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教育

论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教育
论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教育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目录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1基本信息 (1) 1.2经营条件 (1) 1.3组织机构 (1) 1.4研发能力 (1) 1.5财务状况 (1)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2) 2.1项目实施背景 (2) 2.1.1 项目产品与市场 (2) 2.1.2 产业政策与规划 (4) 2.2项目内容 (5) 2.2.1 项目目标 (5) 2.2.2 项目内容 (5) 2.3项目技术工艺 (6) 2.3.1 技术来源 (6) 2.3.2 工艺流程 (7) 2.3.3 技术引进 (8) 2.3.4 技术标准 (8) 2.4项目投资 (8) 2.4.1 项目投资概算 (8)

2.4.2 项目投资用途 (9) 2.4.3 项目资金来源 (9) 2.5项目实施进度 (10) 第三章项目验收指标 (10) 3.1项目规模 (10) 3.2技术指标 (11) 第四章项目预期效益 (11) 4.1经济效益 (11) 4.1.1项目财务评价 (12) 4.1.2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13) 4.2社会效益 (13) 开辟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14) 提升经营水平,转变发展方式 (14) 推进产业发展,培育中小企业 (14)

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注册时间: 经营范围: 住所地址: 技术依托单位: 1.2 经营条件 1.3 组织机构 1.4 研发能力 1.5 财务状况

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2.1 项目实施背景 2.1.1 项目产品与市场 项目产品概述: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规定的工艺方法,把中药材炮制成为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作为中成药原料的中药产品;把中药材加工成为中药饮片的工艺过程称为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部分。其中中药饮片既是中医临床药品,又是制造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产业的核心产品。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是“复方配伍”,中药饮片炮制必须根据“复方配伍”需要多品种结构型开发。公司计划生产中药饮片836个单品种,其原料种类包括**境内所有中药材。 市场供求动态:近20年来,全世界天然药材需求量以年均12.4%的幅度增长,目前天然药制剂年销售额约560亿美元。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额约占国际市场天然药材市场份额的5%。国内中药饮片市场活跃,价格上涨,需求呈稳步增长趋势。一是随着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疾病谱和用药谱逐渐发生演变,用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已成为总趋势;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呈上升趋势。二是国家推行中药饮片炮制(GMP)认证,中药饮片炮制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进入规范运行轨道,全国已有55%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淘汰。三是近年我国局地频繁遭遇暴雨、洪水、干旱、风沙、冰冻雪灾,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等大宗中药材减产,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 1.川药 主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⒈板蓝根 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先在畦沟的一边开60cm的深沟,然后顺着向前小心挖取。切勿伤根或断根。 ⒉地黄 春地黄于栽后当年11月前后,当地上茎叶枯黄且带斑点时采挖。先割去茎叶,然后在畦的一端开深35cm的深沟,小心挖取根块。 ⒊山药 以块根供药用。春栽的当年霜降前后收货。1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株芽,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挖取后,切下芦头贮藏做种载,块根加工成药材。 ⒋人参 于生长6年后的10—11月份参叶变黄、越冬芽长大前采收。收获过早,浆液不足;过迟,人参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先拆除参棚,顺行挖出参根,切勿伤根,然后抖掉泥土,去掉茎叶,装入箱内,运回加工。 ⒌蛇舌草 9—10月果实成熟后,平齐地面割去地上茎叶,除去杂质和泥土,晒至半干捆扎成小把,继续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⒍玄参 栽后当年11月,当地上茎枯萎时采挖。先割去茎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小心将根块挖起,剪去茎叶,掰下块根。 ⒎穿心莲 栽后当年8—10月开花期和种子成熟初期为最佳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时割去全草晒干;或将植株拔起,剪除根部,晒干即成商品。 ⒏北沙参 栽后1年可收获。春栽的于当年9—10月,秋栽的于翌年9月下旬,当叶片枯黄时开始采挖。先除去茎叶,小心挖取参根后,用草席覆盖,避免干后难以去皮。 ⒐当归 秋季直播繁育的于第二年,育苗移栽的于当年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采收前10天地上茎叶割取,作为提取当归油的原料,然后小心挖取全根。 ⒑白术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挖为适期。当白术茎秆变黄褐色、叶片枯黄时采挖。过早,根块茎较嫩,药材质量差、产量低;过迟,已萌生侧芽,白术干后表皮皱缩,降低品质。采挖时选择晴天,小心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剪去茎秆,运回加工。 以下药材适宜冬春季采收。⒈苦参 栽后2年—3年收获,每年茎叶枯黄后至翌年春季萌发前挖取全根,按根条生长状况将其分割成单根,芦头、细根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展开全文 随着天气转凉,我国从北到南开始进入了冬季,收获成为这个季节农民朋友的常有名词,面对谷子回仓,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开始考虑收获后的喜悦啦。但是,对于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朋友来说,现在进入了药材采收、加工、储存、运输、交易的忙碌时间。属于药材种植加工的很多专属名词逐渐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比如:采收期、初加工、杂质、休整、浸渍、蒸、煮、烫等等,这些挂在嘴边的词语,有很多是传承下来的,有的是新发明的,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有的朋友了解的很多,有的了解的少些,但是真的都了解的朋友有多少呢?我们今天

就与专家一起细数这些属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加工的专属词语。 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关。 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 采收期:指药用植物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按月、旬来表示采收期。采收年限(收获年限):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目的:提高药效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产地加工的目标: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纯净药材。如根和根茎类药材要除去残留茎基和叶鞘等;全草类药材要除去其它杂草和非入药的根与根茎;花类药材要除去霉烂或不合要求的花类等。按药典规定的标准,加工修制成

谈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意义及教育

谈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意义及教育 发表时间:2011-07-12T11:15:55.1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唐月荣 [导读] 通过以上研究会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传统产地加工的科学性与不足,从而建立更加科学的产地加工理论体。 唐月荣(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463000) 【中图分类号】R2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026-02 【摘要】目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对质量的影响及人员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产地加工 中药材产地加工指的是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的产地初加工[1],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制成品是中药材[2]。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材的特点之一是一地产全国销,一季产全年销。为了便于采收、贮藏、运输和销售,自古就有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具体操作主要有修整、蒸煮、刨切、干燥等。从药品质量的角度来看,除了田间的农业措施之外,产地加工就是影响中药质量的第一因素。 1 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1.1对药材表面特征的影响 一些药材在采挖后常常要去皮。如知母有两种商品规格:一种是挖取后,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泥土,保留黄绒毛及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后商品称“毛知母”;另一种是趁鲜时用刀刮净外皮晒干,称“光知母”[3] 。山药采挖时刮净外皮用水浸漂后连续用硫黄熏2-3 天。至全身发软。晒至全干即为“毛山药”;选择身条肥大、均匀、顺直的晒至六成干时用板搓圆切去头尾。再晒至足干,打光即得‘光山药” [3]。 1.2对药材形状、大小的影响 巴戟天的根本来是圆柱形的,产地加工时将挖出的根洗净泥上,除去地上茎及须根,用沸水略烫,立即捞起,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成7^15cm长段晒干。正因为有“轻轻捶扁”才有“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 5-2cm。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肉厚易剥落’的性状描述[3]。浙贝母的产地加丁方法是挖取根茎,抖去泥土,洗净.分大小个(小的作珠贝用)用竹笼撞擦外皮,拌人贝壳灰,拌匀一夜后使贝壳粉吸去浆液,取出晒干或烘干也有将鲜浙贝母切片直接晒干的。《中国药典》对浙贝母的性状就是按大贝、珠贝和浙贝片来分别描述的。“被有白色粉末”是因为拌以煅过的贝壳粉。 1.3对药材气味的影响 一些芳香性的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必须注意保留其特性,因为芳香性挥发油多数是有活性成分的有效部位。如薄荷、荆芥在采割后不应趁鲜切碎,不能曝晒,而应采取阴干的方式。丹皮、徐长卿也是如此。砂仁秋季果实成熟时,剪下整穗果实,放在特制的烤具内。慢火熏焙,熏焙时盖上一层鲜樟树叶。熏后砂仁的香气较浓。 1.4对药材颜色的影响 玄参,别名黑参、乌元参。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曝晒至半成干后,堆闷3-4 天(发汗)反复曝晒至八九成干,再堆闷至内心发黑油润,晒干。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倘若不是反复堆闷发汗、曝晒、断面是不会变黑的。丹参的产地加工也应“发汗”,断面才能显褐色并可见到放射状的木质部花纹。现在有些产地不注意这种加工方法,不“发汗”,结果在丹参的断面显示不出放射状纹理。一些药材产地加工时习惯用硫黄熏,熏的目的除了杀去虫卵,便于干燥,同时也使药材的颜色变白了,更好看,规格等级上去了。如山药、菊花、银耳等。 2 对药材所含杂质的影响 2.1非药用部分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多数药材都有规定的药用部位。如金银花是干燥的花蕾或待初开的花。因此叶、梗和盛开的花都不应充斥其内[4]。这些东西多了,就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山茱萸是用干燥成熟的果肉,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因货源紧缺或其他企图夹有大量果核,因而影响药材的质量。降香在产地加工时应刨去边材而保留红紫色的心材,实验研究心材的挥发油含量和浸出物含量都大大高于白色边材。 2.2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典》规定每一味药材都有一定的来源,但在产地加工时。不加挑选和修整。将一些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夹杂在里面一起加工。从而影响到药材的质量,经调查聚花过路黄的生态环境与过路黄基本一致。植物形态又极相似,药农采挖时很有可能把它们一起挖来,但在晒干打包之前应该进行挑选。 2.3无机杂质(砂石、泥土)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材在采挖后应洗净泥土,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更应该做到。但一些药材产区的农民图省事或为了增加利润就不洗或不洗干净。将大量泥砂杂质带人商品。如全蝎在产地加工时,不让蝎子“吐出泥土”即下盐水,造成虫体腹腔含有大量的无机杂质[5]。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对一些品种的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限制。如川乌不得过2.0%,海金沙不得超过15.0%等等。并且在新版《中国药典》中还增加对一些品种的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3 对药材内在质量的影响 3.1对所含有效成分的影响 川产金银花以蒸晒和硫黄熏加工的样品绿原酸含量最高,炒晒次之。菊花的生晒品含挥发油0.5800%,烘干品含挥发油0. 50%,熏晒品含挥发油0.49%,蒸晒品含挥发油0.480%,炕干品含挥发油0.2500%[3]。西红花以室外栽培、室内采花并及时低温干燥番红花贰的含量最高(周锦祥等.番红花球茎复壮及栽培技术鉴定会资料)。天麻产地加工时应采用蒸后再干燥的方法,这种加工方法所得干品天麻贰的含量高;如采用水煮后再晒干,则含量大为降低。 3.2对药材含水量的影响 中药材含水量是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含水量过大会使药材在储存过程中生霉生虫,或使部分含贰类成分的药材因贰的水解而失效[6]。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对部分药材的含水量作了控制。如丁香不得超过12.00%。大腹皮不得超过12.00%,天冬不得超过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党支部 圣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二O 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东寨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2年5月—2014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 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 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 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 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 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 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11 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

中药材初加工状况分析

中药材加工状况 中药材加工是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中药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生产, 前后相互联系, 前者依次为后者的基础, 其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中药的质量。近些年来人们比较重视用于汤剂的中药饮片及直接供患者使用的中药制剂的质量, 却往往比较忽略二者的原料—中药材的质量。事实上,只有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 最终提高中药的质量才有可能。要做到这一点, 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中药材加工的加强。 1.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必要性及意义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而需进行产地初加工。 药材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适时采收中药材并对其进行初加工,是药材增产增收的关键。“三分种,七分收”,说的也是这个简朴又深刻的道理。所以,除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初步加工。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剔除了非药用和劣质部分,保证了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可以提高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是中药材优质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2.中药材初加工的常规技术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2、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3、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4、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5、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

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膝、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蕹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加工建设项目

陇南市康县中药材加工项目 企 业 架 构 计 划 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陇南市康县中药加工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甘肃世纪中天投资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2

甘肃世纪中天投资有限公司 (2)建设内容、规模 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1座,产品为:(3)建设期限 4、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 (1)建设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占总值的; (4)预备费万元,占总值的; (5)建设期利息万元,占总值的; (6)流动资金万元,占总值的; (7)征收加工厂土地费用万元,占总值的; 备注:收购药材投资额除外。 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中药材收购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2)项目带动能力 中药材切片加工,使当地山区农民直接受益。并在药材加工时可解决多个就业岗位。解决康县农民和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康县收购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康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2、论证结论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4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药材品种 产地初加工(趁鲜加工),日益成为国家支持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药材规范性、标准性和安全性,以及产区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和农村创富均具有重要作用。 为理清相关药材产地初加工产品范围,有效指导相关生产与经营,现整理如下,请各位参用。 少说多做,初衷不变,淡然前行----- ↑趁鲜加工的64种药材(2015药典) 1.药材切片(共28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 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 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 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 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1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大腹皮。↑可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专营区经营的73种趁鲜切制和初加工中药材品种 具体如下:茯苓、何首乌、赤茯苓、茯神、葛根、粉葛、岗梅根、虎杖、八角枫根、白芍、白术、桑白皮、牡丹皮、桔梗、白芷、大黄、商陆、乌药、地榆、苦参、雷公藤、白首乌、菝葜、土茯苓、黄药子、绵萆薢、桑枝、川木通、皂角刺、紫苏梗、佛手、干姜、山奈、狗脊、浙贝母、丁公藤、两面针、八角莲、瑞香狼毒、紫葳根、菊叶三七、粉萆薢、片姜黄、山楂、十大功劳根、防己、天花粉、木香、土木香、高良姜、檀香、樟木、桂枝、大血藤、青风藤、苏木、降香、钩藤、红木香、桑寄生、槲寄生、锁阳、肉苁蓉、益母草、通草、黄藤、颠茄草、白蔹、木瓜、枳实、枳壳、鸡血藤、香橼

各类中药材加工技术

各类中药材加工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模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产地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真子等。 (二)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抗白菊等。 (三)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四)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

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五)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芒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制叶类,如马齿苋等应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六)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滕、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质量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生产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选址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种子种苗与种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子种苗或种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种子种苗与种源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种植与养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种植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养殖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采收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包装、放行与储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包装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质量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自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投诉与召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得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就是针对中药材得质量而言得。中药材质量得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得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与采收得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得质量与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得成熟就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与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得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得药材,达到较好得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与品质得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 用部分得不同,对中药材得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得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得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得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得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得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得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得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中药材加工: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与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道地药材: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生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并且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 产地初加工: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拣选、筛选、风选、清洗、切剥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在进行干燥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商品药材。 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制、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要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中药材。 中药材产地切制:指将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 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发汗:有些药材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进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 中药材的包装:指根据中药材的自然属性,选取适当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采取一定的技术,将中药材包裹封闭,进行必要的装潢并印刷适当的标记和标志的过程。 泛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油状物质,伴有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即水分量的减少值。干燥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干燥指通过汽化蒸发除去药材中水分的过程 全年可采收:苏木、降香、沉香、侧柏叶。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枳实、枳壳、青皮、乌梅。成熟经霜变色时采收:山茱萸、川楝子。宜在近成熟的清晨或傍晚采收:枸杞子、女贞子。需提早采收的种子类中药材:牵牛子、肉豆蔻。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花正开放时采收:玫瑰花、洋金花、旋复花。霉变一般室温20~35℃,相对湿度75%以上 树皮类中药材采收时间通常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原因:1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树皮内养料丰富,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并开始移动2.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3.皮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4刮皮操作容易进行5.剥离后伤口容易愈合 中药采收的目的:适时采收,利于优质高产;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传统采收原则:根据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传统经验和生物特性决定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