,更受网民青睐,这些浏览器一律采用最新的排版引擎,对HTML5技术的支持较好。目前,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将旗下网站全部调整为HTML5技术搭建,凤凰、网易、新华、新浪、当当、携程、优酷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先驱也相继完成了网站HTML5化的建设,一些新兴网站直接采用HTML5技术建站。行业内部采用的策略是:在保证不支持HTML5技术浏览器的基础功能前提下,全面支持展示更具人性化的HTML5体验效果。

2.2.1 多媒体标记

在HTML5标记中新增了和标记,用于插入音频和视频文件。该标记彻底解决了网页视频播放的兼容性问题。在没有音频和视频标记之前,网站播放视频一般使用通过第三方插件研发的播放器,而有些设备不支持第三方插件,这样将导致同一个页面部分设备不能播放,例如:以苹果和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不支持flash播放器。

对于HTML5中的和标记,完全依托于各浏览器自行支持,所使用的播放器也由各大浏览器公司自行研制,因此标记支持的格式也略有差异。为了使多终端支持网页播放视频,当前一般网站使用判定终端类别分别处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使用JavaScript代码获取HTTP 请求消息头中的UA(用户代理信息),通过UA中关键字判断用户设备。如果用户设备为iPhone、iPad、iTouch和Android等移动设备,网页使用标记打出。如果非移动设备,网页继续使用第三方插件播放器打出。通过此方案,基本保证网页视频在多终端播放的兼容性,也解决了网页视频在低版本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的播放支持。

2.2.2 本地化存储

对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来说,关联与记录网民多次请求信息是个重要技术要点。HTML5技术解决本地化存储问题。其次,数据存储大小也大幅提升,一般浏览器支持5M 的存储空间,等于为页面临时提供了一个微型数据库,减轻服务器的请求压力。

3 采用HTML5技术在气象服务信息多终端上展示

针对气象服务信息,HTML5技术可提供众多支撑,以下将重点介绍三种与网络气象服务密切相关的技术,即响应式布局、图表技术和经纬度定位技术。

3.1 响应式布局

随着多终端的出现,给网站建设者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各种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一致,造成网站无法适配。很多网站的解决方法是: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网页,例如在已有PC 版的前提下,继续提供一个mobile版本、iPhone和iPad版本。如此开发,增加了架构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研发与运维成本,仅适用于具备充足维护能力的门户网站使用。此时,基于HTML5技术研发的响应式布局技术,解决了多终端适配的问题。

3.1.1 响应式介绍

响应式布局是Ethan Marcotte在2010年5月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实现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这个概念的出现给低成本的移动端网站搭建提供了新思路,能够替代通过服务器端或网页获取用户请求的UA判断设备类型做指定版本跳转的解决方案。响应式布局可以为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界面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随着当前不同屏幕、不同分辨率移动设备的普及,该技术将会被更多网站选为解决方案。

3.1.2 实现

响应式布局核心技术路线是利用HTML5和CSS3的Media Query(媒体查询)功能精确限制

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同一媒体的不同条件。功能支持使用min和max用于表示大于或等于和小于或等于限定浏览器可视区域的边界条件,也能按照设备的宽高、渲染窗口的宽高、手持设备的方向、画面比例、设备比例等值组合设定媒体类型的条件。

响应式布局的优点是面对不同分辨率设备灵活性强,能够快捷解决多设备显示适应问题。响应式布局的不足是不太适用于大型网站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站、结构层次简单的网站上使用。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网站可使用本技术,确定适配几种屏幕分辨率开展研发工作,能够降低后期维护多种终端网站的成本。

3.2 图表技术

在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时,一般会将难懂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柱状图和饼状图等图形,便于公众直观理解数据的含义。在HTML4技术时代,网站主要嵌入使用第三方插件研发的图形产品,如flash图形,这就要求浏览器本身必须安装第三方插件。在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第三方插件加载缓慢,甚至会加载失败,导致浏览器卡顿,更大的弊端在于第三方插件的兼容性,如:部分移动设备不支持flash插件,无法实现多终端显示。HTML5技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此类问题。近期由于HTML5的绘图效果俱佳、兼容性好,部分PC和移动设备浏览器的开发商宣布将不再支持部分第三方插件。

3.2.1 实现

针对Echarts的使用需要分两方面实施。第一是对前端样式展现进行配置,第二是用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方式请求获取后台数据(气象服务信息),Echarts来加载数据。

首先为Echarts准备一个具有高宽的DOM容器,初始化时加载Echarts,同时选定需要加载的属性进行配置。其次,将需要动态加载数据的配置放入AJAX的success:function(){}中进行处理,定义一个容器接收即将动态加入数据的配置项的数组,后对后台返回过来的数据进行遍历。最终,将遍历出的数据赋给容器中的相应属性。

3.3 经纬度定位技术

当前,气象信息服务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发布,更强调与受众的基本属性直接关联,基于位置的服务就是气象信息服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常见获取终端的定位方式包括:无线网络定位、IP(网络互连协议)定位、手机基站定位和经纬度定位等。在多终端上展示气象服务信息网站内容时,最常用、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为IP定位与经纬度相结合的方式。

3.3.1 概述

经纬度定位使用的是HTML5 Geolocation接口获得用户的地理位置。该方法兼容支持Internet Explorer9、Firefox、Chrome、Safari以及Opera浏览器调用。对于移动设备具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或北斗卫星定位的设备,经纬度获取更为准确,如智能平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

面向气象服务信息适配多终端设备展示,首先判断是否为移动设备,如果确定为移动设备,可直接获取设备的经纬度信息,利用经纬度信息判断用户的地理位置,推送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象服务;如果非移动设备或用户禁止定位自身设备,可直接通过自研的IP定位接口获取设备的IP信息,通过IP确定用户地理位置(当前IP定位仅限到市级),并推送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象服务。

3.3.2 实现

应用HTML5实现经纬度定位时,需要编写JavaScript代码通过navigator.geolocation 对象获取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该对象包含三个方法,即getCurrentPosition、watchPosition和clearWatch。其中getCurrentPosition方法为获取设备经纬度的方法,能够提供经度、纬度和海拔信息;提供的以米为单位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精确度;提供以米每秒为单位的设备的当前对地速度;提供智能设备当前移动的角度方向等内容。

4 结论

HTML5技术作为新一代Web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在多终端应用领域的突出作用,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应用的核心技术。通过使用HTML5技术,辅助气象服务信息在PC和移动设备等多终端上展示内容,能够减少Web研发的复杂度、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后期运维成本,同时也能够拓宽支撑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增强气象服务信息与公众的关联性,提升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用户体验,为建设以人为本网络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储备。

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全文如下: 一、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 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 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 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 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 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 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 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 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 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 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 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 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 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 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 知识,效率大大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我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我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一、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一切认识、求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每堂新课对学生来说更是充满着无比的好奇,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会带给学生变化多端的画面及特殊的音响效果,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触景生情。多媒体展示中,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更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兴趣也在不自觉中增加了,教师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 运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拓宽课程资源,看到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农村远程教育中的素材就是有效的资源,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他们所喜欢的动画片、故事片、安全常识片等。通过观看综合资源片不仅教育了学生崇尚科学,珍爱生命,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三、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教学课件,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对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是通过板书分析、提问探讨的办法来解决。用多媒体手段后,可以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问题场景,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中,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教学内容从抽象转为具体,从复杂转化为简单,从不可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时代的教学理论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运用图、文、声并茂,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情境,刺激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制作课件,构建一个个问题情境,课堂上进行适当操作、控制,就能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观察、判断、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创造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五、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作升华的小结,布置多样的作业。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小结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一堂成功的课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的小结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后,声画与共,表现力强;用演示文稿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得出答案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还可播放本堂课的重点片断,作为本节课核心内容的升华;根据目标要求,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编成有分量、有代表性的几道题,学生通过所展现当场巩固练习或课后作业,学生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前童小学童晶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 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 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 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 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 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 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 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 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 如今,在多媒体与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已迈入了信息社会的新纪元,而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教师,更是踏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老师,网线插上了吗?上会儿网吧?”……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类似这样的想法。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的无奈到现在的思索—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的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有所得?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解决好。经过不断分析思考及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

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的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有关。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电脑的维护,传达各种通知,分发邮件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是一个打杂的活,工作的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 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分析。我所教的是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科目比小学要多,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仅仅有五分的考核科目上?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是一门可以放松娱乐的课程。 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信息技术课这五分,占整个升学分数比例太小太小,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被班主任留到班级干其他的,或是惩罚学生不让上信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常被误解为网吧类型。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了改变种种不正常和不健康的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发挥网络优势提升教学效益

发挥网络优势提升教学效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主要?这样几大优势: 一、自主性: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资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1.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些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在执教《统计》一课时,教师没有单纯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而是让学生上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对象的相关资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统计的材料也包罗万象,有关于环境方面的,有关于生活方面的,还有关于宇宙星际方面的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统计的方法,而且也能了解到多方面的信息。又如在执教《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内容(包括闰年的来历;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特别少?为什么七、八月份是相邻的两个大月?……),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进而展开研究性学习。2.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执教《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提供了动画(出示一个长方形。按钮一:宽不变,长延长;按钮二:长不变,宽延长;按钮三:长和宽同时延长;)让学生细心观察后,寻找出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因素。在明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记录下所拼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探究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自主性也被调动起来了。3.在多媒体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二、交互性: 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性却极为有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就向学习者提供支持,为他们创设一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教学设计公开课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一(1)。 题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大教师必须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出适合当代学生的一套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引言。 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学校,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信息素养。因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然而,长期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低效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2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20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 学习了信息技术之后,我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这些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内容光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的情况,这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获取网络信息、扩大课堂信息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能在网络上进行有目的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信息资源,生生、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并通过资源收集再利用、再发现知识。 三、信息技术帮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归课堂。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一幅美丽的图片或一信息技术帮助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样

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我任教的学科,教师在这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教师没有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课中,内容多、时间紧,为了让学生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采用了制作课件,用动态画面提供示范,导控实验步骤,让学生清晰看到一个变化过程,并能通过现象获得较准确的结论。再如,电流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三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动态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电流方向画面,直观化、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一等奖)

浅谈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重大影响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也会看到信息技术不仅在语文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优势效果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无形之中对教育教学产生着变革。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那么,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成为了全国各中小学校亟需攻破的难题。当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方式的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现如今,我们开始推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对新世纪中的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成为了我们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巧妙运用成为我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对新课改当中的语文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表演”得好差是课堂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是一个被忽视了内心感受与兴趣爱好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一些较年长的语文教师,他们深受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其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注意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主观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还课堂给学生呢?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老师们众多的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催动下,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精神愉悦感动大大的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也就促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课堂。 《走进大自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性的案例。课前导入的这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1、区域内展开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使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4、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5、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6、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7、“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困难的讨论 8、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9、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10、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11、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12、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13、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14、算法与程序设计之我见 15、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6、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 17、如何在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1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小报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19、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点评 20、让LOGO语言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21、机器人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22、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新探 23、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24、以情促兴以兴促行以行促果——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教学 25、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运,有效实施任务教学 26、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学习模式Big6的应用 27、“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8、异构校园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 29、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30、初探如何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1、优化导入技巧让课堂“活”起来 32、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实行评价的一点尝试 3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34、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35、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做博客 36、重视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37、充分发挥课件室职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38、简约而不简单 39、新课程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初探 40、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与水平研究 41、《基于BLOG环境下的教师成长之路》 4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性研究与实践 43、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4、如何调控信息技术的教学 45、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初探 46、让多媒体走进作文课堂 47、试论使用信息技术与改善学习方式 48、培养学习举趣,提升信息素养 49、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0、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51、小议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52、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53、自主与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 54、谈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55、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价值的点滴思考 56、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57、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58、优化教学,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论文|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信息技术的论文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信息技术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产物,在信息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是医院管理发展的方向。一个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收费系统、住院病人收费系统、医嘱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将传统的医院建设成为电子医院,用电子化信息取代传统的信息,网络互连、信息交流,更好地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能确保整个数据处理工作的准确和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临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医院临床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 运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医嘱使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减少差错,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②增加了医疗收费的透明度。③为医院管理提供便捷、可靠的信息和数据。④是减轻了医、药、护人员的工作负荷。 2医院管理系统的组成 (1)硬件组成。主要包括①服务器。它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医院所有的信息全部储存在里面,所以它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服务器采用双机备份。②工作站。用户操作的PC机及其外设。 PC机全部和服务器相连。③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光纤、双绞线、UPS、机柜等,它们是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 (2)软件组成。主要包括①桌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XP等。②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如windows 2000Server,windows 2003 Server等。③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SQL Server。④软件开发工具。主要有Delphi等。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在门诊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门诊操作员根据医生处方,把病人药品,检查项目输入电脑,随时给病人打印发票,在发票上具体写明了收费明细,不仅病人对收费一目了然,也方便了医保中心和各保险公司的审核,大大方便了患者。医保患者可以凭医保卡到医保窗口进行划价。收费可以随时生成操作员收费台帐,使现金和帐目随时可以核对,账目一目了然。 (2)在住院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住院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采用计算机处理。网络系统以每个住院病人的信息源为基本信息单位,从办理入院手续开始贯穿整个住院医疗全过程直至出院。此程序为先入院登记;计算机自动生成病人的住院号、ID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预交款等通过网络信息传送到相应的病区,病区收到信息后安排床位、输入病人医嘱,根据医嘱生成相应的检查费和药品费用。病人出院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性质办理出院;如现金、医保、农合等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病人因缴现金和可报销的金额,节省了出院时间。住院病人信息采用计算机处理,帐务清楚,减少了环节,堵塞了漏洞,规范了财务核算。以往记账划价,随意性大。特别在出院时随意减免病人费用,导致漏费现象,应用HIS管理和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的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的论文 [摘要]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性特别强,需要记忆也很多,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上好每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在几年的中学教学中,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结果表明非常有效,以下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方法。 一、打破教材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完全按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教学,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把章、 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中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都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老师上来就重复初中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上机也是文字输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我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中学课程的第四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每当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时我再转回去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的 兴趣也会逐渐浓厚。因此,打破教材的线性次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其他的教学手段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外,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可是在会考的时候还是要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补充,如: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信息的表示等等。 二、讲授教学,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中学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学。 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等等。 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刚刚入学的中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小学教师新教法的适应和接受的阶段,小学阶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这样传统学习方法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十分有利。 三、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 示范教学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另外,通过演示,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切入点,逐步向教育信息化前进。本文基于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期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是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切入点,逐步向教育信息化前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它的思想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伴交流及教师的点拨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的实质是“做中学”。美国的“hand 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 ”等科学教育实验计划与“ 做中学”都是相似的, 他们已分别经历了14年和5年的研究摸索,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任务驱动法”通俗的说就是提出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认真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学生们有了任务和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任务”完成了,说明相关知识点掌握了,会提出另外一个“任务”,另外一个目标。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建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习课程完毕后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任务驱动法”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授课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定位模糊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人习惯这样称呼,并且许多学校还是完全按照原来计算机课程进行开设的,不少人依然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完全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而计算机则是进行信息技术处理的必要工具。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把握社会信息动态,了解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缺乏,主要表现在,知识上和技术上。对信息的获取和分解能力低,不能够真正掌握和吸取信息要点的涵义,在课堂上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对信息时代传播的信息新闻和技术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