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更新)

图片:

文/胡其道

舰船知识2006.03/04

俄罗斯海军的起源可上溯到6、7世纪的东斯拉夫人,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中,他们的舰船曾远征黑海并进入地中海。1699年,"俄罗斯海军之父"-彼得大帝建立亚速海舰队。以后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为战胜瑞典做出重大贡献。从此,俄罗斯一跃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之一。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女皇继承彼得大帝的伟业,大力发展海军,到1796年,俄国海军已拥有250艘舰船,此后在俄土战争和对拿破仑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俄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但专制的农奴制和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俄国海军的近代化进程。在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中,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率领黑海舰队使用爆破弹在锡诺普海战中消灭了土耳其的木质帆船舰队。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风帆舰队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帝俄海军最后一次获胜的海战。但随后在土、英、法联军攻击下,俄军战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1856年3月18日缔结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黑海舰队。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俄国海军才重建黑海舰队。

◆摇篮时代的蒸汽装甲舰

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经济得到发展。1855年即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任命皇弟康斯坦丁大公就任海军总监,开始建设近代化海军,俄国的风帆舰队逐步被汽船舰队取代。由于巴黎和约的限制,起初俄国增强海军的方向只能在波罗的海。具体以崛起的德国为对手,建造沿岸防御海防舰。此时美国南北战争中"莫尼多尔"号和"弗吉尼亚"号装甲舰间的战斗特别引起俄国海军的关注。俄国海军开始建造的多为低干舷的小型浅水炮舰,再逐渐向大型炮塔舰发展。

俄罗斯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装甲舰是由乔治.麦克罗设计、由英国泰晤士铁工厂建造的"佩尔维茨"号海防舰,这是一艘三桅机帆并用的、具备铁制船体的舷侧炮门舰。它在1864年完工,比英、法装甲舰晚4年左右。另两艘姐妹舰"奈特隆.麦雅"号和"克莱姆尔"号在俄国本国建造。其中波罗的海造船厂1866年建成的4000吨的"克莱姆尔"号具有很强的法国风格,船体有长大的冲角和较强的舷缘内倾。

舷侧炮门舰在海战时只能用单舷的炮指向目标,射界也受限制,于是从1870年代起,俄国造船家A.B.斯捷潘诺夫、C.K.杰维茨基和A.B.波波夫开始设计类似"莫尼多尔"号的小型炮塔舰。在建造一级小型浅水炮舰和4级小型岸防炮舰后,1869年卡列尔尼岛工厂开工建造的A.A.波波夫中将主持设计的"彼得大帝"号一跃而为万吨以上的远洋炮塔舰。"彼得大帝"号于1876年完工加入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俄国海军的第一艘装甲战舰。其设计布局类似英国"蹂躏"号(1873年完工),两座305毫米双联前装炮塔装在桌台状的中央船楼前后中线上。铁制船体水线装甲带为厚559毫米的木材,两面镶厚178毫米的锻造装甲板。动力为机车型的烧煤锅炉,蒸汽机功率8250马力,两轴推进,航速14节。由于干舷太低,仅2.4米,所以抗浪性很差。"彼得大帝"号是俄国第一艘没有风帆设备的大型装甲舰,完工时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舰,由于没有继续建造同类战舰,在此后15年中它也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最强大的军舰。它在1907年改为炮术训练舰,1917年革命后易名"共和国"号,于1922年拆毁。

在这个时期,黑海出现独特设计的浅水炮船。按A.A.波波夫中将的观点,作为重炮平台,圆形船体最平稳。于是由彼得堡工厂制造部件,在尼古拉耶夫工厂组装的"诺夫格罗德"号于1874年完工。它的船体为直径30.9米的圆盘,正中有一个双联280毫米火炮的炮台。其往复蒸汽机功率3000马力,由6个螺旋桨推进,航速6.7节。但"诺夫格罗德"号在第伯河试航时,圆形的船体在河流中旋转,根本无法操纵。于是在1877年完成其扩大改良型"波波夫海军上将"号后,俄国海军停止同型舰的建造(原打算建造1

沙皇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年~1825年)—珍妮特_哈特利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 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1825) 〔英〕珍妮特·哈特利 内容摘要1762—1825年的俄国凭借其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大国。 尽管俄国很落后,而且对军事行动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传统的 社会结构。但是作为大国,俄国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承受着作为大国 不得不面对的压力。这些压力使俄国几乎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 动。从长远来看,这迫使俄国质疑其传统社会结构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俄国大国崛起帝国时代 本文所谈及的大国的地位,这在任何时代与任何国家都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在英国或者笼统地说西方世界,都对中国在过去20年中成就的经济大国地位而深感着迷。这的确是一个迅速崛起成为大国的惊人奇迹。 “强大”(greatness)是个可以被笼统使用的概念,它涵盖一个国家的很多特征。“强大”可能是一个现实,也可能只是一种认知。在国内外,“强大”可能只是空头衔,对于实际国力而言是言过其实的。这种情形几乎适用于所有帝国:罗马、英国、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经济上的强大是现今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之一:也就是说你是否在二十国、五国等“国”(G)集团里。但是,经济上强大通常(但并不总是)与军事上强大并存,罗马帝国、苏联和美国都是如此。不靠军事力量而实现经济强大是有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就是如此———但这是由非常特殊 *〔英〕珍妮特·哈特利(Janet Hartley):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为珍妮特·哈特利教授2011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稿,经作者授权在本刊发表,小标题为译校者所加。 851

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1825) 的环境决定的。 历史上,军事力量———较小程度上是海军力量———决定过大国的地位,这不取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强大经济基础或现代国家结构。从18世纪晚期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沙俄帝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俄国的大国地位是由军事胜利缔造的,并未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以西欧的标准来衡量,俄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都“退步”了。 我们所要探究的是:第一,什么使俄国强大;第二,这个大国的局限性;第三,维系这个军事强国的“代价”。需要指出,俄国尽管很落后,但它凭借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大国,而且对军事行动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然而这些压力使俄国几乎无法承受这个程度的军事活动。从长远来看,这迫使俄国不得不质疑它传统社会结构的可持续性。 一、俄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从1762—1825年间,沙俄帝国到达了军事力量的顶峰。它成功打败了许多敌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军事胜利使俄国得到了北部、南部和西部的土地。到1815年,沙俄帝国的扩张已经深入欧洲地区。那时,俄国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军队,其他国家惧怕它,认为它是个军事强国和潜在威胁。1814年12月,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带领凯旋的俄国军队得意洋洋地走过巴黎爱丽舍宫,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示威,旨在炫耀俄国新确立的军事和外交力量。俄国军队之前从未西征到如此遥远的地方———之后再也没有到过。维也纳会议巩固了俄国这个新兴强国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拿破仑战败之后的欧洲的领土和政治秩序。 在那个时代,军事力量和军事胜利使俄国扩充了重要的领土,这促进了俄国大国地位的形成。叶卡捷琳娜(1762—1796)执政时期,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帝国(1768—1774,1787—1792),瓜分了波兰—立陶宛(俄国打败土耳其直接造成了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波兰人叛乱失败导致了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波兰),俄国由此得到了南部和西部的广阔领土。在南方,俄国拥有了黑海北岸的全部土地;克里米亚半岛被征服并于1783年被纳入版图。在西边,波兰—立陶宛于1795年从地图上消失,这意味着俄国已向西延伸至欧洲的心脏,与奥地利和普鲁士接壤。1801年,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1801—1825),俄国成功吞并格鲁吉亚,并在南高加索建立统治。作为拿破仑战争的一个小插曲,1811年,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剩余的土地(俄国已在1721年和1747年占领了芬兰南部),并于1812年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比萨拉比亚(现在的摩尔多瓦)。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是,维也纳会议认可了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收益:波兰王国与俄国合并,俄国沙皇兼任波兰皇帝。 951

《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征服

《俄罗斯史》之十二:哥萨克的史诗远征——沙俄在东方的 征服 1240年的《蒙古秘史》第一次出现“哥萨克”这个名称,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Казаки,也就是“哥萨克人”来称 呼这个逐渐兴盛的族群,这一词语来自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的人。13世纪蒙古人沿着成吉思汗的征服足迹,成为欧亚大陆的王者,把占据的广阔疆土,分为四大汗国。因为不甘屈服于金帐汗国的统治,越来越多的斯拉夫人开始逃亡,踏上了从顿河到第聂伯河再到伏尔加河的土地。在鞑靼帝国已经丧失当年锐气的14世纪,俄罗斯公国和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封建农奴制大行其道,许多农民不堪压迫,其中最有反抗精神的人们纷纷逃亡来到了这一地域。金帐汗国的崩溃,让这片广袤的草原,成为了反叛者们的留驻之地。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南俄草原上,逃亡者们除了自由一无所有,逐渐聚集成群,受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养成了一种骁勇善战、酷爱冒险的有独特文化。哥萨克的组织形式是军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体,他们建筑一种特殊的营地叫“塞契”,由土围子、堑壕、原木围墙和带有射击孔的 塔楼组成,营地定期举行全体成员大会,其中以乌克兰的札波罗什哥萨克最为有名。他们聚居于第聂伯河中游的激流险滩段(札波罗什即激流之意),形成著名的“札波罗什营”。这是

一种独立的军事自治流动组织,大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生,一部分人从事渔猎与养蜂,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长的人务农。但从17世纪起,哥萨克在草原占地从事农业生产已逐渐常 规化,以自治的村社组织来耕种“什一税田地”,即1/10用于军事哥萨克的粮饷,组成自备武装的轻骑兵(以顿河马、弯刀和长矛为主要装备),到自己地盘以外地方抢劫,尤其是在河滩地段抢劫船队,是他们的保留节目。到了冬季商队减少就会到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等沿岸城市出售猎物或做短工。他们也常常袭击黑海沿岸的鞑靼人和土耳其人。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对外“自由”,对内“民主”,部落的各级头领通过选举产生而不能世袭,对下负责而不受上面任命,并由这些人组成最高军事会议,战时统领军队,平时行使行政管理。这种军事化部落内部讲究严格的集体一致,与尊重个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前近代传统,它与俄国本土和周边国家盛行的农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触。自由的生活必须用刀枪来守护,以铁和血来捍卫。面对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劫掠,哥萨克的战斗天分被不断挖掘,逐渐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最先是波兰人开始利用哥萨克武装人员,他们用登记造册的方式来实行掌控,未经登记的人被认为是非法的。后来俄国统治者也效法“册封哥萨克”,赐予哥萨克上层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认其自治权力和藩属地位,基本上不干涉哥萨克的内部管理,有时出于统治策

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考点: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沙俄:1546~1917年,指的是1917年3月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至1922 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底苏联解体。 易错微析 俄国废除农奴制就是沙皇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 例题1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俄国苏维埃政府诞生的事件是()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答案C。 例题2“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历史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A.美国 B.前苏联 C.法国 D.英国 答案:B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正

处于一战时期;1922年成立苏联,并在最初的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战中苏联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B。 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化解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B.解放农民,帮助农民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俄国近代化 2.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临时政府 C.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 A.1917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沙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沙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沙皇的绝对权威及其确立: 1.基辅罗斯——韦切(地方,围火而坐,长老会的机制),领主杜马(诸侯制,大地主集体商议国家大事) 2.(开始有集权)金帐汗-封诰制度:权力自上而下产生的逻辑,委任和权力的分封,没有那么严厉,分封只是一种象征,地方还是各自为政,所以还是明显的地方分权。 3.伊凡四世:莫斯科公国 缙绅会议(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地主的议事大会,看似符合民主逻辑,变相的对沙皇的崇拜,你想要成为有财富的人,想成为有声望的人,就需要为沙皇效忠)并没有台广大的范围, 特辖制(特辖军团) 早期的俄国的历史有很强的分权的特点,没有绝对的政治权威。松散的权力模式到垄断的政治治理模式转变,是特定的统治者为了特殊的目的,把权力更加集中了。 4.彼得一世强化君主集权: (1)沙皇管理国家权力的绝对化,改造,有更加符合近代欧洲政治的体制,分工明确,近臣组成,但是没有实权。 近臣办公厅(内阁)有实权,削弱贵族杜马 1711年,设参政院(枢密院,最高行政机关),沙皇控制,成员由沙皇任命1722年,设立总检察官,行政管理机构的总监督人,只对沙皇负责,总督察。参政院下设9个(12个)委员会,二级监督机构任命将军作为官员(2)行政管理机构官僚化:分级别,社会流动性(没有绝对的封建制度)(3)地方权力集中化撤总督,设省,省一级设参议会,以利监督。省相当于军区,后撤销省,直接改成军区。 (4)国家生活的军事化,认为军队是最完善的社会结构,广泛运用军事条例,把俄国的军队安置到社会中间,没有单独的军营,打散建制,让军队参与国家的管理。官员都是穿军装的 (5)对教会的控制:从思想观念上改造教会,用世俗王权的要求改变教会,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行政化 (6)牢固的村社制度人和地的捆绑 二、俄国的解放运动: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十月革命 十二月党人起义参加者多数是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参与过拿破仑战争 原因: 1.当时俄社会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接受新思想和观念的人 2.受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一方面,因战争初期俄国的惨败而产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变成对沙皇政府的不满和变革的愿望,另一方面远征到西欧的俄青年军官亲眼目睹了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竞相,更加清楚认识到俄国的腐败和落后 3.俄国贵族的特殊处境也使他们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批叛逆者。虽然有特权,但是与农奴相差并不大随时可以被削 评价:职业革命家的革命,没有发动群众;第一次政治革命;一小撮革命,超前的革命目标,新鲜

契诃夫解读沙俄时代的百姓生活

契诃夫解读沙俄时代的百姓生活 【本文纲要】 1.本文写作动因 2.契诃夫作品特点 3.契诃夫笔下沙俄人民的生活 4.我的感想 俄罗斯是一个让人思考的国家。我对它最感兴趣的就是沙俄时代的百姓生活,就像童年时候对我国古代社会感兴趣一样。那个时候每次打开电视就抢着看古装剧,什么唐宋元明清朝的那些事,大都是从电视里学来的。沙皇时代和我国古代相似,好多事跟现代不一样,人对一些陌生的东西总是怀有好奇心的。我对沙皇时代感兴趣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时候学过几篇契诃夫关于沙皇时代下层百姓生活的文章,后来又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觉得那个时代的人民可悲,可叹,还有点可笑。这更勾起了我对他们了解的欲望。要想看清那个时代的百姓生活,我觉得契诃夫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 看契诃夫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契诃夫笔下,他所描写的社会事件,社会人物,大多集中在社会的下层。作品中的讽刺时时刻刻体现着对社会下层民众的关心。我们称这种下层人民叫做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而契诃夫善于刻画最普通的“小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生活片段的发掘,表达对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同时以“小人物”的命运揭露当时俄国社会急需改革的诸多社会弊病。【1】 我们看《苦恼》这篇文章,他描写了一位马车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了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第一次是个军人,第二次是三个年轻人,第三次是一个看门人,第四次是一个和他一样拉车的车夫,万般无奈之下,在风雪之夜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以朴实的文字深化了姚纳的悲苦:“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那苦恼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似地。”作者把四类不同的人与一匹马形成对比。人马对话,看似荒诞可笑,实则具有强烈的艺术真实性。【2】那么就这里而言,其实就给我们一个暗示,我们要想言语,但是没有言语的方向和出路,最终能够倾听我们的不是当时人,而只能是一个动物。这就体现了社会的冷漠。契诃夫小说的最主要特征是其荒诞性。作品中的荒诞意识不仅反映了契诃夫反传统的精神特质,而且也表现出他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人类终极义的关注,【3】这种关注也体现了了解基层人民需要被倾听和被言语的境况.。 契诃夫笔下不乏幽默和讽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子”是一个新奇,独到的意象,它集中外化于别里科夫的形象,成为扼杀一切,禁锢一切的专制的象征。此“套子”即使在主人公死后仍猖獗横行,从而使它又具有了全人类的更一层的象征内涵。这种新与旧的斗争不仅是俄国社会的状况,人类历史总是在交替时期存在这种对立,作者赋予“套子”更高,更广,更深的内涵,以此象征,概括人类社会进程中的羁绊与阻力。【4】但是这种情形下我们看不出来社会哪里有不安,一切都是装在套子里面的,人们无法预知,可是一切又是被束缚的,人们

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更新) 图片: 文/胡其道 舰船知识2006.03/04 俄罗斯海军的起源可上溯到6、7世纪的东斯拉夫人,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中,他们的舰船曾远征黑海并进入地中海。1699年,"俄罗斯海军之父"-彼得大帝建立亚速海舰队。以后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为战胜瑞典做出重大贡献。从此,俄罗斯一跃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之一。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女皇继承彼得大帝的伟业,大力发展海军,到1796年,俄国海军已拥有250艘舰船,此后在俄土战争和对拿破仑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俄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但专制的农奴制和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俄国海军的近代化进程。在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中,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率领黑海舰队使用爆破弹在锡诺普海战中消灭了土耳其的木质帆船舰队。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风帆舰队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帝俄海军最后一次获胜的海战。但随后在土、英、法联军攻击下,俄军战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1856年3月18日缔结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黑海舰队。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俄国海军才重建黑海舰队。 ◆摇篮时代的蒸汽装甲舰

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经济得到发展。1855年即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任命皇弟康斯坦丁大公就任海军总监,开始建设近代化海军,俄国的风帆舰队逐步被汽船舰队取代。由于巴黎和约的限制,起初俄国增强海军的方向只能在波罗的海。具体以崛起的德国为对手,建造沿岸防御海防舰。此时美国南北战争中"莫尼多尔"号和"弗吉尼亚"号装甲舰间的战斗特别引起俄国海军的关注。俄国海军开始建造的多为低干舷的小型浅水炮舰,再逐渐向大型炮塔舰发展。 俄罗斯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装甲舰是由乔治.麦克罗设计、由英国泰晤士铁工厂建造的"佩尔维茨"号海防舰,这是一艘三桅机帆并用的、具备铁制船体的舷侧炮门舰。它在1864年完工,比英、法装甲舰晚4年左右。另两艘姐妹舰"奈特隆.麦雅"号和"克莱姆尔"号在俄国本国建造。其中波罗的海造船厂1866年建成的4000吨的"克莱姆尔"号具有很强的法国风格,船体有长大的冲角和较强的舷缘内倾。 舷侧炮门舰在海战时只能用单舷的炮指向目标,射界也受限制,于是从1870年代起,俄国造船家A.B.斯捷潘诺夫、C.K.杰维茨基和A.B.波波夫开始设计类似"莫尼多尔"号的小型炮塔舰。在建造一级小型浅水炮舰和4级小型岸防炮舰后,1869年卡列尔尼岛工厂开工建造的A.A.波波夫中将主持设计的"彼得大帝"号一跃而为万吨以上的远洋炮塔舰。"彼得大帝"号于1876年完工加入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俄国海军的第一艘装甲战舰。其设计布局类似英国"蹂躏"号(1873年完工),两座305毫米双联前装炮塔装在桌台状的中央船楼前后中线上。铁制船体水线装甲带为厚559毫米的木材,两面镶厚178毫米的锻造装甲板。动力为机车型的烧煤锅炉,蒸汽机功率8250马力,两轴推进,航速14节。由于干舷太低,仅2.4米,所以抗浪性很差。"彼得大帝"号是俄国第一艘没有风帆设备的大型装甲舰,完工时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舰,由于没有继续建造同类战舰,在此后15年中它也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最强大的军舰。它在1907年改为炮术训练舰,1917年革命后易名"共和国"号,于1922年拆毁。 在这个时期,黑海出现独特设计的浅水炮船。按A.A.波波夫中将的观点,作为重炮平台,圆形船体最平稳。于是由彼得堡工厂制造部件,在尼古拉耶夫工厂组装的"诺夫格罗德"号于1874年完工。它的船体为直径30.9米的圆盘,正中有一个双联280毫米火炮的炮台。其往复蒸汽机功率3000马力,由6个螺旋桨推进,航速6.7节。但"诺夫格罗德"号在第伯河试航时,圆形的船体在河流中旋转,根本无法操纵。于是在1877年完成其扩大改良型"波波夫海军上将"号后,俄国海军停止同型舰的建造(原打算建造1

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划

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划(142) 帝国直辖省(70) 亚速省|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阿尔汉格尔洛哥罗德省|阿斯特拉罕省|别尔哥罗德省|白俄罗斯省|比萨拉比亚省|布拉茨拉夫省|维尔纽斯省|维捷布斯克省|弗拉基米尔省|沃兹涅先斯克省|沃洛格达省|沃罗涅日省|维亚特卡省|格罗德诺省|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英格里亚省|高加索省|喀山省|卡卢加省|科夫诺省|科雷万省|科斯特罗马省|库尔兰省|库尔斯克省|立陶宛省|利沃尼亚省|小俄罗斯省|明斯克省|莫吉廖夫省|莫斯科省|尼古拉耶夫省|下诺夫哥罗德省|诺夫哥罗德-北方省|诺夫哥罗德省|新俄罗斯省|奥洛涅茨省|奥伦堡省|奥廖尔省|奔萨省|彼尔姆省|彼得格勒省|波洛茨克省|普斯科夫省|日瓦尔省|里加省|梁赞省|萨马拉省|圣彼得堡省|萨拉托夫省|西伯利亚省|辛比尔斯克省|自由乌克兰省|斯洛尼姆省|斯摩棱斯克省|斯塔夫罗波尔省|塔夫里切斯基省|坦波夫省|特维尔省|托博尔斯克省|托木斯克省|图拉省|乌法省|芬兰省|哈尔科夫省|赫尔松省|切尔尼戈夫省|爱沙尼亚省|雅罗斯拉夫尔省 帝国直辖州(5) 顿河州|卡尔斯州|关东州|图尔盖州|乌拉尔斯克州 基辅总督区辖省(6) 基辅省|海乌姆省|波多利亚省|波尔塔瓦省|沃利尼亚省|伊贾斯拉夫省 草原总督区辖州(2) 阿克莫林斯克州|塞米巴拉金斯克州 土耳其斯坦总督区辖州(5) 外里海州|撒马尔罕州|七河州|锡尔河州|费尔干纳州 高加索总督区辖省/州(17) 巴库省|巴统州|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省|格鲁吉亚省|达吉斯坦州|杰尔宾特省|伊丽莎白波尔省|里海州|卡尔斯州|库班州|库塔伊西省|捷列克州|第比利斯省|黑海省|沙马基省|埃里温省|亚美尼亚州 伊尔库茨克总督区辖省/州 (4) 叶尼塞省|伊尔库茨克省|外贝加尔州|雅库茨克州 滨海总督区辖州(4) 阿穆尔州|堪察加州|滨海州|萨哈林州 芬兰大公国辖省(8) 图尔库-波里省|瓦萨省|维堡省|库奥皮奥省|新地省|圣米凯利省|海梅省|奥卢省 波兰王国辖省(13) 奥克斯图省|华沙省|卡利什省|凯尔采省|克拉科夫省|沃姆札省|卢布林省|马佐夫舍省|彼得库夫省|普沃茨克省|拉多姆省|谢德尔采省|苏瓦乌基省 帝国直辖的区(3) 扎卡塔雷区|泽拉夫尚军区|苏呼米区 帝国其他领地(5) 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唐努乌梁海|俄属美洲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 巫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 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 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 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 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 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 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 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 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 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 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 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 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 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 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 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 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 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 1613 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 年1? 3 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国家杜马中的主要党派

20世纪初俄国国家杜马中的主要党派 姜 喆 摘 要:20世纪初俄国国家杜马的建立为各党派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它有利于俄国政党的发展和成熟,也有利于俄国政党 体制的形成。但杜马内党派林立,政见各异,参加杜马的党派目的也各不相同,这不仅使党派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同时也使杜马内部的形势更加复杂,这也是影响杜马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关键词:20世纪初;俄国;国家杜马;党派中图分类号:D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2)02-0006-02 20世纪初的俄国国家杜马是其历史上第一个享有立法权的国家代表机关,它的出现促进了党派的形成,同时也为党派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分析杜马中的主要党派不仅是正确评价国家杜马活动和作用的需要,也是研究俄国早期政党特点和运作的需要。 一、立宪民主党 立宪民主党是在1903年成立的“地方自治局立宪派人士联盟”和1904年成立的“解放同盟”这两个自由派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5年10月,立宪民主党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章和党纲。1906年1月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立宪民主党彻底形成。该党反对暴力革命,力图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俄国的社会变革,极力将革命纳入和平合法的轨道。 立宪民主党一直是杜马中的重要党派。在第一届杜马中它是第一大党,获得了164个席位,占代表总数的1/3。第二届杜马中其代表人数由原来的1/3降至1/5,地位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是人数较多的大党。修改选举法后,立宪民主党人数继续减少,在第三届、第四届国家杜马中分别占12.2%和13.3%,虽然此时的立宪民主党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地位,但它仍然是后两届杜马中右派-十月党人和十月党人-立宪民主党钟摆式力量构成的一极,在杜马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立宪民主党代表在历届国家杜马中,从年龄上看都是30-50岁的年富力强的有生力量占大多数,51-60岁年龄段的代表比例到第四届增加到24.1%,总体上平均年龄提高了;从教育程度来看,在第一届杜马中全党代表的64.6%受过高等教育,到第三届、第四届国家杜马该比例分别达到70.4%和74.1%,因此,立宪民主党代表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教育专业来看,从事人文科学的代表在历届国家杜马中都占优势,并且法学专业的比例较大;从职业类别来看,立宪民主党杜马代表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其中各类机关的官员、职员、律师和私人代理的人数较多;从宗教信仰来看,杜马中的立宪民主党代表70%以上信仰东正教,而且这一数字在历届杜马中呈现出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杜马中的立宪民主党代表大多是俄国知识分子精英,受教育程度较高,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在俄国的政治活动中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立宪民主党大部分杜马代表都从事人文科学,这一特点对该党产生了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善于与听众沟通,善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却也因为坚持在专业方面使用抽象的方式导致了空想和不切实际。而且立宪民主党全体构成中农民阶层的比例很少也是该党与俄国日常实际生活相脱离的原因之一。 二、十月党 十月党全称“10月17日同盟”,简称十月党,于1905年11月在莫斯科地方自治机关城市代表大会期间成立。作为政党它实际上采取的是介于立宪民主党和极右派之间的中间立场,是自由派中的右翼。十月党人反对无限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但在立宪程度上,在对政府的态度上,在农业问题上,十月党人与立宪民主党人都存在分歧。十月党人坚持《10月17日宣言》之原则,“‘协助进行改革的政府完整地、全面地恢复俄国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但它所要恢复的不是俄国的绝对专制制度,而是要恢复君主和缙绅会议共同执政”。 在第一届、第二届杜马中十月党人并不占多数,但修改选举法后,十月党人在杜马中的人数达到第三届杜马中的156人、占 35.1%和第四届杜马中的98人、占22.1%,十月党成为后两届杜马中钟摆式政治力量的钟摆,它的立场在杜马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十月党的代表是在杜马成员中平均年龄最“成熟的”,在第三届杜马中超过50岁的代表占该党总数的34.6%,第四届杜马中达到39.0%;从教育程度来看,第三届杜马中47.1%的十月党人杜马代表接受的是高等教育,第四届杜马中,这一比例扩大到61%,因此,这一党派的受教育水平也很高;从职业类别来看,第三届杜马的该党杜马代表中,各层次的职员占41.3%、地主占23.2%、农民占11.5%,而到了第四届国家杜马,十月党人杜马成员中各层职员的比例仍有所上升,达到45.5%,22.2%是大地 产主、10.1%是农民,这说明在十月党杜马代表中包括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因此,十月党人杜马代表同立宪民主党的代表很相似,他们同样受教育程度很高,同样年富力强。他们熟悉国家领域的各种活动,能够分析地对待发生的事件,在杜马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和工作潜力。同时从十月党人的代表构成中可以看到,该党集中了大部分的管理者、工商界的代表和地主,这种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政党目的和任务的“实际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10月17日同盟”是“贵族的党”,该党既“拥护君主制, 姜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吉林长春130033)。 Feb.2012Vol.29No.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2012年2月第29卷第2期6

大国崛起 沙俄

沙皇俄国的崛起 第一,要善于把握机遇。纪录片中几个大国的崛起,都是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机遇,在哲学上叫做偶然性。所谓机遇特别是战略性的机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错失良机,耽误的就可能是成百上千年。中国从明代中期开始逐步被这些“大国”所超越,不能不说与错失机遇无关。 第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面有它的外环境,另一方面有它的内环境。外环境,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唐代,与国外打交道时有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但明朝中期以降,尤其是清代中期后,越来越自我封闭,没有利用好外环境。内环境,就是国家制度的创新,国民政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国民的爱国情怀等等。中国从明清以降,制度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那些“大国”,所以尽管国民有爱国情怀不减,却越来越落后了。内外因都没利用好,这是错失机遇的原因之所在。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从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发展举步维艰,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科学技术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创新。 第四,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一个国家的兴起也好,衰落也罢,总不会是一夜之间的事,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在期待发展时,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把份内事做好;同时要对可能犯的错误存有介心,防微杜渐。 第五,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有起有伏的,一个国家超越另一个国家是普遍的事情。所以既要对国家的发展抱有信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有所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以俄国为例,你看过的,自己加吧。我只能提示一下,按照上述的五点,各加几句。一,俄国抓住了机遇,彼得与康熙同时期,但他进行了政治上的大动作,而康熙没能促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 二,俄国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 三,从彼得到列宁斯大林,俄国和苏联大大发展了生产力 四彼得有点操之过急,只顾学西方,对本国文化动作太操切 五从俄国到苏联,经历了颇多坎坷。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世界历史》(下册)1、2两课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分别提到了“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四个不同的名称。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 俄国,即俄罗斯封建国家。俄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8至9世纪,许多东斯拉夫人的部落联盟已发展为公国。9世纪末,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几个小公国以基辅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国,史称基辅罗斯。12世纪,基辅罗斯解体,分裂成10多个彼此混战的独立小国。13世纪,基辅罗斯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后来又逐渐被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所取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之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封建国家。 “沙俄”这一名称是针对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前的沙皇专制统治而言。是“沙皇俄国”的简称。1472年,伊凡三世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但一直不敢对外公开。1547年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这一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经过几个世纪的强取豪夺,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欧亚的殖民大帝国。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沙皇统治至此结束。 “苏俄”是指1917年3月“二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其中,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巩固新生政权;经历了3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22年底。当时只有四个加盟共和国,即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1936年撤销,改组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由于忽视了思想阵地建设,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积极推行所谓的“新思维政策”,从而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92年苏联不复存在,变成了“独联体”。

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成就介绍

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成就介绍 彼得一世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成就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成就介绍俄国诗人普希金曾经高度评价彼得一世的功绩,说俄国在彼得一世的改革下“俄罗斯腾空而起”,众所周知,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将落后的俄国治理成了非常强大的大帝国,被后世尊称为“彼得大帝”。那么彼得一世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彼得一世通过对军事军队的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成为了当时欧洲强大的军事帝国,而且还击败了当时的军事强国瑞典。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俄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这些成就和彼得一世是紧密相关的。 其次,彼得一世的另一大成就就是改革了国内的政治,削弱了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第三,彼得一世大力发展国家工商业,鼓励进出口贸易,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从而使得俄国朝着近代化国家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之后,俄国的工商业飞速发展,各种工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第四,彼得一世通过对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为俄国建立起来了许多近代化的学校,为俄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第五,彼得一世的成就还有就是为俄国建起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 总之,彼得一世的成就就是对国家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了俄国的全面发展,一改过去落后贫穷的面貌,而且为俄国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俄国在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个国家,俄国对内对外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于是彼得一世改革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了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军事帝国,那么彼得一世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呢? 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在尼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俄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就在此时伟大的彼得大帝上台之后,便开始着手国内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国家军事军队,加强国防建设,全力夺取出海口。第二,改革健全国家的行政机构。第三,对宗教进行改革,削弱教会势力,加强皇权。地四,改革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第五,兴办工业,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第六,鼓励发展商业和贸易,提高商人在国内的地位。

俄罗斯帝国苏联扩张

俄罗斯帝国苏联扩张 俄罗斯 -- 苏联的扩张大概可以算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陆地扩张~从一个臣服于蒙古的城邦小国经过几百年就成为一个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的超级大国。 既使是在 苏联解体以后~ 俄罗斯仍然保留了主要成果~ 而且与独联体国家有着文化、 经济、 民族、军事方面的广泛联系。 可能人们有这样的看法~即俄罗斯的扩张有雄厚的资源,国土、人口、矿产、科技,基础。实际上~俄罗斯在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什么优势。 俄罗斯摆脱蒙古统治开始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舞台时~国土面积与人口都很有限~ 乌克兰、 白俄罗斯还没有合并进来~ 就连俄罗斯北方重镇诺 夫哥罗德也处于独立状态。俄所处的环境非常险恶~长时间处于强邻的包 1 围中。

东边~喀山汗国还很强~还能够进攻劫掠俄的东部地区。南边~主要是土耳其~ 当时的土耳其虽然不是最强盛的时期~但在国土、人口、军力、资源方面都超出 俄很多~ 着实是个庞然大物, 还有剽悍的克里木汗国以及草原上那些桀骜不驯的 骑手们。 西边~ 波兰有实力有野心也有行动吞并俄罗斯~ 波兰和土耳其不时结成 同盟~俄要想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并入版图~首先得过波、土两国的关。西北~ 瑞典在那个时期是北欧的主人~ 也是欧洲一大霸~ 不可一世。 这些个强邻特别是 波、土、瑞都有能力灭了俄罗斯。 俄所处的环境并不好~没有多少扩张余地~从西、南、东边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打击~ 在与任何一个方向的敌人角力时~ 都有可能遭到其他方向强敌的进 犯。北边没有敌人~但俄本来已经身处北方~再往北就进入极地了~极地能支撑

多少人口呢。 2 俄首先是吞并东边的喀山汗国~解除了东面的威胁~ 也由此进入西伯利亚~ 虽然俄罗斯人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不断在西伯利亚开疆拓土~但西伯利亚的价值是 二十世纪才逐渐体现出来~ 很长的时间里~ 西伯利亚主要是提供毛皮产品。对于 俄在西边和南边的防卫和进攻没有多大帮助~ 由于西伯利亚寒冷荒凉~ 打了败仗 也不可能到这里来 “ 偏安 ” 。 接下来是对西边和南边~ 与波兰和土耳其进行了长期的角逐~终于得以将 乌克兰、 3 白俄罗斯并入版图~ 彼得一世时~ 俄罗斯战胜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

历史趣闻沙皇俄国——世界史沙俄地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沙皇俄国——世界史沙俄地图 导语:俄罗斯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根据1113年基辅别彻克修道院僧侣们编制的《往事纪年》中所说,大约西元9世纪左右,生活在第聂伯河流域上非常原 俄罗斯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根据1113年基辅别彻克修道院僧侣们编制的《往事纪年》中所说,大约西元9世纪左右,生活在第聂伯河流域上非常原始的斯拉夫人的原始部落在欧洲与亚洲的民族冲突和迁徙潮流中,逐步分裂成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三个部族,其中,东斯拉夫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祖先;西斯拉夫人就是现在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南斯拉夫人就是现在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马其顿人的祖先。八世纪的时候,东斯拉夫人中的一支部落在现今的乌克兰基辅一带建立了个叫做“基辅罗斯”的小国家,这个小国家,就是现今东欧地区所有国家的最早文明源头。西元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左右,基督教传入该基辅罗斯地区,形成了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不同信仰,波兰地区的西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基辅罗斯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这样的不同宗教信仰不仅仅为后来的不同国家形态铸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也为后来的东欧各国的战争和民族冲突奠基了历史原因。 西元13世纪,蒙古帝国征服了东欧地区的各个小王国,并建立了广大无比的金帐汗国。非常遗憾,尽管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意识到统治这些地区需要成熟的文化力量,他并真诚和盛情地邀请了当时中国的道教进入这些地区帮助他建立统一和长久的国家文明文化形态,但是,成吉思汗的要求却遭到了一向遵循“本分”文化原则的中国道教人员的拒绝,否则,今日的东欧的历史就将被改写,至少,这些地区会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