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本章主要内容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了解其几何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本章重点是发展空间观念,难点是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几何语言的表述。

第一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先要用对比法理解本节中的基本概念,如圆柱与圆锥、棱柱与棱锥、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等;

2. 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堆集合体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几何体的形成:()????→????→??→????→????动动

动动直线平面点线体立体图形曲线曲面 2.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1.先用概念辨析法理解本节中的基本概念;

2.熟练对比掌握棱、侧棱的关系;

3.动手操作与空间想象相结合、正确理解展开与折叠。

知识点:1.棱柱的有关概念;

2.棱柱的性质:图形、底面形状、侧棱数、棱数、侧面数、面数、顶点数、侧面展开图、表面展开图;

3.圆柱、圆锥的展开图。

1. 本节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动脑、亲自试验切截一个几何体;

2. 在直观操作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想象,抽象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空间概念。

3. 要注意对直观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原因加以分析,不要只注意活动的表面现象,要探讨出现结果的原因。

知识点:1.几种常见的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截面;

2.截一个几何体的实际应用。

1.用对比法理解基本概念: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画三视图时可借助实物摆放,加深理解;

3.会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几种常见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正四棱锥,球)的三视图。

2.由小立方块搭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

3.三视图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三视图的综合应用。

1.先要理解本节中的概念,如多边形、弧扇形;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多边形;

2.圆、弧、扇形;

3.正方形网格中的面积求解,平面图形中探究规律。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从引入负数开始,首先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从低级到高级一次讲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以及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本章内容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还是运算,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学习时可进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小调查,通过收集有关的信息和事例,

增强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分类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的对事物进行分类,通常应从实际需要出

发,选取恰当的标准,然后根据对象的属性,把它们不重不漏的划分为若干类。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从不同角度刻画了有理数,有利于我们对有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

3.在本节的学习中,既要感知、理解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更要感知理解他们

的本质区别,注意防止将整数简单的理解为小学里学的非负整数,另外0在小学里表示没有,现在表示正数负数的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1.负数的意义。

2.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3.有理数的分类。(1)按正数、负数、0分类;(2)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

1.利用对比法理解数轴、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等概念;

2.熟练掌握数轴的画法(1)数轴的方向是按照习惯规定的;(2)单位长度和原

点是根据需要确定的;(3)单位长度要统一。

3.要结合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知道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知识点:1.数轴;2.相反数;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4.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数轴的应用。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熟练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一些问题。

知识点:1.绝对值;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3.利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注意与情境结合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有理数的运算遵循“一定、二求、三和差”的步骤。

知识点:1.有理数加法的类型;2. 有理数加法法则;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4.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1.用对比法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2.实际应用。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时,应先把减法转化成加法;

2.运用加法交换律时,要带上前面的符号;

3.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应多观察、思考、总结。

知识点: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两个层面的问题:

1.寻找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间的联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有理数加减运算;

2.结合身边的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与同学合作做调查,巩固

知识。

知识点:1.水位的变化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类比前面学过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学习乘法法则;

2.有理数的乘法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求出积的绝对值;

3.灵活、巧妙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知识点:1.有理数乘法法则;2.倒数;3.实际运用及新运算问题。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有理数的除法。先确定符号,再转化为算术运算;

2.灵活根据题目特点选择除法法则;

3.除法转化为乘法后,可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知识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2.实际运用。

1.联系学过的乘法法则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运用要先确定法号,再计算绝对值;

3.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知识点:1.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乘方的符号法则。

1.运算法则、技巧;

2.注意运算顺序;

3.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知识点: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熟悉计算器上常用键的功能,多动脑记忆、思考。

2.反复实践掌握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3.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计算器的特点与分类;2. 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功能;3.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本章的重点是列代数式,难点也是列代数式。

1.理解字母的含义;

2.会用字母表示公式、法则、运算律;

3.注意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普遍性、简明性、任意性。知识点:1.字母表示数;2.探究规律。

1.书写代数式要规范;

2.实际问题的代数式中字母和数要有实际意义、符合实际;

3.列代数式要认真审题;

知识点:1.代数式;2. 代数式的值;3.实际运用(阴影部分面积)

1.准确把握代数式的意义,按规定顺序求值;

2.求值时,不要漏掉括号和负号。

知识点:1. 代数式求值

1.结合有理数有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理解合并同类项;

2.弄请代数式的项,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运用转化思想,将式的运算转化为数的运算。

知识点:1.代数式的项与系数;2.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的;

2.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去括号;2去括号、合并同类项;3.化简求值综合运用。

1.仔细读题,找出所给条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用列表的方法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1.数据的变化规律;2.图形中的规律;3.新运算。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是垂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及平行公理。学习中培养几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1)“抽象”的思维方法;(2)“比较”的思维方法;(3)分类的思想;(4)转化的方法;(5)数形结合的思想。

1.用比较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

2.弄请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如“经过”“有且只有”“两两相交”“点在直线上”

“点在直线外”。

3.注意总结规律,联系实际,建立数学模型。

知识点:1. 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表示方法、界限、端点、长度);

2.直线的性质;

1.结合图形深刻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2.结合线段公理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3.逐步体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线段的画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知识点:1.有关概念、性质;2.线段的画法、比较;

1.用三个字母表示角,顶点字母在中间,注意两种表示法;

2.借助图形解答简单的几何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确定点的位置)。

知识点:1.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角的度量及画法

1.本节可运用对比法将角的有关知识与线段的有关知识对比学习;

2.利用度量法、叠置法比较角的大小;

3.利用数形结合法,便于理解角的比较。

知识点:1.角的比较;2.角的平分线;

1.理解基本概念:平行线;

2.理解生活中平行线的事例;

3.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

知识点:1.平行线的定义、表示、画法、性质 2.空间里的平行;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联系生活实例,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加深对垂直的理解;

2.会画垂线;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应用垂线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选择最短

路线。

知识点:1.垂直、垂线、垂线段、斜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3.垂涎的画法及性质;

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

学法:对本节的学习,应由低到高处理好如下两个层面的问题:

1. 挖掘出七巧板所拼成的图形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平行、垂直、面积计算等;

2. 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七巧板构造出优美的图案;

3. 能用适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知识点:1.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而形成的,利用他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图案设计);

H C D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学“方程论”的基础,是解决其他方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方程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的步骤:1.审题;2.找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4.列方程;5.解方程。

1. 运用对比法把等式与代数式进行比较,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3.

学会用代数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

知识点:1.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3.等式的基本性质;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 熟悉解方程的常用变形方法:移项与合并同类项;

2. 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移项时一定要变号。

3. 解方程时要善于观察特点,选择简便方法。

知识点:1.移项;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学会从代数方法的角度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一张日历,了解日历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玩游戏、列方程等知识理解日历中的方程问题。

知识点:1.日历中存在的数量关系;2.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多个数的规律

1.对于等积变形问题,要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

2.总结出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答题目时单位统一;

3.牢记相关图形的体积(面积)的计算公式。

知识点:1.形积变化

1.本节需联系现实,所以同学们可去商场进行调研,以帮助理解相关概念;

2.审清题意,搞清每一次增长或降低的基数是什么;

3.建立数学模型‘

知识点:1.打折销售中的几个概念;2.打折销售问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借助表格或图表把应用体重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寻找等量关系列方

程;

2.用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用另一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当题中有多个量时,

寻找中间量表示另外的量;

3.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有实际意义再作答。

知识点: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如何找相等关系;

1.首先要掌握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式,相遇问题、追击问题常用的等量关系;

2.学会画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这样做形象、直观、生动、便于思考问题,理

顺思路;

3.注意单位统一。

知识点:1.相遇问题;2.追击问题;航行问题。

1.明确与教育储蓄有关的概念、公式;

2.了解储蓄的几种方式,如教育储蓄、国库券不征收利息税,一般储蓄征收利

息税;

3.用类比的方法解答稿费纳税、工资纳税、贷款以及国库券等问题。

知识点:1. 教育储蓄基本概念及基本公式;(1)利息=本金×利率×期数;(2)本息和=本金+利息;(3)利息税=利息×20%=本金×利率×期数×20%;(4)税后利息=利息×(1-20%)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本章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本章内容是感受大数的含义,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与特点;制作扇形统计图,从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体会扇形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制作统计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数据;(4)做出决策;制作统计图时,要注意标题、名称、单位等数量因素要标清。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理解生活中较大的数字;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估测的方法,发展对数的感觉;

3.在生活中合作交流,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

知识点:1.基本知识;

1.把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与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对比学习;

2.熟记科学记数法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科学记数法;2. 用科学记数法解决问题;

1.理解扇形统计图概念;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注意统计思想方法的应用,如商场、超市对某些商品的销售量调查、统计,

制作商品的进货量计划等。

知识点:1. 利用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解决问题;2. 扇形统计图的有关计算;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1.注意各种问题的总结与归纳,注意画扇形统计图的要求,如写统计图的名称,

必须时表明数据的来源;

2.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扇形统计图的制作;2.统计图的应用;

1.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对比学习;

2.利用数形结合法,把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3.就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常见的三种统计图;2.利用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第七章可能性

本章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入可能性问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为背景,通过实验与分析,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且是可以估计的,为预测和决策提供帮助。

本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生活。另外,本章又是《概率论》的初步介绍,认识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这就是随机观念。具备随机观念,从而使我们在生活中明智的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

1.通过具体事件去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与同学交流,并动手操作,加深对本节知识理解;

3.可以通过做小实验。对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判断。

知识点:1.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2.可能性大小;

1.在学习中积极参与游戏,认真观察结果,仔细分析数据;

2.对事件可能性的大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要动手、动脑相结合,在活动中探索规律。

知识点:1.转盘游戏中可能性大小;2.游戏设计是否合理;

1.要多动手,多于同学合作交流,积累一定经验;

2.要多动脑,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对事件可能性的大小用自己语言表达出

来;

3.要动手、动脑相结合,在活动中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1.转盘游戏;

初一下册

目录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3.同底数幂的乘法…………………

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5.同底数幂的除法………………………….

6.整式的乘法…………………….

7.平方差公式………….

8.完全平方公式………………….

9.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余角与补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认识百万分之一…………………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世界新生儿图…………….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

第四章概率

1.游戏公平吗…………

2.摸到红球的概率…………….

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第五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全等三角形…………………….

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做三角形……………….

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车下滑的时间………………….

2.变化中的三角形………….

3.温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第七章生活中的数轴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5.镜子改变了什么……………….

6.镶边与剪纸………………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相交线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 B、CD相交于点O。ADCOB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v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v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baO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b也叫a的垂线。则记为:

a⊥b或b⊥a;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为O。书写形式:DAO∵∠AOD=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C书写形式:∵ AB⊥CD (已知)B∴ ∠AOD=90 (垂直的定义)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垂线的画法:BAl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上的一点A ,作l的垂线、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的直线l的垂线、工具:直尺、三角板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F EDCBA87654321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同位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如∠1和∠5,∠4和∠8。内错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如∠3和∠5,∠4和∠6。同旁内角:一边都在截线上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2017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o m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0a (a )0a (0)0a (a a 或 ?? ?≤-≥=) 0() 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1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 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 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0b 0 a ; ab <0 ? 0b a < ? ?? ?<>0b 0a 或???><0b 0a ; ab=0 ? a=0或b=0; ???≤≥m a m a ?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 >b a x b x a x >∴???>>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b x b x a x <∴???<<不等式的组解集是 a b > a b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73822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初一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 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 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

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超全、超好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初一数学人教版上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初一数学人教版上知识点 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学习初一数学知识点,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数学人教版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单项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 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 项式次数为0) 2、多项式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 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 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 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 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 高的那一项次数. 二、整式的加减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 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 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 a n m n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 a a+ 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 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 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 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 n 、p 均为整数); e) 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a)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 ,n 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 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都为整数n m a a a mn m n n m ==。 c)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 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 3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d) 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 要注意区别(ab )n 与(a+b )n 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 )n =a n +b n (a 、 b 均不为零)。 f)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g) 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 (a ≠0). b)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 中a ≠0。 2)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 a ,如1100=,(-2.50=1), 则00无意义。 c)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 的次幂的倒数,即 p p a a 1=-( a ≠0,p 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 -p 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 -p 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41(-2)2-=,8 1)2(3-=-- d) 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完整)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推荐文档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网络结构 ???????????????? ??????????????????????????????????????????????????????????????????????????????????科学记数法有理数大小比较律、分配律运算律:交换律、结合、混合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按正负分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数轴正数、负数相关概念有理数00 二、知识要点 1、大于______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正数前面加上,通常这个“+”号_____ 省略。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______的数叫做负数,这个“-”号_______省略。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不仅仅表示没有,它是正数和负数的_______。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_____________的量,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表示与它相反的意义的量,但把哪个量规定为正数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______的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有理数分类:按定义来分 ; ?????????????????负分数正分数负整数正整数_______0_______ ???? ???????????负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整数按正负来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有理数常常称为正数,负有理数常常称为_______,正整数和0统称________,负整数和0统称 ________,正数和0统称________,负数和0统称_________ 。如果a是非负数,则 a≥0 。 5、规定了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数轴的画法:①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0可以-不可以0 分界相反意义 正整数0负整数1整数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负数非负整数非负数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0正 非正整数非正数原点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3)自然数是指0和正整数;a >0,则a 是正数;a <0,则a 是负数;a ≥0 ,则a 是正数或0(即a 是非负数);a ≤0,则a 是负数或0(即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时,则a+b=0;即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a|。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 ·b|)。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b ≠0,那么a b 的倒数是b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则a 、b 互为倒数;若ab=-1, 则a 、b 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