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一、基本概念

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

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

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

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

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

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

来定义的.

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

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

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

运动快慢而不考虑运动方向时,就用速率表示.

9.根据实验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探求

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图像较直观表示物理量

之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方便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

物的变化规律,必修课本上的图2—6就是典型例子.

10.匀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可以用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的位移图

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1所示,它反映位移和时

间的正比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根据时间求位移.如图2

—l所示,2秒内的位移是20m.(2)根据位移求时间,如2—1图,

位移30m时,经历时间3s,(3)根据图线求出速度,如图2—2,

v=Δs/Δt=10m/s.匀速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

的直线,如图2—2所示,它反映出速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的特

点.根据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速度的大小及速度不变的特

点,而且可以根据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求

出位移,如图2—2中,3s内位移是斜线所表示的矩形面积.

11.表示物理运动规律的图像一般就是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种,两种图像的区别就在于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的是位移s还是速度v,虽然s和v一字之差,但整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1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为矢量,也有大小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理解平均速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总是对应某一段时间(或位移).

(2)平均速度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物体

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值.例如物体从

A经C到B,如图,所用时间为t,则有平均速度V=AB/t.平均速率v=(AC+CB)/t.

(3)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是有严格区别的,两者的物理意义是不同.v=(v1+v2)/2只运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运用于一般变速运动.

1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沿着物体运动轨迹各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度大小为瞬时速率.在题目中不加特殊说明的速度均指瞬时速度而言.

14.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很大.

15.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速度变化量只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速度变化大,并不一定表示加速度大.

16.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17.运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描述瞬时速度和时刻的对应规律,速度公式v t=v0+at反映匀变速运动瞬时速度与时刻的关系,用此公式解匀变速运动问题时要注意,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后,若物体是加速运动,则a取正值;若速度减小,则a取负值.公式中共有四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第四个量,因此要求会将公式变形,在解题时应首先搞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切忌硬套公式,

18.v—t图像的意义和用途:(1)可以从图像上读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或某一瞬时速度对应的时刻.(2)判断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可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3)可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图线和对应的时间轴上的线段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面积表示反向位移,它们的代数和表示合位移.

19.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与时刻的对应规律是运动学的另一个基本任务. 公式s=v0t+at2/2反映了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用位移公式解题.同样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运动是加速时“取正值,减速时入取负值,

2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小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是:v t=v0+at (1)

s=v0t+at2/2 (2)

由两个基本公式推导的一个有用公式:v t2-v02=2as (3)

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1+v2)/2 (4)

注意:(3)式中不直接含有时间,所以用它解决一些未知时间条件的问题很方便.要注

意加速度的正负取法.(4)式只适用匀变速运动,对于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

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有用推论:

(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物体在 l、2、3、…、ns内位移之比是1:4:9:…:n2

物体在第一、第二、第三、…….第N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2N-1)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N-S N-1=aT2

式中a是加速度,T是所取的相等的时间间隔,该式常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

(2)明确运动性质:是匀速运动还是匀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位移方向如何等.

(3)分析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草图.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个全面了解,分清经历几个不同过程.

(4)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公式列方程.

(5)统一单位,求解方程.

(6)分析所得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舍去不合理部分.

23.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数值计算.这样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也比较简便.

24.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

(1)巧妙推理: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决定的,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阐述.

(2)提出假说: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变化相等.

(3)数学推理

(4)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伽利略采用间接验证;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由此证明小球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改变斜面角度和小球质量结论不变.

(5)合理外推:把上述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运动性质.

25.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运动的区别:匀速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它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问改变的一种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首先是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即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只是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练习一]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大小与速度变化快慢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意思;

C.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的大小表示速度增量的大小;

D.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

物理量。

(2)质量一定的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时,那么:

A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发生变化;

B .物体的速度跟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都相等;

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3)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物体的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0;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 推论: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22

1at t v s t -= 注意:①以上公式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一个公式各缺一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题目不要求和不涉及的哪个物理量,就选用缺这个物理量的公式,这样可少走弯路.

②当a 与v 0反向时,以上公式包括正方向减速和反方向加速两种情况,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此方向相反的其它矢量的数值要带上负号代入运算.

其它公式: 打点计时器:T s s v A 221+=,T

s s v B 232+=,……(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平均速度)

=-=-=-=

21421321232T

s s T s s T s s a ……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1∶2∶3∶……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1∶4∶9∶……

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位移之比:1∶3∶5∶……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间之比:1∶12-∶23-∶……

[练习二]

(1)一质点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做匀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开始2s 内的位移是3m ,则它在第5s 内的位移是多少?

[解答]质点在第1s,第2s …直到第5s 内的位移比应是1:3:5:7:9,设每一份为s 0,则:

s2=4s0=3m,s0=3/4m

s v=9s0=6.75m.

(2)一物体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最初4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6m/s. B.8m/s. C.2m/s. D.4m/s

[解答]此题不难,求解的方法也不止一种.但如果运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t/2的即时速度”这一结论,则容易看出v=v2=at=4m/s.

故应选D.

(3)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O.4m/s2.若在某1s内物体的位移为0.4m,那么在这1s前物体己运动了____s.

(4)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开始的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路程分别是24m和64m,每一时间间隔为4s,则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试求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初速度和前6s内的平均速度.

(6)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时间内通过s路程,在接着的t2时间内又通过相同的路程s,试求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解答]

分别列出在t1时间内和在(t1+ t2)时间内位移的表达式.设初速度为v0,则有:

s=v0t1+at12/2

2s=v0(t1+t2)+a(t1+t2)2/2

因v0不是已知量,所以从两式均不能直接求解求知量a。但这两式所含有的求知量是相同的,从数学上来讲,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将它们联立求解,并可得到:a=2s(t1- t2)/[ (t1+ t2) t1t2]

由求解此题的过程可知,在处理这一类题型时,既要分段分析,独立列式,又要抓住运动全过程与某—段过程的联系,联立有关表达式,才能得到结果.

(7)小球由静止从斜面上的A点匀加速滑到B点,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AB=4m,及C=6m,从开始到停止共历时10s,求小球在AB和BC段的加速度.

[解答]

小球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匀变速过程.从A到B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B到C 是速度减到零的匀减速运动.有两个物理量联系着这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时间,t1+ t2=10s.二是在B点的速率,既是前段过程的末速率,又是后段过程的初速率.从A到B,s1=(0+v B)t1/2

从B到C,s2=(v B+0)t2/2

这两式都不能独立求解,将两式两边分别相加,可得:

s1+s2= v B(t1+t2)/2

代人数据即得:v B=2m/s.

再将v B数值代人v B2=2a1s1和0- v B2=2a2s2,可分别求得:

a 1=0.5m/s 2,a 2=-0.33m/s 2

(8)升降机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一螺丝钉突然从顶板自由落下.已知顶板距

底板3m 高,试求螺丝钉落到底板所需的时间.

[解答]此题出现了两个运动物体:螺丝钉和升降机.离开顶板后的螺丝钉以一定的初

速度做下抛运动,加速度为g .升降机仍以2m/s 2的加速度向下做加速运动.再看它们的

联系:①螺丝钉从顶板下落时的初速度与此时升降机的速度相等;②在下落过程中螺丝钉和升降机的位移差是3m .对两运动物体分别列式,可得:

对螺丝钉:s 1=v 0t+gt 2/2

对升降机:s 2=v 0t+at 2/2

将上述两式两边分别相减,可得:

s 1-s 2=(g-a )t 2/2,代入数据,即得:

t =0.87s

(9)甲、乙两处相距8m ,物体A 由甲处向乙处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m/s 2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B 比A 早1s 出发,从乙处作速度为4m/s 的匀速运动.A 、B 速度方向相同。试求:(1)A 运动多长时间可追上B ?追上时,A 、B 各运动了多少距离?(2)A 追上B 前,何时两者相距最远,这最远的距离多大?

[解答]分析此题时,最好画一草图,从图中便可清楚地看到,A 追上B 时,两者运动距离的关系是s A =s B +8,也可看出最大距离指的是什么.

对A :s A =at 2/2

对B :s B =v(t+1)

(1)A 追上B 时,s A =s B +8, 即: at 2/2= v(t+1)+8,代人数据,得

t=6s ,并可得:s A =36m ,s B =28m

(2)未追上时,Δs=(s B ’+8)-s A ’,即

Δs= 4(t+1)+8-at 2/2

求此二次函数极值,当t=2s 时,Δs=16m(最大)

三.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v 0=0,a=g

2.竖直上抛运动:

(1)两种解题方法

● 分段解题法:

上升:a=-g 的匀减速运动;下降:自由落体运动。 上升最大高度g v H 22

0=,上升时间:g

v t 0=,下落速度v t =v 0 注意:①两过程实际上有着不同的正方向。上升过程是以向上为正方向的,下降过程是以向下为正方向的。尽管重力加速度g 本身并未变化,但在这两过程中却要分别取负值和正值;②位移的起点位置也是不同的,前一段过程以抛出点为起点,后一段过程以最高点为起点。

● 全程解题法:

a=-g 的匀减速运动。

注意:需要确定一个正方向(以向上为正、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正负皆以此为标准),一个位移起点(抛出点),物体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再下落,可看成是速度减少到零后再继续减少到负值,用负号来反映速度方向的改变.下列公式在上升、下降的全过程中都是适用的:

gt v v t -=0;202

1gt t v s -=;g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 公式中v O 取正号,g 取负号,v t 、s 的正负有待于运算的结果。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这里所说的对称性是指以最高点为分界,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在时间、速度上的对称性.

● 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等于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 上=t 下=v 0/g ● 抛出时初速度的大小等于落回原处末速度的大小;

● 上升到任一高度的速度大小也等于下降到同一高度速度的大小;

● 从任—高度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也等于从最高点下降到此高度的时闻;

● 上升时通过任意两点所需时间等于下降时通过该两点所需时间.

[例] 从地面上抛一物体,它两次经过较低的A 点的时间间隔为t 1,两次经过较高的B 点的时间间隔为t 2,则AB 相距多远?

[解答]我们可以把AB 两处分别看成是以v A 、v B 的速度上抛的两个抛出点。

对抛出点A 有:t 1=2v A /g ,v A =gt 1/2

对抛出点B 有:t 2=2v B /g ,v B =gt 2/2

A 、

B 之间有:v B 2- v A 2=-2gh

解得h=(t 12-t 22)g/8

(3)竖直上抛运动的双解

这里的双解是指对于竖直上抛运动来说:

(1)某一确定的位移有两段时间与之对应.一是上升时经过此位置的时间t 1,二是下降时回到此位置的时间t 2,从数学角度来说,竖直上抛运动位移规律的表达式202

1gt t v s -=是关于t 的二次方程.这个二次方程通常是有两个解的(当然数学上的解还应受到物理上的约束,如t >0等);

(2)某一确定的位移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速度与之对应.由公式gs v v t 22

02-=得v t 可取正负值,其中正值为上升速度,负值为下降速度.

注意到双解,我们对问题的考虑和解答就全面、完整了。

[例]一人从阳台上以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多长时间小球与抛出位置相距15m?

[解答]小球后来的位置与抛出点相距15m ,这可能是位于抛出点上方15m ,也可能是位于抛出点下方15m .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分别列式:

在上方时:s=v 0t-gt 2/2 (1)

在下方时:-s=v0t-gt2/2 (2)

由(1)式可得:t1=1s,t2=3s

由(2)式可得:t3=4.64s,t4=-0.64s(舍去)

(4)负位移概念的运用

若求解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下落到抛出点下方后的有关问题,我们也无需把后来的过程分开处理,仍可统一在匀减速运动的大过程中.不过当物体到达抛出点下方时,从起点(抛出点)到终点的位移方向变为向下,与正方向相反,应取负值.而在抛出点上方,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速度是正值还是负值,位移都是向上的,仍是正值,运用负位移的概念并代入到有关公式中计算,我们可方便地求出有关物理量.

[例]一气球悬吊着一重物,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距地面240m高处,绳突然断开,重物脱离气球。试问重物经多长时间将落地?落地时速度多大?

[解答]需要指出的是:绳断时,重物并不是立即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以10m/s 的初速度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它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落地.我们可把这一过程看成是一个匀减速过程,并运用负位移的概念求解.

由s=v0t-gt2/2,可得 -240=10t-5t2

代人数据可得:t1=8s,t2=-6s(舍去)

再由v t=v0-gt,可得

v t=-70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向下)

[练习三]

(1)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看作一个竖直向上的匀速运动和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B.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都在减小;

C.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D.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一物体,此物体通过某层楼一高1.75m的窗子所用的时间为0.1s.当它下落时,它从该窗的窗台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0.2s。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答]此题不论是把此物体的上抛运动看成统一的过程,还是分成上、下两段过程求解,都难以下手.但如果我们能根据上抛运动的对称性,注意到从地面上升到窗台的时间与从窗台下落到地面的时间都应等于0.2s时,我们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地面上升到窗顶:s1=v0(t1+t2)-g(t1+t2)2/2

从地面上升到窗台: s2=v0t1-gt12/2

将两式相减,注意到t1=0.2s, t2=0.1s, s2-s1=1.75m,代入数据,即得:

v0=20m/s.H=v02/(2g)=20m.

四、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

演绎法:一般到个别,普遍到特殊

[练习四]

(1)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小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立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一节车厢通过的时间为2s,则他测得从第5节(第4节尾)至第16节(第16节尾)车厢通过的时

间为多少s ?

五、应用图像解题

在理解s-t 图像和v-t 图像意义的基础上,可运用图像知识来分折、处理一些问题.图像有时能直接用于解题,有时能直观地为我们提供解题线索.

在s-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在v-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下“面积”表示位移。

[练习五]

(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公路一前一后均以速度v 0匀速行驶.若前车突然发现了情况,便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刹车后该车又向前行驶了s 停住.它刚停止时,后车司机才发觉,随即以相同的加速度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至少应相距多远?

[解答]依题意做出两车匀速行驶时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在t 1时刻之前,两车的速度图线相同,都是与t 轴平行的PA 。在t 1时刻,前车开始刹车,到t 2时刻前车停住.在这段时间内前车的图线是At 2,后车的图线是AB .到t 2时刻后车刹车,t 3时刻后车停住.在这一段时间内后车的图线是Bt 3,由于两车刹车时a 相同,因此,刹车阶段图线的斜率相同,是平行线,即At 2//Bt 3。

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s(由图中三角形At 1t 2的面积来表示).后车在前车开始刹车t 1时刻算起,到它停下来运动的距离可由图中梯形ABt 3t 1的面积表示.比较这两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可看出,后车在t 1到

t 3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3s ,比前车多行

3s-s=2s .所以,要保持两车不相撞,在匀速

行驶时两辆车距离至少为2s .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由静止出发从

A 地驶向

B 地,并停止在B 地.A 、B 两地相

距s .汽车作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 1,作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 2.则这辆汽车由A 到B 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答]先做出汽车从A 到B 先加速后减速的速度图像的示意图(如图示).其中OC 、CD 及两支图线的长短、斜率、t 1、t 的位置均不是确定值,只起示意作用.但是它加反映出汽车从其出发先加速运动,到某一时刻t 1后再减速运动,最后停止于B 的运动情况。AB 之间的距离s 是己知的定值.s 就是图像中△OCD 的“面积”.t 、v 可分别看成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a 1、a 2分别是这两条图线的斜率.

从图形中我们可得到:

△OCD 的“面积”为:s=vt/2

图线OC 的斜率为:a 1=v/t 1

图线CD 的斜率为:a 2=v/(t-t 1)

三式联立,消去v 、t 1,即可得2121/)(2a a a a s t +=

此题尽管还是列式求解的,但是图像为我们提供了简明、清晰的思路,它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六、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运动的合成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一物体在行驶的列车中自由下落,它相对于列车或列车上的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但它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人来说,它参与了两种运动:一是随列车行进的水平运动,二是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它实际的运动,应是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即平抛运动.所以当一个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系统)有P 运动,而这个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有Q 运动时,此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应是P 运动和Q 运动的合运动.

求分运动的合运动的过程叫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合成也是指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它同样也要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的分解是把复杂变为简单,以便于研究.运动的合成是将分运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综合,从而揭示出整体远动的规律,即速度、加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例如,我们若知道飞艇在无风时向南飞行的速度是v 1,又知道东风的速度是v 2,利用运动合成的方法,我们就可求出有风时飞艇实际向哪个方向飞行,实际飞行的速度多大,飞行时间是多少.

竖直上抛运动也可按看成是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这个合运动速度、位移的变化规律应是两个分运动速度、位移变化规律的合成.以向上为正方向,按同一直线上矢量运算的方法可求得:

v=v 上+v 下=v 0-gt ,s=s 上-s 下=v 0t-gt 2/2

这与已知的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一致的.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其余情况的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直线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如前面所述,关键还在于物体所受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共线.

[例]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大圆盘以角速度ω旋转.一人站在盘边缘P 随盘转动,他想要用枪击中圆盘中心的木柱O ,设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为v ,则枪口瞄准的方向应是:

A .方向对准O .

B .与PO 连线向前偏θ角,sin θ=ωR /v

C ,与PO 连线向后偏θ角,sin θ=ωR /v

D .与PO 连线向后偏θ角,tg θ=ωR /v

[解答]我们的研究对象应是子弹.题中所说的v 是子弹相对于枪口的速度.枪相对于人和盘是不动的,所以v 也就是子弹相对于转盘的速度.子

弹在射出时,实际上参与了两个运动:一是随转盘转动,

具有切向速度ωR ,二是相对于枪口(转盘)的运动,具有速

度v .要击中木柱,则这两个分速度的合速度应指向木柱.现

已知转盘的边缘的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合速度的方向和子弹出枪口的速度大小v ,则v 的方向可由图(b)中的矢量

三角形看出:sin θ=ωR /v .所以应选答案C 。

有时从地面的观察者来看,物体参与了两种运动,运动状态较复杂.但从某一选择恰当的参照物来看,它仅参与了某种较简单的运动,求解比较容易.

[例]射击运动员在阳台上水平瞄准悬挂在树上的靶。当他刚扣动扳机时,靶的悬绳突然断了,靶自由下落.试问,子弹能不能击中靶

?

[解答]相对于地面,子弹所做的是较复杂的平抛运动,但相对于同时下落的靶,子弹没有了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只有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开始瞄准时,子弹初速度的方向直指靶心的话,则子弹就一定能击中靶心。

2.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

物体可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但各分运动之间却是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例如,横渡河流的小船,当它始终将船头直指对岸以不变的速度渡河时,这时不管河中的水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水流速度多大,都不会影响渡河时间.因为渡河时间仅取决于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运动.它是由河宽L 和小船垂直于河岸的速度v y 来决定的,t=L/v y ,小船参与的另一平行于河岸的水流运动,不能延长或缩短这个时间.

合运动和组成它的各分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一定是相等的。合运动结束了,分运动必然也停止了.某一个分运动停止了,另一个分运动也就不再进行了。等时性是分运动之间相互制约的一个因素.它为我们从一个分运动去推求另一个分运动提供了条件.在前面所说的小船渡河的例子中,船垂直于河岸分运动进行的时问,也就是船随水流沿河岸分运动进行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就可求得小船将停靠在对岸多远处.

[例]如图所示,AB 杆水平固定,另一细杆可绕AB 上方距AB 高为h 的O 铀摆动,两杆都穿过光滑的P 环,当细杆绕O 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到

与竖直线成30°角时,环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解答]环的实际运动是沿AB 杆向右的.它可被看成是

随细杆以角速度ω绕轴的转动与沿细杆上滑运动的合运动

(这样的分解与环实际运动的效果是吻合的).随细杆转动这个分运动的线速度v 1垂直于细杆.V 1=ωR=ωh/cos30°。沿

细杆上滑分运动的速度v 2垂直于v 1,实际合运动的速度v 沿AB 杆.在v 1、v 2、v 三速度大小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得:

v=v 1/cos30°=ωh/cos30°=4ωh/3

处理这一类问题,我们应该明确:合速度一定是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它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中一定是处在对角线的位置上(在矢量三角形中不一定处于最长边的位置).被分解出来的分运动,要与物体实际运动效果相符合.

3.小船渡河问题:

设v1为水流速度,v2为船相对静水速度,θ为v1与v2的夹角,d 为河宽。

水流方向:速度为v1+v2cos θ的匀速直线运动

垂直河岸方向:速度为v2sin θ的匀速直线运动

要船垂直河岸渡河时:在水流方向上船速度为零,v 1+v 2cos θ=O ,θ=arccos(-v 1/v 2). 要船渡河时间最短: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t =d/v2sin θ,当θ=90°时,t 有最小值d/v 2

在轮船渡河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渡河花费了多长时间?轮船停靠在对岸什么地方?船头应指向什么方向?

在渡河过程中,轮船的实际运动应是船随水流的运动和船自身在静水中运动的合运动。有时为了求解方便,也可把船的实际运动看成是由沿河岸的分运动和垂宜于河岸的分运动组成的.沿河岸的分运动速度应是水流速度与船在静水中速度v 静沿河岸分量的代数和,即v x =v 水±v 静cos θ,垂直于河岸分运动的速度只能由船自身来提供,v y =v 静sin θ.(

图1所示)

(1)渡河的时间

根据运动独立性的原理。渡河时间可由垂直于河岸的分运动求出。设河宽L ,则: t=L/v y =L/v 静sin θ

由此式可推断,在v 静大小一定的情况下,θ=90°时,即船身垂直河岸航行时所需时间最短.t min =L/v 静,这时v 静垂直于河岸,其沿河岸的分量为零,船速全部用来渡河.但此时船实际航行速度及实际航线与河岸并不垂直.

22水静船v v v +=,tg θ=v 静/v 水

θ为船实际航行速度方向与河岸的夹角,如图2所示.

(2)到达对岸的地点

轮船到达对岸什么地方取决于渡河时间和沿河岸的分速度,即:

x=v x t=(v 静+v 水cos θ)L/v 静sin θ

若要到达正对岸处,则:

x=0,v 水=-v 静cos θ,cos θ=-v 水/v 静

这说明,只要船身(v 0)的方向与水

流方向的夹角θ符合上式(式中负号表

示船身应偏向上游),船将到达正对

岸.船的实际航线与河岸垂直,并且是

最短的(如图3所示).但这时航行时间

并不是最短的,因为实际用于渡河的速度仅是v 静的一个分量v 静sing .

[例]已知河宽200m ,水速2m/s ,对岸码头偏向下流250m ,轮船在静水中速率为5m/s .试问轮船的船身成什么方向航行时,才能到达正对岸的码头?

[解答]将轮船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河岸和平行于河岸的分运动.

v x =v 静cos θ+v 水,v y =v 静sin θ

由垂直于河岸的分运动可求得渡河时间t=L/v 静sin θ

在此时间内,沿河岸的分运动行驶了x(250m)距离.

x=v x t=(v 静cos θ+v 水)L/(v 静sin θ)

代人数据得25sin θ=20cos θ+8

解之得:cos θ=0.6,θ=53°

即船身与水流方向夹角为53°时恰能到达对岸码头.

4.跨过定滑轮物体拉绳(或绳拉物体)运动的速度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为合速度v ,物体速度v 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 1就是使绳子拉长或缩短的速度,物体速度v 的另一个分速度v 2就是使绳子摆动的速度,它一定和v 1垂直.

七、平抛物体的运动

在仅受重力的情况下,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去后物体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轨迹是半支抛物线.

平抛运动可被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因为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初速度,只有重力产生的重力加速度.

(1)平抛运动的速度

平抛的两个分运动的速度规律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规律:v x =v 0,v y =gt

其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22022)(gt v v v v y x +=+=

v gt arctg =θ (θ为v 偏离水平方向的角度). (2)平抛运动的加速度

平抛的水平分运动没有加速度,故a=g

(3)平抛运动的位移

以抛出点为原点,v 0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则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

置由它两个方向的分运动位移公式来确定:x=v 0t ,y=gt 2/2

这两个表达式完全能够确定物体在运动平面中的位置了,通常不需要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果有特殊要求,合位移222022)2

1()(gt t v s s s +=+=竖直水平 从位移和速度的公式可看出:v y /v x ≠y/x ,即速度和位移与水平方向偏角并不相等,初学者常容易将它们混淆.

(4)平抛运动的下落时间:g h t t 2=

=自由落体(只与下落高度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例]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a ,宽为b ,一物块沿斜

面左上方顶点P 水平射人,从右下方顶点Q 离开斜面.试求

其入射的初速度v 0.

[解答]小球在沿斜面宽度的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

在此方向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沿斜面向下的方向受下滑力

mgsin θ作用,在此方向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sin θ

的匀加速运动.可仿照求解平抛运动的方法列式:

b=v 0t ,a =at 2/2=gsin θt 2/2 解之得:)2/(sin 0b g a v θ=

[例]一密度为0.5×103kg /m 3的木球自水面上5m 高处自由落下.河水流速为2m /s ,不计水的阻力,并设木球接触水面后即完全浸入水中,试求木球第一次落入水中的落点位置与浮出水面位置的距离.

[解答]木球在落水前作自由落体运动,它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为s m gh v /1020==

落水后它参与了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水平方向随水流的匀速直线运动(

因不计水的

阻力);二是在竖直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这个匀减速运动与竖直上抛相类似).

对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以向下为正方向,可得:

mg-f浮=ma,ρ木gV-ρ水gV=ρ木Va

a=-10m/s2(不论球下沉还是上浮,a均不变)

木球返回水面时,竖直方向位移为零:

y=(v t+v0)t/2=0,v t=-v0

根据v t=v0+at,t=-2v0/a=2s.

对于水平方向分运动,有:

x=v水t=2×2=4m

[练习七]

(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

不计空气阻力,则这四个球: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列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列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列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

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列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

距的.

(2)如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

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竖直线上.

B.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C.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D.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

[解答]这些炸弹在落地前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完全相同,水平运动的距离也相同.所

不同的是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如以后离开飞机的炸弹为参照物,则先离开飞机的炸弹

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答案A是正确的.

答案B是错误的。先下落的炸弹落地后,后下落的炸弹在水平方向仍要向前运动,故

不可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答案C是正确的.这些炸弹水平分运动的速度和竖直分运动的末速度都相同,故它们

落地速度的大小方向必相同.

设投放炸弹相隔的时间为Δt,则当后一颗炸弹离开飞机时前一颗炸弹与它相隔的距

离为:Δh=g(t+Δt)2/2-gt2/2=Δt(Δt+2t)g/2

上式中Δt是定值,放随着t增大,两炸弹相隔的距离Δh也增大,答案D是错误的。

(4)平抛一物体,抛出1s后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

向成60°角,求其初速度v0、落地速度v t、开始的高度和水平射程分别是多少.(g取10m

/s2)

[解答]①此物体被抛出1s后的竖直分速度可从自由落体运动求得:v y=gt=10m/s.

再从tg45°= v y/v x,可得:v0= v x=v y=10m/s.

②落地时v x、v y、v t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故v t=v o/cos60°=20m/s,v y’=v0tg60°=17.3m/s.

③由v y2=2gh可得:h=15m.

④从竖直分运动可得运动时间:t=v y`/(2g)=1.73s 从水平分运动求得水平射程:s=v0t=17.3m.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含答案详解)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 在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x 轴的交点A 处以速度v 沿-x 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磁场边界与y 轴的交点C 处沿+y 方向飞出。 (1)请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q/m ; (2)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 ’,该粒子仍从A 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60°角,求磁感应强度B ’多大?此次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是多少? 电子自静止开始经M 、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 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 电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匀强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 高考)如图所示,abcd 为一正方形区域,正离子束从a 点沿ad 方向以0 =80m/s 的初速度射入,若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沿ab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则离子束刚好从c 点射出;若撒去电场,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垂直于abcd 平面的匀强磁砀,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束刚好从bc 的中点e 射出,忽略离子束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的重力,试判断和计算: (1)所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E 与B 的比值B E /为多少?

制D 型金属扁盒组成,两个D 形盒正中间开有一条窄缝。两个D 型盒处在匀强磁场中并接有高频交变电压。图乙为俯视图,在D 型盒上半面中心S 处有一正离子源,它发出的正离子,经狭缝电压加速后,进入D 型盒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半周,再经狭缝电压加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到达D 型盒的边缘,获得最大速度,由导出装置导出。已知正离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为U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D 型盒的半径为R 。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正离子从离子源出发时的初速度为零。 (1)为了使正离子每经过窄缝都被加速,求交变电压的频率; (2)求离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3)求离子第1次与第n 次在下半盒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 如图甲所示,图的右侧MN 为一竖直放置的荧光屏,O 为它的中点,OO’与荧光屏垂直,且长度为l 。在MN 的左侧空间内存在着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乙图是从甲图的左边去看荧光屏得到的平面图,在荧光屏上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一细束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 v 0从O’点沿O’O 方向射入电场区域。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 (1)若再在MN 左侧空间加一个匀强磁场,使得荧光屏上的亮点恰好位于原点O 处,求这个磁场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如果磁感强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把方向变为与电场方向相同,则荧光屏上的亮点位于图中A 点处,已知A 点的纵坐标 l y 3 3 ,求它的横坐标的数值。 E 、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宽度为L ;中间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的左边缘的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穿过中间磁场区域进入右侧磁场区域后,又回到O 点,然后重复上述运动过程。求: (1)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d ; (2)带电粒子从O 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 点所用时间t 。 如下图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 B B l O 甲 乙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分类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 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 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C) 3.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 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4. 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 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 )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5. 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6. 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7. 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8. 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 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9.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 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10. 某人以5米/秒的速度走了全程的1/2,又以3米/秒的速度走完剩下的一半路,求此人在全程中的 平均速度? 11. 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江水的水流速度是V2(V1>V2),现该船在A、B两地行驶,求该船往返 一次的平均速度。 12. 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前20米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中间5米用了1.5秒,最后又用了4.5秒走完 全程,已知它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4.3米/秒,求它在最后4.5秒中的平均速度。 1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 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 速度是多大?

高三物理复习讲义:运动学

1 一、运动学 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2所示.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v 1=v 2=v 3 B.v 1t 1=v 2t 2=v 3t 3 C .x 1-x 2=x 2-x 3 D.x 1t 12=x 2t 22=x 3 t 3 2 2.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 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 s (a 1+a 2) a 1a 2 B. 2s (a 1+a 2)a 1a 2 C.2s (a 1+a 2) a 1a 2 D. a 1a 2 2s (a 1+a 2) 3.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5 s 时,a 物体速度比c 物体速度大 D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4.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 =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开始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t =4 s 时物块位于x =4 m 处 C .t =4 s 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 D .在0~4 s 时间内物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为2 J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 2=t 42,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两段均为1 4圆弧的曲线,则( ) A .两物体在t 1时刻加速度相同 B .两物体在t 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 .两物体在t 3时刻相距最远,在t 4时刻相遇 D .0~t 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6.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则(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 B .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 1-x 2=15 m 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D .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 7.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2,当B 球开 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 4 gt 2 8. 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0~1 s 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 车的小 B .0~3 s 时间内a 车的路程比b 车的小 C .0~3 s 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D .t =2 s 时a 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 车的大 9.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11.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 t 12.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13.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人加速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 m B .75 m C .15 m D .7.5 m 14.如图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图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15.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 滴正欲滴下时, 第1 滴刚好到达地面; 第 2滴和第 3 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 下沿的高度差为 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磁场专题

第十一章、磁场 一、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极间、电流间的作用通过磁场产生,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方向:放入其中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静止时N极的指向) 放入其中小磁针S极的受力的反方向(静止时S极的反指向) 3、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假想的曲线。 磁体外部:N极到S极;磁体内部:S极到N极。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安培定则:(右手四指为环绕方向,大拇指为单独走向) 二、安培力: 1、定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2、计算公式:F=ILBsinθ=I⊥LB式中:θ是I与B的夹角。 电流与磁场平行时,电流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电流与磁场垂直时,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最大:F=ILB 0≤F≤ILB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左手掌放入磁场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三、磁感应强度B: 1、定义:放入磁场中的电流元与磁场垂直时,所受安培力F跟电流元IL的比值。

qB m v r =2、公式: 磁感应强度B是磁场的一种特性,与F、I、L等无关。 注: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导线的长度; 非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短导线长度。 3、国际单位:特斯拉(T)。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方向即磁场方向。 磁感线方向为B方向,疏密表示B的强弱。 5、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磁感线是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例:靠近的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的部分磁场;通电螺线管内的磁场。 四、电流表(辐向式磁场) 线圈所受力矩:M=NBIS ∥=k θ 五、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洛伦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所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3、大小:F=qv ⊥B 4、洛伦兹力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电荷的运动方向,不对电荷做功。 5、电荷垂直进入磁场时,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IL F B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计算题

物理运动类计算题典型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相遇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之和。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1.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辆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乙两地相距225千米,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甲、乙两车从相距2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追击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相等。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3.某人在商店里购买商品后,骑上自行车以5米/秒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骑行,5分钟后店主发现顾客忘了物品,就开摩托车开始追赶该顾客,如果摩托车行驶速度为54千米/时,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顾客?追上时离店多远? 4.甲乙二人进行短跑训练如果甲让乙先跑40米则甲需要跑20秒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6秒,则甲仅用9秒就能追上乙,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5.野兔在草地上以20米/秒的速度向前方50米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95米处以45米/秒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三、列车(队伍)过桥问题(基本思路,总路程=车长+桥长) 6.长130米的列车, 正在以16米/秒的速度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7.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四、回声问题 (基本思路,画出运动草图,列出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如果涉及两个物体,分别列出二者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再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即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8.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9. 人对着山崖喊话,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340米,喊话人经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10.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五、平均速度问题 (基本思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中途的时间要计算到里面。) 1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2.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word版(带答案)可编辑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加速度的定义式: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平方差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位移差的关系:ΔX=a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位移中点时的瞬时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③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4 : 9 : …… : ④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⑤前1米、前2米、前3米……前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 ⑥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 : …… : ⑦第1米、第2米、第3米……第n米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 : ……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h=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末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等时相邻的两段高度差的关系:Δh=g 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经过某段下落高度中点时的瞬时速度:落地时间:t=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运动性质:上升时为_匀减速直线运动__,下落时为自由落体运动 . 加速度:a=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上升的时间:回到抛出点的时间: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的初位置在抛出点):X= 上升时的平均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 . 最高点离抛出点的高度:h m=落回抛出点的速度为v=- 平抛运动 1、实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水平分运动:水平分速度:水平位移: 3、竖直分运动:竖直分速度:竖直位移:。 4、合运动:位移:X=速度:V=。 5、下落时间:t= 6、任意时刻:速度与水平面夹角α的正切值: 位移与水平面夹角β的正切值: 7、某时刻速度、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α、β的关系为 8、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随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顺着斜面平抛物体,物体又重新落在斜面上 1、落在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加角恒定 . 2、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间: 3、运动过程中距离斜面的最大距离: 4、运动过程中离斜面距离最大的时间:t= 5、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关系: 6、物体的位移:X=

运动学矢量法一般解题方法(修改稿)

运动学概念及矢量法解题一般方法 (132492629群主) 运动学是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数学理论。 学生在学习运动学知识时,一定要掌握一般解题方法;在掌握一般解题方法后,再学习一些技巧;而不要反过来,否则,技巧越多,需要记忆的越多,最后负担过重,弄巧成拙。 下面,我讲讲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 一、 基本概念 1、 矢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因为它们都有大小和方向。 2、 位置矢量 由坐标原点向位置点作有向线段,如右图,O A 、OB 都 是位 置点A 、B 的位置矢量。 位置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如O A ,大小就是OA 的长度, 方向 就是由O 指向A 。 3、 位移 一段时间内质点位置矢量的变化量,就是位移。如右图 中, AB 就是位移矢量。 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就是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就是起点朝着终点的指向。 位移,就是一条起点指向终点的线段。 【点睛】位移只与两点有关:起点,终点。

前面说过,位移是有方向的。通常,方向要事前进行设定。如上图,向右的方向(数轴方向)被设定为正方向。 左图Δx = x 2 – x 1 > 0,表示物体位移方向与数轴方向一致;右图Δx = x B – x A < 0,表示物体位移方向与数轴方向相反。 4、 速度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从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5、 加速度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的改变Δv 方向一致。 右图,位移(数轴)方向为右向,速度的方向也是右向;上图的汽车加速度为右向,即a >0;下图的汽车加速度为左向,即 a <0。 二、学会看懂图像(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时间图像都告诉你什么? ①(横轴)时间: 甲的起始时刻0s ,结束时刻25s ; 乙的起始时刻10s ,结束时刻25s 。

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第七章电场一、考纲要求 内容要 求 说明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6.电场线 7.电势能、电势 8.电势差 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1.示波管 12.常用的电容器 13.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 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 非常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 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 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对 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较高且难度 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 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 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考 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 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 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 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 中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

第1讲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考情直播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2.各种起电方法都是把正负电荷 ,而不是创造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 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库仑定律 定律内容及公式 2 r Qq k F = 应用 点电荷与元电荷 库仑定律 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F=qE (任何电场)、2r Qq k F =(真空中点电荷) 大小 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定义式 E =F/q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电场 电势差 q W U AB AB = 电势 B A AB U ??-= 令0=B ? 则AB A U =? 等势面 电势能 电场力的功 qU W = 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 示波管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 偏转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ΛΛ=?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ΛΛ:Sn=1:3:5ΛΛ:(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ΛΛ:tn=1:(12-0):(23-):ΛΛ:(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 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 ≈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22 gt 2末速度Vt=Vo-gt 3有理推论02 2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 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打点计时器

高考物理:专题9-磁场(附答案)

专题9 磁场 1.(15江苏卷)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NM 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 答案:A 解析:因为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导体的有效长度(A)最大,所以选A. 2.(15海南卷)如图,a 是竖直平面P 上的一点,P 前有一条形磁铁垂直于P ,且S 极朝向a 点,P 后一电子在偏转线圈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向右弯曲经过a 点.在电子经过a 点的瞬间.条形磁铁的磁场对该电子的作用力的方向() A .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答案:A 解析: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方向在a 点为垂直P 向外,粒子在条形磁铁的磁场中向右运动,所以根据左手定则可得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上,A 正确. 3.(15重庆卷)题1图中曲线a 、b 、c 、d 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经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a 、b 为粒子的经迹 B. a 、b 为粒子的经迹 C. c 、d 为粒子的经迹 D. c 、d 为粒子的经迹 答案:D 解析: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流,在磁场中不偏转,故选项B 错误.粒子为氦核带正电,由左手定则知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向上偏转,故选项A 、C 错误;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流,应向下偏转,选项D 正确. 4.(15重庆卷)音圈电机是一种应用于硬盘、光驱等系统的特殊电动机.题7图是某音圈电机的原理示意图,它由一对正对的磁极和一个正方形刚性线圈构成,线圈边长为,匝数为,磁极正对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竖直向下,大小为,区域外的磁场忽略不计.线圈左边始终在磁场外,右边始终在磁场内,前后两边在磁场内的长度始终相等.某时刻线圈中电流从P 流向Q,大小为. βγαβγαβL n B I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一、基本概念 1、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定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 (1)作曲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位置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2)曲线运动一定是具有加速度的变速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如匀速圆周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能同时改变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如平抛运动等). (3)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合外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就只能改变速度大小,不能时刻改变速度的方向了. (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是不变的,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可能是不变的,如抛体运动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曲线运动也是屡见不鲜的。 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r t s v π2==; T t π?ω2==; f T 1=; v=ωr ; 转数(转/秒)n=f 同一转动物体上,角速度相等;同一皮带轮连接的轮边缘上线速度相等。 (1)线速度可以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来定义,即:v=s/t 线速度大,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弧长长,运动得就快.这里的s 不是位移,而是弧长.这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式是不同的。 线速度也是矢量.圆周上某一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可知,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也可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角速度是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来定义的,即:ω=φ/t(这里的角度只能以弧度为单位). 角速度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运动得也就快.在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角速度的单位是rad /s . (3)周期也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符号是T ,单位是s 。周期长,表示运动得慢;周期短,表示运动得快. (4)有时也用转数n 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转数就是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它的单位是转/秒.ω=2πn . 设质点沿圆周运动了一周,我们可根据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式推导出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v=2πr/T ,ω=2π/T ,v =ωr ,T=1/f ,T=1/n 3、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r f r T r r v a 222 22)2(4ππω==== r f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 22)2(4ππω=====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平均速率; 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 2 =- 3、中间时刻速度;2 2V Vt V Vt +=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 2 2 Vt V Vx += 6、位移 t 2t 2 a t 0t t 2 V V V s =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 S1-S2=S3-S2=S4-S3= =?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 :( 1-- n n ) 11、a= t n m Sn Sm 2 --(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 ;加速度a=s m 2 ;末速度Vt= s m 1 s m =3.6 h k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 ) 位置向下计算 从00(2 2 V g h t = 4推论t 2 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s 2 m ≈10s 2 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 t- 22 gt 2末速度Vt=V o-gt 3有理推论0 2 2 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g Vo 22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 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 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磁场专题(2020年九月整理).doc

磁场 一.知识点梳理 考试要点 基本概念 一、磁场和磁感线(三合一) 1、磁场的来源:磁铁和电流、变化的电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矢量) 方向的规定: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4、磁感线:切线~~磁针北极~~磁场方向 5、典型磁场——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6、磁感线特点:① 客观不存在、②外部N极出发到S,内部S极到N极③闭合、不相交、④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二.磁通量(Φ 韦伯Wb 标量) 通过磁场中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称为磁通量,或磁通 二.磁通密度(磁感应强度B 特斯拉T 矢量) 大小:通过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叫磁通密度。 S B Φ = 1 T = 1 Wb / m2 方向:B的方向即为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意义:1、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2、由场的本身性质决定 三.匀强磁场 1、定义: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磁感线平行、等距、同向 2、来源:①距离很近的异名磁极之间 ②通电螺线管或条形磁铁的内部,边缘除外 四.了解一些磁场的强弱 永磁铁―10-3 T,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中―0.8~1.4 T 超导材料的电流产生的磁场―1000T,地球表面附近―3×10-5~7×10-5 T 比较两个面的磁通的大小关系。如果将底面绕轴L旋转,则磁通量如何 变化? 地球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通电环行导 N S L

Ⅱ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 一.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流向,这时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向里和向外的表示方法(类比射箭)) 规律: ,F I ,F 垂直于B 和I 所决定的平面。但B 900时,力最大,夹角为00时,力=0 B ⊥时,F = B I L 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等于磁感应将度B 、电流I 和导线的长度L 三者的乘积 在非匀强磁场中,公式F =BIL 近似适用于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 三.磁感应强度的另一种定义 匀强磁场,当B ⊥ I 时,IL F B 练习 有磁场就有安培力(×) 磁场强的地方安培力一定大(×)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安培力越大(×) 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Ⅲ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和等效长度 一.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总结:通电导线有转向电流同向的趋势 二.等效长度 推导: I 不受力 F 同向吸引 F F 转向同向, 同 时靠近

高三物理复习〈运动学〉测试题

1.(07北京理综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 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 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 接近()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 2.(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 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 三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 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 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跑道上练习“4×100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具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视为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手持接力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 求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试求: ⑴乙在接力区须奔跑多少距离? ⑵乙应在距离甲多远处时起跑?5.(07全国卷Ⅰ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 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6.(08·四川理综·23)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 4 m/s,且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 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 甲车运动 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 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8.火车A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B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2小于v1)做匀速运动,A车司机立即以加速度(绝对值)a紧急刹车,为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