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能力测试(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八)

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墨子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来看,墨家主张“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提倡节俭和个人努力,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是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故答案为B项。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排除A项;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D项。

2.《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所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时期,此时儒学及董仲舒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迹,这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汉书》和《后汉书》对董仲舒的记载是虚构,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地位变化对史学家写作的影响,与是否记载准确无关;C选项错误,三部史书都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但《汉书》和《后汉书》却记载了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是否成为常态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开封

A. 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

B. 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

C. 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

D. 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定都开封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封具有优越的运河漕运条件,被称为“四达之会”,利用有利的漕运条件,可以沟通与长江流域及太湖等经济繁荣地区的联系,满足京师的巨大用度,也可以照顾北方及西北边防之地,因此北宋并未迁都,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北宋并未迁都与理学的传播无关;B选项错误,城市规划的便利条件不是开封独有的特点,不是北宋没有迁都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市坊分开不利于商业发展,宋朝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4.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 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 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 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明代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明代江南市镇受到中央的有效管理,并未威胁中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受到中央的管理,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趋向相同;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派遣“巡检司”、“县丞、主簿”、“同知”等官员对江南市镇进行管理,这是政治管理的强化,与军事功能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5.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A.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 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C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

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知林伯渠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带来的政体的变化,强调的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林伯渠的强调点,故排除。【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政治意义”“专制政体”,明白题目的要求在于作者的“强调”重点,从而找出对应的答案君主专制。

7.《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1955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设立的目的是

A. 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

B.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 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D. 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需要向中央汇报,也需要通过与其它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并不是由市场进行调节,而是由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调节,这符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因此该机构的设立目的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故C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吉林驻京办是设立在北京的机构,并非是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管理在地方上设置的;B选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底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实行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该机构并非为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设立。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8.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D.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由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判断,没有反映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扩展,欧洲人直接阅读的书籍不一定是宗教书籍,

故B错误;当时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书籍推广范围迅速扩大,欧洲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10.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而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赋。由于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与封建领主更愿意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无关;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导致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不是封建领主意愿变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中期,并非16世纪开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 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

D.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诸多问题,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仅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故C项正确;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无关,故A项排除;1787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里的人民包括欧洲移民,与种族歧视无关,故B项排除;美国中央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是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故D项

排除。

12.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

A. 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B. 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C. 导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实现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生产和提供原料,全球经济仍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因此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反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组织的建立限制了发达国家的资源进口,造成了发达国家的资源短缺,没有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60年代后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但当今国际经济秩序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这些国际组织是为了打破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限制发达国家的资源进口,不能实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

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对中国的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对世界的影响: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后期经济实力下降。

(3)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1)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结合明代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相关所学可知明代赋役制度计亩征银,白银货币化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依据材料“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宝钞滥发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白银货币化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依据材料“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结合所学可知白银货币化推动了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和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依据材料“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结合西欧的殖民掠夺相关所学可知,白银货币化使欧洲为了购买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从而大量掠夺美洲白银,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材料“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结合17-19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相关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和世界殖民大帝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与此同时,清朝后期经济实力下降,从而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3)依据材料“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结合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关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概述和评价: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示例二:

细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冲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

概述和评价: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农民的牺牲,其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原材料紧张、商品奇缺,粮食出现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开始反思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并开始反思苏联工业化过分汲取农业的资金积累方式的弊端;总结反思苏联的经验教训,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成为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开端。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试题,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本题依据材料从“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或者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冲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前者结合所学从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模式特点以及对于中国工业化影响,后者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存在问题回答。

【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

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答案】(1)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统一管理;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社会保障建设制度与时俱进;前期借鉴了苏联经验。

(2)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全国性改革积累经验。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可知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前期借鉴了苏联经验;依据材料“《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可知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由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统一管理,并且覆盖面较广;依据材料“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可知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影响较大,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为国家企业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了借鉴;依据材料“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知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根据现实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2)依据材料“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可知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为全国性改革积累经验;结合社会保障政治建立的意义相关所学可知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

的发展,而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也为全国性改革积累经验,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答案】(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与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结合所学从欧洲劳动力短缺、英法两国的要求、北洋政府的需求、有识之士的推动及参战华工自身的利益需求等方面分析作答。

(2)依据材料“北洋政府认为……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结合所学从对战争胜利的贡献、促进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战后的国际地位的改善等方面分析作答。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县。其时,新会为“广藩巨邑,素号难治”。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民间有信巫信鬼的陋俗,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

传。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宫中受宠太监梁芳的弟弟梁长横行乡里,高利盘剥,强索过倍。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明史》和《宁都直隶州志》为其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功业事迹。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模范知县丁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积治理新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积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

【答案】(1)从礼教入手,教化百姓;引导百姓革除陋习、改移风俗;扫黑除恶;减轻百姓的负担。(2)道德品质高尚;关注民生;不畏强权。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从礼教入手,教化百姓;依据材料“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引导百姓革除陋习、改移风俗;依据材料“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扫黑除恶;依据材料“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还有减轻百姓的负担等。

(2)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可知丁积因为教化百姓,品德高尚,引导百姓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减轻百姓的负担,关注民生,并且惩治地方恶霸,不畏强权而被后世推崇。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

英语学习讲义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吋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 B.£9.18 C.£9.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ir work. B. Plans on the weekend. C. A street dance contest 2. Why does Susie want to go to Alaska? A. To visit friends. B. To visit a gallery. C. To watch the northern lights. 好好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1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 历史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 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 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 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 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 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 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6、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 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7、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 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8、“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 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9、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 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10、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猴年说“猴” 杨志忠 代表申年的生肖是人们喜爱的猴子。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猴寿八百岁”的记载,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猿猴长寿而面目又似老人,加上长臂善于攀援,因此猿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还被赋予更为神奇的色彩。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吴越春秋》中所记越女和袁公比剑术之事,当对搏三击之后,袁公飞上树梢化白猿而去。而中国古典小说中更为神奇的猿猴,还是小说《西游记》中那位神通广大的猴王孙悟空,在书中被喻为“心猿”。他那猿猴头而身穿人类服装的有趣造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老少熟知,并被作为中国画、年画以及面塑、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创作的题材,更是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影、电视屏幕之中。特别是孙悟空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身披铠甲大闹天宫的无畏形象,更被视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谈起行者孙悟空那猴首人装的艺术造型,则需追溯到明代《西游记》小说成书以前,至少在隋唐时期,十二辰(十二时)中的“申”像,就已经从写实的猴子被塑造成猴首人躯身穿袍服的形貌。就是由历史上唐玄奘西天取经而铺衍的故事中,出现有随行的猴行者,《西游记》也非首创,至少在五代时已经出现。甘肃敦煌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有西行求法高僧礼拜普贤菩萨的画像,在高僧身后随有驮经的白马,白马旁立有合什礼拜的猴首人身的猴行者。这些猴行者的形貌,正是后来孙悟空艺术造型的前身。 除了猴首人身的神异造型以外,中国古代文物中更多的是写实的猿猴造型艺术品。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史前的原始陶塑。在湖北天门市石河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小型陶塑动物中,有高度不及5厘米的小陶猿猴。由于形体很小,史前艺术家只塑出它的大轮廓,但是已能掌握猿猴的体质特征,极为古拙传神。 历史进入青铜时代,猿猴造型仍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常被采用为青铜器的装饰图像。山西省闻喜县出土的青铜刖人守囿挽车的车盖上,就饰有一只立体塑的蹲猴。到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古代滇族文物中,更是常有以猿猴造型为题材的青铜艺术品。云南石寨山滇族墓中出土的一件圆形镶嵌饰牌,周缘攀伏着一群镂空的猿猴,首尾相连,前面的猴把尾巴翘绕到后随的猿猴头上,后面的猿猴又用前爪抓住前面猿猴的躯体,虽然猿猴都呈同样的姿态,但是回环往复,呈现出颇为强烈的动感。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双周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2.先秦时期有学者认为:没有土地,可以设法开辟土地:没有政权,可以设法重新建立政权;如果失去人民,那就一切都谈不上了。该思想: A.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统治阶层对民意的重视 C.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D.说明了民众是国家存在的根基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出自同一位思想家的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B.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4.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A.建立集权制度 B.实现富国强兵 C.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5.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标准答案

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 历史试题 24.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 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 25。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 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农业经济的发展 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26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 2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28戒奢崇俭是中国古代理财的指导思想,这一观念在晚清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认为“国内一切仰给于外国,所费更大,节流无从谈起”,理财应重在“开源”,而不在“节流".据此,他们主张清政府应当 A大力发展农业B。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C.发动反侵略战争D。增加统治者的消费支出 29.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30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价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 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杭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1广东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消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B.实现了政企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3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 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命题:高一数学组 考试时间:2021年1月31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ln(2)}A x y x ==-,集合2{|20}B x x x =-<,则A B =( ) A .{|0}x x < B .{|2}x x < C .{|02}x x << D .? 2.cos1050?= A. 12 B. 12- C.3- D.3 3.已知a >0且a ≠1,则“log 1a b >”是“b 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t (月份) 2 3 4 5 6 … y (万元) 1.40 2.56 5.31 11 21.30 … ) A .y t = B .123t y = ? C .y t = D .212 y t = 5.已知1cos 123πθ??-= ???, 则5sin 12πθ?? + ??? = A .13- B .13 C .223- D .223 6.已知1ln 2a =,sin 6 b π =,1 22c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7.函数1()( )21 x x f x x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8.已知函数2()[sin()]3)cos()f x x x x ωωω=+(0)ω>在[0,]π上有且只有四个零点,则实数ω的取值范围是( ) A. 5[,2]3 B.5(,2)3 C. 5[,2)3 D.5(,2]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ⅹ30=45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 A. 《老子》 B. 《论语》 C. 《诗经》 D. 《韩非子》 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 1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二)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 试题(二) 24.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 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反映出 A.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 B.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 C.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25.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A.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B.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D.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26.表1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 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 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 《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 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28.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 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9.如图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 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30.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认为:“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 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该观点意在 A.肯定了广泛发动农民对抗战的意义 B.揭示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赞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指出中共的主张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 3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 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1 2020-2021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Ca 2+>Cl ->S 2- B .第一电离能:Si > C >N C .电负性:F >S >Mg D .热稳定性:SiH 4>H 2S >H 2O 2.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 ﹣O ﹣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 B .O 原子与H 、Cl 都形成σ键 C .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D .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 :O :Cl 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 的第一电离能比Mg 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

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2 CO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 4.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HNO 2B.H 2 SO 3 C.HClO 3 D.HClO 4 5.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6.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 7.关于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形成的是s﹣pσ键,C、C之间的π键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D.C、C之间形成的是sp2﹣sp2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8.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是() A.10B.12C.24D.28 9.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2 sp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根据当时的制度,其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精编(2)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制 C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 .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 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 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12.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1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上述言论反映了 A.克己复礼的主张B.独尊儒术的建议 C.顺应自然的理论D.君权神授的思想 14.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 A.强干弱枝B.分散兵权 C.以文制武D.重文轻武 15.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16.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 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17. 曾有人指出“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以及错综的国内外政局,使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充满了复杂性。它一方面强调科学、推崇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过于情绪化。”下列各项体现了“过于情绪化”的是 A.“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B.“要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和旧文学” C.“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任何政府皆为强权,惟个人自由不受侵犯,需为无权、无秩序之态。” 18. 下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国共破裂,武装反抗”B.“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C.“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D.“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3.《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据此可知周颂 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 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 4.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 这反映了九卿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 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 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巳。”这一分工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