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

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一、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常见的成矿形式,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1、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的形态、产状、品位变化、与围岩的关系、金的粒度等明显不同。

2、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甚至在深度上不同,前者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张、压、扭性特征,后者多是在张节理(或剪节理组)上发展起来的。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流体运移机制,前者是大规模流体涌流模式的深部成矿作用机制,后者为压力差渗流模式浅成矿作用机制。

4、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流体与构造的配合方式,前者流体补给大于耗散,后者流体耗散大于补给。

5、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代表两种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

二、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1、复合型Ⅰ:下部为石英脉型,上部为蚀变岩型,是同一次成矿的构造-流体分带。一般矿体延伸大于延长,矿床规模较大。地表为蚀变岩型,指示深部有石英脉型矿。若地表为石英脉型矿,底下则可能无矿。

2、复合型Ⅱ:特别是平面上的叠加,或上为石英脉型,下为蚀变岩型,是两次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石英脉型形成在先,蚀变岩型在后,是地壳稳定抬升的结果。如果地表仅出现蚀变岩型金矿,应注意在深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矿化类型,但不是矿床类型。有时二者在同一个矿床中共生,通常下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上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是下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

4、二者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同,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三、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取决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蚀变岩型金矿容矿构造是发散构造,这种构造以张性构造破碎带为主

1、方向的不确定性,张性断裂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是较宽的构造破碎带,构造破碎带内部发育不同方向的裂隙、节理,且裂隙、节理密集,因此造成矿脉方向的不确定性,形成典型的网脉状矿化。网脉的密度决定了矿体的大小和贫富。

2、界限(边界)的不确定性,由于张性断裂是发散构造,边界一般成锯齿状凸凹不平,又受后期蚀变的影响,矿体的边界经常不确定,只能以品位定边界,与围岩为渐变关系。

3、品位的不确定性,由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是由许多小矿脉组成的,所以,它的整体品位是由不同方向和形态的矿脉决定,不同小矿脉围岩的蚀变类型和强度不同,所以,品位经常变化大。

4、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标志往往不十分明确或不确定。

5、蚀变岩型金矿金粒度往往较细。

6、石英脉型金矿则矿体方向稳定,边界明显,与围岩为突变关系,品位较稳定,找矿标志明确,粒度较粗,经常有明金、裸露金。

7、从矿脉贯入方式上讲,蚀变岩型金矿是被动贯入,而石英脉型金矿是主动贯入。蚀变岩型金矿相当于岩体的被动侵入,是由于构造造成的压力差、造成了容矿空间,降低了岩石空隙度使流体贯入成矿的。而石英脉型金矿虽然初期也有构造的作用,但流体自身的力量,本身的液压和热力能开辟道路,强行贯入,迫使围岩张开,形成宽大的石英脉,这种强行贯入,还使岩石发生裂隙,即液压致裂,这种角砾与构造破碎带中的角砾岩、裂隙的形态、成因是不同的。

8、二者的流体运移方式不同,石英脉型金矿是大规模流体涌流模式,而蚀变岩型金矿是渗流模式。

9、从流体补给与耗散上讲,石英脉型金矿是流体补给大于耗散,而蚀变岩型金矿是流体耗散大于补给。

10、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环境非常广,在各种环境、各种岩石中都能形成。但石英脉型金矿形成的环境比较局限,主要形成于韧性剪切带、前寒武纪变质岩、大型推覆构造等环境下。

11、石英脉型金矿其中之一情况是构造石英脉, 即矿质的沉淀与构造的形成几乎是同时的是一前一后,是构造发展序次的关系,二

者有成因上的联系。

12、在变质岩区、大型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可以在空间上形影相随。下部为石英脉型,上部为蚀变岩型,在造山带作用中,在板块俯冲带,或韧性剪切带,深部以挤压、韧性剪切为主,为流体上冲涌流提供了动力,流体的不断补给,形成了石英脉型金矿,如果上部发育密集裂隙带,则以渗流为主形成蚀变岩型金矿。这种情况下,一般矿体较宽,矿体延伸大于延长,矿床规模较大。

四、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是两种不同的构造、流体成矿机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内容仅供参考

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_莫江平

第21卷第3期 矿产与地质Vo l.21,N o.3 2007年6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 Jun.,2007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1 莫江平,黄 杰,杨明德,刘耀辉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 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 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 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 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规律;综述;构造蚀变岩型;剪切带;成矿规律;桂北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3-0237-0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南地块变质基底的金矿找矿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在江西金山和湖南沃溪、雪峰山地区找到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这说明,江南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桂北处于江南地块西南边缘,金矿找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发现福平包、麻岭界、分水坳、潘内、岩山背、金石等中小型矿床(点)50多处。近年,作者运用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理论,对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类型、控矿作用和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具有大型金矿找矿前景的龙喉金矿床,这对桂北地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桂北位于华南—东南亚板块中部,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碰撞拼贴带上[1]。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一套浅变质砂泥质岩夹硅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含砾凝灰质(泥质)砂岩、炭质泥(页)岩、硅质岩的金丰度高,是本区重要的含金层位。 本区经历四堡、广西、印支—燕山等构造运动,产生了一系列N N 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如龙胜—永福深断裂。这些断裂具有长期活动和控岩、控矿等特征,与其派生的次级、更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一并构成了本区含金热液的迁移通道和矿体的富集定位空间。 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在深大断裂附近,广泛发育雪峰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脉),并成群成带产出。由于强烈的剪切作用,岩体及其边缘形成强烈片理化带或断裂破碎带,成为基性、超基性岩中金矿化的有利地段。 2 剪切带型金矿类型 在全球范围内,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普遍发育。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金矿带的产出均与大型线性剪切带构造密切相关。自从1986年加拿大国际金矿床讨论会以来,特别是Bonnemaison[2]率先提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该类金矿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面不断取得新认识和新进展,在金矿勘探方面取得许多新突破,在剪切带中发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分布于三江县、龙胜县、兴安县和全州县等。金矿化类型按矿体产状和矿石特征,可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三种类型。 2.1 石英脉型金矿 为桂北分布最普遍的一种矿化类型,产于区域性断裂旁侧的次级脆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较简单,以单脉居多,由石英脉组成,延深、延长颇大,长度一般为数百米至千余米,厚度为0.3~3m,向深部矿体逐渐变厚,其破碎程度也逐渐加强。矿石品位变化较大,局部可 237 1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莫江平(1962-),男,广西昭平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和矿床地质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基0575105)、国家公益专项基金(2005DIB3J206)资助。

矿物蚀变组合特征

如Fe3+使赤铁矿呈红色﹐V3+使钒榴石呈绿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的紫色等。 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如橄榄石、辉石易变为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如橄榄石、辉石易变为蛇纹石, 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 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如橄榄石经热液蚀变而形成的蛇纹石,正长石经风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岭石,方铅矿经氧化而形成的铅矾,铅矾进一步与含碳酸的水溶液反应而形成的白铅矿等,均是次生矿物。 (3)变质岩中所特有,只有在变质岩中才大量出现的矿物: 低级变质矿物: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红柱石、滑石等; 中级变质矿物:云母、硬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蓝晶石; 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牌号高)钙长石-倍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钠长石 牌号低(更长石、钠长石等)的斜长石易高岭石化而呈白色。 钾长石易发生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 (1)角闪石和黑云母、牌号高的斜长石、钾长石易蚀变成绢云母。 (2)十字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 (3)普通角闪石、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易绿帘石化 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牌号高的斜长石(钙长石、倍长石等)也可以蚀变成绿帘石化 石榴子石当热液蚀变,可转变成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褐铁矿 辉石常蚀变成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所以辉绿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呈灰绿色角闪石和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绢云母.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绿泥石,亦称碧石。 黑云母花岗岩、斜长角闪岩等在蚀变过程中,长石分解为绢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黄铁矿等所交代。 煌斑岩很容易被风化和分解,变成碳酸盐、绿泥石、蛇纹石和褐铁矿等 成矿前蚀变为钾长石化; ·成矿期蚀变为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 ·成矿期后蚀变为碳酸盐化。 ·对于金矿来说,一般可分为3 大类蚀变: (1)高温蚀变作用,一般有夕卡岩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黑云母化、黄玉化、白云母化、绿帘石化、毒砂化等; (2)中低温蚀变作用, 一般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滑石化、菱镁石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粘土化等; (3) 低温蚀变作用,主要有玉髓化、似碧玉岩化、蛋白石化、明矾石化、黝帘石化、方解石化等。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 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一、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常见的成矿形式,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1、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的形态、产状、品位变化、与围岩的关系、金的粒度等明显不同。 2、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甚至在深度上不同,前者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张、压、扭性特征,后者多是在张节理(或剪节理组)上发展起来的。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流体运移机制,前者是大规模流体涌流模式的深部成矿作用机制,后者为压力差渗流模式浅成矿作用机制。 4、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流体与构造的配合方式,前者流体补给大于耗散,后者流体耗散大于补给。 5、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代表两种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

二、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1、复合型Ⅰ:下部为石英脉型,上部为蚀变岩型,是同一次成矿的构造-流体分带。一般矿体延伸大于延长,矿床规模较大。地表为蚀变岩型,指示深部有石英脉型矿。若地表为石英脉型矿,底下则可能无矿。 2、复合型Ⅱ:特别是平面上的叠加,或上为石英脉型,下为蚀变岩型,是两次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石英脉型形成在先,蚀变岩型在后,是地壳稳定抬升的结果。如果地表仅出现蚀变岩型金矿,应注意在深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矿化类型,但不是矿床类型。有时二者在同一个矿床中共生,通常下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上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是下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 4、二者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同,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三、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取决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石英脉型金矿床铅及硫同位素研究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石英脉型金矿床铅及硫同位素研究 提要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金矿床均是华北地台南缘的大型金矿床,金和金(铅)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层内呈脉状产出,并且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文章对文峪金矿床,东闯金(铅)矿床、花岗岩类侵人岩和变质岩地层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不同地质体的硫和铅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花岗岩体起原于太古宙变质岩的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类侵人岩,岩浆热流体对太古宙变质岩地层的淋滤作用亦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主题词小秦岭文峪金矿床东闯(铅)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矿床成因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豫陕交界处的灵宝和渔关一带,是我国第二大岩金产地,其年产量仅次于胶东金矿田。在平面上小秦岭金矿田呈东西向延长的眼球状,东西长约40~60 km, 南北宽约6~8 km,分布面积约500 km2(图1)。尽管本区黄金开采历史可迫朔至1451年,但是较系统的黄金地质科研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种规模的含金石英脉约1000余条,探明金矿床40余处,其中特大型金矿床2处(文峪和东闯),大、中型矿床多处(如四范沟、金确岔、东桐峪、大湖、竹峪、抢马峪、和尚峪、樊家岔和金渠沟等),累计探明黄金储量约500 t。 关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因,目前主要存在2种认识: 一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王享治,1987;栾世伟等,1990;周作侠等、1993;黎世美等,1996);二,石英脉 型金矿床是区域变质或变形作用的产物(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89;胡正国等,1994;沈保丰等,1994)。尽管众多学者在金矿床形成过程、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均认为深人细致的同位素地 质研究将有助于揭开本区金矿床成因之谜。 为了深人探讨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因,进面为该区隐伏金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文峪金矿床和东闯金(铅)矿床含矿石英脉、斜长 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硫、铅同位素侧定,结合岩(矿)石岩〔矿)相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详细讨论了文峪与东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原和演化历史,旨在建立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 和确定隐伏金矿床找矿勘查方向。 1地质背景

(完整版)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和相关特征

岩石蚀变的概念、种类及相关特征 一、概念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由于一定的围岩蚀变常与一定类型的热液矿床相联系,并能反映热液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因此围岩蚀变可以有助于阐明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的成因等。同时它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蚀变围岩常具有分带现象,这是建立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重要基础。另外,某些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岩、叶腊石岩、高岭土岩等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 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例如与钾质交代最密切的是钨、锡、钼、铜、金、钽、铌重稀土元素、铷、铯和硼等;与

蚀变的种类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由于一定的围岩蚀变常与一定类型的热液矿床相联系,并能反映热液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因此围岩蚀变可以有助于阐明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的成因等。同时它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蚀变围岩常具有分带现象,这是建立交代蚀变成矿模式的重要基础。另外,某些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岩、叶腊石岩、高岭土岩等本身就是非金属矿产。 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例如与钾质交代最密切的是钨、锡、钼、铜、金、钽、铌重稀土元素、铷、铯和硼等;与钠质交代最有关的是铁、钒、黄铁矿、轻稀土元素、钴、铌和某些金、铀等矿床。 钾质交代作用:碱质交代作用的一种。即含钾的溶液在对岩石作用过程中,使得交代蚀变岩石产生含有各种钾质矿物的交代作用。其中,包括钾长石化(如微斜长石化、天河石化、正长石化、冰长石化)、云母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

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一、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地质特征 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分带现象,一般埋藏较浅,金品位高,易开采。矿体呈单脉、复脉、脉带出现。 矿石成份及结构 石英脉型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次要的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还含有斑铜矿、毒砂、辉铜矿、辉钼矿、斜方辉铅铋矿、白铁矿、磁铁矿、镜铁矿、褐铁矿、金红石、赤铁矿、软锰矿、菱铁矿、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等。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压碎结构,致密块状和浸染结构。 矿体赋存规律 含金石英脉严格受断裂控制,脉体形态简单、规则,以单脉型为主,复脉型次之。矿体产状呈脉状、透镜状、囊状、串珠状等,脉体一般呈陡倾斜产出,在空间上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石英脉常常呈密集的脉群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常呈雁行排列。 二、蚀变岩型金矿床 蚀变岩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距地表浅,延续深,矿化连续性较好,矿物组合简单,易选冶等特点。但金品位较低,矿体产状较缓,矿岩松软破碎,有些厚矿体内有夹石,给开采带来一些困难。 地质特征 一类是低硫蚀变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赋存在大型的控矿断裂带中,多为大型矿床(10~30吨金储量),少数是特大型和中小型; 另一类是中硫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次级断裂构造中,略带有石英脉型的某些特征,但含矿岩石仍以黄铁绢英岩为主;金储量一般为数吨,个别达十数吨; 矿物组合、矿石结构及围岩蚀变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长石等。 金矿物的形态 该类型矿床的金矿物,主要是银金矿和自然金,呈它形粒状、树枝状、片状等。金的粒度一般是细粒金,常见粒级为0.004~0.07毫米。金矿物大多数以裂隙金和晶隙金状态出现,而包体金的比例很小。 矿体赋存规律 (1)矿床规模大小与所赋存的断裂带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次级构造中大多赋存中型以及小型金矿床。 (2)矿床多数产生在混合花岗岩与古老的变质岩的接触带附近。 (3)蚀变岩型金矿床有沿断裂呈等间距分布的特点。 (4)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矿体具有侧伏规律,即矿体倾向是北西时,向南西深部侧伏;当倾向是南东时,矿体向北东深部侧伏。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具有延深大的特点。 (5)在主要成矿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中,往往还有成矿地段,表现为多条平行矿脉。

福建太阳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矿相学证据

周延召 黄新鹏①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州, 350013) 摘要泰宁李家坊金矿位于崇安—石城深断裂带中段, 矿体是在区域变质、构造活动、岩浆侵入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矿体主要贮存于中元古代交溪组混合岩化变质岩中, 为断裂破 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主要成矿期为志留纪。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李家坊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坳陷的接合部位, 崇安—石城北东向深断裂带中段[ 1 ] , 属闽西北隆起带西部三湖—五里亭—何宝山金、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区内大面积出露中2晚元古代变质岩, 混合岩化作用强烈, 北东、北东东断裂构造发育, 志留纪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分布广泛。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1 地层 区内地层仅出露中元古代交溪组(图1) , 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 二长) 变粒岩夹云母(石英) 片岩、矽线石云母片岩, 具鳞片变晶结构, 条痕状、片状构造。片理产状总体较稳定, 走向40°~60°,倾向南东, 倾角40°~75°。岩石中伟晶岩细脉及团块发育, 局部见弱 混合岩化。 21 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志留纪白云母化中细粒花岗岩, 分布于矿区南部, 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交溪组变质岩中, 以北东、北东东或近东西向产出。此外闪长岩脉及伟晶岩脉也较发育, 呈北西及近东西向展布。 21 3 构造 区内断裂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 后期为脆性断裂叠加改造, 主要有北东, 近东西和北西向3 组。 F1 断裂: 呈近东西向横贯矿区, 往东延至图外, 长大于2 300 m , 宽度5~30 m , 倾向南, 倾角55°~75°,断裂面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 显示挤压特征。破碎带由硅化破碎蚀 ①收稿日期: 2010212212 作者简介: 周延召( 19822) , 男, 助理工程师,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脉金矿选矿工艺

脉金矿选矿工艺 国内开发的脉金矿石类型繁多,主要可归纳为:含金石英脉或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含金黄铁矿蚀变花岗岩型;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石英脉型;含金氧化矿石英脉型和含金钨砷矿石英脉型五类。根据各类型矿石的特点,采用重选、混汞、浮选、氰化、硫脲、炭浆和树脂吸附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综合性的工艺进行选别,有时还辅以水冶、热处理法等。 (一)重选法选金 重选是选金最古老、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砂金矿中,企通常是呈单体自然企形态存在,密度一般大于16吨/米3,与脉石密度差大,因此重选是选别砂金矿最主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在脉金选厂,重选则很少单独使用,多作为联合提金流程的一部分,一般是在磨矿与分级回路中,采用跳汰机或螺旋溜槽与摇床配合,提前回收己解离的粗粒单体金,以利于其后的浮选或氰化作业,并可获得合格的金精矿。这种方法在小型金矿和地方群采矿山用得较普遍。 重选选金的主要设备是各种形式的溜槽、跳汰机和摇床。除常规重选设备外,根据我国金矿的生产特点,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基础上,我国研制了皮带溜槽、罗斯溜槽、圆形跳汰机、砂金离心洗选机组等新型重选设备,在黄金生产中已取得良好效果。软覆面溜槽还用来处理浮选或混汞尾矿,以提高金的回收率。

(二)混汞法提金 混汞法按其生产方式可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在砂金矿山普遍用混汞法分离金与重砂矿物;而在脉金矿山,混汞通常作为联合流程的一部分与浮选、重选、氰化等配合,主要用来捕收粗粒单体金。内混汞是在混汞筒或磨矿机内进行,可以较好控制汞的污染。 外混汞的主要设备是混汞板,它由支架、床面、汞板三部分组成。汞板材料有紫铜板、镀银铜板、纯银板等,以镀银铜板的混汞效果最好。为了镀银和生产上更换方便,常将电解铜板裁成宽400- 600毫米,长800 - 1200毫米的小块,镀银后,按支架的倾斜方向一块块铺设在床面上。 (三)浮洗法选金 浮选是黄金选矿厂处理脉金矿石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浮选法用于处理可浮性很高的硫化矿物含金矿石,效果最显著。因为通过浮选不仅可以把金最大限度地富集到硫化矿物精矿中,而且可废弃尾矿,选矿成本低。浮选法还用来处理多金属含金矿石,例如金-铜、金-铅、金-锑、金-铜-铅-锌-硫等矿石。对于这类矿石,采用浮选法处理能够有效地分别选出各种含金硫化物精矿,有利于实现对矿物资源的综合回收。此外,对于不能直接用混汞法或氰化法处理的所谓"难溶矿石",也需要采用包括浮选在内的联合流程进行处理。当然浮选法也存在局限性;对粗粒嵌布、金粒度大于0.2毫米的矿石,对不含硫化物的石英质含金矿石,调浆后很难获得稳定的

金矿的常见分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常见分类 近期,金价飙升,黄金行业似乎呈现复苏的景象,不少人给我打电话,询问黄金的选别方法,大致问法是这样的:我最近买了点矿石,请了某某厂的老浮选工,租了个选厂,但是指标不太好,能帮我想想办法吗?但是当我问及原矿性质时,却只能告诉我,金大致是3-4g/t,至于脉石是啥,成矿矿物是啥,有害元素是啥一概不知。而这些老浮选工调整黄药、黑药、二号油、石灰等药剂也并不能改善最终指标。那么原因在哪里?作为多年从事黄金矿山技术服务的选矿工作人员,我想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金选矿的基本知识,大致从矿床的基本分类、常见的选矿工艺、复杂选矿工艺、常见难选金矿、自身实践案例以及最新试验成果等方面来说,一来让更多投资者了解黄金,避免盲目投资,二来与业内前辈加强交流,帮助我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系列一金矿的常见分类 说到黄金选矿,我们首先考察的应该是其形态和成因,虽然学选矿的大都不研究地质和矿物学,但是地质和矿物学的一些常识却是制定选矿试验方案的一个基础条件。自然界的金多以单质形式存在,少量与两性金属化合物,如硒、碲、銻化物等,罕见金属化合物,如金汞膏、铜金矿等,非金属化合物应该是没有的。金矿床主要分类,每个科研院所根据其擅长的研究方法来分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但从直观来分,我们通常把他分为沙(砂)金矿和岩金矿。 砂金矿本质上是一些大型金矿矿脉长时间经受水蚀、风蚀在下游沉积形成的,我们根据区域不同可分为重力砂、流水砂、冰川砂、滨海(湖)砂,砂金的选矿主要以重选富集为主,我国的金砂多呈片状,或者说由于采砂历史久远,剩下的都是片状的细粒了。易选的砂金矿应该是砂多泥少,砂粗金细,反之则视为难选。

中国典型金矿山

中国典型金矿山(金矿床) 1.吉林省夹皮沟金矿 (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石英脉型亚类)夹皮沟是一个有1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1820 年开始采砂金,1845年开始采岩金。日本侵华时,曾进行掠夺性开采,生产黄金数吨。建国后,通过勘查在这先后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金矿5处,构成了夹皮沟金矿田。 夹皮沟金矿位于桦甸县,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北西西向的夹皮沟-大石砬子构造带控制着矿田内各矿床的分布。该矿带长50km,宽1~3km(图3.18.2)。 图3.18.2夹皮沟金矿田地质略图

E.第三系;K.白垩系;J.侏罗系;P.二叠系;D.泥盆系;Pt.元古宇;Ar3.鞍山群三道沟组;Ar2.鞍山群杨家店组;Ar1 .鞍山群四道砬子河组;γ25.燕山期花岗岩;γ34.海西晚期花岗岩;δ34.闪长岩;β.基性岩类;γ1-2.前寒武纪花岗岩;1 .金矿床;2.冲断层;3.挤压片理、片麻理带;4.钾交代带 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宇鞍山群为主,自下而上该群分为四道砬子河组(混合岩及奥长花岗岩,厚度3196m)、杨家店组(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等,厚3500m)和三道沟组(厚2339~3038m)。金矿床赋存于其中的三道沟组中。 三道沟组分上下两个含铁层。上含铁层为绿泥片岩相,产有大型鞍山式含铁石英岩型铁矿。下含铁层为角闪岩相,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含金石英脉产于斜长角闪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脉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复脉带、脉状等,大小不一。矿脉长100~700m,延伸200~600多m,厚0.5~17 m。矿脉有分支复合、膨缩现象。 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带、含金断裂带、含金片理化带等。全区绝大部分储量赋存于盲矿体中(图3.18.3)。 图3.18.3某盲矿体地质剖面图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社会科学论文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 袁喜岭白纯伟熊英健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 [摘要]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该金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兰。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矿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阶段为98~178℃。 [ 关键词]争光金矿床;热液—构造蚀变岩型;蚀变作用 The Alteration Mineralacute;s Characteristic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Yuan Xiling1,Bai Chunwei2,Xiong Yingjian2(The Fi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Academ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The ZhengJin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 middle Ordovician Duobaoshan groupˊs 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and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felsic intrusive rocks,laying in fauted structural belts that direct north-northeast and south-shouthwest,This gold deposit causes by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 Domain metallic mi ner alsinclude pyrie、chalcopyrite、galena、freegold、zincblende,The others are argentite、hematite、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濒临南海,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广东金矿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已相继查明了一批金矿床,特别是“六五”期间河台大型金矿床的发现,使广东成为我国新的重要黄金生产基地。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90处,分布在45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43处,包括岩金矿床25处(特大型1处,中型5处,小型19处),砂金矿床7处(中型1处,小型6处),伴生金矿床6处(中型2处,小型4处),小型共生金矿床5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63.66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58.530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32%,居第20位。全省保有储量为51.88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49.611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31%,居第21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39.700吨,砂金保有储量8.071吨,伴生金保有储量4.99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63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38吨,主要来自河台、东坑、九龙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建成岩金生产矿山2个,生产规模260吨/日,生产能力375公斤/年。目前在建岩金矿山3个,“八五”期间拟建岩金矿山3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920公斤/年。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90公斤,居全国第26位,矿产金产量189公斤,居全国第19位。预计“八五”末期矿产金年产量将达1194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广东省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及粤西北地区,占72.1 %;其次是粤中地区,占18.3%;粤北地区占5.2 %;粤东地区占4.4%。集中在粤西云开隆起区与粤中凹陷区的过渡带附近。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带的分布。在东西向断裂带或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往往是金矿床(点)的密集区。原生金矿分布在震旦系地层中的占28%,寒武系地层中占30.8%,泥盆系地层中占18.6 %,石炭系地层中占10.2 %,其他时代地层中占12.4 %,6。 广东省金矿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伴(共)生金及砂金;次要类型有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岩型等,但只见金矿化,没有成型金矿床。最近又发现了微细浸染型金矿。 1、蚀变岩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9 %,严格受区域性断裂构造的控制,围岩多为混合岩化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金矿体直接产于构造千糜岩带或构造挤压破碎带内,如河台、新州、庞西洞等金(银)矿。矿化强度与岩石蚀变强度成正比。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金品位一般为1—31克/吨。 2、石英脉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24%。各时代地层和不同岩性均有产出,但以震旦一寒武系地层及硅铝质岩性为主。矿脉多为复脉细脉带及网脉型,极少呈单脉产出。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为主,金多为明金,金品位一般在0.5—16克/吨。 3、伴生金矿多与铅锌、毒砂、钴、钨、黄铁矿等矿床伴生,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最为常见,主要的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金品位不高,一般在1克/吨以下,如大宝山铁一多金属伴生金,凡口铅锌矿伴生金、锯板坑钨锡矿伴生金等。 4、砂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云开山区的封开、怀集、德庆、连山等县,主要为

蚀变岩石类型

蚀变岩石类型 1、 蛇纹石化及蛇纹岩 超基性岩石,经气液变质作用,使其中的橄榄石和部分辉石转变成蛇纹石,形成蛇纹岩。 一般蚀变作用由轻微到强烈,由个别矿物到整个岩石,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形成新的岩石类型。轻微变化的部分,称为蛇纹石化岩石,全部转变了的叫蛇纹岩。 蛇纹岩的一般特征:是岩石常呈暗绿至黄绿色;外貌极其多样。其颜色随所含杂质成分不同而各异,含绿泥石者呈黄绿色;含磁铁矿、铬铁矿者色黑;含褐铁矿者呈褐红。有的具有斑驳状色纹,风化后颜色变淡,呈灰白和黑白相间的网纹状。质地较软,略具滑感,裂隙发育,常呈致密块状的隐晶质。错动滑痕常见,在滑动面上常有一层黄绿色或浅蓝色的蜡状薄壳。有时呈构造透镜体或角砾状碎块,在接触带可见到片理化的蛇纹岩。在风化淋滤带中,蛇纹岩的表层,常出现赭土化,其下部则形成格架状的硅化蛇纹岩和碳酸盐化蛇纹岩。有些地方在蛇纹岩中有不规则的碳酸盐块与蛇纹岩一起构成“虎斑状”构造。 蛇纹岩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包括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胶蛇纹石、绢石及石棉等。其它矿物有磁铁矿、洛铁矿、钛铁矿、尖晶石、水镁石及镁碳酸盐等。有时橄榄石和辉石可呈残晶出现。 蛇纹岩的分布,一般不超过超基性岩体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超基性岩体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蛇纹石化作用。因此,在地表很难见到新鲜的超基性岩,只在较新岩体深部有可能保留有新鲜的超基性岩石。所以常常根据蛇纹石化岩石来圈定超基性岩体。 蛇纹岩的结构,常为隐晶质结构或网纹状结构,构造则多为块状,带状,片状,透镜状及角砾状构造。 蛇纹碉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受到热液的影响,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化。特别是含铬铁矿的蛇纹岩,常具明显的绿泥石化现象。甚至可以变成绿泥石岩,有时绿泥石直接围绕着矿石,形成外壳。 关于蛇纹岩的成因。主要认为是超基性岩中橄榄石(部分辉石)转变为蛇纹石的过程。 二、青盘岩化及青盘岩 青盘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外貌为绿色的块状岩石。岩石多呈灰绿、黑绿色,中细粒变晶结构,有时为纤状变晶结构。常具有变余斑状、变余火山碎屑结构等。其构造为块状、斑杂状及角砾状等。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 火山-沉积杂岩 (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 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 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中的金矿

金矿选矿工艺

金矿选矿工艺 金矿工艺通常是由金矿与脉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矿物学性质决定的,如比重差很大、浸染粒度粗的金矿石,一般用重选法处理;矿物表面润湿性差别大、浸染粒度细的金矿石,一般用浮选法处理。 对于某些复杂的难选金矿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金的回收率并回收其他有用成分,选择多工艺联合流程无疑在技术上是必要的,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常见的金矿石主要有两大类:石英脉型金矿石与硫化含金矿石。 一、石英脉型金矿石:石英脉型金矿石选矿工艺主要是氰化法、浮选法,工艺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金的粒度及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在矿石表面受污染或有薄膜的游离态金的情况下,可采用跳汰重选回收一部分金,降低尾矿品位,减少氰化浸出时间。 当矿石可浮性较好时,含石英的金矿石浮选能产出近似氰化工艺处理后的尾矿,浮选尾矿磨后再浮选,可以提高浮选回收率。在多数情况下,氰化法应用于石英脉型金矿石较为普遍,其主要考虑的是矿石磨矿细度,矿浆中氰化物浓度,浸出时间。同时,为了减少氰化作业量,可采用浮选精矿再氰化的工艺。 二、硫化物含金矿石:绝大多数含金硫化矿石可以用浮选法处理,有的亦可用氰化法处理,或采用联合方法,也可以用混汞、重选或其联合流程。 浮选或氰化流程的选择,取决于金的回收率、伴生矿物的综合利用程度等,如果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粗粒金,则必须预先选出,因为粗粒金在氰化溶液中溶解较困难,而且浮选法也难以回收。当金粒表面洁净,且矿石中没有对混汞有害的成分时,混汞法较重选法效果较好。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含金硫化矿的选矿流程为:先浮选,浮选精矿可以直接氰化,也可再磨后氰化,或用重选与混汞处理。 对于金矿选厂,尽量采用成熟的、简单易行的生产流程,在这个前提下,选矿设备选型、厂区建设都要留有余地,为以后生产发展和流程改进提供条件。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金矿种类划分

地质学家对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大致划分为5类 1.破碎蚀变岩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 山东焦家式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床; 河南上宫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新疆哈图齐依球I号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床。 2. 石英脉型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 山东玲珑石英脉型金矿床和 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 3.变质热液型这类典型矿床的例子有: 吉林桦甸夹皮沟变质热液型金矿和 河南小秦岭变质热液金矿床。 4. 热液型典型矿床的例子有: 贵州兴仁紫木凼热液型金矿床和 四川松潘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5.火山岩型 如湖北竹山银铜沟火山岩型银-金矿床; 黑龙江团结沟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和 山西繁峙义兴寨次火山岩型金矿床。 邵跃(1986)对我国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模式特征作的初步总结 热液金矿床的原生晕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金矿化探的异常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热液金矿床中均发育有较规律的原生晕。 一般,中高温或蚀变岩型金矿床其原生晕较宽大,且有较好的浓度分带现象,而中低温矿床或石英脉型金矿床原生晕较窄,浓度分带不明显。 2.金矿床中除Au外常伴生有Hg、As、Sb、Pb、Zn、Ag、Cu、Bi、Mo、Co、Ni等元素的异常。在一个矿床上,这些元素的异常不一定全部出现,但会出现其中的大部分。

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中还伴生有W、Sn、Be等元素的异常。普查时,上述元素均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但其指示的作用不相同。 3.热液金矿床或矿体.其原生晕存在元素分带现象。一般, Hg、As、Sb、Ag为矿体或矿带前缘元素; Pb、Zn、Cu、Bi(有时有Mo)常出现在矿体或矿带的中下部; 而Mo、W、Co、Ni、Sn、Be总是为矿体或矿带尾部的异常元素。 4.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一般含Cu、Bi较高,Hg、Sb含量较低。矿床中Cu、Bi 含量高的部位金品位往往也较高。 5.热液金矿床,不论是出露矿或盲矿,地表土壤中均会有Hg异常存在。Hg 异常一般出现在矿体正上方及其前缘的构造带上,矿体或矿带尾部Hg含量低,比较而言,高温矿床Hg异常弱(或几乎没有),低温矿床的Hg异常强。 6.矿体或矿带不同部位的金矿体矿石中的元素组分分带与矿床原生晕的组分分带是一致的,有时矿体中元素组分分带更明显。因而,采集不同标高的矿石样品,研究矿体或矿带元素原生分带,就可以研究矿化剥蚀水平。 7.热液金矿床元素原生分带总的分带序列:B-Ba-Hg-Sb-As-Ag-Au--(Pb-Zn)-Cu-Bi-Mo-Ni-Co-W-Sn-Be。 如果在矿体下部出现较多的前缘元素的异常与尾部元素异常重叠时,要考虑深部是否还有另一个盲矿体存在。 热液金矿床,矿体常呈串珠状或叠瓦状或雁行状产出。此时,如果上下矿体距离不大、则会造成下部矿体前缘元素的异常对上部矿体尾部元素异常的叠合。这是对下部还有盲矿体存在的一种指示。

青海省格尔木市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青海省格尔木市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业是国家矿业经济发展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矿的开采力度必须以了解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和金矿成因为前提。 标签:青海格尔木市金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青海省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等。青海省格尔木市某金矿矿区在柴达木准盆地和柴达木南缘台缘的褶皱带上,属于多期构造活动的一个中央隆起带。 1该金矿的地质特征 1.1构造 矿区属于断裂构造发育,延伸方向主要是近东西向,而南北向、北西向也有规模不同的金矿产出。断裂性质主要为压扭性,其次为平移断层,多数是逆冲断层;沿着断裂走向,受到构造的挤压作用,发生岩石破碎和强烈蚀变,片理初步发育,形成了宽窄不同的蚀变带,也是储矿找矿的地区。 1.2地层 矿区属于东昆仑的地层区,此区地层的各群、组之间都以断层接触为主,呈断块地产出,地层主体的走向呈现为近东西向。矿区内岩性多数为浅灰灰岩、浅灰绿色板岩和变砂岩等。 1.3岩浆岩 矿区内的岩浆岩活动比较强烈,常有大面积燕山期斑状的二长花岗岩体入侵,岩体呈现长方形的岩基,另外延伸侵入上元古界该地区群组,面积达矿区的90%以上。 1.4地球化学特征 2010-2012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昆仑河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在昆仑河地区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共圈定异常188处,涉及到本次预查区工作范围内的共5处,自北向南依次为HS甲19Au(Mo、As、Cu、Au、)、HS乙311Au (Cu、As)、HS12乙2Au、Mo(Cu、As、Co、Ti)、HS乙150 W(Cu、Ag)、HS甲151W(Ag、Cd)异常,各异常特征介绍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