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天功

1.功法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午时(中午11:00~13: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也可采用站立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入轻扶于腹前丹田上,要求头顶百会穴,胸口膻中穴,双腿之间的会阴穴成一直线)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此谓:搭“鹊桥”,便于任督二脉气机相通),口腔津液滋生时,将其轻轻咽下汇入丹田,(古人称之为“玉液琼浆”,或“金津甘露”。)能益脾胃。全身放松,靜坐床上或沙發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吸气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练之日久则丹田有气团如红日火热),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要做到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三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便会觉得下丹田微有暖意,日渐功进,慢慢弥漫开来,全身皆有暖融融之感。继续似守非守,勿忘勿助地回光返照下去,腹部丹田处便会有跳动感,同时会感到温热感更甚,即使是在冬天,也不会感到寒冷,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这种情况,即是先天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无极生太极”, “道自虚无生一气”。
2.收功功法:待功法练习完成之后,气归丹田.意念放松.右手按住左手背上,然后放在丹田上,顺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换左手按住右手背上,逆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将口腔中的液体分作三次用意念内视(意想,)吞送至丹田.最后用双手轻擦面部.即完成功法练习.

此为第1步功.
待上述小周天(1)部功法练习到丹田充盈,气感有成后;所谓气感:就是人对内气的感觉。气感有很多种,你去练功就会有其中几种感觉,而不是全部,详细论述如下:(1)蚁行:气在皮肤表层较细经脉移动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蚂蚁爬在人的皮肤上
面,会觉得痒痒的。
(2)蠕动:气在较粗经脉上移动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蚯蚓在慢慢地蠕动。
(3)温热:气使细胞活动力大大增加,使得体温稍为上升,而感到温热。也有另一种情
况是气通督脉会产生温热感。
(4)清凉:如果细胞过于兴奋,气也会抑制细胞的异常,而感到清凉。也有另

一种情况
是气通任脉会产生清凉感。
(5)酥麻:这是由气的运行产生了磁场的作用,而感觉麻麻的,更好的情况会感觉酥酥
麻麻的。
(6)膨胀:气累积较多了,就会有膨胀的感觉。
(7)紧缩:气开始内聚浓缩了,就会有紧缩的感觉。
(8)针刺:好气已开始逼出针型病气的感觉。
(9)跳动:气累积成团在肌肉或经脉移动的感觉。
又分穴位的跳动( 垂直跳动 ),与经脉、肌肉的跳动 ( 水平跳动 )。
(10)麻电:这是气的运行产生了电场的作用,而感觉有微弱的人体静电。
(11)漂浮:气变轻了,且往上移动,就会有漂浮的感觉。
(12)沉重:气变重了,且往下移动,就会有沉重的感觉。
(13)酸痛:好气已开始逼出酸性病气的感觉。
(14)轻安:清气已遍布全身,就会有轻安的感觉。
(15)浸润:气渗入肌肤较内层的感觉。
(16)穿透:较大股的气渗入肌肤的感觉。
(17)水流:较大股的气在经脉或血管移动,感觉好像水在流动。
(18)滴腊油:气在头部打通经脉时,好像腊烛熔化,腊油由头顶往脸颊移动的感觉。
(19)骨热:气的暖流已进入骨头内,感觉骨头里面热呼呼的,非常舒服。
(20)颤动:不同种类的气在体内产生了共振,而使细胞颤动起来。
(21)速电:气带动细胞内的原子,使原子内的电子获得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成自
由电子,形成多股电子流,在全身以极快速度相互绕转,这是刹那间打开全身经脉与
筋骨最舒服的状态。这就是快速电流的感觉。
(22)被灌:头顶与双肩有多处穴位打开,虚空好气整股由打开的穴位进入,感觉好像被
灌顶。
(23)融化:全身穴位打开,身体之气与虚空之气合而为一,感觉身体好像被融化了。
(24)舞动:气机使全身筋骨活跃起来,使人感觉不由自主地手足要舞动起来。
(25)按摩:气入内脏,使身体内脏有被按摩的感觉。
(26)抽动:气在体内已能一缩一放,产生肌肉抽动的感觉。
(27)丹动:气已结活丹,活丹开始运转的感觉。
(28)灵动:气入灵体,使灵体活跃了起来,全身变成了灵动现象。
(29)光动:气已化光,光光共振,使人有光在动的感觉。



即可在练习以上功法完成之后,继续练习下列后续功法:(1):意想丹田中形成之精华(形如太阳一般闪闪发光之园形物),在丹田内旋转滚动不停,首先向左边方向旋转64圈,然后向右旋转64圈.如此往复不停.闪闪发出光华.如日中升(此是重点).如此勤加修练.(此功法每次练习必须达到30分钟以上).
(2) 收功功法:待功法完成之后,气归丹田.意念放松.右手按住

左手背上,然后放在丹田上,顺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换左手按住右手背上,逆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将口腔中的液体分作三次用意念内视(意想,)吞送至丹田.最后用双手轻擦面部.即完成.
此功法练习三个月即见功效.此为小周天第二部分功法,
续小周天功法(2)
待上述小周天功和续小周天(1)部功法练习到丹田充盈,气感有成后,即可在练习以上功法之后,继续练习下列后续功法:



(1):意想丹田之精华(形如太阳一般闪闪发光之物),从丹田(任脉其中之一穴位,双名"气海"下行至关元穴.曲骨穴.然后将精气分为二路绕过阴器后继续下行会合于 会阴穴(冲、督脉会合穴位),





在精气聚会会阴穴时要切记配合提肛收腹的动作,(此是重点)以利精气顺利的从任脉运行至督脉:继续运功,让精气继续沿督脉之会阴穴上行至长强穴.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
精气到达命门穴后稍作停留,然后按来路之穴位返回丹田穴(即由命门.腰阳关,腰俞,会阴,然后再分二路绕过阴器之后,经曲骨,中极,关元,石门,回归丹田(即气海).如时钟之摆动一样运作(此是重点).如此往返不绝,勤加修练.(此功法每次练习必须达到30分钟以上).练习二个月即见功效。
收功功法:待功法完成之后,气归丹田.意念放松.右手按住左手背上,然后放在丹田上,顺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换左手按住右手背上,逆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将口腔中的液体分作三次用意念内视(意想,)吞送至丹田.最后用双手轻擦面部.即完成收功功法。
此为续小周天第(2)部分功法。(第(3)部功法待续。)
接上文) 续小周天功(3)

待上述小周天功和续小周天(1)(2)部功法练习到丹田充盈,气感有成,真气能够在丹田 会阴 命门随意运转之后,即可继续练习下列后续功法: (在练习此功法之前,首先按照练功姿势要求意守丹田,听气下行,会聚于丹田穴;待丹田有气机充盈,温暖如春的感觉,真气欲自行转动之际。)



1.轻微引导真气(意念不可太重,引导真气运行之后只可用意念轻轻的跟随它在经络中的运行,在它动力不足时再用意念作轻微的引导.)从丹田出发沿着任脉运行,真气下行经会阴,再从会阴起,向上行,经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到达承浆,在承浆穴让真气略微停留;然后再从原路返回到会阴穴,在会阴穴让真气略微停留之后.再向上如述方法运行,如

此往返不息.运行88圈(运转真气的圈数没有限制,真气运转经络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长越好)之后,真气下行经中极.曲骨一路回归丹田。

2.轻微引导真气(意念不可太重,引导真气运行之后只可用意念轻轻的跟随它在经络中的运行,在它动力不足时再用意念作轻微的引导.)从丹田出发运行.真气下行至会阴,沿着督脉路线经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到达 龈交,真气到达龈交后,让真气略微停留;然后真气从原路返回.到达长强,真气到达长强之后,让真气略微停留.再从长强出发向上行,然后如此往返不息.运行88圈(运转真气的圈数没有限制,真气运转经络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长越好)之后,真气下行经长强.会阴穴回归丹田。

3.吸气的同时,轻微引导真气(意念不可太重,引导真气运行之后只可用意念轻轻的跟随它在经络中的运行,在它动力不足时再用意念作轻微的引导.)从丹田出发沿着下行经过任脉的会阴穴(真气经过会阴时要提肛收腹,以利气机容易通过会阴穴到达督脉),经长强上行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然后伴随呼气,舌尖轻抵上鄂,(以利气机容易通过口腔到达任脉)继续下行至承浆 廉泉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到达会阴;真气继续运行不息,然后过长强运行,在督脉.......任脉.......运行不息.运行88圈(运转真气的圈数没有限制,真气运转经络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长越好)后气归丹田。

然后吸气,真气再从丹田出发,经任脉动的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舌尖轻抵上鄂,然后伴随呼气,真气继续上行至督脉的龈交 兑端 水沟 素髎 神庭 上星 囟会 前顶 百会 后顶 强间 脑户 风府 哑门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筋缩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腰俞 长强 ;到达任脉的会阴穴((真气经过会阴时要提肛收腹,以利气机容易通过).然后吸气,真气从会阴上行经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丹田)继续上行于任脉,过督脉,运行不息.88圈(运转真气的圈数没有限制,真气运转经络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越长越好)之后.气归丹田。



注明:(真气在通过会阴 命门

百会 膻中........等穴位时,穴位有麻胀,跳动.......等感觉,功力深厚的整条经络都会发生温暖如春,如沐热水河中的现象发生;呼吸法则: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后可采用用自然呼吸法,不用理会如何呼吸,只作意念引导,一切顺其自然。)
4.收功功法:待功法完成之后,气归丹田.意念放松.右手按住左手背上,然后放在丹田上,顺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换左手按住右手背上,逆时针轻擦丹田36下.之后将口腔中的液体分作三次用意念内视(意想,)吞送至丹田.最后用双手轻擦面部.即完成收功功法。

5.任督脉打通之后,经脉气血通畅,任督脉病症自然不药而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