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本文集中介绍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概况,分析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文字情况。

标签:贵州语言方言文字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贵州共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这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壮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畲族、仡佬族等民族语言保留完好。回族、白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满族、羌族等民族语言已失传或只有少数老年人能懂一些。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苗族、瑶族、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

二、贵州少数民族语言

1.苗族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本民族不断迁徙等原因,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及分布情况十分复杂。苗语分三大方言,即东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三大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鼻冠音声母的类型。西部方言内部的差别很明显,因而内部又分方言——次方言——土语三级;东部方言和中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像西部方言那么明显,所以只分方言——土语两级。

东部方言有两种土语:东部土语在贵州省境内没有分布;西部土语分布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铜仁市的部分苗族村寨。

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与之邻近的地区,清镇、平坝、镇宁、关岭、兴仁、安龙、贞丰、望谟、册亨等县市的部分苗族村寨也有分布。中部方言有东、南、西、北、中五种土语。

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贵阳市等地的村寨。划分为七个次方言,即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和重安江次方言。各次方言除滇东北次方言外又划分出许多土语。不同方言或不同次方言的人,语言互不相通,方言或次方言内部不同土语的人,通话也比较困难。苗语内部差别之大、复杂之极,可以说居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首。

2.布依族语言

布依族除使用布依语外,还有一部分人使用莫话和锦话。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莫话和锦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在布依语内部,各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语音也有比较整齐的对应规律。根据语音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可把布依语划分为三种土语,即第一土语、第二土语和第三土语(或按通行地区分别称为黔南土语、黔中土语和黔西土语)。

第一土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于贵州省的安龙、贞丰、兴义、册亨、望谟、罗甸、独山、荔波等县(市)全境和兴仁、关岭、镇宁、紫云、惠水、长顺、平塘等县的部分地区,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云南省罗平县一带的布依族使用的语言也属于该土语。第二土语使用人口次之,通行于以贵阳市为中心的贵州中部地区,包括贵阳、贵定、龙里、安顺、平坝、清镇、织金、黔西等县(市)全境和惠水、长顺、都匀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平塘县的小部分地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的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使用人口最少,通行于贵州省西部,包括六盘水市、普安、晴隆等县(市)和镇宁、关岭两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紫云、兴仁等县的小部分地区,这种土语的语音有自己的独特之处。①

布依族除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布依语以外,绝大多数都通晓汉语。在汉语处于强势的汉-布依双语地区,汉语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于本民族语;在已经放弃本民族语的布依族地区,汉语是唯一的交际用语。

莫话是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自称?ai?ma:k?的布依族人所说的一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全姓莫,所以当地汉族称他们为“莫家”,主要分布在荔波甲良乡的阳凤村、方村乡的双江村和播尧乡的地莪村一带,与甲良交界的独山也有少数莫家人分布。目前,能说莫话的大约15000人,一部分莫家人已转用布依语,不说莫话。

锦话是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自称?ai??am?的布依族人所说的一种语言。汉名或因其自称而译作“锦”或“甲姆”,或据其多为吴姓称为“吴家”,主要分布在荔波播尧乡的太阳村、昔村一带。目前使用锦话的大约3000余人。虽然锦人人口较少,但由于其高度的聚居性,锦人村寨连片分布,在相当大程度上使锦人固有的语言文化得以维持。在锦人地区,锦话是锦人区别于其他民

族的首要标志。由于周围是布依族、莫家、汉族村寨,在日常交往中,他们学会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锦人不仅会说锦话和汉语,到了十几岁都会说布依语和莫话。

3.侗族语言

侗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各分三种土语。南北方言区的划分,以锦屏县南部的启蒙至靖州西部的滥泥冲为界。这一地带是侗族、苗族、汉族三个民族杂居的地方,其南部为南部方言区,北部为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的第一土语区包括榕江(车江)、通道(陇城)、龙胜(平等)、三江(程阳)、锦屏(启蒙)、黎平(洪州)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黎平(水口)、榕江(寨蒿)、从江(贯洞)、三江(和里)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融水(寨怀)、镇远(报京)等地。北部方言区的第一土语区包括天柱(石洞)、三穗(款场)、剑河(小广)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天柱(注溪)、新晃(中寨)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锦屏(大同)、靖州(滥泥冲)等地。4.彝族语言

贵州的彝族至今还保留自己的语言,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在我国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六种方言小片。贵州的彝语属于东部方言的黔西北次方言和盘县次方言。其中黔西北次方言主要分布在大方、毕节、威宁、赫章、黔西、织金、金沙、仁怀、清镇、关岭、六枝等县(市、特区)和水城、纳雍两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总计40余万人;盘县次方言主要分布在盘县、普安、晴隆、兴仁、兴义和水城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近20万。

5.水族语言

水语内部差别较小,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直接用水语通话。水语没有方言差异,内部分三个土语区,即三洞土语区、阳安土语区和潘洞土语区。三洞土语区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该自治县的三洞、水龙、中和、坝街、烂土、都江、恒丰、周覃、九阡和榕江县的水尾以及荔波县的瑶庆、佳荣等乡镇;阳安土语区以三都水族自治县阳安甲乃村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该自治县的阳安、羊洛、林桥以及独山县的董渺等乡镇;潘洞土语区以都匀市潘洞乡和平村的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都匀市的潘洞、基场、奉合和独山县的翁台等乡镇。

6.瑶族语言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这一语族分苗语支和瑶语支。苗语支包括荔波瑶山土语、瑶麓土语、茂兰瑶埃土语;瑶语支包括榕江塔石瑶语、黎平滚董平茶瑶语、望谟油迈瑶语、麻江龙山河坝瑶语。

7.毛南族语言

贵州毛南族还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毛南族人一般兼通汉语,也有不少人懂布依语。贵州毛南语没有方言区别,只有土语差异,内部一致性很强。根据语音、

语法和词汇差异,一般分为三个土语区:平塘县平塘河以东的卡蒲、河中、者密和独山县羊凤等地的毛南语为河东土语;平塘县平塘河以西的甲青、六硐、吉古、摆茹、马场、甘寨等地的毛南语为河西土语;惠水县赤土、姚哨、惠明等地的毛南语为姚哨土语。

8.仡佬族语言

根据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和语法特征,仡佬语可分为四种方言:黔中方言、黔中北方言、黔西南方言、黔西方言。黔中方言主要分布在靠近贵阳市的安顺市,毕节市的织金县也有分布;黔中北方言集中在关岭、晴隆、镇宁、贞丰四县毗连的广大地区;黔西南方言在贵州境内主要分布于六盘水市的六枝和水城;黔西方言主要分布在大方县的普底,黔西县的沙井、滥泥沟,清镇市的新店区王庄和卫城区的麦巷、凤凰村。

9.仫佬族语言

仫佬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黔南两州北部的麻江、黄平、凯里、福泉、都匀、瓮安等县(市)。仫佬语内部有方言差别,主要分为两种方言,一种分布在麻江县的下司、龙山等乡镇,以下司镇的龙里寨为代表,内部有细微差别;一种分布在凯里市的炉山、大风洞、平良及黄平县的重安江等地。②仫佬语作为交际工具已经完全退出了交际领域,失去了交际功能。③

10.畲族语言

贵州畲族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据1982年贵州省民族识别办公室语言组对畲族语言的调查,畲族在其聚居的村寨,不论男女老幼都说畲语,只有散居的畲族人在社交活动中使用汉语。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11.壮族语言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操壮语北部方言桂北土语,居民在村寨内部,大都说壮语,有的人还兼通侗语或苗语,对外交流使用汉语。

三、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字

1.苗族文字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局部地区、在部分人群中创制和使用过苗文。

清代,湖南省花垣县苗族秀才石板塘曾利用汉字创造了湘西方块苗文;抗日战争时期,苗族学者石启贵为湘西苗族创造了一种文字;民国时期,澳大利亚牧师胡托在贵州凯里地区利用汉字创造了苗文。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伯格理到

贵州威宁一带传教,出于传教的需要,他和苗族教徒杨雅各等为滇东北方言区的苗族创造了苗文。这种苗文影响较大,目前还在使用,俗称老苗文。其他几种苗文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所以,1956年以前除滇东北地区以外,苗族广大地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调查,为苗族群众创制了三种苗文,即黔东方言苗文、川黔滇方言苗文、湘西方言苗文。改革了滇东北方言苗文。1957年,苗族四种文字方案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后试验推行。

(1)湘西苗文适用于苗语东部方言地区,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乡苗语为标准音。有48个声母、35个韵母和8个声调。

(2)黔东苗文适用于苗语中部方言地区,以贵州省凯里市挂丁养蒿寨苗语为标准音。有32个声母、26个韵母和8个声调。

(3)川黔滇苗文适用于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川黔滇土语地区,以贵州省毕节市燕子口镇大南山寨苗语为标准音。有56个声母、28个韵母和8个声调。

(4)滇东北苗文适用于苗语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地区,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坎苗语为标准音。有57个声母、21个韵母和8个声调。

2.布依族文字

(1)布依族古文字

布依族古文字已在布依族中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仍在贵州省荔波县及周边地区的布依傩书先生中流传使用。它的字形大多为方块字,和汉字有很深的渊源,属借源文字。布依族古文字自被布依傩书先生最先使用后,代代传承,大约在一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完全脱离汉字的发展轨迹,在音、形、义上自成一格,和汉字有明显区别。其字形在汉语字典中从未收录,字音只能用布依族语音朗读,字义也只有布依傩书先生能解读,其他民族无法识别。布依族古文字被用来记录巫经、古歌和戏文,至今保存下来的布依文古籍十分丰富。它和新创的布依族拼音文字一样,在民间都被称为。从造字方法来看,布依族古文字大致有四种类型:a.直接借用汉字,借其音,但不借义。这种方块布依字占绝大多数;b.直接借用汉字,借其义,但不借音;c.直接借用汉字,音义同借。多为早期汉语借词;d.以汉字为基础按传统的“六书”造字法来创造新的布依族文字。由于布依族古文字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最终未能统一、通行,因此长期以来布依族古文字未被世人认定为民族文字。2009年6月14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务院批准并颁布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97家收藏单位的珍贵古籍在“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与公众见面,布依族文字古籍跻身其间。布依族从此成为被国家确认的、有自己文字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

(2)新创布依族文字

1956年,国家为布依族人民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经过两次修订,方案趋于完备。《布依文方案》(修订案)明确规定:布依文以第一土语为基础,以规范的望谟县复兴镇布依话为标准音;现代汉语借词原则上按望谟话拼写,并标上调号。

布依文共有32个声母、87个韵母和12个声调(包括固有词8个声调、现代汉语借词4个声调)。

3.侗族文字

长期以来,侗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到了清代,侗族人民学习了汉文化以后,开始用汉字记录款词(习惯法规)、祭祀词、侗戏和侗歌唱本。这种记录方法主要有:直接借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记录;采用汉字字义记录侗语;用类似汉字反切的方法记录侗语;在用汉字记侗音的基础上补以土俗字。但这种文字使用的范围并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侗族人民创制了侗文,采用拉丁字母,侗语和汉语相同的语音,在侗文中用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字母表示。标准语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章鲁话的语音为标准音。侗文有32个声母和64个韵母。音节中凡用元音字母或辅音字母n、ng、r收尾的词均无调号,皆为现代汉语借词;其他凡在辅音m、n、ng、b、d、g后或在元音后的辅音l、p、c、s、t、x、v、k、h,均为前一音节的调号。

4.彝族文字

彝文古称“爨文”或“爨字”,还有称“韪书”“罗罗文”“罗文”的。彝文属表意文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文字之一。

国家为彝文古籍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培养了一批人才,中央民族学院曾开设过彝文古籍班,贵州民族学院设置了彝语文专业,毕节师范学校于1993年至1999年开办过“彝汉双语班”,一些地方小学在低年级开设了彝汉双语教学班和彝文培训班。

彝文有自己的结构系统。彝文的结构系统包括笔画系统、偏旁系统和部位系统。彝文的字体,除极少数字是圆形或其它形体外,绝大多数字都属方块形体,所以彝文属于方块字类型。彝文由于内部差异较大,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规范。目前已规范的现代彝文分为:云南规范彝文、贵州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三种。

5.水书

水族的水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字符号。水书,在水语里称为“勒睢”或“泐睢”(le??sui??),义为“水书或水族文字”。现存的水书约有400

个单字,其字形大多像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以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居多,还有一部分是图画文字。

从水族古文字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类表示天干、地支和数目;另一类是象形字;第三类是类似汉字的假借字。水族古文字多用于巫术或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只在水书师中流传,一般水族群众都不认识。

6.壮族文字

1956年,应广大壮族同胞的要求,国家为壮族人民创制了统一的壮族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得到逐步推行,在贵州的壮族地区还未得到普及。但是,在民间贵州壮族地区一直使用着一种没有统一、规范的壮文方块字,一般称为土俗字,多用于记录歌谣、故事、传说、剧本、家谱、契约、经文、巫术等。壮文方块字的内容包括:(1)连同音义借用汉字,如“中国”“碗”“炮”“飞机”等;(2)用汉字译音,如“久”(头)、“哪”(脸)、“拉打”(河边)、“江挽”(村上)等;(3)汉字读壮音,如“啃娄”(喝酒)、“拓斯”(读书)、“丕”(去)、“麻”(来)等;(4)仿照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自创方块壮字。

壮文方块字虽然是壮族群众自发创造的,从未进行统一和规范,但由于它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群众对文字的需求,所以一向被壮族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新创壮族拼音文字逐步推行的今天,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仡佬族、仫佬族、畬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本文为贵州省民委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省志·民族志”(第二轮)的相关成果。)

注释:

①周国炎:《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商务印书馆,2009

年,第14-15页。

②薄文泽《木佬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2月,第17页。

③薄文泽《木佬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2月,第15页。

参考文献:

[1]薄文泽著.木佬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薄文泽著.佯僙语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3]陈士林,边仕明,李秀清编著.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

社,1985.

[4]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编.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手册[Z]. 黔内资准字第205号,2008.

[5]贺嘉善编著.仡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

[6]纪嘉发等著.彝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孔祥卿著.彝文的源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8]李方桂著.莫话纪略·水话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梁敏编著.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0]梁敏编著.毛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1]龙海燕,罗兴贵,吴定川著.贵州民族语文工作六十年[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2]龙耀宏著.侗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13]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编著.瑶族语言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14]王辅世主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15]王均,郑国乔编著.仫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6]杨通银著.莫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7]喻翠容编著.布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8]张济民著.仡佬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19]张均如编著.水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20]周国炎主编.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中央民

族大学出版社,2009.

(王丽艳北京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100710;余成林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558000)

贵州少数民族资料

贵州少数民族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全国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人口分布主要在贵州。下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在饮食、服饰、民居、信仰、禁忌等方面做一大概介绍: 1.苗族 分布: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贵州苗族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 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服饰: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饮食: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民居: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节日: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 歌舞: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布依族 分布: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其余分布

贵州简介

名称:供贵州孵化机 湖南意达孵化机厂在贵州省主要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都匀、兴义、凯里供应电孵箱,孵化箱,孵化机,全自动电孵箱,全自动电孵机,微电脑电孵箱,微电脑孵化箱,微电脑孵化机,各种大型,小型,中型,孵化机孵化设备。贵州百科名片黄果树瀑布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中文名 称: 贵州 外文名 称: GuiZhou 别名:贵、黔 行政区类 别: 省 所属地 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9个地级行政区,88个县级行政区 政府驻 地: 贵阳市中华北路电话区 号: 0851 邮政区 码: 550000 面积:176167k㎡人口:3975.48万(2007年末)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 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 点: 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 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 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贵阳站,遵义站 车牌代 码: 贵A、B、C、D、E、F、G、H、J 主要高 校: 贵州大学 主要民 族: 汉,苗,侗,彝,土家,布依等 基本概况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唐[1]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别致景区众多,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典雅肃静的遵义会议会址、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赤水丹霞、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了无边际的威宁草海等。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行政区贵州政区图 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区人民政府驻贵乌路)南明区(区人民政府驻箭道街)小河区(区民政府驻黄河路)金阳新区(新区管理委员会驻北京西路世纪金源大酒店旁)花溪区(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办事处贵筑路)乌当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天街道办事处航天路)白云区(区人民政府驻艳山红镇)修文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场镇)息烽县(县人民政府

贵州少数民族资料收集

贵州印象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难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为交际工具。全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各族语言内部在语音、词汇上也有小的差异,从而形成在同一民族语言里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其中尤以苗语的方言土语最多,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方言,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次方言和土语;瑶语有优勉、斗睦、巴哼3种方言;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黔西三种土语;侗语分南北两种方言;水语有阳安、潘洞和三洞三种土语;仡佬语有4种方言。 彝族和水族在解放前有自己的文字。水族文字是一种从右向左书写的单音节方块表意文字,因有的文字有如倒写或反写的汉字,故又有“反书”之称。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上几种文字由于文字本身并不完善,加上它们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因而只掌握在少数巫师、教徒之中,在民间没有真正推广使用。 解放后,政府分别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了拼音文字,并在这几个民族的聚居区内试行推广。“文化大革命”期间,试行工作一度终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试行工作恢复。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组织专家学者对贵州实验推行的苗文(黔东方言)、布依文、侗文进行论证验收,认为已具备正式推行的条件。199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调查组的意见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向国务院呈文要求正式批准上述三种文字。 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包括苗族芦笙、布依族六月六、侗族大歌、土家族摆手节彝族彝文献、仡佬族吃新节、水族水书、回族清真寺、白族团圆节、壮族壮年、瑶族药浴、畲族粑槽舞、毛南族猴鼓舞、仫佬族仫佬年、满族花塚及羌族羌年;这17张精美的少数民族文化名片将成为贵州今后对外宣传、推介及经贸活动的首选优势文化品牌及专利形象标识。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汉语言文学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王丽艳余成林 摘要:贵州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本文集中介绍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概况,分析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文字情况。 关键词:贵州语言方言文字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贵州共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这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壮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畲族、仡佬族等民族语言保留完好。回族、白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满族、羌族等民族语言已失传或只有少数老年人能懂一些。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苗族、瑶族、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 二、贵州少数民族语言 1.苗族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本民族不断迁徙等原因,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及分布情况十分复杂。苗语分三大方言,即东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三大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鼻冠音声母的类型。西部方言内部的差别很明显,因而内部又分方言——次方言——土语三级;东部方言和中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像西部方言那么明显,所以只分方言——土语两级。 东部方言有两种土语:东部土语在贵州省境内没有分布;西部土语分布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铜仁市的部分苗族村寨。 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与之邻近的地区,清镇、平坝、镇宁、关岭、兴仁、安龙、贞丰、望谟、册亨等县市的部分苗族村寨也有分布。中部方言有东、南、西、北、中五种土语。 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贵阳市等地的村寨。划分为七个次方言,即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和重安江次方言。各次方言除滇东北次方言外又划分出许多土语。不同方言或不同次方言的人,语言互不相通,方言或次方言内部不同土语的人,通话也比较困难。苗语内部差别之大、复杂之极,可以说居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首。 2.布依族语言 布依族除使用布依语外,还有一部分人使用莫话和锦话。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莫话和锦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在布依语内部,各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语音也有比较整齐的对应规律。根据语音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可把布依语划分为三种土语,即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史提纲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史》绪论 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1、从夜郎到贵州 2、历史上的五大族系文化交汇之地 3、今天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分布格局 4、贵州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五大族系文化适应山地环境之后的再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1、山地环境生物资源的立体分布 2、贵州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及分布 3、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4、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三、贵州民族文化的共生性关系 1、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相依共存的文化生态关系 2、空间共存与生产、生活资料共享 3、贵州民族文化的宽容性格 4、族际交流与文化借鉴 5、文化共生性关系的确立 四、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其研究意义

苗族文化史 第一章贵州苗族的族源、族称与迁徙 第一节族源 第二节族称的演变 第三节迁徙史 第四节支系与分布 第二章贵州苗族的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语言 一、苗语的系属、方言土语的划分 二、苗语的语言特征 三、苗语古音 四、苗文(柏格理苗文、旁海苗文、新创苗字) 第二节文学 一、口头传唱文学 二、民间传说与故事 第三章贵州苗族的建筑文化 第一节吊脚楼 第三节“干栏式”楼居 第三节鼓楼和风雨桥 第四章贵州苗族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工艺 一、刺绣、挑花 二、蜡染与染布 三、编织 四、银饰加工 第二节美术 第五章贵州苗族的服饰 第一节改土归流和“苗疆”开辟前的服饰 第二节改土归流后服饰变革 第三节当代不同方言的服饰 第六章贵州苗族风俗、礼仪 第一节风俗 一、婚俗 二、丧俗 三、习惯法及其执行机制 第二节礼仪 第七章贵州苗族节日 一、过“苗年” 二、鼓藏节 三、“四月八” 四、龙船节 五、吃新节

六、芦笙节 七、跳花节 八、其他节日 第八章贵州苗族宗教信仰与禁忌 第一节宗教信仰 一、万物有灵与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鬼神崇拜 四、巫术与占卜 四、基督教、天主教对苗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禁忌 一、宗教祭祀性禁忌 二、时令忌日 三、起居饮食禁忌 四、婚丧及妇女禁忌 五、农事劳作禁忌 第九章贵州苗族体育竞技 第一节民间体育 一、斗牛 二、划龙舟 三、跳鼓和跳芦笙舞 四、射弩 五、赛马 六、舞狮、舞龙 七、摔跤 八、武术 第二节绝技与气功 第十章贵州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第一节音乐 第二节舞蹈 第十一章贵州苗族科技 第一节苗医苗药 一、理论学说 二、诊断和分类 三、诊治原则和方法 四、苗药命名和加工 五、苗药配方与验方 第二节历法 第三节其他(运输、建筑、食品储存、捕猎技术) 布依族文化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物质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各自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文化。本文将对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进行介绍。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份之一,其中包括苗、侗、仡佬、瑶、黎、傣、布依、毛南、水、羌等10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苗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拥有较为完整文字系统的民族之一。苗文是苗族人民使用的文字,它起源于汉字,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的苗文。苗文的特点是有声调符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侗族是贵州省的另一大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侗文。侗文是一种象形文字,以方块和直线为基本构成元素,有一定的象形意义。侗文的使用范围较窄,主要用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仡佬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使用仡佬文作为交流工具。仡佬文是一种音节文字,以字母和符号构成,符号表示发音。仡佬文的使用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 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瑶文是瑶族人民使用的文字,它起源于汉字,经过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字形式。瑶文的特点是符号简洁明了,有一定的象形性。 黎族是贵州省的较小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黎文是黎族人民使用的文字,它是一种开元音节文字,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除了以上几个少数民族,贵州省还有傣族、布依族、毛南族、水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字系统。这些语言文字多以汉字为基础,发展演变出适应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字形式。 贵州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十分丰富多样,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

关于彝文的研究报告

关于彝文的研究报告 彝文是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文字系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彝文作为彝族人民的日常语言,承载着他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重要功能,对于了解和保护彝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彝文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对彝文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彝文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彝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大量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它的主要特点是文字形象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彝文表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界、生活和信仰的理解和体验,是他们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其次,彝文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彝文的使用逐渐减少,年轻一代的彝族人更倾向于使用汉语。彝文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保护和发展彝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彝文的教育和传承工作。在学校中增加彝文的教学内容,使彝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彝文。同时,在传统村落和社区中设置文化传承中心,开展彝文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吸引更多的彝族人参与其中。 其次,积极推动彝文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彝文转化为电子文档和互联网资源,方便更多的人

学习和使用彝文。同时,制定统一的彝文标准,规范彝文的书写和使用,提高彝文的传播和交流效率。 此外,加强彝文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大对彝文的研究力度,探索彝文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为彝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开展彝文的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彝文书法比赛、培训班等形式,增强彝族人民对彝文的认同感和使用意愿。 总之,彝文是彝族人民宝贵的语言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彝文对于彝族人民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彝文的教育和传承工作,推动彝文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工作,加强彝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可以有效保护和发展彝文。希望相关部门和学者能够关注彝文问题,共同努力,为彝族人民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1、阿昌族 语言:阿昌族有语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2、德昂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耿马、梁河、澜沧、永德和盈江等县。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 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3、基诺族 语言: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文字: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蒙古族 语言: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文字:使用汉字。 5、布依族 语言:布依语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 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放弃布壮文字联盟方针之后,于1981年至1985年间拟定的。以布依族较为集中、语音较有代表性的望谟县复兴镇话(属布依语第一土语区)为基础。 6、独龙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又名俅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分独龙江和怒江两个方言。 文字: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7、水族 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8、满族 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9、景颇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瑞丽、盈江等县。 文字: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10、布朗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一说属佤德昂语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分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布朗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八达、打洛和景洪县的大勐弄等地,人数较多。阿尔佤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澜沧、双江、镇康等县,内部比较复杂。 文字:无 11、普米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等县。 文字: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一种称其丁巴文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无文字。 12、怒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分布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兰坪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等县。此外,还分布于缅甸喀钦邦北部恩梅开江流域。 文字:无 13、佤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原称佤-崩龙)。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以及孟连、澜沧、双江、耿马和永德等县。 文字: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区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 14、纳西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纳西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辅音分清浊,其中浊辅音较多;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较少,而且元音往往不分松紧。 文字: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15、瑶族

贵州的文化特色

贵州的文化特色 一、概述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贵州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民俗风情、艺术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详细介绍贵州的文化特色。 二、语言文字 1.土话 贵州境内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在汉族中,也有着土话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土话是指汉族地方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而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贵州,土话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苗字 苗字是指苗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具有独特的图案和造型。苗字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和简化字,它不仅可以用来记录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民俗风情 1.节日庆典 贵州拥有着众多节日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灯节”和“苗族三月三”。花灯节是贵州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各地民众都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进行游行和展览。而苗族三月三则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届时,人们会穿上盛装,进行舞蹈、歌唱、打鼓等各种活动。 2.服饰 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苗族女子的服装上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而侗族女子则喜欢在头发上插入银质首饰。 四、艺术表现 1.音乐舞蹈 贵州地区的音乐舞蹈非常多样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舞蹈和

侗族歌舞。苗族舞蹈以跳高脚为主要特色,跳起来轻盈优美;而侗族 歌舞则以婉转悠扬为主要特色。 2.手工艺品 贵州地区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绣和侗银。苗绣是苗族女子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 闻名于世;而侗银则是侗族人民传统的银饰制作工艺,以其华丽精致 而著称。 五、结语 贵州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 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了解 贵州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多样性,并进一步推 动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融合。

少数名族语文

少数名族语文 (最新版) 目录 1.少数民族语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少数民族语文的种类和特点 3.少数民族语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文的意义和措施 正文 一、少数民族语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少数民族语文,顾名思义,是指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在我国,除了汉族使用的汉语言文字之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使用的各类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承载着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价值。 二、少数民族语文的种类和特点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文种类繁多,包括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等各大语系的语言,以及一些尚未确定语系归属的语言。这些语言文字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各有特点,丰富了我国的语言文化。 三、少数民族语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语文的保护和支持,我国的少数民族语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少数民族语文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人数较少,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资源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文的意义和措施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文,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实行双语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也能学习和使用自己的母语;设立少数民族语文的保护和研究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语文的研究和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语文的宣传和传播,提高公众对少数民族语文的认识和尊重。

贵州的侗族文化与少数民族风情

贵州的侗族文化与少数民族风情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其中侗族是该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情和传统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贵州的侗族人口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侗族是中国的土著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侗族人民以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音乐等方面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侗族人民非常重视他们的语言,他们通过口头传统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代代相传。侗族的语言也是他们守护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侗族人民仍然坚持使用他们的母语。 侗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传统服装通常由手工织造的彩 色纱线制成,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侗族女性的服饰以长衫和裙子为主,配以银饰和发饰,展示了他们的优雅和独特风格。男性的传统服装则以黑色衣物为主,通常由手工编织的布料制成,简洁而实用。 侗族的建筑也是其文化的重要体现。侗族人民居住在侗寨,这些寨子通常位于 山区或河谷中,环境优美。侗寨的建筑风格独特,多采用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形状,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侗寨内部的房屋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特定的功能。侗寨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除了语言、服饰和建筑,侗族的音乐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民善 于演奏葫芦丝、马头琴等传统乐器,他们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而闻名。侗族的音乐通常伴随着舞蹈,形成了独特的侗族舞蹈艺术。侗族舞蹈以其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摘要: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本论文旨在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首先,文章将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形成和演变过程。接着,文章将探讨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文章将分析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现状 目录 一、引言 (1) 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 (1) 三、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1) 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 (2) 五、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2) 六、结论 (4)

一、引言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人文现象,其历史和文化对于理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少数民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 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在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贵州地处边疆,地形复杂多样,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各个少数民族在贵州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政治上,贵州地区历史上曾是多个古代国家的边疆,多次更替统治者,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在经济上,贵州地区地理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困难,少数民族主要依靠山地农业、林业、矿业等方式谋生,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其他民族进行交流、融合和互动,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战争、迁徙、文化传承等多个阶段,这些历史事件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贵州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点。首先,贵州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其中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并保持了较为丰富的口头和书面传承。这些语言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是研究贵州少数民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贵州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本文集中介绍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概况,分析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文字情况。 标签:贵州语言方言文字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贵州共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这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壮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畲族、仡佬族等民族语言保留完好。回族、白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满族、羌族等民族语言已失传或只有少数老年人能懂一些。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苗族、瑶族、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 二、贵州少数民族语言 1.苗族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本民族不断迁徙等原因,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及分布情况十分复杂。苗语分三大方言,即东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三大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鼻冠音声母的类型。西部方言内部的差别很明显,因而内部又分方言——次方言——土语三级;东部方言和中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像西部方言那么明显,所以只分方言——土语两级。 东部方言有两种土语:东部土语在贵州省境内没有分布;西部土语分布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铜仁市的部分苗族村寨。 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与之邻近的地区,清镇、平坝、镇宁、关岭、兴仁、安龙、贞丰、望谟、册亨等县市的部分苗族村寨也有分布。中部方言有东、南、西、北、中五种土语。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今天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多属汉藏语系,其下又分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仡拉语族。属藏缅语族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土家族等;属壮侗语的有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均出自“百越”;属苗瑶语族的有苗族、瑶族、畲族等,皆出自苗瑶族系;百濮族系,属汉藏语系中的仡基语族,如仡佬族、僰人、羿人等,是为古代的“濮人”。 在对贵州各大族系迁徙入黔的历史中发现,政治挤压,军事征服,制度嬗变等因素,是使四大族系进入贵州的主要动因。而贵州的历史即此亦可被视为一部移民史。民族对流与穿插的结果,造成了贵州境内民族区域分布中既有集中聚居,又交错杂居的情况。各个不同民族分化融合,四大族系,在长期的迁移中,逐渐分化成今天的各种不同民族。 贵州回族人口有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2%。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贵州土家族人口有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 贵州的侗族有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各县和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的毛南族有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10个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

彝族语言文字

《彝语基础教程》 第一编彝语及彝文概况 第一章彝语方言概况 第一节方言概述 一、什么是方言? 方言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民族语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分化出自己的方言。 现代的语言学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也把方言说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定义却只是以空间和共时的角度来理解,并认为方言是对全民统一的标准语而言的。但这条定义对于彝语以及南部诸多民族语言来说是不太适应的。由于历史及语言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时至今日彝语内部还没有统一的语言(标准语)。但是,可以肯定彝语在“笃慕”时代是有过统一的部落或部族语言的,现今的各大方言都是以那时的统一语言继承、沿袭而来的。因此,把方言解释为“是一种语言的支裔”,这对彝族语言来说是较为合适的。这里的“支”是对共同语而言(古共同语);“裔”是指历史的继承。方言与共同语之间,从共时看是主次关系,从历时看是继承的关系。 方言又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一般来说,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

来远离故乡的地方的。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不同的口音、措辞、言谈也会有差别。我们在此章里所说的方言,是以地域方言而言。彝语分为六大方言,有的分布在一定的地域内,有的则与地域无关却与民族自称相联系。即在同一地区内的同一民族其自称不同往往彼此不能通话,但是不同地区自称相同的人尽管相隔很远,彼此很少甚至不相往来,一旦见面却能通话。如彝语南部方言自称“尼苏泼”支系的峨山、新平、玉溪等地的人却能与远隔思茅江城、红河金平的彝族,甚至与在越南、老挝的彝族能通话,却不能与本地区自称为“山苏泼”、“车苏泼”支系的同一民族人通话就是一个例证。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与移民历史有关。我们从江城的“指路经”中看到,在江城的彝族和生活在越南、老挝的彝族,都是从新平迁徙而来的,江城县的有些彝族村寨有“新平寨”来命名,以此来怀念祖先。这就可以说明江城的彝族和生活在越南、老挝的彝族是新平“尼苏泼”支系的支裔迁徙而来的。一般来说,历史比较长、分布面积比较广、使用人口比较多的语言可能会有较多的方言。彝语就是以方言众多而著称。现今的彝语方言是以古代“笃慕”时代的氏族语言继承、发展而来的,它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其现代的形式在语音上必定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