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碰撞中的弹簧问题复习过程

最新碰撞中的弹簧问题复习过程
最新碰撞中的弹簧问题复习过程

碰撞中的弹簧问题

卢宗长

1 ?如图所示,与轻弹簧相连的物体A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

体B 沿水平方向向右 运动,跟与A 相连的轻弹簧相碰。在B 跟弹

簧相碰后.对于儿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

A.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 B 的速度相同

B.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A 、B 的动能之和最小

C. 牌簧被压缩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不断减小

D. 物体A 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

2 ?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而上放有质量相等的物

块A 和B,英中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

速度vO 向着物块A 运动?当物块与弹簧作用时,两物块在同

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在物块A 、B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

着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外力缓慢推A,使A 、B 间弹簧压缩,

当压缩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时撤去此水平外力,让A 和B

在水平而上运动.求:

(1) 当B 离开墙壁时,A 物块的速度大小:

(2) 当弹簧达到最大长度时A 、B 的速度大小;

(3) 当B 离开墙壁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

的最大值.

解析(1)当B 离开墙壁时,A 的速度为vO,由机械能守恒

2mV ° _E

(2)以后运动中?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达到

最大程度时,A 、B 速度相等,设

(3)根据机械能守恒,最大弹性势能为 o 1 - 1 c ? 1 u

E p = — mvo" — — 2mv"= — E

2 2 2

4.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而上的木板右端,有一根轻质弹簧沿水平方向与木板相连,木板 质M 为v,由动量守恒有2mv=mvo 解得

【答案】

(3)E 冷E

v

物块A 和B 的v-t 图象正确的是(D )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而上,轻弹簧两端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A 和B. B 物块靠 解得

M=3.Okg e质量m=l.Okg的铁块以水平速度v^dO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而向右滑行, 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 )

5. 图中,轻弹簧的一端固泄,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 长状态。期一质量与B 相同滑块A,从导轨上的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 滑行,当A 滑过距 离厶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 恰好返回出发点P 并停止。滑块A 和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运动过程中弹簧最 大形变呈:为厶,求A 从P 出发时的初速度%。

解:令A 、B 质量皆为加,A 刚接触B 时速度为勺(碰

前),由功能关系,有 丄mvl - = p/ng^ ①乩万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 2 令碰后小万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匕?有mv l = 2mv 2

②碰后月、万先一起向左运动,接 着乩万一起被弹回,任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人万的共同速度为冬,在这过程中,弹簧

势能始末两态都为零,利用功能关系,有丄⑵")处-丄=“⑵")g ⑵2) ③此后

2 2

A. B 开始分离,勺单独向右滑到P 点停下,由功能关系有=^ngl }

④由以上

各式,解得 v 0 =^(10/!+16/2) 6?质量M=3.0kg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而上,物块A 和B 的质量均为m= 1.0kg,且均放 在小车的光滑水平底板上,物块A 和小车右侧壁用一根轻弹簧连接,不会分离,如图所示, 物块A 和B 并排靠放在一起,现用力向右压B,并保持小车静止,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为W=135J O 撤去外力,当A 和B 分开后,在A 达到小车底板的最左端 位宜之前,B 从小车左端抛岀,求:^T7P /VVVVVVVVX ~ M

解析:(I )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与A 恰好分离.由:

动量守恒左律:2mv {=Mv 2

能量守恒左律:W = 2x —znVj 1 2 3 + —M V 22

2 2

解得:vi=9m/s, v 2=6m/s

(2)根据动能肚理,从撤去外力至B 与A 分离时,A 对B 做的功为:

W BA =-mv^ = 40.5 J

2

(3) B 与A 分离后其水平速度v 1=9nVs 保持不变,弹簧最长时,A 与小车速度相同, 设为

1 B 与A 分离时,小车的速度是多大?

2 从撤去外力到B 与A 分离时,A 对B 做了多少功?

3 假设弹簧伸长到最长时B 已离开小车, A 仍在小车上,求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A. 3.0

J

B. 6.0J

?由^

动疑守恒宦律:M V 2 一 〃沖]=(m + M )v 3

] . 1 .

能量守恒:W = —mv^ + —(〃7 + M)U 「+ E jt

解得:£p=84?4J

7.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左端固泄,右端与小物块P 接触而不连接,当P 到 A 点时,弹簧为原长,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将P 缓慢地从A 推到B 点,需做功6J,此时在 B 点撤去外力后,P 从表此开始沿着水平桌而滑到停放在水平光滑地而上的小车Q 上(小车 u =0.4o 试求:

(1)

使P 不会从Q 的右端滑出,则小车至少多长? (2) 从推力作用于P 到P 与Q —起运动的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I) 0.4m ; (2) 5.6J

11. (1) W - fjmg(2l A +/2) = -mv^ v c = 2m/s (另一解舍去) mv c =( M + m)v 找 ggL> 1 mv 2 -1 (m + M)v^2

L > —(4^'-f (m + M )v., 2

} =° 4m 2 2 /jmg 2 2 (2)产生的热虽为Q =“蚣⑵]+/2) = 4.OJ

c 1 r 1 z ■八 2 M 1 7 V # c * Qi =T mv : — T 伽 + M )v tt =———-讥=1.60 J 2 2 M + m 2

Q=Qi+Q:=5.6J

8. 固泄在水平而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相连,整个装苣处于静止 状态时,物块B 位于P 处,如图所示.另有一质量为加的物块C,从0处自由下落,与B 相碰撞后,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B 、C 一起运动,将弹簧进一步压缩后,物块B 、C 被反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D )

A. B 、C 反弹过程中,在P 处物块C 与B 相分离

0—叵] B. B 、C 反弹过程中,在P 处物C 与B 不分离

p

C. C 可能回到。处

D ?C 不可能回到0处 9.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与质量为加的物体组成弹簧振子,物体在一竖直线上的冻万两 点间做简谐运动,点0为平衡位置,Q 为0、万之间的一点.已知振子的周期为7,某时刻物 体恰好经过C 向上运动,则对于从该时刻起的半个周期内,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与桌而等高),已知P 的质量为 m=LOkg, Q 的质量为 M=4.0kg, AB 的距离为5cm, AC 的距离为90cm,

P 与桌而和Q 而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加WWV 回匚 ^777777777771^777^777777777777^ Q

A.物体动能变化量一左为零

B ?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小量一立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C. 物体受到回复力冲虽的大小为mgT/2

D. 物体受到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一泄小于mgT/2

解析:这是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某时刻经过6?点向 上

运动.过半个周期时间应该在Q 点大于0点对称位置,速度的大

小相等.所以动能的变化量为零,A 选项正确: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 量一左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B 选项正确: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时,是重力 和弹簧的禅力的合力提供回复力的,由动虽:定理设向下为正方向,

I 合=〃以£ + /弹=2mv ,又因为C 点为万。之间的某一点,VO,所以,

C 选项错误,

D 选项正确. 10. (1997年?全国)质量为川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 端固左在地上.平衡时,禅簧的压缩量为也,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 正上方距离为3列的A 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超向下运 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加时, 它们恰能回到0点.若物块质量为力”,仍从A 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 板回到0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0 点的距离.

【答案】巴

2

解析:物块自由下落%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泄律得加g ?3如=■!■加谛 ①

2

设刚碰完时弹性势能为Ep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E p +|(2/H )V 12 = 2mgx° ③ 设质量为2也

的物块与钢板碰后一起向下运动的速度为吟 则2〃沖0=3〃沖2④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 +-(3/H )V J = 3mgx a + -(3m)v 2 ⑤

2 2

以上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都为及,故有E ;=Ep ⑥

物体从0点再向上以初速"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0点的距离

由以上各式解得心今mm II

物块与钢板碰撞,由动量守恒左律得 〃叫)=2加片

11.如图所示,物体万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巻于水平地而上,此时弹簧的势能为尻这时一个物体月从物体万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万碰撞,碰撞后月与万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小万之间并不粘连。已知物体月、B、Q的质虽:均为",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求当物体月从距万多大的髙|——|

度自由落下时,才能使物体Q恰好离开水平地而?

解:设物体A从距万的高度力处自由落下,A与方碰撞前的速度为久,

由机械能守恒泄律得幻二。

设乂万碰撞后共同速度为吋则由动量守恒立律得:

屣=2?如

解得:

当Q刚好离开地而时,由胡克左律得弹簧伸长量为由于对称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仍为乩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从万分离,设此时小万的速度为",则对冻万一起运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

19 1 7

-2M 叫+2Mgx = - 2M 叮 + E,

2 2

从乂万分离后到物体C刚好离开地而的过程中,物体万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即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7=他+王。第一课时中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教案k Mg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

教学LI标: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教学过程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

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3、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4、交通安全

老师介绍三则案例:

弹簧碰撞模型

模型分析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从被压缩状态到恢复到原长时物体和弹簧不分离,弹簧的弹力从压力变为拉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物体和弹簧分离,物体不再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3.动量和能量问题: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等效于弹性碰撞。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被拉伸到最长时,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共速,此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最小;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 题型1.弹簧直接连接的两物体间的作用. 【例1】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 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 示.后来细线断裂,质量为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 0.求: (1)质量为3m 的物体最终的速度; (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 【答案】(1)032v (2) 203 2mv 【解析】(1)设3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 323v m v m v m m ?+?=+ 所以 013 2v v =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02021321221321v m m v m v m E P +?-?+??= 所以弹性势能:2032mv E P =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初末状态及弹簧弹开过程的能量转化。 【例2】【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3kg 的小车A 静止在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lkg 的小物块B ,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J ,小物块与小车右壁距离为l =0.4m ,解除锁定,小物块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不计一切摩擦。求: ①从解除锁定到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第一次碰撞,小车移动的距离; ②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后,小物块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①0.1m ②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22211122P E mv Mv = + 解得s /m 3s /m 121-==v v 或s /m 3s /m 1-' 2'1==v v 碰后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明确研究的系统和初末状态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高中物理模型-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 )2(21 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 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 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

弹簧类碰撞试题含答案

弹簧系统中的动量守恒问题 1 (选修3-5选做题) 如图所示,A、B、C三物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台面上。B、C间夹有原已完全压紧而不能再压缩的弹簧,两物块用细绳相连,使弹簧不能伸展。物块A以初速度v0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相碰后,A与B、C粘合在一起,然后连接B、C的细绳因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脱离弹簧后C的速度为2v0。求:(1) A、B碰后A的速度;(2)弹簧所释放的势能△E。 解:(1)对A、B、C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3mv A、B碰后A的速度为 (2)对A、B、C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v=2mv1+m×2v0

质量分别为m A=m C=2m和m B=m,A、B用细绳相连,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者的速度恰好相同。 求:(1)B与C碰撞前B的速度 (2)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多大 解:(1)设三者最后的共同速度为,滑块A与B分开后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得: 三者动量守恒得: 得 所以(6分) (2)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 (6分) 2、某宇航员在太空站内做了如下实验:选取两个质量分别为m A=0.1kg、m B=0.2kg的小球A、B和一根轻质短弹簧, 弹簧的一端与小球A粘连,另一端与小球B接触而不粘连.现使小球A和B之间 夹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处于锁定状态,一起以速度V0=0.1m/s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解除锁定没有机械能损失),两球仍沿原 直线运动,从弹簧与小球B刚刚分离开始计时,经时间t=3.0s,两球之间的距离增 加了S=2.7m,求弹簧被锁定时的弹性势能E p?

有弹簧的碰撞模型

高三物理有弹簧的碰撞模型 1.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 质量相等的物 体B 以速度v 向A 静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 、B 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 .A 开始运动时 B .A 的速度等于v 时 C .B 的速度等于零时 D .A 和B 的速度相等时 2.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 和Q 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 与轻弹簧相连。设Q 静止,P 以某一初速度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 A .P 的初动能 B .P 的初动能的12 C .P 的初动能的13 D .P 的初动能的14 3.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下页左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 (C)物体从A 下降到B,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4、(2013新课标)(10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 C 。 B 的左 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 以速度v0朝B 运动,压缩弹簧; 当A 、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 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i) 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ii)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5、(2011安徽)(9分)如图,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 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v 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6.(2009重庆)(18 分)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

2010年经典高中物理模型--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 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 k =-(21kx 22-21kx 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 p =2 1kx 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问题 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 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 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 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 1g/k 1 B.m 2g/k 2 C.m 1g/k 2 D.m 2g/k 2 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 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 1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 1 + m 2)g /k 2,而m l 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 2g /k 2,因而m 2移动△x =(m 1 + m 2)·g /k 2 - m 2g /k 2=m l g

动量-含弹簧的碰撞模型祥解

A B C 水平弹簧 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m A =2kg ,m B = m C =1kg 的三个物体,用轻弹簧将A 与B 连接.在A 、C 两边用力使三个物体靠近,A 、B 间的弹簧被压缩,此过程外力做功72 J ,然后从静止开始释放,求: (1)当物体B 与C 分离时,B 对C 做的功有多少? (2)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A 、B 的速度各是多大? (1)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与C 分离,0=m A v A -(m B +m c )v C ①,E P =221A A v m +2)(2 1C C B v m m +②,对C 由动能定理得W = 2 2 1C C v m -0③,由①②③得W =18J ,v A =v C =6m/s . (2)取A 、B 为研究系统,m A v A -m B v C = m A v A ’ +m B v C ’, 221A A v m +2 21C B v m = 2 1 m A v A ’ 2 + 2 1 m B v C ’2 , 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6m/s 或v A =-2m/s , v B =10m/s . 2、(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B =m c =2m ,m A =m ,A 、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 A 、 B 以共同速度v 0运动, C 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 、B 被弹开,然后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 解析:(2)设共同速度为v ,球A 和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B v ,由动量 守恒定律有0()A B A B B m m v m v m v +=+,()B B B C m v m m v =+,联立这两式得B 和C 碰撞前B 的速度为09 5 B v v =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3、两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 kg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B 两物块都以v =6 m /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4 kg 的物块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求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 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1)当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由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A B A B C ABC m m v m m m v +=++ (2分) 解得 (22)6 /3/224 ABC v m s m s +?= =++ (2分) (2)B 、C 碰撞时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 、C 两者速度为BC v ,则 m B v =(m B +m C ) BC v BC v = 4 262+? (2分) v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模型组合讲解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车晓红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1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 0)(v m m mv +=

弹簧10大模型

弹簧”模型 10 大问题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模型建构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虽然形态各异 , 大小不同 , 但是从弹簧秤 , 机动车的减震装置 , 各种复 位按钮和机械钟表内的动力装置等 , 弹簧处处在为我们服务 .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如弹簧弹力的方 向与弹簧所处的伸缩状态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大小有关;而且,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 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概念和规律较多,如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因此,弹簧类 试题多年来深受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模型】弹簧 【特点】:( 1)一般问题中的轻弹簧是一种理想模型,不计质量。( 2) 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弹 力变化需要形变量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 (3)弹力变化: F = kx 或△ F =k △x ,其中 F 为弹力(△ F 为弹力变化), k 为劲度系数, x 为形变量(△ x 为形变变化量)。( 4 )弹簧可以贮存能量,弹 力做功和弹性势 能的关系为: W =-△ E P 其中 W 为弹簧弹力做功, △ E P 为弹性势能变化。另外,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暂不做要求。 、轻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秤的读数问题 【典案 1】如图 1,四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 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 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 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 F 的拉力作用 以 l 1、l 2、 l 3、 l 4 依次表示四条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 、 l 1 l 2 B 、 l 4 l 3 C 、 l 1 l 3 D 、 l 2 =l 4 〖解析〗因轻弹簧自身质量不计,则轻弹簧的伸长量与轻弹簧上的弹力大小成正 比,因为四种 状态中轻弹簧的弹力均为 F ,故四种状态轻弹簧的伸长量相同;选 D 【体验 1】如图 2,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 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秤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 弹簧秤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 F 作用 ⑶ 弹簧秤的左端拴一小物块 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 ⑷ 弹簧秤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 m 1,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⑶ 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 m ,物块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滑动 图1 ⑷ 弹簧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 m ,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的拉力 m 1,物 图2

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概述] 弹簧模型是高考中出现最多的模型之一,在填空、实验、计算包括压轴题中都经常出现,考查范围很广,变化较多,是考查学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的热点模型。 [模型讲解] 一. 正确理解弹簧的弹力 例1. 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①② ③④ 图1 解析:当弹簧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产生的弹力也相等,用其中任意一端产生的弹力代入胡克定律即可求形变。当弹簧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时,以弹簧为研究对象,由于其质量为零,无论加速度a为多少,仍然可以得到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弹簧 的弹力也处处相等,与静止情况没有区别。在题目所述四种情况中,由于弹簧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且弹簧质量都为零,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皆为F,又由四个弹簧完全相同,根据胡克定律,它们的伸长量皆相等,所以正确选项为D。 二. 双弹簧系统 例2. (2004年苏州调研)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2.0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的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的示数均为10N 图2 (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14N、b的示数为6.0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 解析:(1 a1的方向向右或向前。 (2

高考物理弹簧专题,包含弹簧问题所有类型的经典例题

v 0 1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 > l 1 B .l 4 > l 3 C .l 1 > l 3 D .l 2 = l 4 2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 与下面小球B 的加速度为 A .a1=g a2=g B .a1=2g a2=g C .a1=2g a2=0 D .a1=0 a2=g 3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m 1g/k 1 B 、m 2g/k 1 C 、m 1g/k 2 D 、m 2g/k 2 4.两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在一起, 现在m 1上施加压力F ,.为了使撤去F 后m 1跳起时能带起m 2, 则所加压力F 应多大? g m m F )(21+> 5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g =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解: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 时,物体受重力mg , 弹簧的弹力F=kx 和平板的支持力N 作用。 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 6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物块A 和B ,已知m A >m B ,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以初速度v 0向着A 物块运动。在B 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 .弹簧恢复原长时, B 物块的速度为零 B .弹簧恢复原长时,B 物块的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C .弹簧压缩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与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7一弹簧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处于原长状态,原长为L 。现一均匀小球质量为m 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试分析小球从接触弹簧上端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做的是什么运动?在什么位置小球的速度最大? 8.质量均为m 的两物体b 、c 分别与轻质弹簧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在地面上。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质量也为m 小物体a 从距b 物体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 与b 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a 与b 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弹簧碰撞模型

模型分析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从被压缩状态到恢复到原长时物体和弹簧不分离,弹簧的弹力从压力变为拉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物体和弹簧分离,物体不再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3.动量和能量问题: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等效于弹性碰撞。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被拉伸到最长时,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共速,此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最小;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 题型1.弹簧直接连接的两物体间的作用. 【例1】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 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 示.后来细线断裂,质量为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 0.求: (1)质量为3m 的物体最终的速度; (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 【答案】(1)032v (2) 203 2mv 【解析】(1)设3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 323v m v m v m m ?+?=+ 所以 013 2v v =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02021321221321v m m v m v m E P +?-?+??= 所以弹性势能:203 2mv E P =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初末状

态及弹簧弹开过程的能量转化。

【例2】【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 =3kg 的小车A 静止在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 =lkg 的小物块B ,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J ,小物块与小车右壁距离为l =0.4m ,解除锁定,小物块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不计一切摩擦。求: ①从解除锁定到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第一次碰撞,小车移动的距离; ②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后,小物块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①0.1m ②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 3m/s 22211122P E mv Mv = + 解得s /m 3s /m 121-==v v 或s /m 3s /m 1-' 2'1==v v 碰后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明确研究的系统和初末状态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①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

弹簧10大模型

图 1 图2 “弹簧”模型10大问题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模型建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虽然形态各异,大小不同,但是从弹簧秤,机动车的减震装置,各种复位按钮和机械钟表内的动力装置等,弹簧处处在为我们服务.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如弹簧弹力的方向与弹簧所处的伸缩状态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大小有关;而且,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概念和规律较多,如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因此,弹簧类试题多年来深受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模型】弹簧 【特点】:(1)一般问题中的轻弹簧是一种理想模型,不计质量。(2) 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弹力变化需要形变量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3)弹力变化:F = kx 或△F =k △x ,其中F 为弹力(△F 为弹力变化),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x 为形变变化量)。(4)弹簧可以贮存能量,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的关系为:W =-△E P 其中W 为弹簧弹力做功, △E P 为弹性势能变化。另外,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暂不做要求。 一、轻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秤的读数问题 【典案1】如图1,四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 ⑶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m ,物块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滑动 ⑷弹簧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m ,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以1l 、2l 、3l 、4l 依次表示四条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 、1l 2l B 、4l >3l C 、1l >3l D 、2l =4l 〖解析〗因轻弹簧自身质量不计,则轻弹簧的伸长量与轻弹簧上的弹力大小成正比,因为四种状态中轻弹簧的弹力均为F ,故四种状态轻弹簧的伸长量相同;选D 【体验1】如图2,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秤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弹簧秤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 的拉力 作用 ⑶弹簧秤的左端拴一小物块m 1,物 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 ⑷弹簧秤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m 1,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动量-含弹簧的碰撞模型

水平弹簧 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 m A=2kg , m B= m c=1kg 的三个物体,用轻弹簧将 A 与 B 连接?在A 、 C 两边用力使三个物体靠近, A 、 B 间的弹簧被压缩,此过程外力做功 72 J , 然后从静止开始释放,求: (1 )当物体B 与C 分离时,B 对C 做的功有多少? (2)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 A 、 B 的速度各是多大? ②,对C 由动能定理得 W =l m C v C — 0③,由①②③得 W =18J , V A =v c =6m/s . 2 1 2 1 2 1 ' 2 1 —m A v A + — m B v c = — m A v A + — 2 2 2 2 '2 m B v c 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 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 v B =6m/s 或v A =-2m/s , v B =10m/s 2、(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 A 、B 、C ,质量分 别为m B = m c=2 m ,m A= m, A 、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 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 、B 以共同速度v o 运动,C 静止。某时刻 细绳突然断开, A 、 B 被弹开,然后B 又与 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 同。求B 与C 碰撞前B 的 速度。 解析:(2)设共同速度为V ,球A 和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A m B )v 0 m A v m B v B ,m B v B (m B m c )v ,联立这两式得 B 和C 碰撞前B 的速度为 9 一 一 v B v 0。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5 3、两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 2 kg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 A 、 B 两物块都以 v = 6 m / 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 4 kg 的 (1)当弹簧恢复原长时, B 与C 分离,O=m A V A —( m B +m c ) v c ①, 1 E P = _m A v 2 m c )v C (2)取 A 、B 为研究系统,m A v A — m B V C = m A v A ' +m B v c

动量守恒定律弹簧模型

弹簧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 弹簧模型 1.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4所示.B 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2.(多选)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 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 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档板P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 ) 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C.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长 D.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短 4.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两木块A、B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3 m/s,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两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示信息可知() A.t1时刻弹簧最短,t3时刻弹簧最长 B.从t1时刻到t2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两木块动能之比为E K1:E K2=1:4 5.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乙以4 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机械振动系统,研究这种系统对于我们的生活与科技也是具有意义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系统,例如汽车缓冲器就是一种可以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是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必备装置,再者在建筑抗震加固措施中引入阻尼器,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增加结构阻尼,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因此研究弹簧-质量-阻尼结构是很具有现实意义。 2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与动态特性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其中,微分方程是基本的数学模型, 不论是机械的、液压的、电气的或热力学的系统等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微分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系统、预测其动态响应的前提。通常情况下,列写机械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都是应用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等。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最常见的机械振动系统。机械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简图 其中1 m ,2 m 表示小车的质量,i c 表示缓冲器的粘滞摩擦系数,i k 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i F (t )表示小车所受的外力,是系统的输入即i U (t )=i F (t ),i X (t)表示小车的位移,是系统的输出,即i Y (t )=i X (t),i=1,2。设缓冲器的摩擦力与活塞的速度成正比,其中1m =1kg ,2 m =2kg ,1k =3k =100N/cm ,2k =300N/cm ,1c =3 c =3N ?s/cm ,2 c =6N ?s/cm 。 由图 2.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下: 对1 m 有: (2-1) 对2 m 有: (2-2) 3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令3 1421122 ,,,x x x x u F u F ====,则原式可化为:

弹簧问题专项复习及练习题(含详细解答)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一)弹簧类问题 轻弹簧是一理想模型,涉及它的知识点有①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②弹性势能弹簧振子等。问题类型: 1、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的两端若有其他物体或力的约束,使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不能由某一值突变为零或由零突变为某一值。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是由弹簧形变的改变要逐渐进行决定的。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题常以单一的问题出现,通常用胡克定律F=Kx和平衡条件来求解,列方程时注意研究对象的选取,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 这类题主要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合外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其它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例变化,而它引起的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动量动能等变化不是简单的单调关系,往往有临界值或极值。有些问题要结合简谐运动的特点求解。 4、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弹力是变力,求弹力的冲量和弹力做的功时,不能直接用冲量和功的定义式,一般要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计算。如果弹簧被作为系统内的一个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对系统内物体做不做功都不影响系统的机械能。 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它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以考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规律:在弹簧-物体系统中,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系统运动中弹簧从自然长度开始到再次恢复自然长度的过程相当于弹性碰撞过程。当弹簧具有最大形变量时,两端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系统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运动中,从任意状态到弹簧形变量最大的状态的过程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实际上应为机械能守恒) 典型试题 1、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位于竖直方向,另一端静止于B点。在B点正上方A点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物块落在弹 簧上,压缩弹簧,到达C点时,物块的速度为零。如果弹簧的形变始终未超过 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物块在B点时动能最大 B、从A经B到C,再由C经B到A的全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大于g C、从A经B到C,再由C经B到A的全过程中,物块做简谐运动 D、如果将物块从B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仍能到达C点 2、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系一铜球,铜球下端放有通电线圈。 今把铜球拉离平衡位置后释放,此后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不计空气阻力)是() A.做等幅振动B.做阻尼振动 C.振幅不断增大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 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A,则从开始推A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及其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结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1.平衡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m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 ,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2 3 ,高考不 1 例1.m2此过程中,m 分析:, 分别是 弹簧k1、k2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 ,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 A.7N,0??????B.4N,2N?????C.1N,6N???????D.0,6N 分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态,也可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 (2, 答案: 点评: 2 例3. 分析: (2 弹力和剪断 ,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熟悉,还要对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此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突变类问题总结:不可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化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所以,对于细线、弹簧类问题,当外界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撤力、变力、剪断),要重新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细线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 3.碰撞型弹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