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寄生于人类和许多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可侵犯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最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虫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弓形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已呈全球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引起医学界和兽医界的普遍重视[2]。有一些病例感染是无症状的。在一些健康人群和动物中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相当高,平均为25%~50%。急性弓形体病例则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据报道,50%爱滋病(AIDS)病人都患有本病[3]。本文主要对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进行综述。

1流行因素

1.1地区分布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没有严格的地区分布,但在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农村,本病的感染率比城市显著较高。Kawarabayashi(81-1360)在巴西卫生条件差的农村调查,阳性率48.08%,城市26.14%;Frenkel(82-704)发现哥斯达黎加城市阳性率比农村高,因城市养猫数量比农村高10~250倍,猫的感染率亦高。一些作者报告气候潮湿地区比干旱地区人的感染率高,认为可能与卵囊在湿润土壤存活时间长,利于传播有关[4]。

1.2传播途径

弓形虫病按其传播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所谓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弓形体隐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时弓形体通过胎盘屏障或羊水进入胎儿胃肠道而感染的,胎儿的发育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获得性弓形体病多通过消化道感染或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输血或器官移植也可传播[5]。

1.2.1人—人。主要是垂直传播,受弓形体感染的孕妇经胎盘传给胎儿。由于胎膜能保护胚胎,弓形体直接侵入胚胎不易,可通过母体血液循环而感染,感染时间在母体急性感染的原虫血症期。其他感染途径有通过隐性感染母体子宫内膜中包囊传播,阴道分泌物中的虫体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弓形虫随羊水进入胎儿胃肠道引起感染等。引起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孕妇先有原发感染[5]。

1.2.2动物—动物。被认为是终宿主猫传播给中间宿主猪、绵羊、山羊等的过程。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动物食物和饮水中污染了猫粪便中孢子化卵囊;②动物食用受弓形虫组织包囊污染的肌肉和脏器;③先天性感染,动物在交配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水平和垂直传播。1.2.3动物—人。饲养宠物的人与猫接触的机会较多,尤其是孕妇与猫的直接接触,猫粪便中弓形虫卵囊对人类的饮水、肉食品、蔬菜及土壤等的污染,人食用含有弓形体组织包囊的未经煮熟的肉食品和动物内脏,用未经处理的山羊奶喂婴儿也是弓形虫传播人类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动物园中与动物的接触提供了弓形虫的传播机会[4]。

1.3贮存宿主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非常广泛。人、畜、禽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对弓形虫都有易感性。一般认为,猫科动物是终宿主,人类及其他哺乳类动物均易感[6]。实验动物中以小白鼠、地鼠最敏感。一般认为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根据一篇关于弓形虫病动物宿主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0种动物中均发现感染(表1)[2]。Frenkel认为鸡的感染率最高[2],感染年龄小,与吞吃土壤中卵囊有关,蚯蚓则利于卵囊在土壤中散播。

1.4季节分布

一般来说弓形虫的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秋冬季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因寒冷、运输、妊娠而降低有关[4]。

1.5人群分布

一般无差异性,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均可感染。研究表明,免疫缺陷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目前美国约有3%~20%的爱滋病患者死于弓形虫病[1]。

1.5.1性别。一般无差异,Arene(87-425)调查尼日尔河三角洲居民,抗体阳性率女性64.8%,男性53.0%;Khadre(88-国家、地区试验方法

感染率∥%报告者

(年份-序号)

猫其他动物

约旦IHA180Morsy(81-170)哥斯达黎加-37~47.5小鼠3.5Fremkel(82-704)

大鼠12.5

麻雀16.0

小鸡54.0

蚯蚓25.0

尼日利亚IHA牛3.0Aganga(82-1035)

羊4.5~9.0

猪6.79~9.02

沙特阿拉伯IHA15.0狗3.0Hossain(86-3309)黎巴嫩IFA78.1-Deeb(86-2639)毛里塔尼亚IFA-羊24.0Monjou(84-1075)尼日尔河三角洲DT94.2鼠100.0Arene(86-165)

(86-2640)表1各地动物弓形体血清学调查结果

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许青华

(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站,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弓形虫病是主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受到全球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高度重视。从流行因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综述了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弓形虫;流行病学;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9月动物科学

147

1431)报告利比亚男性51.6%,女性43.3%[2]。

1.5.2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增高,但新生儿组与成人近似。Jamra巴西圣保罗1岁以内阳性率53.3%,1~3岁均阳性,3~4岁13.3%,14~15岁达43.3%[2]。

2防治措施

学者们对防止弓形虫传播和蔓延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是疫苗防治和其他环境治理措施。

2.1疫苗接种

2.1.1猫(终宿主)的疫苗接种。防止猫排放卵囊是控制刚地弓形虫的关键。猫感染刚地弓形虫主要是从动物肌肉摄入组织包囊,猫排放卵囊通常在初次感染后1~2周内,然后就获得对重复排放的免疫;但最近的研究证实(Dabey,1995),这种免疫并不是终生的,猫能重复排放卵囊,要获得对卵囊排放的免疫力就必须摄入活的缓殖子。因为非肠道途径获得任何阶段刚地弓形虫都不能诱导对排放卵囊的保护性免疫力。最新研究用于猫的疫苗已问世,它是刚地弓形虫的变异株T-263株活的缓殖子,口服接种T-263缓殖子后,球虫期生长在有性期阶段受到阻碍,因为只产生一个配子体,卵囊则不会产生。Frenkel等1991年的实验证实84%猫接种了T-263缓殖子,在攻击后都不排放卵囊。这种疫苗必须冷冻保存,在室温几个小时之后缓殖子便不能存活,疫苗诱导猫体内的免疫持续时间尚未有肯定研究结果,野生猫的免疫接种将是主要难题之一,特别在农村广泛地域[1]。2.1.2家畜(中间宿主)的疫苗接种。一是减少绵羊和山羊经胎盘感染而引起的流产;二是减少人类因摄入受弓形虫感染的肉食品的危险性。为此而研究弓形虫的非持久性疫苗株。速殖子S-48株已在欧洲和新西兰问世,这种非持久性疫苗在绵羊组织内不能持久,可减少感染刚地弓形虫野外株而引起的胎儿损失,但不能防止胎儿感染。母羊接种S-48株后至少可保持18个月的免疫力,产下羔羊先天性刚地弓形虫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疫苗由流产的绵羊胎儿中分离的弓形虫制成。自1958年以来,经小鼠每周两次腹膜内传代,完整保留在速殖子阶段。S-48株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失去在猫体内形成卵囊的能力。用手感的小鼠腹膜渗液中的S-48活速殖子在绵羊肌肉接种,每次接种106或104个弓形虫速殖子。另一株RH株为猪组织内的非持久株,能诱导抗刚地弓形虫的免疫力(Dabey,1994)。RH的一株变异株ts-4株是最近开发、用于中间宿主的疫苗,它在33℃比在37℃更易培育,ts-4株是非致病性的,甚至对哺乳猪也是如此(Lindsay等1993,Pinckney等1994),这些刚地弓形虫非持久株(S-48、RH、ts-4)都不会诱导猫体内排放卵囊,但有些活的致病性速殖子,能杀死高易感宿主,如澳大利亚袋鼠[1]。

2.2物理方法

主要目的是杀死肉类中的刚地弓形虫。肉类中的组织包囊可通过烹煮、冷冻和γ-射线杀灭。从试验结果来看,温度在67℃或-12℃时,刚地弓形虫失去活性,家用冰箱冷冻1d,其组织包囊不能存活,但微波处理因为加热不均,不能杀死所有弓形虫,以0.5KGY铯137照射剂量能杀死虫体[1]。2.3环境污染治理

猫是刚地弓形虫的终宿主,是能排放卵囊的唯一宿主,在向人类和其他中间宿主传播刚地弓形虫中起关键作用。猫经粪便排放弓形虫卵囊。卵囊在不利环境中能存活18个月,对大部分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人和其他动物的初次感染是摄入受卵囊污染的食物、水和含弓形虫包囊的动物组织。因此,首先要控制猫的感染,对养猫要采取一定的监测措施。研究者们从猪饲料及猪舍土壤中分离到刚地弓形虫,证实猪场内猫和啮齿类动物的活动是造成猪场弓形虫污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猪场综合性防疫管理。血清学调查表明,大型现代化养猪系统是使刚地弓形虫传播减少的有效措施。喝未经处理的山羊奶是人弓形虫病患病率增加,故对山羊奶应进行巴氏消毒。婴儿对弓形虫更为易感,因婴儿肠道内蛋白水解酶浓度比成人低,刚地弓形虫在婴儿体内存活时间比成人体内长。喝牛奶得弓形虫病机会少,但也要进行巴氏消毒或煮沸,并可避免其他病原体。

2.4化学治疗

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有磺胺类制剂或抗生素类药物及其联合疗法,如磺胺甲吡嗪(SMPZ)+甲氧苄胺嘧啶(TMP)39mg/kg;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50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但不同国家有各自的方案,美国传统联合应用乙胺嘧啶及磺胺嘧啶,英国则多用螺旋霉素大环内酯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中浓度高、体外排泄缓慢等优点。强力霉素(doxycycline)和二甲胺四环素(thinocycline)都具有明显抗弓形虫作用。甲氧嘌呤类药物如三甲氧嘌呤(TMTX)和吡哆嘌呤(PIRI)对弓形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抑制作用;比甲氧共胺嘧啶(TMP)强40~1000倍。此外氯氟卞腺嘌呤(arprinnocid)和氯苯胍(robenidine)也是DHFR抑制剂,对组织培养和动物体内弓形虫有高度抑制作用,可影响虫体性能,抑制虫体穿透宿主的能力和在细胞内增殖。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F-2、r干扰素(IFN-r)等免疫治疗也实验应用于抗弓形虫病,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严重弓形虫感染,还是要依靠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J.P.Dubey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完全杀死人类和动物组织中的刚地弓形虫包囊[1]。(收稿日期:2006-06-24)

3参考文献

[1]李秉鸿.弓形虫流行病学及防疫措施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杂志,1997,13(3):55-56.

[2]李连信.弓形体病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0,6(5):45-46.

[3]魏德琼,涂育发,叶玉美.云南省人畜弓形体病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7,3(5):43-45.

[4]李国清.兽医寄生虫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卢慎.我国51例弓形体病临床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5(3):36-37.

[6]李宝良.阎惠平.国外弓形虫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7,3(4):39-40.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9月148

流行病学综述

流行病学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型转变为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流行病学的研究也由疾病扩展到健康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卫生事件,甚至包括人口“爆炸”,社会动乱,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流行病学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流行病学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一.定义 流行病学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基本内涵有四点:: 1.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2.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况。 3.以观察分布现象为出发点,重点研究疾病或健康的影响因素。 4.根本目的是为控制或消灭疾病及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策略与措施。 二.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更多地倾向于根据研究设计特点分类。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历史资料或者特殊调查所获的资料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示疾病或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其变动趋势。描述性研究虽然不涉及深奥的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但它实际上广泛地适于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性研究关键在于“描述”,因此所利用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通常通过疾病现象的描述,可以初步了解导致疾病发生可能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对该病防治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或起点,因此描述性研究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现况调查”(或称现况研究)。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些重点疾病或项目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时,则称“疾病监测”,其也属于描述性研究。有些情况下需要对某人群某疾病现象与相关的暴露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说明暴露与疾病是否相关,称作相关性研究(亦称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是根据疾病的分布特征提出假设,然后选择专门的人群进行调查或观察来验证假设,说明某病与某种暴露是否存在联系。分析性研究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一般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两个组,用以检验关于暴露因素的假设。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病患者出发,调查回顾患病组与非患病组以往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并比较两组有暴露史比例的差异。群组研究是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或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追踪观察两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并进行比较。二者在设计上的区别在于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结果出发,找可能的“原因”,而群组研究是从原因出发观察所发生的结果。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统称为调查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其是指调查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具有某种因素及疾病与健康状况,并通过比较说明该因素是否与某疾病存在联系。 调查研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论是从事临床工作或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调查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有

中国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近况_吕元聪

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5;3(2):105 4 Papaccio G,Frascatore S,Esp osito V,et al.Early macrophage in filtration in mice treated with low-dose streptozotocin de-creases islet superoxide dismutase levels:Prevention by silica pretreatment.Acta Anat 1991;142(2):141 5 Takasa N,Komiy a I,Asawa T,et al.Streptozotocin-and Alloxan -induced H202generation and DNA fragmentation in pancreat-ic islets.Diabetes 1991;40(9):1141 6 李 强.IDDM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20(3):130 7 郑里祥.STZ和Alloxan联合使用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15(8):758 8 刘学政,郭凤芸,萧 鸿,等.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变化规律I.血管铺片形态学观察.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20(1):8 9 刘 健,王克模,曹东元,等.大鼠糖尿病痛过敏模型的建立.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6;17(2):136 10 贾雪梅,齐易祥,王惠珠,等.实验性糖尿病对小鼠肝脏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解剖学杂志 1995;18 (5):451 11 Lynch JJ3rd,Jarvis MF,Kowaluk EA,et al.An adenosine ki- nase inhibitor attenuates tactile allodynia in a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Eur J Pharmacol 1999;364(2-3): 141 12 李 晶,张春元,张宝珍,等.四氧嘧啶诱发大白兔糖尿病模型的研究.中国校医 1999;13(1):30 13 杨竹林,伍汉文,周智广,等.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机理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9;15(5):271 14 杨秀伟,王多佳.四氧嘧啶与自由基反应.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1994;14(3):144 15 孙子林,葛祖恺.糖尿病动物模型及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7(4):227 16 Andre l,Gonzalez A,Wang B,et al.Checkpoint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lessons from diabetes mode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93:2260 17 Moller DE.Perspective in diabetes trans genic approach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NIDDM.Diabetes 1994;43:1394 18 Dali D,Svetlanov A,Lee HW,et al.Animal model for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generated by disruption of the mouse glucokinase gene.J Biol Chem 1995;270:21464 中国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近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530021) 吕元聪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人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导致各种先天和后天性疾病。我国弓形虫的发现,在亚洲是较早的〔1〕。1954年于恩庶首先在福建从兔和猫体内分离出弓形虫,1964年谢天华首次在江西报告人弓形虫病例,1977年上海吴硕显首次从“无名高热”猪体内分离出弓形虫。1978年崔君兆首次在国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在广西弓形虫病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由广西卫生防疫站牵头组织的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简称本协作组)采用统一IHA对19个省的部分地区81968人进行调查,阳性4237人,平均阳性率5.2%;调查14个省的部分地区的23种39038头动物,发现阳性动物17种5995头,平均阳性率为15.4%〔2~3〕。所调查的地区均发现有弓形虫感染,它不但造成人兽疾病和死亡,而且可使胎儿致畸,影响人口素质。因此弓形虫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医学和兽医学界的重视。1 传染源 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动物,而人主要是经胎盘的垂直传播才具有传染源的意义。弓形虫在动物中,分布相当广泛。目前已知通过血清学检查证实有抗体的动物有190种〔1〕。根据病原学调查,证实有弓形虫的哺乳动物有141种〔2〕,但对人来说,畜禽是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感染弓形虫的猫及猫科动物,在传播本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1.1 猫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可形成有性繁殖和卵囊(Oocysts),1只猫1天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2周多时间,当猫再次感染时可重新排出卵囊,所以猫(特别是家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丁贞英等〔4〕检查67份猫粪,弓形虫卵囊检出率为43.3%,等孢球虫卵囊为28.4%,认为加强猫的管理和猫粪处理,是预防人兽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 1.2 家畜:弓形虫在经济疫源地的许多家畜中广泛存在,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7150372.html,/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E 4.D 5.E 6.B 7.E 8.B 9.C 10.C 11.A 12.C 13.E 14.B 15.C 16.E 17.E 18.B 19.C 20.C 21.E 22.B 二、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多病因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3.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三、简答题: 1.请简单叙述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答: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2)现况调查一般不能验证假设,但可以为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假设依据。 3)从研究方法本身对于病因的论证强度来看,实验性研究高于队列研究,队列研究高于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高于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4)实施队列研究之前,最好先有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阳性结果。 5)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都是为了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疾病并探求既往的暴露,队列研究评价暴露并随访疾病的发生,横断面研究同时评价疾病和暴露的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2.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答:1)群体观点 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3)比较的观点 4)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5)概率论的观点 6)预防为主的观点 四、论述题:

第十七章 流行病学概述

第十七章流行病学概述 A1型题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 .健康人 E .亚临床型病人 2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提供诊断依据 B .不涉及药物治疗 C .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 .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 .卫生法规 B .疾病的预防控制 C .疾病的生物化学 D .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E .气象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5 .流行病学的学科形成期指() A .公元前 B . 21 世纪 C .公元10 世纪至15 世纪 D .公元巧世纪至18 世纪 E . 18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 6 .因领导1 910 年和1920 年中国鼠疫流行的调查而载人西方流行病学史册的是() A .胡适 B .朱德 C .蔡元培 D .伍连德 E .苏德隆 A2型题

7 .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不包括() A .诊断试验 B .药理试验 C .现况调查 D .临床试验 E .队列研究 8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研究对象分组的随机化和给予实验因素的人为化,其方法不包括() A .临床试验 B .干预试验 C .序贯试验 D .人群现场试验 E .病例对照研究 9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其学术体系特征中不包括( ) A .概率论 B .预防为主 C .社会医学 D .数理统计学 E .药代动力学 A3型题 共同题干(9 ~12 ) 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描述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线索。 10 .该研究方法为() A .诊断试验 B .现况调查 C .病历分析 D .队列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11 .该研究方法有以下类型() A .回顾调查 B .前瞻调查 C .临床试验 D .社区试验 E .普查和抽样调查 12 .该研究方法可以获得以下指标() A .患病率 B .灵敏度

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寄生于人类和许多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可侵犯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最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虫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弓形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已呈全球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引起医学界和兽医界的普遍重视[2]。有一些病例感染是无症状的。在一些健康人群和动物中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相当高,平均为25%~50%。急性弓形体病例则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据报道,50%爱滋病(AIDS)病人都患有本病[3]。本文主要对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进行综述。 1流行因素 1.1地区分布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没有严格的地区分布,但在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农村,本病的感染率比城市显著较高。Kawarabayashi(81-1360)在巴西卫生条件差的农村调查,阳性率48.08%,城市26.14%;Frenkel(82-704)发现哥斯达黎加城市阳性率比农村高,因城市养猫数量比农村高10~250倍,猫的感染率亦高。一些作者报告气候潮湿地区比干旱地区人的感染率高,认为可能与卵囊在湿润土壤存活时间长,利于传播有关[4]。 1.2传播途径 弓形虫病按其传播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所谓先天性弓形虫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弓形体隐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时弓形体通过胎盘屏障或羊水进入胎儿胃肠道而感染的,胎儿的发育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获得性弓形体病多通过消化道感染或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输血或器官移植也可传播[5]。 1.2.1人—人。主要是垂直传播,受弓形体感染的孕妇经胎盘传给胎儿。由于胎膜能保护胚胎,弓形体直接侵入胚胎不易,可通过母体血液循环而感染,感染时间在母体急性感染的原虫血症期。其他感染途径有通过隐性感染母体子宫内膜中包囊传播,阴道分泌物中的虫体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弓形虫随羊水进入胎儿胃肠道引起感染等。引起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孕妇先有原发感染[5]。 1.2.2动物—动物。被认为是终宿主猫传播给中间宿主猪、绵羊、山羊等的过程。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动物食物和饮水中污染了猫粪便中孢子化卵囊;②动物食用受弓形虫组织包囊污染的肌肉和脏器;③先天性感染,动物在交配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水平和垂直传播。1.2.3动物—人。饲养宠物的人与猫接触的机会较多,尤其是孕妇与猫的直接接触,猫粪便中弓形虫卵囊对人类的饮水、肉食品、蔬菜及土壤等的污染,人食用含有弓形体组织包囊的未经煮熟的肉食品和动物内脏,用未经处理的山羊奶喂婴儿也是弓形虫传播人类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动物园中与动物的接触提供了弓形虫的传播机会[4]。 1.3贮存宿主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非常广泛。人、畜、禽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对弓形虫都有易感性。一般认为,猫科动物是终宿主,人类及其他哺乳类动物均易感[6]。实验动物中以小白鼠、地鼠最敏感。一般认为猫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根据一篇关于弓形虫病动物宿主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0种动物中均发现感染(表1)[2]。Frenkel认为鸡的感染率最高[2],感染年龄小,与吞吃土壤中卵囊有关,蚯蚓则利于卵囊在土壤中散播。 1.4季节分布 一般来说弓形虫的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秋冬季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因寒冷、运输、妊娠而降低有关[4]。 1.5人群分布 一般无差异性,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均可感染。研究表明,免疫缺陷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目前美国约有3%~20%的爱滋病患者死于弓形虫病[1]。 1.5.1性别。一般无差异,Arene(87-425)调查尼日尔河三角洲居民,抗体阳性率女性64.8%,男性53.0%;Khadre(88-国家、地区试验方法 感染率∥%报告者 (年份-序号) 猫其他动物 约旦IHA180Morsy(81-170)哥斯达黎加-37~47.5小鼠3.5Fremkel(82-704) 大鼠12.5 麻雀16.0 小鸡54.0 蚯蚓25.0 尼日利亚IHA牛3.0Aganga(82-1035) 羊4.5~9.0 猪6.79~9.02 沙特阿拉伯IHA15.0狗3.0Hossain(86-3309)黎巴嫩IFA78.1-Deeb(86-2639)毛里塔尼亚IFA-羊24.0Monjou(84-1075)尼日尔河三角洲DT94.2鼠100.0Arene(86-165) (86-2640)表1各地动物弓形体血清学调查结果 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许青华 (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站,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弓形虫病是主要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受到全球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高度重视。从流行因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综述了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弓形虫;流行病学;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9月动物科学 147

弓形虫病的诊断与研究进展

【中文摘要】弓形虫病的病原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简称弓形虫, 它是一种对人类具有极大潜在危害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 也是一种致病寄生虫。本文对弓形虫病的诊断与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in English】 Toxoplasma disease pathogen is toxoplasma gondii, referred to as the toxoplasma, it is a kind of human has great potential hazard of obligate intracellular parasites, is also a kind of machine pathogenic parasites. In this paper, the toxoplasma disease diagnosis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 【关键词】弓形虫病、诊断技术、病原诊断、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 【Key Words】Toxoplasma disease, diagnosis technology, pathogen diagnosis and immune diagnosis, molecular biology diagno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正文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给全世界的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人和动物的弓形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 诊断较为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有病原学诊断、免疫学检测等。其中病原学的诊断方法最为可靠, 但费时且易漏检; 免疫学方法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但因抗原含量少, 抗体出现较晚, 不适合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对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诊断。而以核酸扩增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 而且通过对病原基因型的分析鉴定, 为弓形虫群体生物学、流行病学、疫苗

弓形虫病相关知识

弓形虫病相关知识 【概述】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hasma gondi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孕妇受染后,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严重,其危险性较未感染孕妇大10倍、影响优生,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已引起广泛重视。本病与艾滋病(AIDS)的关系亦密切。 【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遇某些临床表现,如脉络膜视网膜炎、及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衣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先天性弓形虫病应与TORCH综合征(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和弓形虫病)中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此外尚需与梅毒、李斯特氏菌或其他细菌性和感染性脑病。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治疗措施】 ㈠病原治疗多数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对滋养体有较强的活性,而对包囊除阿齐霉素(azithromycin)和atovaquone可能有一定作用外,余均无效。

1.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SD)联合对弓形虫有协同作用,前者成人剂量为第一日100mg2次分服、继以日1mg/kg(50mg为限);幼儿日2mg/kg,新生儿可每隔3~4d服药一次。同时合用亚叶酸10~20mg/d,以减少毒性反应。SD成人剂量为4~6g/d,婴儿100~150mg/kg,4次分服。疗程:免疫功能正常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一月,免疫功能减损者宜适当延长,伴AIDS病的患者应给予维持量长期服用。SMZ-TMP可取代SD。乙胺嘧啶尚可和克林霉素合用,后者的剂量为成人0.6g,每6h一次,口服或静注。 2.螺旋霉素成人2~3g/d,儿童50~100mg/kg、4次分服。适用于孕妇患者,因乙胺嘧啶有致畸可能,故孕妇在妊娠4月以内忌用而可用本品。眼部弓形虫病亦可用螺旋霉素,若病变涉及视网膜斑和视神经头时,可加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 3.其他:乙胺嘧啶与阿齐霉素(1.2~1.5g/d)、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1g·12小时一次)、氨苯砚(300mg/d)、罗红霉素等合用均曾试用于治疗AIDS病伴弓形虫脑炎患者取得琔疗效。此外,不同的药物联合,包括克拉霉素、DS;阿齐霉素、SD;atovaquone、SD:克拉霉素、米诺环素;以及青蒿素、喷他脒等用于动物实验性感染均显示满意效果,对人体感染的作用尚有待确定。 ㈡支持疗法可采用加强免疫功能的措施,如给予重组IFN-γ、IL-α或LAK细胞等。对眼弓形虫病和弓形虫脑炎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治脑水肿等。

弓形虫病研究九十年

弓形虫病研究九十年 2009-12-05 06:47:03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017150372.html, 文章编号:1005-253402-0075-04 弓形虫的发现至今已九十年,经过各国学者的研究,非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过美国一些学者的深入研究,弓形虫病作为医学上的一个疾病,逐步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研究此病,五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前在地球的两半球几乎同时发现了弓形虫,1908年法国学者突尼斯巴斯特研究所所长Nioe及其同事Maneaux 在北非研究野生动物利什曼时,在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形态类似利什曼的寄生物,经过仔细研究,1909年命名为刚地弓形体,几乎同时,1909年意大利罗马大学细菌学副教授Spendore独立地在美洲巴西的一种死于寄生虫病的兔体内也发现了弓形体,称之为兔弓形体,1910年Prowazek在日本鼹鼠,同年Meo在突尼斯的狗,1911年Carini在巴西的鸽,1913年Sangiogi在意大利鼷鼠,1914年Coes在英国松鼠,1930年Ruoshuheng在苏联黄鼠,1932年Couteen在澳大利亚的一种Phasoomys及法国的鸡貂,1937年Sabin在美国豚鼠,1939年Hepding在德国的鸡等动物体内相继发现弓形虫,这样每个在一种动物体内发现弓形虫时即给以一个新命名,故从1908~1939年的30多年中至少有16位在鼠、鸡、兔、猫、狗、鸡貂等18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现弓形虫,虽然这些发现未作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但后来不断发现了动物弓形虫病,如兔弓形虫病,狗弓形虫病,1939年Hepding在德国从患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母鸡体内分离出弓形虫并首先告了鸡弓形虫病,1942年Oafson等在美国首次告了猫弓形虫病及绵羊弓形虫病,1953年Sanger等在美告了牛弓形虫病,这些研究及发现,为动物弓形虫病的研究打开了大门。现已知弓形虫存在于全球五大洲的至少200多种动物体内,过了半世纪,1969年英国青年学者Huthison在猫粪中发现卵囊,至此人类对弓形虫的生活史才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现已知弓形虫是一种具有双宿主生活史周期、双相发育的球虫,它在猫科动物体内可完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而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只能完成无性生殖过程。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其他动物和人是其中间宿主。弓形虫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属于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弓形虫属,刚地种。刚地弓形虫是人兽的一种重要共患病原体,国内早期文献的汉译名有:弓浆体、弓浆虫、毒浆体、毒浆虫、毒浆弓形原虫、弓形体、弓形原虫等。考“Toxo”来源于希腊字“Tosov”,即弓形之意而非毒,Pasma即形体之意而非浆,故译为弓形体比较合适,但滋养体只是此原虫全部生活史中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代表此虫的全貌或全部生活周期相,故称之为弓形球虫或弓形虫更为合适,对此国内学者们的熟悉已趋一致,基本取得共识。滋养体常存在于感染组织细胞以外,在组织切片上发现典型的弓形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弓形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虫,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繁殖,只在鸡胚组织细胞及实验动物的体内可以繁殖,小白鼠是最常用繁殖弓形虫的实验动物模型,每毫升腹腔渗出液中可含3~4亿个滋养体,在猪肾细胞培养液中每毫升约有一千万个滋养体,几乎都游离在细胞外,很适合作抗原,弓形虫在人肌体除红细胞不寄生外,可在所有器官的细胞内寄生,使宿主细胞破裂,尤其当肌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受损时或在幼嫩胚胎组织内,滋养体无性繁殖造成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或泛发性感染,弓形虫对脑的损害可由肉眼可见的针头大病灶或到脑组织完全破坏,人感染弓形虫出现虫血症可由输血途径传染给他人,假如肌体免疫功能正常则肌体逐渐形成包囊,包囊内的虫体叫缓殖体,缓慢繁殖可到千或几千,包囊破裂后虫体逸出进入新细胞形成新包囊,包囊在中间宿主或终宿主体内均可出现,包囊常在慢性感染的脑、肌肉等组织形成,有一层由虫体分泌而形成的弹性坚韧的薄膜,并呈嗜银性,这种球状包囊可长期存活于宿主体内,甚至终生。包囊有较强的反抗力,这也是弓形虫病不易彻底的因素之一。当弓形虫侵入猫或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后,虫体进行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呈扇状排列的裂殖体,经数代增殖后,裂殖子就变成了配子母细胞,产生大小配子体开始有性繁殖,大小配子体结合而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1克猫粪中可有数百万到数千万个卵囊污染环境,卵囊具有更强的反抗力,在常温及一定湿度条件下,在外界可保持感染力一年多时间,刚排出的卵囊没有传染性,只有经孢子化后,成熟的卵囊才有传染性,尤其它污染了水源、食物而被人等中间宿主摄入侵入肠道,子孢子逸出通过血流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而侵犯组织器官,使人患获得性弓形虫病,弓形虫病除经血行途径使人感染外,它基本上属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1922年捷克眼科医师Janku告了1例弓形虫病,这是人类弓形虫病例的首次告,这是1名11个月右侧盲目、左侧眼畸形及脑积水病儿,死后发现双侧眼底黄斑部有变形病变,并在视网膜切片上发现弓形虫包囊,文章发表在捷克医师杂志,Janku氏提出的先天性脑积水与弓形虫有病原学联系的观点后被许多研究者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早期人类弓形虫病也叫了Janku氏病。1959年Jira在捷克寄生虫学杂志上发表了纪念他的文章,附25张插图,并被译成德文。研究弓形虫病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以美国Sabin及Wof等为代表的1937~1955年的工作,1937年Sabin及Oitsky由豚鼠分离出弓形虫株,此株可使小白鼠、家兔、鸡、猴等动物致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李立明1,王艳红,吕筠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摘要】流行病学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探索疾病病因、预防控制疾病、制定和评价公共卫生策略措施,以及改善人群健康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已经由传染性疾病扩展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健康相关领域等,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也日趋完善成熟,它已经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和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被誉为“公共卫生之母”。本文扼要地回顾了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流行病发展趋势,探讨了今后流行病学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关键词】流行病学;历史;研究方法 Epidemiology: history and challenges LI Li ming1, WANG Yan hong2, LV Jun2. 1.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05, China; 2.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Epidemi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states or events in specified popul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to control of health problems.” During nearly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the basic science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backbone of modern medicine. With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disease in populations, the applications of epidemiology now have expanded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o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juries and health related events. Moreover its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and mature.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epidemiology, features of modern epidemiology, 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nfus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pidemiology; History; Research methods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08,12(4):304 308) 1 流行病学发展历史的概述[1,2] 1850年“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从19世纪50年代至今,流行病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期的公共卫生时代,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是这一时期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854年,英国医师John Snow(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创造性地采用标点地图描述了霍乱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揭示了霍乱以受污染水源作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本质,其蕴含对比的研究设计勾勒出现代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雏形,成为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和Koch氏法则的建立,流行病学逐步向基于病原学单病因理论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过渡,“三环节、两因素”为内容的“流行过程”理论逐步形成和完善,开展了一系列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三个时期就是20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流行病学时期。人类疾病谱的变迁,促进了流行病学由传染病向非传染性疾病的扩展,20世纪中期Doll与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同期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流行病学发展的新纪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的出现成为现代流行病

现场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浙江大学
金明娟
jinmj@https://www.360docs.net/doc/5017150372.html,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的队列研究实例
9 目的 验证乙肝病毒感染为肝癌发生的病因 9 调查对象 HBsAg阳性者作为暴露组,HBsAg阴性者作为非暴露组 9 样本大小 暴露组l200人,非暴露组5000人 9 观察结局 随访观察,记录两组肝癌的发生情况。肝癌的诊断按照全国1990年 修订的标准执行 9 调查因素 HBsAg检查情况、乙肝的其他感染指标、肝癌家族史、肝炎病史等 9 随访时间及其工作安排 计划随访l0年时间,每 年时间 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 个月进行 次随访观察 9 结果 l0年观察结束时,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尚有1109人和4905人在访; HB A 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 HBsAg 例 HBsAg HB A 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 9 计算指标 两组的发病率(发病密度)、RR、AR、AR%、PAR%



只有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的纵向队列研究,在足够的时间跨度内 (6年以上)对足够大的人群(数十万人)进行跟踪研究,获得从疾病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 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才有可能最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内在的根本规律,以期达 到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 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多是针对某些与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心脑血 管病、常见恶性肿瘤等。但纵观近10年来发表的以中国人群为研 究对象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科学论文,可以发现,发表在国际一 流杂志上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国际合作课题,而由国内科研人员 , 单独主持和完成的大规模队列研究不多、国际影响较小。

流行病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单选题 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E ) A.提供诊断依据 B.不涉及药物治疗 C.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E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有( E ) A.研究疾病的病因 B.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群体诊断” C.研究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D.评价疾病的防制效果 E.以上均是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正确的(C ) A.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分布 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 3.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二)单选题 1.某病的病死率指( B )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2.某病患病率是指( C )

流行病学第一章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3、它的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中研究者控制实验的条件,然后评价干预的效果;观察流行病学中研究者客观地收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实验流行病学根据是否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区别:在观察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没有控制暴露的能力。 观察流行病学根据是否设立平行比较的对照组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是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疾病的时间变化。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通过检验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假说,回答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问题,找出与疾病的发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即与检验病因假说有关。 二、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1.横断面研究 2.生态学研究 3.队列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 1.随机对照试验 2.非随机对照试验

(1)类实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和整体随机试验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提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原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从群体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比较的观点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有比较才有鉴别。 三、概率论的观点 流行病学中得到的危险度及各种率,实际上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