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测量白皮书

云计算测量白皮书
云计算测量白皮书

云计算测量白皮书

暨20GHz以上数字系统测量要点和方案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孙灯亮

前言

云计算是后IT时代推动力量之一。

云计算系统对数据带宽要求非常巨大,使得整个数字系统的单根信号速率突破20Gbps,甚至达到28Gbps的超高数量级。超过20GHz的数字系统,对各种电路和信号的要求达到了异常苛刻的境界,电路和信号的测量成为必不可少的研发环节。表/图1列出了关键的测量内容和需要使用的相应的测试仪器。

表/图1. 20GHz以上数字系统关键测试内容和相应的测试仪器

下面按测试内容展开介绍具体测试要求和要点,测量方法,以及专业仪器的核心指标或原理,以供产品经理,技术专家,或工程师参考。

20GHz以上高速背板测量

对于用于云计算的电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服务器矩阵等,高速背板是关键的互连部件。高速背板里面需要走几十对到几千对高速差分线,现在典型的信号速率是 6.25Gbps,10.3125Gbps,随着云计算对数据带宽的要求,需要信号速率突破20Gbps,甚至达到28Gbps。高速背板设计成为云计算设备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图2是一个典型的高速背板样品,两边简单单板是用于高速背板性能测试的测试夹具。测试夹具与背板接触部分是高速连接器,通过特制的SMA/3.5mm/2.4mm等同轴连接器与仪器仪表连接。

图2. 典型的高速背板样品

衡量高速背板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图3所示。

表/图3. 高速背板典型性能参数

测量3.125Gbps以上的高速背板,主要通过高性能矢量网络分析仪来实现。N52XX是典

型的高性能网络分析仪,表/图4列举了N5245A网络分析仪的性能参数。

表/图4. N5245A网络分析仪典型性能参数

对于高速背板测试来说,最难最复杂的是校准。但是,必须通过校准把测试电缆,测试夹具等的误差去掉,才能真正得出高速背板的性能参数,才能确定高速背板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才能把测试得到的S参数作为模型以供仿真软件使用。为此,配合网络分析仪硬件使用的物理层测试系统PLTS软件,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题。

PLTS软件不仅仅从时域,频域等多角度测试高速背板的性能参数,还能够建立自动测试流程,快速验证测试结果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同时生成测试报告。

除此外,PLTS还支持各种校准技术,以进行精确和快速的校准,这是PLTS软件的关键价值之一。这些校准技术如图5所示。最简单的校准技术是端口延伸(Port Extension)和时域门(Time Domain Gating),次之是归一化(Normalization)和参考面校准(Reference Plane Calibration),但是这些校准技术不适合测试高速背板。由于高速背板是非同轴的环境,适合的校准方法主要有三种:TRL,去嵌入,AFR(自动夹具移除)。采用去嵌入的方法需要提供夹具的S参数文件,这些S参数文件可通过仿真或测试获得,但是测试不容易处理,需要探针台,代价太高昂,所以一般通过仿真的方式提取测试夹具的S参数共去嵌入使用,这样做难以保证精度。

所以最常用的校准方法还是TRL和AFR。

图5. PLTS软件支持的校准技术

采用TRL校准技术的难点是设计校准件。为此,PLTS软件能够提供了TRL校准件设计指南。这个设计指南提供一步步详细的指引,帮助用户详细设计TRL校准夹具,并且当用户的TRL校准夹具制造后,验证制造的夹具是否满足要求。

TRL校准件采用的是松耦合的差分传输线,如果考虑紧耦合,需要移除测试夹具的两根差分线内的串扰,在以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PLTS软件中的差分串扰校准指南能帮助用户一步步移除两根线间耦合所导致的测量误差。

PLTS软件最大的校准技术突破是创新了一种自动夹具移除AFR校准方法,不仅仅校准件设计简单,校准处理方便,而且校准精度非常高。只要把两个夹具对接一下,即可把夹具的影响去除。如果两端的测试夹具对称,对接校准件设计比较简单,只有把两根线连接一起即可;如果两端的测试夹具不对称,需要在对接校准件上设计两对差分走线,每对是每个测试夹具差分走线长度的两倍即可。

图6. 自动夹具移除AFR校准的操作界面

供电网络PDN测量

对于云计算或其他高速数字电路和系统,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和测试是关键点之一;电源完整性仿真、设计和测试是另一个关键点,而且相比信号完整性来说,更复杂,难度更大。快速而准确的仿真电源完整性至今仍然是一个待突破的课题。

电源完整性分析对象主要是供电网络PDN(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以笔记本电脑为例,AC到DC电源适配器供给计算机主板的是一个约16V的直流电源,主板上的电源分配网络要把这个16V直流电源变成各种电压的直流电源(如:+-5V, +1.5V, +1.8V,+1.2V等等),给CPU供电,给各个芯片供电。CPU和IC用电量很大,而且是动态耗电的,瞬时电流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但是电压必须平稳(即纹波和噪声必须较小),以保持CPU和IC的正常工作。这都对PDN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要衡量PDN性能,只用示波器测试CPU和IC管脚的电源纹波和噪声是不够的,而且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办法定位问题。要精确衡量PDN的性能,需要测试PDN的输出阻抗(随频率变化的阻抗)和PDN的传输阻抗(也是随频率变化的阻抗),就像表征一个单端口网络或双端口网络一样去表征PDN。这也要用到网络分析仪工具。

用网络分析仪去测试PDN,有两大挑战:

1. PDN的输出阻抗和传输阻抗是豪欧级的,想准确测试,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 PDN工作时是带直流电压的,即带偏置的,需要网络分析仪有偏置测量的功能。

用网络分析仪测试毫欧级的输出阻抗,不能简单的用一端口测试方法,因为阻抗太小,反射太大。这时比较好的方法是用双端口测试方法,如图7所示,测试时用S21代替S11。

图7. 用双端口方法测试PDN输出阻抗

假设探测试电缆电感约为0,Z(DUT)远小于Zo(VNA端口阻抗),PDN输出阻抗的计算公式如下:

Z(DUT)=Z11=S21*25(ohm)

用网络分析仪测试毫欧级的输出阻抗,也是用双端口测试方法,如图8所示。

图8. 用双端口方法测试PDN的传输阻抗

假设探测试电缆电感约为0,Z11,Z21,Z22远小于Zo,PDN传输阻抗的计算公式如下:

Z21=Z12=S21*25(ohm)

针对这种的特殊测量要求,安捷伦的矢量网络分析仪E5061B推出了一个特殊的选件3L5帮助测试PDN。E5061B-3L5可以在从5 Hz至3 GHz的率范围内提供常用的网络测量和分析功能,功能全面的低频网络测量能力(包括内置的1 MΩ输入)都被完美地集成到这个高性能的射频网络分析仪之中。

E5061B-3L5的增益相位测试端口可以在从5 Hz 到30 MHz 的低频测量范围内直接把测试信号接入测量接收机。内置的 1 MΩ输入使工程师能够使用测量探头轻松地对所测电路内的放大器和直流- 直流转换器的控制环路的参数进行测量。接收机端口可以精确地测量放大器的CMRR/PSRR 和PDN 毫欧量级的输出阻抗,并且消除了测量中接地环路引入的测量误差。

E5061B-3L5的内置的直流偏置源可以从仪表内部把最高可达±40 Vdc的直流偏置电压叠加到从端口1或LF OUT端口上输出的交流信号上。此外,如果在仪表的S参数测试端口上对被测器件进行测量时,它还可以从LF OUT端口输出直流电压。

20GHz以上SerDes信号品质测量

SerDes是20GHz以上数字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一般被集成在FPGA或其他芯片内部。它的输出信号的信号品质关系到信号传输的距离,互连系统可靠性等多个方面。虽然现在芯片内部集成了内部误码仪iBERT等眼图扫描工具,SerDes的信号品质测量仍然是必测项目。表/图9列出了SerDes信号品质测试内容和典型要求。

表/图9. SerDes 典型信号品质参数要求

抖动定义为信号的某特定时刻相对于其理想时间位置上的短期偏离。高速SerDes的信号品质参数对抖动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关注总体抖动,还需要关注抖动成分。抖动成分关系图示如图10所示。

图10. 抖动成分关系图

随机抖动RJ是不能预测的定时噪声,因为它没有可以识别的模式。典型的随机噪声实例是在无线电接收机调谐到没有活动的载频时听到的声音。尽管在理论上随机过程具有任意概率分布,但我们假设随机抖动呈现高斯分布,以建立抖动模型。这种假设的原因之一是,在许多电路中,随机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热噪声(也称为Johnson 噪声或散粒噪声),而热噪声呈现高斯分布。另一个比较基础的原因是,根据中心极限定理,不管各个噪声源采用什么分布,许多不相关的噪声源的合成效应该接近高斯分布。高斯分布也称为正态分布,但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对高斯变量,它可以达到的峰值是无穷大,所以用RMS值表征随机抖动。

确定抖动DJ是可以重复的、可以预测的定时抖动。正因如此,这个抖动的峰到峰值具有上下限,在数量相对较少的观察基础上,通常可以以高置信度观察或预测其边界。DDJ和PJ根据抖动特点和根本成因进一步细分了这类抖动。影响确定性抖动的关键因素是互连通道

的损耗,损耗产生码间干扰抖动ISI。对于损耗可以用预加重和均衡的办法处理。

总体抖动TJ是随机抖动RJ和确定性抖动DJ的卷积关系。对于高速SerDes和高速数字系统,抖动都是第一重要参数,有时眼图不满足要求,系统仍然正常,但是抖动不满足要求,一般都会出问题。

数字信号的眼图包含丰富的信息,体现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能够很好的评估数字信号的整体品质。对于高速SerDes信号,时钟是内嵌的,这时候需要仪器从串行信号中恢复时钟,以恢复的时钟为基准来形成眼图,如图11所示。现代的宽带示波器一般提供多种时钟恢复方式供选择,测试高速SerDes信号最常用的是Golden PLL方法,要根据具体规范的CDR响应曲线选择一级或二级锁相环,仔细设置时钟恢复参数。

图11. 高速SerDes信号眼图的形成

高速SerDes信号由发射端通过传输介质或通道(如:背板、电缆、电路板)向接收端发送。当信号速率增加时,信号所经过的通道或传输介质产生衰减,使信号在接收端出现失真,从而导致眼图部分或完全闭合,使接收端无法正确提取或恢复时钟/数据。为了使眼图重新张开,必须正确提取或恢复时钟和数据,均衡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存在的。

在图12中可以看到,一个张开、清晰的眼图由发射端出发,经过通道进行传送时,通道带来的随机噪声、串扰和符码间干扰(ISI)使信号发生失真,导致眼图闭合。随后,使用均衡技术校正补偿ISI带来的误差,使眼图得以部分张开。

图12. 高速串行信号传输中的均衡

对于20GHz以上的高速SerDes信号品质测量,必须运用均衡技术,一般采用CTLE均衡,在均衡之后再进行眼图和波形参数的测量。90000Q和86100D宽带示波器内置多种均衡算法,可根据需要设置均衡参数或自动设置均衡参数,满足各种信号的测量要求。

90000Q和86100D示波器是测试高速SerDes信号品质的工具,它们的性能指标列举如表/图13所示。

表/图13. 90000Q和86100D典型性能指标

工业标准总线标准一致性测量

云计算设备使用了各种工业标准总线,对这些工业标准总线进行规范一致性测量是确保系统工作稳定和可靠的关键点之一。表/图14分类列举了几类工业标准总线,及其规范要求的测试参数。

表/图14. 各类工业标准总线及其规范要求的测试参数

测试这些工业标准总线,完整和可靠的测试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完整的测试方案不仅仅保证测试准确度,还可以大量节省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工业标准总线完整的测试方案一般包括几个部分:测试夹具,探头和附件,自动测试软件,测试仪器。自动测试软件可以控制多种仪器,自动测试规范要求的参数,自动判断结果PASS还是FAIL,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图15是10Gbase-T测试的系统连接图。

10Gbase-T的输出跌落/定时抖动/时钟频率要求用实时示波器测试;线性度/功率谱密度PSD/功率电平要求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回波损耗要求用网络分析仪测试。没有自动测试软件,测试是异常困难和耗时的工作。

图15. 10Gbase-T自动化测试系统连接图

3mv(PP)电源纹波测量

10Gbps及以上的SerDes要求给其供电的PDN的电源纹波低于3mv(PP),这个要求非常高。测试电源纹波的仪器是示波器,但是要测试出3mv(PP)的电源纹波,必须用低噪声,高精度的示波器。

90000A示波器已经在多个用户处做过测试而被证明是满足要求的示波器,市场上同类产品却不能满足要求,原因有二点:其一,90000A独特的封闭式模拟前端设计保证低噪声和高测试一致性;其二,90000A支持满足要求的带通滤波能力。

纹波要求的测试带宽是10KHz到20MHz,90000A内置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组合产生带通滤波器,满足测试要求。

90000A示波器的模拟前端设计颇具特色,如图16所示。这个模拟前端是一个多模芯片,电子衰减器,放大器,触发器被裸封到法拉第屏蔽箱箱体里,与外界隔绝,保证了低噪声和高可靠。

图16. 90000A示波器的模拟前端多模芯片设计

50fs时钟抖动测量

超过10Gbps的SerDes对参考时钟的要求异常苛刻,要求参考时钟的抖动低于100fs,甚至达到50fs的数量级。传统使用示波器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为示波器自身的抖动测量本底已经超过100fs数量级。所以测量低于100fs抖动需要采用更高精度的仪器,信号源分析仪或相噪分析仪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E5052B信号源分析仪是测量晶振、PLL、时钟电路、相位噪声的常用仪器,内部采用独特的设计方法使得测量精度达到50fs数量级,原理框图如图17所示。信号源分析仪采用相参接收机的方法降低仪器的本底噪声。信号进入仪器内部,分为两路,每路先用超低相噪本振进行混频,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和放大器后用高精度ADC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后由FPGA 进行FFT和相关运算处理,以去除仪器混频器/放大器/ADC等所带来的噪声。因为噪声是随机分布的,而信号是固定的,所以相关运算处理可以去除噪声,而且相关运算次数越多,测试精度越高,不过测试速度也会相应的变慢。

图17. 信号源分析E5052B原理框图

E5052B信号源分析仪特别设计了一个软件E5001A SSA-J,专门应对高精度时钟抖动测量的要求,帮助使用者快速测量和分析抖动,而不需要自己动手把相噪曲线转换成时域抖动数值。

功率谱/功率电平/串扰等测量

对于象10Gbase-T这样的高速接口总线,功率谱/功率电平测试是非常重要的测试项目,而因为示波器自身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限制,必须用更高精度的仪器来进行这些频域参数的测量。另外,对一些串扰和辐射的测量和定位也需要高接收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的仪器。所以频谱分析仪在高速数字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以PXA N9030A为例,表/图18列出了关键指标。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比示波器高出几个数量级,可满足越来越多的高速数字系统,特别是20GHz以上数字系统的测量需要。

表/图18. PXA频谱分析仪关键指标和规范值

总结

设计一个高性能和高可靠的云计算设备是非常复杂的一件研发工作,特别是现在要求信号速率超过20GHz的时候。电子测量的重要性超越了先前电子系统,因为每个测量参数的要求都达到了异常苛刻的程度。为此,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专业的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仔细测量和分析,而不能象先前一样,只是用一台示波器完成几乎所有的工作。

于此,多种仪器派上了用场,高性能宽带示波器,高频矢量网络分析仪,低频网络阻抗分析仪,信号源相噪分析仪,高性能频谱分析仪等射频微波领域的仪器可以发挥性能优势,用于数字领域测量。对研发工程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仅仅要掌握时域测量技术和示波器使用,还需要掌握频域测量技术和射频微波仪器的使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内容摘要 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参数技术公司、北京寄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目的是为政、产、学、研、用各方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白皮书的编写以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参考架构为分析标准化需求的理论体系,以综合标准化为标准化工作的总方法,系统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化需求,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标准体系为目标,提出了亟待研制的关键标准及方向建议,希望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 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了本白皮书的编写背景、思路和目标。 第二章平台发展情况:重点梳理了美国、德国和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和最佳实践,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律,总结了以参考架构为核心的标准化与平台建设推广双向迭代的发展态势,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中“为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第三章标准化需求分析:给出了基于参考架构理论的“四步走”标准化需求分析方法,围绕业务、用户和功能三个视图分析标准化需求,解决了标准化“做什么”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第四章标准化实施路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五一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生态,以及通过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汇聚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的资源,实现产业、技术、标准协同发展。根据标准化工作的不同阶段,规划了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等重点任务,解决了标准化“怎么做”的问题。 第五章政府主导制定的潜在关键标准:立足政府主导标准保基本的定位,提出了潜在的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四类关键标准,包括基础共性、通用指南、行业管理和安全标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行业管理、规范引导、支撑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市场自主培育的潜在标准方向:从提高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组织管理、消除技术壁垒四大目标出发,提出了由市场自主培育的潜在重点标准方向。 最后,作为正文相关内容的补充,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名词解释和已有相关标准清单。

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云计算通过网络将分散的计算、存储、软件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使信息技术能力如同水和电一样实现按需供给,具有快速弹性、可扩展、资源池化、广泛网络接入和多租户等特征,是信息技术服务模式的重大创新。云计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计算发展情况 (一)国外云计算发展情况 全球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大型跨国企业已形成全球化服务能力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企业和开源社区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云计算应用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和中小企业等重要领域先后落地。与此同时,国外标准化组织和协会纷纷开展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涉及基础、云资源管理、云服务和云安全等方面。 (二)国内云计算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已形成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云计算发展格局,关键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取得一批成果,公共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应用进一步深化,云计算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为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产品和应用基础。 我国云计算生态系统(见附件1)主要涉及硬件、软件、服务、网络和安全五个方面。 ——硬件。云计算相关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数据中心成套装备等,以及提供和使用云服务的终端设备。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设备提供能力大幅提升,基本能够满足云计算发展需求,但低功耗CPU、GPU等核心芯片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新型架构数据中心相关设备研发较为滞后,规范硬件性能、功能、接口及测评等方面的标准尚未形成。 ——软件。云计算相关软件主要包括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云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阿里云安全白皮书V1

阿里云安全白皮书V1.2

前言 (3) 概览 (3) 阿里云安全策略解读 (3) 组织安全 (4) 合规安全 (5) 数据安全 (6) 访问控制 (8) 人员安全 (9) 物理和环境安全 (10) 基础安全 (11) 系统和软件开发及维护 (14) 灾难恢复及业务连续性 (16) 总结 (17)

前言 阿里云以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为使命,借助自主创新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等核心云计算技术,为各行业、小企业、个人和开发者提供云计算(包括云服务器、开放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开放数据处理服务、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云盾、云监控等其他产品)产品及服务,这种随时、随地、随需的高效云产品和服务同时具备安全方面的优势。 阿里云提供这些云产品及服务的方式来自于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多年浸渍,而安全则是阿里云的首要和关键组件。本白皮书将介绍阿里云在云安全方面的方法,具体涵盖安全策略、组织安全、合规安全、数据安全、访问控制、人员安全、物理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和软件开发及维护、灾难恢复及业务连续性十个方面的主题。在本文里面所描述的策略、流程和技术将以https://www.360docs.net/doc/4e8200123.html,发布时为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节将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改变。 概览 阿里云遵循“生产数据不出生产集群”的安全策略,覆盖从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传输到数据销毁等多个环节的数据安全控制要求,这些控制要求包含以下十个方面: (1)阿里云安全策略解读; (2)组织安全; (3)合规安全; (4)数据安全; (5)访问控制; (6)人员安全; (7)物理安全; (8)基础安全; (9)系统和软件开发及维护; (10)灾难恢复及业务连续性 阿里云安全策略解读 “生产数据不出生产集群”------阿里云基于阿里巴巴集团十多年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经验,以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为目标,制定防范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安全威胁的控制要求,根据不同类别数据的安全级别(例如:生产数据是指安全级别最高的数据类型,其类别主要包括用户数据、业务数据、系统数据等),设计、执行、复查、改进各项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

云计算白皮书

天云科技云计算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3 1.1云计算的概念3 1.2云计算的特点4 1.3云计算的分类5 1.4云计算实现机制6 1.5云计算发展现状8 2 云计算应用方向与实例10 2.1基础设施租用10 2.2海量数据管理12 2.3在线软件服务12 2.4云安全应用14 3 云计算优势分析17 3.1性价比优势17 3.2应用优势20 3.3可靠性优势20 3.4安全性优势21 4 云计算发展趋势22 4.1云计算的历史定位22 4.2云计算与3G和物联网25 4.3云计算与网格融合发展25 5 云计算演进策略28 5.1云计算带来的变革28 5.1.1 机遇28 5.1.2 挑战29 5.2政府部门的演进策略31 5.3运营商的演进策略33 5.4典型行业的演进策略34 5.4.1 能源行业35 5.4.2 服务行业35

5.4.3 教育行业36 5.4.4 医疗行业37 6 天云科技与云计算38 6.1 我们的使命39 6.2 我们的团队39 6.3 服务和产品39 6.4 推动形成云产业链40

1 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汇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于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战略会议上的演讲中首次提到。2007年第3季度,这个词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公众对这个词的搜索量呈爆炸式增长。一时间,众说纷芸,有人称之为炒作,有人猛烈抨击,有人迅速转型,有人大声叫好。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云计算已经形成了雷霆万钧的势能和横扫千军的动能。Google、Amazon、IBM与微软等互联网与IT巨头纷纷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战略。更重要的是在硅谷近百家新型云计算创新企业正在兴起,业务范围涉及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各个领域;这些企业创新的势头及其目标定位颇像三十年前个人计算机及十五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公司迅速而大量涌现,这些公司在刚成立时便立志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挑战与颠覆现有的IT产业格局。 1.1 云计算的概念 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白皮书给出一种参考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这与早在2002年刘鹏教授提出的网格计算池(Computing Pool)的概念非常相似。网格计算池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成为一个可以任意组合分配的集合,池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分配给用户的处理能力可以动态回收重用。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 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马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联想云教室方案白皮书V2.2.2

更新时间: 1 Aug. 2016 Version 2.2.2 极致教学体验:高清视频体验,高效 传输协议,自动化桌面部署 云终端是一种理想的桌面设备,它外 形小巧,无噪音运行,日常运行耗电 量不超过15瓦,经济环保 智能开关机能够真正实现对云终端和教学桌面关机进行自动控制,能够实 现上电自启动 内存页合并技术能够实现内存区域的共享,从而发挥内存的最大效率,节省服务器的物理内存空间 联想云教室解决方案 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 (1) 1.1 传统桌面环境目前面临的挑战 (1) 1.2 云教室的价值 (2) 2 用户需求分析 (3) 2.1 教学体验差 (3) 2.2 运维管理难 (3) 2.3 教学演进慢 (3) 2.4 TCO成本高 (4) 3 建设思路 (5) 3.1 云计算 (5) 3.2 联想的理念 (6) 4 总体方案 (7) 4.1 方案概述 (7) 4.2 方案特点与价值 (8) 5 方案优势 (10) 5.1 便捷的教学管理 (10) 5.2 流畅的教学体验 (10) 5.3 连续的教学保障 (10) 5.4 精巧的云终端设计 (11) 6 云教室特性简介 (12) 6.1 教学管理功能 (12) 6.1.1 教学演示 (12) 6.1.2 随堂小考 (12) 6.1.3 发送文件 (12) 6.1.4 收取作业 (12) 6.1.5 自动排课 (12) 6.1.6 学生演示 (13) 6.1.7 云重启 (13) 6.1.8 远程协助 (13) 6.1.9 课堂秩序控制 (13) 6.2 学生桌面 (13) 6.2.1 虚拟桌面 (13) 6.2.2 批量创建 (14) 6.3 终端支持 (14) 6.4 图像和多媒体支持 (14) 6.5 数据安全 (14) 6.6 系统管理 (14) 6.6.1 全中文Web管理界面 (14) 6.6.2 系统升级 (15) 6.6.3 日志管理 (15) 6.7 作业空间 (15)

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状况

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状况 1 云计算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 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目前产业界和技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这些服务实际上来自于传统的IT服务,包括硬件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等。 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0年全球云服务收入预计将达到683亿美元,与2009年586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增长16.6%,预计云计算行业到2014年收入将达到1488亿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市场的规范化需求日益迫切。云计算未来将变成一种类似于电信服务的公共服务,充分市场化的公共云服务需要涉及到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接口(类似于运营商间的网络与业务互联),以及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接口(类似于运营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接口),这些接口都需要进行标准化,以实现服务提供商间业务的互通,同时避免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锁定。 为应对这种需求,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众多标准组织以及产业联盟启动了云计算及云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本文将从国际云计算标准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云计算标准化的方向与趋势。 2 云计算的国际标准化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标准组织宣布加入云计算标准的制订行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标准组织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1)以DMTF,OGF,SNIA等为代表的传统IT标准组织或产业联盟,这些标准组织中有一部分原来是专注于网格标准化的,现在转而进行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 (2)以CSA,OCC,CCIF等为代表的专门致力于进行云计算标准化的新兴标准组织。 (3)以ITU,ISO,IEEE、IETF为代表的传统电信或互联网领域的标准组织。 应该说,在这些组织之中,大部分还处在“热点炒作”的状态之中,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有个别标准组织已经由于一些诸如知识产权之类的内部因素而开始逐步失去了活力。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标准组织的成果仍只是一些白皮书或者技术报告,能够形成标准文档的少之又少,即使是已经发布的一些标准,由于其领域比较局限(如只关注于存储等)而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表1 云计算标准组织成果统计 虽然成果寥寥,但有一些标准组织的确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正在努力将云计算的标准化向前推动。这些重要的标准组织包括: 2.1 NIST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由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进行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美国联邦政府在新一任联邦CIO的推动下,正在积极推进联邦机构采购云计算服务,而NIST作为联邦政府的标准化机构,就承担起为政府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持的任务,它集合了众多云计算方面的核心厂商,共同提出了目前为止被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并且根据联邦机构的采购需求,还在不断推进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 2.2 DMTF DMTF(The 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分布式管理任务组)是领导面向企业和Internet环境的管理标准和集成技术的行业组织。DMTF在2009年4月成立了“开放云计算标准孵化器”,主要关注于IaaS的接口标准化,制定开放虚拟接口格式(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OVF),以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IaaS平台间自由地迁移。 2.3 CSA

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ECS技术白皮书改

弹性计算服务 (ECS)-技术白皮书 目录 文档图索引 (3) 文档表索引 (4) 1.云服务器概述 (4) 2.产品功能与特点 (4) 2.1.产品价值 (4) 2.2.系统架构 (4) 2.2.1.虚拟化平台与分布式存储 (5) 2.2.2.控制系统 (5) 2.2.3.运维及监控系统 (6) 2.3.云服务器 (6) 2.4.磁盘快照 (7) 2.5.自定义镜像 (7) 3.产品特点介绍 (8) 3.1.灵活方便 (8)

3.1.1.数据安全可靠 (9) 3.1.2.网络安全可靠 (10) 3.1.3.高效的运维与客服 (10) 4.价值分析 (10) 5.使用案例 (12) 5.1.平台概念解析及原理介绍 (12) 5.1.1.镜像与云服务器实例 (12) 5.1.2.Region (13) 5.1.3.存储系统 (13) 5.2.网络与安全组 (13) 5.3.实施 (15) 5.3.1.镜像使用 (15) 5.3.2.创建并使用云服务器创建并使用云服务器并使用 (16) 5.3.3.使用安全组完成解决方案使用安全组完成解决方案 (17) 5.3.4.使用磁盘快照 (17) 5.3.5.调用API实例 (17) 6.附录 (18)

6.1.云服务器规格说明 (18) 6.2.云服务器使用说明 (19) 6.3.云服务器安全防护 (19) 文档图索引 图 1 系统架构 (4) 图 2 虚拟化平台与分布式存储 (5) 图 3 云服务器 (6) 图 4 磁盘快照 (7) 图 5 自定义镜像 (8) 图 6用户业务 (8) 图 7产品特点介绍 (8) 图 8网络安全设置 (10) 图 9防ARP/IP欺骗 (14) 图 10 流量清洗 (15) 图 11 自定义镜像 (16) 图 12 安全组实施方案 (17) 图 13 磁盘快照 (17)

人工智能安全标准白皮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

目录CONTENTS 一、人工智能概述 (1) 1.1?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 (1) 1.2?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进展显著 (2) 1.3?人工智能产业链初具规模 (4) 1.4?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阔 (6) 1.5?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7) 二、人工智能安全法规政策和标准化现状 (9) 2.1?人工智能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 (9) 2.1.1?国际国外情况 (9) 2.1.2?国内情况 (15) 2.2?主要标准化组织人工智能安全工作情况 (17) 2.2.1?ISO/IEC?JTC1 (17) 2.2.2?ITU-T (18) 2.2.3?IEEE (18) 2.2.4?NIST (21) 2.2.5?TC260 (22) 2.2.6?其他标准化组织 (25) 2.3?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工作情况 (26) 三、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析与内涵 (29) 3.1?新的攻击威胁 (29) 3.2?人工智能安全隐患 (31) 3.2.1?算法模型安全隐患 (31) 3.2.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隐患 (33) iv

目录CONTENTS 3.2.3?基础设施安全隐患 (36) 3.2.4?应用安全隐患 (37) 3.2.5?人工智能滥用 (38) 3.3?安全影响 (39) 3.4?人工智能安全属性和内涵 (41) 四、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 (44) 4.1?人工智能安全标准化需求分析 (44) 4.2?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其他领域标准的关系 (46) 4.3?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 (46) 4.3.1?人工智能基础性安全标准 (47) 4.3.2?人工智能数据、算法和模型安全标准 (48) 4.3.3?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安全标准 (48) 4.3.4?人工智能管理和服务安全标准 (49) 4.3.5?人工智能测试评估安全标准 (50) 4.3.6?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安全标准 (50) 五、人工智能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议 (51) 附录A 人工智能相关安全标准 (55) A.1?TC260人工智能安全标准研究项目 (55) A.2?TC260人工智能安全相关标准 (56) A.3?ISO/IEC?JTC1/SC42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的标准 (57) 附录B 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实践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58) B.1?百度人工智能安全实践 (58) B.2?猎户星空人工智能安全实践 (61) v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云计算技术、 总学时数:36(理论课学时数:8 实践课学时数:2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1、选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了解虚拟化技术及管理;掌握NFS服务器的配置,掌握yum的配置,掌握Cloudstack安装和配置,掌握基于Cloudstack的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学生应先修《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与配置》一课,掌握Linux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后,方可修本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对云计算的配置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课程以Cloudstack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掌握Cloudstack。在学时分配上,本课程偏重实践,理论8课时,实践28课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云计算的起源及有关概念 (2)Vmware虚拟化技术 (3)Kvm虚拟化有关知识 (4)NFS相关知识 (5)数据库有关知识 (6)Cloudstack平台管理的有关概念与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 (1)安装操作系统 (2)节点基本配置 (3)配置yum服务器和客户端 (4)NFS服务的配置与测试 (5)虚拟机管理 (6)计算节点安装 (7)管理节点的安装与配置 (8)模板与ISO管理 (9)Cloudstack管理 (10)模板制作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体协作能力、

阿里云走出国门 分享中国式云计算经验

阿里云走出国门分享中国式云计算经验 2014年3月4日阿里云宣布旗下的CDN产品正式商业化运作,将资源开放给全球企业及创业者使用。业界分析,阿里云此举加速完善了其云计算服务产品线,同时也狙击了亚马逊及其中国盟友们。 阿里云原本为天猫、淘宝等流量巨大的网站提供CDN支持,在全球建立起了上百个优质节点和带宽资源。本次开放的服务中,还包含了日本、新加坡、香港等海外节点,这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将业务延展到海外。此前,一些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亚马逊的服务。这也显示了阿里云同亚马逊在全球市场展开正面竞争的决心。 据悉,除了CDN的全球布局及开放,阿里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设计海外数据中心。但阿里云目前尚未透露海外拓展第一站的具体国家和地区。业内人士预测,阿里云很可能直捣亚马逊的大本营美国,也可能选择辐射更为便利的东南亚地区。 CDN是大数据的“搬运工”,无论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都面临管道和访问问题,扮演着数字物流的角色,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CDN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边缘节点服务器群组成,将各网站的内容分发到不同地区的节点,让不同区域的用户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 相关数据表明,如果谷歌搜索的搜索结果提交慢了0.4秒,其一天的搜索量会减少800万次;网页响应慢0.1秒,运营成本每天增加100万美金。亚马逊的数据

也显示,网页延迟1秒可能导致全年损失16亿美金;移动页面加载时间时长超过5秒,74%的用户会选择离开。通过完善的CDN网络,可以实现更快速的访问。 阿里云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之一,运行着几十万家电商网站、企业ERP、金融业务系统、电子政务、游戏、移动App等各类应用和数据。其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亚马逊。 亚马逊进入国内市场目前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风险。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正在中国宁夏建造数据中心。但据业内人士称,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在国内的任何一个业务要开三张发票,云基地的主机出租、亚马逊的软件服务、网宿的CDN,服务不完善。阿里云CDN业务的推出势必将削弱亚马逊及其盟友的竞争力。 在阿里云公布的CDN产品信息中,最引人瞩目“按需购买”,实现用多少、买多少,无需再为最高带宽买单。此外,阿里云计算平台还可以实现强力的安全防护,提供企业级的安全防护功能,可防御各种见黑客攻击。不必担心攻击带来的服务中断和高昂的成本。在阿里云论坛上,许多客户从2012年就开始呼唤阿里云自己的CDN服务。 在阿里云进入该市场前,国内经营该业务的主要是两家上市公司——网宿科技和蓝汛。网宿科技的另一个身份是国际巨头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阿里云的入场,势必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还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必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各个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聚焦过去一年多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变化,梳理当前发展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白皮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围绕云原生、SaaS、分布式云、原生云安全、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云计算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 (1)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稳定增长,我国公有云规模首超私有云 (1) (二)我国IaaS 发展成熟,PaaS 增长高速,SaaS 潜力巨大 (3) (三)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云原生采纳率持续攀升 (5) (四)云计算使用率持续提升,分布式云初露头角 (5) (五)安全能力备受关注,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 (7) (六)降本增效显著,云计算成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 (7) (七)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成新基建重要组成 (8) 二、云原生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构建数字中台底座 (9) (一)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 (10) (二)云原生如何更好的服务上层应用成焦点 (11) (三)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 (12) 三、SaaS 市场开始加速,将成企业上云重要抓手 (14) (一)国外SaaS 市场模式成熟,国内SaaS 蓄势待发 (14) (二)疫情推动SaaS 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16) (三)SaaS 直击企业痛点,加速中小企业应用上云 (18) (四)深耕行业,SaaS 服务向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19) 四、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1) (一)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21) (二)云边协同成为分布式云的核心 (22) (三)云边协同助力行业应用转型升级 (25) 五、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0) (一)云原生重塑IT 架构,端到端安全风险引关注 (30) (二)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3) 六、数字化转型旨在提高生产力,云化能力是关键 (40) (一)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提高生产力,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40) (二)云计算加速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生产力 (43) (三)IT 云化管理平台作用凸显,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5) 七、云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提升算力与网络水平 (48) (一)新基建概念明确,云计算既是基础资源也是操作系统 (48) (二)云计算加速网络变革,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53) (三)云计算加强多种算力统一调度,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 56 八、云计算发展展望 (58)

【精品】国内外的云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盘点国内外的云标准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13-02-14 05:38 【中关村在线原创】作者:涂兰敬 | 责编:涂兰敬暂无评论 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的焦点,然而伴随着云计算发展进程不断深化,相对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云计算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基建不达标、配套有缺失、管理靠人工、能源虚耗严重、安全隐患大等缺陷,核心根源在于相应的产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 为了保证云计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各大标准组织纷纷启动云计算相关标准体质的研究,积极推动云计算技术、云管理、云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和兼容。 目前约有数十个标准化的组织开始积极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工作。这些标准化组织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传统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包括ISO/IEC、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放移动联盟(OMA)等。

第二,针对云计算新成立的组织:开放式数据中心联盟(ODCA)、筋斗云(Open Cirrus)、云计算安全联盟(CSA)、Hadoop社区、开放网格论坛(OGF)、开放云计算联盟(OCC)、绿色网格(TGG)、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第三,传统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移动通信大会(GSMA)、欧洲电信标准研究院(ETSI)、城域以太网论坛(MEF)、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建立自主的云标准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课题。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标准组织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标准的起草和推动作用,相比国外中国的进展还较为缓慢。 下面介绍一下国内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要工作为评估电信领域云计算的影响,跟进并完成中国云计算标准第一阶段起草。其下属工作组TC1、TC7、TC8、TC11等基本已涵盖云计算的大部分内容。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由电子学会发起,非营利性技术与产业联盟,成员总数超过300家,推进中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家联合发起组织,发布云产业联盟白皮书1.0版本。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发起,2010年2月发布组织白皮书,召开中国云计算大会。 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发起,中国首个专门研究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学术咨询组织。 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由致力于智慧城市研究、规划、服务、实践等3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组成,重点覆盖城市规划、政府、交通、医疗、安防等重点行业,形成我国智慧城市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智囊团和学术咨询机构。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同志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可以看出,中国云计算标准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因此,中国的云计算标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国外标准化组织对云计算的研究自2009年起步,关注度逐步上升,目前大部分组织定位明确,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下面介绍一下国际上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云计算(1)

云计算20200225鄂州 云 计 算

目录 概述 (3) 产生背景 (4) 发展历程 (5) 特点 (7) 1、虚拟化技术。 (7) 2、动态可扩展。 (7) 3、按需部署。 (8) 4、灵活性高。 (8) 5、可靠性高。 (8) 6、性价比高。 (8) 7、可扩展性。 (9) 服务类型 (9)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9) 2、平台即服务(PaaS) (9) 3、软件即服务(SaaS) (10) 实现关键技术 (10) 一、体系结构 (10) 二、资源监控 (11) 三、自动化部署 (11) 实现形式 (12) 安全威胁 (13) 1、云计算安全中隐私被窃取 (13) 2、云计算中资源被冒用 (14) 3、云计算中容易出现黑客的攻击 (14) 4、云计算中容易出现病毒 (15) 应用 (15) 1、存储云 (16) 2、医疗云 (16) 3、金融云 (16) 4、教育云 (17) 发展问题 (17) 1、访问的权限问题 (17) 2、技术保密性问题 (18) 3、数据完整性问题 (18) 4、法律法规不完善 (18) 完善措施 (19) 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19) 2、强化数据信息完整性,推进存储技术发展 (19)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20)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 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概述 “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狭义上讲,云计算就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云”就像自来水厂一样,我们可以随时接水,并且不限量,按照自己家的用水量,付费给自来水厂就可以。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可以方便地取用,且价格较为低廉。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 白皮书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 2019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著作权属于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所有。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著作权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致谢 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编制工作。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苏州大学、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白皮书提供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主编单位: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青岛亿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2012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白皮书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2年4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云计算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ICT产业界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国际ICT产业巨头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联盟合作以抢占云计算发展的主导权和新兴市场空间。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存在抓住机遇实现局部突破的机会,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差距、规划布局和制度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白皮书从产业体系、技术架构、数据中心、安全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形势,同时也分析了我国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云计算概念 (1) 1. 云计算概念 (1) 2. 云计算的影响 (2) 二、云计算产业 (5) 1. 云计算产业体系 (5) 2.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7) 3.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9) 三、云计算技术 (12) 1.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12) 2. 云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13) 3. 云计算“操作系统”关键技术 (18) 4. 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20) 5. 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22) 四、云计算数据中心 (24) 1. 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24) 2.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 (25) 3. 我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的策略 (26) 五、云计算安全 (28) 1. 云计算安全概述 (28) 2. 云计算的法律环境 (29) 六、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 (31) 1. 外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1) 2. 我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3) 七、我国发展云计算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6) 1. 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 (36) 2. 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 3. 我国云计算未来发展思考 (38)

推动云计算标准化的十大组织

目前云计算的概念在业内讨论的如火如荼,关于云计算的报刊文章也层出不穷,在今年的中国云计算大会上许多领导、专家学者也呼吁、号召建立云计算标准,此时也早有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推动云计算标准化之旅。本文将重点讨论云计算标准化的基本需求、国际上云计算标准化相关的组织、团体及他们对标准的推动和贡献,最后根据目前云计算标准化的国际形势提出如何在中国推动云计算标准化的想法和建议。 云计算标准化是云计算推广和应用的基本前提和真正云计算的终极目标。目前国际、国内不少组织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云计算标准化,都试图在未来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发展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我们知道,云计算标准化所包含内容非常广泛,从软件开发的标准化、网格计算的标准化到资源管理接口的标准化。同时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分不同的层次,从上到下,业务逻辑层、应用层、分布式文件和操作系统层、虚拟化层、硬件层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如下图所示。要实现云计算标准化,理论上就要实现这五个层次上的标准化,这样的结果的非常复杂,为了简化云计算标准化的进化发程,我们认识到云计算标准化基本目标是实现云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也就是把云计算标准化的内容锁定到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方面。 云计算架构图 具体来讲,需要云计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 ·云计算互相操作和集成标准,涵盖不同云之间如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公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私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接口标准。 ·云计算的服务接口标准和应用程序开发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云计算与业务层面的交换标准,从业务层面如何调用、使用云服务。

阿里云云数据库RDS版技术白皮书

阿里云云数据库RDS版技术白皮书 曰阿里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8200123.html, 法律声明 阿里云提醒您在阅读或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充分理解本法律声明各条款的内容。如果您阅读或使用本文档,您的阅读或使用行为将被视为对本声明全部内容的认可。 1 .您应当通过阿里云网站或阿里云提供的其他授权通道下载、获取本文档,且仅能用于自身的 合法合规的业务活动。本文档的内容视为阿里云的保密信息,您应当严格遵守保密义务; 未经阿里云事先书面同意,您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本手册内容或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 用。 2.未经阿里云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公司或个人不得擅自摘抄、翻译、复制本文档内容 的部分或全部,不得以任何方式或途径进行传播和宣传。 3.由于产品版本升级、调整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有可能变更。阿里云保留在没有任何通 知或者提示下对本文档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并在阿里云授权通道中不时发布更新后的 用户文档。您应当实时关注用户文档的版本变更并通过阿里云授权渠道下载、获取最新版 的用户文档。 4.本文档仅作为用户使用阿里云产品及服务的参考性指引,阿里云以产品及服务的 “现状”、“有缺陷”和“当前功能”的状态提供本文档。阿里云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尽 最大努力提供相应的介绍及操作指引,但阿里云在此明确声明对本文档内容的准确性、完 整性、适用性、可靠性等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任何单位、公司或个人因为下载、 使用或信赖本文档而发生任何差错或经济损失的,阿里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在任何情 况下,阿里云均不对任何间接性、后果性、惩戒性、偶然性、特殊性或刑罚性的损害,包 括用户使用或信赖本文档而遭受的利润损失,承担责任(即使阿里云已被告知该等损失的 可能性)。 5.阿里云网站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著作、产品、图片、档案、资讯、资料、网 站架构、网站画面的安排、网页设计,均由阿里云和 /或其关联公司依法拥有其知识产 权,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非经阿里云和/或 其关联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修改、复制、公开传播、改变、散布、发行 或公开发表阿里云网站、产品程序或内容。此外,未经阿里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 为了任何营销、广告、促销或其他目的使用、公布或复制阿里云的名称 (包括但不限于单独为或以组合形式包含“阿里云”、“Aliyu”、“万网”等阿里云和/ 或其关联公司品牌,上述品牌的附属标志及图案或任何类似公司名称、商号、商标、产品 或服务名称、域名、图案标示、标志、标识或通过特定描述使第三方能够识别阿里云和/或 其关联公司)。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 白皮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 2013年7月

引言 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目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举措,我国已有两百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英国标准研究院(BSI)、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ANSI)等组织已从不同层次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院依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6月对我国28个地方和24个企业进行了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调研,并于2012年8月组织了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启动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的编写。白皮书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的重点标准,并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2013年5月,我国基于白皮书成果,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提交了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提案,并获得了国际组织大力支持,为我国同步开展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希望业内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实施与评估,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明: 感谢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标准化研究院、东方通、大唐软件、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