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初中化学创新实验之酸的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创新实验之酸的性质实验【—创新实验之酸的性质实验】下面是关于酸的性质实验的,大家认真学习。

酸性实验

1.化学反应原理:

(1)酸可与酯碱指示剂作用,但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初中数学

酸可以和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实验仪器:点滴板、试管、滴管等。

实验药物: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铜、锌、铁、生锈的钉子(或生

锈的铁丝)等。

3.探究方案:

(1)将几滴稀硫酸和稀盐酸滴入白色滴板凹槽中,然后分别加入一滴酚酞试液和石

蕊试液。如图22-1所示。观察到稀硫酸和稀盐酸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改变

无色酚酞试液的颜色。

⑵分别取六支试管,均分成两组,每组的试管内分别加入少许的金属铜丝、锌粒和打

磨光亮的铁丝。第一组各加入3ml左右的稀硫酸,第二组各加入3ml左右的稀盐酸。观察

到加入锌粒的试管内都有气泡较快放出;加入铁丝的试管内也有气泡放出,速度稍慢;加入

铜丝的试管内没有气泡放出。

(3)取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硫酸和稀盐酸观察。如果反应速度太慢,稍微加热试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清水冲洗。观察到铁钉表面

的锈迹已被清除,溶液变黄。

4.探究评价: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长郡中学史李东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

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请同学们按教材P69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交流回答】 1. 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原理:Fe203+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 3. 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4=Na2S04 +Cu(0H)2 ↓ Cu(0H)2 +2HC1 =CuC12 +2H20 4.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 原理:NaH+HC1=NaC1+H20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 快乐。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 生答:········· 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 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引入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 学生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用药品的铝塑板代替点滴板的使用方法:

讲解胶头滴: 1.先排空再吸液 2.滴液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滴加。 3.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4.用完后立即清洗,滴瓶的滴管除外; 5.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或与器壁接触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步骤1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步骤2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 归纳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过渡:酸还可以除去铁锈,我们来亲自实验一次, 学生实验活动二: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投影展示实验步骤: 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 放铁钉的注意事项, 学生展示每组的实验现象: 步骤1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步骤2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找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 6HCl+Fe2O3==2FeCl3+3H2O Fe + 2HCl == FeCl2+H2↑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精品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1.加深对指示剂遇酸、碱颜色变化的认识。 2.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求知欲,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其合作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白色点滴板。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合作探究 探究点酸、碱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1.酸的水溶液和碱的水溶液在反应前各有什么离子?反应后又有哪些微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实验 【实验活动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个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向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活动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操作】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 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实验现象】①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③后取出的铁钉变小。 【实验结论】(1)6HCl +Fe 2O 3===2FeCl 3+3H 2O (2)2HCl +Fe===FeCl 2+H 2↑ 【实验活动4】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5】 课堂讨论 (1)实验活动2中,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 (2)实验活动5中,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酸的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酸的性质实验酸是我们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学习酸的性质时,进行实 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的相关知识。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实验中关 于酸的性质进行总结,包括酸的酸味、导电性、金属反应和指示剂变 化等实验内容。 实验一:酸的酸味实验 目的:观察酸的酸味现象,揭示酸的特征之一。 实验步骤: 1. 将几滴浓硫酸滴到一个干净的试管中; 2. 缓慢将试管靠近鼻子,闻其气味。 观察结果: 实验者会感到一种刺鼻的酸味。 实验原理: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在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时,会迅速吸收水分, 释放出大量的硫酸蒸气。这种硫酸蒸气刺激鼻腔,产生了刺鼻的酸味。 实验二:酸的导电性实验 目的:验证酸的导电性,揭示酸的导电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硫酸和稀盐酸分别倒入两个盛满水的容器中; 2. 在每个容器中分别插入两根电极,确保电极不触碰到容器壁; 3. 将电极的另一端接入装有小灯泡的电路。 观察结果: 小灯泡在硫酸和稀盐酸的溶液中都会亮起,表示酸具有导电性。 实验原理: 酸是电解质,可以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的离子,导致溶液能够导电。当电极与酸的溶液接触时,离子会通过电解质溶液迁移,从而形成一 个完整的电路,使小灯泡发亮。 实验三:酸和金属反应实验 目的:观察酸与金属反应的现象,探究酸对金属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 1. 将少量稀盐酸倒入试管中; 2. 分别将锌、铝和铜片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3. 观察试管内的反应现象。 观察结果: 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试管内产生气泡;铝和稀盐酸反应产生 氢气,试管内产生气泡;铜和稀盐酸无明显反应。

实验原理: 酸和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锌和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 气泡。而铜由于在活动性电位上低于氢气,所以与稀盐酸没有明显反应。 实验四:指示剂的变化实验 目的:观察酸和碱溶液对指示剂的影响,揭示酸碱中的指示剂现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红色、蓝色和紫色的蓝酚酞溶液; 2. 在第一个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第二个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 溶液,第三个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 观察结果: 红色蓝酚酞溶液变为无色或黄色,蓝色溶液变为绿色或黄色,紫色 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原理: 蓝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 蓝色。当酸溶液与红蓝酚酞溶液接触时,红色的颜色会消失,变为无 色或黄色。当碱溶液与蓝蓝酚酞溶液接触时,蓝色的颜色会变为绿色 或黄色。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精品课教案_4

第十单元酸和碱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本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中的一个活动与探究内容。在课题1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初步学习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认识了浓硫酸的强烈腐蚀性,初步学会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概括总结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共性。 这种通过探究活动总结物质性质的方法对后续学习中的“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以及今后高中阶段物质性质的研究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初步学会根据物质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2)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实验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倡在探究活动中互相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所了解;懂得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碱溶液;知道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知道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这些已有知识是零散的。 初中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喜欢到实验室动手完成实验,对本节课学习热情较高,但学生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弱。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用所学酸、碱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实验验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酸、碱性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用酸和碱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1、回顾: ⑴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⑵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2、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 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 阅读教材P 69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⑴实验验证酸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 ⑵实验验证碱与指示剂、酸和盐反应。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1、分组实验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检验酸和碱的酸碱性。 2、分组实验验证铁锈、铁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讨论:铁制品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 4、分组实验验证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5、分组实验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后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是什么? 6、分组实验验证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以及氢氧化钙与盐酸的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7、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交流】。 四、展示归纳,点拨提升 引导归纳 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 1、在“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目的是“学会使用石蕊、酚酞试剂和pH 试纸” 酸的化学性质 酸、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60课时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60课时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实验活动6。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取用药品、酒精灯使用等实验基础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节课的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既巩固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点,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又加深了对酸碱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记录与归纳描述并交流分享。提高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以致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酸、碱的化学性质。知道用酸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反应;知道碱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酸、盐溶液反应。但该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与生活现象的支撑。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收集证据与分析实验结论、独立设计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显薄弱。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与思考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1.记住仪器使用与试剂取用方法,初步学会蒸发操作,通过实验理解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观察、模仿、记录与描述实验现象,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知识与技能) 2.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交流分享。培养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丰富学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3.初步学会金属防止锈蚀的方法,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从生活中走进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的化学性质【区一等奖】

课题: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2)能书写有关酸的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探究新知】酸的化学性质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 镁Mg2HCl=MgCl2 H2 ↑MgH2SO4=MgSO4H2 ↑ 锌Zn2HCl=ZnCl2 H2 ↑ZnH2SO4=ZnSO4H2 ↑ 铁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H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浓盐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 酸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变红色无变化 稀硫酸变红色无变化 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 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现象化学方程式 铁锈盐酸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亮, 无色溶液变黄Fe2O36HCl ==2FeCl3 3H2O 铁锈硫酸Fe2O33H2SO4 ==Fe2SO433H2O 二.酸溶液与其它金属的反应

初中化学盐酸的性质课外实验

初中化学盐酸的性质课外实验 小丽同学在一次课外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误将过氧化氢(H2O2)溶液当作酸与氧化铁(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她联想到二氧化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小丽同学一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分解缓慢。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 【实验结论】小丽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小江同学认为要证明小丽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Fe2O3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变. 下表是同学们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时间 浓度时间/min 催化剂 30%H2O2溶液15%H2O2溶液5%H2O2溶液加入wg MnO2 0.2 0.8 2.0 加入wg Fe2O3 7.0 9.0 16.0 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明同学看到Fe2O3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联想到一种蓝色的CuSO4溶液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计算: (1)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80gCuSO4与多少克Fe2O3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实验二说明Fe2O3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实验三说明Fe2O3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或相同条件下,H2O2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1) 160 ;(2)106.7g(格式1分)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酸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浓盐酸、浓硫酸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提高回忆、类推、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探究酸的性质的有关实验,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未贴标签的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

【教师活动】老师刚才在实验室发现两瓶未贴标签的试剂,只知道其中一瓶是浓盐酸,另外一瓶是浓硫酸,同学们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老师区分出它们吗?(学生困惑),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住了同学们,那要是想区分出它们,我们就需要从它们的性质入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酸及其性质》这节课,一起来研究一下几种常见的酸,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天地2-1】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扇闻味道,给同学们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填写28页的表格。 【学生回答】浓盐酸和浓硫酸均为无色液体,打开瓶盖后浓盐酸瓶口处有白雾,硫酸没有;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硫酸无味。 【教师提问】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是浓盐酸易挥发的缘故。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教师提问】酸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如某些工厂常用稀硫酸清洗金属器件,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酸的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盐酸: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教师提问】敞口存放的久置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怎么变化? 【学生回答】都变低,浓盐酸由于具有挥发性,溶质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溶剂变多。 【教师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过渡问题,可先不回答。) 【教师演示】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木棍变黑炭”、“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注意:使用浓硫酸切勿滴到衣服或皮肤上)。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什么现象?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鉴别、除杂等。(3)能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归纳,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物质共存、转化、除杂、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运用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课) 教师寄语:课堂是自己的,如果被别人占为己有,那还了得!愿同学们都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分为七类,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构建知识网络,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从离子的角度理解复分解反应。

课前解惑:“奇怪的白膜” 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为何有那么多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如何除去?并写出相关反应! 反应一: 反应二: 课内探究: 复习之旅第一站:类化和整理化学实验室 活动一:请你来试着进行整理,将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内。纯碱、盐酸、食盐、大理石、熟石灰、苛性钠、硫酸、锌、氧化铜、铜、氧化铁。 金属单质有: 金属氧化物有: 酸有: 碱有: 盐有: 复习之旅第二站:生活生产中的化学 活动二:生活中的除锈剂中含有稀硫酸而农业生产中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有两瓶掉了标签的液体,我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我,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 构建知识网络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常见的酸和碱及后面单 元中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 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 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部分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在前面课程中已经接触, 并不陌生,但对于他们的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氧气,碳及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帮助,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探究实验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或实验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提出并回顾结合之前学习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解决。 (2)多媒体辅助法用投影仪显示有关实验结论,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加强学生视 觉感受。 2、学法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 (一)复习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三、四节的知识点,并完成下面题目: 1.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在其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地离子(填化学符号)。 2.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设计图示或知识网络图来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如何利用提供的的器材(苹果块、药匙、研钵、纱布、烧杯)自制苹果汁?请简述制取步骤。 4.若中和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应如何用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5.你认为下列药品中哪些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你选择的药品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Ca(OH)2、Al(OH)3、NaHCO3] (二)回顾与思考:你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吗? (1)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把颗粒状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4)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哪些? (5)使用镁条进行实验时,应先进行什么操作?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关注生活,体验化学,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化学课堂!有句老话说:“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以好吃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我们的喜爱。这不,有人正为不能吃苹果而郁闷呢? 播放视频:“望果兴叹” 二、课内探究 【师】看了上述片段,你认为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该同学的病情? 生口答:是酸性的。(课件展示:探究一、苹果汁的酸性图片与问题:苹果汁是什么性的?) 【师】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苹果汁显酸性?(生口答方法,师板书)【设计实验方案】请大家利用桌上现有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每人先独立设计出2种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上,个人完成后再组内交流完善,总结你们小组共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