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影片赏析

心理影片赏析

名:李晨

学号:0916301050

专业班级:09电气二班

周四下

【摘要】:《购物狂》是一部围绕心理主题展开的都市情景电影,很多人喜欢

看这部略有些无厘头的电影,是因为内心也有类似的购物、选择乃至暴饮暴食的神经官能症问题,而心理学的神秘和魔幻般解读人心的能力,也是吸引很多人探密的一大因素。

导演诺兰说《盗梦空间》是部心理剧,他想表现的是“层层穿透某个人的心理。”在《盗梦空间》如进阶般的层层梦境中,始终贯穿着主角柯布(Cobb)和梅尔(Mal,柯布前妻)的冲突。透过心理学家的眼睛,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爱到深处产生的悲剧吗?

关键字:心理学购物狂回避痛苦盗梦空间爱情

一.天生购物狂

20多年前,一个充斥着各样名牌的百货公司内,发现一个三个月大的弃婴。这个弃婴叫方芳芳(张柏芝),长大后竟是一个购物狂,无法控制的购物欲,令芳芳经济陷于困境,更因此病而连番失业。芳芳痛定思痛,决定去看精神科医生。李简仁(刘青云)是城中专医购物狂的精神科医生,却又是个患有选择恐惧症的病人。在为芳芳看病时刚巧简仁的护士周佳生(邵美琪)早产,在芳芳的协助下,顺利产子。简仁治疗芳芳的病,解决芳芳失业的问题,芳芳则为简仁解决了在购物选择上的问题,两人互补不足,越来越合拍。

《购物狂》是一部围绕心理主题展开的都市情景电影,很多人喜欢看这部略有些无厘头的电影,是因为内心也有类似的购物、选择乃至暴饮暴食的神经官能症问题,而心理学的神秘和魔幻般解读人心的能力,也是吸引很多人探密的一大因素。

剧情回放

芳芳是一个购物狂,无法控制的购物欲,令芳芳经济陷于困境,更因此而连番失业。李简仁是城中专医购物狂的精神科医生,却又是个患有选择恐惧症的病人。芳芳遇上一个购物时喜欢人争我也争,争到又后悔的何穷富,芳芳认定穷富有同样购物狂症状。与此同时穷富和简仁不约而同约会芳芳,芳芳如在梦中,心神飞往约会的衣着,并不在意同时答应了两个约会。芳芳为约会买鞋,看中两双鞋子,一时间不能下决定,偶遇一个殿堂级的购物狂陆小凤,小凤用“房树人”心理测验帮芳芳抉择,芳芳得悉小凤原来是心理医生。芳芳

意识上较喜欢简仁,小凤却把简仁的前度女友丁叮当带回来,叮当见简仁有新女友,大受刺激想跳楼,原来叮当自跟简仁分手后,患上失恋创伤后遗症,变得极度自卑,成了卑贱俗的购物狂。简仁的选择恐惧症同样发生在感情事上,芳芳为了大局,主动选择了穷富。简仁为芳芳出头,简仁似明白自己更爱芳芳,当场求婚,另一方面,穷富不甘芳芳被抢,也向芳芳向婚,叮当见简仁向芳芳求婚,伤心地向简仁求婚,穷富不甘后人又向叮当求婚,结果四人弄出了四个婚礼。小凤以人类发展的心理学,利用四人的性格缺点,同时进行四个婚礼,让他们的性格来决定他们的命运,简仁、芳芳、穷富、叮当在四个婚礼的过程中,终认知到自己性格上的缺点,还知道了自己心底内的最爱。

精神分析解读

1.房树人能读懂人心吗房树人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投射测验,用来研究一个人的潜意识,从画中的房子、人物、窗户等安排可以看出当事人潜在的心理冲突以及自己也没有感觉到的情绪。类似的投射测验还有罗夏墨迹测验,通过一张形象不完整的图,让当事人描述自己的想象来分析出其内心的潜意识,以及沙盘游戏,其方法和房树人测验差不多,主要元素也包括房子、人物、动物等。一般人喜欢这类游戏是觉得它好玩,可以探索内心世界,发现自己也不了解的另一面。但如果要体现测验的科学性,帮助当事人正确解读自己潜意识的话,则测验的解释人必须受过专业的培训,可以通过标准图像的对比,来了解一张图大概反馈出来的情绪信息,例如人物之间的距离、窗户的关合反映内心的安全感、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等。

2.女人购物狂男人暴食

狂购物狂是人在面对痛苦时转移注意力、回避痛苦的一种方式。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人际关系的摩擦使人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人际关系是个人很重要的情感支持系统之一,而现代人大部分是在职业场合和别人打交道的,这就决定了白领们大部分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竞争、利害关系,而人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必须有所防范。相形之下,和家人、亲戚朋友相处时人的心理壁垒会降低些,因为血缘、姻缘关系,这种情感联系更多是在无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关系里,人虽然会丧失部分的独立性,但可以感受更多的安全感。而大都市里很多白领都是后来移民人口,以小家庭或单身居多,因此,他们必然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在面对压力和痛苦时,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也开始下降。更容易产生神经症的人,往往是成熟度不够、依赖性较强、以前的生活一直一帆风顺、优越感较强的。而女性性格更为细腻敏感,对痛苦的耐受度相对男性低一些,她们的购物狂等神经症症状也容易变得更严重一些。对作为感情动物的女人来说,情感方面的打击尤其会使心灵遭受伤害,出于逃

避痛苦的本能,她们会像电影中的叮当和方芳一样,很容易在失恋后疯狂购物、吃零食等。 3.选择障碍:有自恋倾向像简仁这类的选择障碍,大多是有自恋人格特质的。这种人把对别人的印象完全等同于自己,所以他们的判断标准只有黑和白两种,和自己一样的是白,不同于自己的是黑色,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灰色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因此,当他们要面对众多的抉择时,就会像简仁选套餐一样,无所适从,也特别容易受伤害。自恋人格的人,很难评价他们是好是坏,有观点认为特别优秀的人多少总有些自恋,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适度的自恋对个人成长很有帮助。4.被选择障碍:预防性自我保

护像叮当这样,总是选别人不要的,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她选择压抑自己的强烈需求,这样即使自己将来被抛弃,她也不会感到太痛苦,因为她会想:反正我当初也没选择最好的。因为没有选择,所以就不会有得失和痛苦,这是种预防性的姿态,往往是在某次受重大心理创伤后产生的过度自我保护,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种迁就的被选择,同样注定了她最终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5.克服购物狂:改变生活方式在遇到创伤后,购物、暴食、酗酒则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它在麻痹人的心灵的同时,也会损伤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方式,最后加剧人的压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恶性循环。

那么,在遇到一下子很难克服的创伤时,该怎么办?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先改变人的行为,随后他的认知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可以用运动来代替购物,当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既定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时,她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向健康的、有节奏的生活作息转变的过程,而生活方式的健康可以帮助她应对眼前的危机,形成良性循环。当然,不管怎样,该面对的矛盾最后还是不能一味逃避下去,否则痛苦只会越来越深,在条件成熟、自己不至于心理崩溃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去直面问题。如果遇到严重的适应性障碍,也可向好友或专业人士求助。

二.盗梦空间

导演诺兰说《盗梦空间》是部心理剧,他想表现的是“层层穿透某个人的心理。”在如进阶般的层层梦境中,始终贯穿着主角柯布(Cobb)和梅尔(Mal,柯布前妻)的冲突。透过心理学家的眼睛,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爱到深处产生的悲剧吗?

理想世界一个没有出口的爱情故事

柯布和梅尔创造了一座只有他们两人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植物动物,充满了混凝土。

解读:人是群居性动物,要么人属于社会,要么人属于自然,而他们创造的世界,既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自然,这个世界里,他们的爱没有出口,也没有入口,只有一个迷宫式自我循环。爱没有了资源,就像空气在一个小房子里,没有对流,氧气最终会耗尽。

明显的是男人想逃了,而女人则想抓住他。一方面,柯布很想拥有自己的世界,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从这个女人的强烈的依赖感中获得一种上帝的全能感,他放一个念头在女人心里,就能让她怀疑一切。他喜欢这种和她融为一体的感觉,但他还有其他部分想要呼吸。

彼此融为一体是非理性的爱

在爱的非理性里,你是我的全部,你我融化成一体,这样情意绵绵的话到处都是,可是没有人会永远成为对方的容器,爱情的最后,两个人都要为自我而战,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牺牲自我。

植入意识柯布与梅尔的控制与反控制

柯布在梅尔脑中“植入意识”,梅尔接受了这个意识,和柯布一起卧轨自杀回到现实。但回来的梅尔认为自己还在梦中,为了回到她的“现实”,梅尔跳楼自杀并设计谋杀柯布。

解读:梅尔接受了“这一切都是梦”的意识后,看似被柯布控制,实际上,她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接受这个想法,是因为男人放进去的想法迎合了她,而非改变了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内射和内化两种,内射就是将别人的东西放到自己内心,但知道是别人的。内化则是完全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消化了。梅尔属于后者,她采取被动攻击,用自己的死亡打造一个爱的金笼子,将对方绑架到她想去的世界里。柯布对梅尔的陀螺(自我意识和边界)作了修改,但柯布感觉自我的图腾却是梅尔的陀螺。看似男人控制了女人,其实女人也控制了男人。

这种爱情并不美好

不要误解,他们的感情不是爱到深处产生的悲剧,相反他们的爱是停留在最浅层面而导致的。如果梅尔坚信现实也只是梦境,她只想到她喜欢的世界去,

那么,爱到最后不是分享,而是吞噬和控制。没有分享和成长的爱,就变成了地狱,最后滋生出来的只有恨。

出轨列车柯布与罪恶感的抗争

在《盗梦空间》里,梅尔(Mal)总是以一个破坏者的姿态出现,她阴鸷、聪明、极尽所能地去破坏柯布的计划并试图杀死柯布。柯布团队给富二代的“植入意识”计划一开始,大街上便凭空出现一列出轨列车,注意,这列火车跟夫妻俩卧轨自杀的那辆列车如出一辙。

解读:一直要杀柯布的梅尔是柯布自己心里的镜像,是他对梅尔恨意的投射,或者说他在给自己一个杀妻的理由———我杀你,是为了自卫。但另外一方面,柯布又对自己的“杀妻”充满罪恶感,屡次放任潜意识中的梅尔破坏自己的计划。

柯布内疚的前提是将自己放在了上帝的位置,剥夺了梅尔的个人责任,将梅尔当成没有辨别能力、没有选择能力的人,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自恋型人格特点,就是用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为自己是可以操控所有局面的。梅尔的自杀挫伤了他的自恋,让他发现自己是有局限的,这让他无法容忍。他宁可抱持先前的无所不能感,哪怕让自己长久地处于“罪人”的状态。所谓罪人就是没有做到他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说他是个玩忽职守的人,而非一个无法应对不可抗力的人,这能维护他的无所不能感,为此他钟爱这种罪恶感。

很多人心里都有梅尔?

很多人在亲密的人逝世或离开后,会以各种方式重现此人的存在。比如逢年过节为亡人在桌上摆副碗筷;言行和环境中若有若无的亡人的影子,乃至性格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受亡人影响……其中最纠结的悼念方式就是自虐,让自己成为一个罪人。他们受苦的所有目的,将过去复制于现在的所有目的,都是试图让自己停滞在过去的时空里,而不用面对现实或将来,用这种方式来挽留逝者或离去者,逃避现实。

【良心出品】电影赏析——闪灵(TheShining)分析

魂之挽歌——《The Shining》 实用艺术心理与艺术信仰 艺术学院 20143810 环艺三班刘鸿展

原作品《闪灵》

本片《The Shining》(闪灵,又名鬼店),拍摄于1978年5月1日 - 1979年4月,由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畅销恐怖小说改编而成。导演库布里克和演员(尤其是杰克·尼科尔森)的完美表现,使得《The Shining》成为了恐怖/惊悚片中的经典,片中很多场景设置都被后来者争相效仿,比如:小丹尼骑着小车出现在旅馆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幕,在孩童时代的“1900”(《海上钢琴师》)身上也有相似的再现;小丹尼灵觉中看见的血潮涌出,淹没一切的画面,在“非正常人研究中心”(《功夫》)中也有类同。 很多时候,提到恐怖片,就几乎与鬼(僵尸)片划上了等号,而在《The Shining》中,没有鬼怪等超自然生命体,却以一种震慑人内心的力量带给了观者深深的恐惧。这样的恐惧日久弥新,本身就存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 红朗姆,Overlook Hotel,黑白照片,237,风雪中的迷宫……这一连串的名词在为逝者哀悼。作家Jack,黑人厨师,原看守人一家四口,不计其数的印第安人I,他们诠释了一个词——毁灭。最后,突兀挂在大厅的帘子终于被掀起,一张关于舞会的黑白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照片逐渐缩放,最后定格在Jack的纯净笑脸上,那一份记忆谱写了一首——魂之挽歌。 杰克·托伦斯是一名作家,为了摆脱工作上的失意,他决定接管Overlook Hotel。那是一间座落偏僻,处处露着阴森之气的奢华旅店,据说它的前一任管理者曾莫名地丧失了理智,并杀害了他的全家。但是杰克仍携妻子温蒂与儿子小丹尼一起搬进了这家旅店。他们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影概述 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艺术的起源 三、电影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 一、起始阶段 二、发展时期(1922—1926) 三、危机时期(1927—1931) 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 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 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 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 一、发明之初的分歧 二、电影语言的确立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 五、好莱坞类型电影 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 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 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动画影片赏析 实训题

实训题 一、《功夫熊猫》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让你的题材一鸣惊人? 2、如何在动画电影中突出动画表演? 3、如何看待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4、如何运用看似简单却独具匠心的方式来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5、如何运用对比实现影片强烈的视觉特征和美学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题 1、作为一部功夫题材的动画电影,举例说明,创作者如何借鉴了中国功夫片的 创作素材? (提示: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尤其迷恋中国功夫;制作这部影片历时5年,制作人员认真翻看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大量港产功夫片;为了把中国功夫的招式放到动画里,幕后人员亲自上阵接受中国功夫的训练。) 2、讨论创作者如何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展现中国文化? 二、《海底总动员》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将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情提炼成一部充满情感的优秀影片? 2、怎样处理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性格对于剧情的推动? 3、如何在电影中塑造众多人物的同时又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 4、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童心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5、如何为自己的电影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6、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动画电影的视觉奇观? 7、怎样运用多种线索交织的叙述方式来制造影片的节奏和悬念? 8、怎样编织动画电影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9、如何运用简单的故事来编制出一部精彩纷呈的影片? 第二部分论述题 1、结合《海底总动员》谈如何有效地发挥配角、群众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提示:整个影片中人物有点有面,控制得相当成熟。在众多人物中有着重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个性,比如鱼缸中几个在面貌狰狞的吉哥领导下的难友、成天喊着“鱼儿不是食物”的鲨鱼布鲁斯、性格乐天豁达的大海龟、人心敏感的鹈鹕尼格等。) 2、讨论创作者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电脑技术上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三、《埃及王子》 第一部分简答题 1、如何运用人物转变历程来塑造人物? 2、怎样将一个重大严肃题材改编成动画影片?

经典心理学电影赏析

《经典心理学电影赏析》结课论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专业:10工商管理一班 姓名:税莲 学号:100105010003 教师:李靖环 时间:2012年一月六日

内心理想境界的情感呓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电影的最后一幕完结时,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解压抑的心绪。脑海里又浮现了1900的那干净,忧郁还夹杂着一些我摸不透的情感双眸,忍不住潸然泪下。是感动亦或是惋惜。钢琴师终于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的演奏了最后一曲,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可是却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逐渐将我带入了主人公1900的心灵深处。整部片子随着麦克斯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麦克斯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当麦克斯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维吉尼亚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从战前离开维吉尼亚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麦克斯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麦克斯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麦克斯这个好友……但是,他终究还是留在了船上,尽管麦克斯流尽了无数眼泪,而他,这个只为钢琴而生的1900,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我脑海里始终记得那些打动我心的场景:麦克斯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杰里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展现出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电影鉴赏

?电影经典鉴赏 ?绪论 ?一、影像:电影的视觉元素 ?二、声音:电影的听觉元素 ?三、蒙太奇:电影的基本语法 ?四、长镜头:强有力的真实叙事手段 如何鉴赏影片? ?镜头 景别镜头 ?景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镜头 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是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镜头焦距进行拍摄的镜头。 ?运动镜头是相对固定镜头而言的;(示例1) ?5种形式:推、拉、摇、移、升降 ?镜头 视点镜头 ?以某种观察者的视点角度来对镜头内容进行区分。 ?主观、客观 ?镜头 主观镜头 ?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客观镜头 ?从“第三者”或“旁观者”(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个旁观者,而是指所有的旁观者)视角出 发来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叙事镜头叫客观镜头。 ?这类镜头拍摄的画面,大都是代表观众的眼睛,它将事物尽量客观的展现给观众,在 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 (示例1.)

长镜头 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长镜头的分类: 1、固定长镜头: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称固定长镜头。 2、运动长镜头: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的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 1.呈现时空的真实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2.呈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用一个长镜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一个过程)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

爱情类电影赏析

爱情类电影赏析 今年爱情类电影上映了不少。譬如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派》、《我想和你好好的》、《分手合约》、《101次求婚》等等。相比于以往的爱情类电影,最近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要么就是给人们追求爱情的期望。 能产生共鸣,追忆青春的电影,近期就有两部典型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两部电影都是票房特别高的,尤其是《那些年》。为什么呢?首先,对于这两部影片,我个人的感受是痛到了心里去。这两部影片都关于校园的爱情,都是在追悼错过的失去的爱情。谁没有校园?谁没有爱情呢?而,我个人认为最红的一部爱情类电影是《初恋这件小事》,原产国,泰国。这部电影,几乎无人不知。它讲述的是关于暗恋到分离到结合的过程。这三部电影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在剧情,同在感受。 能给人们追求爱情的期望的,也有不少。譬如说:《失恋33天》和《101次求婚》。相比于之前的三部,这两部的现实性太小。可是偏偏这两部也是很受热捧。一方面,这两部电影看的很爽,不受压抑。另一方面,这两部电影都给普通人追求崇高爱情的希望。即使,它们都不是很现实,但是,至少,我们是能接受的。 人们总是忙碌于自己的生活中,而无暇反思自己的爱情。而这些电影就是通过剧情,给人们反思、追忆、感受爱情的。电影是浓缩的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心理的和文化的意义。美国电影理论家劳逊指出:“电影是一种无比的社会力量,它给予千百万人以文化生活,并给他们解释生活,这种解释影响到他们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而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总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和探讨爱情,爱情影片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案例,一段段丰富的爱情生活,把爱情中人的种种想法、行为和观念都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给观影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深切触动。 虽然大部分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角色相互爱恋的情节,但爱情电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主角恋爱关系发展的电影。这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这类电影通常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 “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 1、一个主题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 2、一部电影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 3、一次互动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 4、一次作业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 5、一本好书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 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 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 2、参考教材: 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 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 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1—4讲,共4

经典电影赏析资料讲解

经典电影赏析 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 画面 A.镜头元素 (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 来表现 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 拉,相对与推 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 移:横移,纵跟和斜移 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 B、转场: 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

心理影片赏析

《美丽心灵》《飞越疯人院》《亚特兰帝斯之心》《雨人》《本能反应》《蝴蝶效应》《心灵捕手》《异度空间》《沉默的羔羊》《肖声克的救赎》《记忆碎片》《后天》《催眠》《爱德华大夫》《窒息》《七宗罪》《天使艾米莉》 一、课程背景: 电影业每年出品大量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题材的影片。什么是心理影片?心理影片的主题侧重于人的内在世界,它以人性和心理作为其情节的工具和底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演绎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而心理影片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案例,传达着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 心理影片赏析正是带着心理学的问题来看电影,是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心理影片赏析的过程并非只是剖析、揭露和治疗人性中的黑暗病态,更是引导、启发和鼓舞人性丰富、正向的一面,传递并倡导一种真诚、正直、坦率的爱的哲学和生命观。 本课程通过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让学生透过影像窥见、参与、体验、感悟和分享不同人生的片段,从而推动同学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外显于学习、生活的态度及行为,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服务社会。 二、课程目标: 1、宗旨: 期望学生“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在观看演员的表演与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悟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心理变化的纷繁复杂,辅以心理老师的讲解分析与升华,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宣传心理学知识,倡导学生关爱自我,关爱他人的教育目的。使心理影片赏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2、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一个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认识人们日常心理活动、在学习、生活中懂得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的有效载体;有一个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有一个完善健全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 3、课程名称:激荡心灵,阅读自己——心理影片赏析 三、课程内容: 1、选择标准: (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 (2)心理的深层次解析:依照弗洛伊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人格及其意识的复杂性,如何树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发展观。 (3)励志:阐释如何在愈加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上进,用丰满的意志和健硕的志气面向人生。 2、内容范围: 概论:简介普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专题一:青春期性心理发育 1、青春期性心理的含义、表现 2、《初吻1》Boum 1, La——铁栅栏前的青涩朦胧 3、《天使艾米莉》Amelie——简单幸福、守望相助、助人自助 专题二:IQ 1、IQ的发展背景、因素、目的

影片赏析论文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摘要:《钢的琴》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口碑电影,也是青年导演张猛的代表作,获得了第14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新人导演奖和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荣誉。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细腻、 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里,下岗工人陈桂林的生活艰难,面临妻离女散的危机,为了挽救自己生活中的希望——女儿,希望她能留在自己身边,决定用尽全力去满足女儿的音乐梦想,送她一架钢琴。为此,他去借钱、去偷钢琴、去造钢琴也终未能留住女儿。影片通过对小人物辛酸而幽默的生活展示,表达了对那个年代记忆的一种情怀。 这部电影是一部风格化很强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影片的主题是当代电影中不并多见的关于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题材,但导演在题材的影像化处理过程中却做出了背离传统现实主义的大胆尝试。在电影投资越做越大,大片云集的今天,《钢的琴》以四五百万的小成本创作,达到了高质量的艺术效果,为我们的电影创作提出了一种思考。 影片中语言的整体风格诙谐,地方色彩浓重,让人一听即辨别出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东北人,台词设计也亦如此,让观众不时为了语言的编排而发笑。这更使得影片贴近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喜剧、幽默,片中除对白,群声外没有内心独白、旁白。片中的音响效果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细腻,表现充分的,基本都是写实主义的音响,按音响

属性来说:动作,自然,机械,交通几部分的音响效果制作细腻、到位、真实可辨。比如片中一些细微的人物动作,如手指触摸木板、喝水碰杯、打打火机、脚步声等非常细致,另外整体音响声场的环境感,方向感,运动感表达真实。比如演员在不同场景的戏,除对话部分外的次要音响给人的听感真实,距离感也合适,不突兀。 影像多采用正面或侧面的低角度仰拍镜头构图,不论是在运动拍摄中还是在固定机位拍摄中,镜头都保持着这种低角度的仰拍构图效果。这是一种非常态的影像画面构图方式,是一种强化性的表意方式,能够造成影像的扭曲和畸变,一般只参与特定影像的画面构成,用来对特定人物的姿态与环境风貌做造型处理,以强化对象的高大、突兀、压迫感等效果。在本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低角度仰拍镜头来拍摄这群社会中的底层小人物,并将这一手法贯彻影片首首尾,并非是要制造他们的高大形象,摄影机在低角度中拍摄人物时采取了中规中矩的正面或侧面对准人物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影像的扭曲变形和镜头的主观化,而使镜头保持了一种观众的客观视点。这样的镜头拍摄方式在画面中制造出了一种舞台效果,导演仿佛是要给这群被社会遗忘,被时代抛弃的底层小人物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而镜头的视点则恰恰保持了一种坐在电影荧幕前面,仿佛坐在这个舞台下面的我们观众的视点。 《钢的琴》中镜像话语的特征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理解。运用一系列反传统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来表现现实,特写出导演对工人阶级精神的一种深切理解。影片以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喜剧幽默与诗

西方电影赏析

西方电影赏析 一、简述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特点及代表作 新德国电影"运动原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此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毫森电影节,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毫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他们提出了一个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这番宣言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50年代的西德电影一直处于经济繁荣艺术停滞的境况,由于影片艺术质量的低劣,1961年竟然无法从当年摄制的影片中评选出一部值得授于"最佳影片"的影片。面对这种严峻局面,1962年西德的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在上述电影节中发表《豪勃豪森宣言》,向旧电影开战,力求西德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快突破创新,振兴民族电影。 在政府的资助下,1965年至1968年,新德国电影运动掀起了第一个创作高潮。代表作有克鲁格的《和昨天告别》,夏摩尼的《禁猎狐狸》,以及施隆多夫的《特莱斯》。70年代初,联邦德国议会修改了"电影资助法",由于资金短缺,新德国电影陷入危机。但是有一些导演在危机中苦斗,掀起新的高潮,其中尤以法斯宾德、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及施隆多夫四位导演最受西方电影界的注意,成为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1975年至1979年,赫尔措格拍摄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法斯宾德拍摄了《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以及施隆多夫拍摄的《铁皮鼓》分别在戛纳和美国奥斯卡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新德国电影运动在1975年和1979年西次出现高潮,而从1979年开始的高潮一直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成为西方电影界最受注意的艺术运动。 二、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1939~1942年期间,德·西卡、L.维斯康蒂、德·桑蒂斯及电影理论家G.阿里斯泰戈等人在电影杂志《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他们的论述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把视线集中到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他们的优秀作品有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擦鞋童》(1946)、《温别尔托D.》(1952)和《屋顶》(1956);德桑蒂斯的《罗马11时》(1952)、《艰辛的米》(1949);捷尔米的《希望之路》(1950)、《在法律的名义下》 (1949)、《堕落的青年》(1947);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1948)等。 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鼎盛时期,它们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如影

电影赏析教案

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学科整合 乌市第一小学王丽 课题:《背起爸爸上学去》影片赏析 一、设计指导思想 课程是整合的,不是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电影与语文课整合,是对电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设计以“父子之情”为整合点,将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与语文课《科林的圣诞蜡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回报亲人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的亲情品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事片《背起爸爸上学去》的观看,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还有 许许多多像石娃一样家境贫寒的少年儿童,教育广大学生要倍加珍惜今天在校学习的宝贵机会,更加努力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做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2、影片主人公石娃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孝敬父母,立志成才的优秀品 格值得大家学习,让学生在观看和交流中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学习影片中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任务分析 1、以主人公石娃成长经历为主要线索和石娃一家围绕他读书的过程为主 要教学目标,着力从家庭环境、勤奋学习、战胜困难等方面来加深理解和展开讨论。 2、以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艺术表现手法来深化学生认识, 获取知识。 三、学生特点 当今的小学生由于接触现代传媒较广,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观看影片,认知人物成长经历和简单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但又因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异,对影片表现的主题还有待于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深化。

奥斯卡获奖影片与重点赏析影片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个专门针对电影中优秀服装设计成就的年度奖项[1]。这一奖项首次颁发是在1949年初举办,针对1948年电影进行奖励的第21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 起初时,服装设计奖也与当时的摄影、艺术指导两个奖一样,是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的。但到了1958年3月26日举行的第30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这三个奖项都统一为一个奖。不过这一做法仅持续了两届,到了第32届学院奖颁奖典礼又一次分开成了两个奖并一直保持至第39届时为止。从第40届开始,三个奖项再也没有按黑白片和彩色片为开颁奖过[。有意思的是,自第40届学院奖开始至今,服装设计奖仅有两次颁给了时代背景为当代的电影,其余获奖影片均为历史题材(古装片)。 熟面孔 分类姓名次数附注 获奖最多伊迪斯·海德8次共计35次提名 提名最多伊迪斯·海德35次共有8次获奖

从未获奖者中提 名最多 比尔·托马斯(Bill Thomas)9次 获奖与提名影片列表 1940年代 年代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48 黑白 片 《哈姆雷特》?《春花娇美可人儿》 彩色 片 《圣女贞德》?《翠堤春晓》 1949 黑白 片 《女继承人》?《狐狸王子》彩色 片 《剑侠唐璜》?《母女菀》 1950年代 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50 黑白片《慧星美人》 ?《绛帐海棠香》 ?《神奇的美国佬》彩色片《参孙和达丽拉》 ?《黑玫瑰》 ?《云雨巫山枉断肠》 自第30届学院奖起连续两届,奖项没有再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自第32届学院奖起,奖项又一次分开按黑白和彩色片颁奖。 1960年代 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60 黑白 片 《从心所原》 ?《痴汉艳娃》 ?《钻石脚之起落》 ?《七个小偷》 ?《处女泉》 彩色 片 《斯巴达克斯》 ?《坎坎舞》 ?《午夜蕾丝》 ?《小人物狂想曲》 ?《旭日东升》 1961

智慧树知到《世界优秀影片赏析(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世界优秀影片赏析(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电影最早诞生在()。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答案: 法国 2、《艺术家》是一部(   )。 A.黑白默片 B.彩色影片 C.3D电影 D.黑白影片 答案: 黑白默片 3、《艺术家》成功的元素有(  )。 A.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 B.惊心动魄的大制作 C.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D.大牌明星 答案: 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 4、《艺术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奖项是()。 A.最佳导演

B.最佳影片 C.最佳女主角 D.最佳男主角 答案: 最佳女主角 5、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是一部()题材的电影? A.灾难 B.家庭伦理 C.二战 D.爱情 答案: 二战 6、《虎口脱险》的导演是()。 A.杰拉尔·乌里 B.让·雅克 C.吕克·贝松 D.让·雷诺 答案: 杰拉尔·乌里 第二章 1、《罗马假日》的导演是()。 A.约翰·福特 B.威廉·惠勒 C.查理·卓别林 D.格里高利·派克

答案: 威廉·惠勒 2、下列哪部影片不是奥黛丽·赫本主演的__。 A.《龙凤配》 B.《窈窕淑女》 C.《蒂凡尼的早餐》 D.《音乐之声》 答案: 《音乐之声》 3、下列哪部影片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 A.《变形金刚系列》 B.《记忆碎片》 C.《盗梦空间》 D.《蝙蝠侠》 答案: 《变形金刚系列》 4、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哪部影片中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 A.《盗梦空间》 B.《不一样的天空》 C.《飞行家》 D.《血钻》 答案: 《盗梦空间》 5、诺兰在《盗梦空间》中营造了几层时空? A.三层 B.四层

影片分析大全

影片分析大全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 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 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

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 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导 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 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

(完整版)世界优秀影片赏析日常作业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2.00/2.00 ? D.德国 ? A.黑白影片 ? B.3D电影 ? C.黑白默片2.00/2.00 ? D.彩色影片 们,其中有__________得分/总分 ? A.卓别林 ? B.约翰·吉尔伯特与葛丽泰?嘉宝2.00/2.00 ? C.奥黛丽·赫本 ? D.伊丽莎白.泰勒 ? A.格里高利? 派克 ? B.路易·德·菲耐斯 ? C.让?杜雅尔丹2.00/2.00 ? D.让?雷诺

? A.意大利电影 ? B.古典好莱坞2.00/2.00 ? C.英国电影 ? D.法国电影 ? A.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 B.惊心动魄的大制作 ? C.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2.00/2.00 ? D.大牌明星 ? A.爱情 ? B.二战2.00/2.00 ? C.家庭伦理 ? D.灾难 ? A.吕克?贝松 ? B.让·雅克 ? C.杰拉尔·乌里2.00/2.00 ? D.让?雷诺 ? A.最佳影片

? B.最佳女主角2.00/2.00 ? C.最佳导演 ? D.最佳男主角 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在1915年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所使用的后来成为好莱坞商业片的惯常套路的______________拍摄技巧和蒙太奇手法。得分/总分 ? A.隐喻蒙太奇 ? B.英雄救美 ? C.抒情蒙太奇 ? D.“最后一分钟营救”2.00/2.00 ? A.最佳动物表演奖 ? B.最佳配角 ? C.金项圈奖2.00/2.00 ? D.动物明星奖 2 美国电影盗梦空间罗马假日西雅图夜未眠乔布斯 ? A.汤姆·汉克斯2.00/2.00 ? B.汤姆·克鲁斯 ? C.格里高利?派克 ? D.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微电影赏析

微电影《调音师》赏析 班级:信管B1201 学号:123167 学生姓名:俞乐 日期:2015-4-30 微电影《调音师》是一部由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语电影,影片的开头就在设局,双眼无神的老者,穿

着裤衩的弹琴者,只留出轮廓的暗中人,由琴声串连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阿德里安(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 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本片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或许一部好的悬疑作品,有时并不需要很多血腥的场面,以及暴力和那虚张声势的表面造势。《调音师》就是其中的典型短短十三分钟的电影却足以给与极大的震撼与内心惊悚的体验。一位被看作是天才的钢琴家,在波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似乎跌入了谷底。但是他又活了过来,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假装盲人成了他亲近顾客,赢得口碑的手段。可是在一次调音工作中,却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影片所讲述的大概如此,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感触很多的言语,譬如那泰姬陵的故事:你知

如何正确的赏析电影

如何正确的赏析电影 本学期的影片赏析课上,老师会用一大半的时间来欣赏影片,影片的题材范围很广,有国内的也有西方的,有文艺片也有娱乐片,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还有反映时代变迁的等等。所涉及的类别也是比较多样的,比如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影片以动画片的手法来表达,这样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少儿,青年,成人甚至颇有童趣的老年人群。影片欣赏之余,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表达自己关于所欣赏电影的观点,包括片中的人物,情节,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等等。在此环节中,对于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思想,可以带领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感受每部电影的价值,从各个方面探索电影的意义。每部影片都会有创作人员自身的感悟与体会,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对于同一部影片,他们会有共同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某种共性认识才会有一部部的影片产生,否则就不可能有一部完整的影片。但是,作为每一个个体来说,演员也好,导演也罢,如果其思想完全顺从别人的意愿,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意识,这样的电影即便完成了,可能也会失掉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让人觉得情节太过单一且乏味。在导演总揽全局的情况下,不同的演员充分施展自己的演绎风格,在一部电影中,不同思想的交融,才可能带来精彩的、夺人眼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我看来,看电影当然是从“看”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

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那么如何正确的赏析电影呢? 正确的赏析电影要从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等方面进行考虑。 1.主题就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2.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3.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4.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是影

影片赏析

影片赏析 经一学期学习,令我对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话不赘言,下面来谈谈我对电影赏析的看法。 我们看电影不能仅仅作为观众观赏电影了,应深入剖析电影的镜头语言与叙事结构,当然这并不像写一篇读后感式的影评一般容易。更多的需要专业的认识,然而大多数所谓的电影“评论家”却总是通过导演的一个镜头而无限放大,意淫导演的想法,他们如同寄生虫一般依附于作品之上,却永远也无法创造不出任何一个镜头。 何为电影,即视听化语言与人物构成的动态影像。好电影,之所以能够搬上银幕,往往是由于其故事的新颖,大多发生在生活之外,而并不是普罗大众习以为常的琐事。这样的电影总能令观众置身其中,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造成视觉新鲜与差异性。好电影总能设置强烈的冲突与悬念,吸引观众注意,从而引起继续探索的欲望。 电影需要注重故事地点的选择,辅以合适音效,能制造出不同的气氛,同时应注意受众群体的范围,这就需要一名职业性的制片人来管理市场,以专业判断与眼光来挖掘观众喜好,掌握观众心里。电影不谈及政治,不需要通过道理来告诉你为什么,只需要给你镜头与画面,剩下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由观众自己思考。电影即人生之精华,令观众凭本能体悟,因此导演当研究部分心理学以诱导观众。

镜头通过色彩的表达与强烈的反差来体现影片主旨,所以每一个镜头都有独特的意义,其设计都有蕴含。如同《飞屋环球记》,里面通过许多小物件与细节来阐述人物关系和推动剧情。例如卡尔与艾丽儿时的那次夜谈,明明房间已经上锁,却依旧躲在被子下开着灯光聊梦想,导演这么设置是为何?这是在百度上搜不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主流上是一致的,就是每个孩子都想拥有自己的空间,而儿童在儿时往往是没有隐私的,所以希望通过一层被子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好电影中三一律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的,一般的物件如果出现多次,那电影最终一定会交代它最终的去向,就像影片中的玻璃储钱罐,几次被砸碎将里面的钱倒出,最终在老卡尔的身后柜子上沾满灰尘的出现,就说明这对老夫妻已经不再考虑飞屋环球的理想了。该片中还通过许多人物的动作行为来体现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例如二人结婚时共同装修新家,买了两张不同的沙发,说明二人的审美意识不同,最后却都坐到了对方的椅子上,也就体现了二人对于对方审美上的尊重与相互理解,相互考虑,而不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美术上也别具一格,通过周围环境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人物衣着的变化来体现西方文化的仪式感。在艾丽一次次为卡尔系上领带表示时间流逝,同时衣着的不断改变体现西方人越老越重视穿着上的仪式,这是中国动画很难做到的方面,既能够一面推动剧情,同时又能宣扬自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