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研究技术进展

中药学研究技术进展
中药学研究技术进展

中药学研究技术进展

摘要:中药作用的基础是其化学物质组成。利用现代科技,阐明中药化学物质基础,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这也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和关健。色谱联用技术集成了色谱和结构鉴定的光谱手段之优点,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分析手段,对于中药复方这样复杂混合物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联用和液相色谱与串联的核磁共振波谱、质谱、质谱联用。利用微柱液相色谱(甚至毛细管液相色谱)和大气压下接口(电喷雾接口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接口)的软电离多级质谱(包括离子阱质谱、三级四级杆质讲和四级杆与飞行时间质谱的串联质谱)联用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文中以大川芎方为例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健词:中药复方色谱联用技术大川芎方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我国医药科研人员和产业化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传统中医药使用方剂(中药复方)治病,注重宏观整体作用,这是其与西医药相比较的优势所在,但限于时代和认识手段,我国中医药对治病的化学物质基础和分子水

平的治病机理等微观过程认识相对不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医学、化学、药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各项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方法和技术,从微观分子水平认识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研制出现代中药复方新药。这些新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安全、有效、方便、高效、速效、长效。

中药治病必然有其化学物质基础,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疗效、药理作用和配伍规律必须首先弄清作用的主要成分,而现代中药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和各种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更离不开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以及跟踪、识别和定量。中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中药复方提取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物,

常常含有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离子性、强极性到非极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位置异构体到对映体从常量到痕量的各种成分。这些成分常常包含黄酮、皂贰、有机酸、生物碱、挥发油、糖和蛋白质等不同类有效成分,每一类化合物又常含有很多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如异构体化合物),性质相似,共同组成一个难于定性和定量的复杂混合物。因而中药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也是目前中药现代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和重要研究内容。

一、色谱联用技术是阐明中药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的皿要技术和方法

对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溶剂分配和柱色谱方法将其逐一分离为纯的单一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这种方法,很多中药成分得以阐明。这一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样的分离分析由于步骤多、分离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一方面比较费时,另一方面对微量组分常十分困难。而且这样做常常将中药复方整体割裂为几个(或几十个)含量比较高的有效成分,忽视其间的准确含量比例(化学指纹特征)和一些含量少的组分。现代高效色谱为一次实验同时分离多种组分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但色谱对化合物的定性则常常无能为力,当其用于分析手段时,必需提供标准对照品才能进行保留值的比对定性和定量,对于大量未知化合物的定性常常是其美中不足之处。因此,色谱和各种光谱手段的联用技术一直是现代仪器分析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分析中药这样复杂的混合物更是离不开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技术综合了成分分析的色谱和结构鉴定的光谱手段的优点,使得对化学成分混合物的研究能力大为增强。对于不纯化合物的鉴定可以很容易利用高效色谱分离后进行鉴定,提高鉴定的可靠性,而对于混合物体系则可以充分利用色谱高效分离能力和光谱手段的定性能力进行混合物定性及定量研究,完成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色谱联用技术由于色谱和各种光谱、质谱手段的多样性,因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联用方式和技术。现代高效色谱主要以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技术为主,这几种色谱手段同四大谱(质谱、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光谱)的分别联用自然组成了色谱联用技术的丰富内涵。由于色谱使用流动相,而这些

流动相大多在光谱分析中不能被接受,因而解决流动相问题自然成为联用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但即使如此,由于光谱手段灵敏度并不十分高,色谱如何与光谱、质谱联用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四大谱与色谱的联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步伐。总的来说,由于对分析要求的日益增高和各种微量、制备规模液相色谱及光谱、电子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每种联用均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色谱与质谱

的成功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CL-MS)。多波长

紫外检测器本身即是利用紫外光谱的特性,因而随着光电二极管技术的发展,液

相色潜光电二极管阵列紫外扫描式检测器(LC-PDA),已成为代替常规多波长紫

外检测器的很常用的仪器。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紫外扫描式检测器对分离的色谱峰均可以获得其在流动相中的紫外光谱图,以用于定性分析一些紫外特征

的化合物,以及对选择合适、灵敏的紫外吸收波长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未知化合

物可以利用每一点下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值组成高灵敏、自适应未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色谱图,如类似色谱–质谱联用中的基峰色谱图。随着高频、高灵敏、

快速超导核磁共振仪器仪的发展,液相色谱与核磁共振的联用(CL-NM)R也逐步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气相色谱与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GC-FIRR)、液相色谱与电感祸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MPS)、薄层色谱与质谱(TLC-MS)也可以联用。几种光谱手段的串联则进一步扩大了色谱联用的范围,其比较成功的例子包括液

相色谱一光电二极管阵列紫外扫描一质谱(LC-PDA-MS),液相色谱一核磁共振一质谱(CL-NMR-MS),以及质谱一质谱与液相色的联用,如LC-MS-MS(QqQ),LC-MS ,LC-Q-Tof等。

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实例

1.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和质谱的联用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手段。80年代气相色谱已非常成功地与质谱联用,并且随着小型台式四极质谱的发展,质谱已成为气相色谱工作者的很

好的有一定定性功能的检测器,在一些中药挥性成分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上百个成分的分离,同时进行其质谱测定,利用

标准质谱库再加以匹配、识别和定性已是很常规的事。到目前为止,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液相色谱通过各种连接接口与各种质谱的联用上。这是因为尽管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有很强的分离及定性能力,但对于药物研究(如中药复方提取物)中大多数成分,由于其不挥发性而需要用液相色谱来进行分离分析,就自然需要利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及定性研究。要想将液相色谱与质谱很好联用必须解决好来自于色谱和质谱两方面的间题,这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液体流动相的去除,质谱灵敏度、稳定性的提高和质谱体积、成本的降低。去除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最常用方法是将其挥发去除,但当液相色谱流动相含水量较高、含有缓冲盐和流速较高时,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发展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接口一直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和阻碍因素,直至90年代初发展出大气压下的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接口(电喷雾接口(ESI)和大气压下化学电离接口(APCI)之前,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一直步履艰难。

大气压下的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接口—电喷雾接口(ESI)和大气压下化学电离接口(APCI)是利用气体辅助(或加高压)下流动相进行喷雾,将溶剂挥发除去,同时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在大气压下进行电离。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使用LC–MS时对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限制(如对纯水和流速的限制),灵敏度也得到很大提高。并且这是软电离的方式,主要产生的是“拟”分子离子峰。进一步使用多级质谱,可以很好对未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这正迎合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对软电离的要求(如传统方式以FAB–MS方式来进行)。而利用MS–MS进行选择反应临测(SRM)则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因而具有很好的定量灵敏度和可靠性。围绕上述思想,不同公司均进行了自己的专利设计以进一步改善接口的去溶剂、抗污染和增加离子采样率和离子传输性能。几种典型的接口包括iFnnigan公司的加热金属毛细管接口PE公司的反吹气帘式接口、Mieomass (Waters)公司的z型喷雾接口和Bmker(Agilent)公司的正交喷雾接口。

除液相色谱和四极质谱的联用之外,利用大气压下的接口,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最新发展的离子阱质谱和正交飞行时间质谱也实现了成功联用。液相色谱

一离子阱质谱联用(如LCQ)可以容易地进行多级质谱测定,从而确定其分子量和相关的结构信息。相比较四极杆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基于电喷雾接口的液相色谱一正交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不仅能对色谱流出组分进

行高灵敏度检测,而且是一种准高分辨质谱,能进行准确的分子量测定,从而可能直接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除此之外,飞行时间质谱具有更高的扫描速率,现在已有一台飞行时间质谱连接八根液相色谱柱的商品化产品。将四极杆质与飞行时间质谱组成串联质谱产,结合最新发展的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组成的CapLC–Q–Tof–MS–MS将集成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四级质谱与飞行时间质谱的优点成为当前解决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最尖端工具体之一。

2.大川芎方的色谱一质谱用

分析初探随着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尤其是大气压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正日益拓展,从最开始少数由质谱研究人员应用为主而逐渐发展为质谱工作者、药物化学家、环境化学家等多数人应用的工具,其应用面包括药物分析(药代)、药厂快速含量测定、环境分析、生化分析、天然产物分析等各个方面。我国随着仪器的采购,应用工作也逐渐发展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下面以大川芎方为一例子,简单讨论一下其应用前景。

大川芎方由川芎和天麻两味药组成,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生物碱、内醋、挥发油、贰类、多糖等。为了深人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还需进行其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分析研究。由于川芎含有大量挥发油,首先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其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利用OV一1柱和梯度程序进行分离,获得其总离子流色谱图。从图中可见,川芎中含有很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两个比较大的峰,对这两个比较大的峰,经与标准谱图库匹配和质谱规律验证,可以确定最大的色

谱峰为篙本内醋,另一峰为三丁基苯酞,这与文献所述一致,对于其他峰的质谱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含有这两种化合物的类似物,也可能还有不饱和脂肪酸。

对于大川芎方中大量有效成分(如阿魏酸、盐酸川芎嗓、天麻贰等)还必须采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进行分析。对于大川芎的提取物,采用微柱液相色谱(2.1mm 内径柱)和大气压下电喷雾质谱同时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了扫描分析,得到基

峰色谱图。从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和其与醋酸的加合离子峰可以判断天麻贰峰和阿魏酸峰。进一步用标样验证,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均十分吻合。但对于其中的其

他未知化合物还要通过源内碰撞诱导裂解(源内CID)和二级质谱,利用质谱断裂规律,进行其结构解析,很多时候还需要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是一项还在发展着的新技术,以上所述只是非常简单的

例子,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于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1998

[2]肖红斌,梁鑫森,卢佩章.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能报,1999:44(6):588

[3]卢佩章,梁鑫森,肖红斌.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见:汪尔康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200。

[4]Niessen,WMA.J.Columatgr.A.1999,856:179

[5]hTermoquest,Sanjose.CA,httP://www.ifnnlgan.co

[6]Perkin一Elmerixe,Concord,Onatro,Cana-da,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492881.html,

[7]iMcorwww,Mancheater,UK,httP://www·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492881.html,

[8]J.Chormat『.A,1999:854(15MontreuxSymopsiumonlldChormatography)

MassSePet,met,SuiritealnuidChormatg-raPhy.Massmeytr,CapiPIElee-torphoersis一MassSePctormetyrandaTndemM.ectromeytZ,Montrexu,switerzedand,11一13,Nov.1998)

[9]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出版社,1998

[10]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编,现代有机质谱技术及应用(第十届全国有机质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11] 褚小立. 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子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6.

[12] 刘明杰, 王钊, 孙素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药学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 2001.

[13] 刘国林, 蔡金娜.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蛇床子分类中的应用[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0, 17(2):109-111.

[14] Woo YA , Kim HJ ,Cho J. Identif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 with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a. Microchem. J. 1999, 63(1):61-67.

[15] 王钊.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法无损伤鉴别生药材[J]. 中草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9, 5:52.

[16] 李建蕊,陈建波,周群,等. 中药三七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红外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34(3):634-637.

[17] 刘素丽,陈健波,周群,等. 黄芩采收季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别与主成分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32(10):2669-2673.

[18] SUN Su-qin, ZHOU Qun, YU Jian-yuan, et 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20(2): 199.

[19] 夏贤明, 丁宁. 用近红外光谱法检测绿茶品质成分的研究分析化学, 1991, 19(8):945-948.

[20] 汤俊明, 鲜栋, 孙素琴. 川乌炮制前后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分析研究[J]. 现代仪器, 2005(3): 27-30.

[21] Shi J Y, Zou X B, Zhao J W,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fresh Ginkgo biloba leaf with different colors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ica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2012, 94:271-276.

[22] Zuo L, Sun S Q, Zhou Q, et 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3, 30: 1491.

[23] 李燕, 吴然然, 于佰华, 等. 板蓝根颗粒的红外光谱无损快速鉴别及可视化表达[J]. 光

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 27(6): 1081-1085.

[24] 田进国, 陈永林. 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红外光谱鉴[J].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24(6):327-328.

[25] 蔡锡兰. 药物红外谱库的建立与鉴定[J].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 ,14(4 ):98-103. [19]林艳萍,司端运,刘昌孝.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35(10):1535.

[20]黄欣,龚益飞,虞科,等.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J].分析化学,2007,35(12):1736.

[21]Allwood J W,Clarke A,Goodacre R,et al.Dual metabolomics:a no-ve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J].Phyto-chemistry,2010,71(5-6):590.[22]阿基业.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5):481.

[23]Chung I M,Kim J W,Seguin P,et al.Ginsenosides and phenolics infresh and processed Korean ginseng (Panax ginseng C.A.Meyer):Effects of cultivation location,year,and storage period [J].FoodChem,2012,130(1):73.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

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

近代中药发展史及中药问答

近代中药概述 专业:05七D 姓名:崔烨学号:0501113 近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丧失了前进的脚步,中医药事业也同样举步维艰。 近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特殊阶段。正确解决中西医药关系,探讨中国医药学发展道路,始终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客观上,西方医学的传入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医学科学知识,涌入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施及高技能医疗工作者,为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另一方面讲,帝国主义利用西医作为入侵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及旧政府对中医药的严重抵制,这促使中医药处于濒临灭绝之境,中医药地位岌岌可危。 旧中国对中医药的摧残 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在帝国主义方面,西方医学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欲通过医药将基督教打入中国,然后通过传教士,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颠覆。于是,西方医学的传播,造成了一些人性格的崇洋媚外,思想的全盘西化,歧视、排斥、妄图消灭中医药。清政府也寄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以长技以制夷,发展强大自己。对于中医药事业,清政府没有寄以厚望。在旧国民政府执行卖国崇洋的政策之际,中医药事业更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废除中医药的言论也轰轰烈烈的进行。在这废医思想中,最具代表的是俞樾和余云岫等人。 俞樾,浙江湖州人。作为一代经师,章太炎、戴望均出自其门下。但其对于医药正如其所说,并不十分精通。但并不精通的他却对中医药妄加评论。他是近代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理论的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其《俞楼杂篆废医论》中“药虚篇第五”曾写道:“执古药以治今病,宜其中病者韪矣。又况蛇床乱蘼芜,荠尼乱人参,自古叹之。今则牟利之夫善于诳语,以香栾为枳实……药虚、脉虚、医亦虚,是以曲园先生(俞樾晚号曲园先生)所以愤然而议医也。”如此大家,其思想影响是巨大的。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在二三十年代的一些文章中仍可以看到其废医思想的阴影。 在医学界中,最早系统的全面提出废医思想,并全力促使其实现的是余云岫。 余云岫系江苏武进人,1914年公费留学日本,1916年于大阪医科大学毕业回国,极力主张仿效日本,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错误认为,只有清除、抛弃旧有的文化技术,才能取得成果,所以一直对中医抱有极大的偏见。余云岫作有《素灵商兑》、《医学革命论》等,在其著作中写道:我国旧医之理论,荒唐怪诞,无可掩饰,惟有听其沦丧而已耳……中医欺诈之术,遂顾而之他矣,辗转数医,杂药乱投,而病乃陷于不治,犹至死而不悟也,哀

中药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在现行教学计划中,《中药学》课程的设置,是作为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中医学各专业来说,《中药学》是学习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桥梁;对于《中药学》各专业来说,中药的理论和功用,又是该专业课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因此,《中药学》课程,在中医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中药学》药物多,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同中有异,内容抽象复杂,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又涉及临床病症,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方法,往往容易张冠李戴,混淆颠倒。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把全部中药掌握记牢,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每当上到《中药学》时,同学们反映最强烈的是,“中药难记”,“容易混淆。”如何学好《中药学》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供同学们参考。 一、结合中医理论学习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理论同中医的理论是统一的。例如,中医的病因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药相应有祛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泻火药的功效。八纲辨证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大证型,中药相应有解表、温里、清热、散寒、补虚、泻实、滋阴、壮阳等功效;中医有气病、血病、痰病等,中药也有理气或补气、活血或补血、化痰等功效……。所以,学好中医理论,才能理解和记忆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例如,黄芪能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按中医理论就可以推断出中气虚会有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及脱肛、子宫下垂等一系列症状。此外,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的功效,按中医理论就可以理解“有汗能止”的汗是卫气虚的表虚自汗,用黄芪能益卫而固表止汗;“无汗能发”的无汗是气虚的表虚挟有表邪,因而发汗不出,用黄芪能补气,则表邪随汗而解。这样去理解和记忆黄芪的功效和应用就容易了。可见,用中医理论来指导学习《中药学》,是学好《中药学》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学好总论和每章药物的概说部分 有些同学对《中药学》总论和每章药物的概说部分不够重视,认为它仅仅是泛泛而谈,作一般性介绍而已,在后面的主要内容中还会讲到的。因此认为,学不学,记不记无所谓。其实这种看法和认识是不正确的。《中药学》总论是对《中药学》这门学科的一个最扼要的概述,即介绍《中药学》的发展源流,同时也阐述《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还阐述中药应用的一般原则。学好总

[业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业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前言1.1 龙芪柔肝胶囊简介龙芪柔肝胶囊为信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丹参、党参、生地黄、北沙参、当归、地龙、醋白芍、鳖甲、黄精、五味子、灵芝、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共 15 位中药制备而成。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柔肝的功效。方中地龙有较强的异味,穿山甲属名贵药材以打粉入药。因胶囊剂具有能够掩盖药物不良臭味,载药量大的特点,故选用胶囊剂4。1.2 处方分析方中以黄芪、地龙为君药,以丹参、当归、生地黄、北沙参、党参为臣药。方中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中气、升清阳,益肺气、实皮毛,以扶正;地龙同入肝脾经,息风止痉,通络,以开血脉阻滞,二者共为君药。丹参、当归并用,生血、活血且化瘀、通络而不伤血;生地、北沙参并用,滋阴而又养阴;党参补气以行血;五者共为臣药。取君二臣五,奇之制之意。五味子、醋白芍共同辅助君药抑阳敛阴,以柔肝;鳖甲、黄精、灵芝共用助君药滋补肝阴。五者共为佐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穿山甲消肿排脓,三者共同引药归经,均为使药。本方为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和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的复合方。一为补气,一为活血祛瘀,二者并用以达到益气养阴、 )活血柔肝的功效5。1.3 中药药理学分析黄芪主含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增加 WBC 和中性粒细胞、M 吞噬功能。地龙提取物口服,对小鼠 S180 和 H22 均有抑瘤作用,并可增强 5-Fu 受体活化,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丹参中主含丹参酮‖A ,丹参酮‖A 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其中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尤为显著3。因此丹参酮‖A 也是本药的重要和关键性成份。1.4 小结本文重点探索了 HPLC 法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A 含量时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为全面评价

中药发展史

中药发展史简论 作者:任胜科专业:药学学号:1041418 引言:中药在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世界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许多人由于西药的冲击与对中药的误解而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药,热爱中药,感受中药的独特魅力。 摘要:本文我将通过对中药发展的九个阶段、相关中药典著的介绍及其现况与发展所面临问题、对策等来阐述中药发展史。 关键字:中药发展问题对策感悟 一﹑中药发展九阶段 (一)、先秦时期 人类对于药物的认识,最初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逐渐认识到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作用并予以注意。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认识药物的艰难。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二)、秦汉时期 秦汉之际,药学已初具规模,西汉时期已有药学专著出现。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序例”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用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药发展已趋成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战乱,“文籍焚靡,千不遗一”,但是此间留下的本草书目仍有近百种之多,重要的本草著作有梁·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该书“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说,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南朝刘宋时期雷党纪敦著《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四)、隋唐时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起源于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见效慢。但是总的来说中药是我国的精髓。在这个世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下面是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一: 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1

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42、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整理]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整理]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前言1.1 龙芪柔肝胶囊简介龙芪柔肝胶囊为信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丹参、党参、生地黄、北沙参、当归、地龙、醋白芍、鳖甲、黄精、五味子、灵芝、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共 15 位中药制备而成。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柔肝的功效。方中地龙有较强的异味,穿山甲属名贵药材以打粉入药。因胶囊剂具有能够掩盖药物不良臭味,载药量大的特点,故选用胶囊剂4。1.2 处方分析方中以黄芪、地龙为君药,以丹参、当归、生地黄、北沙参、党参为臣药。方中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中气、升清阳,益肺气、实皮毛,以扶正;地龙同入肝脾经,息风止痉,通络,以开血脉阻滞,二者共为君药。丹参、当归并用,生血、活血且化瘀、通络而不伤血;生地、北沙参并用,滋阴而又养阴;党参补气以行血;五者共为臣药。取君二臣五,奇之制之意。五味子、醋白芍共同辅助君药抑阳敛阴,以柔肝;鳖甲、黄精、灵芝共用助君药滋补肝阴。五者共为佐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穿山甲消肿排脓,三者共同引药归经,均为使药。本方为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和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的复合方。一为补气,一为活血祛瘀,二者并用以达到益气养阴、 )活血柔肝的功效5。1.3 中药药理学分析黄芪主含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增加 WBC 和中性粒细胞、M 吞噬功能。地龙提取物口服,对小鼠 S180 和 H22 均有抑瘤作用,并可增强 5-Fu 受体活化,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丹参中主含丹参酮‖A ,丹参酮‖A 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其中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尤为显著3。因此丹参酮‖A 也是本药的重要和关键性成份。1.4 小结本文重点探索了 HPLC 法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A 含量时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为全面评价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药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 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

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详细)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 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中药学硕士专业考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 专业介绍: 一、为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英文缩写为MCMM。 院校排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名:上海中医药大学,得分84.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得分80.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得分79.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四名:中国药科大学,得分78.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五名:广州中医药大学,得分77.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六名:长春中医药大学,得分76.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七名:武汉大学,得分68.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八名:吉林农业大学,得分67.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九名:河南中医学院,得分66.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十名:陕西中医学院,得分61.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修订稿

中药学毕业论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药学毕业论文【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有关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西药临床药学为主,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医药的重视还不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规范标准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1]。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等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的再研究;二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新制剂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来研究中药[2]。但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复杂,更有挑战性[3],由此中药临床药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卫生部在xx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但其对临床药师的义务和责任规定的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工作形势和内容也无标准化规范,使得介入临床用药工作的途径比较模糊,只能在《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临床药师工作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 1.2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

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成立了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重点学科,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但这些中药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才刚刚起步,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制不够长,难以安排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缺少像西药临床药师那样的培训基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较缺乏等等。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使得药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第一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专业人数和人才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际工作需要,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 1.3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药应用情况较为混乱,不仅多种中药同服、中药与西药同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存在不足。本来中药的成分有很多还不明确,在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在连续用药时中间追加间隔液,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在临床实际使用时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次,当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是为了新药的开发而开展的,且大多是在动物体内进行的,对人体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真正为临床开展用药监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限制了进一步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再次,全国各地医院开展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工作不太多,对中药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难以把握,在“中药安全无毒”的错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一:中药医治包块病例分析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损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西医抗菌素治疗往往不能完全奏效,中医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自制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8月年我们病房及门诊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收治了确定为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病人64例。均有性生活史,病程半月~5年,以上64例病人按入组序号随机分位为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年龄18~53岁,平均(35.40±9.3)岁,b超显示包块(4.5×4.6×3.1)~(11.2×7.0×4.6)cm3,对照组年龄19~52岁,平均(34.43±8.7)岁,b超显示包块(4.4×4.7×3.2)~(10.7×6.8×4.9)cm3。两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妇科学》[1]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胀痛,拒按,检查有包块,痛连腰骶,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黏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依据[2]:有盆腔炎病史,有急性期表现的病人有使用抗菌素7~14天后,盆腔炎性包块不消改用中药治疗,或有低热,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白带多,妇检扪及宫颈举痛,子宫固定压痛,子宫周围扪及边界不清包块,压痛,b 超下子宫上方或后方、左右两侧可见包块囊壁光滑,边界清晰或不清囊性的无回声区,输卵管积水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盆腔有积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自拟中药内服方:红藤15g,败酱草15g,紫花地丁15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皂角刺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生薏苡仁20g,炙没药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月连服2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自拟中药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20g,赤芍15g,丹皮15g,皂角刺15g,炙乳香15g,炙没药15g。将上方浓煎至100ml,温度在39~40℃,装入灌肠袋中挂于输液架上,病人侧卧,肛管插入肛内10~15cm,调整滴速60~80滴/min,30min 滴完,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至次晨。每日1次,自服中药首日起连用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对照组 口服抗妇炎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连服20天为1个疗

中医药学发展史

中医药学发展史 摘要: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医药学理论的确立、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回眸百年中医药的历史长河,我们或许更能深切认识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意义和价值。伴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跌宕起伏,刻着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医药也走过坎坷多艰之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医药遭受质疑之声始终不曾断绝,2006年一度为全社会关注的所谓“取消中医”论调,再次给中医药发展投下阴影。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枸杞)、艾(艾叶)、桑椹等50多种。《尚书》中已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这可能与当时多用大剂量且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治病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当时对药物的性能及副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礼记》中关于“孟夏月也……聚蓄百药”,则反映了人们已注意到在一定的采集季节广泛采集贮存药物。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药物品种增加,人们的用药经验也日益丰富。此时虽还没有出现药物学专著,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关于药物的记载。如《周礼·天官》中述的“五药”,可能是对药物的初步分类;书中还有对胆矾、丹砂、雄黄、礐石、磁石这“五毒”炼制的外用腐蚀药,这可能成为中国古代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录。《诗经》中也有关于药物的丰富记载,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虽然没有明确指明这些动植物的药用作用,但是许多都是后世所使用的药物,如芣苢(车前)、藚(泽泻)、葛(葛根)、薇(白薇)、芩(黄芩)、虻(贝母)、荑(白茅)、壶(葫芦)、木瓜、枣等。《诗经》中对一些植物的采集、采地及食用的效果也有一些记载。《山海经》是在先秦文献中记载药物最多的,其中还明确指出了药物的功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详解

如何提高药品销售行业竞争力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10秋药学专王敏 摘要:医药行业为提高零售药店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利润。应做到从员工层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让顾客满意,让企业获得利润,然而,这并不容易实现,目前国内药品零售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我们应该分析顾客满意理念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探讨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提高药品销售人员的员工工作敬业度,让员工以业为本,学以致用,同时降低采购环节成本,但不能忽略药品质量,让药品销售行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营销决策。 当前,药店经营已进入微利时代,药品零售市场的“价格战”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其直接结果是药店的赢利水平下降,而这使得药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威胁。因此,药店依据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指导其经营行为,以提高其赢利水平和竞争能力,是在当前药品零售市场激烈竞争态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拟就此论文作一探讨。 关键词:零售药店顾客满意利润 引言 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被人们称之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四十年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七十年代年均增长13%,80年代8.5%,1991-1995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低潮期,经济衰落几乎遍及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英国、美国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但同期世界医药行业的年均增长仍达7.5%。预计从现在到2010年,医药行业的增长将维持在7%左右。虽然社会需求和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有正相关性,经济衰退抑制了一部分需求,但是社会老龄化和人口的自然增长远远消减了衰退所引起的需求减少。因此经济衰退的社会需求的负面效应并不明显。一个新兴的医药企业能够成功与否不仅是取决于它的产品是否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它经过详细,周密,准确的一系列市场调研以后制定出来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方向,是否能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方法准确的切入市场。当一个医药企业需要制定新的营销计划和策略时,都必须以市场情况为依据,产品卖点为导向,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与本企业营销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这样医药企业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及时,有效的营销决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完善的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现代医药企业营销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为产品营销提供很重要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现将实习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基于顾客满意的药店服务理念 任何经营行为总是受某种服务思想或意识的影响和支配,这种服务主张、服务思想和服务意识被称为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服务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2009 年修订36 学时用)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大多数来自于天然产物,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特点。在近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引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中药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中药的应用源自中医理论,客观的认识中医、认识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实用性、甚至科学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药在世界范围内既属于传统医学(TCM ),有整体性、系统性的优势;又能够作为OTC (非处方用药)、或DRUGS (药品)直接治疗疾病。传统医学的优势应该与现代西方医学沟通,现代中药的进展就是追求更多、更新的药品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健康。 本门课程的开设基于目前中药研究的方向分类介绍其进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中药目前的发展状态,有助于确立研究目标,在学习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医中药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医学、药学与现代各相关学科相结合、并借助用其他学科的思路和技术优势以促进自身的进步。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继承,保存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寻求有效的发展。 第一章药性理论研究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掌握中药、中药学,天然药物的概念; 1.2 熟悉临床中药学的优势和不足,中药安全使用的要求; 1.3 了解中药特点和分类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重点讲解对中药、中药学的古今认识,天然药物的概念以及与中药的关系。 2.2 系统认识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特点,简介中药的现代分类方法。 2.3 介绍目前临床中药学的概念、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2.4 重点认识中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防范措施。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中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高血压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1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3间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特点的调查分析,阐述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对3间医院的病历统计,对其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钙通道阻滞剂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结论:3间医院医师应用高血压药物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用药。 ABSTRACT Analysi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 Methods: To sta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 analyse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Results:The first drugs used was calcium antagonists, the second wa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elected drugs and the way of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are basically rational. Keywords:Antihypertensive agents;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the rational of drug used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药学发展简史 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 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药

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二)中药学的形成: 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分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于治代写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药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书中记述了除当代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