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的真正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真正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真正关系

各位好,我们现在要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把它弄得很清楚,因为它很重要,所以我们把它写下来。这是个事实,子女从哪里来?其实是父母把他们生下来,我们常常讲这四个字,叫做父精母血,子女在妈妈的子宫里面,他利用父精母血,然后才制造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所以子女是父母所生,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下面这句话很重要,不为父母所有,他不是父母所有,我们没有所有权,没有。所以很多人说,这小孩是我的,为什么是你的?他怎么是你的?他是国家的,哪天国家叫他做什么,他乖乖地听话了,他不一定听父母的话,他非服从国家的法律不可,再说,子女也不一定是国家的,子女是谁的?是老天爷的,老天爷叫他走,他就走了,他最听老天爷的话了,老天爷要他活60岁,他就乖乖活60岁,老天爷只要活15岁,他15岁就走了,父母一点办法没有。我们没有所有权。

很多人有所谓权的观念,这是不对的,我们只有一种权叫教养权,孩子是上天的,上天把这个孩子托付给这一对父母,就是要你们好好把他教养成人,至于怎么教养,每个家庭不一样,我不相信两个家庭会完全一样。你看,夫妇为什么会吵架?就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看法不一样,态度不一样,你就没有办法了。可见教养的方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我倒请问各位,为什么不能统一?如果我们用模式,用统一的方式来教养小孩,结果怎么样?结果教出整个社会的人都一样的话这个社会是要毁灭的。社会要多元,人类的生活要多彩多姿,所以我们需要各色各样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一样。

你看,如果每个人都喜欢红花就惨了所有花都不见了,只剩下红花,我们就是有人喜欢绿的,有人喜欢蓝的,才会有各种颜色的存在。你看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喜欢吃山东鲁菜,川菜就不见了,粤菜就不见了,糟糕了。我们就是每个人胃口不一样,你喜欢吃鲁菜,我就喜欢吃海鲜,他又喜欢吃烤羊腿,这个社会才会热闹,老天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你的儿女不要同别人比,不但无法比,而且不需要比,有什么好比的?这样就对了,我们常常很喜欢比,为什么人家做得到你做不到,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你为什么跟他比?我们中国人主张人是要比的,不是不比的,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你跟自己比,你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就够了,你干嘛跟他比?你跟他无法比,你看一个人生出来,身高体重不一样,我问你,你怎么比?我们现在就强求他要跟别人一样,这个是做父母使自己很难过的一个原因,我们现在教育就是违反天性。照例说,连教科书应该男的有男的教科书,女的有女的教科书,我们现在男女一样的话最后就是男不男女不女。现在人越来越男不男女不女。跑过去说,先生,他说我什么先生?我是女士,先生。女士,女士,我看到你儿子来找你?我女儿,我儿子?你七看八错。现在根本那个性别的混淆,我不晓得在干什么,就是我们搞得男不男女不女这是人类自己造的麻烦。我们一定要解决。

父母一定要把他教养,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不同就是不同,我们其实完全把他变成男的也很难,变成女的也很难,因为我们男性体内就有一些男性荷尔蒙,女儿体内就有一些男性荷尔蒙,如果男的完全是男的,女的完全是女的,人类就分裂了,就变成两种人类了,一种叫男性人类,一种叫女性人类,那也很惨,他自然会交叉,你放心。你看,女儿多半像爸爸,儿子多半像妈妈,老天这样安排,交叉,就是不会把男女分裂开,但是我们既然是男的就要尽量把他教成有男性气概,女的教成有女性修养,你看现在很多女的完全像男的,第一个找不到男朋友,除非找到同性恋,男性喜欢的女性是比较温柔的,不是很刚强的,一阵子很流行女强人,但是一阵子就没人敢讲女强人了,你不要害自己。女的就要像女的,男的就应该像男的,再说一遍这是性别的差异,不是性别的歧视,我们没有歧视,我们也很看得起男的也很看得起女的,所以我们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很独特的人,但是男的是男的独特的人,女的是女的独特的人,这样就没有违法天理。

小孩子,他出生以后,他的资质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身高、体重也跟别人不一样,他的兴趣还是跟别人不一样,你干嘛要勉强他?我们现在不是,做妈妈的非常热心,人家都学钢琴,为什么你不学?不学怎么样?不学又怎么样?那么多东西哪学得完?我是学工的,我学教育也学工,因为我们系叫工业教育,我那个车床始终搞不好,每次搞车床,人家很顺当,我就疙疙瘩瘩,所以一上车床课,老师一定在我旁边,他一在我旁边,我又慌张又疙疙瘩瘩,因为我那个机械操作能力很差,所以我很来才转管理,要不然我学就就学工,为什么转管理?就是我那个学不好,学不好。我有我学不好的地方,每个人有每个人学不好的地方,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每个都记得,其实也不需要,没有必要,有的人一辈子不搞数学,他照样过的好日子,有的一生不画画,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每个人都画画?我们不是,人家怎么样,你就要怎么样,你就把他当人家看待。每一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都是不能取代,都是不必跟别人相同,要有这样的观念,因为这是事实,每个人里面的潜能不一样,有人很会说话,有人不会说话,有人很会做事情,有人就很会偷懒,有人很会做表面,有人就很实在。那我问你,这是习惯还是性格?

孔子讲得很清楚,如果是性格,他就很不容易改,如果是习惯,他就很容易改,我们所能改的是习惯不是性格,父母再了不起,不可能改变你的子女。老师再了不起,改变不了你的学生,有很多老师有这种错误的观念,我教了多少人,我改变他们,错了。听清楚,学生自己在改变,不是老师在改变他,除非学生自己改变,否则老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除非你的子女自己在改变,否则你拿你的子女一点办法没有。这才是真理。想办法让你的子女自己改变,而不是去改变他,你改变不了他,谁改变得了你?我们有太多错误的观念,一直传承下来,认为是对的,人家说,老师你了不起啊,你把我改变了,那是奉承你,给你个面子,不要相信这种话,就像你教100个学生,只有两个变的,其他都不变,那是那两个要变,不是你改变他,搞清楚,你凭什么改变他?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父母决定,但是我们辅导他,给他参考,指引他方向,帮助他可以。要怎么样,他迟早是怎么样。你拿他没办法。

二、好,我们现在就了解了我们把他养大,是要尊重他的权利,只能启发他,不能管束他,不能把东西移植进去,你非听我的不可,不行,他不听就是不听,我们一方面顺应自然,二要提供他,因为小孩不了解自己,小孩真的不了解自己。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跟我讲,你一定要考外交系,考法律系,因为我作文比赛永远是冠军,我演讲比赛永远是冠军,所以老师讲,你这个口才很好,作文很好,去考外交系,考法律系,考政治系,我回去很天真跟我爸爸讲,爸爸,老师都说我要考外交系,考经济系,我爸爸只跟我讲一句话,你要考这些系可以,报名费你自己去出,我不跟你出,我们那时候连报名费都没有,哪里还有报名费,因为中国社会没有打工的习惯,没有打工的机会,你想赚一毛钱,门都没有,不像西方,西方你不给,我自己赚,我想考哪个系,考哪个系,中国只要我爸爸讲不行,就是不行。但是我后来深深地感觉到真的是知子莫若父,我爸爸这样决定是正确的。一个人走上那种系,你就身不由己,你就很难凭良心讲话,很难。我爸爸规定我们家全家人只能干一行,其他行业你都不要管,哪一行?教书,我们全家人都教书。儿子教书,女儿教书,女婿教书,媳妇教书,我们现在都很怀念当初做的决定,很好。

所以有时候,你说父亲霸道一点,专治一点,有好处,没有坏处,我问你,小孩怎么会想?现在我句话,让小孩自由发展,让他天天玩泥巴最高兴,天天打弹珠最高兴,天才也没有用,你看那个小孩子,你拿一双鞋子给他,他就是左脚穿到右鞋上,右脚穿到左鞋上,很奇怪,如果每一个小孩一生下来就知道左右,什么都清楚,你根本不要教养了,他天生什么都的懂,他不懂,经常给你搞错,那才妙嘛。现代人说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子女没有错,我也不太相信这种话,我比较相信小孩子是天生的破坏者,你看一个家一个小时没有管他,他给给搞得一塌糊涂,我还没有看到说,父母不照顾他,小孩把家里整理得整整齐齐,那是妖怪,哪是人?小孩子会在沙发上蹦蹦蹦,你破了,他是天生的破坏者,他那个墙壁给你画得一塌糊涂,枕头丢到棉花都出来,这是事实。如果每个小孩都是可爱的,都是自己会长大的,你不要当父母,他自己就好了,。老实讲5分钟没有看到他,天翻地覆。我讲的是不是事实?各位都清楚。孩子是需要人家照顾,需要人家管教,他才会长大成人,那没有办法。

其实动物很多也是这样,你看我们现在看到牛很听话,其实野牛才不听话,我们经过多少代把牛驯成现在的牛,那是经过一番的努力,马听话才怪,驯了好久才听话,偶尔野性一发出来,照样把人甩下来。一切多多少少都有点叛逆性,你才需要去教导他,要不然就不需要教育了,一切生下来都是完美的话,世界上就没有教育这回事,没有。我们也要了解,父母对子女来讲也是不可取代的。你看这是两面的对不对?子女对父母来讲是不可取代的,所以我们两个交换子女谁也不干,谁也不愿意。我的儿子再笨也是我的儿子,我干什么跟你换?你换得了人,换不了心,你看为什么小孩从小给人家,总有一天,他会回来认亲生父母?什么道理?很简单啊,就是有一天他上课就听说父母跟子女会有很多相象的地方,他回家照镜子看不像,我跟妈妈不像,跟爸爸不像,他就想我是抱来的,他回去问妈妈,妈妈,我是你生的吗?你看他自然就会问这些问题,你不告诉他他自己有一些觉悟,这是天性。

我们为什么讲母子连心?就是母亲想什么,儿子会有感觉,儿子想什么,母亲会有感觉,尤其是长辈过世的时候,那更是有感应,我内人的父亲就是我的岳丈在台湾去世的时候,我内人的大哥在美国,眼睛出血,他觉得很奇怪,我眼睛怎么出血?那时候他正在开会,眼睛怎么会出血?打电话会来,家里发生什么事?父亲过世了。因为他心连心嘛,他磁场感应,这种案例全世界都有,不是只有中国。只不过中国很重视这个而已,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了解父母对子女是不可取代,子女对父母也是不可取代。是怎么样你都要接受,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叫做女儿不嫌妈妈丑,女儿不可以嫌妈妈丑,妈妈你怎么这么丑?所以我生成这么丑,你看人家那

个小燕多漂亮,就是因为人家妈妈漂亮。这种话听了你有什么感想?我问你有什么感想?儿子不怪爸爸没出息,女儿不怪妈妈长得丑。

我们还有一句话更妙,这个福禄是中国人最想要的东西,一个有福气,一个有钱,谁都喜欢,但是呢,它是生在丑人的身边,不是生在长得美的人身边。长得漂亮的人,一辈子很辛苦,没有福也没有禄,很多不了解这个,想自己长得美,动不动就是俊男美女,我最讨厌这四个字,什么俊男美女?你看,每次都是我们欢迎俊男美女,没有一个像样的,还俊男美女,这种话滥用就是没有一个长得好的,丑人多福禄,多福禄,这样你去看,你才知道,你看官做得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他就是靠他太太丑他才有钱,不是靠他会赚钱,不是。女儿长得漂亮,父母非常操心,一个她不可能好好读书,第二个她可能十几岁就被人家拐跑了,我们要小心。一个人最好是尤其是女性,小的时候长得很丑,长得很丑她才会专心读书,因为没有人约会她,没有人招惹她,然后越大越漂亮,等到结婚时候长得很美,然后又丑起来,她为什么要女大18变?它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人老一个样,其实看久了就腻了,我觉得我们这些话都是很通俗的话,但是大家平常呢,没有去好好理会它。我建议各位一句话能够流传几千年,它必定有它很深奥的道理,你不要随便理解它。小的时候表现好的人,长大了多半不成才,所以千万不要说你的小孩聪明,千万不要。我的小孩很聪明,就是告诉人家,长大完蛋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孩看其他没怎么样,长大了多半怎么样,因为没有人会惹他,没有人会捧他,他就很实在,一个小孩子到处人家看他说聪明什么,这个人不会成才。所以我们现在都说,要常常鼓励你的小孩,其实我也不太赞成,我从小我爸爸没有赞美过我一次,没有,没有。所以我就不需要人家赞美,我要什么赞美?一个人活在赞美声中这个人很惨,你就完全没有兴趣,我们人要活在自己兴趣当中,而不是站在人家赞美当中,所以我们今天讲亲子关系,我们慢慢要深入到动机方面,出发点很重要,你真正爱你的小孩,不会去捧他,一捧他就骄傲了,他就不踏实了,他就生活在这个赞美声中,他将来有挫折感,他搞不好就自杀了,我们从小没有这种环境,我们不需求这样,我不活在掌声中,掌声对我没有什么关系,有也好,没有也好,我不会受到影响。

你看很多人讲课,老喜欢请给我一个掌声,大家鼓得越激烈,我讲得越好,那是自己作践自己啊,那不是好事情。人家不鼓掌,你就马马虎虎了?有这种人吗?我们很多方式表达出来其实都是对自己很不利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他不懂这个道理。你爱怎么讲是你的事,人家要不要鼓掌是人家的事,这是两码事,不要扯在一起。我们现在都不对了,你看,要儿子谢谢妈妈,为什么要谢谢妈妈?谢了就没事了?谢了所有人情还掉了?以后妈妈没有我的事?怎么可以谢呢?大恩是不言谢的,大恩要谨记在心,一辈子不会忘记,那才叫恩。谢谢就是人情,你送我个饼干,谢谢,一笔勾销,谁也记不得。我们现在不是都在鼓励,妈妈给你东西吃,谢谢妈妈,谢了,谢了什么都没有。我从小也没有谢过我妈妈,我妈妈也从来没有讲我爱你,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生活在那很形式、很肤浅的氛围里面,我们生存在心灵的沟通上面。

你看,我每次回家一定先看看我妈妈好不好,我不会问妈妈你好不好,妈妈觉得很奇怪,你有眼睛不会看?我这里肿起来还问我好不好?我们现在都是走形式,有口无心,亲人关怀不是挂在嘴巴上,妈妈你脚怎么,好像有点肿,妈妈还说没有,来来,我替你揉一揉,有没有看医生?这才是一家人。妈妈你好不好?妈妈说我脚痛,你脚痛,今天中午吃什么菜?这儿子谁要你。我们现在都是这样的嘛,那是敷衍,那是客套,那不是真心的,一家人要真心,亲子要关怀,不要搞形式,不要把他当朋友看,谢谢。

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调查报告

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调查报告 8班成员:张译、杨添怿、洪佩珊、文雅、陈枫、王祎萱 社会在发展,父母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他们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回到家里都十分疲惫。我们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能回到家,在家里呆短短的一天又踏上回学校的路途。 “可是就算是短短的一天,父母还是会经常问三问四的。”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这样说,“上次我回去的时候,发现我的日记本居然有被翻过的痕迹,这让我很气愤。”还有的同学说:“我现在都不敢把那些关于我隐私的东西放在家里了,太不安全了。其实也不是我愿意这样,只是他们这样不信任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到这些,让我们想到其实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有的时候,就当作不知道,让它过去了。也没有特意去关注过这个问题。可是当身边的同学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抱怨时,让我们不禁想到这或许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个别现象,而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这个课题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 1.你的父母有没有侵犯过你的隐私,如偷看你的信件、日记、手机信息、通话记录等? A. 经常 B. 有过 C. 几乎没有 D. 从来没有 2.你对于家长这样的行为持何种态度? A.无所谓,反正也没有什么可看的 B.可以理解,但是不赞同 C.认为这完全不可以接受 3.当你发现家长侵犯你隐私的时候,你会... A. 大吵一架,认为这真是太过分了 B.装作不知道,以后小心点就好了 C.和父母好好谈谈这个问题,以达成共识 4.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心事会不会和父母交流? A. 常常,认为这样对两方都好 B. 有时候吧,看有没有时间啰 C. 几乎没有,但问起的时候会说 D. 完全不会,说了他们也不会懂 5.你是否希望和父母交流自己的烦恼,或者说隐私? A.当然,这样可以增进了解 B. 无所谓,怎样都好 C.不希望,说了他们也不懂 6.父母是否信任你? A.很信任 B.还比较信任 C.表面而已,实际常常旁敲侧击地提起 D.完全不信任

探究现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探究现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班级:高一11班 课题组成员:吴泽光周晓彬陈新佳苏朝杰蔡晓虹郭晓敏黄锡洪 周旭洲林佳琼陈丹娜 指导老师:陈洪章 一、问题的提出: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到它的内涵呢? 父母拼死拼活地工作供我们读书,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尽可能地创造更好的条件,满足我们的需求,虽说与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可是我们了解父母吗?父母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我们知道吗?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离开父母,去开创各自的天地,我们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是多么短暂、有限。曾有一个小孩,他的父母对他是关怀备至,日子久了,他也深感父母的不易。于是,他发奋学习并立誓一定要报答父母。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还结了婚,心里还想着:等我买了房子后有了钱,我一定望父母享享清福,可是等他买完房子后有了钱,又想买车,直到他买了车又有了钱,他的父母已经双亡……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心血难道只是想换回我们的报答吗?父母难道图的是所谓的“养老送终”吗? 为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高一(11)班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一次以“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为课题的研究性活动。 二、研究目的: 〈1〉了解现今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想出如何解决消除这些矛盾,想出如何消除这些矛盾的方法; 〈2〉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体会父母,寻找学习新动力,提高学习质量; 〈3〉提高搜剪信息、分析问题、协作等能力; 〈4〉增强组员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友谊。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组员分工,制定课题研究 的调查卷、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组员分组到各班宣传、调查研究,由资料组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或上网查 询,收集资料后再进行组织、统计等; 第三阶段:正值高一级家长会议的召开,我们连同高三的学姐、学兄进行我们的“小 记者”采访活动; 第四阶段:我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再一次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相关数据,开始撰 写初步研究报告; 第五阶段:全体研究成员集中开会,发表建议,提出看法,交谈研究过程的体会, 最后撰写成正式的研究报告。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的心理 发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江口镇刘庄小学:高丽摘要: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需要我们从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营造一个对青少年成长有利的环境,认真做好家庭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家庭环境尤其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家庭环境的营造,让青少年有一个舒心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情感的总和。家庭环境包涵的内容很多,本文就重点对家庭结构、实物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六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作以论述。 一、家庭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青少年维持一家庭成员相互种顺畅、和谐的心理状态,而不正常的家庭结构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如父母经常吵架、充满敌意,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偶像破灭感。父母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娇惯、态度粗暴还是民主和谐,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都对青少年能否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

英文版中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Difference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英语本科舒成元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s that Chinese filial piety plays the decisive role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hile in America it is fraternity that matters most. In China,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has a lot of meaning .Firstly we should respect our ancestor, do as they asked and gain some achievements to bring honor to our family name. Besides we should regard our parents as our only gods. We must obey their words without conditions, do what they expect, be what they want. They are always the seasoned ones and we are always treated as little children who should know nothing. Most importantly, 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our parents when they get old. In order to make them satisfied, we must pretend to be their most obedient children. At home we are obedient sons and daughters of course, and outside we are polite and well-bred children in the eyes of everybody who have met us. All in all, 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hile in America love and friendship tie the family.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equal. Parents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Children are allowed to develop themselves by their own willingness. Parents are their friends rather than their gods. They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08国贸(商英)本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大学的成长途中同学们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心理遭受打击。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此次班会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以便消除困惑,走出交友误区。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边的同学。以后可以尽快地融入社会生存环境。 活动前准备: 1. 策划组进行初步筹划,安排整个班会的流程和环节 2.写开场白及过渡语,主持人对好台词 3.会前要求每个同学搜集准备有关大学生交友、心里健康等资料,加入相应的话组,组织好发言材料; 4.进行彩排,使同学们清楚整个班会的流程,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班会形式: 专题讲座,视频播放,心理测试,讨论

主持人稿: A: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远去,步入大学的我们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与长大的脸”。 B:稚气日颓的身影闪烁着青春的光彩。而此时,我们正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 A:颗颗年轻的心,品尝着青春的滋味。 B:颗颗年轻的心,饱受着心灵的打击。 A:在这花季雨季的岁月里,我们相识彼此,结交彼此。 B:在这五光十色的社会中,你是否还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A、B:《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08国贸(商英)本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串场词) A:从此次班会中,我们知道了该如何拥有健康心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B:相信同学们对于“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和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及时了解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同学的情况,怎样为有心理阴影和心情失落的同学做简单的心理调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认识。 A:那我们现场问问同学们,看他们有何感想. (主持人1主持人2下台与同学互动) A:生活不相信理由,成长取决于此时此地的努力。 B:一个人,不论他过去有过多少失误,只要我们肯抓住现在,就会在今后的路上走的更坚更实。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 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 度和发展的方向。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

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 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少知心朋友 案例1 张同学,大三女生,进校以来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寝室里同学关系不错,象个大姐姐,同学一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向她倾诉,她也会尽力想办法为别人化解,人际关系显得不错。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人,但在咨询室她却常常止不住的哭,说自己内心非常压抑,自己总是强装笑脸为别人解忧了,而自己其实很苦,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主要靠自己在学校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家里问题很多,全家的希望都在她身上,她压力很大,但她很好强,却不愿向人提起,感到缺少可以信任的知心朋友,因此不愿向人说起自己的困难,所以宁愿到咨询室来一吐心事。 案例2 杨同学,大四女生,人很瘦,一眼看去精神状态不好。她谈到自己学习成绩很好,同学都认可她的聪明,表面上她和许多同学关系不错,甚至可以和男生打打闹闹,许多男生也愿意陪她玩,很关心她,她也愿意为他们出主意,可内心里,私下里,在安静的时候,她还是感到空虚落寞,其实她并没有和他们说心里话,她因为失恋一直都很痛苦,但她没有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他们,她相信也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表面上的嘻嘻哈哈掩盖的是内心真正的孤独,他们并不是是她真正值得信任和可以交心的朋友。 案例点评: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这样一类同学在大学生中不算少数,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由于过去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亲戚、老师,学习成长样样有人关心,但到了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师生关系也不象中学那样密切,有时甚至几天看不到,感到没有人可以倾诉。加之中学时大多依赖性较强,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 学,新的伙伴,新的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或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从精神分析与“家庭排列组合”角度 王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吗?”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叛逆?” “到这个年龄,你是否也感受到父母当年是如此的辛劳?” 太阳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以温暖和阳光,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家庭的角色。我们往往会痴迷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经常也会反思,这说明了人格的动力性。詹姆斯提出“研究异常是理解正常的最好方法”。那么家庭对我们个体心理健康会起什么作用呢? 不论是在子宫中还是出生后,发展中的个体都是个奇迹,人的成长环境与社会、家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会走路,到两岁左右开始学会说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行一些社会性游戏。当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都会微笑或哭泣、爱或恨,有时也会思考某一天自己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家庭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W.古德在其经典社会学著作《家庭》中称:在绝大多数部落社会,亲属关系模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反,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家庭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小部分。不过,家庭在这种社会中仍处于关键地位,特别是将个人与其他社会机构联系起来。例如在家庭内部,儿童就开始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为了自身的需求;即使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社会中,人们有时过着隐

姓埋名、四处漂移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与其家庭成员交往;即使那些已经获得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对父母的批评仍然会感到很介意。总之,社会是通过家庭来取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反之,家庭也只有在广大社会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自19世纪以来,心理学得到迅猛发展。经典的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创立的用于家庭治疗的“家庭系统排列”等,无一不阐释了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决定性作用。在这里我们就简单从精神分析与“家庭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讨论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组成的类型及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结构即人口结构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家庭的人口结构或家庭的类型,可分为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和其他类型家庭等。家庭的内在结构包括权力结构、角色、沟通类型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于1949年进一步提出了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如下:核心家庭,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含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节次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1学时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原则 1学时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1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 3、让学生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通过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2000字以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引入: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找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吃东西,但太长了,永远都吃不进自己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用着同样的筷子,吃着同样的食物,但是个个都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他们用长筷子吃饭,吃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饭,也其乐无穷。) 这个故事包含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什么寓意呢—→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积极的人际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子女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子女的关系 同辈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子女的关系是常有的话题;与晚辈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几乎是必有的内容。作为交流与关系研究者、咨询师,我看到很多人陷于亲子关系的怨恨、冲突、苦恼、纠结、折磨中;身为父母的女儿和女儿的母亲,亲子关系中的问题令我更多一层的感同身受与同情的理解,对于如何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创伤问题着力思考,也屡屡有写作的冲动,终于把冲动落实为行动,乃是突然灵光闪现,觉得在理论上找到了出路。这个理论就是南非转型后,为解决种族隔离时代的人权问题而采取的“真相与和解”模式,以及受害方体现的宽恕精神。 以我的浅见,我们的文化对亲子关系没有太多的关注,很多人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源自父母,有意识的思考和作为不多,尤其是不少的父亲,要么缺位、淡漠,要么专制、粗暴,面对亲子关系的问题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家庭幸福与快乐水平也因此打折扣。

帝王专制两千多年间,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规定“父为子纲”,子女附属于父母,甚至不掌握自己的生命权,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跟谁结婚、生活一辈子的大事也与子女本人无关,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个时候当父母要容易多了,不会存在今天意义上的亲子关系冲突,或者子女“妄议”父母,或者公开挑战、指责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不当并因此要为其成年后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承担责任之类。 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在百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那么,亲子关系、亲子权力地位的变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的父母程度不同地延续着传统的亲子关系观念,生育目的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教育手段是“黄荆条子出好人”。那个年代,能够吃饱、穿暖,就算得上是幸福的童年,精神、心理的关照不在议事日程上。 处于传统向现代过度的我们这代人已经萌发了个人权利意识,我们了解但已开始超越传统的亲子关系规定,由此也同持传统亲子关系观念的父母有了代沟和冲突。我们很多人年过半百,只要父母还在,仍然还要被当成孩子、接受父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为人父母已做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大多数人都在为生活养家糊口、结婚生子、孝敬父母、奉献社会,为了这样那样的关系在维系着其中的亲戚朋友。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人生无外乎就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在这几个阶段中人们大多数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一身都是在为子女操劳,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是为我自己、为家人、为子女,那么就这样一句话来分析,这里面存在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你本身就是在撒谎,二是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 既然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如此重要,那么现在已身为父母的我们真正能给予孩子多少,每天有多少隐形的行为是在时刻影响着孩子,你对孩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正大于负还是负大于正。结合我对这一话题做得调查与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们才可能说到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孩子只要高兴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随便他,做父母的不过多的干涉,难道这真的是在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为孩子好吗? 孩子长大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1、心存感恩,有孝心的人

2、了不起的企业家 3、被人尊重的人 4、一个平常的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不要太在意外在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在意的时候,往往会收获很多的惊喜。信任与自主 第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稳定关系能创造一种情感上的安全感。当所有人都不能信任是父母是一个值得信赖永远站在背后支持 你的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被称为家“安全感的依赖”。父母亲的支持“带给了孩子内在的安全感,”这便反映在孩子的能力以及他们更愿意探究周围的未知世界等很多的方面。” 第二,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的这种关系能使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信任。当你夸奖、告诉孩子她很棒或明显的表现出你对孩子很信任时,这样的鼓励和信任会使她更加相信你。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怀和帮助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在孩子心中你得到了信任那么你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现在得孩子都希望父母给予自己一种权利,就是“自主权”有了这种权利孩子就会更开放、更诚实地告诉 她正在做什么、想什么,并有可能向你袒露她内心的情

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案课程

人际交往 一、课程分析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发生巨大改变;他们对同学产生了人际交往困惑,这对他们的后续交往及学习生活带来隐患。如何帮助学生共同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所以设计了本课教学。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人缘篇《人际交往技巧》的活动课,使学生们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许;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交往方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让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 1、视频导入(5分钟) (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就开始放视频) 放视频的时候,同学们渐渐开始安静下来,等到视频放完了,大家都已经进入状态。老师问大家:刚刚的视频,相信里面有一些情节有同学或多说少都看过一些。但是老师想问大家的是,整个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你们看出来是什么了吗? 学生开始讨论和回答。 老师:是的,整个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友情。影视作品中的友情是令人羡慕的,那么,我们现在如何与同学们交往才能拥有这么美好的友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人际关系。 (二)了解人际关系 1、人际测试(8分钟)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你的人际关系怎么样?(老师给出问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在白纸上: (1)你觉得自己的人缘: A、很好 B、大部分时候不错 C、一般 D、不好 (2)和朋友发生不愉快时你会: A、试着了解朋友的想法,并婉言表达己见 B、不理他,和他疏远 C、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D、报复他 (3)你觉得嘲笑同学,向同学搞恶作剧是: A、幼稚且不好的举动 B、不好却有趣的活动 C、表示亲昵,没什么不好的举动 (4)你觉得自己被同学嘲笑,或被同学搞恶作剧是: A、幼稚且不好的举动 B、不好却有趣的活动 C、表示亲昵,没什么不好的举动 (5)当某位同学莫明其妙被大家孤立时,你会: A、主动关怀他 B、同情他,但决不主动关怀他 C、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D、和大家一起孤立 (6)如果同学给你取绰号,你愿意接受吗?: A、喜欢的才接受

父母关系感知与子女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

一、父母关系的含义 父母关系又称为父母婚姻关系,是指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家庭环境中夫妻关系的感知[1]。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事积极沟通,子女会感知到和谐的、积极的父母关系;父母不能顺利沟通,存在争吵、冷战甚至暴力等,子女感知到的父母关系就是不良的、消极的。 在家庭这个大的系统中,包含着父母系统,亲子系统和兄弟姐妹系统[2]。在中国,目前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家庭模式都占有一定比例,不论是哪种家庭模式,父母系统、亲子系统及兄弟姐妹系统对子女的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感知到的父母关系影响着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受到研究者的诸多关注。 二、父母关系作用过程的理论解释 关于父母关系是如何影响到子女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有学者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直接影响[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着榜样的行为模式。儿童青少年长期处于家庭环境中,父母就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行为模式会被孩子潜移默化于自己的行为中,并发展成为自己的行为特征。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里面有父母系统、亲子系统及兄弟姐妹系统,系统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为了解释这些系统间是怎样发生影响效应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假设,包括溢出假设和补偿假设。溢出假设[4-6]认为,一个子系统中的行为和情感可以迁移到另一个子系统中,就如父母系统的行为和情感迁移到亲子系统,父母之间良好的感情会使亲子关系也良好,从而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父母间消极的感情会破坏亲子关系,进而带来子女身心健康的消极发展。补偿假设则认为,在父母冲突的环境中,积极的亲子关系能够缓和父母冲突带给子女的不良影响。 情绪安全理论[7]强调情绪安全感的作用,认为保持安全感是个体的一项重要的目标,目睹父母间的冲突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关系不和谐,并且会威胁到自己及家人的幸福,产生了情绪不安全感,进而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长期处于父母冲突的环境中,孩子在家庭关系中保持情绪安全感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抵抗力会降低,甚至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认知—情境理论[8]是用来解释父母冲突对子女影响的经典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家庭中孩子会对父母冲突进行相应的认知评估,父母冲突水平会影响认知评估,使其带有强烈的子女个人的情绪色彩,冲突水平越高,认知评价越消极,进而引发对子女身心健康或行为表现的影响。认知评估决定着父母冲突对子女各方面的影响程度。在父母冲突和孩子的内化问题之间,认知评估起着中介作用。 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9]认为,对于子女来说,父 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父母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会 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积极因素则会产生正面影响。 已有研究多关注父母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即父母冲突,综合研究 父母关系的积极面与消极面的还很少。在生活中父母应有意识 减少或避免冲突,让孩子多感知到积极的父母关系,同时引导 孩子合理看待父母之间的冲突。 〔关键字〕父母关系;子女;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3-0007-03 父母关系感知与子女心理及 行为发展的关系 □ 苏贞贞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正式 版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 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项目名称: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基于曲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分析 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哲学 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简介: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四百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个案访谈,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

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的特殊心得以及突出矛盾。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本文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详细介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90后”一词具有太多的争议: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个性张扬、叛逆、势利、非主流、标新立异等等。90后所成长的家庭环境较8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与父母的沟通存在许多问题。另外,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讲解学习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摘要: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交往与心理问题分析,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引言: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进入了大学的殿堂的新生们,可能首先发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学,人际之间的交往占了很大的一部份,你必须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学、老师、宿管以及社会上的人等等。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交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与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事件,那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心理扭曲,而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愉快、欢乐和幸福,而紧张、冲突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烦恼、郁闷和痛苦。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态和想法的良好工具。通过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我们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更要对清晰地认识人际交往,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原则,避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危机,形成良好顺畅的沟通,增加了解,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与其照看着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以满足其强烈的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缺乏

建立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

建立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它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又括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他们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三部分。在这里我主要重点分析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影响。 长期处在过分赞扬中的孩子,他将学会自负一旦别人对他的错误给予批评指正,他就会暴跳如雷,难以接受。在屈辱中生活的孩子他将产生自卑,因为在众人面前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此外,在争吵中生活将学会诡辩、在埋怨中生活将产生嫉妒,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生活他将导致冷漠……诸多调查表明,父母对孩子教育不良,溺爱或态度粗暴,或家长本人情绪严重不稳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异,这种心理不健康现象如不给予及时关注与治疗,将会对家庭和孩子造成终身遗憾。 (一)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严重损害。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对子女过于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环境一有变化,便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过分溺爱还将会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习惯停留在婴儿水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对其行为不分好坏,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后果是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碰到不如意的事,往往有过激行为。 (二)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也会使孩子产生不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竞争力增强,社会对幼儿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常常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统一要求,使幼儿身心负担过重,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比如现在的兴趣班,不是建筑在幼儿的兴趣上,而是建筑在成人的攀比上,对幼儿是百害而无一益。家长的期望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上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激励着儿童不断向前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但是,这种期望过高,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

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对于父母子女关系中子女的苦恼 许多子女的苦恼据不完全统计,71%的子女发奋努力学习,一则 为了前途,二则为了报答父母。在生活上,许多子女体贴关心父母,即使父母有时严重干涉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也不与父母计较, 为了父母不为他们担心,为了尽量满足父母,子女们付出了许多汗 水与心血,可是父母还是未能真正理解他们。 父母的期望父母为子女而不辞劳累地工作,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他们为的是什么?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在家长会议期间对一些父母 进行了采访。许多父母普遍反映:他们供子女读书,不为别的,只 求子女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至于“养老送终”,他们连想都没想过。 父母与子女关系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 (1)调查数据上,反映出大约62.3%的子女与父母缺少沟通,这 也是许多子女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造成父母与 子女沟通的缺乏的呢?我们通过对一些父母的采访以及上网查询,总 结分析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 子女交流;二、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观念、思想让子女难以接受。 (2)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过与关心,而对子女的生活、思想等 方面则关心较少。因此,少部分子女对父母产生了一些不满。在对 学生的采访中,有一些学生告诉我们:他们时常觉得自己像部读书 机器,父母只在乎他们考多少分,而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 (3)子女施加过多学习压力。据条查数据,大约57%的父母对子 女施加学习压力,这对子女有利与否暂且不作讨论,先看看这带来 的一些问题:一、许多子女因压力过大而感到学习乏味,学习动力 不足,或者学习状态不佳;二、子女正值发育成长阶段,压力过大会 直接影响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有些子女反抗情绪激烈,与父母 的关系愈加紧张。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摘要: 交往时人类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是与和他人的交往相联系的;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等,也同样与他人的交往分不开。 人际交往不仅决定着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也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人际交往良好,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地学习与生活,如果人际交往不良,就会造成人际关系失调,引起消极的心理适应,使人心情苦闷,紧张不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进入了大学的殿堂的新生们,可能首先发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学,人际之间的交往占了很大的一部份,你必须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学、老师、宿管以及社会上的人等等。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交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与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事件,那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心理扭曲,而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的交往,具体表现为金钱、货物的交换,以及劳动力的交换,反映人际、群际间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人生物质交往时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任何人都无法越过一定的经济关系而超然存在。 2、知识信息的交流。这是人际间借助于言语与非言语的媒体所实现的知识信息的共享,是思想关联的沟通过程,也是口头的与非口头的交际过程。 3、心灵对话、人格碰撞的过程。在交往全面而深刻的展开的过程中,相互间不仅是交往物质形态的东西,也不仅是交流信息,处理具体的事物,而是在有意无意地表明各自的人生态度与追求,是在表现一种对整个世界精神、人生意义的关注,表明各自的人格倾向、心灵冯妙。人的肉体终究有一天会随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消失、毁灭,但他们心灵中的某些精神却可能是永恒的。 交往的真正意义、价值是为了寻求真诚的友谊和合作,是在每一次思想的“欢宴”、精神的“会餐”中,开阔视野,吸收营养,从而深入人心,改造人生的。 二、人际交往重要性 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与其照看着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以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