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案例解析

马原案例解析
马原案例解析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案例1

智破人骨教堂迷案

2000年到2004年底,捷克库那哈拉市发生了多起人口失踪案件,但直到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当地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神秘失踪后,才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当地人传说,骨魔瑞特会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出外寻找骨头为这座教堂添加新的材料。这些失踪的人难道已经成为骨魔魔掌下新的牺牲品了吗?库那哈拉市陷入恐慌之中。

教堂鬼节,美国游客神秘失踪

人骨教堂始建于14世纪,从外观看来是一座很普通的哥特式建筑。在13世纪时,来自耶路撒冷的一把圣土撒在教堂附近的墓园,人们认为埋身于此就可以上天堂,所以将这里作为了身后的福地。14世纪,大量人死于战争和疾病,墓园放不下如此多的尸体,教堂当局决定用人骨来装饰教堂,这恐怖而神圣的使命与19世纪末才完成。由于教堂的独一元二,平时警卫森严,只有在周日和鬼节前后各一周时间才对外开放。

教堂内的蜡台、天花板、墙壁上的花毯、圣坛等均由人骨堆砖或修饰而成。

2004年11月19日,鬼节前夕,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两个美国大学生哈尔和威里也来此参观,跟随讲解员转了一圈后,二人意犹未尽,威里认为夜晚会更可怕,而哈尔不以为然,二人起了争执,于是打赌哈尔在教堂内待上一晚,如果能坚持到第二天早上教堂开门,那哈尔就赢,赌金100美元。

而第二天一早威里却未见哈尔走出教堂。教堂内也找不到哈尔的影子,情急之下,威里报了警。由于失踪的是外国游客,警局格外重视,警长费林格下令包围教堂,命警员全面搜索,未得到任何结果。在打算收队时,助手安东的对讲机掉进了神坛,砸在了神坛的边缘,撞碎了几根腿骨的骨端。安东脸色苍白起来,这些14世纪的骨头都是文物,于是钻入栏杆内去捡,随手碰了碰受损的骨头,想知道是否只是骨端受损,他的手被粘了一下,发现手上有点油腻,再摸过去,他竟然抽出了一根腿骨。

大家发出尖叫,神坛会不会因此倒塌?安东冷静地将腿骨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根新鲜人骨,骨内油质慢慢渗出,在表面形成油腻,而且元论是从颜色还是重

量上它都与那些七百年前的旧骨有所差别。"

多人被害,凶手是人是鬼

安东说的没错,他抽出的这根腿骨在法医鉴定下,推测为离体二到三年,绝对不可能是教堂原有的骨头,但也不可能是刚失踪的哈尔的。

警方在取得有关当局许可后,对教堂内所有的骨头进行了全面的搜查。四天后,其搜出了61块新鲜的骨头,分别属于5个人,都是成年男子,年龄在20 ~ 50岁之间,而其DNA都与哈尔的不符。这些离体时间并不长的骨头最短才几天,最长不超过5年。根据法医的鉴定,安东甚至推测骨头是5年内逐年取出的,一年1人,之后被安放在人骨教堂内。

传说19世纪曾经有一位被称为"骨魔"的工匠瑞特,曾经用新鲜的人骨去代替那些腐朽的骨头。

11月27日,出现瑞特会重返教堂献祭的传言。

于是警长费格林带领着警员在入夜后来到教堂,他孤身一人走进教堂,其余的则埋伏在外面,所有人口都严密看管。

12点时,原本亮着的灯光忽然熄灭了,警员大惊,想冲入教堂,本来好好的门居然被锁死,教堂内传来了警长惊恐的叫声和枪声。警员用专用锁具打开大门,发现警长昏倒在地,除警长外室内没有其他人也没发现血迹。

警长在被送到医院后醒了过来,讲出自己遇到了"骨魔"的过程,一团黑糊糊的影子持着一根森森的白骨,骨上滴着液体,似乎是鲜血。警长对着黑影开了一怆,黑影无动于衷既而发出恐怖叫声,扬起白骨,敲向警长……难道警长遇到的真的不是人?

警员在现场再次发现了人类新鲜的骨头,是一根右手食指骨,仿佛向人们作出轻蔑的姿态,这根指骨被证实是哈尔的。很遗憾,他遇害了!

骨魔非魔,真凶令人骇然

警长住院养伤之时,安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他发现教堂新鲜骨头DNA测试与目前已有的失踪人口对不上号,于是他调查了流动人口,果然与一名流浪者的DNA相吻合。

另外,在遇袭的前一天早上,安东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个白森森的人类颅骨和被交叉绑住的两根臂骨,这白骨被证实属于第七名受害者,也是今年死在骨魔手下的第三个人。白骨怎会出现在安东的办公桌上?除了安东,所有人都认为,除了骨魔没有人做得到。

但安东相信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是人的行为,是谋杀! 安东将现有的线索和一些现象联系起来:

凶手首先必须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将他们骗到自己的房间杀害,经水煮处理脱骨,并一再在警方眼皮底下作案却毫无漏洞。因此凶手可能是个外表看来品行良好但心理极度变态的成年单身男子,拥有独立的离教堂不远的房子,而且熟悉人体内部构造和刑事常识,还要身子敏捷,胆识过人。

通过推理,安东得到了大量的推测,他指挥警员在以教堂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圆圈内

进行搜索,果然警方找到了这样的房子。几个上山的孩子也向警方抱怨说,那里总有恶心的臭气。警方在房屋附近展开拉网式搜索,发现了大量人类的碎骨和软组织。他们申请了该处的搜查令,却意外地发现这栋房子的主人居然是他们熟悉的人…...

安东带着鲜花去看望警长,警长急切地追问案子破了没有,安东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一1870年瑞特受雇于当地旺族,为圣巴巴拉教堂装修。瑞特对人骨拼凑图案产生了狂热的兴趣,不惜杀人取骨,但当时没人发现他的罪行。

到了21世纪,他的一个后代继承人继承了他这种变态的爱好,再次采取了杀人取骨的方法,从2000年到2004年共杀害了5个流浪者。在2004年11月19日,当他将一个新受害者的骨头送进教堂时,被偷留在教堂内的美国游客发现,他只得将其杀害。为怕人们追究出更多的细节,他又散布谣言,让骨魔登台,粉饰自己的杀人罪行。最后,为了加强谣言的可信度,他偷偷把自骨放在警察局里威胁侦察者,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制造密室伤人事件,试图把警方视线再次引到骨魔上来。只可惜警方找到了他杀人取骨的别墅,大量的证据让人毋庸置疑。

安东对着面色惊慌的警长说"凶手就是你,费林格警长。"

费林格只得承认罪行,在安东稍不留神之际,他拿出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思考讨论

1.人骨教堂的新鲜人骨真的是"骨魔"所为吗?凶手到底是人还是鬼?这一凶案的侦破过程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2.捷克库那哈拉市著名的圣巴巴拉人骨教堂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人骨教堂用的是真的人骨吗?美国青年哈尔被谁所杀?

3.面对费林格警长制造的有"骨魔"存在的大量假象,安东为什么仍然相信杀人者是人而不是鬼?安东的胜利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这是一宗杀人取骨案,也是一宗变态杀人案。这一案件由于发生在教堂,而且又受到许多神秘现象遮蔽,所以曾一度陷入僵局。这一案件最初是由警长的助手安东发现线索,他发现在教堂里由人骨装饰的神坛上有新的人骨,于是认定许多游客的失踪跟教堂有关,但在调查中又受到许多离奇现象的干扰。首先受到"骨魔"重返教堂献祭的传言干扰。相传19世纪曾有一位被称为"骨魔"的工匠,他曾用新鲜的人骨去修饰教堂,于是在案件调查中就出现了"骨魔"复活的传言。其次是警长遭"骨魔"袭击事件。最后,在警员安东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人

骨,也被宣扬是"骨魔"所为。但冷静的安东认为,这是个物质世界,决不存在什么魔和鬼之类的东西,这一定是人的行为,是谋杀。经过一系列周密调查,终于使真相大白。

安东的想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即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精神的东西都以物质为基础,没有脱离物质而存在的精神之物。在许多人都认为杀人是“骨魔”所为的时候,尤其是安东的警长还绘声绘色地描述如何遭到"骨魔"袭击的时候,安东还是坚持杀人者不是"骨魔",而是人。经过周密的调查之后,最后终于发现,警长费林格就是杀人犯。这是一次唯物主义的胜利。

案例8

摩尔根与近代的"古代社会"

从古代人类的遗物、遗迹了解了原始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历程以后,读者们大概还想了解一下:在原始社会里,人和人是怎样相处的呢?原始人有没有我们这样的家庭和亲属关系?他们的首领是怎样产生的?他们之间是否也打仗?这些情形,在地球这本历史书里可找不到,只能到近代的"古代社会"去了解。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既然是古代社会,怎么又说是近代的呢?

人类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快慢不同。比如,100多年前,西方国家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可是中国仍然是封建国家;一些住在交通不便的地区的部落,甚至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这就有了近代的"古代社会"。

19世纪初,美国早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经被采用,纺织厂有了多轴纺纱机、动力织布机,蒸汽机车和汽船也制造出来了。可是,在美国东北部有个属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人部落,还过着几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

易洛魁人用树皮的纤维做线、细带、渔网和绳索,用黏土做成容器和烟斗,在火上烤干烧硬。他们栽种豆子、玉米、南瓜和烟草,把玉米面放在陶器中,用火加热烤成面饼。他们的短裤、护腿裤和鞋都是用兽皮做的。弓箭和棍棒是易洛魁人的主要武器,他们也使用燧石和骨制工具。易洛魁人还不知道用石头或土坯盖房子,也不会冶炼和使用金属,但是已经能修建面积很大的长形住宅。

在易洛魁人的部落里,不需要费力地挖掘和考证化石一类的东西,就可以了解几千年前人类吃、穿、住、行的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活生生地看到原始社会的人们是怎样相处的。所以说,易洛魁人的"古代社会",是我们了解原始社会的又一本难得的历史

书。

可是,许多研究民族学和社会学的学者不去读这本书,或许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研究易洛魁人历史的意义,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易洛魁人的生活。

令人惊奇的是,在1847年,一位29岁的美国学者竟然被易洛魁人收为养子,成了他们部落中的一员,他就是卓越的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摩尔根在童年时代,就熟悉家乡附近的易洛魁人的风俗习惯。大学毕业后,他当了律师,因为常常为印第安人作辩护,得到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从这以后,摩尔根就开始了对原始社会的研究。他怀着对易洛魁人深厚的感情,投身到易洛魁人的"古代社会"中,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40年的辛勤劳动和认真研究,摩尔根在1877 年完成了《古代社会》这部名著。书中用大量的事实,揭示了原始社会的真实情况和基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喜欢和重视这本书。

从摩尔根《古代社会》这本书中,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还没有家庭,只有一个一个的氏族。氏族是由有着共同祖先、彼此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组成的。他们在一起生活和劳动,平等相待。起初,妇女们在住处附近播种谷物、驯养牲口。男子外出打猎的时候,她们还要照料小孩和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当时,如果没有妇女们的劳动,其他人就很难生活下去。这就使得妇女在氏族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她们担负起了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的责任,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中的母权制阶段。后来,靠农耕和畜牧得来的产品,比狩猎得来的更多更有保证,越来越多的男人也参加到畜牧和农业劳动中来了。一般说来,身强力壮的男子比妇女更能干,他们就逐渐在生产和氏族生活的其他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母权制就被父权制代替了。

不论是在母权制阶段,还是在父权制阶段,氏族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氏族的首领叫做酋长,他也没有特权。酋长的任务是给大家指派工作,分配获得的东西。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会议,这是一个民主的集会。氏族内的每一个成年男女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酋长是由氏族会议选举或罢免的。在易洛魁人的部落里,人们给当选的酋长戴上兽角。被罢免的时候就把兽角摘下。血亲复仇和收养外族人也由会议讨论通过。

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中一种复仇的习俗。那时候,氏族内部的成员是和睦相处的,但是各个氏族之间也时常发生矛盾。某个氏族的成员有时候会遭到其他氏族的欺侮和伤害,这被看成是对整个民族的侵犯。如果行凶者的氏族不表示道歉和赠送礼物,那么被害者的氏族就要指定一名或几名复仇者,去追踪仇敌,直到报仇雪恨。

对于外族人,例如俘虏,可以收养入族,特别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收养,更是常见。人们把收养的男俘或女俘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收养者是一位母亲,她就把收养的人当作自己的子女。收养外族人是为了补充氏族的人口。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对原始社会的各种各样生活习俗,还有很多有趣的叙述。当然,近代的"古代社会"和几万年以至几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相比,总是有差别的,因为它多少要

受到一些近代先进社会的影响。但是,它的基本特征和古代原始社会是一样的: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也没有剥削和压迫。

思考讨论

1.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部名著是怎样著就的?它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2.怎样理解"近代的‘古代社会’"?易洛魁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3.摩尔根对古代社会的研究给我们以什么样的方法论启迪?

案例点评

摩尔根因为特殊的机缘而进入美国东北部属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人部落,这个部落至今还过着几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摩尔根在与他们多年的共同生活中,从易洛魁人原始社会的实践中,了解到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并向我们全面而细款地展示了易洛魁人"古代社会"的本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以生产方式为前提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中,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即原始社会没有家庭,只有一个一个的氏族,在氏族中不论是在母权制阶段还是在父权制阶段,氏族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血亲复仇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复仇习俗;对于外族人,例如俘虏,可以收养入族等等。这些社会生活状况都与当时社会实践状况相适应的,也都是当时社会实践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生活在其本质上就是那个社会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案例9

引狼入园之后

在生态学世界里,几株瘦骨嶙峋的三角叶杨通常不会令人激动。但是,在2004年8月一个微风吹拂的下午,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植物学教授William J. Ripple却站在黄石国家公园拉马尔谷中一棵3.7米高的三角叶杨树旁激动不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顶芽的痴痕”,他指着一颗三角叶杨树说,"可以看出,马鹿今年没有啃吃这棵树,去年也没有。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这棵树就一直没有被采食过"。

Ripple教授接着说:这片树林只有小树。而拉马尔谷中的其他地方,却几乎成了老树的病房。生长在山谷底部那些壮观的树,年龄则在70到100岁,但举目看不到一棵后继的新树。山坡上,欧洲山杨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年老的山杨树丛随风摇摆,但在树林下层却没有茁壮成长的树苗。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来看下面这个神奇的故事。

Ripple是希望公园树木更多的人之一。在黄石公园野外考察时,他说道:“我喜欢欧洲山杨,对它们甚是着迷。因为这些树是西部多种生物的热点区域,是多种鸣禽的家园"。1997年,他听说黄石公园的欧洲山杨数量在减少,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来到这里试图揭开其中的秘密。

Ripple指着距今50多年拉马尔谷同一地点的黑白照片说:"在1900年代早期,幼小的欧洲山杨和柳树还很多,到1930年代,这些树停止了繁殖,再也没有幼树了。"

他继续说:"我灵光一闪。"他以98株欧洲山杨为核心样本进行研究,发现1920年代以后仅有两棵新树生长,大约在那时,最后的狼群被猎杀或驱逐干净。这两棵树正处在马鹿经常犹豫不前,害怕捕食者攻击的地方。Ripple找到了大树和小树,却没有中间过渡年龄的树,因为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没有新树生长。这是"狼效应"的第一个有力证据。

"狼效应"理论认为,狼会使马鹿的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防止它们狼吞虎咽地把所有从地面探出头来的欧洲山杨树和柳树吃光。当公园里的狼被当作威胁而斩尽杀绝时,马鹿数量激增,鹿群消耗着植被,使拉马尔谷变得光秃秃的,因而赶走了许多其他物种。举例来说,山上没有了幼树,河狸就几乎没有食物了,事实上,它们至少自1950年代以后就消失了。没有了河狸筑的坝和因而形成的古塘,肉质植物就难以生存,而这些植物正是灰熊冬眠苏醒时的主要食物。

1995年隆冬时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用卡车、雪橇给黄石国家公园运来14只来自加拿大的北美灰狼。自20世纪早期黄石公园中的狼被猎杀殆尽之后,这是它们第一次以此为家。一年以后,又引进了17 λ加拿大狼。

重新引狼入园后,研究者发现,不仅马鹿种群数量下降,其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这种高大优雅的红褐色动物在河谷底的时间减少了,而大多数时间呆在能移看到捕食者狼的地方。

继续沿着溪流潺潺的拉马尔河谷漫步,在距一个狼群巢穴不远处,地上躺着苍白的马鹿头盖骨、肋骨和脊椎骨。四周的柳树比Ripple高得多,有的超过3米。Hipple和他的同事一一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森林学家Robert B. Beschta发现,在黄石公园里,树木已经随着狼数量的

增多而增加。

随着拉马尔沿岸植被的恢复,其他变化也接踵而至。就在上游,有一个小型河狸水坝,这是50年来在这条河上第一次记录到的三个河狸水坝之一。拉马尔溪的支流,斯劳溪上有6个河狸水坝。Ripple和Smith都相信,由于植被的恢复,河狸又有东西吃了。Smith说"它们的粮仓装满了柳条。"其他的变化也将随之而来。拉马尔谷中生长更多的木本植物,会加固堤坝,避免一些侵蚀。RippIe预言,植被的增加将给溪流遮阴降温。这就意味着,更多碎树枝掉入拉马尔河中,会降低水流速,使溪水形成池塘,这就改善了蹲鱼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数量增多,个头增大。

尽管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还仅仅局限于植被,但是,似乎狼群对于公园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也有惊人的影响。影响最显著的是土狼。总部位于蒙大拿州博兹曼的非赢利组织一一黄石国家公园生态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Robert Urabtree和他的妻子Jennifer Sheldon,都是犬科生物学家,他们收集了狼重新引入公园之前三年的基本资料。他们发现,为了给更大的狼让出空间,土狼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公园中土狼的数量已经下降了50% ,在狼分布的核心区域甚至下降了90% 。雄性土狼的体形比引进狼以前小了,Crabtree说"可能是因为体形大的个体更有攻击性,向狼挑战而丧生了。"由于土狼的减少,它们的猎物一一一田鼠、老鼠和其他一些啃齿动物的数量增加了,这对红狐和猛禽有利。但是,红狐也捕捉鸣禽,因此,红狐增多则意味着更多鸟类的损失。

狼也使得黄石公园"肉食市场"的大门洞开。灰熊和美洲狮很少攻击成年马鹿,尽管它们也吃小鹿,或以冬天冻死的动物尸体为食。与它们不同,狼却什么时候都会捕食成年马鹿。吃饱之后,它们会溜达到一边去,在酒足饭饱的满足中进入梦乡,或者,它们会被灰熊从猎物旁赶开。狼的存在,意味着在地上可以找到更多现成的肉食,所有食腐动物都以吃动物尸体为生。从灰熊到鹊类等数量的增加,反映公园里新出现的肉食之丰富。在狼猎杀物上曾经记录到135只渡鸦。"我们在狼猎杀的动物中,看见秃鹰、金雕、土狼、渡鸦、鹊," Smith 说,"我不知道在狼出现之前,这些动物做什么"。

思考讨论

1.引狼入园之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狼、马鹿、欧洲山杨、河狸、肉质植物、灰熊、鹊类等关系如何?

3 .引狼入园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变化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这则案例讲述了生物链上各种动植物之间彼此相连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之间是普遍而紧密相连的,以至于形成环环相扣的生物链条。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存在。在这个案例中,狼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生物链上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曾经因为人为捕杀而一度中断,由于这个环节的中断,使整个拉马尔谷变得光秃秃的毫无生气。因为狼的消失导致马鹿种群数量大增,马鹿种群数量大增使整个拉马尔谷的树木和其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树木和其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水中的河狸就没有了食物和可以筑水坝的材料。没有河狸的小型水坝,河水流速就会加大,这就直接破坏了鳟鱼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数量锐减。由于加拿大的北美灰狼的引进,直接影响了当地土狼的存在。由于土狼数量的减少,它们的猎物——田鼠、老鼠和其他一些嗤齿动物的数量增加了,这对红狐和猛禽有利。由于狼的存在,地上就可以找到更多现成的肉食。所有食腐动物都以吃动物尸体为生,从而灰熊和鹊类等数量也就随着增加。总之,由于狼的介入使得整个拉马尔谷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从这则案例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案例10

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

人生到了某个年纪后,我常常会对朋友说"其实这一辈子如果真的可以不慌不忙做好几件主要的事,就已经很不错了。"年少时那无数幻想无数计划无数雄心壮志,都在某个年龄后忽然明白了,幻想和主意永远比做起来简单得多。发现许多事只开头做了一点,就跳到其他梦想上去了。于是,有了原谅自己的理由。

遇到格林的时候,我正在想这些问题。那是一个朋友的新年聚会,来客中只有格林的年纪大出很多。他是一个头顶微秃的中年男子,但一直谦和地微笑,而且身上透着某种神圣的气质。我当时刚刚有了双胞胎女儿,心情还没有从那种小生命诞生的喜悦和惊奇里缓过来,很自然地谈到了孩子。格林说他有六个孩子,最小的九岁,其中有四个是领养的。我惊奇地睁大眼睛,一瞬间就对这个秃顶的格林充满了好感。

晚会上灯火缭绕,许多种酒香混合着缓缓飘来。我当时还不能喝任何酒,就对酒香格外敏感,而格林就只握了一杯清水,和我一直说到完。

"有了孩子以后才好像忽然成熟,才会安静地坐下来把一件事好好做到完。

可同时又突然发现时间真的不多,很多想做的事都来不及做。"

他理会地点头,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普通的记事本,打开在里面一张空页上仔细地画了

三个层层包围着的圆圈。在最里面一圈上他写:这一生必须做的事,外一圈是应该做的事,最外一圈是如果做了生活会更好的事。

我低头看,忍不住笑,想着在新年晚会上有人这样耐心地给我讲这种话,加上我的小女儿柔软的体香在心,觉得格外温暖。

格林忽然用右手指抓了抓眉毛,说等一下,自己就跑出去了。回来时他身上还带了点令人清醒的寒气。他递给我一个罐子说"这是我留在车里的。这个罐子里装满大米就无法把这十粒杏仁装进去了,如果我先装十粒杏仁再装大米,就可以刚好装满盖上盖子。人生也是这样,要先做自己这一生必须做的事,时间过得很快的。"

我眼睛一亮,却只能微笑,无法多说出一句话。

思考讨论

1.格林说:"往罐子里装大米,如果先装大米就无法把十粒杏仁装进去;如果先装十粒杏仁再装大米,就可以刚好装满盖上盖子。"这其中隐含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2.在一个朋友的新年聚会上,文中的"我"为什么对格林充满着好感?格林在一个普通的记事本空页上写了什么?

3.格林在记事本上所画的三个层层包围着的圆圈及其中的标注,体现了格林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给人们以何种启示?

案例点评

这则案例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按照格林的看法,那十粒杏仁必须得要,而那罐大米不见得都要。他向我们显示的人生哲理是,人这一生首先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然后是集中精力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而不能不分主次,什么事情都想做。这样的人生道理看以简单,但真正临到每个人具体做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个人一生如果仅仅持守于一件事情上,这需要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作担保,否则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在人们的通常观念中,总是希望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和最大价值,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常常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个性状况,而是更主要取决于某种外在评价尺度和分配机制,即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只能通过外在尺度和机制得到实现,这样你的个性就被某些外在的东西抽走了。简单地说它可能告诉你西边有利益,你便往西边追;但又可能它把利益焦点引向东边,你便往东边跑,你不跟着跑就无法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等东西南北都转完了,你也就只装满了一罐大

米,要想再去装点杏仁,已经没有时间了,行将老矣。一个人只有按照自己的个性一生做好一件大事,那才会真正对社会和人民有贡献。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案例20

居里夫人与镭一百年

1998年12月26日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镭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刻,缅怀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继承和弘扬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感到尊严,那就是科学的尊严,那就是科学工作者的尊严。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教养,使玛丽自幼形成对祖国、对科学的真诚热爱和热烈追求。尽管家境贫寒,她仍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历尽艰难,赴法国求学。这个对科学充满钟情的波兰女性与法国青年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并结为夫妻。从此,他们并肩走上献身科学的道路。1898年7月和12月,居里夫妇先后发现了“钋”和"镭",轰动整个科学界。1903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居里夫妇。正当居里夫妇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之时,居里不幸因车祸逝世。居里夫人强忍悲痛,勇敢地挑起原来由夫妻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生活重担,经过四年努力,居里夫人提炼出纯氯化镭并测定出镭的原子量,她还测定出氡及其他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的系统关系,出版了长达千页的专著《论放射性》。

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迄今惟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第一位获得两个领域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居里夫人的科学生涯中,始终表现出一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创新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也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素质。居里夫人独具慧眼,大胆地决定将铀射线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由此进入当时的科学前沿。此时的居里夫人仅仅29岁。居里夫人发现铀化合物的放射性程度只与铀的含量成正比,同铀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结构元关,而另一种重金属元素钍及其化合物与铀一样具有放射性。她还发现沥青铀矿和辉铜矿的放射强度比铀和牡的放射强度更大,居里夫人大胆地推测其中肯定含有尚不为人知的放射性元素。这一推测太重要了,它启动了一个人类的灵感,带给我们至今享用不尽的恩惠。一百多年前,一位异国女性,居里夫人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遇到的障碍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居里夫妇向社会

宣布发现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的镭之后,一些保守的科学"权威"不以为然,他们断言"没有原子量就没有锚,"要求居里夫妇"拿出纯锚来!"可是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纯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设备,贫困的居里夫妇又不可能从政府和社会团体得到充分的资助。这对青年夫妇只能在他们任教的学校找到一间十分简陋的木棚作为实验室,将家中一切能够典当的东西统统送进当铺以筹措研究经费。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工作,用最普通的铁锅一锅又一锅地从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纯镭。经过整整四年的时间,终于从几吨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2克锚盐(氯化锚) ,并初步测定出锚的原子量为225。艰巨的劳动使居里夫人的体重下降10公斤。居里不幸逝世之后,居里夫人没有退缩,她谢绝法国教育部以居里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抚恤金的友好建议,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丈夫留下的职务,同时奉养丈夫高龄的父亲,抚育两个幼小的女儿。每天早晨,她先是安排好家务,然后匆匆赶火车上班,为节省乘车费用,她总是乘坐设备简陋的二等车厢。晚上,她在极度的疲劳中返回家中照料老小。等到老小安睡,她又开始阅读、研究和写作,往往坚持到翌晨两三点钟。如果说居里夫人的才智是第一流的,那么她的顽强和毅力则是超一流的。居里夫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的代价换取的。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具有一颗献身人类的博大的爱心。由于镭的惊人特性和它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许多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一旦申请,居里夫妇立即成为百万富翁。居里夫人却毫不动心,她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随之她向全世界公布了锚的提取分离技术,她的做法显示出科学家的无私境界。居里夫人将她得到的各种各样的奖金几乎全部用于资助穷人,帮助其他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改善科研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届50 的居里夫人奔波于国内外,指导战地医疗人员应用X射线诊疗救治伤员,挽救了大量垂危的生命。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赞扬,居里夫人虚怀若谷,她对那些崇拜者们一再表示"在科学上,重要的是发现的事物,而不是研究者本身。"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居里夫人的血液受到严重损害,致患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辞世。她的逝世引起全世界科学界巨大的悲痛。爱因斯坦以敬佩的口吻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 "她性格坚强,思想纯正,严于律己,处事客观和廉洁一一所有这些品质很少在→个人身上兼而有之。"

思考讨论

1.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锚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为什么爱因斯坦以敬佩的口吻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荣誉所

腐蚀的人"?

3.分析居里夫人的优秀品格有哪些?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重要的稀有元素"镭"的发现者。由于她的伟大发现,她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研究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作,所谓创新就是去做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何其艰难,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了镭元素,但科学强调以事实为证据,可是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纯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设备,贫穷的居里夫妇又不可能从政府和社会团体得到充分的资助。这对青年夫妇只能借助破旧的木棚,当出家中的财产来筹集资金。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用普通的铁锅从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出纯镭。经过整整四年时间,他们从几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2克镭盐。后来由于丈夫去世,居里夫人一个人承担起扶养家庭和繁重的科学研究工作,最后她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这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还要看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科学研究的规律就是要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客观目标对象,而决不能靠主观臆断和想象。居里夫妇根据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察已经注意到镭的存在,但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必须通过实验拿出镭的实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居里夫妇几乎不具备科学实验的条件,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马原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领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改变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它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

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

. '.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 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解放’。”“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所困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转识成智,化理论为方法。”

马原读书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读书报告 题目《美丽新世界》读书报告 班级(班号)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6 年 11 月 8 日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

《美丽的新世界》读书报告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后觉得有些压抑的书,书本描绘了一个能称为“神奇”的未来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世界里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从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试管里培育的,在试管里,就被给予了身份的标识;出生后,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将按照固定的模式,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在该剧第5幕第1场里,从小生长在荒岛上,除了她父亲从没有见过人类的公主米兰达突然看见了一大群从海难中生还的人,不禁兴奋得大叫:“神奇呀,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啊,美妙的新世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在这里,莎士比亚通过她的嘴赞扬了人类,说人类是美丽的、出色的,令人见了不禁惊叹。但赫胥黎用这句话作书名,却有不同的意味。 在书中的世界里,物质是极大的丰富的,人们除了上班,就是享乐,例如唆麻假。作者也在序言中说,原子能是一次重大的革命,但是只是在外部世界进行的革命,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人类心灵,以及精神上的革命。书中的革命分为以下几种: 1、取消胎生,人工生殖,从中划分种姓: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把人从遗传上、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培养,划分出α、β、γ、δ、ε5个大的“种姓”。(α、β、γ、δ、ε是希腊字母:依次音译为阿尔法、比塔、伽玛、德尔塔、爱扑塞隆,大体相当于英语的A,B,C,D,E)。阿尔法最高,比塔次之,依次下降,至爱扑塞隆最低。每个种姓又分加和减。如阿尔法加,阿尔法减(甚至阿尔法双加),比塔加、爱扑塞隆减等,这样就把社会分成了10多个种姓。为了工作需要,在胚胎期就进行培养和刺激,使胚胎具有不同的特性,预定了那人未来的命运。如有的适宜到热带高温下去炼钢,有的适宜到太空去修理宇宙飞船;有的适宜做社会领袖,有的则适宜掏阴沟。阿尔法和比塔是高种姓,伽玛、德尔塔和爱扑塞隆是低种姓。高种姓的人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低种姓的人做简单劳动。高种姓的人聪明,漂亮,高傲,心肠硬;低种姓的人只会执行较简单的任务,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们大量繁殖,一个受精卵可以培养出几十个多生子,从个头到长相都一样,都带种姓特点。不同种姓的人待遇很不相同。低种姓的人全都住大营房,各有颜色不同的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 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答案:B)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上面这道单选题是2015年考研政治单选题的第一题。这道单选题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常识部分的一般出题模式——出题人不会直接考查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也不会直接考查一些基本概念。 哲学这一部分的考查目的是要了解考生对于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考查考生利用原理解释生活生活现象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考查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现哲学原理的能力。这可以说是两个方向的考查。它们的出题形式也就集中在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侧重于在生活中“发现”哲学原理,分析题侧重于找到合适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 既然我们了解了哲学原理这一部分的考查形式,那么我们就应该接着了解怎么能够正确快速地把答案选出来。这里的关键之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二个就是直接判断选项是否为真、是否是无关项。 对于题干,我们没有必要把整个材料都看完,我们只需找到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和词语。对于选项,我们最好是先看它们的真假,有的题目就可以直接通过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就可以解答出来,尤其是我们哲学原理这部分题目。 现在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这道考研真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四个选项。由于这四个选项都是对哲学原理的表述,所以我们就拿教材中的原理对比一下,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它们的正误。先看A。A的表述不完全正确。在整个“实践—认识”链条之中,在终极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水平,正所谓“实践决定认识”;只是在这个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和某一个片段之上,“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正所谓“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接着看B。B的表述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完全正确的表述也不一定是正确答案,关键还要看它表述的原理是否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是否契合题意。要想做好这一判断,我们必须回到材料,在其中找到一些关键词。材料中的袁隆平院士的一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起了决定作用——“书本知识”、“电脑技术”和“田里才能种”。根据我们学习的认识论原理,我们便发现,前两者属于认识,第三者属于实践;再从“只有”这个关联词上,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B是正确的。再看C。C的表述是错的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最后看D。D表述的也不对。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道真题的分析,主要综合运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找关键词,一个是直接判断选项。在具体应用时,同学们要应时而变,灵活处理。如果题干特别短,就一到两行字,可以先找关键词;如果题干特别长,有三四行字,那就先判断选项。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生活现象和时政新闻,灵活运用原理,一方面要多做真题,

马原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让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走上了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但他又巧妙的回避了资本主义改革的问题,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样做究竟好不好?我们的国家确实富裕起来了,同时这也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社会形式,这着实是一种中庸的做法,既没有激进得走上资本主义改革的道路,也没有保持发展艰难的社会主义萌芽阶段。当然这并不是本文的主题,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以及社会建设过程中始终发展着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指导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藏资料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进行时的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我国人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们更深一步的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内涵,这为我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提供认识

马原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一、人创造了宗教 文章开头,马克思就提出了反宗教批判的依据,那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这一段论述详细的阐述了作者对于宗教的理解,以及他所分析的宗教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的心理。根据这些分析,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是“锁链上虚构的花朵”。反宗教的斗争,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斗争。真正的幸福是现实的幸福。因此人民应该扔掉这样的锁链——让人陷于幻境,如同“鸦片”的锁链——理智地思考与行动,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现实。 真理存在于真实世界而不是幻想的宗教中。因此对宗教、天国、神学的批判,变成了对法、尘世和政治的批判。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二、批判德国制度 历史法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这样陈旧、腐朽的思想是必须要批判的。马克思强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可见这种制度的危害性,可见马克思对它的不满和愤怒。批判是激情的头脑,是武器,是消灭这个制度,揭露这个制度之丑陋的武器。揭露就是描述,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描述它所导致的巨大的压力、沉闷的情绪以及严重的狭隘性。这样的政府制度是卑劣的,它有害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批判它、揭露它。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相互对立,甚至必须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是上天的恩准,是正确而且肯定的!反观统治者,他们身价极高,人数又极少。这种状态是多么荒谬啊!人民难以提升对于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只能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存,而统治者则极易麻痹在权利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心理越来越沉重的恶性循环。正因如此,人们只得寻求宗教这种幻想的方式逃避痛苦,寻求安慰。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是纵容这种制度的态度。因此我们才更应狠狠的与这种制度进行搏斗。 如何进行批判呢?搏斗式的批判,关键在于给敌人以打击。让压迫的人们意识到沉重的压迫,让耻辱公开从而更加耻辱。让人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改变的强烈需求,才能激起人民的勇气,参与到斗争中来!以这样的方式,德国人民才有机会改变现状,实现社会的需求。

马原案例分析

一、 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制消费。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 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 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 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 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 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 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 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待事物要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遵从历史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知道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并且是永恒发展的。作为伟大祖国的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的我们,自然更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看待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二、 我认同“成功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一级没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特点,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一个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并且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之间具有共性也具有其各自的个性,有必然联系却又不尽相同。同样,在不同的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斥的矛盾,自然也有相通的共性,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既然矛盾尤其特殊性,那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和采取的方法必然不同, 所以每个人和集体在追求成功的模式上完全照搬是必然会失败的。 贝塔斯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更是从实践的层面说明了这一观点。贝塔斯曼将其在欧洲的成功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想到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贝塔斯曼忽略了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的特殊性,在13年经营而未盈利后终于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认识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将矛盾转化为成功的奠基

马原(课堂笔记)教学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 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 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 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 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 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 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 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 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 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 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 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 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 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 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2、它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颠倒了根源和派生物的关系。 3、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根源,主观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原命题错误时的说明理由模式 1、解释原命题的含义。 2、说明原命题错在哪里。 3、说明本问题的正确观点。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 1、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依赖于自然界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无法存在,人类社会实践无法进行。 2、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世界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吧世间万物划分为物质和意识两大类 a、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技能或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a、意识可以能动的反映世界b、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c、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人的生理机能 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管能动性的前提 a、只有在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正确,才能越有效的发挥相互关能动性 c、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主观目的 2、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深藏于事物内部,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认识它辩证法(世界的原因、规律)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原学习心得(总结类)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实在最开始听师兄师姐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特别无聊,于是去上课便抱着可上可不上得态度去上课。可是,去了才发现,原来上课给人的感觉和师兄师姐们讲的截然不同。老师用略带东北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结果是充满欢笑的。 当然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完整版)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

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马原案例分析

马原案例分析: 案例7: 在布莱克.威尔德提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在这种情况下,李四光早在1928年就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他经过对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庐山等地的长时间考察研究,发现大量冰川存在的证据,并得到国际公认,推翻外国专家关于“中国没有冰川”的错误结论。并于1934年,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部署下,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宣告“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破产。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有绝对性的,赞同中国贫油论的科学家,仅仅通过在陕北,延安一带没有打出石油,就盲目支持“中国贫油论”而没有对中国其他地方进行考察,就将贫油论推广到全国,不免生出谬误。而李四光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后,找出冰川存在的证据,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上发现大量石油储备,用切身实践来证明“中国贫油论”的破产。 案例8: “水稻亩产十三万斤”通过大量的施肥,移植其他稻田中的禾苗,采用并蔸的方法,使这块田的密度升高。但仅仅如此,也还不能放出这颗巨大的卫星。在称量时,将其他生产队粮仓里的粮食挑出来,对已有粮食重复称量,用欺诈的手段造就了这颗史无前例的大卫星。这幕闹剧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人民在饥饿中死去,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此类闹剧再次发生,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其次,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意志物化。要将你心中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能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5年赶超英国,英国比我们早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科技水平,人才质量,物质基础远远高于百废待兴的我国。不可能简单的依靠群众的热情与干劲就可超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马原读书报告

[中山大学 ]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姓名:吴敏 学号: 15343081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12月2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记得第一次看《共产党宣言》是上中学的时候,再一次的重温使我体会到了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 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指引着工人阶级运动和前景的方向.里面的那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更是为无数人传述.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开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揭示了共产主义必然取

代资本主义并走向胜利这一客观历史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唯物主义历史观:贯穿《宣言》全篇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两个必然性”的原理.即运用唯物史观论证和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目的,扼要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建党理论和基本策略.尤其是关于工人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工人阶级先进政党的先进性、预见性、战斗性、原则性、策略性等特征,从而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共产党宣言》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的历史任务. 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旗帜:《共产党宣言》指引着工人解决前景的方向,是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旗帜.工人阶级有着最强大的力量,也有着最强大的解放自己的愿望,是推动历史_x0005_前景和解放的动力.工人阶级是解放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中流砥柱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出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它产生以后,在向工人阶级灌输的过程中,掌握住了千百万无产者的心灵,迅速地被觉悟的工人所接受,影响并形成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工人阶级政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觉悟中产生了,也最终使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由自发斗争转换为自觉斗争.《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与目的,以及在无产阶级解放过程终

2013-2014-1学期《马原》课堂讨论各小组选题

2013-2014-1学期《马原》课堂讨论各小组选题 1、12护理1班第1组:苏联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12护理1班第2组:逝去的那些年的梦想 3、12护理1班第3组:精彩哲学故事赏析 4、12护理2班第1组:医生,别让我哭泣;病人,我也很委屈——医疗纠纷探究 5、12护理2班第2组:90后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6、12护理2班第3组:胜女时代 7、12护理3班第1组:不一样的父爱 8、12护理3班第2组:爱与智慧 9、12护理3班第3组:《小时代》里的马克思主义—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 10、12护理4班第1组:论日韩潮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1、12护理4班第2组:梦之国度——中国梦 12、12护理4班第3组:网络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12护理5班第1组:像男人一样活着 14、12护理5班第2组: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5、12护理5班第3组:寻找信仰 16、12护理6班第1组:李天一事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17、12护理6班第2组: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18、12护理6班第3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基友情” 19、12护理7班第1组:医学中的爱智慧 20、12护理7班第2组: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 21、12护理7班第3组:由郭美美炫富引发的哲学思考 22、12护理8班第1组:谈《爸爸去哪儿》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23、12护理8班第2组:从薄熙来事件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4、12护理8班第3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问题 25、12护理9班第1组:《小时代》引发的哲学思考 26、12护理9班第2组:中华汉字观 27、12护理9班第3组:科技与“我”同行 28、12护理10班第1组:哲学与幸福 29、12护理10班第2组:爱情中的哲学 30、12护理10班第3组:幼儿园孩子该不该学英语 31、12护理11班第1组:信仰危机 32、12护理11班第2组:医学与哲学 33、12护理11班第3组:论中西方哲学与医学 34、12护理12班第1组:中美教育差异 35、12护理12班第2组:恋爱中的哲学 36、12护理12班第3组:生活中的辩证思维 37、12护理13班第1组:信念在飞,梦想在追 38、12护理13班第2组:唯物辩证法之于历史建筑 39、12护理13班第3组:七个怎么看 40、12护理14班第1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优秀品质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41、12护理14班第2组: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42、12护理14班第3组: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43、12护理15班第1组:哲学与认知自我

马原读书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理》实践教学·学生课外经典阅读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毛泽东《实践论》阅读报告 组长/小组序号:关泽丰/第三小组 院系专业班级:周二3-4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刘小容 填表日期: 2017/11/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 2017年 11 月 25 日

读书报告信息表:

说明:小组成员“序号”是指教务系统导出的、本班同学名单排序(因选课先后由系统自动形成的序号)。

第三小组课外经典阅读《实践论》读书报告 摘要:本篇经典阅读读书报告主要从《实践论》的概要开始,阐述我们小组选读的原因、选读的想法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新认识。 关键字:实践与认识、实践论、辩证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客观规律及辩证。 一、《实践论》的写作背景及其概要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着作。写成于1937年(丁丑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

马原学习心得

马原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领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改变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

马原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共产党宣言》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我们不厌其烦的背诵它的背景、内容、影响、意义,但直到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学期,我才猛然发现,即使对于这篇文章的一切有关史实都曾倒背如流,我却从来没有完整地读过这篇文章的原文。所以,我就是带着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的。 《共产党宣言》共有序言在内的五章内容。系统、清晰地论证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由马克思执笔写成。而宣言本身,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纲领。 在最早的1873年德文版序言中,除了简要说明撰写宣言的过程目的,介绍一些不同译本之外,马克思还特意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但“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原理是具有长期指导价值的,而实际的运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从一方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开始,首先描述了当时欧洲大陆的时局情况:共产党与共产主义被压迫和抵抗。但也正是这种被当时旧势力所抵抗的这一事实说明,共产主义的地位被从反面确立了。作为一种新思想,被旧势力所重视并恐惧,正体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故宣言的第一句说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幽灵这个词恰如其分的形容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当时的状态和特点:隐秘而令人不得不设防,游荡(传播)迅速不可阻挡。可以想象,在当时阅读宣言环境中、号召群众的目的下,这样的开始无非是精彩又振奋人心的。从这一层面来看,《共产党宣言》作为政治性文件,也有它的文学语言魅力。 第一个大标题是“资产者和无产者”,宣言鲜明的提出这两个阶级,并从这两个阶级入手,清楚地阐释了永恒不变的呢(至少是到现在为止永恒不变的)历史真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