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随着HIV病毒的传播,感染人数逐渐增多。艾滋病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之一。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抑制剂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81年在临床诊断中被发现,我国1985年出现首例报道[1],1983年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其病原体,人体感染此病毒后,使患者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机能缺陷[2],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诸多机会性感染。抵抗力降低加上机会性感染,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AIDS传播速度惊人,死亡率极高,传播速率稳定[5],然而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所以治愈艾滋病是世界医药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人类对病毒及其感染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 抗HIV的药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迄今为止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已发展到31个品种[6]。

本文通针对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1. HIV 及其感染机制及危害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7],参与HIV进入CD4 T淋巴细胞的主要病毒表面蛋白gp120和gp41 ,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接近,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终融合,病毒RNA进入细胞。HI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形成的二倍体,两条链的5' 端借氢键形成二聚体,包含了编码多种病毒蛋白的开放读码框区。其中pol 区编码HIV-1 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三种酶: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分别在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HIV RNA 转录成cDNA 和多聚蛋白的翻译后加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目前药物主要作用靶点。HIV 又分为HIV-1 型和HIV-2 型。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艾滋病患者是被HIV-1 病毒所感染。[8,9] HIV感染后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对各种病毒抗原产生相应抗体。最终致使CD4+T淋巴细胞减少,还可造成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损伤。另外周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和脾脏)是HIV不断复制的场所,所以淋巴组织受到不断破坏。HIV感染时,嗜神经性HIV毒株对大脑的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HIV感染人体后还会破坏胃肠道系统,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和腹泻等结果[10]。

2.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HIV生命周期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步骤,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HIV-1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穿透细胞膜,在靶细胞的细胞质中脱去蛋白质外壳,释放出基因RNA和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然后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病毒RNA逆转录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与病毒编码的整合酶(inte-grase,IN)结合,形成前整合复合物(preintegrationcomplex, PIC),并被移位进入细胞核。病毒的蛋白酶(protease,PR)将基因表达产生的多聚蛋白裂解,变成各种有活性的结构和功能蛋白,与复制的遗传物质RNA组装成为成熟的子代病毒,释放出来进一步感染更多的体细胞。目前,抗HIV 药物的设计主要针对HIV 复制周期中的自带三个关键酶,即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以及HIV 侵入过程。根据药物作用靶点的不同可将抗HIV 药物分成四大类,即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HIV对宿主细胞的依附、辅受体相互作用以及HIV与细胞的融合属于病毒的入侵过程,抑制这3个步骤所涉及到的受体或酶的药物分子都称为HIV-1进入抑制剂[6,8]。

3.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HIV-1 的生命周期中,逆转录酶在RNA 指导的DNA合成、RNA 水解反应。因此,逆转录酶成为了抗HIV 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靶点。所以治疗艾滋病的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分为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如齐多夫定) 和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11]。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磷酸化形成活性的三磷酸化合物掺入延长的DNA链中,导致病毒DNA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病毒复制。1987年,第一个被FDA批准上市脱氧胸苷的类似物齐多夫定(AZT/ZDV)是的治疗艾滋病的NRTI,可使CD4细胞计数升高,亦可减少病毒的垂直传播,但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在此之后,先后上市了一系列的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1991年的地丹诺辛(DDI,双脱氧肌苷)、1994年的脱氧胸苷的类似物司他夫定(D4T)、1998年的阿巴卡韦(ABC) 、2001年的坦那夫韦(TNF)和2003年的恩曲他滨(FTC) [1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物,这类药物与核苷无关,但能选择性的作用于逆转录酶特定位点, 极低剂量对转录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其失去活性或活性下降从而抑制HIV复制,缺点是对HIV-2无活性,且容易产生耐药株和使部分氨基酸发生变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IV感染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只有3个,即奈韦拉平、地拉韦啶、依非韦伦[11,13]。

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虽然对HIV阳性有一定效果,可降低死亡率和机会性感染率,但都不能治愈艾滋病,并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因此现在已很少单独使用。4.HIV 蛋白酶抑制剂

在水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被天冬氨酰残基的羧基活化,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亲核进攻要断裂的酰胺键的羰基,产生一个四面体型过渡中间体,然后分裂形成氨基和羧基化合物[14]。自1986年Kramer等首次报导HIV蛋白酶可作为潜在的艾滋病药物“靶标”以来,研究人员已开发了多种药物。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HIV 蛋白酶抑制剂有:沙奎那韦(saquinavir1)、茚地那韦( indinavir2)、利托那韦(ritonavir3)、奈非那韦(nelfinavir4)、安普那韦(amprenavir5)和洛匹那韦( lopinavir6),其中洛匹那韦是和低剂量的利托那韦做成复合制剂,少量的利托那韦是用來抑制洛匹那韦的代谢以增加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加强其抗HIV作用[3,14]。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虽然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不能清除或阻止病毒感染新的靶细胞,加之耐药毒株的常产生使得治疗尚需终生进行。长期使用这些蛋白酶抑制剂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脂代谢紊乱是多种副作用中最突出且最复杂的,病人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乳酸和血糖升高等。同时为避免服用期间尿结石的产生,应确保足够水化,建议患者日饮水1500mL以上[14,15]。

5.抑制HIV 病毒的进入抑制剂

针对病毒进入细胞分子机制的每一步骤都有候选药物分子被发现并进入临床或临床前开发。HIV进入抑制剂可以阻断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具有新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不同种类药物的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明显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作用于HIV复制中不同环节的新抗HIV药物不断被开发研究,新一类的抗病毒药物HIV 进入抑制剂(HIV entry inhibitors)成为了现在抗病毒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按其靶点分类,主要包括CD4和gp120抑制剂、辅助受体(通常是CCR5或CXCR4)抑制剂和gp41融合抑制剂[16]。

6.整合酶抑制剂

HIV-1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包括DNA剪切(3’-过程(3’-P))和接合两步反应。在逆转录之后,病毒cDNA首先在胞质中进行剪切。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HIV-1整合酶和病毒cDNA的参与。整合酶识别病毒DNA长链末端重复序列的特殊位点[17]。整合酶是HIV DNA进入宿主基因中进行特殊的DNA 重组反应的关键酶,对整合过程中的3′末端过程和链转移过程起重要的催化作用,而且人体内无其功能类似物,因而被认为是设计高效、低毒的抗HIV理想的药物靶点。目前已报道有许多化合物具有抑制整合酶的作用。

MK-0518,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HIV-1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的HIV整合酶抑制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已经进入临床III期试验的抑制剂,对正在治疗并对其他药物类型耐药的病人体内抗病毒效力突出。Elvitegravir是另一种在试验中的整合酶抑制剂药物。HIV整合酶抑制剂与逆转录酶,蛋白酶抑制剂同时使用对抗

病毒有协同作用。

7.疫苗

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IDS 病毒)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HIV 感染与免疫保护认识的不足,HIV/AIDS 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18]。继2003 年以中和抗体为主的蛋白亚单位疫苗Ⅲ期和2007 年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腺病毒重组疫苗Ⅱb 期临床无效后,2009年在泰国用蛋白亚单位和重组痘苗病毒联合免疫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了一定保护效果,提示兼顾体液和细胞免疫是AIDS疫苗研究应重新考虑的策略。现有疫苗多是以产生中和抗体为其保护机理[19]。

8.总结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大量研发抗HIV药物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今后这类药物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抗AIDS药物治疗的主要问题是耐药

变株的产生,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最突出,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再者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已着重对耐药变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为了解决以往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寻求抗病毒效力强、毒性低、耐药位点改变、代谢动力学改善的新型抗HIV药物, 21世纪以来,研究人员的视线已集中到很多新的靶点上。近年来,抗HIV药物有了新的进展,一些新的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即将上市,同时,基于新的作用机理的药物也在动物试验或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其中部分新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抗艾滋病毒药物相比,它们具有药效明显,专一性强,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另外,目前有30多种艾滋病疫苗正在19个国家进行临床前或临床应用试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进行,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系列高效低毒、小剂量、价格便宜、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的抗HIV药物问世,人类攻克艾滋病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王健,刘颖.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经验[J].中国医药,2004,2(12):6-8.

[2] 陈同辛,郝轶群. 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7):531-533.

[3] 张红霞,黄荣清,杨建云,肖炳坤.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

程,2009,9(23):7081-07.

[4] 李政伟,郭会军.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中医药防治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

报,2009,24(140):6-7.

[5] 史灵梅,肖武.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J]. 旅行医学科学,2008,14(4).

[6] 龙亚秋.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M].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6).

[7] 王洪军,王继群,胡玲美. HI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及致病机理[J]. 细胞生物学杂

志,2002,26(6):334-338

[8] 杨文思,王洋. 艾滋病治疗药物--HIV 抑制剂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

进展,2012(23):4560-4563.

[9] 刘萍,罗洪江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研究进展[J].中学生物教学,2008(11)

[10] 陈同辛,郝轶群. 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7)

[11] 李玉新.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新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36(3)

[12] 赵云利,宋礼华. 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研究的探讨[J]. 河南中医学院学

报,2006,21(123):8-10

[13] 张军.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

[14] 杨勤刚,何煦昌等. HIV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5,40(5):389-394

[15] 虞瑞尧. HIV蛋白酶抑制剂依地那韦药效学、药动学及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

代应用药学,1998(5)

[16] 张海雁,姜和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抑制剂的临床开发与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

志,2005(12)

[17] 张楠,张惠斌,黄山. 抗HIV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9,16(3):269~274

[18] 朱雁飞,李怀慧等. 艾滋病疫苗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2008,16(16): 2457-03

[19] 高瑛瑛,阮力. 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细胞免疫疫苗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

讯,2010,21(3):419-423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专业:2012针推班 学号:12211037 姓名:申博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作者:申博(ShenBo)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 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 前言: 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我国在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后,患艾滋病的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2015212374 世祺 摘要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围广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曾经由大卫·巴尔迪摩领导研发的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研究,然而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最终仍然宣告了失败。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实验失败了之后,艾滋病研究领域一时充满了悲观的声音,但更多的观点认为,目前艾滋病研究只是误入歧途。目前DNA疫苗成为了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新方向,然而仍然有许多专家报以谨慎观望态度。随着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阐明,我们依然有理由乐观的相信,人类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感染。 一、为什么至今未能研制出HIV疫苗 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高度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HIV外壳蛋白的抗原性很低,而且存在不同型1。HIV可以分为主型M(main genotype)及A~I亚型,不同的亚型之间的差异可达30%以上,而且不同分化体之间还会产生重组体。HIV感染者虽然可以产生各种中和性抗体,但是这些抗体通常是病毒株特异的而不能交叉中和。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非常“聪明”。它们在复制的过程中错误率至少比人类高一千到一万倍。艾滋病病毒复制高错误率的代价就是一些变异后代的死亡,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药物对旧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时候,它立刻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避开药物的侵害。 1BurtonDR,WilliamsenPA,PattenPW,el:a1.Antibodyandvirus:bindingandneutralization.Virology,2000,270:1

青钱柳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青钱柳研究进展 摘要:青钱柳系胡桃科青钱柳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其树叶具有许多生物活性。本文对青钱柳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树种培育、有效成分、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关键词:青钱柳;生物学特性;繁殖;有效成分;生物活性;价值;研究进展。 1. 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分布 1.1 生物学特性 青钱柳(Cylocaya palirus)又名铜钱树、摇钱树,为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该属仅有青钱柳一种,是集用材、绿化、茶饮保健、药用治疗于一身的珍稀树种。其树形象柳树,果实如古铜钱,约10个果实串生在一起,层层叠叠,颜色碧绿,故名“青钱柳”。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 片,革质。花期3~4月,单性,雌雄同株,雄柔荑花序2~4条成1束集生在短总梗上,雌柔荑花序单独顶生。果序轴长25~30厘米,果实有革质水平圆盘状翅,顶端有4枚宿存花被片及花柱。10月果实由青转黄时采摘,去翅混砂贮藏。冬播或春播,种子外壳坚硬,播种前需用温水浸种2~3天,每斤种子2800粒左右,每亩播种约20斤【1】。 我国从1970年开始对青钱柳进行药用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压、减肥、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清热解暑、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功效,尤其对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2】。青钱柳叶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素,在水中可溶解10% 以上的元素有钾、镁、锌、锰、硒、镍、铜和锂,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尿糖,可治疗糖尿病。 1.2 生长环境 青钱柳树大喜光,幼苗稍耐阴,喜生于温暖、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或黄红壤。适生于湿度较大的环境,在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方生长不良。青钱柳根系发达,每年有大量的凋谢物,分解速率高,是良好的肥料树种,与常绿针叶树种混合造林后,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能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功能。青钱柳常与银鹊树、大叶楠、青冈、紫楠、浙江柿、香槐、柳杉等混生,组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3】。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曹译文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225) 摘要通过对已有艾滋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探究在艾滋病领域存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以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支持两方面进行阐释,并从心理学与医学两个领域探讨艾滋病的防治现状。本文旨在了解当前社会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新思考。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态度;防治现状 1引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有艾滋病病毒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力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疾病。[1] 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HIV感染者,此后AIDS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截至2011年10月,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万例。据中外机构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权威评估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DIS, PLHIV)78 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即目前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2]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为准确掌握疫情、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病例报告数与实际感染数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艾滋病被普遍认为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导致人们对它产生本能上的恐惧。 艾滋病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两大特点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国均加大对艾滋病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从预防方法、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预防艾滋病,也从有效疫苗、治疗方法等方面试图解决艾滋病这一难题。在艾滋病研究与防治这一方面,我国也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关于我国艾滋病防治状况的论文新发表数量和累积数量越来越多。[3] 2艾滋病相关研究 在HIV感染者数量逐年增长的当今社会,因HIV的高致死率以及感染途径,使民众对艾滋病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与排斥。伴随着HIV感染者数量的提升,其心理健康情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刘颖等人发表的《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中探讨了艾滋病污名形成的相关理论及社会影响因素,试图探究其污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同时就污名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其个人的发展影响与对家庭的影响,最后提出其干预措施,建议增加非感染者与感染者的积极接触以便包容与理解,除此外也加大知识传播的力度给予公众对艾滋病广泛正确的认识。 耿柳娜等人采用实验法探讨正念在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污名的干预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吸毒者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相关不显著,而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最终得出正念

卡宾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卡宾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前言 近年来,对于同性质催化剂研究的成功,大大推动了各种配位体结构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其中一个惊人的成果便是对氮杂环卡宾(NHCs)的应用,因为此类卡宾有很强的σ-共价键。自从卡宾作为一种中间配体被发现后,在有机化学中就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1950年skell等人就开始了对卡宾的研究[1]。1964年Fischer等人将卡宾引入无机和有机化学中,金属卡宾在有机合成和大分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968年ofele和wanzliek先后报道了N-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I[3]和II[4](图1-1),但他们仅限于金属络合物的研究。1991年Arduengo第一次分离得到游离的N-杂环卡宾III[5](图1-1)以后,N-杂环卡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二十年来,N-杂环卡宾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已得到广泛应用。 图1-1 即使NHCs的结构可以粗略的被改变,但是任何的结构改变始终与其同系物含磷杂环卡宾相去甚远。我们现已知道很多种稳定的芳香族卡宾,但是它们不是勉强与金属配位体结合,就是使金属混合物更加易碎。在最近五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卡宾,例如含碳卡宾的络合物(非NHCs),它的特点是稳定性比σ-共价键更强。它们的合成路线,化学特点以及稳定性,电负性,协调性,和催化性能,常常人们的用来与氮杂环卡宾比较。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介绍了几种新型卡宾:二磷杂环卡宾、胺磷杂环卡宾。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2 二磷杂环卡宾 2.1 二磷杂环卡宾的发展史 二磷卡宾与NHC其中一个主要不同点便是NHC的两个N原子被P取代,成为一个含有双P原子的杂环卡宾(PHCs).[6]一些文献中有提到对PHCs的稳定性和合成的困难表示焦虑,但它们也认为PHCs

艾滋病流行新趋势及相关研究报告进展培训测试题

艾滋病流行新趋势及相关研究进展培训测试题姓名: A.吸毒 B.非法卖血 C.性途径 D.医院感染 A.全国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状态,但部分地区流行程度较高 B.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途径降至较低水平 C.经性途径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传播式复杂 D.各地流行模式差异大,重点人群疫情上升明显 E.以上均是

A.检测量、发现人数和报告发现率逐年增加 B.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 C.经静脉吸毒传播逐年减低 D.以上都是 A.疫情形势仍然峻 B.社会环境变化增加难度 C.国外双重动力压力 D.以上均是 A.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B.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早期治疗 C.强化对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和关怀救助,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D.阻断经母婴及静脉吸毒传播 E.以上均是 6.早期治疗艾滋病有好处? A.延缓肝脏疾病进展 B.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风险 C.改善痴呆及外神经病变 D.以上均是 7.当-,ART预期寿命接近正常 A.CD4〈40 B.CD4〉40 C. CD4〈150 D. CD4〉150 8.各种非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糖尿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 肿瘤 D. 以上均是 9.关于50岁以上的老年HIV感染者,指南推荐: A.如CD4〈500个∕ul,推荐进行ART B.如合并HIV相关肾病\艾滋病指征\HIV∕HBC共同感染,应启动ART

C. CD4在12个月下降〉100个∕ul,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等D. 以上均是 10美国的HIV职业暴露指南第一次把――作为首选: A.艾生特 B.DTG C. 青霉素 D. 以上均是 A.危险行为评估和初步诊断 B.追踪HIV疾病治疗状况及降低危害的计划 C.整合资源、服务与后续追踪 D.以上均是 A.真诚关怀及不批判的态度 B.熟练的咨询技巧 C.更新艾滋病治疗及医学知识

艾滋病研究新进展

艾滋病研究最新进展:利用干细胞治愈艾滋病将成为可能 国际在线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再生医学研究所2012年11日发布消息称,以澳大利亚科学家艾伦·创森博士(Alan Trounson)为首的科研团队在艾滋病临床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利用干细胞治愈艾滋病将成为可能。

据了解,该项技术是医生在给一个美国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该患者不幸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两大病症。为了进行白血病治疗,他进行了骨髓移植,而骨髓捐助者恰好对艾滋病病毒具有免疫能力。后来,医生们无意间发现,那位患者的艾滋病不治而愈了。因此专家们推测通过干细胞能有效治疗艾滋病。 艾伦·创森解释道,此前的研究显示,有少数人群对艾滋病病毒具有免疫力,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基因突变。而这项研究技术正是要利用造血干细胞来模拟和完成这一基因突变过

程。目前,该技术即将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据8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消息,西班牙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心脏病常用药statin能够降低艾滋病病人体内HIV病毒水平,同时增加免疫细胞数量。这将为治疗艾滋病提供新的途径。statin

statin是一种降胆固醇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心脏病。此前已有研究显示,细胞膜胆固醇含量较低的细胞感染HIV病毒的几率也相对较小。西班牙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对6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在使用statin一个月后,这些病人体内的HIV病毒水平下降多达220倍。但停药后,HIV病毒水平又开始上升。研究人员同时利用老鼠进行了实验。他们在老鼠身上注射感染了HIV病毒的人类细胞,然后使用statin,结果老鼠体内HIV病毒均有下降,有些甚至降至无法测知的水平。研究小组负责人卡洛斯?马丁内兹认为,目前通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由于抗药性越来越明显因而疗效不佳。statin能够阻止HIV病毒进入人体健康细胞,对于人类艾滋病具有一定疗效。此外,研究还显示,使用statin的病人体内白细胞对HIV病毒的抵抗力增强,这表明statin也可作为一种艾滋病预防药物来使用。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相比,statin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肝脏损伤,使用更安全。

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前言 爱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艾滋病疫苗是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对HIV 致病机理的研究证实有时人体能够取得对HIV 的自然免疫,发展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目标是发展一种能够预防HIV 感染的方法。但是艾滋病免疫保护的机理十分复杂,很难完全预防HIV感染并清除病毒,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疫苗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限制病毒的复制、减少HIV传播的艾滋病疫苗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也是有效的。更现实的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目标是降低病毒血症、保持低病毒载量水平、减缓HIV 疾病的进程,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率。 临床试验是确定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决定性方法,艾滋病疫苗必须通过科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临床试验的检验,考察其安全性、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准确性,必须有科学、周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 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研究对象的权利、安全和意志高于研究的需要。 (二)为研究对象保密,尊重个人隐私。防止研究对象因接种艾滋病疫苗而受到歧视。 (三)临床前研究的结果支持进行临床研究。 (四)符合GCP要求。 三、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临床试验的前提和条件 1 .具备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和条件,建立和完善检测HIV感染和免疫学指标的方法,建立区分疫苗诱导的抗体与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 2 .掌握多中心研究的现场,具有HIV 感染高危人群队列研究的基础。 3 .具有适合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试验用疫苗和安慰剂必须是适合进行临床研究的产品,在GMF条件下生产,通过国家检定。疫苗和安慰剂的外观应完全相同。

艾滋病综述

艾滋病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艾滋病以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危害,预防HIV感染,疾病护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危害症状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发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 (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 (三)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感染HIV后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①急性感染期:CD4+ T 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②无症状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③有症状期: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减少。 2.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 oninProgress b)in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 ? ?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

艾滋病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钟勇 摘要:自1970年人类出现首例爱滋病感染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的迅速蔓延传播,,人类正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峻挑战,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科学家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抗病毒疗法、治疗性疫苗和基因治疗,还有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都很有可能成为治疗爱滋病的有效手段,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战胜这个“世纪之病”。 关键词:爱滋病,抗病毒、疫苗、基因和中医治疗 这篇文章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详细介绍,来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爱滋病病毒是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侵入人体T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以及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侵入,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爱滋病的目的。 1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法又叫“鸡尾酒疗法”,现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蛋白酶抑制”以及“融合酶抑制”这三种疗法。 下面将作详细介绍。 1.1 逆转录酶抑制剂[1、2、3] 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其中NRTIs通过对阻断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即阻断病毒的双股DNA的形成,使病毒失去复制的模板。此类药物首先进入被感染的细胞,然后结合到病毒DNA链的3ˊ末端,则病毒不能再进行5ˊ到3ˊ磷酸二酯键的结合,竞争性抑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可导致未成熟的DNA链合成终结,从而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这些药物包括齐多夫定、去羟肌苷、扎西他滨、司坦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耐药性,主要包括逆转录酶对底物的识别机制及对核苷(酸)类抑制剂的切除反应,并且核糖核酸酶氨活性对耐药性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而NNRTIs 是一类在结构上差异很大,但作用机制相似的化合物。NNRTIs能与HIV-1 RT特异性结合,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位点不在同一位置,因此NNRTIs对RT的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NNRTIs对细胞的毒性很小,而且在极低的浓度时也能抑制HIV-1的复制。这些天然药物主要包括nevirapine,delavirdine 和efavirenz,但这些药物容易使HIV 1RT 产生突变,因为HIV-1 RT的NNRTIs结合部位周围氨基酸残基很容易产生突变,形成抗性,因而限制了NNRTIs抗病毒潜力的发挥。 1.2 蛋白酶抑制[4] 蛋白酶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4种: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天冬氨酰基蛋白酶。而HIV蛋白酶属于天冬氨酰基蛋白酶,是由含99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形成的C 2 对称的均二聚体,其天然产物包括浅蓝菌素、锌和利用体外药物模型筛选的天然产物, 利用体外药物模型筛选的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或其前导物的主要来源,其以短肽为底物作酶促反应,然后根据底物的有无标记和标记物的特点分别进行HPLC、放射性、荧光分析或ELISA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一些有抑制HIV蛋白酶活性的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上世纪末开始在人类流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世界 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艾滋病的患病人数即将突破1亿大关。艾滋病 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它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 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并引起 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艾滋病在中医文献中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但根据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应归属于 中医“温病”和“虚劳”的范畴。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 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出皮疹和容易发生各种感 染及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艾滋病的发病有内外两因,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内因是正气内伤,气血亏损。正虚邪实,温邪热毒横行,内窜五脏六腑,外犯皮毛肌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艾滋病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早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以扶正为主。目前 国内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索和构思论证的阶段,实际临床治疗的经验 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看,已显示出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和优势[2]。 1 病因病机 从祖国传统医学发病学及病因学理论来看,艾滋病属伏气温热病范围,为温热毒邪侵 犯营血所致。故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症见高热、斑疹、各种出血,或出现全身性原因 不明的淋巴结肿大等,舌苔厚白或黄而腻或裂纹黄糙,脉象细数或洪实有力。由于艾滋病 的病程很长,后期常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正相争,导致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虚,如肺脾气虚,运化失健,或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精血双亏,气血双虚,故出现食欲 减退,面色苍白,面肌枯燥失润无荣,咳嗽,气短懒言,心悸,倦怠乏力,便溏溲少等症状。又因艾滋病受伏气温毒之邪,每易灼伤津液,阴津亏损,气滞血瘀,瘀痰互阻所致本 虚标实的局面,最终导致正气衰败,五脏气血阴精津液功能衰竭,阴阳离决(死亡)的结局。 按照中医理论,长期性生活紊乱者,必然使正气受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瘟 邪淫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力抗邪,内外合因,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 造成恶性循环。就艾滋病的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5个方面的病因病机:(1)肺肾两虚: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热毒邪耗灼肺金,则肺阴亏虚,日久损及于肾;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编辑本段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文献综述概况.doc

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

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随着HIV病毒的传播,感染人数逐渐增多。艾滋病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之一。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抑制剂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81年在临床诊断中被发现,我国1985年出现首例报道[1],1983年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其病原体,人体感染此病毒后,使患者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机能缺陷[2],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诸多机会性感染。抵抗力降低加上机会性感染,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AIDS传播速度惊人,死亡率极高,传播速率稳定[5],然而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所以治愈艾滋病是世界医药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人类对病毒及其感染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 抗HIV的药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迄今为止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已发展到31个品种[6]。 本文通针对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1. HIV 及其感染机制及危害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7],参与HIV进入CD4 T淋巴细胞的主要病毒表面蛋白gp120和gp41 ,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接近,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终融合,病毒RNA进入细胞。HI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形成的二倍体,两条链的5' 端借氢键形成二聚体,包含了编码多种病毒蛋白的开放读码框区。其中pol 区编码HIV-1 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三种酶: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分别在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HIV RNA 转录成cDNA 和多聚蛋白的翻译后加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目前药物主要作用靶点。HIV 又分为HIV-1 型和HIV-2 型。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艾滋病患者是被HIV-1 病毒所感染。[8,9] HIV感染后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对各种病毒抗原产生相应抗体。最终致使CD4+T淋巴细胞减少,还可造成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损伤。另外周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和脾脏)是HIV不断复制的场所,所以淋巴组织受到不断破坏。HIV感染时,嗜神经性HIV毒株对大脑的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HIV感染人体后还会破坏胃肠道系统,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和腹泻等结果[10]。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侯佩强, 艾宪淮, 李兆忠 作者单位:侯佩强,艾宪淮(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山东,271000), 李兆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刊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年,卷(期):2003,4(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4条) 1.Schedel I;Sutor GC;Hunsmann G Phase Ⅱ study of antiCD4 idiotype vaccination in HIV positive volunteers[外文期刊] 1999(15/16) 2.LUNDHOLM P;Asalura Y;Hinkula J Induction of mucosal IgA by a novel jet delivery technique for HIV-1 DNA[外文期刊] 1999(15/16) 3.Sarin PS;Talmadge JE;Heseltine P Booster Immunization of HIV-1 negative volunteers with HGP-30 vaccine induces protection against HIV-1 virus challenge in SC1D mice[外文期刊] 1999(15/16) 4.McCarthy M AIDS doctors push for live -virus vaccine trials 1997(9084) 5.HAYAMI M;Igarashi T;Kuwata T Gene -mutated HIV -1/SIV chimeric viruses as AID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for potential human use[外文期刊] 1999(Suppl 1) 6.Haga T;Kuwata T;Ui M A new approach to AIDS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the use of gene -mutated HIV/SIV chimeric viruses for anti -HIV -1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1998 7.Heeney J;Akeblom L;Barnett S HIV -1 vaccine-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which correlate with protection from SHIV infection:compiled preclinical efficacy data from trials with ten different HIV -1 vaccine candidates[外文期刊] 1999 8.NOVEMBRE FJ;Saucier M;Anderson DC Development of AIDS in a chimpanzeee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Ⅰ 1997 9.常俊标艾滋病的分子生物学及治疗 2001 10.康来仪;潘启超;庄明华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01) 11.Fomsgaard A HIV -1 DNA vaccines[外文期刊] 1999(1/2) 12.Wang Y;Xiang Z Pasquinis.The use of an EI -deleted, replication -defective adenovirus recombinant expressing the 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for early vaccination of mice against rabies virus 1997 13.WEINHOLD VM Retrovireses of human AIDS and related diseaeses 1997 14.HD DD Toward HIV eradication or remission: the tasks ahead[外文期刊] 1998(537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朱小磊更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能否研制成?[期刊论文]-世界科学2005(11) 2.董玉坤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及前景[期刊论文]-医学文选2006,25(4) 3.张晓燕.徐建青.刘颖2004年国际艾滋病疫苗大会报告综述[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 4.易海华.汪允侠.张洪永HIV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校医2002,16(3) 5.洪坤学.邵一鸣.HONG Kun-xue.SHAO Yi-ming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2) 6.秦光明.张定玲.杨维中HIV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3) 7.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新发现[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06(7)

文献综述棉花渍害的研究进展

棉花渍害的研究进展 [摘要] 湿害已严重制约着的产量。本文对灌浆期小麦渍害的特征与渍害机理、灌浆期渍害对小麦小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小麦受渍临界指标探讨、小麦耐渍性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一些防治渍害的措施,从而为生产上选用耐渍品种,适时采用预防和减轻渍害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渍害研究进展 渍害,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在南方多雨地区麦类等作物在连续降雨或低洼,土壤水分过多,地下水位很高,土壤水饱和区侵及根系密集层,使根系长期缺氧,造成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所谓小麦渍害,是指土壤地下水分过高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危害。渍害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重大灾害, 如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麦类湿害都相当严重, 我国也是受湿害严重的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和国际土壤学会绘制的世界土壤图估算, 世界上水分过多的土壤约占12%。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之一,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5%左右, 小麦中后期降雨过多而造成的湿害是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一方面, 由于稻麦两熟耕作制大面积扩大推广, 前作水稻使土壤浸水时间长, 土壤粘重, 排水困难,透气性差而出现湿害;另一方面, 由于本地区常年麦季降雨量(500-800mm)的大部分集中于小麦生长的中后期, 大大超过了小麦正常需水量, 而造成湿害[1]。渍害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数10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就小麦渍害的小麦渍害的特征与渍害机理、渍害对小麦小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受渍临界指标探讨、耐渍性鉴定、耐渍的遗传改良等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一些结果作一简要的回顾。一、小麦各生育期渍害的生理症状及其敏感期 受渍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水位叫高的缺氧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脱水凋萎或死亡,所以,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 从苗期到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苗期受害种苗霉烂,成苗率低,植株叶尖发黄或呈淡褐色, 生长缓慢,根呈暗褐色, 次生根显著减少, 分蘖少而小, 严重时萎缩死亡拨节抽穗期受害上部三片功能叶分别短20%,30%和36%,有效穗数减少40%。拔节孕穗期遭受湿害, 根系发育不良, 根量少, 扎根浅, 活力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