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参考资料)

捻转血矛线虫(参考资料)
捻转血矛线虫(参考资料)

疫病名称:捻转血矛线虫病疫病类型:□细菌□病毒□中毒

寄生虫□其他

病原:捻转血矛线虫

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易感动物:反刍动物(牛、羊)

发育过程:成虫寄生于皱胃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披鞘L3幼虫(1周)~反刍动物摄食L3而被感染~幼虫在瘤胃脱鞘~到达皱胃后钻入粘膜进行发育~后返回皱胃内发育为成虫,寿命不超过1年

发病季节:夏、秋(4~10月份)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发病高峰期:5~6月/8~10月

流行方式:地方性流行(潮湿多水、沟壑较多)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临诊:

急性型:肥羔羊突然死亡。可视粘膜苍白、贫血。亚急性型: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腹泻与便秘交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最后可因衰竭死亡。死亡多发生在春季。

慢性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达1年以上。

病理:

1.吸血引起贫血:2000条捻转血矛线虫,每天可吸血达30ml。毒素作用也可干扰宿主的造血功能,使贫血更加严重。

2.成虫和幼虫寄生引起胃炎:虫体吸血时或幼虫在胃肠粘膜内寄生时,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和水肿。剖检于皱胃及其内容物中见大量虫体寄生。

3. 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

4. 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

防治措施

预防: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提高畜

体自身的抵抗力,尤其在冬春季节

2 注意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

3 放牧时应尽可能避开潮湿地带,尽量避

开幼虫活跃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

4 进行计划性驱虫。在春、秋各进行一次。

驱虫后的粪便集中管理,采用生物热发

酵。

治疗:

1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

阿维菌素(0.2mg/kg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2 丙硫咪唑/抗蠕敏(10-15mg/kg体重,一次口

服)

3 枸橼酸哌嗪

4 左旋咪唑/噻苯咪唑/芬苯哒唑(牛、羊按

6-10mg/kg体重,一次口服)

检测方法

NY/T 1465-2007 牛羊胃肠道线虫检查技术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色。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群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在2000条时,每天吸血可达30毫升,而且在虫体离开后仍继续流出血液。

2.虫体寄生时,除直接吸血和因胃壁创伤持续出血造成失血引起贫血外,还因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

3.捻转血矛线虫对羔羊的致病力往往与羊的体况有关,所以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有的发生贫血后可“自愈”,不造成严重影响。

4.贫血不仅引起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还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

5.捻转血矛线虫常与其它线虫混合寄生,有时还与绦虫同时寄生,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急性者多见于羔羊,有的膘情尚好,突然死亡,这多是因一次大量感染虫体而引起的;一般为亚急性经过,病羊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行走无力,严重时卧地不起,眼结膜苍白,下颌间或下腹部水肿。大便有时干燥,并带有粘液,很少出现下痢,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更长,以后因严重消瘦陷于恶病质死亡。如不死则转为慢性;慢性者症状不明显,病程可达七、八个月以上。

剖检可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它们吸着在胃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附着在胃黏膜上时如覆盖着毛毯样一层暗棕色虫体,有的绞结成粘液状团块,有些还会慢慢蠕动。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

五、治疗

1.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的驱线虫药,毒性较低,价格不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克,混精料喂服或个体灌服。左旋咪唑除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外,对肠道其它线虫也有很好的效果。本品应在羊屠宰前7天停止使用。

2.丙硫苯咪唑(抗蠕敏)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胃肠道寄生虫。驱除捻转血矛线虫单独使用时每公斤体重用5~15毫克,用于混合寄生的多种肠道寄生虫时,尤其混合绦虫寄生时,可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左旋咪唑10毫克投服。本品应在羊屠宰前14天停止使用。

3.阿维菌素(虫克星、阿福丁)或伊维菌素(灭虫丁、伊福丁)是强力、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这类药物商品名较多,选购时应注意名称、浓度及质量。通常有注射剂和粉剂两种,注射可用1%针剂,用量按每10公斤体重注射0.2毫升计算,用短针头注射于皮下,不要注入肌肉和静脉。喂服用1%预混剂,按每30公斤体重1克计算。但是由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内容物影响药物疗效,所以对羊、牛等一般不口服投药,应以注射剂为首选。在用药后35天内不得屠宰食用。以上各种药物,如果是用于第一次治疗时,应在第一次投药后的第15天和30天按第一次用药量再各投药一次,以驱除残存的虫体或虫卵又孵化出的成年虫体。

六、预防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重要和有效的措施,药物预防必须是策略性的,应有计划的进行。可用以下程序:1.每年对全群羊要做两次预防性驱虫,一次应在晚冬或早春(2~3月份)对幼虫的驱除,以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另一次在秋季(8~9月份),以防止成虫“秋季高潮”的出现和减少幼虫造成的“冬季高潮”。

2.在本病严重的地区或羊群,应在5~6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3.断奶后羔羊以及羔羊在当年的8~9月份应进行首次驱虫4.污染严重地区的母羊,在产前2周和产后4周各驱虫一次。

5.新购入的羊应驱虫1~2次。

与用药物预防的同时,还应注意放牧和饮水的卫生,对羊排出的粪便及时清扫,集中发酵处理。还要加强饲养,以增强羊的抗病力。

线虫病

线虫病 1.如何鉴定线虫? 答:形状:多样性; 颜色:多种。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大小:1mm-1m。体壁:角质层(参与形成的构造,在分类上有意义);皮下层;肌层。 线虫头尾端的变化:头:具有三片唇---蛔虫;具有口囊,口囊内有切板---钩虫;有叶冠、头泡、侧翼膜--- 结节虫;头部两侧有一对颈乳突---捻转血矛线虫;头部有头感器---肾虫。 尾端:尾感器,尾乳突。 2.猪如何感染蛔虫的? 答:雌虫产卵→虫卵→含一期幼虫的虫卵→②幼虫的虫卵→猪吞食→卵壳破裂,幼虫:①大多数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②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 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③幼虫,在肺蜕皮一次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3.经皮肤感染线虫有哪些? 答:牛仰口线虫病;猫犬钩虫病;猪冠尾线虫病;猪兰氏类圆形线虫病; 4.经胎盘感染线虫有哪些? 答:犊新蛔虫病;犬猫蛔虫病; 5.自愈现象 答: 6.捻转血矛线虫有何危害? 答: 7.类圆线虫生活史 答:如右图

8.旋毛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各是什么?猪如何感染旋毛虫的? 9.如何诊断旋毛虫病? 10.牛羊食道口线虫病临床症状是什么?如何诊断该病? 11.猪肾虫有何危害?如何诊断该病? 12.寄生于牛羊肺部线虫往往引起何种症状?

寄生虫复习要点

寄生虫复习要点 一、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 白蛉:利什曼原虫 中间宿主:猪和人;终末宿主:人。猪囊尾呦 湖北钉螺:日本分体吸虫 蚊:马脑脊髓丝虫、犬心丝虫 虻及吸血蝇:伊氏锥虫 蚯蚓:后圆线虫 扁卷螺:猪姜片吸虫 中间宿主:草食动物;终末宿主草食动物:肉孢子虫 淡水螺(第一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淡水鱼和虾(第二中间宿主) ↖前殖吸虫,蜻蜓稚虫和成虫(第二中间宿主) 金龟子(甲虫):猪棘头虫 微小牛蜱:又芽巴贝斯虫。蜱:犬巴贝斯虫、马巴贝斯虫、泰勒虫(第一中间宿主:残缘璃眼蜱;第二中间宿主:蜱) 椎实螺:片吸虫 纹绍螺(第一中间宿主)麦穗鱼(第二中间宿主):后睾吸虫 地螨:莫尼茨绦虫 蜗牛(第一中间宿主);蚂蚁(第二中间宿主):歧腔吸虫 ↖鸡绦虫中的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 蚋:沙氏住白细胞虫; 蠓:卡氏住白细胞虫、脑脊髓丝虫、混睛虫 二、寄生部位 寄生于红细胞及造血器官、血液、吞噬细胞: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单核吞噬)、伊氏锥虫、巴贝斯虫、泰勒虫、住白细胞虫。 寄生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日本分体吸虫 寄生于肺:肺线虫(网尾科、原圆科线虫) 寄生于肝、胆管内:棘球蚴(包虫:寄生于肝肺)、华支睾吸虫、片形吸虫、歧腔吸虫、组织滴虫(黑头病:寄生于肝盲肠)、后睾吸虫、肝片吸虫、兔肝球虫。 寄生于真胃:捻转血矛线虫 寄生于小肠:类圆线虫、姜片吸虫、蛔虫、蛭形巨吻棘头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属绦虫、仰口线虫(钩虫)、马大裸绦虫、犬复孔绦虫。 寄生于大肠:毛尾线虫、食口线虫(结节虫)、莫尼茨绦虫(长度单位m)、圆线虫。 寄生于肌肉:猪囊尾蚴(成早为猪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 寄生于生殖器官:马媾(gou)疫锥虫 寄生于胎盘传播:犬新孢子虫 寄生于脑、脊髓内:脑多头蚴虫(成虫多头绦虫) 寄生于输卵管、泄殖腔:前殖吸虫 寄生于右心室和肺动脉:犬恶丝虫 寄生于蜜蜂中肠:蜜蜂孢子虫;寄生于成年蜂马氏管内:蜜蜂马氏管变形虫。 三、寄生虫发育史: 日本分体吸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对畜禽感染阶段)→成虫。 疥螨和蜱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卵→幼虫→若虫→成虫。 牛皮蝇蛆、蚤:卵→幼虫→蛹→成蝇

绵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的诊治

绵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的诊治 摘要: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关键词:绵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美丽筒线虫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the Sheep Mixed Infected with Haemonchus contortus and Gongylonema pulchrum Abstract: Since November 2008,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received some sick sheep with the main symptoms of anemia and progressive angular from Zhangjiakou area. The necropsy results showed that a kind of nematode parasitized in the abomasums and the number was up to 2 120. Another kind of nematode was also found in the esophageal mucosa and the number was 14. Two kinds of parasitic ovum were found in the sheep faeces by floating method. One kind of the parasitic ovum contained 16~32 embryonic cells. It’s ovi testa was thin, smooth and slightly yellow. The ovum size was (75~95)μm×(40~50)μm. Another kind of parasitic ovum with the size of (50~70)μm×(25~37)μm contained larva. Through the 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t could be diagnosed that the sheep were mixed infected with Haemonchus contortus and Gongylonema pulchrum. The symptoms in the herd could disappear after two weeks when Levamisole and Albendazole were used. Key words: sheep; mixed infection; Haemonchus contortus; Gongylonema pulchrum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血矛线虫属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寄生于山羊?绵羊?黄牛?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成虫以宿主的血液和黏膜为食,可引起宿主动物严重的腹泻?贫血?消瘦,导致其生长发育不良?体重减轻,严重感染时可造成其死亡[1]?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为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的病例报道较多,但对动物的病例报道较少?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网尾科线虫: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等。 原圆科线虫: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和肺变圆线虫等。 后圆科线虫:野猪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等。 毛圆科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属线虫等。 钩口科线虫:羊仰口线虫、牛仰口线虫、长尖球首线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和椎尾球首线虫。 盅口科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3.雄虫尾端交合伞常包裹在一起,可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让交合伞展开便于观察交合伞内肋的形态。

捻转血矛线虫(参考资料)

疫病名称:捻转血矛线虫病疫病类型:□细菌□病毒□中毒 寄生虫□其他 病原:捻转血矛线虫 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易感动物:反刍动物(牛、羊) 发育过程:成虫寄生于皱胃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披鞘L3幼虫(1周)~反刍动物摄食L3而被感染~幼虫在瘤胃脱鞘~到达皱胃后钻入粘膜进行发育~后返回皱胃内发育为成虫,寿命不超过1年 发病季节:夏、秋(4~10月份)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发病高峰期:5~6月/8~10月 流行方式:地方性流行(潮湿多水、沟壑较多)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临诊: 急性型:肥羔羊突然死亡。可视粘膜苍白、贫血。亚急性型: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腹泻与便秘交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最后可因衰竭死亡。死亡多发生在春季。 慢性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达1年以上。 病理: 1.吸血引起贫血:2000条捻转血矛线虫,每天可吸血达30ml。毒素作用也可干扰宿主的造血功能,使贫血更加严重。 2.成虫和幼虫寄生引起胃炎:虫体吸血时或幼虫在胃肠粘膜内寄生时,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和水肿。剖检于皱胃及其内容物中见大量虫体寄生。 3. 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 4. 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 防治措施 预防: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提高畜 体自身的抵抗力,尤其在冬春季节 2 注意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 3 放牧时应尽可能避开潮湿地带,尽量避 开幼虫活跃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 4 进行计划性驱虫。在春、秋各进行一次。 驱虫后的粪便集中管理,采用生物热发 酵。 治疗: 1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 阿维菌素(0.2mg/kg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2 丙硫咪唑/抗蠕敏(10-15mg/kg体重,一次口 服) 3 枸橼酸哌嗪 4 左旋咪唑/噻苯咪唑/芬苯哒唑(牛、羊按 6-10mg/kg体重,一次口服) 检测方法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8年修订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为保护我国松林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疫情防治,切实提高疫情防治的整体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监测普查 (一)日常监测。 1.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电网和通信线路的架设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树。 2.监测时间。定期巡查辖区内松树,每月至少一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 4.监测方法。 (1)踏查。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状况,设计可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采取目测或者使用望远镜等方法观测,沿踏查路线调查有无枯死松树,或者出现针叶褪色、黄化、枯萎以及呈红褐色等松针变色症状的松树。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按照本方案中有关要求进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2)遥感调查。采取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根据遥感图像的卫星定位信息,开展人工地面调查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3)诱捕器调查。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疫情非发生区和发生区的交界区域使用。在媒介昆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引诱媒介昆虫,将诱捕到的媒介昆虫成虫活体在室内剪碎后进行分离鉴定(或者经过培养后鉴定),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一旦发现携带松材线虫,应当立即对设置诱捕器的林分及周边林分进行详查。 (4)详查。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以小班为单位统计,不能以小班统计发生面积的以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旁松树的发生面积以折算方式统计)、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传入途径和方式等情况,并对病死松树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和疫情小班详图。调查病死树数量时,需将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一并纳入病死松树进行调查和统计。 (二)专项普查。 1.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 2.普查时间。每年2次。一般于每年3-6月进行春季普查,于每年8-10月进行秋季普查。 3.普查内容。调查本辖区内所有松树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普查方法。同日常监测方法。其中,对已确认发生疫情的小班,直接进行详查。 (三)取样。 1.取样对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刚枯死的松树,不应当抽取针叶已全部脱落、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树。可参照以下特征选择取

捻转血矛线虫备课讲稿

捻转血矛线虫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色。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群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在2000条时,每天吸血可达30毫升,而且在虫体离开后仍继续流出血液。 2.虫体寄生时,除直接吸血和因胃壁创伤持续出血造成失血引起贫血外,还因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

浅谈松材线虫病

浅谈松材线虫病 摘要:本文针对松材线虫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进行了以系列阐述。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 一、松材线虫入侵树体后的症状 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色,松脂停止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树从出现症状至死亡约需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发病和死亡过程的时间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寒冷地区,松树当年感染了松材线虫也可能在第二年才枯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不仅使树木蒸腾作用降低,失水,木材变轻,而且还会引起树脂分泌急速减少和停止。当病树已显露出外部症状之前的9-14天,松脂流量下降,量少或中断,在这段时间内病树不显其他症状,因此从泌脂状况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分针叶变为淡褐色,萎蔫,可见到甲虫蛀屑;最后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树整株枯死,此时树体一般有多种次生性的害虫栖居。 二、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依靠松墨天牛完成其侵染循环。 松墨天牛成虫从松材线虫寄主树中羽化脱出时携带了大量的松材线虫,当松墨天牛补充营养取食健康松树嫩枝的树皮时,它所携带的松材线虫则通过取食所造成的伤口进入新的寄主体内,并开始大量繁殖。松墨天牛经过补充营养进入产卵期,往往在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上产卵。当松墨天牛羽化时又将松材线虫携带至新的寄主体内。松材线虫(病原)、松墨天牛(传播媒介)和松树(寄主)三者之间这种生物学联系就构成了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对于松墨天牛1年发生1代的地区,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大致如下: 春季5、6月份时,寄生在死松树体内的松墨天牛开始化蛹,此时聚集在蛹室中大量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也开始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即休眠幼虫(dauerlarvae),它在形态和生理学上与松材线虫繁殖阶段时的4龄幼虫不同,除了体壁增厚、内含物增多、口针和中食道球退化外,在其体表还附有一种黏性物质,不仅使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加强,而且易于附着在媒介昆虫的体上,便于媒介昆虫携带和传播。在松墨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之前,大量的松材线虫持久型4龄幼虫通过松墨天牛成虫的气门进入气管,尤以后胸气管中线虫数量最多,另外在其体表、前翅内侧等处也有其附着。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后,进入了补充营养阶段。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最新)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我区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X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商林防检发〔X〕2号,关于转发《X省森防总站关于印发的通知》(X林防检发〔X〕X号)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X区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53个行政村、31个社区,人口55万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81.3 万亩,有林地面积213.6万亩,活立木蓄积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2%,在有林地中,油松、华山松林面积150.026万亩,占森林面积的70.2%。主要分布在X、流岭、X山系,以二X林场、X 林场、X林场面积最多,近几年普查显示,我区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但我区国道、省道、铁路、高速路交错,各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购置和调运的各种苗木、木制品包装箱,各木材销售点经销各类木材、人造板运输频繁,加之X、X、X已经感染松材线虫病,形势不容乐观,我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一旦爆发松材线虫病将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预防区划 根据松林资源分布情况和地域特点,划分不同的松材线虫病预防区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区域列为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预防区。 重点预防区:X源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二X水库区),X森林公园、X森林公园、X森林公园、X森林公园、X美丽花谷、X 镇、X镇面积共计52.3万亩。 一般预防区:除重点预防区之外的镇、办事处,面积共计 97.726万亩。 三、目标任务 (一)预防目标 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监测覆盖率要达到100%,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新发生区,从确定疫情之日起一年内实现基本根除;加强预防工作,对松类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复检率达到100%,确保重点预防区松林安全。 (二)主要任务 1、加强检疫检查,防止疫情传入。对过往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检疫检查,严禁疫木及其制品调运。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对区域内的木材交易市场、木材集散地、木

兽医寄生虫复习资料

兽医寄生虫复习资料 兽医寄生虫学:研究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各种寄生虫所引起疾病的科学。 胎生:雌虫受精后不产卵而直接经发育产出幼虫, 卵生:产出的虫卵内胚胎尚未分裂或胚胎处于分裂状态的繁殖方式。 宿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 终末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带虫宿主:宿主被感染后处于隐形感染状态,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虫体,也称为带虫宿主。 卵胎生:雌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直接产出含幼虫的卵,随即在外界环境中孵出第一期幼虫。 带虫免疫现象:寄生虫在宿主体内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效力,一旦宿主体内的虫体完全消失这种免疫力也随之结束。 媒介: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起传播寄生虫病作用的低等动物,尤其指传播血液寄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者:某种生物在传播病源过程中,病源体在其体内进行一段时间发育起到既是宿主又是传播媒介的作用。 感染性虫卵:幼虫发育到感染阶段,仍留在卵壳内不孵出。 感染性幼虫:幼虫发育到感染阶段即对宿主具有感染力时已从卵内孵出。 细颈囊尾蚴病: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生长发育中,经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各发育阶段虫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发育程度不同,称为不完全变态。 变态:寄生虫的虫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态。 一宿主蜱:幼蜱若蜱成蜱在同一宿主体上完成二次蜕变及三个吸血活跃期,成虫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地产卵的蜱。 而宿主蜱:发育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即幼虫寻得宿主吸血,蜕变成若虫;若虫饱血后落地蜕变成成虫,成虫再爬到同种或不同种的另一宿主体吸血,交配后落地产卵。这种蜱成为二宿主蜱。 三宿主蜱:幼蜱若蜱成蜱三个阶段分别在三个宿主体吸血,饱血后都需要离开宿主落地脱皮产卵的蜱。蜕化:

松材线虫病及预防措施

松材线虫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探讨松材线虫病多发生的地域分布、发生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 关键词:松材线虫;发病分布;发生规律;预防措施 松材线虫(NorthAmericanpinewoodnematode;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线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1]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一、分布状况 安徽省主要分布合肥市(肥东县)、铜陵市(郊区)、安庆市(郊区)、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山区、当涂县)、宣城市(广德县)。全省松材线虫病呈扩散蔓延形势,对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以及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大面积松林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与祁门县相邻的石台县、青阳县已被国家确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病因及症状 病因:本病由松材线虫引起,线虫的耐久型幼虫自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树小枝,并进入树脂管内。这时线虫有强烈的治病作用。待

受侵树木停止分泌松脂时,树体中线虫开始繁殖,以树脂管为通道向其他部位扩散,到针叶开始黄时,树木的整个木质部都有大量幼虫存在,翌年,在罹患病的树林内寄生的松墨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传播到健康的松树上,导致病害的扩散蔓延。 症状[1]: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色,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脂停止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分针叶变为淡褐色,萎蔫,可见到甲虫蛀屑;最后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树整株枯死,此时树体一般有多种次生性的害虫栖居。 三、发生规律[1] 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每年7-9月份。高温干旱气候适合病害发生和蔓延,低温则能限制病害的发展;土壤含水量低,病害发生严重。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病原线虫近距离由天牛携带传播,远距离则随调运带有松材线虫的苗木、枝丫、木材及松木制品等传播。松树线虫雌雄虫交尾后产卵,每雌虫产卵约100粒。虫卵在温度25℃下30小时孵化。幼虫共4龄。在温度30℃时,线虫3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低于10℃时不能发育,28℃以上繁殖会受到抑制,在33℃以上则不能繁殖。四、危害

捻转血矛线虫

疫病类型:□细菌□病毒□中毒 寄生虫□其他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色。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群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在2000条时,每天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松材线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东华南等地,该病是由松材线虫所致,它主要通过寄生在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感染该病的松树从绿色逐渐变黄至褐色而枯死。由于该病极难治愈,对找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显得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因此有“松树癌症”之称。该病是由松材线虫所致,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垫刃目(Tylenchida),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在我国松材线虫主要寄生在松属植物,例如:赤松、马尾松、黄松、湿地松、黑松、等。在国外主要寄生在落叶松属、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雪杉属等植物中。松材线虫原产于美国,目前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国,主要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尼日利亚、葡萄牙等。该病是在1982年通过寄生在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等地,属于入侵生物。入侵生物由于缺少天敌,当找到其适合生存的生态位当即繁殖迅速,并且随之广泛传播,对我国的松树森林资源危害极大,从入侵至今已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 1.1松材线虫病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当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病,首先从嫩叶开始病变,针叶颜色发生明显渐变过程,

由绿色逐渐变成无光泽的黄色,再变成红色至褐色,呈干枯状,直至整株松树死亡,但整个过程松树针叶不萎蔫脱落。嫩枝叶上可观察到松褐天牛吸取营养时在松树所留下的伤口。用刀在树身割出伤口没有树脂流出来,但能观察到松褐天牛在松树上产卵的刻槽。将感染松树横切,经常可观察到变蓝变灰的木质部。一般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时间在八月的上旬至十一月的上旬,长达三个月之久,然后逐渐开始病变,在次年的四到六月份则表现出枯死现象。 1.2松材线虫病的来源及传播 由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所致,其致病机理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松材线虫体积小,不能靠自身活动侵染传播,因此它通过寄生在松褐天牛或其他媒介昆虫,这些感染的昆虫所到之处便是松材线虫的栖身繁殖之地。一般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成虫飞到松树的上部嫩梢上吸取营养,随之把松材线虫传染给健康的松树,然后松材线虫迅速在松树体内大量繁殖并且扩散至整个植株;因此一般染病的松树是从树梢上部娇嫩的部分开始发病。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繁多,既可以由松褐天牛或媒介昆虫作为寄主,随松褐天牛或其他寄生昆虫自然远距离传播;也可以是人为的原因。就如当初松材线虫可以入侵我国一样,当被感染的松褐天牛跳上货船的松材木箱或其他地方,随着货船漂流四方,当船舶靠岸,它们也就随之入侵当地并迅速繁殖扩散。其次,人门运输携带松材线虫的松树木材、松树种子、幼苗以及松树木材制品也可导致松材线虫远距离传播。 2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2.1松材线虫病的诊断 要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松树林进行全面的监测诊断,及时发现被感染的松树,并且切底消灭所感染的松树。那么,对松材线虫病的

绦虫、线虫

绦虫病 1、简述绦虫的形态和构造? 外部形态:扁平、带状、分节、雌雄同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1)头节——为吸附器官,半圆形、方形、菱形,长为1~2mm,根据头节上吸盘 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①吸叶型:在前端具有四个叶状结构,附在可弯曲的小柄上 或直接长在头节上 ②吸槽型头节:在背腹面各有一沟样的吸盘 ③吸盘型头节:具有四个圆形吸盘,位于头节前端侧面, 有的绦虫在头节顶端、中央有顶突,其上还有一排 或数排小钩 (2)颈部——位于头节之后,不分节,由颈节长出下面的节片, 所以又称生长节。 (3)链体: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分为:未成熟节片:简称幼节 成熟节片:简称成节 孕卵节片:简称孕节 内部构造:绦虫无体腔,无消化道,靠体表吸收营养物质 (1)体壁:皮层、肌层 (2)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3)排泄系统:原肾系统,焰细胞、细管、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 (4)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在每一成熟节片里有1~2组雌雄生殖器官

①圆叶目绦虫:子宫盲囊,不向外开口,虫卵不能从子宫排出,到体节脱落 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②假叶目绦虫:生殖孔开口于节片腹面中央,有子宫孔、雌性生殖孔、雄性 生殖孔,虫卵从子宫孔排出,所以子宫不如圆叶目绦虫发达。 2、什么叫中绦期或绦虫蚴?绦虫蚴可分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1、中绦期(绦虫蚴):绦虫的幼虫发育阶段或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 绦虫发育包括虫卵、中绦期或绦虫蚴、成虫三个发育阶段2、类型:体为实心结构的有原尾蚴、实尾蚴; 体为囊状结构的有囊尾蚴型、似囊尾蚴型 (1)原尾蚴:出现在假叶目绦虫生活史,体为实心结构,在体后端有三对小钩;(2)实尾蚴:又称条带或裂头蚴 a、含原尾蚴的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逐渐发育为实尾蚴 b、实尾蚴已无小钩,具有成虫样头节,但链体及生殖器官尚未发育 c、成熟的实尾蚴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发育为成虫 (3)囊尾蚴型: a、为一个半透明囊体,囊壁的外表为角质层,内为生发层,在囊壁凹入处 含有一个头节,囊腔内充满液体 b、囊尾蚴型寄生在脊椎动物中间宿主体内 c、寄生部位随绦虫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寄生部位有肝、腹腔、肌肉、 脑及眼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宣传资料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宣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宣传资料 一、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具有以下四 个特点: 1、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松材线虫病寄主种类较多,主要以松树为主,少数亦非松属针叶树,累计共达62种,分属于松属、冷杉属、黄杉属、落叶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在我国高度感病的松树有黑松、马尾松、琉球松、湿地松、云南松、华南五针松、华山松、红松等但目前我国大陆自然状况下发病均以黑松和马尾松为主。 2、适生区范围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适宜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气候和寄主条件。 3、传播蔓延迅速。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靠媒介昆虫和人为携带罹病木材及其制品来完 成。主要媒介是昆虫松褐天牛,病木材及其制品所致,人为传播的现象较为严重。 4、致死速度快、防治难。由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大部分时间均在寄主树干内取食、为害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感病很难治愈,发病速度快,最快的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染疫后发病迅速,从染病到毁灭只需3-5年时间,因此人们称之为松树的癌症。 二、松材线虫病的症状及机制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松树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在夏秋季针叶失水萎蔫褪绿变黄色至红褐色,松树整株枯死,且红色针叶当年不脱落,树干有大量天牛寄生痕迹,木质部呈蓝色。 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 1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松褐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松褐天牛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 三、建议与要求 涉木单位尽量不到疫区购买松木制品,特别是有天牛蛀孔的松木制品或要求供货单位不使用松木。 四、防治措施 林地清理,砍除、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伐除后必须进行烧毁和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感染源。可设立隔离带,切断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有效的控制天牛虫媒的扩散,已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松材线虫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属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疫情。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在我国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它的主要传媒昆虫。 该病危害的毁灭性在于 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1982年发生该病后的10年间,发生面积约达38000hm2,造成松树死亡1400000株以上,损失木材50000m3。用于病害的防治经费亦达645万元。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木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 (1)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及其它甲虫侵害的痕迹;(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到天牛及其它甲虫的蛀屑;(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次期害虫栖居。 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木木材及其制品中传播,例入:家居装饰材料,电线电缆的包装材料、建筑模板、家庭装修用材、家俱、玩具等。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等传播。 除害处理 1.发现有携带该线虫的松木及包装箱等应采取溴甲烷熏蒸或磷化铝处理,或浸泡于水中5个月以上,或切片后用作纤维板、刨花板或纸浆等工业原料及作烧炭等燃料用。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监测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天即可枯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检疫对象,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发展蔓延速度迅猛,危害日趋严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欢迎大家参阅。 篇一: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除治松材线虫病的紧急通知》(陕政办发[20XX]1号)及《陕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意见》(陕松防指发[20XX]1号)等文件精神,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的传入危害,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监测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天即可枯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检疫对象,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发展蔓延速度迅猛,危害日趋严重,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胁,为了确保我市松林的安全,搞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做到

及时、有效、迅速、有序的防止松材线虫病的传入,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中心,以监测普查为重点,建立完善的预防预警防范体制,完善检疫、测报体系,加强基础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做到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传入。 三、预防的目标与任务 预防对策:全面普查,严密监测,加强检疫封锁,严防疫木传入,控制天牛媒介,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松林抗性,确保森林安全。 预防重点区:一是秦岭、关山等生态环境区和自然保护区;二是太白山嘉陵江、天台山、通天河、红河谷、关山牧场等旅游景点区;三是与省内外疫区较近的县;四是主要交通通道和木材集散地、重点厂矿企业;五是电力、通讯建设和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六是部队辖区松林。 主要目标:一是管辖区内不发生松材线虫病,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有力除治措施,全力组织扑灭,彻底根绝松材线虫病,二是加强普查,做好监测,监测覆盖率100%,三是严格调运检疫,检疫率100%,四是加强复检,坚决禁止来自疫区的松树苗木,病材及其制品,松木及其制品复检率100%。 预防任务:建立健全监测普查预警体系,县(区)、乡镇设立专兼职普查队伍,开展长年监测调查工作,以县(区、局)为单位每年组织乡镇(林场)对所辖范围所有松林每年春季(4-5月),秋季(9-10月)普查两次,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严密封锁,迅速除治,坚决根绝。风景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及控制其感染的营养调控措施

动物营养学报2013,25(9):1921-1928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3.09.003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及控制其感染的营养调控措施 钟荣珍 周道玮 *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摘 要:捻转血矛线虫是感染羊的主要胃肠道吸血线虫之一,主要引起羊贫血和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羊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防控胃肠道线虫感染的普遍措施是采用化学驱虫药,然而,胃肠道线虫的抗药性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迫使人们研究新的抗虫措施。明确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改善宿主抗性和恢复力是理想的防控途径。营养调控原理是基于胃肠道线虫感染后宿主的生理和病理反应,通过调控宿主营养水平来提高自身抗虫性和感染后的恢复力。本文综述了羊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免疫机理及控制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营养调控措施,包括调控羊饲粮蛋白质水平、矿物元素水平和抗虫营养活性物质。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营养调控 中图分类号:S 8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3)09-1921-08收稿日期:2013-04-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基金(D L S Y Q 12008);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201820)作者简介:钟荣珍(1981—),女,河北承德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和生理代谢研究。E -m a i l :z hongr ongz he n@ne i ga e .a c .c n * 通讯作者:周道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 - m a i l :z houda ow e i @ne i ga e .a c .c n 反刍动物胃肠道寄生虫感染一直是限制其生 产性能提高的重要问题。感染羊的胃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吸虫和绦虫[1] 。其中,吸血线虫的危 害较大,如捻转血矛线虫(H ae m onc hus c ont or t us ,H .c ont or t us ),它不仅损伤羊皱胃黏膜,影响宿主物质代谢,降低饲料利用率,而且造成羊贫血、腹泻、瘫痪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化学驱 虫药对胃肠道线虫(ga s t r oi nt e s t i na l ne m a t ode ,G I )感染进行预防或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寄生虫很快产生抗药性,而且残留在畜产品中的驱虫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昂贵的新药开发费用和食品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抗虫措施,其中,通过营养调控提高宿主寄生虫抗性的措施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科学有效的营养调控措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寄生虫免疫机理及其与宿主营养 之间的确切关系之上。因此,本文综述羊H .c ont -or t us 的生活史、免疫机理及其指导下的控制羊H .c ont or t us 感染的主要营养调控措施。 1 H .c on t or t u s 简介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性,可以在其生长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其对宿主动物的危害。1.1 H .c on t or t u s 的生活史 H .c ont or t us 是感染羊(绵羊和山羊)的主要胃肠道线虫之一,绵羊比山羊易感[1] ,而且不同品 种的绵羊对H .c ont or t us 的抗性也不同[2] 。从地区来讲,温暖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 .c ont or -t us 感染尤为严重[3] 。 1903年R udol phi 首次将H .c ont or t us 归为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圆形目,毛圆科,血矛属[4] 。H .c ont or t us 不需要中间宿主,进入羊体内的幼虫经14d 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雌虫和雄虫在皱胃里交配,雌虫开始产卵。雌虫的繁殖力极高,1只 感染H .c ont or t us 的羊每天可以排出数百万枚虫卵[5] 。处于桑葚胚阶段的虫卵随动物粪便排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